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91篇文章
< 1 2 5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回归日常:论“生活型养老”的政策维度与建构合力 被引量:1
1
作者 芦恒 董默 《江淮论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3-59,共7页
建立和完善城乡基本养老服务体系,保障老年人养老生活的品质是共同富裕背景下实施积极老龄化战略的新趋势。在中国人“好好过日子”的文化语境下,现有“生存型”养老政策需要回归到老年人的日常生活,逐步升级为“生活型养老”。“生活... 建立和完善城乡基本养老服务体系,保障老年人养老生活的品质是共同富裕背景下实施积极老龄化战略的新趋势。在中国人“好好过日子”的文化语境下,现有“生存型”养老政策需要回归到老年人的日常生活,逐步升级为“生活型养老”。“生活型养老”立基于彰显福利普惠性、时空整体性、发展性的“生活福利”,将老年人视为与家庭、社会进行互动的“关系体”,通过提供关注老年人主体行动、生活过程、家庭抗逆力、代际交流的福利服务促进养老服务的高质量发展。其政策维度应包括个体层面的生命周期阶段性养老政策、家庭层面的幸福家庭共建性养老政策和代际层面的代际融合性养老政策。“生活型养老”政策的实践保障机制在于养老主体的联合发力,构建不同层次的政策网络,形成链接政府、老年人家庭、同辈群体、社区、养老机构等主体的生活福利网络,全面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型养老”政策 生活 抗逆力 代际交流
下载PDF
2011-2015年洞庭湖洲滩群落植物生态型、生活型和生长型组成数据集
2
作者 侯志勇 曾静 +4 位作者 李旭 谭佩阳 李阳 谢永宏 李峰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24年第1期127-136,共10页
植物群落结构与环境的关系可以通过研究植物生活型和生态型进行深入的解析,同时植物生活型是研究植物群落的发生、发展及演替规律的重要内容。中国科学院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按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监测指标体系,在洞庭... 植物群落结构与环境的关系可以通过研究植物生活型和生态型进行深入的解析,同时植物生活型是研究植物群落的发生、发展及演替规律的重要内容。中国科学院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按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监测指标体系,在洞庭湖周期性水文变化情势下,对洞庭湖湿地洲滩典型植物群落类型的物种组成进行长期定位监测。通过专家对洞庭湖湿地3个典型植物群落(苔草、南荻和水蓼)的长期监测数据集进行验证,确保数据的准确性,然后进行分类处理,得到洞庭湖洲滩2011-2015年植物群落植物生活型、生长型和生态型数据集。本数据集包含有植物种名、拉丁名、生活型、生长型、光生态型、水分生态型、土壤pH值生态型、淤积生态型,共8个指标,同时提供了完整的样地信息和样地管理记录,为数据的科学利用提供了空间和时间上的背景信息。本数据集为分析洞庭湖湿地洲滩植被群落生态型和生活型组成,植物群落与环境的相关提供了数据支撑,是深入研究洞庭湖湿地植物被演替的重要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洲滩植被 植物生活型 植物生态型 洞庭湖 长期定位监测
下载PDF
云南思茅松林植物区系、生活型与叶相特征分析
3
作者 王晓帆 彭明俊 +3 位作者 赵彪 马云飞 王崇云 彭明春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共8页
云南的思茅松林为我国云南省重要的战略森林资源,但其植物资源多样性未见系统报道,为揭示其区系特征及群落外貌,本研究基于144个群落调查样方数据,分析了云南的思茅松林的维管植物区系、生活型与叶相特征。结果显示:(1)云南的思茅松林... 云南的思茅松林为我国云南省重要的战略森林资源,但其植物资源多样性未见系统报道,为揭示其区系特征及群落外貌,本研究基于144个群落调查样方数据,分析了云南的思茅松林的维管植物区系、生活型与叶相特征。结果显示:(1)云南的思茅松林群落维管植物经合计共130科440属800种,其中包括蕨类植物18科36属61种,裸子植物2科4属7种,被子植物110科400属732种,优势科为豆科、壳斗科和禾本科,优势属为榕属、锥属和柯属。(2)科属的地理成分均以热带成分占优势,且均以泛热带成分为主;温带分布型以北温带及其变型为主。未见中国特有科,中国特有属9种。寡种和单种科属占比高,一定程度表明了该群落类型对生境选择的多样化响应。从演化趋势来看,古老成分与新生类群共存。(3)生活型谱中高位芽植物为该群落优势生活型,占比为61.25%,Raunkiaer生活型谱呈“L”型。(4)植物叶相以纸质(44.00%)、单叶(74.50%)、全缘(67.75%)、中型叶(46.38%)为主。该研究结果有助于进一步认识思茅松林区系特征、为其生态保护和管理提供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区系 生活型 叶相 思茅松 云南省
