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价值哲学研究的生活转向 被引量:2
1
作者 赵润琦 马荣 《甘肃理论学刊》 CSSCI 2012年第2期110-113,共4页
价值哲学是对人的生活进行理性审视的哲学,价值哲学研究要走出纯理论研究的困境,关注大众生活中的价值问题,实现价值哲学研究的生活转向。这就要求从理论上分析生活和价值的内在关联,关注大众生活的价值选择困境和选择难题,为大众生活... 价值哲学是对人的生活进行理性审视的哲学,价值哲学研究要走出纯理论研究的困境,关注大众生活中的价值问题,实现价值哲学研究的生活转向。这就要求从理论上分析生活和价值的内在关联,关注大众生活的价值选择困境和选择难题,为大众生活提供价值引导;阐释生活的价值和意义,重建当代人类生活的精神家园,对人的生活进行现实关照和终极关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哲学 生活转向 现实关照 终极关怀
下载PDF
论唯物史观的日常生活转向 被引量:6
2
作者 王福民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24-30,共7页
唯物史观的价值论旨趣就是实践地批判、改造现实世界中阻碍人桎梏人的一切经济政治文化关系,进而在实践进程中实现人的自由、解放和幸福。现实的人就是处在日常生活过程中的人。人们只有通过日常生活才能生存、才能从事其他一切活动。... 唯物史观的价值论旨趣就是实践地批判、改造现实世界中阻碍人桎梏人的一切经济政治文化关系,进而在实践进程中实现人的自由、解放和幸福。现实的人就是处在日常生活过程中的人。人们只有通过日常生活才能生存、才能从事其他一切活动。日常生活世界不仅是人们进行一切物质文化活动的基础性领域,也是一切哲学的真正发源地。然而,迄今为止的一个时期以来,在唯物史观的研究中,日渐形成了一种游离于日常生活世界之外的方法论倾向,仿佛日常生活世界是一个与唯物史观无关的纯粹的形而下世界。在此语境下,唯物史观的研究在偏离自身价值论立场的路向上渐行渐远,沦为一种毫无现实问题意识、丧失时代实践意义的纯概念游戏。在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条件下,唯物史观的研究转向日常生活世界自有其必然性根据。首先,唯物史观的实践指归与人文关怀,决定了唯物史观的研究不能离开日常生活世界。其次,当下的唯物史观研究欲走出观念论窘境与形而上学窠臼,必须面对并探究当代中国日常生活世界的结构性转型及其内在矛盾。再次,当代中国日常生活变迁中凸现出来的一系列问题,迫切需要唯物史观的观察、审视、研究、批判等科学性关照。这些构成了唯物史观日常生活转向的辩证法依据与价值论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唯物史观 日常生活 日常生活变迁 日常生活转向
下载PDF
唯物史观的日常生活转向与价值观革命
3
作者 周丹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70-175,共6页
唯物史观最显著的特征是发生了日常生活转向。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出发,以人的日常生活和感性活动为基础,实现了从观念史观、英雄史观到群众史观的历史观变革。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主体。人的一切行动都同需要、利益相关,同人的价... 唯物史观最显著的特征是发生了日常生活转向。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出发,以人的日常生活和感性活动为基础,实现了从观念史观、英雄史观到群众史观的历史观变革。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主体。人的一切行动都同需要、利益相关,同人的价值观念相关。作为新历史观的唯物史观蕴含着一场深刻的价值观革命,"民主"和"平等"凸显社会主义本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唯物史观 日常生活转向 群众史观 民主 平等
下载PDF
论后学语义的生活转向及其诗意表达
4
作者 朱荣英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1期90-93,共4页
随着后学语义在理性王国中的冉冉升起,从此颠覆压倒了启蒙、消解替代了建设,形上理性成为明日黄花、风光不再。新后学之反理性、非理性试图截断众流、开创新说,锐意在彻底边缘化、碎片化中改变自己的身份性,渴望在诗美语境中进行重写重... 随着后学语义在理性王国中的冉冉升起,从此颠覆压倒了启蒙、消解替代了建设,形上理性成为明日黄花、风光不再。新后学之反理性、非理性试图截断众流、开创新说,锐意在彻底边缘化、碎片化中改变自己的身份性,渴望在诗美语境中进行重写重振。但将诗作为祭品庄严地献给理性,不足以安顿精神家园,旨在陶醉自我的矫情之举实际上乃是画地为牢的自我保护、慨叹无奈的自我放逐。因为诗性之光虽照亮了对人类生存极具意义的一个方面,体现出可贵的生活智慧,然而其核心却有一片灰暗,无法担保人何以更好地生活于世的终极关怀,不能为人提供当下生活何以值得过下去的真正理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学语义 生活转向 诗意表达
