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基于日常生活批判理论对当代城市公共空间生活化的设计思考
被引量:
1
1
作者
陈浩
《智能城市》
2016年第6期138-,共1页
自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始,在理性充斥着哲学世界的时候,日常生活批判理论的提出给使哲学家们将眼光转向我们的生活世界,本文主要讨论法国社会学家亨利·列菲伏尔思想下的"现代世界的日常生活",帮助我们思考当代城市公共空间...
自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始,在理性充斥着哲学世界的时候,日常生活批判理论的提出给使哲学家们将眼光转向我们的生活世界,本文主要讨论法国社会学家亨利·列菲伏尔思想下的"现代世界的日常生活",帮助我们思考当代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大坏境下的道路偏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设计
公共空间
日常
生活
批判
生活
化
的回归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对当前几种德育观念的认识
2
作者
陈荣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6年第4期17-21,共5页
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不同的社会环境下诉诸德育不同的要求,这是一个必然,也正是德育理论得以发展、完善的根本动力。然而,我们往往丢了精神流干形式或任意割裂新旧思想观念问的联系,形成貌似对立的悖论,使德育在实践过程中常常出现...
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不同的社会环境下诉诸德育不同的要求,这是一个必然,也正是德育理论得以发展、完善的根本动力。然而,我们往往丢了精神流干形式或任意割裂新旧思想观念问的联系,形成貌似对立的悖论,使德育在实践过程中常常出现顾此失彼、甚至无所适从的空场现象。如何看待、解决这些悖论,如类主体性与个体主体性、底线道德与美德伦理、对生活的回归与德育是一种超越,是使德育具有实效性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主体
个体主体
底线道德
行善道德
生活的回归
与超越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社会学中国化内涵的再认识
被引量:
5
3
作者
刘文斌
王雅林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1期50-59,共10页
自19世纪末20世纪初社会学被引入中国以来,"中国化"(本土化)一直是学科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议题。有必要批评两种有关社会学本土化的理论观点:一是认为社会学作为一门科学学科,其理论具有科学的普遍性与规律性,因此本土化的意义...
自19世纪末20世纪初社会学被引入中国以来,"中国化"(本土化)一直是学科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议题。有必要批评两种有关社会学本土化的理论观点:一是认为社会学作为一门科学学科,其理论具有科学的普遍性与规律性,因此本土化的意义并不大;二是一种类似于"压迫—反抗"式的观点,将社会学本土化视作各国家各民族在学术上对优势国家文化殖民或学术殖民的被动反抗。中国社会学的本土化进程是紧紧嵌入进本国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状况中的,并呈现出变动性;此外,中国深厚的文明传统也形塑了社会学在中国的独特品质,而且具有稳定性。正是这"变动——稳定"的辩证关系,才能予以社会学中国化最好的诠释。当前,在新的社会现实与历史机遇下,对生活的回归可以成为社会学中国化的重要转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学中国化
中国社会学
生活的回归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日常生活批判理论对当代城市公共空间生活化的设计思考
被引量:
1
1
作者
陈浩
机构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
出处
《智能城市》
2016年第6期138-,共1页
文摘
自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始,在理性充斥着哲学世界的时候,日常生活批判理论的提出给使哲学家们将眼光转向我们的生活世界,本文主要讨论法国社会学家亨利·列菲伏尔思想下的"现代世界的日常生活",帮助我们思考当代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大坏境下的道路偏差。
关键词
城市设计
公共空间
日常
生活
批判
生活
化
的回归
分类号
TU984.113 [建筑科学—城市规划与设计]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对当前几种德育观念的认识
2
作者
陈荣
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出处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6年第4期17-21,共5页
文摘
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不同的社会环境下诉诸德育不同的要求,这是一个必然,也正是德育理论得以发展、完善的根本动力。然而,我们往往丢了精神流干形式或任意割裂新旧思想观念问的联系,形成貌似对立的悖论,使德育在实践过程中常常出现顾此失彼、甚至无所适从的空场现象。如何看待、解决这些悖论,如类主体性与个体主体性、底线道德与美德伦理、对生活的回归与德育是一种超越,是使德育具有实效性的关键。
关键词
类主体
个体主体
底线道德
行善道德
生活的回归
与超越
分类号
O144.2 [理学—基础数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社会学中国化内涵的再认识
被引量:
5
3
作者
刘文斌
王雅林
机构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
哈尔滨工程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出处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1期50-59,共10页
文摘
自19世纪末20世纪初社会学被引入中国以来,"中国化"(本土化)一直是学科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议题。有必要批评两种有关社会学本土化的理论观点:一是认为社会学作为一门科学学科,其理论具有科学的普遍性与规律性,因此本土化的意义并不大;二是一种类似于"压迫—反抗"式的观点,将社会学本土化视作各国家各民族在学术上对优势国家文化殖民或学术殖民的被动反抗。中国社会学的本土化进程是紧紧嵌入进本国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状况中的,并呈现出变动性;此外,中国深厚的文明传统也形塑了社会学在中国的独特品质,而且具有稳定性。正是这"变动——稳定"的辩证关系,才能予以社会学中国化最好的诠释。当前,在新的社会现实与历史机遇下,对生活的回归可以成为社会学中国化的重要转向。
关键词
社会学中国化
中国社会学
生活的回归
Keywords
indigenization of sociology in China
Chinese sociology
the return to life
分类号
C913 [经济管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基于日常生活批判理论对当代城市公共空间生活化的设计思考
陈浩
《智能城市》
2016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对当前几种德育观念的认识
陈荣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6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社会学中国化内涵的再认识
刘文斌
王雅林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