下载PDF
大别山北缘不同生活型木本植物叶功能性状及其耦合关系
4
作者 夏霁晖 冶佩霞 +4 位作者 杨海 张圣全 靳珊珊 周梦丽 闫东锋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70-977,共8页
【目的】探讨大别山北缘不同生活型木本植物叶功能性状变异,研究叶功能性状指标之间的耦合关系,为解析植物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提供依据。【方法】采集大别山北缘连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0种常见的不同生活型木本植物(常绿、落叶、乔... 【目的】探讨大别山北缘不同生活型木本植物叶功能性状变异,研究叶功能性状指标之间的耦合关系,为解析植物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提供依据。【方法】采集大别山北缘连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0种常见的不同生活型木本植物(常绿、落叶、乔木、灌木)的叶片,测定其叶绿素含量(以SPAD表示)、干鲜比、氮质量分数、磷质量分数、钾质量分数、氮磷比、叶面积、比叶面积共8个叶功能性状指标,分析了不同生活型木本植物叶功能性状及其相关性。【结果】不同生活型木本植物叶功能性状指标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其中常绿和落叶树种的叶片SPAD、氮质量分数、磷质量分数、钾质量分数、叶面积和比叶面积之间差异显著(P<0.05);乔木与灌木树种的叶面积、氮质量分数、磷质量分数、钾质量分数、干鲜比与氮磷比差异显著(P<0.05)。部分叶功能性状指标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叶片氮、磷质量分数与钾质量分数呈显著正相关(P<0.05),叶片氮质量分数与磷质量分数呈显著正相关(P<0.05);叶面积与叶片氮、磷、钾质量分数呈显著正相关(P<0.05),比叶面积与叶片氮、磷、钾质量分数呈显著正相关(P<0.05)。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叶片磷、氮、钾质量分数是较为重要的叶功能性状指示指标,可将30种木本植物归为4个功能组,且第1和第2主成分对植物叶功能性状变异的贡献率分别为55.2%和12.8%。【结论】叶功能性状指标在不同生活型木本植物之间存在一定差异,其中叶磷、氮、钾质量分数是指示性指标,且与叶面积显著正相关。图4表1参2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本植物 叶功能性状 生活型 大别山北缘
下载PDF
兴安盟地区常见野生植物种质资源及其生活型特征
5
作者 姜永成 宫文龙 +6 位作者 田春育 刘乐萌 那亚 董艳伟 褚微娜 李志勇 景媛媛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0期50-59,共10页
【目的】调查分析兴安盟地区常见野生植物种质资源分布情况及其生活型特征,为野生植物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兴安盟为研究区,采用实地踏查法结合室内分类鉴定,调查分析该区域常见野生植物种质资源的地理分布范... 【目的】调查分析兴安盟地区常见野生植物种质资源分布情况及其生活型特征,为野生植物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兴安盟为研究区,采用实地踏查法结合室内分类鉴定,调查分析该区域常见野生植物种质资源的地理分布范围、生境特点、种类及其生活型特征。【结果】在兴安盟地区共收集到常见野生植物种质资源240份,不重复物种173个,分属40科、121属。其中,多年生禾草种质资源47份,灌木、亚灌木及小乔木26份,多年生杂类草115份,1~2年生草本植物52份。以多年生杂类草种子最多,占收集种子总数的46.96%,其次为1~2年生草本植物种子,占比为21.67%;多年生禾草和灌木、亚灌木、小乔木种子较少,占比分别为19.58%和10.83%。【结论】从地理分布范围看,多年生禾草主要分布在乌兰浩特市,灌木、亚灌木与小乔木主要分布在扎赉特旗与阿尔山市,多年生杂类草和1~2年生草本植物主要分布在扎赉特旗、阿尔山市、科尔沁右翼前旗与中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植物 种质资源 地理分布 生境特点 生活型 兴安盟
下载PDF
紫花苜蓿与3种生活型多年生禾草混播的根系构型差异
6
作者 张辉辉 师尚礼 +4 位作者 李自立 武蓓 何龙 王文娟 刘旵旵 《草原与草坪》 CAS CSCD 2024年第1期47-57,共11页