下载PDF
“生活转向”的解释学意图
5
作者 胥志强 《民间文化论坛》 2016年第2期61-71,共11页
对学术范式的完整理解应当包括价值论与方法论两个层面,但学界对当代民俗学研究的一个重大转向即从关注"民俗"转向关注"生活中的民俗"的总结,主要集中在方法论层面,而没有注意到其中的价值论意图。全面地看,这是一... 对学术范式的完整理解应当包括价值论与方法论两个层面,但学界对当代民俗学研究的一个重大转向即从关注"民俗"转向关注"生活中的民俗"的总结,主要集中在方法论层面,而没有注意到其中的价值论意图。全面地看,这是一次"解释学"性质的范式转换,它不仅包含"语境研究"等源于解释学的方法,同样包含"如其所是地理解生活"这一解释学式的价值论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转向 解释学 生活 语境
下载PDF
新时代旅游空间生产的日常生活转向 被引量:20
6
作者 郭文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8-84,共7页
以往旅游空间生产研究主要聚焦于结构主义范式和政治经济学解析框架进行思辨。现代旅游开发中,资本、权力等要素逐渐向日常生活实践领域渗透,旅游空间生产的研究范式不能只局限于传统的宏大视角,作为日常的旅游空间视角被认为是空间生... 以往旅游空间生产研究主要聚焦于结构主义范式和政治经济学解析框架进行思辨。现代旅游开发中,资本、权力等要素逐渐向日常生活实践领域渗透,旅游空间生产的研究范式不能只局限于传统的宏大视角,作为日常的旅游空间视角被认为是空间生产理论发展的重要理论面向。进入新时代,需要从日常生活基础出发去思考和回应旅游空间实践的时代性问题。旅游空间生产的日常生活转向需要消除日常生产中的排他性,寻找实现日常生活空间协商的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空间生产 日常生活转向 空间异化 新时代
下载PDF
当代大众文化研究中的“日常生活转向” 被引量:1
7
作者 宋音希 《岭南学刊》 2021年第1期123-128,共6页
当代西方思想界对消费主义及其意识形态的自觉性反思与批判,历经了从大众文化批判、到社会经济形态批判、再到哲学反思批判的过程;这一过程随着对文化现象的思考与阐发,逐步深入。对日常生活批判理论的文化政治学思考,也随着文化批判的... 当代西方思想界对消费主义及其意识形态的自觉性反思与批判,历经了从大众文化批判、到社会经济形态批判、再到哲学反思批判的过程;这一过程随着对文化现象的思考与阐发,逐步深入。对日常生活批判理论的文化政治学思考,也随着文化批判的步伐,逐渐发展并成熟起来;法兰克福学派、德波、鲍德里亚、德塞托等思想家从不同的视角继续深化对日常生活的批判与思考,承接前代思想家理论的同时,结合社会学语境与后现代视域,将日常生活中所蕴含的文化政治意蕴加以发掘、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常生活转向 大众文化 消费主义
下载PDF
城乡空间中的生活史转向——《一个人的微湖闸》《烟霞里》读札
8
作者 贺与诤 《当代文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2-88,共7页
魏微以个人成长史注入小说叙事之中,在《一个人的微湖闸》《烟霞里》中,完成了个体在大时代中的城乡身份转换、精神成长及价值体认的过程,诉说了时代与个体之间的相互映照,彼此成就。魏微以绵密且深情的语言,以故乡、他乡、原乡、异乡... 魏微以个人成长史注入小说叙事之中,在《一个人的微湖闸》《烟霞里》中,完成了个体在大时代中的城乡身份转换、精神成长及价值体认的过程,诉说了时代与个体之间的相互映照,彼此成就。魏微以绵密且深情的语言,以故乡、他乡、原乡、异乡为叙事空间,以人物志的方式描摹人性与时代的肌理。本文旨在发掘日常生活背后的生命个体对大时代的体验,探究城乡空间中乡村与城市景观所折射的价值选择,以及透过情感关系所折射出主体性建构与文化变迁的过程。多维视角下的个体生活史转向,亦体现出作家的文化自觉与学者化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常生活 生活转向 城市空间 知识分子 主体性建构
下载PDF
人类搏击的“生活化转向”及其对中国武术发展的启示 被引量:2
9
