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59,03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大学生活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情境创设——以绩效管理课程为例
1
作者 卢越 郑永武 《科教文汇》 2024年第5期115-118,共4页
企业案例教学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十分常见的教学方法。不过,对于教学资源稀缺的地方性院校来说,获取高质量的企业案例并非易事。同时,许多学生也会因缺乏必要的社会经历而难以对案例做出准确分析。因此,该文以绩效管理课程为例,建议从... 企业案例教学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十分常见的教学方法。不过,对于教学资源稀缺的地方性院校来说,获取高质量的企业案例并非易事。同时,许多学生也会因缺乏必要的社会经历而难以对案例做出准确分析。因此,该文以绩效管理课程为例,建议从大学生的实际生活中挖掘案例素材,并提出一套已经经过成功实践的真实情境教学方案。该方案可以作为企业案例的补充,深化并扩展学生对于绩效管理的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情境 绩效管理 大学生活 人力资源管理
下载PDF
生活的人:学校体育的最高育人理想——来自生活认识论的启示 被引量:4
2
作者 王利国 程传银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6-60,共5页
从生活认识论的角度出发,探索学校体育的最高育人理想。认为:学校体育育人的本真视界须从"认知领域"到"生活领域";育人的价值取向须从"工具人"到"现实生活人";育人的思维方式须从"个体存... 从生活认识论的角度出发,探索学校体育的最高育人理想。认为:学校体育育人的本真视界须从"认知领域"到"生活领域";育人的价值取向须从"工具人"到"现实生活人";育人的思维方式须从"个体存在"到"关系性存在"。其最高育人理想应该是"生活的人",而非培养健壮的社会生产者的生产人、工具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体育 育人 生活认识论 生活的人
下载PDF
创伤·复原——创伤理论视域下的《靠鲸生活的人》 被引量:6
3
作者 李润润 曹淑娅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4期80-84,共5页
琳达·霍根在《靠鲸生活的人》中将部落猎鲸的故事与越南战争场景并置,强烈地谴责了人类对生态的破坏以及对权力无止境的欲望。小说男主人公汤玛斯是越战归来的英雄,但他却始终无法摆脱战争的阴影而将自己禁锢于巨墙之后。回到家乡... 琳达·霍根在《靠鲸生活的人》中将部落猎鲸的故事与越南战争场景并置,强烈地谴责了人类对生态的破坏以及对权力无止境的欲望。小说男主人公汤玛斯是越战归来的英雄,但他却始终无法摆脱战争的阴影而将自己禁锢于巨墙之后。回到家乡之后,饱经战争创伤的汤玛斯又再一次遭受了部落分崩离析的创伤。本文拟从创伤理论的视角出发,探究琳达·霍根的创伤书写并提出切实有效的治愈创伤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琳达·霍根 《靠鲸生活的人 越战 创伤
下载PDF
美好生活的人学意蕴及实践路径
4
作者 郗芙蓉 郭钦逵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24年第9期47-51,共5页
新时代美好生活蕴含着极为丰富的人学思想。“现实的人”作为美好生活的逻辑起点,并非抽象意义的人,而是内含多重规定性且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现实存在,既是“实践”的人,也是“社会”的人,更是“历史”的人。美好生活秉承人民至上的... 新时代美好生活蕴含着极为丰富的人学思想。“现实的人”作为美好生活的逻辑起点,并非抽象意义的人,而是内含多重规定性且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现实存在,既是“实践”的人,也是“社会”的人,更是“历史”的人。美好生活秉承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彰显了人在美好生活中的主体地位,确证了“现实的人”是美好生活创造主体、价值主体和享有主体的统一。美好生活想要从理念愿景变为现实体验,要以新质生产力为核心动力,以共享发展理念为根本原则,以共同富裕为价值目标,不断满足人的多方面需求,更好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实的人 美好生活 主体 新质生产力 共建共享 共同富裕
