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工作连通行为与工作−生活冲突的元分析:基于工作−家庭资源模型的视角
1
作者 韩志伟 程延园 +2 位作者 任志帅 王丹阳 李国静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031-2049,I0001-I0005,共24页
随着信息和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非工作时间和场所通过信息和通信技术处理工作,即工作连通行为(Work Connectivity Behavior After-hours,简称WCBA),已经成为了一种普遍的现象。由于WCBA是一种发生在非工作时间和场所的工作行为,因而其... 随着信息和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非工作时间和场所通过信息和通信技术处理工作,即工作连通行为(Work Connectivity Behavior After-hours,简称WCBA),已经成为了一种普遍的现象。由于WCBA是一种发生在非工作时间和场所的工作行为,因而其与工作−生活冲突的关系得到了大量实证研究的关注,但现有的实证结果却不甚一致。本研究基于工作−家庭资源模型提出了一个WCBA影响工作−生活冲突的两阶段过程性理论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识别了导致两者之间关系不一致的因素。基于67个独立样本(30498名被试)的元分析结果表明:WCBA与工作−生活冲突具有中等程度的正相关(¯ρ=0.34),两者的相关性受到工作−生活冲突表现形式、WCBA使用工具、婚姻状况、子女抚养状况、样本取样方式和WCBA测量方式的影响。研究结果澄清了WCBA与工作−生活冲突的关系以及关系不一致的原因,并为组织和员工合理地管理WCBA以缓解工作−生活冲突提供了一定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作连通行为 工作−生活冲突 工作−家庭资源模型 元分析
下载PDF
非工作时间连通行为对幼儿园教师工作压力的影响:工作-生活冲突的中介和编制身份的调节作用
2
作者 乐星宇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61-68,共8页
为探讨非工作时间连通行为与幼儿园教师工作压力的关系及其内在机制,选取浙江省某3市的幼儿园教师244名,使用非工作时间连通行为量表、教师工作压力量表、工作-生活冲突量表进行调查。结果发现:非工作时间连通行为与幼儿园教师工作压力... 为探讨非工作时间连通行为与幼儿园教师工作压力的关系及其内在机制,选取浙江省某3市的幼儿园教师244名,使用非工作时间连通行为量表、教师工作压力量表、工作-生活冲突量表进行调查。结果发现:非工作时间连通行为与幼儿园教师工作压力呈显著正相关;工作-生活冲突在非工作时间连通行为与幼儿园教师工作压力间起中介作用;编制身份能够调节非工作时间连通行为与工作压力的关系。基于此,幼儿园管理者应当为幼儿园教师划定工作-生活界限,赋予教师“离线权”;避免身份偏见,合理分配工作任务;明确幼儿园教师职业定位,回归教育本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儿园教师 非工作时间连通行为 工作压力 工作-生活冲突 编制身份
下载PDF
幼儿园教师的工作旺盛感及与工作压力的关系:工作—生活冲突的中介作用 被引量:1
3
作者 乐星宇 陈潇潇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66-71,共6页
为探讨幼儿园教师工作旺盛感的现状及其形成机制,采用方便取样法,使用教师工作压力量表、工作—生活冲突量表、幼儿园教师工作旺盛感量表对浙江省某3市280名幼儿园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发现,幼儿园教师工作旺盛感得分为(3.91±0.... 为探讨幼儿园教师工作旺盛感的现状及其形成机制,采用方便取样法,使用教师工作压力量表、工作—生活冲突量表、幼儿园教师工作旺盛感量表对浙江省某3市280名幼儿园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发现,幼儿园教师工作旺盛感得分为(3.91±0.64)分;工作压力与教师工作旺盛感得分呈显著负相关;工作—生活冲突在工作压力与幼儿园教师工作旺盛感间的中介作用显著。基于此,教师应当寻求合适方式缓解“工作—生活”冲突。幼儿园管理者应当兼顾教师“工作—生活”平衡,提高其工作与生活品质。此外,幼儿园还可开展员工援助计划,提高教师园所归属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儿园教师 工作旺盛感 工作压力 工作—生活冲突
下载PDF
自我效能感对工作-生活冲突关系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苗佳 马丽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70-76,共7页
随着社会的发展,个体的工作生活冲突问题日益凸显。本研究在工作家庭冲突的理论和实证研究结果的基础上,着重验证了自我效能感这一个体特征对工作生活冲突的主效应以及对工作时间特征与工作生活冲突的关系的调节效应不仅仅局限在工作和... 随着社会的发展,个体的工作生活冲突问题日益凸显。本研究在工作家庭冲突的理论和实证研究结果的基础上,着重验证了自我效能感这一个体特征对工作生活冲突的主效应以及对工作时间特征与工作生活冲突的关系的调节效应不仅仅局限在工作和家庭两个领域中。采用问卷法调查了202名来自各行各业的员工。层次回归结果显示,自我效能感与工作生活冲突显著负相关,并且对工作时长和工作生活冲突之间的关系起到调节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人力资源管理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作-生活冲突 自我效能感 工作时间 工作时间弹性 人力资源管理
下载PDF
工作生活取向对工作生活冲突的影响研究——以河北省企业员工为例
5
作者 马丽 万齐平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4期137-141,共5页
