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道德与法治教学:指向学生的“生活域” 被引量:3
1
作者 李宗红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20年第3期18-18,共1页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应当切入学生生活世界的畛域,指向学生的"生活域"。通过回望学生的"过往生活"、关照学生的"现实生活"、指向学生的"可能生活",引导学生领悟、体验、拓展道德与法治课程的...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应当切入学生生活世界的畛域,指向学生的"生活域"。通过回望学生的"过往生活"、关照学生的"现实生活"、指向学生的"可能生活",引导学生领悟、体验、拓展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意义。通过链接学生的过去、当下与未来,引导学生持续成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与法治课程 道德与法治教学 生活域
下载PDF
指向“积极语用”的小学习作教学生活场域的开发策略
2
作者 李青青 《求知导刊》 2024年第29期65-67,共3页
探讨指向“积极语用”的小学习作教学生活场域的开发策略,阐述了“积极语用”与习作教学生活场域的概念,并针对小学语文习作训练中的常见问题,如注重接受型学习、格式型模板和内容型要求而忽视表达式输出、个性化表达和情感性思考,提出... 探讨指向“积极语用”的小学习作教学生活场域的开发策略,阐述了“积极语用”与习作教学生活场域的概念,并针对小学语文习作训练中的常见问题,如注重接受型学习、格式型模板和内容型要求而忽视表达式输出、个性化表达和情感性思考,提出了设计开放性的生活主题、趣味性的经历分享活动、真实性的新闻辩论活动和校园内的观察活动等策略,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习作方向,找到语言表达的乐趣,写出内心真实情感,发现身边的点滴小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语文 习作教学 积极语用 生活
下载PDF
生活场域与情境体验:农民工与市民社会交往的影响机制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田北海 耿宇瀚 《学习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94-104,共11页
本文基于对湖北省农民工的问卷调查,参照布劳和戈夫曼的社会交往理论,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从生活场域和情境体验两个方面探讨了农民工与市民社会交往水平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第一,在职业生活场域,农民工与市民的社会交往受到行业... 本文基于对湖北省农民工的问卷调查,参照布劳和戈夫曼的社会交往理论,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从生活场域和情境体验两个方面探讨了农民工与市民社会交往水平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第一,在职业生活场域,农民工与市民的社会交往受到行业属性与受雇状态的影响。商业服务业农民工与市民的社会交往水平高于建筑装饰业农民;自雇型农民工与市民的社会交往水平高于受雇型农民工。第二,在闲暇生活场域,农民工与市民的社会交往受到居所类型和居住区域的影响。以居住在集体工棚或宿舍为参照,居住在单人宿舍或套房的农民工与市民社会交往的水平更高;以居住在商品房小区为参照,居住在单位小区、城中村的农民工与市民的社会交往水平更低。第三,农民工与市民的社会交往受到交往情境体验的影响,农民工与市民的关系融洽度越高,其社会交往水平越高。基于上述结论,本文从建筑装饰业农民工社会交往的去内卷化、农民工城市境遇的市民化、农民工生活空间的"去边缘化"和农民工与市民联系的亲密化四个方面,提出了促进农民工社会交往与城市融入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工 市民 社会交往 生活 情境体验
下载PDF
个人生活史、生活场域与乡村女性的亲属关系实践 被引量:4
4
作者 王均霞 李彦炜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6年第3期72-76,共5页