下载PDF
在地、多地与再地:霍根《靠鲸生活的人》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方红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1-96,共6页
劳伦斯·布依尔的多地观代表全球意识下在地研究的新发展。文章以在地、多地与再地为核心概念,从分析琳达·霍根《靠鲸生活的人》中人与动物之情的变化入手,探讨跨国经验对在地的影响。表明在地是多地的基础;而跨国经历会腐蚀... 劳伦斯·布依尔的多地观代表全球意识下在地研究的新发展。文章以在地、多地与再地为核心概念,从分析琳达·霍根《靠鲸生活的人》中人与动物之情的变化入手,探讨跨国经验对在地的影响。表明在地是多地的基础;而跨国经历会腐蚀、削弱本土在地,也会引发在地的衍生与恢复;返乡栖居的再地则是融入多地体验的复合在地,是经历多重价值影响后对在地价值及融入地方的生活方式的重新肯定。而人与动物之情因集中体现了在地感知、关爱与生命触感,成为在地、多地与再地的标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地 多地 霍根 靠鲸生活的人 生态批评 全球化
下载PDF
美国族群矛盾的物质性探究——以《靠鲸生活的人》小说中人与非人关系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雷静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68-171,共4页
美国主体族群和土著族群之间的矛盾关系是琳达·霍根的小说《靠鲸生活的人》所表达的核心议题。为了找到其背后的根源以及解决方案,在此把玛莉索·卡德纳的"土著居民世界主义政治学"和斯泰西·阿莱莫的"跨... 美国主体族群和土著族群之间的矛盾关系是琳达·霍根的小说《靠鲸生活的人》所表达的核心议题。为了找到其背后的根源以及解决方案,在此把玛莉索·卡德纳的"土著居民世界主义政治学"和斯泰西·阿莱莫的"跨肉体性"概念相结合,形成"跨肉体性世界主义政治学"理论视角。这个理论视角有助于人们通过对物质性的研究来正确理解人类与非人类世界之间存在着相互平等的交换的关系实质,有助于寻求解决美国主体族群与土著族群之间矛盾的方法,因为这个理论视角可以解析两者之间长期存在矛盾的原因,也可以揭示种族主义与环境现象之间的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性 《靠鲸生活的人 跨肉体性 世界主义政治学 美国族群
下载PDF
《反家庭暴力法》之“家庭成员以外共同生活的人”合理界定 被引量:3
7
作者 卢文捷 《天津法学》 2017年第4期59-66,共8页
《反家庭暴力法》明确将"家庭成员以外共同生活的人"纳入保护范围,却未对"家庭成员以外共同生活的人"予以立法释明,这一立法缺陷不仅带给司法审判一定程度的尴尬与困窘,而且不利于对"家庭成员以外共同生活的人... 《反家庭暴力法》明确将"家庭成员以外共同生活的人"纳入保护范围,却未对"家庭成员以外共同生活的人"予以立法释明,这一立法缺陷不仅带给司法审判一定程度的尴尬与困窘,而且不利于对"家庭成员以外共同生活的人"正当权益的保护,因此,十分有必要对"家庭成员以外共同生活的人"予以合理界定。而界定"家庭成员以外共同生活的人",除需要了解其外观特征外,尚应当考虑空间、时间、情感、经济与生活等几个方面的共同要素,以及不同主体之间因其关系不同而有所差别的个体要素,从而合理确定"家庭成员以外共同生活的人"的应然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家庭暴力法 家庭成员 家庭成员以外共同生活的人 共同要素 个体要素
下载PDF
印第安部落的发展与变迁——以琳达·霍根的《靠鲸生活的人》为例
8
作者 李润润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6期146-149,共4页
作为少数族裔作家,琳达·霍根的作品主要关注印第安人的生活状况。在《靠鲸生活的人》这部小说中,作者描绘了现代性思潮的入侵给印第安部落生活带来的种种变化。从对比的角度对这些变化进行研究,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印第安社会的发展... 作为少数族裔作家,琳达·霍根的作品主要关注印第安人的生活状况。在《靠鲸生活的人》这部小说中,作者描绘了现代性思潮的入侵给印第安部落生活带来的种种变化。从对比的角度对这些变化进行研究,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印第安社会的发展与变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靠鲸生活的人 琳达·霍根 印第安人 变迁
