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4
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苏轼黄州劳动生活诗的文化意义
被引量:
2
1
作者
吴福秀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3期1-4,共4页
苏轼在黄州的劳动生活诗有陶渊明田园之风,这些诗一方面展现了苏轼乐观旷达之外的另一个生活侧面,同时也蕴涵着苏轼对现实苦难生活的哲理思考。在黄州生活期间,苏轼融会禅宗精神,亲自开荒东坡,积极调适心态,将朴实的生活用诗化的语言表...
苏轼在黄州的劳动生活诗有陶渊明田园之风,这些诗一方面展现了苏轼乐观旷达之外的另一个生活侧面,同时也蕴涵着苏轼对现实苦难生活的哲理思考。在黄州生活期间,苏轼融会禅宗精神,亲自开荒东坡,积极调适心态,将朴实的生活用诗化的语言表达出来,尤具生活气息。他在诗中所表现出来的贫穷不丧其志,罹难而不失其节的精神尤为可贵。在这些诗中,不同地域的文化、民俗错杂其间,其历史、文化底蕴大大增强,对中国古代的文化传播有着独特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黄州
劳动
生活诗
文化精神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试论沈周的农村生活诗
2
作者
徐楠
《厦门教育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1-4,共4页
作为庶民隐者,艺术家沈周创作了数量众多的农村生活诗。它们一类讲述乡间隐居的情趣,一类诉说农村生活的辛酸,堪称反映沈周心态的一面镜子。与以往同题材诗相比,这些作品出现了作者角色及相应表现特征的变化,体现着传统文人人生价值基...
作为庶民隐者,艺术家沈周创作了数量众多的农村生活诗。它们一类讲述乡间隐居的情趣,一类诉说农村生活的辛酸,堪称反映沈周心态的一面镜子。与以往同题材诗相比,这些作品出现了作者角色及相应表现特征的变化,体现着传统文人人生价值基本取向的部分转移,具有不可轻视的诗歌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
诗
歌研究
沈周
农村
生活诗
价值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新媒体诗对“诗生活”方式的构建
被引量:
3
3
作者
罗小凤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74-182,共9页
新媒体全方位地介入人们的生活,对人类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等各方面都形成强劲冲击,改变甚至重新塑造人类。在此语境下,新媒体与新诗的结缘所构成的"新媒体诗"为人们构建起一种"诗生活"的新生活方式,实现了日常生活...
新媒体全方位地介入人们的生活,对人类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等各方面都形成强劲冲击,改变甚至重新塑造人类。在此语境下,新媒体与新诗的结缘所构成的"新媒体诗"为人们构建起一种"诗生活"的新生活方式,实现了日常生活的审美化、诗化与诗的日常化、生活化之间的统一,满足了当下人们的审美需求,但同时也是一种被围观的狂欢化、娱乐化的后现代式生活方式。因而,维持"新媒体"与"诗"之间的内部平衡,注重新媒体诗之为诗的美学价值与意义,构建真正货真价实的"诗"生活,成为当务之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
诗
生活
审美化
围观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诗生活”:新媒体时代诗歌大众化的一种描述
被引量:
2
4
作者
陈丽军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6期100-103,共4页
当下,诗歌正在告别文本的概念,而成为一项活动;而大众也摆脱了单一的读者身份,成为诗歌活动的参与者。诗歌正在经历一次新的大众化,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线上"传播,大众参与以微博、微信为平台的评诗、写诗和读诗活动;其二是&...
当下,诗歌正在告别文本的概念,而成为一项活动;而大众也摆脱了单一的读者身份,成为诗歌活动的参与者。诗歌正在经历一次新的大众化,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线上"传播,大众参与以微博、微信为平台的评诗、写诗和读诗活动;其二是"线下"传播,经过艺术变形的诗歌,成为了诵诗、唱诗和戏剧化的表演活动,迎合了大众新的审美习惯。在这次大众化的过程中,诗歌可能重新焕发活力,成为大众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时代
当代
诗
歌
诗
生活
大众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诗与生活——刘福春教授访谈录
被引量:
2
5
作者
刘福春
李俊杰
+2 位作者
陈佳(整理)
孙海佩(整理)
郭灵西(整理)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0-26,F0002,共8页
一起点与焦点李俊杰:刘老师您好,2022年是您从事学术工作的特殊时间节点。1982年,您的第一篇论文《小诗试论》发表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82年第1期,距今整整四十年。在这个值得纪念的时间节点,我们一同回到作为起点的“1982年”...