【目的】探讨豆禾混播草地牧草根系构型对混播组分和比例的响应。【方法】以紫花苜蓿分别与3种生活型禾草(匍匐茎型草地早熟禾、根茎型无芒雀麦和丛生型苇状羊茅)以豆禾比为7∶3、5∶5和3∶7建植的人工草地为研究对象,以各草种单播为对... 【目的】探讨豆禾混播草地牧草根系构型对混播组分和比例的响应。【方法】以紫花苜蓿分别与3种生活型禾草(匍匐茎型草地早熟禾、根茎型无芒雀麦和丛生型苇状羊茅)以豆禾比为7∶3、5∶5和3∶7建植的人工草地为研究对象,以各草种单播为对照,测定不同混播处理下各组分的根系形态和构型特征。【结果】混播改变了牧草根系形态和构型,各草种通过增大总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和根尖数,减小根直径,优化拓扑结构,增强空间占有能力和提高根系发达程度等生态策略来响应竞争环境,进而使得混播草地增产。但较高比例的紫花苜蓿会阻碍苇状羊茅根系的生长和产量。较单播草地而言,混播草地牧草根系分支结构均有由叉状分支向鱼尾状分支转变的趋势。混播处理下各草种根系性状变异明显,紫花苜蓿根系性状变异主要表现在根尖数,变异系数为51.95%,草地早熟禾匍匐茎型根系性状变异主要表现在拓扑指数,变异系数为81.13%,无芒雀麦根茎型根系和苇状羊茅根系性状变异主要表现在根体积,变异系数分别为52.29%和29.17%。【结论】以紫花苜蓿分别与3生活型禾草3∶7混播时豆科牧草与禾本科牧草根系发育程度和混播草地增产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播 紫花苜蓿 多年生禾草 生活型 根系形态与构型
下载PDF
北京大院生活型街道边界要素对可步行性的影响--以玉渊潭南路、太平路、翠微路为例
7
作者 虞晨阳 陈瑾羲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6-102,共7页
文章以提升城市街道可步行性为目标,以北京大院生活型街道为例,对街道边界空间要素对可步行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分析了3条北京大院生活型案例街道的边界要素构成及组合模式,并基于街景图像对街道可步行性进行评分,将要素与可步行... 文章以提升城市街道可步行性为目标,以北京大院生活型街道为例,对街道边界空间要素对可步行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分析了3条北京大院生活型案例街道的边界要素构成及组合模式,并基于街景图像对街道可步行性进行评分,将要素与可步行性评分进行相关性研究,指出对可步行性影响高的边界要素及其作用,为大院生活型街道的更新设计提供参考。研究表明,要素的数量、感知边界要素的类型、要素的细部设计对街道可步行性有较高影响。此外,绿地要素的灵活运用能够显著提升街道的可步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院生活型街道 可步行性 边界要素
下载PDF
叶内生物量分配策略对生活型及叶性状响应研究进展
8
作者 施奇 卢杰 《四川林业科技》 2024年第2期1-6,共6页
叶片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能量用于呼吸消耗和同化作用,进行物质生产的同时进行叶内生物量的分配,这种分配并不是柄叶之间生物量发生等比例变化,而是由于自身及外界因素的影响使柄叶之间出现异速生长关系,即柄叶权... 叶片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能量用于呼吸消耗和同化作用,进行物质生产的同时进行叶内生物量的分配,这种分配并不是柄叶之间生物量发生等比例变化,而是由于自身及外界因素的影响使柄叶之间出现异速生长关系,即柄叶权衡。目前未发现叶内生物量分配策略对生活型及叶性状响应的评述,研究主要对叶内生物量分配对不同生活型、叶型、叶大小、叶形状和叶含水量的响应机制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今后需要加强研究的几方面:(1)探索全部或者部分支持构件与叶内生物量分配之间的关系,揭示不同占比的支持结构是如何影响叶内生物量分配策略的,各个支持结构在叶内生物量分配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2)探索叶序与生物量分配的关系,揭示光合构件在不同排列方式下进行碳收益过程中叶内生物量如何分配,不同排列方式下的叶片水分养分输导过程对叶内生物量分配的影响又是如何;(3)探索叶柄及其他支撑结构与叶性状的作用关系;(4)探索叶经济谱(LES)作用范围,揭示LES是否包括叶片和叶柄的作用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内生物量分配策略 生活型 叶性状 响应机制 展望
下载PDF
低碳视角下生活型街道慢行空间布局的改造提升 被引量:1
9
作者 兰亦阳 李宗睿 +1 位作者 段佳佳 陈睿雅 《湖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1期58-66,共9页
