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62,66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德育课程的生活论根基——重温鲁洁先生生活论德育思想 被引量:1
1
作者 冯建军 《江苏教育研究》 2023年第5期28-32,共5页
鲁洁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德育理论家,她主持了21世纪初小学德育课程改革,主持研制了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主编了《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实验教科书和《道德与法治》统编教材,其生活论德育理念体现在德育课程标准研制和教... 鲁洁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德育理论家,她主持了21世纪初小学德育课程改革,主持研制了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主编了《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实验教科书和《道德与法治》统编教材,其生活论德育理念体现在德育课程标准研制和教材的编写之中。她的生活论德育思想有三个要点:基于生活、通过生活、为了生活。鲁洁先生的生活论德育思想引领了我国小学德育课程改革,实现了德育课程理念的新突破,为我国小学德育改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洁 生活论德育思想 德育课程
下载PDF
回到马克思的“生活论美学”
2
作者 王亚芹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122-129,共8页
“生活论转向”目前已经成为当代美学研究的一种趋势。作为当代美学发展的结果,它既是一种新的美学形态,又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无论是胡塞尔的“生活世界”、维特根斯坦的“生活形式”、列斐伏尔的日常生活批判、舒斯特曼的“生活表演... “生活论转向”目前已经成为当代美学研究的一种趋势。作为当代美学发展的结果,它既是一种新的美学形态,又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无论是胡塞尔的“生活世界”、维特根斯坦的“生活形式”、列斐伏尔的日常生活批判、舒斯特曼的“生活表演”,还是当下中国美学界讨论热烈的“生活美学”,这些形式多样的生活论美学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陷入了马克思所批判的意识形态的虚假陷阱里——要么囿于理性思辨层面的生活阐释论,要么沦为脱离社会文化现实的微观个体论。而马克思以实践为基点,以改造生活世界为目的,为我们阐明了一条迥异于上述理论的生活论美学路向。因此,只有回到马克思的生活论美学,才能走出当下生活美学研究的问题圈囿。可以说,马克思的生活论美学研究既是从马克思主义美学层面对当下美学生活论转向的一个学理回应,也是当前中华美学理论体系建构的积极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美学 生活论美学 解放世界 改造世界
下载PDF
引导儿童生活的建构——鲁洁先生生活论德育思想的活态传承
3
作者 孙彩平 《江苏教育研究》 2023年第5期33-37,共5页
鲁洁先生的德育思想博大精深,包括对德育本质、功能等基本原理问题的探索,也包括对德育课程与教学高屋建瓴的分析和身体力行的探索与推进。通过参与国家德育课程标准的研制、投身德育教材的编写和推动德育教学过程的改进,鲁洁先生“引... 鲁洁先生的德育思想博大精深,包括对德育本质、功能等基本原理问题的探索,也包括对德育课程与教学高屋建瓴的分析和身体力行的探索与推进。通过参与国家德育课程标准的研制、投身德育教材的编写和推动德育教学过程的改进,鲁洁先生“引导儿童生活的建构”的德育思想在中国教育土地上已深深扎根。当下认真落实国家德育课程标准、深入理解德育教材、建设指向领会生活意义的深度德育课堂,是实现鲁洁先生德育思想活态传承的重要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洁 生活论德育思想 课程标准 德育教材 德育课堂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新境界——习近平总书记对美好生活论述的理论内涵与重大意义 被引量:1
4
作者 刘艳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1-7,25,共8页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关于美好生活的重要论述,形成了一套系统的伦理学思想,借鉴和吸收了伦理学史上的一些优秀伦理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从而开创了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新境界。
