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糖生物传感芯片制备的新方法 被引量:8
1
作者 李福川 戚欣 耿美玉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66-270,共5页
建立了一种用于SPR生物传感器分析的糖生物传感芯片制备新方法。在己二胺大量过量的情况下 ,海洋硫酸多糖 91 1还原末端的半缩醛基与己二胺的一个氨基进行还原胺化反应 ,引入一个伯氨基 ,该伯氨基进一步与sulfo NHS biotin反应 ,使 91 ... 建立了一种用于SPR生物传感器分析的糖生物传感芯片制备新方法。在己二胺大量过量的情况下 ,海洋硫酸多糖 91 1还原末端的半缩醛基与己二胺的一个氨基进行还原胺化反应 ,引入一个伯氨基 ,该伯氨基进一步与sulfo NHS biotin反应 ,使 91 1的还原末端生物素化 ,通过预偶联到CM5芯片上的链酶抗生物素抗体 ,以俘获法将生物素化的 91 1固定到芯片表面。该方法避免已有固定方法对糖内部结构的破坏 ,减少了非特异性耦联 ,能更好的反映糖类与其它分子的相互作用特性 ,且操作简单 ,适应于多数具有还原末端的糖类。91 1经该方法固定后 ,利用SPR生物传感器 ,研究了其与HIVgp1 2 0蛋白V3区的相互作用动力学 ,初步证明两者之间存在强烈的相互作用 ,KA 与KD 分别为 :2 .2 5e5与 4 .4 4e -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传感芯片 制备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 固定 生物 分析 抗爱滋病药物 海洋硫酸多糖
下载PDF
生物传感芯片质谱及其在蛋白质组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7
2
作者 李萃 詹显全 陈主初 《生命的化学》 CAS CSCD 2001年第2期153-155,共3页
关键词 生物传感芯片 质谱 蛋白质组 蛋白质间 相互作用
下载PDF
细胞粘附的压电生物传感芯片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莫志宏 高小丽 +1 位作者 吴永强 韦晓兰 《压电与声光》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19-721,724,共4页
细胞粘附研究因其重要价值日益成为生命科学和组织工程领域的研究热点。运用压电传感技术研究细胞粘附行为具有实时、高灵敏及动态的独特优势,为细胞粘附的研究提供了更为科学全面的信息。该文就肝癌细胞粘附的压电生物传感芯片研究进... 细胞粘附研究因其重要价值日益成为生命科学和组织工程领域的研究热点。运用压电传感技术研究细胞粘附行为具有实时、高灵敏及动态的独特优势,为细胞粘附的研究提供了更为科学全面的信息。该文就肝癌细胞粘附的压电生物传感芯片研究进行了实验探讨和动力学分析,以及扫描电镜(SEM)和双胰酶消化法(DTA)双向实验验证和声阻抗模型理论分析,建立了压电生物传感芯片研究细胞粘附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粘附 压电 生物传感芯片
下载PDF
常见生物传感芯片及其应用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惠菊 兰小鹏 《生物技术通讯》 CAS 2008年第6期938-940,共3页
生物传感芯片是一类综合了生物芯片和生物传感器的优点的新型生物芯片,在保持传统生物芯片的高通量、可寻址、并行处理等特点的基础上,与生物传感器技术相结合,进一步提高了芯片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常见的生物传感芯片主要有光纤传... 生物传感芯片是一类综合了生物芯片和生物传感器的优点的新型生物芯片,在保持传统生物芯片的高通量、可寻址、并行处理等特点的基础上,与生物传感器技术相结合,进一步提高了芯片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常见的生物传感芯片主要有光纤传感芯片、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芯片、热生物传感芯片、压电晶体传感芯片等,可用于各种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核酸等的检测,金属离子的测定,病原体的检测,药物筛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传感芯片 生物 蛋白质检测 病原体鉴定 药物筛选
下载PDF
集成生物微环境测量CMOS传感芯片研究
5
作者 孙颖 朱大中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52-357,共6页
基于标准0.6μm CMOS工艺设计实现了单片集成可用于细胞外微环境溶液pH值和温度同时检测的混合信号生物传感芯片。利用多层浮栅结构场效应管作为pH值传感单元,在恒流恒压电路控制下得到与pH值成反比的电压输出。pH敏感器件与参比器件的... 基于标准0.6μm CMOS工艺设计实现了单片集成可用于细胞外微环境溶液pH值和温度同时检测的混合信号生物传感芯片。利用多层浮栅结构场效应管作为pH值传感单元,在恒流恒压电路控制下得到与pH值成反比的电压输出。pH敏感器件与参比器件的差模输出方式有效减小了电路和溶液的噪声。pH值在1~13范围内,传感器平均灵敏度为35.5mV/pH,线性度优于3.2%。芯片上还集成了与绝对温度成正比的温度传感器,可实时检测生物微环境溶液的温度变化,在25~100℃范围内,输出线性度优于1.7%,平均灵敏度为8.8mV/℃。此外,构建了传感芯片的原型应用电路,对传感器的输出电压进行软件修正后以温度和pH值形式进行显示,以实现两个参数的实时监测。在25~70℃温度范围内,温度测量偏差在-0.6~+1.1℃以内,pH值的测量偏差≤±0.3pH。该芯片具有一定的可重用性,既可用来研究温度变化对细胞微环境溶液pH值的影响,又可作为IP核兼容集成于相同工艺的其他传感器电路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传感芯片 PH 多层浮栅场效应管(MFGFET) 温度 监测系统
下载PDF
光学表面等离子共振生物传感器检测小麦转基因的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王婷婷 李伟 +2 位作者 魏文松 穆琳瑛 胡建东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80-583,共4页