一起点与焦点李俊杰:刘老师您好,2022年是您从事学术工作的特殊时间节点。1982年,您的第一篇论文《小诗试论》发表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82年第1期,距今整整四十年。在这个值得纪念的时间节点,我们一同回到作为起点的“1982年”,请您谈谈是怎样的契机,促成您以这篇文章进入学术研究工作,并且坚持了整整四十年之久。刘福春:好问题!这真的应该说一说。我是1980年2月底到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几天后分配到现代文学研究室。前几天我还翻过日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文学研究
学术研究工作
诗
与
生活
刘福春
刘老师
时间节点
小
诗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儒家礼乐艺术观延展的诗性生活智慧
6
作者
刘剑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13-16,共4页
儒家礼乐艺术观内在价值的外向张力非常强,既催生了中华艺术审美文化,也为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发展和学术繁荣做出了贡献,并一如既往地影响着中华民族的社会进程,特别是現代社会人们的价值判断、思维方式、思想行为和审美生活境界。探讨中...
儒家礼乐艺术观内在价值的外向张力非常强,既催生了中华艺术审美文化,也为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发展和学术繁荣做出了贡献,并一如既往地影响着中华民族的社会进程,特别是現代社会人们的价值判断、思维方式、思想行为和审美生活境界。探讨中华礼乐艺术观延展的诗性生活智慧,就是力求通过微言大义的学术举措,彰显蕴含的文化内涵、美学价值与时代导向,以此回应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重大现实关切和时尚审美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礼乐
艺术观
延展
诗
性
生活
智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浅析李氏朝鲜王朝时期女性民谣诗歌——以婆家生活民谣诗为例
7
作者
赵雪纯
《韩国语教学与研究》
2019年第1期115-117,共3页
18世纪到19世纪,随着朝鲜社会阶层的身份变动和女性意识的逐步提升,女流作家逐渐走向历史舞台,其生活的悲欢离合和酸甜苦辣尤其体现在婆家生活民谣诗的创作当中。这些作品不仅真实反映了朝鲜女性的现实生活,体现了朝鲜女性的内心情感,...
18世纪到19世纪,随着朝鲜社会阶层的身份变动和女性意识的逐步提升,女流作家逐渐走向历史舞台,其生活的悲欢离合和酸甜苦辣尤其体现在婆家生活民谣诗的创作当中。这些作品不仅真实反映了朝鲜女性的现实生活,体现了朝鲜女性的内心情感,还丰富了朝鲜文学诗歌的内容,再现了当时社会的精神面貌。本文通过分析婆家生活民谣诗中主要体现的传统女性形象,进一步探讨不同女性解决矛盾的不同方式,借以为当下女性文学的创作和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氏朝鲜王朝
古典文学
女性文学
女性形象
婆家
生活
民谣
诗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普通的生活失败的诗歌——论穆旦晚年诗
8
作者
夏小雨
《中外诗歌研究》
2013年第1期35-35,共1页
(一)中断近二十年后,1975年,穆旦重新开始诗歌创作,并在于其后的两年间留下数十首遗作。“最后的诗”担荷穆旦全部的生命重量,也见证了个人与时代、诗与生活的张力一一这种观点大致构成了研究者对穆旦晚年诗内涵的基本共识。
关键词
诗
歌创作
诗
与
生活
穆旦
晚年
失败
1975年
基本共识
研究者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我的生活像首诗(之二)
9
作者
梦阳
《百家作文指导(小学中高版)》
2011年第1期56-58,共3页
人们因为爱美,注重了打扮,其实,儿童诗也是爱美的,也需要打扮,那么,你知道它是靠什么打扮的吗?——修辞。那好,就让我们开始今天的——作文快乐行。
关键词
小学
课外阅读
阅读材料
《我的
生活
像首
诗
(之二)》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吟诗,让诗与生活对接
10
作者
熊德雅
《课堂内外(教师版)(初等教育)》
2015年第8期80-80,共1页
不少语文老师埋怨诗歌难教,教师胸中千般情,学生听之索然无味.其实,让诗与学生的生活对接起来,学会吟诵诗歌,不失为一条解决“诗歌难教”这一难题的好途径.一、诗歌吟诵,要联系生活情境“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诗要“吟”,...
不少语文老师埋怨诗歌难教,教师胸中千般情,学生听之索然无味.其实,让诗与学生的生活对接起来,学会吟诵诗歌,不失为一条解决“诗歌难教”这一难题的好途径.一、诗歌吟诵,要联系生活情境“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诗要“吟”,不同于散文小说之类的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
与
生活
吟
诗
对接
语文老师
生活
情境
散文小说
诗
歌
诗
三百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寓诗于教 诗化民众——略论陶行知的诗教思想
被引量:
1
11
作者
杨冰
周洪生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14年第3期1-3,共3页
陶行知先生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同时他也是一位深受广大群众爱戴和钦佩的大众诗人。他一生爱诗,浪漫诗意,才华横溢,他将诗的情绪、诗的浪漫、诗的意境带到教育中去,教化以诗,寓诗于教,试图构建兼具真善美的诗的学校,诗化民众,使民众将...