从性别视角与实践视角重新审视女性的亲属关系网络,以往被作为姻亲关系来研究的女性的出生家庭变成了娘家。首先,娘家不是一个均质的概念;其次,对于娘家之于外嫁女儿的意义的单向度考察,忽视了意义生成的场域;再次,着眼于区域与群体的... 从性别视角与实践视角重新审视女性的亲属关系网络,以往被作为姻亲关系来研究的女性的出生家庭变成了娘家。首先,娘家不是一个均质的概念;其次,对于娘家之于外嫁女儿的意义的单向度考察,忽视了意义生成的场域;再次,着眼于区域与群体的外嫁女儿与娘家关系的研究,忽视了女性生命经验的完整性与连续性。经由一个北方村落中的妇女与其娘家兄弟家庭的人情往来,可以发现,女性个人生活史与其生活场域在理解女性的亲属关系实践方面不可或缺,它们使女性及其亲属关系实践研究具有了历史与当下的双重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 娘家 亲属关系 个人生活 生活
下载PDF
群众生活场域的介入与空间再造——论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的生产展览会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冬美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9-87,共9页
生产展览会是陕甘宁边区展览会事业的主流形式,初办于1938年,随着大生产运动的开展,于1943年和1944年得到迅速发展,并渐趋成熟。生产展览会本质上发轫于生产动员和共产党欲达成民众认同的合力之下,多是由政府及各机关单位所举办,面向边... 生产展览会是陕甘宁边区展览会事业的主流形式,初办于1938年,随着大生产运动的开展,于1943年和1944年得到迅速发展,并渐趋成熟。生产展览会本质上发轫于生产动员和共产党欲达成民众认同的合力之下,多是由政府及各机关单位所举办,面向边区广大群众,深入基层生活场域。作为边区的一种新鲜事物,通过对群众日常生活的介入以及对自身空间领域的改造,起到了政治认同、生产动员、对外宣传以及活跃群众文化生活的作用。可以窥见政治权力通过生产展览会向边区各阶层人员生活场域的延伸,从而促进生产传播模式的重组和宣传动员工作的深入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展览会 生活 空间政治 政治认同
下载PDF
生活场域、行为倾向与易得接触:三重叠合的毒品滥用缘由 被引量:1
6
作者 杜敏菊 莫关耀 《警学研究》 2021年第4期5-15,共11页
以整体论的立场探究毒品滥用缘由是采取有效防控、综合治理的前提。借助当代法律人类学多点合作式的田野调查,进入毒品滥用者的日常世界,透过“他者”的眼光,发现正是特定生活场域、低自我控制行为倾向和毒品易得接触的三重叠合导致毒... 以整体论的立场探究毒品滥用缘由是采取有效防控、综合治理的前提。借助当代法律人类学多点合作式的田野调查,进入毒品滥用者的日常世界,透过“他者”的眼光,发现正是特定生活场域、低自我控制行为倾向和毒品易得接触的三重叠合导致毒品滥用行为。因此,传统意义上针对毒品滥用者的矫治和对毒品犯罪的打击并不能从根源上减少毒品危害。直面导致毒品滥用的三重因素及其治理难度,需要从制度上设计更为综合的针对性治理策略,即整合政府、民众与社会力量,优化教育资源,整体改善生活场域;指向行为倾向干预,实施分级预防;抑制毒品犯罪的犯意产生,消减易得接触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品滥用 生活 低自我控制 毒品易得接触 综合治理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生活场域之变革——以文化哲学为视野 被引量:2
7
作者 王红英 《知与行》 2016年第2期11-14,共4页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直面民众现实的精神困境和心理困扰,为人们选择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供了理性的平台和参考基数,关注人的精神提升,其终极目的是在于有效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使之内化为大众的精神信仰,支撑民众的价值理念...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直面民众现实的精神困境和心理困扰,为人们选择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供了理性的平台和参考基数,关注人的精神提升,其终极目的是在于有效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使之内化为大众的精神信仰,支撑民众的价值理念、思维方式等,从而为民众构建理想的精神家园。其实现途径是多种多样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生活场域变革是其有效途径之一。其具体路径有三:一是完善市场经济与提升主体意识,这是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必由之路;二是推进学校教育改革和提升文化自觉力,这是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途径;三是构建和谐生活结构与强化规则意识,这是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有效方法。立足于现实生活中人们的日常生活场域,由这一场域的变革而实现人的生存方式的转变,这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必由之路,也是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最重要的价值旨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文化哲学 生活 变革