采用在镀金芯片上修饰一层带巯基的DNA探针引物,构建了一种简单、快速、灵敏的光学表面等离子共振DNA生物传感检测系统.通过监测转基因片段探针引物与目的片段结合时响应信号的变化获得被检物质的浓度,建立了转基因检测标准曲线.最低检... 采用在镀金芯片上修饰一层带巯基的DNA探针引物,构建了一种简单、快速、灵敏的光学表面等离子共振DNA生物传感检测系统.通过监测转基因片段探针引物与目的片段结合时响应信号的变化获得被检物质的浓度,建立了转基因检测标准曲线.最低检测限达0.27 mg·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等离子共振 生物传感芯片 探针引物 转基因片段 响应值
下载PDF
“双一流”背景下生物芯片与生物传感课程教学新模式探讨 被引量:1
7
作者 陈柱 邓燕 +3 位作者 郭媛 李文 黄钊 聂立波 《科技风》 2020年第27期52-53,共2页
在“双一流”背景下,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生物芯片与生物传感》课程存在交叉性较强,知识内容较多且更新较快,国内尚未形成完整的教学体系等特点。本文首先介绍了本课程的基本知识体系及存在的具体问题,设计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科... 在“双一流”背景下,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生物芯片与生物传感》课程存在交叉性较强,知识内容较多且更新较快,国内尚未形成完整的教学体系等特点。本文首先介绍了本课程的基本知识体系及存在的具体问题,设计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科创"项目训练式教学等三种适合一流教学的课程模式;同时为广大高校教师在交叉性强的学科教学实践中提供新的教学策略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芯片生物 教学模式 双一流
下载PDF
基因芯片技术及在动物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8
作者 张利媛 岳文斌 《上海畜牧兽医通讯》 2006年第3期48-49,共2页
关键词 基因芯片技术 动物遗育种 应用 20世纪90年代 生物芯片技术 人类基因组计划 project 生物传感芯片 计算机科学 产业化前景
下载PDF
表面等离子共振-质谱法对相互作用的生物分子在10^-^(15)mol水平的微量鉴定 被引量:4
9
作者 聂松 陈平 梁宋平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8-72,共5页
利用生物传感芯片质谱法 (BIA/MS)对微球蛋白及其抗体的相互作用进行分析和鉴定 .将微球蛋白抗体偶联到芯片上 ,让微球蛋白溶液流过芯片表面 ,然后使用“三明治”结构的微再生方法把结合的微球蛋白从芯片上洗脱下来 ,再对其进行酶解及... 利用生物传感芯片质谱法 (BIA/MS)对微球蛋白及其抗体的相互作用进行分析和鉴定 .将微球蛋白抗体偶联到芯片上 ,让微球蛋白溶液流过芯片表面 ,然后使用“三明治”结构的微再生方法把结合的微球蛋白从芯片上洗脱下来 ,再对其进行酶解及质谱鉴定 ,在 1 0 - 1 5mol水平得到了明确的结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传感芯片质谱 表面等离子共振 生物芯片 蛋白质组学
下载PDF
能解读脑神经细胞信号的芯片
10
《中国处方药》 2003年第3期3-3,共1页
关键词 脑神经细胞 信号 早老性痴呆症 生物传感芯片
下载PDF
表面等离子共振检测系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1
作者 陈执中 《化学传感器》 CAS 2002年第1期1-6,共6页
综述传感芯片的结构、生物传感芯片的固相化技术及表面等离子共振检测系统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生物传感芯片 配位体固相化技术 表面等离子共振检测系统 研究进展
下载PDF
Novel biosensor-based microarray assay for detecting rs8099917 and rs12979860 genotypes 被引量:2
12
作者 Pei-Yuan Li Xiao-Jun Zhou +3 位作者 Lan Yao Xin-Hua Fang Jiang-Nan Ren Jia-Wu Song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44期6481-6488,共8页
AIM:To evaluate a novel biosensor-based microarray(BBM) assay for detecting rs12979860 and rs8099917 genotypes.METHODS:Four probes specific for rs8099917C/T or rs12979860G/T detection and three sets of quality control... AIM:To evaluate a novel biosensor-based microarray(BBM) assay for detecting rs12979860 and rs8099917 genotypes.METHODS:Four probes specific for rs8099917C/T or rs12979860G/T detection and three sets of quality control probes were designed,constructed and arrayed on an optical biosensor to develop a microarray assay.Two sets of primers were used in a one tub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 system to amplify two target fragments simultaneously.The biosensor microarray contained probes that had been sequenced to confirm that they included the rs8099917C/T or rs12979860G/T alleles of interest and could serve as the specific