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省际收入购买力差异的实证研究——以高校教师为例
被引量:1
- 1
-
-
作者
袁东
郑中华
-
机构
中央财经大学
-
出处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9-64,共6页
-
文摘
本文根据购买力平价理论和修正后的"巴萨模型"构造了省际购买力指数(PPP2010i),将生活成本与名义工资进行有机结合,并以高校教师为例,通过统计数据及软件验证了名义收入与购买力指数之间的相关性,测算了省际收入购买力水平及其差异,根据测算结果对此项差异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
关键词
生活成本差异
购买力平价
高校教师实际工资
-
Keywords
Differences of living cost Purchasing power parity Faculties'real income
-
分类号
F124.7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
-
题名工业智能化如何重塑劳动力就业结构
被引量:597
- 2
-
-
作者
孙早
侯玉琳
-
机构
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
-
出处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1-79,共19页
-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不平等对中国长期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批准号19YJA790077)
-
文摘
随着科技和产业变革步伐加快,内含前沿技术的先进设备投资大规模增长,"机器换人"成为许多地区技术改造的主要方式。本文从区域发展不平衡的事实出发,构建了智能物质资本投入和区域生活成本差异下三种技能劳动力需求的分析框架,刻画了工业智能化对新时期中国劳动力就业结构的影响机制。本文从理论和经验两个层面证明:工业智能化将促使先进设备替代初中和高中学历劳动力,并增加对高、低教育程度劳动力的需求,导致中国劳动力就业结构整体上呈现出"两极化"特征。东南沿海地区因过高生活成本挤出小学及以下学历劳动力,工业智能化进一步加剧了先进设备对低教育程度劳动力的替代,就业结构反而呈现出"单极极化"趋势,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一定程度上弱化了这一替代效应。在所有地区,劳动力的受教育程度越高,劳动力就业受到生活成本因素的负向影响就越小。本文具有深刻的政策含义:政府应持续加大高等教育投入,并调整高等教育结构,加快发展智能制造学科体系;支持劳动力在岗、转岗培训活动,加快建立与智能化相关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进一步缩小区域发展差距,抑制生活成本过快上升,避免过早出现大规模"机器换人"现象,确保实现稳就业目标。
-
关键词
工业智能化
生活成本差异
就业“极化”
“单极极化”
高技能劳动力
-
Keywords
industrial intelligence
differences of living cost
employment “polarization”
“unipolar polarization”
high skill labors
-
分类号
F424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