陶行知先生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同时他也是一位深受广大群众爱戴和钦佩的大众诗人。他一生爱诗,浪漫诗意,才华横溢,他将诗的情绪、诗的浪漫、诗的意境带到教育中去,教化以诗,寓诗于教,试图构建兼具真善美的诗的学校,诗化民众,使民众将精神层面的追求视为人生更高的追求,"都过着诗的生活"。陶行知的诗教思想简单朴实、意蕴悠长,至今仍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
的学校
诗
的人生观
诗
的
生活
诗
教思想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儿童诗《乡下孩子》的艺术特点
被引量:
1
12
作者
容慧华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2011年第3期40-41,共2页
《乡下孩子》是一首农村题材的生活小诗,格调轻松、温馨,情感充沛、真挚,充满诗情画意,是一首非常优美的儿童诗。本文通过对该诗的品读分析,指出其五方面的艺术特点:第一,高度凝练地表现儿童生活和内心世界;第二,语言朴素、浅白,内涵深...
《乡下孩子》是一首农村题材的生活小诗,格调轻松、温馨,情感充沛、真挚,充满诗情画意,是一首非常优美的儿童诗。本文通过对该诗的品读分析,指出其五方面的艺术特点:第一,高度凝练地表现儿童生活和内心世界;第二,语言朴素、浅白,内涵深刻;第三,节奏、韵律鲜明,琅琅上口;第四,天真活泼的童心童趣;第五,形象优美、意境幽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诗
农村题材
生活诗
艺术特点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真诚的呐喊者——恒杰其人其诗
13
作者
圣桥
《邢台师专学报》
1995年第2期35-43,共9页
在商品意识愈来愈浓厚的今天,对文学的爱好和追逐愈来愈虚弱理所当然地被认为是历史的规律。但不可否认,不改初衷、抱定信念,不被铜臭引诱、对文学一往情深者仍有人在。恒杰便是缪斯之神的一个热恋者。 与恒杰诗作的相识耍早于与他本...
在商品意识愈来愈浓厚的今天,对文学的爱好和追逐愈来愈虚弱理所当然地被认为是历史的规律。但不可否认,不改初衷、抱定信念,不被铜臭引诱、对文学一往情深者仍有人在。恒杰便是缪斯之神的一个热恋者。 与恒杰诗作的相识耍早于与他本人的相识。八十年代初,大学正争论“大我”与“小我”的地位,人们价值观念和人生观点正处于剧烈变化之时,人们在既怀疑又兴奋的心态中,对一切持观望的态度,因此当我读到他的满腔热情歌颂张海迪的作品时,怦然心动,当时认为怎么还有人如痴如醉地写这样的诗。可以说它之所以给我以深刻印象,是因为它的“不协调”音。我牢牢记住了作者的名字。我觉得他有点“左”两年后我们共同参加一个笔会,很快相识了。他说话论文仍是一副“挽世救人”的态度,我不大欣赏他的观点,但我一下子喜欢上他的为人。他光明磊落,襟怀坦荡,心想口出,信念坚定,待人又极热情诚恳,没有一点文人的酸腐气。那时知道他是一个学校的副校长。后来他调进县委又调进师专。我和他的交往多了起来,对他的了解亦深刻起来,渐知他的弥久地坚持那种风格是有其历史渊源的。 恒杰是农民的儿子,质朴、厚诚和实在的品德融进血液之中。他的父亲是一位老党员老干部,母亲是一位善良慈爱的家庭妇女,从小他受到的是最传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恒杰
诗
歌创作
艺术风格
社会
诗
教育
诗
生活诗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呼唤文明的诗——评古华短篇小说《爬满青藤的木屋》
被引量:
1
14
作者
尚宇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6期50-52,共3页
本文从生活与诗、美与诗的辩证关系的视角,对《爬满青藤的木屋》这篇小说进行深刻的评析,指出其在主题提炼、人物塑造和环境气氛的渲染上都具有诗的情调、诗的韵味和诗的色彩,是富于探索性的诗性小说,值得当今小说创作者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
生活
与
诗
美与
诗
诗
性小说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边缘的探求者——奚密的诗学研究和诗学建构
被引量:
1
15
作者
彭松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62-65,97,共5页
奚密的诗学研究穿行在中西文化之间,面对诗歌在现代社会中的边缘化趋向,她以自觉的信念为现代汉诗重新寻找起点、方位和向度,从边缘出发,维护现代汉诗的文化意义和批判价值,探求现代汉诗与生活相融合的方式。
关键词
奚密
现代汉
诗
边缘性
诗
生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试议戏剧小品中的诗情画意
被引量:
1
16
作者
翁正扬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A01期243-244,225,共3页
戏剧小品真是个幸运儿,它刚呱呱坠地时,就得到了覆盖面相当广阔的电视的宠爱。甚至可以这样说,戏剧小品是在电视屏幕这个温暖的襁褓中一天天长大的。荧光屏这个神奇宝镜,把它从局限性很大的舞台上接过来,送到千家万户,介绍给千千万万个...