关键词 美好生活 中国梦 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 伦理学
下载PDF
从“知性论”到“生活论”的道德教育转型 被引量:4
5
作者 钱志刚 祝延 《教育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2-74,共3页
以道德知识为基础的道德认知、思维、推理、训育等道德教育方式,可称为"知性论"德育,以生活自身为道德教育内容和教育途径的教育方式可归结为"生活论"德育。道德教育从"知性论"到"生活论"的转... 以道德知识为基础的道德认知、思维、推理、训育等道德教育方式,可称为"知性论"德育,以生活自身为道德教育内容和教育途径的教育方式可归结为"生活论"德育。道德教育从"知性论"到"生活论"的转型,是21世纪青少年道德教育新的发展趋向。要实现道德教育转型,可从以下方面着手,即更新道德教育观念,重构道德教育制度,转换道德教育目标,替换道德教育内容,转变道德教育方法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性论德育 生活论德育 道德教育 转型
下载PDF
当代中国“生活美学”的发展历程——论当代中国美学的“生活论转向” 被引量:15
6
作者 刘悦笛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44-151,共8页
当代中国美学的所谓"生活论转向",乃是将美学回归生活的一种学术转向,也是把"生活世界"与"审美活动"沟通甚或同一起来的哲学新构。实际上,新世纪的"生活美学"建构的乃是一种"生活本体论&q... 当代中国美学的所谓"生活论转向",乃是将美学回归生活的一种学术转向,也是把"生活世界"与"审美活动"沟通甚或同一起来的哲学新构。实际上,新世纪的"生活美学"建构的乃是一种"生活本体论",从而实现了当代中国美学在"实践论转向"和"生存论转向"之后的最新的本体论转向。在我们所做的这种"生活美学"当中,就蕴含着华夏传统的生命意识、生活观念以及人生追求的生成、演化与延承的脉络,一方面本然呈现出摇曳生姿的古典生活现场之美,但另一方面又指向了其来路、走向和转化的可能性。这就需要当今中国的美学研究者,一方面积极地参与到与国际美学界的最新交流当中,另一方面,又回到本土去挖掘中国古典"生活美学"的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美学 生活美学 生活论转向
下载PDF
重构“生活论美学”:意义、内涵与方法 被引量:3
7
作者 李西建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99-203,共5页
重构生活论美学,既代表了人类审美实践的生活化转向,也体现了消费文化发展的复杂化趋势对新的美学阐释理论的内在需要。在20世纪美学回归日常生活世界的探索中,后现代主义、实用美学及日常生活哲学等,均提出了富有建设性的主张与方案,而... 重构生活论美学,既代表了人类审美实践的生活化转向,也体现了消费文化发展的复杂化趋势对新的美学阐释理论的内在需要。在20世纪美学回归日常生活世界的探索中,后现代主义、实用美学及日常生活哲学等,均提出了富有建设性的主张与方案,而"生活论美学"的提出,旨在解决在实用功利性突出的物质世界中,如何重建人的具有审美性的日常生活世界。生活论美学的理论核心是解决生存与审美的内在契合与统一,思考重点是如何培育一种社会感性文化形态,塑造主体的感性心理品质,而重构的方法则表现为通过完善审美文化形态,塑造主体的审美行为,使其获得改变生活的审美素养和能力,以便为物化的世界不断注入丰富的审美价值的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论美学 日常生活 审美性重建 意义与方法
下载PDF
生活论德育理念的逻辑悖论 被引量:1
8
作者 靳健 赵晓霞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2-56,共5页
生活论德育理念建构了一个抛开学习者及其生活的外在的道德教育知识体系,从而形成了一种他律的生活论哲学;并且用"道德灵魂附体不附体"和"生活改变不改变"来指导德育实践活动,结果引申出许多逻辑悖论,不利于道德教... 生活论德育理念建构了一个抛开学习者及其生活的外在的道德教育知识体系,从而形成了一种他律的生活论哲学;并且用"道德灵魂附体不附体"和"生活改变不改变"来指导德育实践活动,结果引申出许多逻辑悖论,不利于道德教育的健康发展。相形之下,中国古代思想家创造了一个主客一体,彻上彻下,彻里彻外,已至通透之境的至善道德实践论,不但有助于人们塑造美丽人生,而且从人性和宇宙本源上有助于解决当下世界面临的诸多道德伦理问题。关注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人们回到纯洁、至善、神圣的道德实践之路上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教育 生活论哲学 逻辑悖论