随着低碳理念在国内外重要性的与日俱增,碳达峰、碳中和成为了我国全面绿色转型的战略方向,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议题与愿景,引领并推动整个经济社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生活型街道慢行空间是城市居民日常活动的主要... 随着低碳理念在国内外重要性的与日俱增,碳达峰、碳中和成为了我国全面绿色转型的战略方向,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议题与愿景,引领并推动整个经济社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生活型街道慢行空间是城市居民日常活动的主要载体。然而当前对于低碳理念的响应大部分停留在宏观层面的上位政策、总体规划阶段与微观层面的详细施工阶段,缺乏中观层面,即低碳理念在详细规划尺度的应用。在从生活型街道慢行空间布局面临的现状问题出发,提出生活型街道慢行空间布局的改造提升策略,对降低碳排放,改善生活型街道慢行空间以及居民生活品质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不仅为其他生活型街道慢行空间品质提升提供了理论指导,也为我国生活型街道的建设和提升改造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视角 生活型街道 慢行空间布局 改造提升
下载PDF
两种生活型木本植物叶功能性状变异特征研究
10
作者 周会萍 姜金矜 +1 位作者 黄艳丽 庄静静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98-305,共8页
以乔木和灌木两种生活型木本植物为研究对象,研究其植物叶性状及其变异特征,揭示两种生活型木本植物的适应机理。以新乡市16种木本植物: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五角枫(Acer elegantulum)、加拿大杨(Populus×ca⁃nadensis)、... 以乔木和灌木两种生活型木本植物为研究对象,研究其植物叶性状及其变异特征,揭示两种生活型木本植物的适应机理。以新乡市16种木本植物: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五角枫(Acer elegantulum)、加拿大杨(Populus×ca⁃nadensis)、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a)、法桐(Platanus orientalis)、白蜡(Fraxinus chinensis)、玉兰(Magnolia denudata)、银杏(Ginkgo biloba)、栾树(Koelreuteria paniculata)、日本晚樱(Cerasus serrulata)、紫荆(Cercis chinensis)、紫叶李(Prunus cerasifera)、垂丝海棠(Malus Halliana)、西府海棠(Malus micromalus)、榆叶梅(Amygdalus triloba)和丁香(Syzygium aromaticum)为试材,对其叶面积(leaf area,LA)、叶厚度(leaf thickness,LT)、叶干物质含量(leaf dry matter content,LDMC)、比叶面积(specific leaf area,SLA)、叶鲜重(fresh leaf weight,FW)、叶干重(dry leaf weight,DW)、叶绿素含量(chlorophyll,Chl)和叶含水率(leaf moisture content,LWC)这8种叶功能性状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8种叶性状存在不同程度的变异。乔木树种的叶鲜重(90.13%)、叶干重(86.36%)和叶面积(95.13%)呈强变异,叶干物质含量(18.79%)和叶含水率(12.81%)属于弱变异;灌木树种的比叶面积(54.03%)、叶鲜重(60.17%)和叶面积(62.17%)属于强变异;叶含水率(14.60%)属于弱变异。叶功能性状间关系密切,乔木树种的叶面积与叶鲜重和叶干重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与比叶面积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灌木树种的叶面积与叶鲜重、叶干重、比叶面积和叶含水率都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与叶干物质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主成分分析显示,8种叶功能性状指标中,叶鲜重、叶干重、叶绿素含量贡献率最大,可作为木本植物适应生境的重要指标。总体来说,乔木树种的大多叶功能性状的稳定性和性状间的相关性与灌木植物相比较弱,乔木树种为适应生态环境,在生存机制上做出的调整程度大于灌木树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型 木本植物 叶功能性状 变异
下载PDF