作者 岳涛 戴国斌 刘洪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21-228,共8页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对人类搏击行为展开历史学与人类学的考察。研究发现,搏击作为表征人类暴力的身体文化实践形式,在其走向现代化发展历程中,以暴力规训而实现“生活化转向”是历史的必然选择和重要枢机。具体表现为:...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对人类搏击行为展开历史学与人类学的考察。研究发现,搏击作为表征人类暴力的身体文化实践形式,在其走向现代化发展历程中,以暴力规训而实现“生活化转向”是历史的必然选择和重要枢机。具体表现为:对身体暴力“弱化”的规训,使搏击体育化为一种运动,而参与人们运动与健康生活方式的建构;对身体暴力“泛化”的规训,使得搏击审美化为艺术形式,而参与人们艺术与审美生活方式的建构;对身体暴力“虚化”规训,使得搏击升华、抽象化为一种奋斗拼搏的生活哲学,而参与人们的精神生活方式建构。人类搏击的“生活化转向”,对中国武术的当代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为新时代中国武术现代化发展、中国武术话语体系建构以及国际化传播,带来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搏击 暴力规训 生活转向 中国武术
下载PDF
当代西方社会学的日常生活转向——以核心理论问题为研究路径 被引量:18
10
作者 郑震 《天津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5-80,共6页
日常生活转向无疑是当代西方社会学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而主客体二元论问题和日常生活政治问题无疑是这一转向的核心理论问题,正是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日常生活转向在各种理论的分歧中为我们揭示了日常生活的基础地位,然而这一转向依... 日常生活转向无疑是当代西方社会学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而主客体二元论问题和日常生活政治问题无疑是这一转向的核心理论问题,正是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日常生活转向在各种理论的分歧中为我们揭示了日常生活的基础地位,然而这一转向依然一定程度地困扰于主客体二元论的思维方式,其对超越现代日常生活之道路的寻求也步履维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常生活转向 主客体二元论 日常生活的政治 西方社会学
原文传递
生活转向:西方现当代哲学突围之道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公善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 2020年第1期389-402,751,共15页
"生活转向"至少包含三个层面的转向:从方法论视角,西方现当代哲学表现出从各种理论(概念)出发转而借道生活(现象)来研究问题;从本体论视角,西方现当代哲学将生活作为本体的哲学家越来越多且影响越来越大;从认识论—实践论视角... "生活转向"至少包含三个层面的转向:从方法论视角,西方现当代哲学表现出从各种理论(概念)出发转而借道生活(现象)来研究问题;从本体论视角,西方现当代哲学将生活作为本体的哲学家越来越多且影响越来越大;从认识论—实践论视角,西方现当代哲学出现了轰轰烈烈的日常生活批判与日常生活实践的潮流。面对轰轰烈烈的"生活转向",理论工作者必须反思理论主义的空洞性,同时加强理论的实践性,使理论与生活真正水乳交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现当代哲学 前理论时代 理论时代 后理论时代 生活转向
原文传递
当代民俗学研究的日常生活转向
12
作者 李向振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2018年第6期131-132,共2页
从世界范围看,现代民俗学学科体系正是伴随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结构与社会生活剧烈转型而逐步确立起来的。18世纪下半叶德国歌德、赫尔德等人鼓吹的民族主义与浪漫主义为19世纪初现代民俗学学科的出现奠定了思想基础,在民俗学形成过程中... 从世界范围看,现代民俗学学科体系正是伴随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结构与社会生活剧烈转型而逐步确立起来的。18世纪下半叶德国歌德、赫尔德等人鼓吹的民族主义与浪漫主义为19世纪初现代民俗学学科的出现奠定了思想基础,在民俗学形成过程中,格林兄弟搜集的《格林童话》更是在世界范围内广有盛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俗学研究 赫尔德 民族主义 民俗学学科 工业革命 日常生活转向 19世纪初
原文传递
当代中国“生活美学”的发展历程——论当代中国美学的“生活论转向” 被引量:15
13
作者 刘悦笛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44-151,共8页