下载PDF
一个退伍老兵的心路历程——生态批评理论视域下的《靠鲸生活的人》
9
作者 李润润 张慧荣 《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 2015年第1期117-119,共3页
《靠鲸生活的人》是美国原住民作家琳达·霍根的最新小说。试图从生态批评理论的视角解读作品中男主人公的成长历程。重点分析了作品男主人公汤玛斯如何在经历了残酷的战争以及传统文化和现实世界的冲突之后,通过自我救赎的方式摆... 《靠鲸生活的人》是美国原住民作家琳达·霍根的最新小说。试图从生态批评理论的视角解读作品中男主人公的成长历程。重点分析了作品男主人公汤玛斯如何在经历了残酷的战争以及传统文化和现实世界的冲突之后,通过自我救赎的方式摆脱战争的创伤从而最终回归传统文化,重拾心灵的平静,获得精神上的成长。借此一方面呼吁人们保护濒危动物,关注生态环境;另一方面希望人们要勇敢地面对历史,不要活在过去的阴霾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靠鲸生活的人 生态批评 传统文化 成长
下载PDF
我国学生学习生活的人文性考察 被引量:6
10
作者 唐荣德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0-13,共4页
学习生活是学生的特殊生存过程。只有从对学习的关注转向对学习生活的关注,才能真正突出学生的生存与发展。人文性是人文知识、人文方法、人文精神中反映出来的人的生活的基本特性体系,表现为规范性与生成性的统一、理解性与体验性的统... 学习生活是学生的特殊生存过程。只有从对学习的关注转向对学习生活的关注,才能真正突出学生的生存与发展。人文性是人文知识、人文方法、人文精神中反映出来的人的生活的基本特性体系,表现为规范性与生成性的统一、理解性与体验性的统一、社会性与个体性的统一。学习生活应具有人文性。学习生活的人文性考察,就是以人的生活特性体系为依据,探讨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生存状况。当前的学习生活突显了规范性,弱化了生成性;畸显了理解性,远离了体验性;强调了社会性,削弱了个体性。这导致了学习生活中人的失落与学习生活主体的异化现象,影响着学习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 学习生活 人文性
下载PDF
水井与自来水:一项基于侗族日常生活的人类学考察 被引量:5
11
作者 杨筑慧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2-27,共6页
在具有现代技术意义的自来水引入许多民族村落前,水井是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设施,也是民间社会生活信息交流的重要平台之一,体现出乡村生活的共享性和集体意识。在侗族社会,水井承载着社会文化的物质、制度与精神意义,水井的修建与维护... 在具有现代技术意义的自来水引入许多民族村落前,水井是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设施,也是民间社会生活信息交流的重要平台之一,体现出乡村生活的共享性和集体意识。在侗族社会,水井承载着社会文化的物质、制度与精神意义,水井的修建与维护反映了"共同体"守望相助的意涵。随着自来水逐渐进入乡村社会,水井渐被废弃,村落日常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变化,并改变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同时还将"集体"分割为"个体",自我与个人主义漫延,导致有的传统文化被逐渐消解。知识与话语、技术与伦理,在水井的物象与变迁中形成了一定的张力,博弈的结果是乡土文化渐行渐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井 自来水 侗族 日常生活
下载PDF
试议大学生闲暇生活的人格牵引 被引量:2
12
作者 黎海燕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6-37,43,共3页
