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晚唐洛阳文人群体的城市生活范式及其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刘艳萍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04-109,共6页
晚唐洛阳文人群体在城市之中将日常生活诗化和雅化,并相互影响而形成一种生活风尚,其精神气质与心态特征则表现为疏狂与忘世,他们对仕隐关系亦进行了新的思考。这种城市生活范式的形成与洛阳优美的山水胜景、晚唐分司官员职务的闲散性... 晚唐洛阳文人群体在城市之中将日常生活诗化和雅化,并相互影响而形成一种生活风尚,其精神气质与心态特征则表现为疏狂与忘世,他们对仕隐关系亦进行了新的思考。这种城市生活范式的形成与洛阳优美的山水胜景、晚唐分司官员职务的闲散性质以及洛阳文人雅集唱和传统等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这种城市生活范式对宋代洛阳文人产生了深刻影响并逐渐成为洛阳的一种极具标志性的城市生活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阳 文人群体 生活范式 城市文化 宋代
下载PDF
试论教学论的生活范式转型
2
作者 王慧霞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2009年第1期5-8,共4页
生活世界是一个活生生的、前经验的世界。教学理论正呈现以"教学回归生活世界"为代表的研究范式转型。教育理论对教育与生活关系的审视,教学生活所具有的客观实在性以及教学生活范式独有的思维方式,分别构成了这一转型的必要... 生活世界是一个活生生的、前经验的世界。教学理论正呈现以"教学回归生活世界"为代表的研究范式转型。教育理论对教育与生活关系的审视,教学生活所具有的客观实在性以及教学生活范式独有的思维方式,分别构成了这一转型的必要性、可能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理论 生活范式 必要性 可能性 可行性
下载PDF
文学消费主义与现代性生活范式 被引量:5
3
作者 李胜清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6,共6页
在20世纪80年代,文学消费主义与现代性生活范式处于一种互文共在的关系。现代性生活范式规定了文学消费主义的基本问题域。文学消费主义则从文化审美观念的角度表征并建构了现代性生活范式的价值内涵。具体来说,文学消费主义对于现代性... 在20世纪80年代,文学消费主义与现代性生活范式处于一种互文共在的关系。现代性生活范式规定了文学消费主义的基本问题域。文学消费主义则从文化审美观念的角度表征并建构了现代性生活范式的价值内涵。具体来说,文学消费主义对于现代性生活范式的建构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即社会关系的市场化命意;日常生活及其意义的价值重构;都市文明的审美表征。这三个方面形构了现代性生活范式的结构轮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消费主义 现代性生活范式 市场化 日常生活 都市文明
下载PDF
古代生活哲学及其意识形态教育的生活范式
4
作者 黄禧祯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3-38,共6页
古希腊的生活哲学相对于知识论哲学而言,是一种以正当的生活行为教导为目标的实践哲学,其知行合一的特点,反映出这一哲学及其教育“面向生活之思”与“化成生活之行”的生活化品格,从中体现出古希腊以道德和政治教化为中心的意识形态教... 古希腊的生活哲学相对于知识论哲学而言,是一种以正当的生活行为教导为目标的实践哲学,其知行合一的特点,反映出这一哲学及其教育“面向生活之思”与“化成生活之行”的生活化品格,从中体现出古希腊以道德和政治教化为中心的意识形态教育的生活范式。中国古代哲学及其道德教化,与古代西方生活哲学一样都有以下的特征:把哲学与人生、与生活密切结合,探究人类精神和生命价值;把哲学的实践即哲学教育作为一种完善个人生活(伦理生活)与社会生活(政治生活)的途径;把哲学思想具体化为道德哲学与政治哲学,以伦理政治型的思考路径作为哲学化成生活的路向。同时,中国哲学及其教化的“生活化”意蕴,又有自己的特色,这就是讲究天人、知行、政教“三个合一”及其彼此间的融会贯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哲学 知识论哲学 意识形态教育 生活范式
下载PDF
马克思哲学的理论本性与理论宣传教育的生活范式
5
作者 黄禧祯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2020年第1期266-273,共8页