从生活型社会构建出发: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城市建设的内在逻辑
11
作者 王冬冬 《学习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50-58,共9页
城市是当代文明发展的集中呈现,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一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时代命题要求城市发展要以为人民创造美好生活为终极目标,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整体导向。面向中国式现代化实践,充分尊重个体的发展意愿,将城市建设... 城市是当代文明发展的集中呈现,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一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时代命题要求城市发展要以为人民创造美好生活为终极目标,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整体导向。面向中国式现代化实践,充分尊重个体的发展意愿,将城市建设的着眼点置于人的生活合目的性,充分考量区域人文地理条件和社会发展现状,从实际出发确立不同城市发展模式,使构建生活型社会这一面向中国式现代化的城市建设内在逻辑明晰起来。从构建生活型社会出发,城市建设实践要正视并重估人的生活资本,以人为中心、以生活为目的,确认幸福生活的多元化内容,进而以各美其美的价值判断,构建促进城市中人的发展的制度环境;以中国特色文化理念,构建促进城市中人的诗意栖居的生态文明;以因地制宜的发展思路,构建突出地方差异的城市发展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城市建设 生活型社会 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鸭绿江口湿地外来入侵植物区系、生活型及种类特征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利 张梅 +3 位作者 姚有庆 季长波 王鹏 杨东霞 《生物安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41-347,共7页
【目的】鸭绿江口湿地沿边沿海,生物入侵形势严峻,本文旨在探究其外来入侵植物特征的基本信息,为我国北方滨海湿地入侵植物防控提供支持和参考。【方法】基于植物地理学理论和外业实地踏查法,同时结合文献查阅和咨询法,研究鸭绿江口湿... 【目的】鸭绿江口湿地沿边沿海,生物入侵形势严峻,本文旨在探究其外来入侵植物特征的基本信息,为我国北方滨海湿地入侵植物防控提供支持和参考。【方法】基于植物地理学理论和外业实地踏查法,同时结合文献查阅和咨询法,研究鸭绿江口湿地外来入侵植物区系、生活型和种类特征。【结果】鸭绿江口湿地外来入侵植物共有33种,隶属11科26属,其中菊科、豆科和苋科是入侵植物的优势科,占总种数的57.57%;植物科的区系以世界分布型为主,属的区系以泛热带、世界分布型占主导地位;原产于美洲的种类最多,占总种数的51.52%;生长型以草本植物为主,占总种数的90.91%;生活型以地面芽和一年生植物种数最多,占总种数的87.87%;果实以瘦果类型居多,占总种数的27.27%;扩散方式以混合传播和风力传播为主,占63.63%;湿地内入侵植物危害等级以恶性入侵(Ⅰ级)和严重入侵种(Ⅱ级)为主,占总种数的39.4%。【结论】鸭绿江口湿地外来入侵植物种类以菊科、豆科和苋科为主;原产美洲最多,以草本植物为主,混合传播和风力传播占优,危害严重的种类多。应加强入侵植物监测和预警,并结合河口、海岸等生境治理,采取相应措施予以防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侵植物 湿地 植物区系 生活型 鸭绿江口
下载PDF
贺兰山西坡不同生活型植物叶片化学计量特征及其环境影响因子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晁鑫艳 卫玺玺 +3 位作者 郑景明 唐可欣 万龙 周金星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2-33,共12页