戏剧小品真是个幸运儿,它刚呱呱坠地时,就得到了覆盖面相当广阔的电视的宠爱。甚至可以这样说,戏剧小品是在电视屏幕这个温暖的襁褓中一天天长大的。荧光屏这个神奇宝镜,把它从局限性很大的舞台上接过来,送到千家万户,介绍给千千万万个观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剧艺术
戏剧小品
艺术创作
生活
短
诗
艺术创作
意境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诗歌创作的“三重奏”
17
作者
赵守亚
《大庆社会科学》
2012年第6期152-153,共2页
作者从多年诗歌创作的实践中,总结出诗歌创作的"三重奏"。一是诗与生活。诗歌创作不能脱离生活的土壤。诗人要扎根生活、热爱生活、关注生活,把自已与现实生活紧紧地融为一体,才能从中发现、提炼诗的元素。二是诗与人品。诗...
作者从多年诗歌创作的实践中,总结出诗歌创作的"三重奏"。一是诗与生活。诗歌创作不能脱离生活的土壤。诗人要扎根生活、热爱生活、关注生活,把自已与现实生活紧紧地融为一体,才能从中发现、提炼诗的元素。二是诗与人品。诗歌创作要遵循"做文先做人"的原则,在世俗面前,少一些浮躁与贪欲,做一个老老实实的人。三是诗与悟性。诗歌创作要遵循艺术规律,要勤于学习,善于思索,勇于发现。要有深邃的洞察力、感悟力和超凡的表现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
与
生活
诗
与人品
诗
与悟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李渔的诗
18
作者
查月贞
邹蓉
郭丽君
《景德镇高专学报》
2008年第1期47-49,共3页
李渔是清朝著名文人,也是古代文学创作领域运用文体最多的作家,他的诗歌创作虽不如戏曲小说那么出名,但也自具特色。总体上具有意境清新,构思奇特,风格大胆幽默,用语平易的特点。尤其是他的篇首诗、咏园林诗、咏剧诗及咏生活俗事的诗,...
李渔是清朝著名文人,也是古代文学创作领域运用文体最多的作家,他的诗歌创作虽不如戏曲小说那么出名,但也自具特色。总体上具有意境清新,构思奇特,风格大胆幽默,用语平易的特点。尤其是他的篇首诗、咏园林诗、咏剧诗及咏生活俗事的诗,更是和作为小说家、园林艺术家、戏曲家及文人的李渔的艺术实践及生活紧密联系,值得人们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渔
篇首
诗
咏园林
诗
咏剧
诗
咏
生活
俗事
诗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济慈的诗歌理念及其诗美艺术空间营造
被引量:
4
19
作者
王僴中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5年第4期175-180,共6页
19世纪英国著名浪漫主义诗人济慈的作品以浪漫主义美丽意境闻名于世。具体而微的形象构思是构造这种美丽意境的内涵,“真与美的统一”原则是这种美丽意境的指导思想。而且,济慈具有独具一格的美学想像与思维,毋庸置疑,“感应”与“反面...