论文在工作家庭冲突的研究理论和结果的基础上,讨论个体工作生活取向对工作—生活冲突感知的影响。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按照工作和生活取向不同可以分为工作型、生活型、融合型和贫乏型四种类型。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工作生活取向类型的... 论文在工作家庭冲突的研究理论和结果的基础上,讨论个体工作生活取向对工作—生活冲突感知的影响。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按照工作和生活取向不同可以分为工作型、生活型、融合型和贫乏型四种类型。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工作生活取向类型的个体在工作—生活冲突和生活—工作冲突上呈现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作生活冲突 工作生活取向 聚类分析 人力资源管理
下载PDF
银保理财顾问工作—生活冲突对离职意向的影响
6
作者 谢员 唐微 梁翚 《当代经济》 2018年第1期126-128,共3页
本研究以288名银保理财顾问为样本,探讨了工作—生活冲突对员工离职意向的影响,以及工作—生活满意度和前瞻性人格分别起到的中介和调节作用。研究表明:银保理财顾问的工作—生活冲突能正向预测其离职意向;工作—生活满意度在工作—生... 本研究以288名银保理财顾问为样本,探讨了工作—生活冲突对员工离职意向的影响,以及工作—生活满意度和前瞻性人格分别起到的中介和调节作用。研究表明:银保理财顾问的工作—生活冲突能正向预测其离职意向;工作—生活满意度在工作—生活冲突与离职意愿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且工作—生活冲突与其工作—生活满意度负相关;工作—生活冲突与工作—生活满意度的关系受到前瞻性人格的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作—生活冲突 离职意向 工作—生活满意度 前瞻性人格 银保理财顾问
下载PDF
玩兴与幼儿园教师创造性教学行为的关系:工作-生活冲突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1
7
作者 乐星宇 周圆圆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第4期60-66,128,共8页
为考察玩兴与幼儿园教师创造性教学行为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采用幼儿园教师创造性教学行为量表、工作-生活冲突量表、教师玩兴量表对210名幼儿园教师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玩兴与幼儿园教师创造性教学行为呈显著正相关;工作-生活冲突在玩... 为考察玩兴与幼儿园教师创造性教学行为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采用幼儿园教师创造性教学行为量表、工作-生活冲突量表、教师玩兴量表对210名幼儿园教师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玩兴与幼儿园教师创造性教学行为呈显著正相关;工作-生活冲突在玩兴与幼儿园教师创造性教学行为间起调节作用。研究结果对推动幼儿园教师创新能力及专业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幼儿园应当强化幼儿园教师正向人格特质,并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学习时间以精进其教学能力。幼儿园教师应当协调工作-生活冲突,努力保持最佳身心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儿园教师 玩兴 创造性教学行为 工作-生活冲突
下载PDF
国企时间制度变迁与新生代工人的工作-生活冲突问题
8
作者 范璐璐 《青年学报》 2015年第4期62-66,共5页
随着国企经营体制和所有制的转变,工厂的时间制度也随之变化。计划经济时期宽松的工时定额制度、法定的休假制度以及有保证的终身雇佣制度被严格控制的工时定额制度、超长工作时间、缺乏休假和灵活的用工方式所组成的新的时间制度所取代... 随着国企经营体制和所有制的转变,工厂的时间制度也随之变化。计划经济时期宽松的工时定额制度、法定的休假制度以及有保证的终身雇佣制度被严格控制的工时定额制度、超长工作时间、缺乏休假和灵活的用工方式所组成的新的时间制度所取代,这使得工人难以达到工作与生活的平衡,而面临着婚恋、生育问题的新生代工人更是面临巨大困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制度 新生代工人 工作—生活冲突
原文传递
大学生冲突生活观念认同、冲突感及对其生活适应的影响
9
作者 阳泽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第2期8-13,共6页
对冲突生活观念的适应是现代人寻求生活幸福的重要保障。以629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中167名大学生的开放式调查揭示对大学生影响突出的20对冲突生活观念。对462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揭示,大学生对冲突型生活观念的认同判断用时明... 对冲突生活观念的适应是现代人寻求生活幸福的重要保障。以629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中167名大学生的开放式调查揭示对大学生影响突出的20对冲突生活观念。对462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揭示,大学生对冲突型生活观念的认同判断用时明显多于非冲突型生活观念,其认同度低于非冲突型观念,引发冲突感最高的属于道德类冲突生活观念,认同度判断和冲突感存在性别、年级、专业、城乡和民族差异,相比冲突生活观念选择者和认同者,冲突生活观念融合者有更高的主观幸福感和社会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突生活观念 观念认同 冲突 生活适应
下载PDF
人力资源管理的新视角:工作-生活平衡 被引量:10
10
作者 马丽 徐枞巍 《企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6-68,共3页
随着人们生活范围的扩大,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生活的冲突日益明显,工作和生活平衡便成为热门的话题。本文从员工个人需求、企业获取竞争力和承担社会责任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等多个角度论述了平衡工作和生活的重要性。讨论了工作-生活平衡... 随着人们生活范围的扩大,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生活的冲突日益明显,工作和生活平衡便成为热门的话题。本文从员工个人需求、企业获取竞争力和承担社会责任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等多个角度论述了平衡工作和生活的重要性。讨论了工作-生活平衡的含义,分别从个人和企业角度提出了工作-生活平衡的应对策略,如树立平衡思想、建立人性化的请假制度、弹性工作时间、关注员工身心健康和兴趣爱好、提供家庭照顾福利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作-生活平衡 工作-生活冲突 企业社会责任 竞争优势 人力资源管理