下载PDF
美学生活论转向的社会利弊 被引量:2
9
作者 陈博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9-21,25,共4页
美学的生活论转向是后现代消费社会出现的文化现象,对美学的发展带来了一些新变,如让审美回归日常生活,让审美回归感性体验,消解分化,取消价值判断,抹平距离等。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普遍美、标准美以及审美的幻境等。这些都需要深... 美学的生活论转向是后现代消费社会出现的文化现象,对美学的发展带来了一些新变,如让审美回归日常生活,让审美回归感性体验,消解分化,取消价值判断,抹平距离等。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普遍美、标准美以及审美的幻境等。这些都需要深入的研究和思考,进而破解消费社会的审美谜题,带引人们穿越仿真的森林和代码的仙境,重获自由和快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 生活论转向 消费 新变 反思
下载PDF
“生活的改造与解放”——“生活论转向”视野下马克思主义美学的一种内涵和旨趣 被引量:1
10
作者 唐善林 冯能锋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89-97,共9页
在"生活论转向"的世界哲学思潮中,一部分西方哲学家把现实生活的考察体验作为学术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点,确定了生活在自我完善和社会发展中的本体地位;在西方,对中国有着巨大影响的马克思主义作为其重要代表,把整个哲学建基... 在"生活论转向"的世界哲学思潮中,一部分西方哲学家把现实生活的考察体验作为学术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点,确定了生活在自我完善和社会发展中的本体地位;在西方,对中国有着巨大影响的马克思主义作为其重要代表,把整个哲学建基于物质生产生活之上,并由此进一步思考社会、经济、政治、革命、道德等生活形态与艺术审美生活形态的价值及关系,从而呈现了一种在资本主义社会无产阶级如何有效改造与解放自身生活的美学内涵和旨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论转向 实践 异化劳动 改造与解放
下载PDF
“日常审美经验”与“感知星丛”——生活论美学的“建构性”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光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8-35,共8页
"日常审美经验"和"感知星丛"构成了生活论美学的"建构性"维度,体现出"生活世界"作为当前美学基本理论问题重建之根基的学理价值。借助马丁·泽尔对"显象"与"显现"进... "日常审美经验"和"感知星丛"构成了生活论美学的"建构性"维度,体现出"生活世界"作为当前美学基本理论问题重建之根基的学理价值。借助马丁·泽尔对"显象"与"显现"进行的理论辨析,生活论美学可以对"日常审美经验"进行理论描述和界定。作为具备"特殊可能性"的日常经验,"日常审美经验"既不同于"日常感性经验"和"艺术审美经验",又具有审美属性,是生活论美学为当代美学理论拓展出的新领域。"日常审美经验"所内涵的"感知星丛"观,则为生活论美学反思单一感知霸权提供了价值支点,形成了重塑当代美学"介入"品格的内在契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论美学 日常审美经验 感知星丛 建构性
下载PDF
从“知性论”到“生活论”:当代青少年道德教育的转型 被引量:1
12
作者 钱志刚 祝延 《教育导刊(上半月)》 2013年第1期5-8,共4页
以道德知识为基础的道德认知、思维、推理、训育等道德教育方式可称为"知性论"德育。以生活自身为道德教育内容和教育途径的教育方式可归结为"生活论"德育。道德教育从"知性论"到"生活论"的转... 以道德知识为基础的道德认知、思维、推理、训育等道德教育方式可称为"知性论"德育。以生活自身为道德教育内容和教育途径的教育方式可归结为"生活论"德育。道德教育从"知性论"到"生活论"的转型是21世纪学校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发展趋势。要实现转型,宏观层面上要实现道德教育观念和道德教育制度的转型;中观层面上,要实现道德教育目标、道德教育内容、道德教育方法的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性论德育 生活论德育 青少年道德教育 转型
下载PDF
深入人民生活论与传统的养气说
13
作者 张孝评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6年第2期65-68,共4页