健全人格是具有自由性与自觉性、能动性与创造性及社会性的人格。由于缺乏合理引导,部分大学生高度自由自主的闲暇生活不仅无法促进其健全人格的发展,反而会对其成长产生负面影响。大学生的人格在闲暇生活中发生了一系列嬗变,具体表现为... 健全人格是具有自由性与自觉性、能动性与创造性及社会性的人格。由于缺乏合理引导,部分大学生高度自由自主的闲暇生活不仅无法促进其健全人格的发展,反而会对其成长产生负面影响。大学生的人格在闲暇生活中发生了一系列嬗变,具体表现为:重智轻德、重"器"轻"道"、见物不见人等。有鉴于此,有必要加强对大学生闲暇生活的人格牵引,以闲暇活动的自由性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以闲暇活动的情感性推动大学生的社会化进程、以闲暇活动的自主性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闲暇生活 人格
下载PDF
走向日常生活的人道化——论卢卡奇与赫勒的日常生活批判理论 被引量:2
13
作者 杜红艳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5-19,共5页
20世纪以来,日常生活作为哲学研究的对象进入了研究的视野,在对人类生活现状的忧虑与反思中,处于不同生存背景和文化差异下的许多哲学家都不约而同地把目光聚集到了这一领域。其中,卢卡奇与赫勒都试图通过实现日常生活的人道化来克服人... 20世纪以来,日常生活作为哲学研究的对象进入了研究的视野,在对人类生活现状的忧虑与反思中,处于不同生存背景和文化差异下的许多哲学家都不约而同地把目光聚集到了这一领域。其中,卢卡奇与赫勒都试图通过实现日常生活的人道化来克服人类存在的危机,然而他们理论的视角却存在着差异,并且呈现出一种逻辑递进关系。卢卡奇试图运用科学和艺术打破日常生活自在的合类性,从而克服人性分裂的危机;而赫勒把日常生活批判从审美视野推向了生存视阈,她更关注日常生活结构的改变,旨在实现人的生存方式的变革。二人对日常生活的分析和批判深化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微观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卢卡奇 赫勒 审美视野 生存视阈 日常生活 人道化
下载PDF
基督教信仰对村落社会生活的影响——基于一个滇中苗村基督教信仰生活的人类学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苏斐然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2-37,共6页
基督教信仰嵌入滇中苗族村落村民的日常生活中,与苗族传统道德观念相融合,强化了当地村民向善的心性和内敛的行为规范;提升了村落公共生活的品质,增强了信教村民的归属感、凝聚力和公共道德感;促进了社会交往的变革,形成了一种不带有血... 基督教信仰嵌入滇中苗族村落村民的日常生活中,与苗族传统道德观念相融合,强化了当地村民向善的心性和内敛的行为规范;提升了村落公共生活的品质,增强了信教村民的归属感、凝聚力和公共道德感;促进了社会交往的变革,形成了一种不带有血缘、地缘关系的新关系网络。滇中苗族村落基督教信仰成为了当地村落社会生活的重要整合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督教信仰 苗族村落 社会生活 影响
下载PDF
葛学溥与20世纪初潮州乡村生活的人类学书写——以《华南的乡村生活》为中心的讨论 被引量:1
15
作者 徐义强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2期26-29,94,共4页
在众多的西方学者中,葛学溥最早以规范的人类学民族志方法和社区研究方法来对华南乡村生活进行研究。他的研究是上个世纪早期以科学方法研究中国乡土社会的代表性成果,是欧美社会学调查方法和社会研究范式在华南社会的成功尝试,具有特... 在众多的西方学者中,葛学溥最早以规范的人类学民族志方法和社区研究方法来对华南乡村生活进行研究。他的研究是上个世纪早期以科学方法研究中国乡土社会的代表性成果,是欧美社会学调查方法和社会研究范式在华南社会的成功尝试,具有特别的社会史研究价值和难以替代的历史意义,也是我们不应淡忘的一笔文化遗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学溥 华南研究 乡村生活 社会人类学
下载PDF
学生就是在学校里学会生活的人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毓珣 《教育导刊(上半月)》 2012年第2期1-1,共1页