下载PDF
中国员工“工作/生活平衡”的理论框架 被引量:24
11
作者 张雯 Linda Duxbury 李立 《现代管理科学》 2006年第5期12-15,共4页
“:工作/生活平衡(work-lifebalance)”是全球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前沿课题。文章在对有关“工作/生活平衡”理论和实证研究的各种文献的综合回顾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工作/生活平衡”的理论框架。通过问卷调查,经过统计学方法的分析和... “:工作/生活平衡(work-lifebalance)”是全球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前沿课题。文章在对有关“工作/生活平衡”理论和实证研究的各种文献的综合回顾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工作/生活平衡”的理论框架。通过问卷调查,经过统计学方法的分析和检验,得出结论:发现中国员工面对的工作需求远大于世界很多国家,总体的“工作/生活平衡”状况不容乐观;中国员工老年亲属的支持作用相当显著,是中国“工作/生活冲突”的一个重要的缓和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作/生活平衡 工作/生活冲突 理论框架 缓和因素
下载PDF
“从不下班”与“在朋友圈上班”——对辅导员群体微信使用的质性研究
12
作者 杨吴悦 《社会科学前沿》 2023年第6期2816-2823,共8页
文章从质性研究的角度,分析了辅导员群体在工作情境下的微信使用及其影响。基于对15名辅导员的深度访谈及日常参与式观察,研究发现微信办公对辅导员具有不同层次的意义:以微信为代表的移动传播技术带来了工作意涵的变化,“时刻在线”的... 文章从质性研究的角度,分析了辅导员群体在工作情境下的微信使用及其影响。基于对15名辅导员的深度访谈及日常参与式观察,研究发现微信办公对辅导员具有不同层次的意义:以微信为代表的移动传播技术带来了工作意涵的变化,“时刻在线”的职业要求加剧辅导员的工作–生活冲突体验;辅导员对朋友圈的使用呈现“工作强化”和“生活弱化”的特征,以实现工作展演、人脉拓展及自我说服。同时,辅导员对微信的能动性使用值得关注。该研究是对移动传播技术与工作的研究在中国特色语境下的探索与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信 ICT技术 辅导员 工作–生活冲突
下载PDF
女性金融从业人员职业发展状况调查与研究——以北京地区为例 被引量:9
13
作者 黄蕊 咸迪咏 《金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4-58,共5页
中国女性就业结构近年来呈现优化趋势,新兴行业和高级服务业吸收了大量女性人才,但女性从业者的职业发展状况并不理想,"玻璃天花板"现象普遍存在。本文以金融业为行业代表,以北京为地区代表,通过问卷调查,研究我国女性金融从... 中国女性就业结构近年来呈现优化趋势,新兴行业和高级服务业吸收了大量女性人才,但女性从业者的职业发展状况并不理想,"玻璃天花板"现象普遍存在。本文以金融业为行业代表,以北京为地区代表,通过问卷调查,研究我国女性金融从业者职业层次、收入、工作压力、职业发展劣势等问题。为改善女性职业发展状况,女性应树立职业发展意识,金融部门要摒弃性别偏见,全社会应努力促进家务劳动社会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金融从业人员 职业发展状况 性别歧视 工作生活冲突
下载PDF
高中教师的工作家庭冲突:特点及其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 被引量:8
14
作者 刘旺 冯建新 +1 位作者 刘鸣 雷文斌 《中国特殊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77-81,共5页
考察高中教师的工作家庭冲突特点及其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运用问卷法对204名高中教师进行测查,结果表明:(1)高中教师的工作家庭冲突较高,家庭—工作冲突程度较低,工作—家庭冲突的程度显著高于家庭-工作冲突。(2)高中男教师的工作-家... 考察高中教师的工作家庭冲突特点及其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运用问卷法对204名高中教师进行测查,结果表明:(1)高中教师的工作家庭冲突较高,家庭—工作冲突程度较低,工作—家庭冲突的程度显著高于家庭-工作冲突。(2)高中男教师的工作-家庭冲突显著高于女教师,担任职务教师的工作-家庭冲突显著高于未担任职务的教师,周工作时间40小时以上教师的工作-家庭冲突显著高于周工作时间40小时及以下的教师。(3)高中教师的工作家庭冲突与一般生活满意度呈显著负相关。工作-家庭冲突对一般生活满意度具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中教师 工作-家庭冲突家庭-工作冲突一般生活满意度
原文传递
时空挤压与受限的择偶机会——一项基于社会性别视角的单身男职工择偶境况考察 被引量:1
15
作者 郑静 麦东妮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4-55,86,共13页
在婚育率降低的时代背景下,工作—生活平衡的议题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受到关注。截至目前,国内外的相关著述普遍聚焦女性职工和已婚职工,对单身男职工的关注相对较少,此外在探讨工作—生活冲突时对"生活"的定义偏窄,普遍... 在婚育率降低的时代背景下,工作—生活平衡的议题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受到关注。截至目前,国内外的相关著述普遍聚焦女性职工和已婚职工,对单身男职工的关注相对较少,此外在探讨工作—生活冲突时对"生活"的定义偏窄,普遍指婚后家庭生活,较少涉及单身未婚职工的相关经历。本文从社会性别视角切入,通过108个质性访谈,考察城市高强度工作环境与单身男职工择偶境况之间的张力,以期加深对工作—家庭冲突现象的了解。研究发现,单身男职工的择偶机会常受工作时间安排与空间设置的挤压;在市场经济发展时期,社会性别意识形态的新变化也影响着单身男职工对工作—生活平衡的认知,导致不少男职工把择偶机会让位于工作安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择偶 工作—生活冲突 社会性别 男职工
