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群落生活型结构探讨近自然植物景观设计 被引量:63
1
作者 储亦婷 杨学军 唐东芹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176-180,共5页
作者主要依据Raunkiaer生活型系统对苏州拙政园及宁波天童国家森林公园中的植物群落的生活型结构进行分析和比较,归纳出不同类型植物群落的外貌特征,并对不同类型植物群落的景观效应进行分析和评价,为配置出具有不同景观效应的现代城市... 作者主要依据Raunkiaer生活型系统对苏州拙政园及宁波天童国家森林公园中的植物群落的生活型结构进行分析和比较,归纳出不同类型植物群落的外貌特征,并对不同类型植物群落的景观效应进行分析和评价,为配置出具有不同景观效应的现代城市植物群落提供参考,在满足现代城市多元化需求的同时,充分体现生态设计的原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群落 生活型结构 自然植物景观 外貌特征 植物配置 生态设计 城市园林景观
下载PDF
黄土丘陵区弃耕地群落演替过程中的物种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41
2
作者 郝文芳 梁宗锁 +1 位作者 陈存根 唐龙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05年第9期1-8,共8页
选择9个弃耕地,对群落内植物种类、盖度、密度和生物量进行调查,分析了黄土丘陵沟壑区弃耕地植被恢复演替与物种多样性变化过程,结果表明:1)在弃耕时间为2,6,9,13,16,19,25,30和40年的群落中,演替序列为:猪毛蒿Artemisiascopari群落→... 选择9个弃耕地,对群落内植物种类、盖度、密度和生物量进行调查,分析了黄土丘陵沟壑区弃耕地植被恢复演替与物种多样性变化过程,结果表明:1)在弃耕时间为2,6,9,13,16,19,25,30和40年的群落中,演替序列为:猪毛蒿Artemisiascopari群落→达乌里胡枝子Lespedezadavurica群落→冰草Agropyroncristatum群落→(达乌里胡枝子+铁杆蒿A.sacrorum)群落→白羊草Bothriochloaischaemum群落→(白羊草+达乌里胡枝子)群落→(长芒草Stipabungeana+达乌里胡枝子)群落→狼牙刺Sophoraviciifolia群落;2)整个演替阶段的生活型:一年生草本群落→多年生草本群落→半灌木群落→灌丛群落;3)演替阶段主要以菊科、禾本科、豆科植物为主;4)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在9年达到最高值,在25年时最低,而Simpose指数呈相反的趋势;5)2个相邻演替阶段具有较高的相似性系数。该区弃耕地植被恢复的进展演替缓慢,物种组成单一,群落结构简单,可以通过人为干扰(如补植等)加速植被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丘陵区 弃耕地 演替序列 生活型结构 物种组成 相似性系数 物种多样性指数
下载PDF
外马廊山岛植被特性与植物多样性 被引量:11
3
作者 郑俊鸣 方笑 +3 位作者 朱雪平 朱丹丹 邓传远 黄柳菁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71-279,共9页
该研究对无居民海岛舟山外马廊山岛进行初步踏勘,了解该岛植被特征与植物多样性,探讨海岛植被与大陆植被的差异性,并对海岛植物的主要植物组成、生活型结构、地理成分、群落类型以及多样性和相似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外马廊山岛面积... 该研究对无居民海岛舟山外马廊山岛进行初步踏勘,了解该岛植被特征与植物多样性,探讨海岛植被与大陆植被的差异性,并对海岛植物的主要植物组成、生活型结构、地理成分、群落类型以及多样性和相似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外马廊山岛面积小,共有33科51属55种植物,植物种类偏少,留存有普陀狗哇花,滨柃,厚叶石斑木等具有滨海特色植物,具有开发潜力。外马廊山岛热带成分较为明显,与附近地区较为相似。岛上群落优势种或建群种的科为山茶科,大戟科,松科等,与大陆的常绿阔叶林的优势种或建群种的优势科如樟科,金缕梅科,壳斗科,山茶科等不大相同。岛上植物主要以高位芽植物为主(58.18%),但较大陆常绿阔叶林的高位芽植物比例要低。外马廊山岛植物群落结构简单,植物多样性相对较低,物种丰富较低,主要原因在于生态适应性和演替过程的差异,岛上植物群落演替至稳定群落还需要相当一段时间。外来种比例占9.09%,外来种如黑松和红鸡竹能形成群落或在群落中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并可能会造成一定的生态干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居民海岛 海岛植物 生活型结构 地理成分 群落结构 植物多样性
下载PDF
全球变化压力下中国东部样带植被与农业生态系统格局的可能性变化 被引量:38
4
作者 彭少麟 赵平 +1 位作者 任海 郑凤英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2年第1期217-226,共10页
在中国东部南北样带NSTEC大量实验数据的基础上 ,对热量梯度驱动下自然植被生态系统连续带的生产力变化进行模拟 ,对反映植被组成结构特征的生活型谱的变化 ,以及在全球变化平均温度可能增加的情况下 ,农业生态系统的生产格局的变化进... 在中国东部南北样带NSTEC大量实验数据的基础上 ,对热量梯度驱动下自然植被生态系统连续带的生产力变化进行模拟 ,对反映植被组成结构特征的生活型谱的变化 ,以及在全球变化平均温度可能增加的情况下 ,农业生态系统的生产格局的变化进行分析。在这一样带中 ,从南到北地带性植被有北热带季节雨林、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北亚热带常绿落叶混交林、暖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和寒温带针叶林。模拟在温度增加 1℃的情况下生产力的变化 ;由南部的北热带季节雨林和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增加约 1%到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和寒温带针叶林增加约 5 %~ 6 %,显示出生产力增加强度随纬度增大具一定相关关系。植被的物种结构变化比生产力变化缓慢得多。对样带的森林植被的生活型谱进行分析 ,表明其存在着 8种主要的生活谱结构类型。在平均温度增加的情况下 ,不同生活型谱结构的生态系统分布呈现向北扩展位移的趋势。在农业生态系统的格局中 ,在平均温度增加的情况下 ,南亚热带水稻三熟将不会季节太紧而有可能进行大面积三造生产。中亚热带双季稻连作一年三熟受低温影响减少。北亚热带一年二熟季节上有保证。暖温带许多地方能有二造收成。温带和寒温带的生产面积将有较大幅度的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变化 中国东部样带 生产力格局 生活型结构 农业生产结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