下载PDF
新时代网络文化对主体网络生活场域变革的促动研究
8
作者 张元 洪晓楠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2018年第7期225-230,共6页
新时代中国特色的网络文化为网络主体架构了一种全新的日常社会生活场域、全新的日常交往活动场域和全新的日常精神生活场域。网络文化运行机制在促进主体社会化之时,也引领其自觉参与有组织的"制度化"的非日常社会活动场域,... 新时代中国特色的网络文化为网络主体架构了一种全新的日常社会生活场域、全新的日常交往活动场域和全新的日常精神生活场域。网络文化运行机制在促进主体社会化之时,也引领其自觉参与有组织的"制度化"的非日常社会活动场域,并以理性态度推动社会和精神生活场域发生变革。网络文化促进了主体日常与非日常生活场域一体化进程,使两个场域互相影响、渗透和融合。日常生活场域为主体提供安全感、价值感和归属感,其蕴含的价值理念亦扩展和渗透至主体的衣食住行等方面;非日常生活的文化价值理念经由网络渗透至主体的日常生活场域,为主体提供一种促进其主体性、超越性和创造性自由发展的时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文化 网络生活 日常生活 非日常生活
下载PDF
东北作家群民俗生活场域的文化独特性 被引量:1
9
作者 阎丽杰 《沈阳教育学院学报》 2009年第5期6-9,共4页
在整体观照东北作家群创作的基础上,认为东北民俗生活场域影响了东北作家群的审美思想、审美心理、审美价值,东北作家群在创作时往往不自觉地成为东北民俗生活场域的记录者,传承者。指出以地缘关系为纽带的游牧文化,外来文化影响下的多... 在整体观照东北作家群创作的基础上,认为东北民俗生活场域影响了东北作家群的审美思想、审美心理、审美价值,东北作家群在创作时往往不自觉地成为东北民俗生活场域的记录者,传承者。指出以地缘关系为纽带的游牧文化,外来文化影响下的多元文化,粗犷雄强的绿林文化是东北作家群民俗生活场域的独特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民俗生活 游牧文化 外来文化 绿林文化
下载PDF
生活场域——孔子“乐”思想探微
10
作者 马寄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5期13-16,共4页
"乐"是孔子思想的重要特征之一。通过"孔颜之乐"、"吾与点"经典之乐的解析,文章试图阐明孔子之"乐"非关穷达,不矜功名,从而透显孔子之"乐"的内涵就是回归"日常生活"的现... "乐"是孔子思想的重要特征之一。通过"孔颜之乐"、"吾与点"经典之乐的解析,文章试图阐明孔子之"乐"非关穷达,不矜功名,从而透显孔子之"乐"的内涵就是回归"日常生活"的现场。回归"日常生活"现场,"日常生活"本来面目得以呈现,"日常生活"本然得以敞开。于"日常生活"之本来面目、"日常生活"之本然中,随缘任运,裕如自在。此意味着孔子于"日常生活"本然中开拓出"生活场域",由此自我出场,生活意义全幅地得以彰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孔颜之乐 吾与点 生活
下载PDF
民俗生活场域中东北作家群创作的喜剧性
11
作者 阎丽杰 《沈阳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4期89-92,共4页
深入研究了特定的抗日民俗生活场域中东北作家群的作品,指出:在日本侵略者的铁蹄下,社会畸形而扭曲,有许多荒谬的事物具有明显的悖理逻辑;荒谬否定了理性,否定了客观规律;许多不协调和失衡现象往往令人产生滑稽感;东北人往往异化为非人... 深入研究了特定的抗日民俗生活场域中东北作家群的作品,指出:在日本侵略者的铁蹄下,社会畸形而扭曲,有许多荒谬的事物具有明显的悖理逻辑;荒谬否定了理性,否定了客观规律;许多不协调和失衡现象往往令人产生滑稽感;东北人往往异化为非人,异化为动物,或者说人沦落为动物,人物形象具有了变形性,这些因素导致了东北作家群的创作具有了喜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俗生活 东北作家群 创作 喜剧性
下载PDF
民俗生活场域中的满族风俗与东北作家群创作
12
作者 阎丽杰 《满族研究》 2009年第1期96-100,共5页
在东北民俗生活场域中,满族风俗对东北作家群创作有重要影响。满族风俗成为东北作家群创作的生活场域。满族风俗成为东北作家群描写的主要内容。满族风俗与东北作家群创作具有内在一致性。