探讨马克思哲学的理论本性是理解马克思实现哲学革命的关键,也是理解理论宣传教育生活范式的学理基础和基本内涵的前提。马克思哲学的理论本性是实践性,其内涵包括实践唯物主义立场、实践思维方式以及理论和现实相统一的"实践态度&... 探讨马克思哲学的理论本性是理解马克思实现哲学革命的关键,也是理解理论宣传教育生活范式的学理基础和基本内涵的前提。马克思哲学的理论本性是实践性,其内涵包括实践唯物主义立场、实践思维方式以及理论和现实相统一的"实践态度"几个方面,由此决定了马克思哲学具有人民性(大众性)、现实性、时代性、科学性和价值性、革命性和批判性的理论特征。理论宣传教育是马克思哲学的内在要求。马克思哲学实践性中关于理论和现实辩证统一的"实践态度",构成了理论宣传教育生活范式的基本内涵,即在实践中达到"理论的生活生成"和"生活的理论化成",把理论的现实性和现实的理想性在实践中统一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哲学 理论本性 实践性 理论宣传教育 生活范式
下载PDF
消费结构转换与全球化风险——基于“常人世界”的生活实践范式 被引量:3
6
作者 范和生 刘凯强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52-60,177,共10页
消费全球化的讨论历来多聚焦在国家战略、社会转型和文化变迁等宏观维度,有所忽视“普通人”生活世界内微观行动表征之于消费结构转换的作用。伴随全球化进程与人们“常识性”消费实践关联程度加深,刺激我国消费升级动向包括民众“一元... 消费全球化的讨论历来多聚焦在国家战略、社会转型和文化变迁等宏观维度,有所忽视“普通人”生活世界内微观行动表征之于消费结构转换的作用。伴随全球化进程与人们“常识性”消费实践关联程度加深,刺激我国消费升级动向包括民众“一元”到“三元”消费模式内涵进阶、消费场域由区域性人格化向全球性市场化扩容、混合消费品“进场”渠道多元拓展以及国际商品“锚定效应”倒逼本土品牌自我追赶。反观全球一体化步伐加快也带来诸如生活方式“虚无”等质化、消费主义“庇护”载体软性渗透、空间正义对抗诱发阶层消费“裂痕”和消费者维权“定位”陷于失范等风险。这就需要我国尽快从全球化的“被定制者”走向“消费自觉”的践行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费结构 全球化风险 常人世界 生活范式
下载PDF
建构高校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生活化”范式 被引量:3
7
作者 杨英 陈历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3期97-99,共3页
当前高校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存在脱离大学生生活实践的现象。思政教育者需要从厘清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概念维度入手,需要从教改理念、实施方式、内涵建设和统合机制四个方面着手突破,需要从五个结合的路径策略着力打磨,建构高校思政... 当前高校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存在脱离大学生生活实践的现象。思政教育者需要从厘清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概念维度入手,需要从教改理念、实施方式、内涵建设和统合机制四个方面着手突破,需要从五个结合的路径策略着力打磨,建构高校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生活化"范式。实践证明,这种模式能够有效提升思政教育的有效性和增强学生的获得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思政理论课 实践教学 生活化”范式
下载PDF
生活环境主义与环境社会学范式 被引量:1
8
作者 赵素燕 任国英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2014年第4期34-38,共5页
"生活环境主义"主张在解决环境问题时,不简单地推行自然环境主义,让居民彻底远离环境,这是不切实际的。尊重当地居民的意愿,挖掘当地居民的生活智慧解决环境问题不失为一种折衷的办法。环境实在论和环境建构论在环境问题演化... "生活环境主义"主张在解决环境问题时,不简单地推行自然环境主义,让居民彻底远离环境,这是不切实际的。尊重当地居民的意愿,挖掘当地居民的生活智慧解决环境问题不失为一种折衷的办法。环境实在论和环境建构论在环境问题演化的不同时期解决了环境问题如何产生和呈现机制问题,但并未在解决路径上引入范式研究。生活环境主义在解决路径上提供了可供参考的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环境主义范式 新生态范式 政治经济学范式 建构论范式
