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下颈椎前路椎弓根螺钉人工椎体系统生物力学性能及对骨质疏松椎骨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
1
1
作者
宁旭
庄勇
+2 位作者
刘淼
张皓
黄明智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1期4665-4670,共6页
背景:老年性骨质疏松椎骨骨折传统手术治疗虽然能改善患者症状,但是治疗后容易产生植骨融合失败、假关节形成等并发症,影响临床疗效。目的:探讨颈椎前路椎弓根螺钉人工椎体系统生物力学性能及对骨质疏松椎骨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取16具...
背景:老年性骨质疏松椎骨骨折传统手术治疗虽然能改善患者症状,但是治疗后容易产生植骨融合失败、假关节形成等并发症,影响临床疗效。目的:探讨颈椎前路椎弓根螺钉人工椎体系统生物力学性能及对骨质疏松椎骨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取16具新鲜尸体颈椎标本,分解为C_(3-4),C_(4-5),C_(5-6),C_(6-7),共64个运动节段。将64个节段按植入方式不同随机分为普通前路椎体螺钉锁定固定系统组和下颈椎前路椎弓根螺钉人工椎体系统组,每组32个节段,在生物力学试验机上对各组生物力学性能进行测定。结果与结论:(1)生物力学检测:与普通前路椎体螺钉锁定固定系统组相比,下颈椎前路椎弓根螺钉人工椎体系统组最大拔出力、钉道长度、治疗后骨折椎体中柱高度、表面最大应变、应变最大值及最大值的范围均增加(P<0.05);(2)结果提示:与普通前路椎体螺钉钢板系统相比,下颈椎前路椎弓根螺钉所需要的拔出力较大,对于骨质疏松椎骨更加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
骨质疏松
椎骨
并发症
人工假体
脊柱植入物
下颈椎前路椎弓根螺钉
人工椎体系统
生物
力学
稳定性
生物力学试验机
骨密度值
中柱高度
外观修复评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张力带钢板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的生物力学性能评价
被引量:
3
2
作者
王琦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737-1741,共5页
背景:文献报道,张力带钢板在不稳定骨盆骨折中能取得理想效果,但尚缺乏生物力学方面的证据。目的:观察3种张力带钢板不同固定位置在不稳定骨盆骨折中的治疗效果及生物力学性能情况。方法:取9具成人防腐骨盆标本,完成正常骨盆检测后制作...
背景:文献报道,张力带钢板在不稳定骨盆骨折中能取得理想效果,但尚缺乏生物力学方面的证据。目的:观察3种张力带钢板不同固定位置在不稳定骨盆骨折中的治疗效果及生物力学性能情况。方法:取9具成人防腐骨盆标本,完成正常骨盆检测后制作成不稳定骨盆损伤模型,根据张力带钢板不同固定位置不同分为3组:A组钢板固定在双侧髂后上棘水平,钢板两端与耻骨向平行;B组钢板固定在髂后上棘水平,钢板两端指向前方;C组钢板在髂后上棘下方水平,钢板两端指向前上方。比较3组标本固定治疗效果。将骨盆标本放置在生物力学试验机上,完成材料轴向刚度、扭转刚度测定,分析张力带钢板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的生物力学性能。结果和结论:(1)同一标本测量3次获得的骨盆环轴向刚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骨盆环轴向刚度依次为:A组>C组>B组(均P<0.05);(2)同一标本测量3次获得的扭转刚度水平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A组扭转刚度水平显著低于B组与C组(P<0.05);(3)同一标本测量3次获得的垂直方向位移水平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垂直方向位移水平依次为:B组>C组>A组(均P<0.05)。(4)结论:采用髂后上棘水平,放置钢板,钢板指向前方的固定方式,生物力学性能更佳,可结合骨盆骨折类型优先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植入物
骨植入物
张力带钢板
不稳定骨盆骨折
治疗效果
生物力学试验机
轴向刚度
扭转刚度
生物
力学
性能
稳定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下腰椎单节段稳定性的临床意义
3
作者
张克非
张峰
+3 位作者
孙远新
崔明宇
沈建辉
史峰军
《中国伤残医学》
2012年第2期30-32,共3页
目的:通过生物力学实验测定单节段的开窗和髓核摘除对腰椎稳定的影响。从而确定下腰椎单节段手术的最佳固定方式,为临床制定手术方案提供生物力学依据。方法:应用与大学联合研制的腰椎生物力学试验机分别测定完整腰椎及术后屈曲活动时...