什么是学生?这也许是教育学中最简单也最复杂的概念之一。打开中国古典文献。《庄子·达生》较早地使用了“学生”一词,其原义为学习养生之道。后来,学生才被用于在校学习的人。例如,《后汉书·灵帝记》就曾记载,在光和元... 什么是学生?这也许是教育学中最简单也最复杂的概念之一。打开中国古典文献。《庄子·达生》较早地使用了“学生”一词,其原义为学习养生之道。后来,学生才被用于在校学习的人。例如,《后汉书·灵帝记》就曾记载,在光和元年曾“始置鸿都门学生”。当时,学生主要指在鸿都门学习的人,即在校学习的人。笔者以为,当下的“学生”可以新解为:“在学校里学会生活的人。”这一解读既论及了学习的地点:学校,又包括了学习者,还包含了学习内容:生活,且涉及了学习目的:学会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 生活 学会 学校 学习者 古典文献 养生之道 学习内容
下载PDF
一次成功的冒险尝试-对小林多喜二《为党生活的人》的再认识 被引量:1
17
作者 岳生 《阿坝师专学报》 1989年第11期44-49,共6页
关键词 小林多喜二 《为党生活的人 日本 《蟹工船》 现代文学 小说 无产阶级文学
下载PDF
科学·文化·生命——论科学生活的人文复归
18
作者 孟建伟 《今日教育》 2009年第7期35-38,共4页
一般说来,在人文艺术领域,人们往往非常关注个体生命的生存处境和心灵体验,关注艺术生活的人文化,以至艺术哲学在本质上就是一种生命哲学、诗性哲学或人文哲学。然而,在科学领域,人们往往很少关注个体生命的生存处境和心灵体验,... 一般说来,在人文艺术领域,人们往往非常关注个体生命的生存处境和心灵体验,关注艺术生活的人文化,以至艺术哲学在本质上就是一种生命哲学、诗性哲学或人文哲学。然而,在科学领域,人们往往很少关注个体生命的生存处境和心灵体验,很少关注科学生活的人文化,以至科学哲学在本质上就是一种实证哲学、逻辑哲学或分析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生活 个体生命 人文艺术 人文化 复归 心灵体验 生存处境 艺术生活
下载PDF
当代哲学的旨趣:对现实生活的人道批判
19
作者 丛大川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3期11-15,共5页
哲学作为人类的精神探索正面临或正处于一种转变中。以往,当人们的精神探索关注主体以外的世界时,哲学大厦完全受理性精神的支撑而矗立,哲学因此被建立成了关于客体性对象的世界观、自然观、历史观、社会观、思维观、认识论、方法论... 哲学作为人类的精神探索正面临或正处于一种转变中。以往,当人们的精神探索关注主体以外的世界时,哲学大厦完全受理性精神的支撑而矗立,哲学因此被建立成了关于客体性对象的世界观、自然观、历史观、社会观、思维观、认识论、方法论、逻辑学等,这种主客二元对立、任由主体放纵的思维方式,导致了既反自然、又异己的种种严重不良后果,已难以为继。今天,当年窃取“万物尺度”的人类已开始转向对自己灵魂和意志的审视、检点和立法,在哲学发展取向上表现为对主体自身的人文观、意义观、价值观、理想观、境界观、人格观、自由观、未来观等主体意识的体系性的确立和审慎建构,在主体意识建构的过程中,必然以当代哲学对现实生活的人道批判来开道,所谓的人道批判的“人道”,即合乎人类理想本性之道、合乎人际理想关系之道、合乎天地人和谐相处之道。通过人道“应然逻辑”对现实生活进行批判,提供新型的主体意识观念来指导人类的实践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哲学 现实生活 人道批判 价值
下载PDF
日常生活的人文价值与美和审美的现实基础
20
作者 朱寿兴 《甘肃高师学报》 2004年第1期24-28,共5页
日常生活是富于人文价值的生命活动 ,是美和审美的现实基础一个最为寻常的部分。这是因为 :一方面 ,日常生活相当长久而稳定地给人们提供进行思想交流和情感交流的恒常形式或者说日常结构 ;另一方面 ,个人甚至可以在日常生活的限制内获... 日常生活是富于人文价值的生命活动 ,是美和审美的现实基础一个最为寻常的部分。这是因为 :一方面 ,日常生活相当长久而稳定地给人们提供进行思想交流和情感交流的恒常形式或者说日常结构 ;另一方面 ,个人甚至可以在日常生活的限制内获得一定程度的类本质。日常生活在人的生存和发展中具有寻常而又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真正的人的存在即人的全面性存在又不单是日常生活领域就能包容或成就的。因而 ,我们在探求和考察日常生活的人文价值与美和审美的现实基础时 ,需要特别注意“日常生活”与“非日常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常生活 人文价值 思想交流 现实基础 情感交流 基础性 审美 寻常 相互渗透 作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