当代中国美学的所谓"生活论转向",乃是将美学回归生活的一种学术转向,也是把"生活世界"与"审美活动"沟通甚或同一起来的哲学新构。实际上,新世纪的"生活美学"建构的乃是一种"生活本体论&q... 当代中国美学的所谓"生活论转向",乃是将美学回归生活的一种学术转向,也是把"生活世界"与"审美活动"沟通甚或同一起来的哲学新构。实际上,新世纪的"生活美学"建构的乃是一种"生活本体论",从而实现了当代中国美学在"实践论转向"和"生存论转向"之后的最新的本体论转向。在我们所做的这种"生活美学"当中,就蕴含着华夏传统的生命意识、生活观念以及人生追求的生成、演化与延承的脉络,一方面本然呈现出摇曳生姿的古典生活现场之美,但另一方面又指向了其来路、走向和转化的可能性。这就需要当今中国的美学研究者,一方面积极地参与到与国际美学界的最新交流当中,另一方面,又回到本土去挖掘中国古典"生活美学"的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美学 生活美学 生活转向
下载PDF
美学生活论转向的社会利弊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博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9-21,25,共4页
美学的生活论转向是后现代消费社会出现的文化现象,对美学的发展带来了一些新变,如让审美回归日常生活,让审美回归感性体验,消解分化,取消价值判断,抹平距离等。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普遍美、标准美以及审美的幻境等。这些都需要深... 美学的生活论转向是后现代消费社会出现的文化现象,对美学的发展带来了一些新变,如让审美回归日常生活,让审美回归感性体验,消解分化,取消价值判断,抹平距离等。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普遍美、标准美以及审美的幻境等。这些都需要深入的研究和思考,进而破解消费社会的审美谜题,带引人们穿越仿真的森林和代码的仙境,重获自由和快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 生活转向 消费 新变 反思
下载PDF
生活世界转向:意义及其边界 被引量:2
15
作者 邹诗鹏 《河北学刊》 CSSCI 2004年第2期31-34,共4页
一 生活世界或者说生活哲学的凸显与当代哲学的生活世界转向是有着密切联系的.我们一般地把生活世界转向看成是当代哲学的主题转变,即从传统的抽象理念世界向现实生活世界的转变.但是,如何理解这一转向,看来并不是十分清楚的问题.有些... 一 生活世界或者说生活哲学的凸显与当代哲学的生活世界转向是有着密切联系的.我们一般地把生活世界转向看成是当代哲学的主题转变,即从传统的抽象理念世界向现实生活世界的转变.但是,如何理解这一转向,看来并不是十分清楚的问题.有些学者认为,生活世界转向本身就强化了当代哲学与传统哲学之间的断裂,从而转向本身也开辟了一个全新的哲学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哲学 生活世界转向 当代哲学 抽象理念 现实
下载PDF
“生活的改造与解放”——“生活论转向”视野下马克思主义美学的一种内涵和旨趣 被引量:1
16
作者 唐善林 冯能锋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89-97,共9页
在"生活论转向"的世界哲学思潮中,一部分西方哲学家把现实生活的考察体验作为学术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点,确定了生活在自我完善和社会发展中的本体地位;在西方,对中国有着巨大影响的马克思主义作为其重要代表,把整个哲学建基... 在"生活论转向"的世界哲学思潮中,一部分西方哲学家把现实生活的考察体验作为学术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点,确定了生活在自我完善和社会发展中的本体地位;在西方,对中国有着巨大影响的马克思主义作为其重要代表,把整个哲学建基于物质生产生活之上,并由此进一步思考社会、经济、政治、革命、道德等生活形态与艺术审美生活形态的价值及关系,从而呈现了一种在资本主义社会无产阶级如何有效改造与解放自身生活的美学内涵和旨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转向 实践 异化劳动 改造与解放
下载PDF
当代认识论的生活化转向 被引量:1
17
作者 吴炜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54-57,共4页
正确地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必须站在现实生活的立场上,将其看作是一种生活化的认识论或生活认识论。惟其如此,才能真正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在哲学史上所实现的革命性变革的实质和意义,从而还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来面目。
关键词 当代认识论 生活转向 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质
下载PDF
五个关键能力助推集体教学活动的生活化转向 被引量:1
18
