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谈非遗传承与创新--探索平定黑釉刻花瓷文创产品的发展路径
1
作者 廉杏 《中国民族博览》 2024年第15期32-34,共3页
山西省阳泉市平定县黑釉刻花瓷工艺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阳泉文化历史上的活化石,黑釉刻花瓷的制作技巧是指在坯体施完釉,坯体未干之前,用竹刀代替钢笔,在坯体上雕刻图案的一种陶瓷制作技术。因为瓷瓶是黑釉,所以叫黑釉刻花瓷。非遗... 山西省阳泉市平定县黑釉刻花瓷工艺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阳泉文化历史上的活化石,黑釉刻花瓷的制作技巧是指在坯体施完釉,坯体未干之前,用竹刀代替钢笔,在坯体上雕刻图案的一种陶瓷制作技术。因为瓷瓶是黑釉,所以叫黑釉刻花瓷。非遗文化是人们发掘国家文化外延内涵的重要方式,集民族文化之大成。但是,随着技术变革,平定黑釉刻花瓷的传承面临窘境,如何使传统非遗传承走向人民、走向国际?如何高质量大批量生产,拉近传统非遗审美与现代生活的距离?如何使部分作为艺术欣赏品、艺术奢侈品的非遗融入普通老百姓的生活?这些是当前非遗传承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通过国际化视野和人民大众视角,对非遗传承进行分析、对阳泉平定黑釉刻划瓷器的发展历史与现状的分析,从而提出非遗阳泉平定黑釉刻花瓷文创产品的规范化、科学化、常态化、产业化和生活化传承创新发展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定黑釉刻花瓷 生活化传承非遗技艺产品 传承手工技艺 产业化创新
下载PDF
民间非遗技艺的生态传承与创新——以皮影戏为例 被引量:2
2
作者 刘青 《收藏与投资》 2024年第1期194-196,共3页
皮影戏作为中国传统的民间表演艺术形式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魅力,同时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和全球化的冲击,皮影戏也面临着传承和创新的挑战。因此,从皮影戏出发,进行民间非遗技艺的生态传承... 皮影戏作为中国传统的民间表演艺术形式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魅力,同时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和全球化的冲击,皮影戏也面临着传承和创新的挑战。因此,从皮影戏出发,进行民间非遗技艺的生态传承策略研究,促进皮影戏的可持续发展,能为其他民间技艺的保护与传承提供一定参考。与此同时,充分调动民间非遗技艺文化的保护意识,可为其传承和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生态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技艺 生态传承 皮影戏 创新
下载PDF
女性视角下潮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女性传承人的工艺特质及发展策略
3
作者 唐春燕 《天工》 2024年第13期70-72,共3页
在当前的非遗保护实践中,传承人的传承行为在外界推动及内在变迁的动力交织中呈现出复杂面相。女性创造并沿袭了诸多的文化事象,维系着民俗文化的传承与秩序,同时也是造物活动、艺术创作的主体之一。潮州老一辈的非遗女性传承人“中规... 在当前的非遗保护实践中,传承人的传承行为在外界推动及内在变迁的动力交织中呈现出复杂面相。女性创造并沿袭了诸多的文化事象,维系着民俗文化的传承与秩序,同时也是造物活动、艺术创作的主体之一。潮州老一辈的非遗女性传承人“中规中矩”,以个人的独特生命体验坚守传承传统技艺;那么中青年女性传承人则需要“审时度势”,在考虑技艺极致表现的同时,斟酌设计题材的现实性、工艺制作的文化性、纹样图式的审美性等问题;而新生代的女性传承人则“标新立异”,推陈出新,讲究个性化,关注市场动向,善于借助数字技术的创造力和传播力,将非遗技艺融入现代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州 女性传承 技艺 创新 产品
下载PDF
现代学徒制传承少数民族非遗技艺的理论与价值体系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赵鹏燕 曲木铁西 《文化遗产》 CSSCI 2023年第2期35-42,共8页
少数民族非遗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少数民族“非遗”技艺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也是全社会、职业院校以及青年一代共同的使命。借助情境学习理论对现代学徒制传承少数民族非遗技艺进行阐释,使得... 少数民族非遗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少数民族“非遗”技艺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也是全社会、职业院校以及青年一代共同的使命。借助情境学习理论对现代学徒制传承少数民族非遗技艺进行阐释,使得非遗传承跳出学校视野的藩篱,将工作场所的“共在”学习逐渐交叠于教室的符号学习。学徒通过合法的边缘性参与,在实践共同体中由边缘地位逐步向核心地位发展,最终成为合格的非遗传承人。现代学徒制传承少数民族非遗技艺可有效促进学生语言习得,积累非遗知识和技能,升华育人精神;也可助力学徒形成职业意识和角色、获得职业支持、推动职业选择和发展;更能实现少数民族非遗文化传承与创新,增强共同体的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学徒制 少数民族技艺传承 理论基础 价值体系研究