关键词 民俗生活 满族风俗 东北作家群创作
下载PDF
论唐代诗僧的生活场域及其诗学意义
13
作者 石润宏 《唐山学院学报》 2016年第5期83-90,共8页
从现存唐代诗僧的诗作来看,僧诗中与生活场域也即居处相关的作品较多。这些诗提到的诗僧居处有三类:一是山林与江湖,即大自然;二是禅院,也就是诗僧的起居之处;三是厨房。唐代诗僧们在这些场域之中禅意地栖居。生活场域对诗僧及其诗歌创... 从现存唐代诗僧的诗作来看,僧诗中与生活场域也即居处相关的作品较多。这些诗提到的诗僧居处有三类:一是山林与江湖,即大自然;二是禅院,也就是诗僧的起居之处;三是厨房。唐代诗僧们在这些场域之中禅意地栖居。生活场域对诗僧及其诗歌创作而言具有重要的诗学意义:其一在于它影响了诗僧的诗风,其二在于它是僧、诗、禅交融的场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诗僧 生活 诗学意义
下载PDF
日常生活圈域的防灾与医疗——以日本福冈市为例
14
作者 邵力民 芦轶男 《城市住宅》 2020年第7期124-126,共3页
新冠疫情给我国传染病应急医疗设施建设带来严峻挑战,除加紧建设新的医院和制定传染病医院新的防控技术体系之外,还要为居民提供防灾空间及设施、社区服务保障。研究对日本围绕生活圈配置生活关联设施,围绕日常生活圈域建立地域支援中心... 新冠疫情给我国传染病应急医疗设施建设带来严峻挑战,除加紧建设新的医院和制定传染病医院新的防控技术体系之外,还要为居民提供防灾空间及设施、社区服务保障。研究对日本围绕生活圈配置生活关联设施,围绕日常生活圈域建立地域支援中心,开展防灾、综合护理服务的方法进行分析,以期为我国日常生活圈域建设政策体系的完善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规划 小学校区 中学校区 日常生活 医疗
下载PDF
从“职业境遇”到“生活场域”--乡村教师研究的转向与重构 被引量:5
15
作者 高怡楠 李静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23-130,共8页
乡村教育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乡村教师则是乡村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全面、深入的乡村教师研究,能够助推乡村教师队伍的建设。目前,乡村教师研究中存在的抽离与窄化问题,导致研究始终囿于“职业境遇”之中,无法全方位地为... 乡村教育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乡村教师则是乡村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全面、深入的乡村教师研究,能够助推乡村教师队伍的建设。目前,乡村教师研究中存在的抽离与窄化问题,导致研究始终囿于“职业境遇”之中,无法全方位地为个体发展和队伍建设提供理论支持。事实上,与乡土生活紧密融合的乡村教师,不论在工作、家庭或公共生活中,都面临特殊矛盾与困难。专业素养提升和职业生涯发展是乡村教师的基本需求,对家庭生活的盼望以及对丰富公共生活的需要也深刻影响着乡村教师的生活世界。只有将乡村教师研究从对职业身份的单项聚焦,转向整全的生活场域,才能形成对乡村教师的全面理解,从而提升乡村教师研究指导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教师研究 职业境遇 生活 乡村教师需求 师资队伍发展
下载PDF
重塑生活实践场域:学科育人方式变革的路径探寻 被引量:5
16
作者 李文平 孟青 《中小学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40-43,共4页
高中课程改革的根本在于从学科知识教学向学科育人转变,而学科育人的实现亟须新的学习环境的支撑。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密云中学以“生活实践场域”的构建为突破口,探寻高中学科育人方式变革的有效路径。包括构建学科育人模型,系统设计高... 高中课程改革的根本在于从学科知识教学向学科育人转变,而学科育人的实现亟须新的学习环境的支撑。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密云中学以“生活实践场域”的构建为突破口,探寻高中学科育人方式变革的有效路径。包括构建学科育人模型,系统设计高中学生生活实践场域;多维开发校园、区域、社会的实践资源,重视师生对课程资源的自主创生;挖掘提炼场域实施策略,实现场域与课堂的双向供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中育人方式改革 学科育人 生活实践场 学科核心素养 协同育人
下载PDF
农民主流意识形态塑造的生活化研究——理论遵循·嵌入场域·实现路径 被引量:1
17
作者 高中建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4-23,共10页