19世纪英国著名浪漫主义诗人济慈的作品以浪漫主义美丽意境闻名于世。具体而微的形象构思是构造这种美丽意境的内涵,“真与美的统一”原则是这种美丽意境的指导思想。而且,济慈具有独具一格的美学想像与思维,毋庸置疑,“感应”与“反面感受力”是其美学想像与思维的具体体现。济慈诗歌包括两个主流领域,即大自然与爱情,而大自然与爱情又往往相互交织,融合无间,构成一幅幅美丽的画面。美丽意境在济慈的诗篇中俯拾皆是,因而不免引起偏颇之见,以为他是一位唯美主义诗人。其实,他的诗歌不仅字句、景物、描写美,而且具有更深层的精神之美,他始终不忘以美的诗篇为人类谋求美好人生的崇高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济慈
浪漫主义美丽意境
美学想像与思维
“真与美的统一”
“感应”与“反面感受力”
诗
与
生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咏秋》之美——济慈的诗歌创作源初探
20
作者
陈金平
《保山师专学报》
2005年第4期69-70,共2页
约翰.济慈是19世纪与雪菜和拜伦齐名的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其诗歌创作成就显著,诗歌创作理论也颇有见地。从济慈对诗及诗与自然、生活的关系的理解,把握其诗论内核,并体味诗人的审美追求及人生取向。
关键词
济慈的
诗
诗
与自然
诗
与
生活
诗
歌创作
充满感受的
生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苏轼黄州劳动生活诗的文化意义
被引量:
2
1
作者
吴福秀
机构
湖北师范学院文学院
出处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3期1-4,共4页
文摘
苏轼在黄州的劳动生活诗有陶渊明田园之风,这些诗一方面展现了苏轼乐观旷达之外的另一个生活侧面,同时也蕴涵着苏轼对现实苦难生活的哲理思考。在黄州生活期间,苏轼融会禅宗精神,亲自开荒东坡,积极调适心态,将朴实的生活用诗化的语言表达出来,尤具生活气息。他在诗中所表现出来的贫穷不丧其志,罹难而不失其节的精神尤为可贵。在这些诗中,不同地域的文化、民俗错杂其间,其历史、文化底蕴大大增强,对中国古代的文化传播有着独特的意义。
关键词
苏轼
黄州
劳动
生活诗
文化精神
Keywords
Su Shi
Huangzhou
labor life poems
cultural spirit
分类号
I206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试论沈周的农村生活诗
2
作者
徐楠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
出处
《厦门教育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1-4,共4页
文摘
作为庶民隐者,艺术家沈周创作了数量众多的农村生活诗。它们一类讲述乡间隐居的情趣,一类诉说农村生活的辛酸,堪称反映沈周心态的一面镜子。与以往同题材诗相比,这些作品出现了作者角色及相应表现特征的变化,体现着传统文人人生价值基本取向的部分转移,具有不可轻视的诗歌史意义。
关键词
明清
诗
歌研究
沈周
农村
生活诗
价值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新媒体诗对“诗生活”方式的构建
被引量:
3
3
作者
罗小凤
机构
广西师范学院文学院
出处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74-182,共9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媒体语境下诗与公众世界之关系新变化研究"(项目编号:15XZW035)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新媒体全方位地介入人们的生活,对人类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等各方面都形成强劲冲击,改变甚至重新塑造人类。在此语境下,新媒体与新诗的结缘所构成的"新媒体诗"为人们构建起一种"诗生活"的新生活方式,实现了日常生活的审美化、诗化与诗的日常化、生活化之间的统一,满足了当下人们的审美需求,但同时也是一种被围观的狂欢化、娱乐化的后现代式生活方式。因而,维持"新媒体"与"诗"之间的内部平衡,注重新媒体诗之为诗的美学价值与意义,构建真正货真价实的"诗"生活,成为当务之急。
关键词
新媒体
诗
生活
审美化
围观
Keywords
New Media
Poemlife
Aestheticization
Circusee
分类号
I207.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诗生活”:新媒体时代诗歌大众化的一种描述
被引量:
2
4
作者
陈丽军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
出处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6期100-103,共4页
文摘
当下,诗歌正在告别文本的概念,而成为一项活动;而大众也摆脱了单一的读者身份,成为诗歌活动的参与者。诗歌正在经历一次新的大众化,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线上"传播,大众参与以微博、微信为平台的评诗、写诗和读诗活动;其二是"线下"传播,经过艺术变形的诗歌,成为了诵诗、唱诗和戏剧化的表演活动,迎合了大众新的审美习惯。在这次大众化的过程中,诗歌可能重新焕发活力,成为大众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关键词
新媒体时代
当代
诗
歌
诗
生活
大众化
Keywords
New Media Age
contemporary poetry of China
poetic life
popularization
分类号
I207.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诗与生活——刘福春教授访谈录
被引量:
2
5
作者
刘福春
李俊杰
陈佳(整理)
孙海佩(整理)
郭灵西(整理)
机构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四川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不详
出处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0-26,F0002,共8页
文摘
一起点与焦点李俊杰:刘老师您好,2022年是您从事学术工作的特殊时间节点。1982年,您的第一篇论文《小诗试论》发表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82年第1期,距今整整四十年。在这个值得纪念的时间节点,我们一同回到作为起点的“1982年”,请您谈谈是怎样的契机,促成您以这篇文章进入学术研究工作,并且坚持了整整四十年之久。刘福春:好问题!这真的应该说一说。我是1980年2月底到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几天后分配到现代文学研究室。前几天我还翻过日记.