下载PDF
评析《婚姻保卫战》
16
作者 韩琳琳 《电影评介》 2010年第23期66-67,共2页
《婚姻保卫战》是继《奋斗》之后又一部反映当代都市青年生活题材的电视剧。《婚姻保卫战》通过三个家庭的故事循序渐进地探讨婚姻、家庭、事业之间的关系,力求找到三者之间的平衡点。
关键词 大众话题 生活冲突 夫妻之伦 《婚姻保卫战》
下载PDF
在“全时工作”下重塑平衡
17
作者 沈磊 《企业管理》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43-45,共3页
从5×8小时"上班"变成7×24小时的全时"待命",移动互联技术正在改变着人们的工作模式,要求员工全天候、随时随地听从组织"调遣"。而对于那些效力于跨国企业或参与全球交易的员工,则在全球分散办公的同时,不得不适应不同... 从5×8小时"上班"变成7×24小时的全时"待命",移动互联技术正在改变着人们的工作模式,要求员工全天候、随时随地听从组织"调遣"。而对于那些效力于跨国企业或参与全球交易的员工,则在全球分散办公的同时,不得不适应不同时区协作带来的工作生活时空的“扭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互联 全时工作 工作与生活冲突 管理边界 策略协同
下载PDF
Resolving Conflicts Within Multicultural Teams in Industrial Enterprises
18
作者 Veronika Videnova Dagmar Cagfifiova Paul Woolliscroft Jana Makraiova Milos Cambal 《Chinese Business Review》 2013年第2期113-123,共11页
The aim of this paper is to highlight the issue of resolving conflicts within multicultural teams in industrial enterprises. The authors build upon the concept of multiculturalism which seeks for possible ways to enab... The aim of this paper is to highlight the issue of resolving conflicts within multicultural teams in industrial enterprises. The authors build upon the concept of multiculturalism which seeks for possible ways to enable different cultures to coexist and the means of communication between them. The authors base the study on the assumption that extensively developed intercultural relationships lead to mutual understanding between people and consequently to less interpersonal conflicts. In the introduction part, the authors explain the importance of increased attention and interest in the area of multiculturalism. Industrial enterprises nowadays are increasingly aware of this issue as they become more open to different cultures and they are confronted with intensive international migration and previously isolated societies become more pluralistic. As a result of these processes, individuals are more frequently in contact with members of different cultures. "Think globally, act locally" has become a slogan for our society. This way of thinking and acting was transferred to almost all areas of life (economic, political, and educational) and it is applied in the context of schools, societies, and enterprises as well. The ability to understand and accept cultural diversity is becoming essential in the ordinary working environment. It helps to create connections between emotional perception and rational acceptance. In practice, the offer of training seminars about intercultural differences is widespread. Enterprises supporting the knowledge improvement of their own employees have understood that a friendly working environment leads to increased motivation, consequently reflected in their performance. The training focused on skills development in this area can help to reduce interpersonal misunderstandings, bring new ways of conflict resolution and harmony in the workplace and thereby also increase productivity. The authors