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5篇文章
< 1 2 4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风城组泥页岩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与赋存状态研究
1
作者 支东明 冷筠滢 +6 位作者 谢安 唐勇 何晋译 何文军 李志明 邹阳 朱涛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54-964,1001,共12页
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二叠系风城组泥页岩不同层段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与赋存状态特征认识较为薄弱,通过采用岩石热解、气相色谱—质谱、荧光薄片和氩离子抛光电镜等实验技术,厘清不同层段烃源岩物质基础、生物标志化合物分布特征及意义、... 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二叠系风城组泥页岩不同层段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与赋存状态特征认识较为薄弱,通过采用岩石热解、气相色谱—质谱、荧光薄片和氩离子抛光电镜等实验技术,厘清不同层段烃源岩物质基础、生物标志化合物分布特征及意义、不同赋存状态页岩油,对玛湖凹陷下一步勘探部署具有重要意义。玛湖凹陷风城组泥页岩主要为中等—好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为Ⅱ型,处于成熟演化阶段;生物标志化合物组成特征表明具有高丰度的Pr和Ph、β-胡萝卜烷及C_(29)重排甾烷,C_(27)-C_(28)-C_(29)规则甾烷呈反“L”型分布,指示有机质以藻类等低等水生生物贡献为主;较低的Pr/Ph比值以及较高的伽马蜡烷指数,反映出沉积环境主要为咸化的还原环境;C_(31)αβ22S/(22S+22R)、C_(29)M/C_(29)H和C_(29)ββ/(ββ+αα)等藿烷类和甾烷类成熟度参数表明烃源岩处于成熟阶段。另外,风城组二段泥页岩相对于风一段、风三段具有更大的生烃潜力,具备更好的烃源岩物质基础,同时C_(20)/C_(23) TT、C_(21)/C_(23)TT、Ga/C_(30)H等生物标志化合物相关参数指示风二段藻类等贡献较多,更偏还原和咸化的环境;结合风二段以游离赋存状态为主,认为烃类赋存于粒间孔和粒内孔中。风二段有利于页岩油富集与保存,展现出更好的页岩油勘探开发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标志化合物 游离烃 页岩油 泥页岩 风城组 二叠系 玛湖凹陷 准噶尔盆地
下载PDF
银额盆地芒罕超克地区阿木山组烃源岩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及其意义
2
作者 魏建设 史冀忠 +3 位作者 尹小龙 张宇轩 姜亭 韩伟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1-170,共10页
常规的烃源岩评价指标是针对钻井岩心样品制定的,对露头样品利用通常的评价参数进行有机质丰度、类型和成熟度等评价,不能有效反应盆地覆盖区烃源岩的真实情况,影响烃源岩生烃潜力的评价。笔者通过对银额盆地芒罕超克剖面石炭系阿木山... 常规的烃源岩评价指标是针对钻井岩心样品制定的,对露头样品利用通常的评价参数进行有机质丰度、类型和成熟度等评价,不能有效反应盆地覆盖区烃源岩的真实情况,影响烃源岩生烃潜力的评价。笔者通过对银额盆地芒罕超克剖面石炭系阿木山组烃源岩正构烷烃、异构烷烃、萜烷类、藿烷类和甾烷类等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的综合评价,明确芒罕超克剖面阿木山组烃源岩原始沉积时期水体较深,沉积环境是还原–氧化环境,且以还原环境为主,有机质富集属“生产力模式型”;有机质主要来源于藻类和浮游生物等低等水生生物,烃源岩处于成熟-低成熟阶段。芒罕超克地区阿木山组烃源岩生物标志化合物系统研究对客观评价银额盆地阿木山组烃源岩的生烃潜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芒罕超克地区 阿木山组 烃源岩 生物标志化合物 沉积环境 有机质富集模式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玛页1井风城组生物标志化合物及其对古环境和生烃生物的指示
3
作者 谢媛 张华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70-385,共16页