关键词
现代文学研究
学术研究工作
诗
与
生活
刘福春
刘老师
时间节点
小
诗
分类号
I207.25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儒家礼乐艺术观延展的诗性生活智慧
6
作者
刘剑
机构
山西国际商务职业学院
出处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13-16,共4页
文摘
儒家礼乐艺术观内在价值的外向张力非常强,既催生了中华艺术审美文化,也为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发展和学术繁荣做出了贡献,并一如既往地影响着中华民族的社会进程,特别是現代社会人们的价值判断、思维方式、思想行为和审美生活境界。探讨中华礼乐艺术观延展的诗性生活智慧,就是力求通过微言大义的学术举措,彰显蕴含的文化内涵、美学价值与时代导向,以此回应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重大现实关切和时尚审美追求。
关键词
儒家礼乐
艺术观
延展
诗
性
生活
智慧
Keywords
Confucian ritual and music
view of art
extension
the wisdom of poetic life
分类号
J01 [艺术—艺术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浅析李氏朝鲜王朝时期女性民谣诗歌——以婆家生活民谣诗为例
7
作者
赵雪纯
机构
曲阜师范大学
出处
《韩国语教学与研究》
2019年第1期115-117,共3页
文摘
18世纪到19世纪,随着朝鲜社会阶层的身份变动和女性意识的逐步提升,女流作家逐渐走向历史舞台,其生活的悲欢离合和酸甜苦辣尤其体现在婆家生活民谣诗的创作当中。这些作品不仅真实反映了朝鲜女性的现实生活,体现了朝鲜女性的内心情感,还丰富了朝鲜文学诗歌的内容,再现了当时社会的精神面貌。本文通过分析婆家生活民谣诗中主要体现的传统女性形象,进一步探讨不同女性解决矛盾的不同方式,借以为当下女性文学的创作和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李氏朝鲜王朝
古典文学
女性文学
女性形象
婆家
生活
民谣
诗
分类号
I312.072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普通的生活失败的诗歌——论穆旦晚年诗
8
作者
夏小雨
出处
《中外诗歌研究》
2013年第1期35-35,共1页
文摘
(一)中断近二十年后,1975年,穆旦重新开始诗歌创作,并在于其后的两年间留下数十首遗作。“最后的诗”担荷穆旦全部的生命重量,也见证了个人与时代、诗与生活的张力一一这种观点大致构成了研究者对穆旦晚年诗内涵的基本共识。
关键词
诗
歌创作
诗
与
生活
穆旦
晚年
失败
1975年
基本共识
研究者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我的生活像首诗(之二)
9
作者
梦阳
机构
北京市
出处
《百家作文指导(小学中高版)》
2011年第1期56-58,共3页
文摘
人们因为爱美,注重了打扮,其实,儿童诗也是爱美的,也需要打扮,那么,你知道它是靠什么打扮的吗?——修辞。那好,就让我们开始今天的——作文快乐行。
关键词
小学
课外阅读
阅读材料
《我的
生活
像首
诗
(之二)》
分类号
G623.23 [文化科学—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吟诗,让诗与生活对接
10
作者
熊德雅
机构
重庆市教育评估院
出处
《课堂内外(教师版)(初等教育)》
2015年第8期80-80,共1页
文摘
不少语文老师埋怨诗歌难教,教师胸中千般情,学生听之索然无味.其实,让诗与学生的生活对接起来,学会吟诵诗歌,不失为一条解决“诗歌难教”这一难题的好途径.一、诗歌吟诵,要联系生活情境“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诗要“吟”,不同于散文小说之类的读.
关键词
诗
与
生活
吟
诗
对接
语文老师
生活
情境
散文小说
诗
歌
诗
三百
分类号
G633.302 [文化科学—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寓诗于教 诗化民众——略论陶行知的诗教思想
被引量:
1
11
作者
杨冰
周洪生
机构
江苏南京晓庄学院
出处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14年第3期1-3,共3页
基金
江苏省教育厅2012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指导项目课题(课题编号:2012SJD880081)的研究成果
文摘
陶行知先生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同时他也是一位深受广大群众爱戴和钦佩的大众诗人。他一生爱诗,浪漫诗意,才华横溢,他将诗的情绪、诗的浪漫、诗的意境带到教育中去,教化以诗,寓诗于教,试图构建兼具真善美的诗的学校,诗化民众,使民众将精神层面的追求视为人生更高的追求,"都过着诗的生活"。陶行知的诗教思想简单朴实、意蕴悠长,至今仍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启示。
关键词
诗
的学校
诗
的人生观
诗
的
生活
诗
教思想
分类号
G40-092.6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儿童诗《乡下孩子》的艺术特点
被引量:
1
12
作者
容慧华
机构
阳江职业技术学院
出处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2011年第3期40-41,共2页
文摘
《乡下孩子》是一首农村题材的生活小诗,格调轻松、温馨,情感充沛、真挚,充满诗情画意,是一首非常优美的儿童诗。本文通过对该诗的品读分析,指出其五方面的艺术特点:第一,高度凝练地表现儿童生活和内心世界;第二,语言朴素、浅白,内涵深刻;第三,节奏、韵律鲜明,琅琅上口;第四,天真活泼的童心童趣;第五,形象优美、意境幽远。
关键词
儿童
诗