focus on the "outdoor method" as an actual phenomenon, which is used in teaching the topic of tolerance towards cultural diversity. They describe the individual stages of this method and introduce a modified version of Tuson's model as an effective tool for conflict resolution in the workplace. The tools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 place particular emphasis on actions to prevent conflicts in the workplace. This paper builds upon the theory of knowledge processing and its role as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knowledge development in the area of multiculturalism. Furthermore, it teaches us to be tolerant towards others, their habits, culture, and history "Strangers" can be a source of experience for us and they can enrich our personal lives. Discussion of the issues surrounding multiculturalism and also the identification of sustainable key performance parameters within multicultural work environments can contribute to more effective conflict resolution in the workplace and promote awareness towards the tolerant coexistence and social cohes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LTICULTURALISM INTERCULTURALITY conflict resolution Tuson's model outdoor method
下载PDF
Conflict Within the Boundary of Nature Reserve: The Case of Crocker Range Park in Sabah, Malaysia
19
作者 Satoshi Watarai 《Sociology Study》 2017年第6期341-348,共8页
For the formation of nature reserves can directly affect the livelihood of indigenous people living in the area, negotiation between the authority and the community is crucial to the management of the natural resource... For the formation of nature reserves can directly affect the livelihood of indigenous people living in the area, negotiation between the authority and the community is crucial to the management of the natural resources. Crocker Range Park is the largest state park in Sabah state, Malaysia. Since there is a village community living within the boundary of the nature reserve, the state government and the villagers have had a conflict over the land rights. Until the government and the village delegation reached an agreement on the park's management plan in 2015, three actors intervened in the conflict: PACOS Trust, Japan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gency (JICA), and Japan Overseas Cooperation Volunteers (JOCV). In this study, these interventions by different actors were analyzed with the Tripartite Conflict Management (TCM} model.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JOCV was the sole actor that was able to communicate with both the state government and the villagers. To support the result, a preliminary research was conducted, and the villagers' perception was investigated through a questionnaire survey. This paper concludes that JOCV was perceived as an actor that can be trusted more than JICA and the state government. This conclusion supports the result of the analysis of TCM mod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formation asymmetry NEGOTIATION nature conservation MALAYSIA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