农民的主流意识形态塑造除了教育培养,亦可在社会生活中实现。生活实践是主流意识形态生发的物质基础,生活样态是主流意识形态存在的结构图式,生活时空是主流意识形态建构的生态环境。当前农村意识形态领域之问题多是因为常态化、不健... 农民的主流意识形态塑造除了教育培养,亦可在社会生活中实现。生活实践是主流意识形态生发的物质基础,生活样态是主流意识形态存在的结构图式,生活时空是主流意识形态建构的生态环境。当前农村意识形态领域之问题多是因为常态化、不健康的农民生活所致,为此需要对农民生活进行文明改造并通过主流意识形态的生活化来解决。家庭生活是农民主流意识形态形成的初级社会化场所,公共生活是农民主流意识形态培育的价值基础,职业生活是农民主流意识形态建构的经济条件。为实现农民主流意识形态塑造,必须营造健康向上的生活环境、建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提升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流意识形态 生活理论 生活 生活路径 农民
下载PDF
学生体质与生活场域:教育振兴政策对体质的影响
18
作者 李红 关北光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第2期106-111,共6页
体质受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政策的作用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研究发现,生活场域的不同,政策实施所导致的体质变化也不同。这个现象,提醒人们在实施任何一项政策时,都要尽可能限制政策的负面影响。在促进政策目标正常发展的同时,不断研究... 体质受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政策的作用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研究发现,生活场域的不同,政策实施所导致的体质变化也不同。这个现象,提醒人们在实施任何一项政策时,都要尽可能限制政策的负面影响。在促进政策目标正常发展的同时,不断研究政策带来的新情况,并及时出台补救性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 教育振兴政策 羌族 学生 体质
下载PDF
生活场域中的语文知识教学
19
作者 王元 李震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22年第13期87-90,共4页
《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2021年版)在第四学段(7-9年级)的“学段目标和内容”中明确要求,知识点有识字和写字、词汇语法知识、文学样式、表达方式、标点符号等。这是因为知识对于学生形成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2021年版)在第四学段(7-9年级)的“学段目标和内容”中明确要求,知识点有识字和写字、词汇语法知识、文学样式、表达方式、标点符号等。这是因为知识对于学生形成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建构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及其语言品质;是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获得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思维方法与思维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实践活动 语文新课程标准 学段目标 语文知识教学 态度与价值观 生活 思维方法 语文学习过程
下载PDF
生活场域的变换与身份的认证——评任冬生散文集《记住我的姓氏》
20
作者 张宗福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9期94-100,共7页
《记住我的姓氏》是羌族作家任冬生的又一部散文集,也是"阿坝作家书系"(第一辑)的两部散文集之一。该散文集是对"我"及其族群的认识与反思,是对民族之魂的守望,是对自我的身份认证。作家在羌寨藏区的游走,意味着生... 《记住我的姓氏》是羌族作家任冬生的又一部散文集,也是"阿坝作家书系"(第一辑)的两部散文集之一。该散文集是对"我"及其族群的认识与反思,是对民族之魂的守望,是对自我的身份认证。作家在羌寨藏区的游走,意味着生活场域的变换与他的身份的变化,这一变化又是作家通过对阿坝草地生活的深层介入与真情的灌注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记住我的姓氏 生活 身份认证 阿坝草地 真情灌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