提倡文艺工作者深入人民生活,是毛泽东文艺思想中一个颇具独创性的观点。毛泽东这一观点,强调的是文艺工作者主体修养的自觉性问题。由于中西文化背景的差异,马克思主义诗学一般很少从自觉性角度向文艺工作者提出主体修养的要求。因... 提倡文艺工作者深入人民生活,是毛泽东文艺思想中一个颇具独创性的观点。毛泽东这一观点,强调的是文艺工作者主体修养的自觉性问题。由于中西文化背景的差异,马克思主义诗学一般很少从自觉性角度向文艺工作者提出主体修养的要求。因此,这一观点虽然与恩格斯和列宁的有关片断论述不无关涉,但就其思想资料的直接源头而言,则应该视为创造性地转化传统哲学和诗学“养气”说的理论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入人民生活论 传统养气说 创造性转化
下载PDF
哪种生态,怎样研究?——从“存在论”到“生活论”的审美研究范式阐释
14
作者 罗成 《华文文学》 2012年第4期111-122,共12页
近十多年来,生态美学在中国学界迅速崛起,它在推动文艺美学学科转型发展的同时,也遗留了某些理论上的盲视问题。在美学学科生态想象的话语建构过程中,各种类似自然生命的隐喻层出不穷。借鉴新历史主义有关"话语转义"的理论视... 近十多年来,生态美学在中国学界迅速崛起,它在推动文艺美学学科转型发展的同时,也遗留了某些理论上的盲视问题。在美学学科生态想象的话语建构过程中,各种类似自然生命的隐喻层出不穷。借鉴新历史主义有关"话语转义"的理论视角,解析这一学科话语修辞现象,可以看到,其实Ecology本应有隐喻和转喻的双重知识谱系。生态研究的隐喻谱系源自海德格尔的现代存在哲学,它是去政治性的现代哲学,突显了诗意超拔的存在玄思;生态研究的转喻谱系源自苏格拉底的古典生活哲学,它是政治性的古典哲学,强调人心秩序的生活安排。中国美学的生态研究亟需从"存在论"回到"生活论",从抽离出世走向积极入世,追问人文性的生活意义。就此,阿伦特的行动哲学给予了我们以别样的生活伦理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美学 知识谱系 存在论 生活论 美好秩序
下载PDF
陶行知“生活论”研究
15
作者 杨烨 《神州》 2013年第35期293-293,共1页
陶行知是我国近现代教育史上的一位杰出的教育家、思想家。他的“生活论”教育理念继承了卢梭、斯宾塞、杜威等人的教育思想,对当时中国的教育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深入剖析陶行知“生活论”的主要观点,结合当下的教育现状,有利于进一... 陶行知是我国近现代教育史上的一位杰出的教育家、思想家。他的“生活论”教育理念继承了卢梭、斯宾塞、杜威等人的教育思想,对当时中国的教育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深入剖析陶行知“生活论”的主要观点,结合当下的教育现状,有利于进一步发挥教育理论的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行知 生活论 教育
下载PDF
教育生活论视野下新疆中小学双语教育的发展方向
16
作者 陈金凤 《新疆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5-9,共5页
教育生活论关注教育世界的完整存在,关注完整的人之存在意义,关注真实的生活,把培养"整全人"纳入教育的自觉视野,关注人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这与素质教育所倡导的教育理念、所追求的教育价值高度契合。因此,教育生活论对推... 教育生活论关注教育世界的完整存在,关注完整的人之存在意义,关注真实的生活,把培养"整全人"纳入教育的自觉视野,关注人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这与素质教育所倡导的教育理念、所追求的教育价值高度契合。因此,教育生活论对推进新疆中小学双语教育科学发展具有指导意义。文章从教育政策导向、培养目标定位、课程与教材建设、双语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阐述了教育生活论为新疆中小学双语教育所指明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生活论 生长教育 双语教育 素质教育 科学发展
下载PDF
论鲁洁先生的生活论德育思想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慧颖 冯建军 《中小学德育》 2012年第6期8-13,共6页