农村题材
生活诗
艺术特点
Keywords
children’s poem
rural subject
life poem
arts characteristics
分类号
I2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真诚的呐喊者——恒杰其人其诗
13
作者
圣桥
出处
《邢台师专学报》
1995年第2期35-43,共9页
文摘
在商品意识愈来愈浓厚的今天,对文学的爱好和追逐愈来愈虚弱理所当然地被认为是历史的规律。但不可否认,不改初衷、抱定信念,不被铜臭引诱、对文学一往情深者仍有人在。恒杰便是缪斯之神的一个热恋者。 与恒杰诗作的相识耍早于与他本人的相识。八十年代初,大学正争论“大我”与“小我”的地位,人们价值观念和人生观点正处于剧烈变化之时,人们在既怀疑又兴奋的心态中,对一切持观望的态度,因此当我读到他的满腔热情歌颂张海迪的作品时,怦然心动,当时认为怎么还有人如痴如醉地写这样的诗。可以说它之所以给我以深刻印象,是因为它的“不协调”音。我牢牢记住了作者的名字。我觉得他有点“左”两年后我们共同参加一个笔会,很快相识了。他说话论文仍是一副“挽世救人”的态度,我不大欣赏他的观点,但我一下子喜欢上他的为人。他光明磊落,襟怀坦荡,心想口出,信念坚定,待人又极热情诚恳,没有一点文人的酸腐气。那时知道他是一个学校的副校长。后来他调进县委又调进师专。我和他的交往多了起来,对他的了解亦深刻起来,渐知他的弥久地坚持那种风格是有其历史渊源的。 恒杰是农民的儿子,质朴、厚诚和实在的品德融进血液之中。他的父亲是一位老党员老干部,母亲是一位善良慈爱的家庭妇女,从小他受到的是最传统的?
关键词
傅恒杰
诗
歌创作
艺术风格
社会
诗
教育
诗
生活诗
分类号
I207.25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呼唤文明的诗——评古华短篇小说《爬满青藤的木屋》
被引量:
1
14
作者
尚宇
机构
黑龙江大学文学院
出处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6期50-52,共3页
文摘
本文从生活与诗、美与诗的辩证关系的视角,对《爬满青藤的木屋》这篇小说进行深刻的评析,指出其在主题提炼、人物塑造和环境气氛的渲染上都具有诗的情调、诗的韵味和诗的色彩,是富于探索性的诗性小说,值得当今小说创作者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
生活
与
诗
美与
诗
诗
性小说
分类号
I247.5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边缘的探求者——奚密的诗学研究和诗学建构
被引量:
1
15
作者
彭松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出处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62-65,97,共5页
文摘
奚密的诗学研究穿行在中西文化之间,面对诗歌在现代社会中的边缘化趋向,她以自觉的信念为现代汉诗重新寻找起点、方位和向度,从边缘出发,维护现代汉诗的文化意义和批判价值,探求现代汉诗与生活相融合的方式。
关键词
奚密
现代汉
诗
边缘性
诗
生活
Keywords
Michelle Yeh
modern Chinese poem
marginal feature
poetic life
分类号
I207.25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试议戏剧小品中的诗情画意
被引量:
1
16
作者
翁正扬
机构
江苏省演艺集团扬剧团
出处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A01期243-244,225,共3页
文摘
戏剧小品真是个幸运儿,它刚呱呱坠地时,就得到了覆盖面相当广阔的电视的宠爱。甚至可以这样说,戏剧小品是在电视屏幕这个温暖的襁褓中一天天长大的。荧光屏这个神奇宝镜,把它从局限性很大的舞台上接过来,送到千家万户,介绍给千千万万个观众。
关键词
戏剧艺术
戏剧小品
艺术创作
生活
短
诗
艺术创作
意境
分类号
J80 [艺术—戏剧戏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诗歌创作的“三重奏”
17
作者
赵守亚
机构
大庆石油管理局物业公司科研设计所
出处
《大庆社会科学》
2012年第6期152-153,共2页
文摘
作者从多年诗歌创作的实践中,总结出诗歌创作的"三重奏"。一是诗与生活。诗歌创作不能脱离生活的土壤。诗人要扎根生活、热爱生活、关注生活,把自已与现实生活紧紧地融为一体,才能从中发现、提炼诗的元素。二是诗与人品。诗歌创作要遵循"做文先做人"的原则,在世俗面前,少一些浮躁与贪欲,做一个老老实实的人。三是诗与悟性。诗歌创作要遵循艺术规律,要勤于学习,善于思索,勇于发现。要有深邃的洞察力、感悟力和超凡的表现力。
关键词
诗
与
生活
诗
与人品
诗
与悟性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李渔的诗
18
作者
查月贞
邹蓉
郭丽君
机构
景德镇高专
黔西南民族师专
出处
《景德镇高专学报》
2008年第1期47-49,共3页
文摘
李渔是清朝著名文人,也是古代文学创作领域运用文体最多的作家,他的诗歌创作虽不如戏曲小说那么出名,但也自具特色。总体上具有意境清新,构思奇特,风格大胆幽默,用语平易的特点。尤其是他的篇首诗、咏园林诗、咏剧诗及咏生活俗事的诗,更是和作为小说家、园林艺术家、戏曲家及文人的李渔的艺术实践及生活紧密联系,值得人们深入研究。
关键词
李渔
篇首
诗
咏园林
诗
咏剧
诗
咏
生活
俗事
诗
Keywords
Li Yu
Poems at the Beginning of Passages
Poems for Gardens
Poems for Operas
Poems for Worldly Affairs
分类号
I207.1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济慈的诗歌理念及其诗美艺术空间营造
被引量:
4
19
作者
王僴中
机构
浙江大学英语系
出处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5年第4期175-180,共6页