在贺兰山西坡海拔1848~2707 m范围内选取典型植物群落的乔木、灌木和草本优势种,对不同生活型植物叶片C、N和P含量及比值进行比较,并对这些化学计量指标与14个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总体叶片C、N和P含量分别为431.58、15.66... 在贺兰山西坡海拔1848~2707 m范围内选取典型植物群落的乔木、灌木和草本优势种,对不同生活型植物叶片C、N和P含量及比值进行比较,并对这些化学计量指标与14个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总体叶片C、N和P含量分别为431.58、15.66和1.79 mg·g^(-1),C∶N、C∶P和N∶P分别为28.62、254.87和9.11。其中,乔木叶片C含量显著(P<0.05)高于灌木和草本,灌木叶片C∶N显著低于草本和乔木,其余化学计量指标在3个生活型间无显著(P>0.05)差异。随年均温升高,乔木叶片N∶P显著升高,灌木叶片C∶P和N∶P显著降低,草本叶片N含量和C∶N分别极显著(P<0.01)降低和升高;随年均降水量升高,灌木叶片N∶P显著升高,草本叶片N含量和C∶N分别极显著升高和降低。土壤含水量和土壤有机碳含量是影响乔木叶片化学计量指标变异的主要环境因子,其中,叶片N含量与土壤含水量以及叶片C∶P与土壤有机碳含量在0.05水平呈负相关,叶片P含量与2个环境因子均在0.05水平呈正相关,而叶片N∶P与2个环境因子分别在0.05和0.01水平呈负相关。土壤速效磷含量和土壤pH值是影响灌木叶片化学计量指标变异的主要环境因子,但仅叶片P含量与土壤速效磷含量在0.05水平呈正相关,叶片C∶P与土壤速效磷含量则在0.05水平呈负相关。土壤含水量、土壤硝态氮含量和土壤容重是影响草本叶片化学计量指标变异的主要环境因子,其中,叶片N含量与土壤含水量和土壤容重在0.001水平分别呈正相关和负相关,叶片C∶N与2个环境因子在0.001水平分别呈负相关和正相关,叶片C∶P与2个环境因子在0.05水平分别呈负相关和正相关,而叶片P含量与环境容重在0.05水平呈负相关。综上所述,贺兰山西坡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生长均受N限制,灌木植物生长还受P限制。影响不同生活型植物叶片化学计量指标的环境因子不同,因此,在保护与恢复贺兰山西坡植被时,应针对不同生活型植物制定相应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贺兰山西坡 化学计量指标 生活型 环境影响因子 养分限制 植被保护
下载PDF
普定喀斯特次生林木本植物叶生活型比例和谱系多样性的驱动因素 被引量:1
14
作者 毛艳娇 肖梓波 +3 位作者 邓伟 张潮 汤晓辛 金毅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69-579,共11页
为探讨喀斯特森林落叶阔叶植物(DBL)与常绿阔叶植物(EBL)比例和生物多样性差异及其驱动因素,该研究以贵州省普定县43个喀斯特次生林样地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广义线性回归模型、模型选择和Mantel检验的多元回归方法,分析地理距离、环境(包... 为探讨喀斯特森林落叶阔叶植物(DBL)与常绿阔叶植物(EBL)比例和生物多样性差异及其驱动因素,该研究以贵州省普定县43个喀斯特次生林样地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广义线性回归模型、模型选择和Mantel检验的多元回归方法,分析地理距离、环境(包括地形和基岩类型)和人类活动等因素对样地内落叶阔叶植物和常绿阔叶植物所占比例以及谱系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普定喀斯特次生林样地内落叶阔叶植物与常绿阔叶植物虽在物种丰富度和个体多度上总体相当,但样地间差异较大;样地落叶与常绿阔叶植物谱系alpha多样性(即SES.MPD)无明显差异,但落叶阔叶植物谱系beta多样性(即SES.betaMPD)明显小于常绿阔叶植物。(2)落叶阔叶植物丰富度占比和相对多度随基岩类型改变而变化,均表现为泥灰岩森林高于石灰岩森林,而落叶阔叶植物丰富度占比随人类活动增强而上升。(3)样地落叶阔叶植物谱系alpha多样性随人类活动增强而升高,而常绿阔叶植物谱系alpha多样性受环境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作用不明显;落叶阔叶植物和常绿阔叶植物谱系beta多样性受不同因素调节,前者随基岩类型和人类活动等因素变化而升高,后者则随地理距离增加而升高。该研究揭示了普定喀斯特次生林内落叶阔叶植物和常绿阔叶植物比例受到环境条件和人类活动共同调控,在此基础上,落叶阔叶植物谱系多样性受到地形和基岩类型等因素介导的生境过滤等生态位过程影响,而常绿阔叶植物谱系多样性则受到地理距离所介导的扩散限制等空间过程的影响。该研究有助于了解喀斯特森林生物多样性维持机制,为喀斯特森林经营管理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形 人类活动 基岩类型 群落构建 乔木层 生活型
下载PDF
延河流域不同生活型植物功能性状特征及其对环境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5
15
作者 朱晓旭 温仲明 +5 位作者 郑诚 高原 张格语 王维维 刁晓晨 万锦枫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28-336,共9页