鲁洁先生的生活论德育思想是建立在其对道德和生活关系认识的基础上的。道德源于生活,道德内在于生活之中,道德的学习要通过生活进行,道德为了生活。生活论德育的目的就是引导人生活的建构,其建构起来的是一种更好的生活、一种更全... 鲁洁先生的生活论德育思想是建立在其对道德和生活关系认识的基础上的。道德源于生活,道德内在于生活之中,道德的学习要通过生活进行,道德为了生活。生活论德育的目的就是引导人生活的建构,其建构起来的是一种更好的生活、一种更全面和更丰富的生活。要使人成为自觉的生活建构者,就要引导人关注生活、反思生活、改变生活。生活论视域下的道德观要从知识道德向生活道德转变。生活论视域下的德育课程要改变以往背离生活的倾向,实现德育课程向生活的回归。这种回归既包括出发点上的回归,也包括归宿点上的回归,后者才是具有本质意义的回归。德育向生活的回归,究其根本是向人的回归。德育所要回归的人是生活中的人,是实践中的人,是超越性、自主性的人,也是关系中的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 道德 生活论德育 回归生活
下载PDF
德育课程的生活论转向——小学德育课程在观念上的变革 被引量:156
18
作者 鲁洁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9-16,37,共9页
在这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所设立的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从德育课程演变的角度来考察,它在观念上发生了以下几方面的变革:一、在道德存在观上,从知识形态道德转向生活形态道德。新课程认为,道德是人所选择的生活方式,生活是它存在... 在这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所设立的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从德育课程演变的角度来考察,它在观念上发生了以下几方面的变革:一、在道德存在观上,从知识形态道德转向生活形态道德。新课程认为,道德是人所选择的生活方式,生活是它存在的基本形态,“人应当如何生活?”是道德的基本提问。德育课程的根本目的是引导人们建构有道德的生活。二、在课程观上从唯知识论转向生活经验论。新课程认为,道德学习的过程是学生们不断丰富、提升、反思他们的生活经验的过程。德育课程就其本质而言不是传授知识的课程,而是经验课程。三、在学习观上,从单向认知转向多向互动。新课程倡导在互动中进行学习,课程中的互动表现为:师生间、生生间的交往,学习者与教材等的对话,学习者自我经验的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存在 形态知识 道德生活 道德唯知识论 生活经验论 单向认知 多向互动
下载PDF
当代儒学“生活论转向”的先声——梁漱溟的“生活”观念 被引量:12
19
作者 黄玉顺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5,共5页
在当代思想中,标示着存在、而不是存在者的"生活"观念已经成为基本的思想视域。而早在梁漱溟的新孔学中,"生活"就已经是一个基本观念:"生活"不仅标示着形而下者的存在,而且标示着为之奠基的形而上者的存... 在当代思想中,标示着存在、而不是存在者的"生活"观念已经成为基本的思想视域。而早在梁漱溟的新孔学中,"生活"就已经是一个基本观念:"生活"不仅标示着形而下者的存在,而且标示着为之奠基的形而上者的存在。但是,梁漱溟的这种"生活"观念却始终未能指向作为存在的生活,亦即未能通达当代思想的前沿视域,从而也就未能真正敞显儒家固有的标示存在的"生活"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学 梁漱溟 存在 生活 转向
下载PDF
心理生活论纲——关于心理学研究对象的另类考察 被引量:22
20
作者 葛鲁嘉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12-117,共6页
西方科学心理学一直是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确定为心理现象。心理生活的探索则是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确定为心理生活 ,这就必须改变研究者与研究对象的绝对分离 ,改变科学心理学现有关于研究对象的分类标准和分类体系。中国的本土文化传统... 西方科学心理学一直是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确定为心理现象。心理生活的探索则是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确定为心理生活 ,这就必须改变研究者与研究对象的绝对分离 ,改变科学心理学现有关于研究对象的分类标准和分类体系。中国的本土文化传统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解说心理生活的心性学说。心理生活是立足于人的心理的“觉”的性质 ,“觉”的活动是一种生成意义的活动 ,实际上就是一种创造性生成的活动。心理生活有其基本内涵和体证方法。心理学的研究就在于科学地揭示心理生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生活 心理现象 心性学说 新心性心理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