assay standards.In addition to rehybridization of four probes of known sequence,a total of 40 clinical samples collected from hepatitis C seropositive patients were also tested.The target fragments of all 40 samples were amplified in a 50 μL PCR system.Ten μL of each amplicon was tested by BBM assay,and another 40 μL was used for sequencing.The agreement of the results obtained by the two methods was tested statistically using the kappa coefficient.The sensitivity of the BBM assay was evaluated using serial dilutions of ten clinical blood samples containing 10 3-10 4 white cells/μL.RESULTS:As shown by 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two target segments of the interleukin 28Bassociated polymorphisms(SNPs) were successfully amplified in the one-tube PCR system.The lengths of the two amplified fragments were consistent with the known length of the target sequences,137 and 159 bps.After hybridization of the PCR amplicons with the probes located on the BBM array,the signals of each allele of both the rs8099917 SNPs and rs12979860 SNPs were observed simultaneously and were clearly visible by the unaided eye.The signals were distinct from each other,could be interpreted visually,and accurately recorded using an ordinary digital camera.To evaluate the specificity of the assay,both the plasmids and clinical samples were applied to the microarray.First,30 PCR amplicons of the various SNP alleles were hybridized on the BBM microarray.Full agreement between plasmids and the BBM assay was observed,with 30/30 correct matches(100%).The kappa value for the BBM assay with plasmids was 1.00(P < 0.05).For the 40 clinical blood samples,the BBM assay hybridization and direct sequencing results were compared for each amplicon.For patient blood samples,agreement was 28/28 for rs8099917T/T,9/11 for rs8099917T/G,1/1 for rs8099917G/G,24/24 for rs12979860C/C,11/14 for rs12979860C/T,and 2/2 for rs12979860T/T.Only five clinical samples of amplicon assay and direct sequencing results were discordant and heterozygotes:2/11 rs8099917T/G and 3/14 rs12979860C/T.The agreement of outcomes between BBM assay and direct sequencing for the detection of rs8099917 and rs12979860 was 95% and 92.5%,respectively;and the corresponding kappa values were 0.88 and 0.85(A kappa value > 0.75 was defined as substantial agreement).The BBM assay and sequencing had similar specificities for detec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the two SNPs and their alleles.The sensitivity evaluation showed that the BBM assay could detect and identify SNP sequences present in blood samples containing as few as 10 2 white blood cells/μL.CONCLUSION:This biosensor microarray assay was highly specific,sensitive,rapid and easy to perform.It is compatible with clinical practice for detection of rs8099917 and rs129798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sensor-based microarray Hepatitis C vi-rus rs8099917 rs12979860 Detection ASSAY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