下载PDF
黔北非遗传统手工技艺的传承与创新融入青少年文化自信培育途径的研究
5
作者 崔帆 《中国民族博览》 2021年第10期64-66,共3页
时代发展背景下黔北非遗传统手工技艺遭遇断代危机,基于青少年时期是文化塑性的关键期,文章探索将黔北非遗传统手工技艺的传承与创新融入到青少年文化自信的培育途径中,引导青少年进行黔北非遗传统手工技艺的文化价值认同,建立文化自信... 时代发展背景下黔北非遗传统手工技艺遭遇断代危机,基于青少年时期是文化塑性的关键期,文章探索将黔北非遗传统手工技艺的传承与创新融入到青少年文化自信的培育途径中,引导青少年进行黔北非遗传统手工技艺的文化价值认同,建立文化自信,使其自觉成为传承与创新黔北非遗传统手工技艺的主力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北传统手工技艺 传承与创新 融入 青少年 文化自信
下载PDF
群体协作性非遗项目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的分类认定 被引量:3
6
作者 马伊超 陈华文 《文化遗产》 CSSCI 2022年第5期10-18,共9页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和文旅部《“十四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都特别强调了“对集体传承、大众实践的项目,探索认定代表性传承团体(群体)”。这是对十多年来代表性传承...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和文旅部《“十四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都特别强调了“对集体传承、大众实践的项目,探索认定代表性传承团体(群体)”。这是对十多年来代表性传承人单一维度“个体认定”的一种深化。实际上,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不仅需要在大众实践类以团体或群体为主要特征的非遗项目上有突破,在以个体为核心以群体协作为特征的项目上,也需要不断地探索更加符合实际情况且利于有序传承发展的认定模式,以健全非遗传承保护体系。景德镇对国家级非遗项目“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分类认定”的探索和实践具有特殊性,也兼具同类项目的共性。就国家级、江西省省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现状和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的呈现及景德镇在此状况下的非遗保护实践进行调研,提出以群体协作为特征的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分类认定”的可行性,及其在传承保护体系建设和其他非遗保护工作中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体协作性项目 代表性传承 分类认定 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
下载PDF
非遗背景下龙泉青瓷文化和烧制技艺之历史传承与发展 被引量:1
7
作者 季晓艳 《陶瓷科学与艺术》 CAS 2022年第9期94-95,共2页
在国际社会越来越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大背景下,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该怎样进行传承发展是当代非遗工作者面临的时代考题。文章认为,首先要做好龙泉青瓷文化脉络的梳理和基因解码工作,深入阐释龙泉青瓷的文化审美价值。在此基础上,突... 在国际社会越来越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大背景下,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该怎样进行传承发展是当代非遗工作者面临的时代考题。文章认为,首先要做好龙泉青瓷文化脉络的梳理和基因解码工作,深入阐释龙泉青瓷的文化审美价值。在此基础上,突破传统,大胆创新,实现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文章结合龙泉青瓷的发展历史及现代传承,从三个角度进行分析,对龙泉青瓷烧制技艺的研究和产业文化的发展具有良好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 龙泉青瓷文化和烧制技艺 传承发展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欣赏——六必居酱菜制作技艺
8
《文化产业》 2020年第4期F0003-F0003,共1页