下载PDF
构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生活化范式的路径思考 被引量:2
9
作者 陈国荣 《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 2018年第4期90-94,共5页
当前,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面临着新使命和新机遇,必须注意将课堂教学与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相融通,不断推进大学生由"外在约束"向"内在约束"的转化。为此,这就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增强政治定力,坚守政... 当前,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面临着新使命和新机遇,必须注意将课堂教学与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相融通,不断推进大学生由"外在约束"向"内在约束"的转化。为此,这就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增强政治定力,坚守政治原则和底线,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做真学问、真做学问,进行扎实的学理探究,并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以生活化范式教学,让思想活跃的大学生真正信服,成为大学生思想上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学校 思想政治理论课 教学生活范式 路径思考
下载PDF
环境社会学范式何以可能与何以可为——再温“生活环境主义” 被引量:2
10
作者 赵素燕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43-146,共4页
新环境范式从思维导向上解答了环境社会学范式的可能性,政治经济学范式从环境议题发生的社会机制上回答了环境社会学何以可能的问题。两者均是建立在环境实证主义范式基础之上,环境建构主义范式强调环境议题的社会建构性,但三者都未就... 新环境范式从思维导向上解答了环境社会学范式的可能性,政治经济学范式从环境议题发生的社会机制上回答了环境社会学何以可能的问题。两者均是建立在环境实证主义范式基础之上,环境建构主义范式强调环境议题的社会建构性,但三者都未就环境议题的解决提出可行方案。基于本土经验的生活环境主义的诞生,一定程度上弥合了上述范式的缺憾,实现了环境社会学范式的可能性和可为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环境主义范式 新环境范式 政治经济学范式 建构主义范式 风险社会
下载PDF
当代高校生活德育范式研究
11
作者 何珊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13年第A11期154-156,共3页
与生活脱节是当前高校德育面临的主要问题。针对这一问题,高校应实现从传统知性德育向生活德育的范式转换,让大学生在"有道德的生活"中成为"有道德的人"。对大学生的道德需要和生活特征进行深入分析后发现,应促进... 与生活脱节是当前高校德育面临的主要问题。针对这一问题,高校应实现从传统知性德育向生活德育的范式转换,让大学生在"有道德的生活"中成为"有道德的人"。对大学生的道德需要和生活特征进行深入分析后发现,应促进高校德育课程向生活回归,优化校园生活环境,在生活实践中生成道德体验,以实现高校生活德育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生活德育范式 道德需要
下载PDF
日常生活审美范式的确立、发展与匡正
12
作者 布小继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2期84-87,共4页
现代文学史上的日常生活审美范式作为一种与"启蒙"互补的审美范式,肇端于五四新文化运动,由周作人首倡,在废名等人的笔下获得发展,经由海派、京派作家尤其是沈从文、萧红的书写而不断变得丰富,张爱玲从理论和创作实践两方面... 现代文学史上的日常生活审美范式作为一种与"启蒙"互补的审美范式,肇端于五四新文化运动,由周作人首倡,在废名等人的笔下获得发展,经由海派、京派作家尤其是沈从文、萧红的书写而不断变得丰富,张爱玲从理论和创作实践两方面对其进行了匡正,完成了对"五四"的回归与超越。日常生活审美范式对海外华文文学影响甚大,也成为了新时期文学的主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常生活审美范式 审美范式 海外华文文学