作者 林媛媛 《幼儿教育研究》 2021年第2期23-25,共3页
作为幼儿园课程的一种形态,集体教学活动的生活化是幼儿园课程生活化的重要内容.因集体教学活动生活化显著的计划性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广大幼儿园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对预设课程如何彰显幼儿主体性进行了反思.集体教学活动生活化同时也是提... 作为幼儿园课程的一种形态,集体教学活动的生活化是幼儿园课程生活化的重要内容.因集体教学活动生活化显著的计划性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广大幼儿园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对预设课程如何彰显幼儿主体性进行了反思.集体教学活动生活化同时也是提升集体教学活动质量的一个关键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体教学活动 幼儿园教师 幼儿园课程 幼儿主体性 课程生活 教学活动生活 五个关键 生活转向
下载PDF
回归生活世界——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生活化转向
19
作者 李楠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03-106,共4页
"回归生活世界"是近年来国内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在教学与研究中发出的强烈呼唤。人们看到了以往教条主义和形式主义对理论教育带来的后果,看到了作为教育主体的大学生在面对现实生活时所表现出的思想的困惑、行为的失范,痛感... "回归生活世界"是近年来国内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在教学与研究中发出的强烈呼唤。人们看到了以往教条主义和形式主义对理论教育带来的后果,看到了作为教育主体的大学生在面对现实生活时所表现出的思想的困惑、行为的失范,痛感必须重新理解马克思理论的实践性品格,转变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生活化转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世界 高校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生活转向
下载PDF
哲学与生活世界——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界的“生活哲学转向”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妮 莫华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95-97,共3页
面对当代哲学回归生活世界的呼声,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界作出了积极的回应。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界的生活哲学转向是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这一背景下出现的,同时国外各种生活世界理论的兴起和马克思的现实哲学观分别为这一转向提供了丰... 面对当代哲学回归生活世界的呼声,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界作出了积极的回应。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界的生活哲学转向是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这一背景下出现的,同时国外各种生活世界理论的兴起和马克思的现实哲学观分别为这一转向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和文本依据。从这一转向所产生的影响来看,它变革了传统的本体论思维方式,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的建立;突显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性本质特征和人类学倾向;加快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改革的步伐。当然,转向中也存在诸如理论与现实相脱节、对国外生活世界理论的教条式理解、将哲学功利化和庸俗化等问题。最后就国内马克思主义哲学界的这一“生活哲学转向”进行了评议,以期更好地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哲学转向 背景 影响 问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