[目的]探究不同生活型植物对延河流域生境的生长适应策略,为理解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机制和该流域植被恢复物种选择等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际指导。[方法]以黄土丘陵区延河流域为研究区,选择乔木、灌木和草本3种植物生活型,调查了6个与资源获... [目的]探究不同生活型植物对延河流域生境的生长适应策略,为理解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机制和该流域植被恢复物种选择等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际指导。[方法]以黄土丘陵区延河流域为研究区,选择乔木、灌木和草本3种植物生活型,调查了6个与资源获取能力相关的植物功能性状,应用方差分析、线性回归和冗余分析方法探究了延河流域不同生活型植物对环境的适应策略和机制。[结果]延河流域不同生活型植物的比叶面积、比根长、叶组织密度、根组织密度、叶氮含量、根氮含量均存在显著性差异;水分是延河流域植物生存的限制性因子。[结论]为适应延河流域生境,草本植物采取“快速投资—收益”型(获取型)策略,灌木和乔木植物采取“缓慢投资—收益”型(保守型)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功能性状 植物生活型 延河流域 环境变化 生存策略
下载PDF
“生活型社会”: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重要呈现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雅林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64-71,共8页
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中国新发展阶段实施的一项重要经济政策是,以内需为主“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扩大消费政策。针对一些学者提出中国新发展阶段要向“消费社会”转型的观点,指出西方消费社会模式具有两面性,发展到当代体现的是资本垄... 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中国新发展阶段实施的一项重要经济政策是,以内需为主“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扩大消费政策。针对一些学者提出中国新发展阶段要向“消费社会”转型的观点,指出西方消费社会模式具有两面性,发展到当代体现的是资本垄断逻辑,奉行的是“经济人”假说,遵从的是“物本”文化。中国式现代化开启的道路为在西方“消费社会”模式之外创新“生活型社会”的社会结构和生活模式提供了实践基础和理论遵循。“生活型社会”将为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良性运行从发展理念向实践形态转化提供操作平台,预示着人类社会发展将从“物”的最大化追求向人的生活幸福美好最大化的文明形态转型,并为人类文明进步和美好生活的实现激发出新的社会动能。在“生活型社会”政策导向上强调,实施扩大消费政策要明确同西方消费社会模式划清界限;重新审视和再建构“蛋糕”理论;防止无度资本追求把中等收入群体视为狩猎对象;创新社会治理方式和奉行包容性发展,从而为实现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新时代发展任务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型社会” 人类文明新型态 美好生活 “消费型社会”
下载PDF
长江中下游湖泊群不同生活型水生植物分布的时空变化(1986-2020年)
17
作者 刘兆敏 张玉超 +3 位作者 关保华 曹振 来莱 杨启铎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022-2035,共14页
不同生活型水生植物对水环境的影响和碳固持能力不同,开展大尺度范围内不同生活型水生植物的时空分布和动态变化研究,是全面掌握湖泊水生态环境变化趋势、准确核算水生生态系统碳源/碳汇的前提。以长江中下游10 km^(2)以上(共131个)的... 不同生活型水生植物对水环境的影响和碳固持能力不同,开展大尺度范围内不同生活型水生植物的时空分布和动态变化研究,是全面掌握湖泊水生态环境变化趋势、准确核算水生生态系统碳源/碳汇的前提。以长江中下游10 km^(2)以上(共131个)的湖泊为研究对象,基于野外调查和先验知识,通过光谱分析,研发了不同生活型水生植物遥感高精度机器学习识别算法,解析了长江中下游湖泊群不同生活型水生植物的时空变化规律。研究表明,长江中下游湖泊群不同生活型水生植物遥感监测精度为0.81,Kappa系数为0.74;1986—_(2020年)长江中下游湖泊群水生植物面积为2541.58~4571.42 km^(2),占湖泊总面积的15.99%~28.77%,沉水植物是优势类型(Max1995年=2649.21 km^(2),Min_(2005年)=921.38 km^(2)),其次是挺水植物(Max_(2005年)=1779.44 km^(2),Min_(2020年)=569.05 km^(2))和浮叶植物(Max_(2015年)=685.68 km^(2),Min_(2000年)=293.04km^(2));水生植物主要分布在长江干流流域湖泊群,其次是鄱阳湖流域、洞庭湖流域、太湖流域和汉江流域;变化趋势上,1986—_(2020年)长江中下游湖泊群水生植物面积呈现先增长(1986—1995年)、后下降(1995—2010年)、再增加(2010年后)的趋势。本研究可为长江中下游湖泊群生态环境调查及水环境管理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型 水生植物 遥感监测 机器学习 长江中下游湖泊