文摘
19世纪英国著名浪漫主义诗人济慈的作品以浪漫主义美丽意境闻名于世。具体而微的形象构思是构造这种美丽意境的内涵,“真与美的统一”原则是这种美丽意境的指导思想。而且,济慈具有独具一格的美学想像与思维,毋庸置疑,“感应”与“反面感受力”是其美学想像与思维的具体体现。济慈诗歌包括两个主流领域,即大自然与爱情,而大自然与爱情又往往相互交织,融合无间,构成一幅幅美丽的画面。美丽意境在济慈的诗篇中俯拾皆是,因而不免引起偏颇之见,以为他是一位唯美主义诗人。其实,他的诗歌不仅字句、景物、描写美,而且具有更深层的精神之美,他始终不忘以美的诗篇为人类谋求美好人生的崇高理想。
关键词
济慈
浪漫主义美丽意境
美学想像与思维
“真与美的统一”
“感应”与“反面感受力”
诗
与
生活
Keywords
Keats
beautiful conception of Romanticism
aesthetic imagination and thinking
″the unity of truth and beauty″
″sympathy″and″negative capability″
poetry and life
分类号
I561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咏秋》之美——济慈的诗歌创作源初探
20
作者
陈金平
机构
曲靖师范学院大学外语教学部
出处
《保山师专学报》
2005年第4期69-70,共2页
文摘
约翰.济慈是19世纪与雪菜和拜伦齐名的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其诗歌创作成就显著,诗歌创作理论也颇有见地。从济慈对诗及诗与自然、生活的关系的理解,把握其诗论内核,并体味诗人的审美追求及人生取向。
关键词
济慈的
诗
诗
与自然
诗
与
生活
诗
歌创作
充满感受的
生活
Keywords
Keats' Poems
poems and nature
poems and life
poem writing
emotional life
分类号
I207.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苏轼黄州劳动生活诗的文化意义
吴福秀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试论沈周的农村生活诗
徐楠
《厦门教育学院学报》
2008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论新媒体诗对“诗生活”方式的构建
罗小凤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诗生活”:新媒体时代诗歌大众化的一种描述
陈丽军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4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诗与生活——刘福春教授访谈录
刘福春
李俊杰
陈佳(整理)
孙海佩(整理)
郭灵西(整理)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儒家礼乐艺术观延展的诗性生活智慧
刘剑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浅析李氏朝鲜王朝时期女性民谣诗歌——以婆家生活民谣诗为例
赵雪纯
《韩国语教学与研究》
201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普通的生活失败的诗歌——论穆旦晚年诗
夏小雨
《中外诗歌研究》
201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我的生活像首诗(之二)
梦阳
《百家作文指导(小学中高版)》
201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吟诗,让诗与生活对接
熊德雅
《课堂内外(教师版)(初等教育)》
2015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寓诗于教 诗化民众——略论陶行知的诗教思想
杨冰
周洪生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14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儿童诗《乡下孩子》的艺术特点
容慧华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2011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真诚的呐喊者——恒杰其人其诗
圣桥
《邢台师专学报》
1995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呼唤文明的诗——评古华短篇小说《爬满青藤的木屋》
尚宇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边缘的探求者——奚密的诗学研究和诗学建构
彭松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试议戏剧小品中的诗情画意
翁正扬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诗歌创作的“三重奏”
赵守亚
《大庆社会科学》
201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8
论李渔的诗
查月贞
邹蓉
郭丽君
《景德镇高专学报》
2008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
济慈的诗歌理念及其诗美艺术空间营造
王僴中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5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
《咏秋》之美——济慈的诗歌创作源初探
陈金平
《保山师专学报》
2005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