下载PDF
人类诗意的栖居——从陶渊明的隐居生活看中国士文人心中的精神家园
13
作者 蓝冰 《阴山学刊》 2009年第4期22-26,共5页
陶渊明的隐居和诗作使他成为中国"隐逸诗人之宗"。他的生存、生活和创作,形成了中国士文人"诗意居住"的典型范式,部分地实现了生命的和谐,反映了他的超迈峻洁的人格。从陶渊明的诗歌中可以探讨出"人类诗意地栖... 陶渊明的隐居和诗作使他成为中国"隐逸诗人之宗"。他的生存、生活和创作,形成了中国士文人"诗意居住"的典型范式,部分地实现了生命的和谐,反映了他的超迈峻洁的人格。从陶渊明的诗歌中可以探讨出"人类诗意地栖居"这样的内容。他为中国知识分子构建了千古不朽的精神家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意居住 隐逸生活 生活范式 陶渊明
下载PDF
阿格妮丝·赫勒论日常生活 被引量:2
14
作者 文长春(译)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5-10,共6页
使日常生活成为哲学范畴并非没有先例,新柏拉图主义却认为它是不值得进行严肃哲学研究的。赫勒的《日常生活》受惠于20世纪的现象学传统,她实现了黑格尔-马克思主义传统与现象学的完美结合。从方法论上来说,她微妙地运用了黑格尔的范畴... 使日常生活成为哲学范畴并非没有先例,新柏拉图主义却认为它是不值得进行严肃哲学研究的。赫勒的《日常生活》受惠于20世纪的现象学传统,她实现了黑格尔-马克思主义传统与现象学的完美结合。从方法论上来说,她微妙地运用了黑格尔的范畴,摆脱了正统现象学方法潜在的实证主义自满,从而实现了对现象学的黑格尔式克服(扬弃),以及对黑格尔的现象学克服(扬弃)。赫勒认为,日常生活应该遵循早期马克思的观点,以"类本质"的自我超越的内在潜力来审视,借此赫勒抛弃了传统现象学,从而实现了将"纯粹"的个人转变为充分实现了的个人,将纯粹的自在的对象化转变为"为我们的存在"。赫勒认为,所有"自为的"对象化都体现了人的自由,并表达了人性在给定时代所达到的自由的程度。这就是赫勒为现代社会所研究的类本质计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格妮丝·赫勒 正统现象学 日常生活范式
下载PDF
走向学术史的生活方式研究——王雅林教授学术历程探索 被引量:1
15
作者 唐魁玉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4期45-51,共7页
从学术史的角度看,王雅林教授持续了三十余年的生活方式研究,积累了丰富的创新性研究成果,构建了新的话语体系。在生活方式的问题意识、经验考察、理论自觉以及生活论、生活型社会、生活者范式建构等研究论域上,王雅林教授都倾注了大量... 从学术史的角度看,王雅林教授持续了三十余年的生活方式研究,积累了丰富的创新性研究成果,构建了新的话语体系。在生活方式的问题意识、经验考察、理论自觉以及生活论、生活型社会、生活者范式建构等研究论域上,王雅林教授都倾注了大量心智,其创新性成果不仅是对当代中国社会生活事实和生活特质的社会理论的概括和揭示,而且也是对社会生活过程或生活行动所进行的社会哲学或社会人类学的深度描述。循着这一生活研究逻辑的线索,可以看出中国社会转型期一个社会学研究方向的探索轨迹。随着人们生活世界的继续,王雅林教授的学术研究价值也会日益突显,同时生活方式研究也会发生问题与实践、理论与方法、虚拟与现实等诸多方面的变化,并由此纳入学术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雅林 学术史 生活方式 生活型社会 生活研究范式
下载PDF
试论一种新闻史的研究范式
16
作者 马路平 《新闻世界》 2014年第4期217-218,共2页
在社会史、思想史、文化史、传播史等新闻史的写作范式中,基于社会史范式的社会生活史范式,逐渐受到研究学者的青睐。所谓"社会生活史"范式,就是不仅关注新闻业著名报纸报人,更关注新闻史上的普通群体,描述与新闻业互动的各... 在社会史、思想史、文化史、传播史等新闻史的写作范式中,基于社会史范式的社会生活史范式,逐渐受到研究学者的青睐。所谓"社会生活史"范式,就是不仅关注新闻业著名报纸报人,更关注新闻史上的普通群体,描述与新闻业互动的各个阶层的社会状况和生活情态,展现出一条全景式动态式的新闻发展轨迹。从而更有助于我们理解新闻业发展的前因后果及其反映的时代变迁。然而,这种范式依然有缺乏思想性、容易片面化、主线不清晰等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史 社会史范式 社会生活范式
下载PDF
习俗礼仪的文化精神与传播模式 被引量:1
17
作者 巴晓芳 《新闻前哨》 2012年第12期34-36,共3页