下载PDF
生活型滨水公共空间品质评价研究——以上海苏州河为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若昕 王林 +1 位作者 任宁 鲍柏江 《上海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4-90,共7页
生活型滨水公共空间与本地城市居民联系密切,承载居民大量日常交往活动,其品质的优化对提升“人民城市”幸福感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当前生活型滨水空间缺乏精细评价体系,不利于以人为本的滨水公共空间品质提升与城市更新。为解决上述挑... 生活型滨水公共空间与本地城市居民联系密切,承载居民大量日常交往活动,其品质的优化对提升“人民城市”幸福感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当前生活型滨水空间缺乏精细评价体系,不利于以人为本的滨水公共空间品质提升与城市更新。为解决上述挑战,以文献综述、现场调研、民意调查、政策梳理等多源数据为支撑,以上海苏州河居民活跃核心段滨水公共空间为例,建构并应用生活型滨水公共空间品质评价量化指标体系,提出慢行体验、风貌特色、滨水景观、空间活力和服务设施5个评价维度,深入分析不同维度中各指标的建设现状,为生活型滨水空间的规划设计提供更具在地性、差异性和人本价值的规划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型空间 滨水公共空间 品质评价 指标体系
下载PDF
乔木绿化特征对生活型街道热环境的影响
19
作者 曹林森 张丽琴 +1 位作者 成文劼 郑扬焱 《江苏林业科技》 2023年第6期32-38,共7页
生活型街道热环境研究对于生态宜居城市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以徐州市典型生活型街道为例,利用正交试验和Envi-met模拟研究乔木绿化特征对街道峡谷空间的微气候及热舒适的影响规律。研究发现:(1)乔木叶面积指数(LAI)与街道风速、气温、... 生活型街道热环境研究对于生态宜居城市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以徐州市典型生活型街道为例,利用正交试验和Envi-met模拟研究乔木绿化特征对街道峡谷空间的微气候及热舒适的影响规律。研究发现:(1)乔木叶面积指数(LAI)与街道风速、气温、太阳辐射温度和生理等效温度(PET)均呈负相关,与含湿量呈正相关;枝下高与风速呈正相关,与气温、太阳辐射温度和PET呈负相关;随着乔木冠幅的增大,街道风速、气温、辐射温度和PET都呈先降后升的趋势;乔木绿化覆盖率与街道风速、气温、太阳辐射温度和PET都呈负相关。(2)乔木冠幅和绿化覆盖率2要素对街道微气候和热舒适的影响最为显著;乔木绿化对南北向街道的影响更为显著。(3)对于该研究模型,乔木绿化特征的最优组合是LAI为4.8,枝下高为5 m,乔木冠幅为5 m,绿化覆盖率为60%。基于研究结论,提出典型生活型街道乔木绿化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化特征 生活型街道 微气候 热舒适
下载PDF
植物生活型分类系统的修订及中国暖温带森林植物生活型谱分析 被引量:127
20
作者 高贤明 陈灵芝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1998年第6期553-559,共7页
根据中国暖温带森林植物习性,修订了Raunkiear的生活型分类系统。通过对暖温带森林植物生活型谱的分析,证明暖温带森林群落植物生活型谱以地面芽为主,其次是地下芽。受水、热不足和人为活动频繁等条件的限制,暖温带地区缺... 根据中国暖温带森林植物习性,修订了Raunkiear的生活型分类系统。通过对暖温带森林植物生活型谱的分析,证明暖温带森林群落植物生活型谱以地面芽为主,其次是地下芽。受水、热不足和人为活动频繁等条件的限制,暖温带地区缺乏或极少有高于25m的大高位芽植物;中高位芽、小高位芽和矮高位芽植物所占的比重与地面芽植物近似,其中落叶阔叶高位芽植物占有绝对的优势。主要由上述生活型所构成的暖温带森林植物生活型谱,基本反映了我国暖温带森林区夏季温暖多雨、冬季寒冷干旱的中纬度气候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暖温带 植物生活型 生活型 修订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