产品质量的“六必”经营理念而得名。六必居由山西临汾的赵氏三兄弟创立,迄今已有四百七十多年的历史,是北京著名老字号之一。它制作的酱菜素以酱香浓郁、鲜甜脆嫩而著称,清代以来的文人笔记中对此多有称誉。六必居酱菜的传统制作技艺... 产品质量的“六必”经营理念而得名。六必居由山西临汾的赵氏三兄弟创立,迄今已有四百七十多年的历史,是北京著名老字号之一。它制作的酱菜素以酱香浓郁、鲜甜脆嫩而著称,清代以来的文人笔记中对此多有称誉。六必居酱菜的传统制作技艺向以选料独特、制作杂、工艺严谨而闻名,长期以来一直以口耳相授的方式世代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制作技艺 物质文化 老字号 产品质量 山西临汾 世代传承 六必居 酱菜
下载PDF
基于活态传承模式的苗族非遗手工艺产品的“再设计”探讨 被引量:11
9
作者 赵蕾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34-140,共7页
苗族非遗手工艺产品是苗族文化传承的重要物质载体,坚持活态化传承是苗族非遗手工艺传承的主要方式。在旅游经济背景下,将苗族非遗手工技艺产品向文化创意产品转化,如果盲目追求创新,使形式与内容脱节,无法平衡创新与保护之间的关系极... 苗族非遗手工艺产品是苗族文化传承的重要物质载体,坚持活态化传承是苗族非遗手工艺传承的主要方式。在旅游经济背景下,将苗族非遗手工技艺产品向文化创意产品转化,如果盲目追求创新,使形式与内容脱节,无法平衡创新与保护之间的关系极易对非遗传统内核造成破坏。为维护活态传承的有效性,文章分析苗族非遗手工艺品产业面临的问题及产品“再设计”过程中遭遇的困境,探讨“再设计”在非遗活态化传承中的实践效果与目标差异,可持续视角下设计的功能定位、原则和方法,以期为现有非遗手工艺产品“再设计”转变视角,转换设计方式,拓展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态传承 苗族手工艺产品 再设计
原文传递
海南黎锦纹样在文创产品中的应用探索
10
作者 贾美欣 《艺术家》 2020年第1期192-192,共1页
黎锦作为海南岛独有的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世世代代居住在海南岛的黎族人民创造出的古老精湛的手工技艺。黎锦纹样种类繁多,它蕴含着海南黎族的历史记忆和民族文化,能够充分地反映黎族人民的宗教信仰、图腾崇拜以及民族生活等方方... 黎锦作为海南岛独有的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世世代代居住在海南岛的黎族人民创造出的古老精湛的手工技艺。黎锦纹样种类繁多,它蕴含着海南黎族的历史记忆和民族文化,能够充分地反映黎族人民的宗教信仰、图腾崇拜以及民族生活等方方面面的信息,并体现了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生活智慧、思维方式、想象力及文化意识。所以对海南黎族非遗产品一一黎锦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传承与开发是至关重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黎族 生活智慧 物质文化 黎锦 文创产品设计 传承与开发 图腾崇拜 手工技艺
下载PDF
桑皮纸研究综述 被引量:2
11
作者 舒文 左红卫(指导) 《新疆艺术(汉文)》 2021年第2期126-130,共5页
桑皮纸是以桑树皮为制作原料,手工制成的特殊纸张,国内多地均有其生产工艺,主要集中在新疆、安徽、河北及山东等地。2006年,新疆桑皮纸制作技艺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项目编号Ⅷ-70);2008年,安徽省潜山县桑皮纸制作... 桑皮纸是以桑树皮为制作原料,手工制成的特殊纸张,国内多地均有其生产工艺,主要集中在新疆、安徽、河北及山东等地。2006年,新疆桑皮纸制作技艺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项目编号Ⅷ-70);2008年,安徽省潜山县桑皮纸制作技艺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2009年6月,山东临朐桑皮纸入选山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6年12月,河北迁安市桑皮纸经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桑皮纸在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随着大众对文化需求日益增加,桑皮纸的创新应用也赋予其新的价值。桑皮纸千年不坏,其蕴含的丰富价值引起了广泛关注,学术界对于桑皮纸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桑皮纸的历史、制作技艺、应用以及传承保护方面。同时,相关报道促进了桑皮纸的研究,对其的传承与保护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皮纸 制作技艺 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山东临朐 物质文化 制作原料 河北迁安 传承保护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