目的:通过生物力学实验测定单节段的开窗和髓核摘除对腰椎稳定的影响。从而确定下腰椎单节段手术的最佳固定方式,为临床制定手术方案提供生物力学依据。方法:应用与大学联合研制的腰椎生物力学试验机分别测定完整腰椎及术后屈曲活动时各节段位移、完整腰椎及术后侧弯活动的各节段位移。结果:(1)L4、5双侧开窗节段的前后水平位移及轴向位移分别由正常的2.38mm和0.56mm增加到3.94mm和1.09mm,统计学分析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t=3.25和2.75,P<0.05);(2)L5S1双侧开窗节段轴向位移沿脊柱轴向(Y轴)位移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79,P<0.05);(3)L3,4节段在X轴和Y轴两个方向上位移的绝对值均无显著变化。结论:(1)临床单节段开窗的腰椎手术,如在L4-5、L5S1,单节段手术建议行内固定术。(2)如在L3-4单节段开窗手术可以不进行内固定。(3)腰椎手术后应行腰背肌功能锻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生物力学试验机
腰椎稳定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下颈椎前路椎弓根螺钉人工椎体系统生物力学性能及对骨质疏松椎骨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
1
1
作者
宁旭
庄勇
刘淼
张皓
黄明智
机构
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骨科
出处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1期4665-4670,共6页
基金
贵州省科技厅项目(黔科合LH字〔2014〕7111)~~
文摘
背景:老年性骨质疏松椎骨骨折传统手术治疗虽然能改善患者症状,但是治疗后容易产生植骨融合失败、假关节形成等并发症,影响临床疗效。目的:探讨颈椎前路椎弓根螺钉人工椎体系统生物力学性能及对骨质疏松椎骨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取16具新鲜尸体颈椎标本,分解为C_(3-4),C_(4-5),C_(5-6),C_(6-7),共64个运动节段。将64个节段按植入方式不同随机分为普通前路椎体螺钉锁定固定系统组和下颈椎前路椎弓根螺钉人工椎体系统组,每组32个节段,在生物力学试验机上对各组生物力学性能进行测定。结果与结论:(1)生物力学检测:与普通前路椎体螺钉锁定固定系统组相比,下颈椎前路椎弓根螺钉人工椎体系统组最大拔出力、钉道长度、治疗后骨折椎体中柱高度、表面最大应变、应变最大值及最大值的范围均增加(P<0.05);(2)结果提示:与普通前路椎体螺钉钢板系统相比,下颈椎前路椎弓根螺钉所需要的拔出力较大,对于骨质疏松椎骨更加稳定。
关键词
组织工程
骨质疏松
椎骨
并发症
人工假体
脊柱植入物
下颈椎前路椎弓根螺钉
人工椎体系统
生物
力学
稳定性
生物力学试验机
骨密度值
中柱高度
外观修复评分
Keywords
Tissue Engineering
Osteoporosis
Vertebra
Complications
分类号
R318 [医药卫生—生物医学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张力带钢板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的生物力学性能评价
被引量:
3
2
作者
王琦
机构
河南大学附属郑州市骨科医院创伤外科
出处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737-1741,共5页
基金
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2015HJ0103)~~
文摘
背景:文献报道,张力带钢板在不稳定骨盆骨折中能取得理想效果,但尚缺乏生物力学方面的证据。目的:观察3种张力带钢板不同固定位置在不稳定骨盆骨折中的治疗效果及生物力学性能情况。方法:取9具成人防腐骨盆标本,完成正常骨盆检测后制作成不稳定骨盆损伤模型,根据张力带钢板不同固定位置不同分为3组:A组钢板固定在双侧髂后上棘水平,钢板两端与耻骨向平行;B组钢板固定在髂后上棘水平,钢板两端指向前方;C组钢板在髂后上棘下方水平,钢板两端指向前上方。比较3组标本固定治疗效果。将骨盆标本放置在生物力学试验机上,完成材料轴向刚度、扭转刚度测定,分析张力带钢板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的生物力学性能。结果和结论:(1)同一标本测量3次获得的骨盆环轴向刚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骨盆环轴向刚度依次为:A组>C组>B组(均P<0.05);(2)同一标本测量3次获得的扭转刚度水平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A组扭转刚度水平显著低于B组与C组(P<0.05);(3)同一标本测量3次获得的垂直方向位移水平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垂直方向位移水平依次为:B组>C组>A组(均P<0.05)。(4)结论:采用髂后上棘水平,放置钢板,钢板指向前方的固定方式,生物力学性能更佳,可结合骨盆骨折类型优先考虑。
关键词
骨科植入物
骨植入物
张力带钢板
不稳定骨盆骨折
治疗效果
生物力学试验机
轴向刚度
扭转刚度
生物
力学
性能
稳定性
Keywords
,Pelvic fractures
Biomechanics
Internal Fixators
Tissue Engineering
分类号
R318 [医药卫生—生物医学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下腰椎单节段稳定性的临床意义
3
作者
张克非
张峰
孙远新
崔明宇
沈建辉
史峰军
机构
大庆油田总医院骨三脊柱外科
出处
《中国伤残医学》
2012年第2期30-32,共3页
文摘
目的:通过生物力学实验测定单节段的开窗和髓核摘除对腰椎稳定的影响。从而确定下腰椎单节段手术的最佳固定方式,为临床制定手术方案提供生物力学依据。方法:应用与大学联合研制的腰椎生物力学试验机分别测定完整腰椎及术后屈曲活动时各节段位移、完整腰椎及术后侧弯活动的各节段位移。结果:(1)L4、5双侧开窗节段的前后水平位移及轴向位移分别由正常的2.38mm和0.56mm增加到3.94mm和1.09mm,统计学分析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t=3.25和2.75,P<0.05);(2)L5S1双侧开窗节段轴向位移沿脊柱轴向(Y轴)位移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79,P<0.05);(3)L3,4节段在X轴和Y轴两个方向上位移的绝对值均无显著变化。结论:(1)临床单节段开窗的腰椎手术,如在L4-5、L5S1,单节段手术建议行内固定术。(2)如在L3-4单节段开窗手术可以不进行内固定。(3)腰椎手术后应行腰背肌功能锻炼。
关键词
腰椎
生物力学试验机
腰椎稳定
分类号
R681 [医药卫生—骨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下颈椎前路椎弓根螺钉人工椎体系统生物力学性能及对骨质疏松椎骨稳定性的影响
宁旭
庄勇
刘淼
张皓
黄明智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6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张力带钢板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的生物力学性能评价
王琦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7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下腰椎单节段稳定性的临床意义
张克非
张峰
孙远新
崔明宇
沈建辉
史峰军
《中国伤残医学》
201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