新疆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玛湖凹陷风城组是盆地内最重要的烃源岩之一,目前发现的周缘油田大多与这一套烃源岩有关。然而,玛湖凹陷风城组烃源岩的有机质大多被改造成无定形体,尤其是大量藻类原始生物结构都已被破坏而无法鉴定,导致其生烃生... 新疆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玛湖凹陷风城组是盆地内最重要的烃源岩之一,目前发现的周缘油田大多与这一套烃源岩有关。然而,玛湖凹陷风城组烃源岩的有机质大多被改造成无定形体,尤其是大量藻类原始生物结构都已被破坏而无法鉴定,导致其生烃生物尚不明确。生物标志化合物可以为探索风城组烃源岩生烃生物及古环境背景提供一定的指示信息。本研究选取玛湖凹陷西北缘第一口对风城组全取心的玛页1井岩心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技术,通过对正构烷烃、类异戊二烯烃、藿烷及甾烷等进行分析,探索风城组沉积时期的生物组成及古环境特征。结果表明,玛页1井风城组烃源岩碳优势指数(CPI)与奇偶优势(OEP)均在1附近,不具有明显奇偶优势;Ts/(Ts+Tm)、C_(29)20S/(20S+20R)甾烷及重排甾烷/规则甾烷等指示的成熟度略有不同,但总体处于低成熟–成熟阶段;遭受了低–中等程度的生物降解,各层段生物降解程度差异不明显;姥鲛烷/植烷(Pr/Ph)值为0.44~0.82,呈现出明显的植烷优势;高伽马蜡烷丰度和Pr/n-C_(17)与Ph/n-C_(18)的关系,指示风城组沉积于具有明显水体分层且盐度较高的还原–强还原环境中。正构烷烃的碳数分布广,呈低碳数占优势的单峰型;三环萜烷丰富,藿烷以C_(29)和C_(30)为主,升藿烷呈C_(31)>C_(32)>C_(33)>C_(34)>C_(35)正常降序分布;C27~C_(29)规则甾烷呈现C_(28)和C_(29)占优势的特征;甾烷含量普遍高于藿烷含量;β-胡萝卜烷含量高,2-甲基藿烷指数低,说明生烃生物以耐盐藻类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玛湖凹陷 玛页1井 风城组 饱和烃 生物标志化合物
下载PDF
一碳化合物非天然生物转化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刘洁铮 刘敏 +1 位作者 赵广 咸漠 《激光生物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385-399,共15页
一碳化合物(C1)包括甲烷、甲酸、甲醇、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等,来源广泛,价格低廉,是第三代生物炼制的理想原料。自然界中存在众多天然利用C1的微生物,但C1天然途径碳转化速率较低,非模式生物工业应用难度较大。利用模式菌株构建C1代谢路... 一碳化合物(C1)包括甲烷、甲酸、甲醇、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等,来源广泛,价格低廉,是第三代生物炼制的理想原料。自然界中存在众多天然利用C1的微生物,但C1天然途径碳转化速率较低,非模式生物工业应用难度较大。利用模式菌株构建C1代谢路径,又称合成型C1生物转化体系,可以弥补C1天然利用微生物的缺点,降低工业生产对传统化石资源的依赖。本文概述了C1种类、来源及天然利用途径,着重综述了合成型C1生物转化体系的研究进展,强调合成型C1利用体系对于提高碳转化率、扩展C1资源应用的重要性,最后分析了C1生物转化面临的挑战,并对该领域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本文为未来合成型C1利用微生物的构建、提高异源C1代谢途径效率提供了参考,对实现绿色、高效开发可持续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碳化合物 生物转化 二氧化碳 合成型一碳化合物生物利用体系 碳转化率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西北部新近系上干柴沟组烃源岩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及意义
5
作者 夏洋 曲江秀 丁修建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24年第5期55-63,共9页
柴达木盆地西北部古近系—新近系烃源岩是我国西部典型的咸化湖相烃源岩,针对研究目的层(柴达木盆地西北部新近系中新统上干柴沟组)烃源岩,通过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技术,分析了烃源岩的生物标志化合物对有机质来源、沉积环境及热演化程度... 柴达木盆地西北部古近系—新近系烃源岩是我国西部典型的咸化湖相烃源岩,针对研究目的层(柴达木盆地西北部新近系中新统上干柴沟组)烃源岩,通过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技术,分析了烃源岩的生物标志化合物对有机质来源、沉积环境及热演化程度的地质意义。结果表明:(1)研究目的层烃源岩正构烷烃轻重比■较低,萜烷化合物参数(C_(24)TeT/C_(26)TT)比值较高,规则甾烷以C_(27)和C_(29)含量较高,呈不对称的“V”字形分布,结合相应判识图版显示,烃源岩有机质来源为低等水生生物和陆源高等植物的混合输入。(2)环境判识参数,姥植比(Pr/Ph)较低,伽马蜡烷指数(Ga/C_(30)H)和β胡萝卜烷相关参数(β胡萝卜烷/C_(max))均较高,芳香烃数据显示在三芴系列中以硫芴含量相对较高,DBT/Phen比值较低,结合相应判识图版认为,烃源岩沉积环境为还原—强还原环境。(3)正构烷烃无明显碳优势和奇偶优势,三降藿烷参数(Ts/Tm)比值较高,甾烷成熟度参数C_(29)-ααα20S/(20S+20R)和C_(29)-αββ/(αββ+ααα)的平均值分别为0.46和0.52,反映烃源岩热演化程度基本达到成熟阶段。结论认为,本次研究基于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技术结果,探讨了部分常用生物标志化合物参数及其意义,为进一步的烃源岩发育等研究提供参考,为柴达木盆地的油气勘探提供助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干柴沟组 生物标志化合物 烃源岩 柴达木盆地