习俗礼仪是"生活的范式",有"维护根本"的作用。少数民族地区保留的传统习俗礼仪相对较多。而在今天,一些传统习俗礼仪如歌舞、丧礼、婚礼等,正日益被边缘、消解,被娱乐化,致使人们看不见其中的文化。如丧礼中对生... 习俗礼仪是"生活的范式",有"维护根本"的作用。少数民族地区保留的传统习俗礼仪相对较多。而在今天,一些传统习俗礼仪如歌舞、丧礼、婚礼等,正日益被边缘、消解,被娱乐化,致使人们看不见其中的文化。如丧礼中对生命尊重和思考的价值未有充分认识:婚礼缺乏郑重感与神圣感。这些欠缺都是对一种文化符号及其所代表的文化精神的消解,随之而来的是作为"生活的范式"用以指导人生的文化的流失。这个现象值得深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仪习俗 婚礼 丧礼 生活范式
下载PDF
吉登斯的生态思想及其对我国的现实启示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纯仁 胡品芳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5期63-68,共6页
吉登斯以生活政治范式关注人们的日常生活问题,认为生态问题是人们日常生活当中的道德与生存问题,它与人们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选择密切相关,它的产生是科学技术和理性演变并异化为工具理性所致,因此,要解决生态问题必须"重建... 吉登斯以生活政治范式关注人们的日常生活问题,认为生态问题是人们日常生活当中的道德与生存问题,它与人们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选择密切相关,它的产生是科学技术和理性演变并异化为工具理性所致,因此,要解决生态问题必须"重建环境伦理",即树立环境伦理观、选择符合环境伦理的生活方式和构建相应的环境伦理制度。吉登斯的这种关注和解决生态问题的视阈和方法,对于我国今天如何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无疑具有一定现实启示,即执政党及其政府要树立生活政治的思维,在全社会倡导并树立环境道德观,逐步引导社会成员选择绿色的生活方式,并在建立保护环境的税收制度的同时,构建与之相配套的旨在维护广大社会基层群体利益的相关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登斯 生态问题 生活政治范式 重建环境伦理
下载PDF
论费孝通先生晚年的重要学术贡献 被引量:5
19
作者 王雅林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5-10,共6页
费孝通教授晚年的重大学术贡献是:在回答"社会是什么"这个社会学以至整个社会科学的"元问题"上,破解了西方社会学的迷思,建立起了"生活论"的解释框架和研究范式,从而确立了生活本体论的社会学信仰,明确... 费孝通教授晚年的重大学术贡献是:在回答"社会是什么"这个社会学以至整个社会科学的"元问题"上,破解了西方社会学的迷思,建立起了"生活论"的解释框架和研究范式,从而确立了生活本体论的社会学信仰,明确了社会学既是社会科学又是人文学科的学科属性,建立了从生活逻辑出发和符合中国文化特点的研究方法。费孝通所确立的"生活论"研究范式为求解个人与社会、行动与结构、实体与价值、理性与情感、实证与非实证研究等基本理论关系问题,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孝通 社会学 社会范畴 生活论”研究范式
下载PDF
“生活论”研究范式的构建——日本社会学研究的启示 被引量:11
20
作者 王雅林 《社会学评论》 2015年第4期19-29,共11页
社会学发展至今尚不是一门业已成熟的学科,一些流派和思潮仍没有完全摆脱"某种幻象支配",所形成的研究范式往往偏离生活本真。因此在今天社会学学科建设的重要任务是从实践对理论的需要出发,不是在枝节上而是在总体上返璞归... 社会学发展至今尚不是一门业已成熟的学科,一些流派和思潮仍没有完全摆脱"某种幻象支配",所形成的研究范式往往偏离生活本真。因此在今天社会学学科建设的重要任务是从实践对理论的需要出发,不是在枝节上而是在总体上返璞归真地建立起更具解释力的研究范式。在这方面费孝通晚年突破西方社会学的理论阀限,提出了建立"生活论"的研究范式的理论思路。此外,日本社会学"生活结构论"的创立,特别是广田康生在对移民社会的考察中,从生活逻辑出发,通过对生活者在日常实践活动中如何结成"个人关系网络"进而在同正式制度的勾连中如何组建起属于"自己的社会"的实证研究,也为"生活论"研究范式的建立提供了重要启示。综合费孝通和广田康生的研究,我们可以从基础理论、方法论、概念体系以及可操作的研究方法等层面建立起"生活论"研究范式的整体分析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学研究 费孝通 广田康生 生活论”研究范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