下载PDF
水松叶片含水热降解产物中饱和烃生物标志化合物组成特征及其指示意义
6
作者 刘家祺 刘泓麟 +2 位作者 潘锦 谭宏根 王宇航 《科技和产业》 2024年第20期334-339,共6页
基于水松加水热模拟实验,对正构烷烃、类异戊二烯和甾烷类化合物等水松热解主要产物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随模拟实验温度升高,热解产物中,正构烷烃含量逐渐增加,主峰碳也由最初的n-C27逐步前移,Pr/n-C17和Ph/n-C18比值增大,规则甾... 基于水松加水热模拟实验,对正构烷烃、类异戊二烯和甾烷类化合物等水松热解主要产物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随模拟实验温度升高,热解产物中,正构烷烃含量逐渐增加,主峰碳也由最初的n-C27逐步前移,Pr/n-C17和Ph/n-C18比值增大,规则甾烷分布由“V”形转变为反“L”形,达到340℃后各类化合物不稳定发生热裂解,多种参数发生改变。通过探讨生物标志化合物在有机质熟化过程中的演化规律,为陆相有机质生烃机理的研究提供基础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松 生物标志化合物 正构烷烃 姥鲛烷 植烷 甾烷
下载PDF
不同品种蜂蜜氨基酸不同品种蜂蜜氨基酸、多酚类及生物碱类多酚类及生物碱类化合物的主成分分析
7
作者 周佳 王丽君 +3 位作者 禹洁 苏阿龙 文树新 鲁琰农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2024年第24期176-186,共11页
对不同品种蜂蜜中氨基酸(amino acid,AAs)、多酚类化合物(plyphenol compounds,PCs)、生物碱类化合物(alkaloid compounds,ACs)等综合品质的差异进行研究,以13种单一品种蜂蜜为研究对象,采用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测定氨基酸的种类和含量,... 对不同品种蜂蜜中氨基酸(amino acid,AAs)、多酚类化合物(plyphenol compounds,PCs)、生物碱类化合物(alkaloid compounds,ACs)等综合品质的差异进行研究,以13种单一品种蜂蜜为研究对象,采用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测定氨基酸的种类和含量,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多酚类和生物碱类化合物的种类和含量,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分层聚类分析法及正交偏最小二乘法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蜂蜜中的氨基酸、多酚类化合物含量丰富,均含有16种AAs、23种PCs,浓度范围分别在0.11%~1.13%、16.51~175.95µg/kg,生物碱类化合物含量差异较大,狼牙蜜中含量远高于其他品种蜂蜜,总量为11.80µg/kg。各品种蜂蜜中多酚类化合物、生物碱类化合物、氨基酸含量均存在差异。整体上,狼牙蜜的总氨基酸含量排第3位,多酚类及生物碱类化合物含量均排第1位。通过主成分分析提取2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为84.963%,能较好地反映AAs、PCs、AC的综合信息。分层聚类分析的结果可以有效验证主成分分析的结果,根据综合排名得出前3位分别为两当狼牙蜜、枣花蜜、土蜂蜜。通过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总多酚、天冬氨酸、总生物碱、脯氨酸、苯丙氨酸、蛋氨酸可作为不同品种蜂蜜的差异性判别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蜜 氨基酸 多酚类化合物 生物碱类化合物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添加牛樟和阴香基质对高黎贡牛樟芝萜类化合物生物合成途径的影响
8
作者 康祖江 陈娇娇 +3 位作者 原晓龙 杨宇明 郑元 王毅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22,共11页
为了研究添加牛樟和阴香嫩枝叶粉末对高黎贡牛樟芝萜类化合物的影响,使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平台对添加牛樟、阴香嫩枝叶和薏仁(对照组)粉末培养液体培养后的菌丝体进行转录组测序,并分析萜类化合物合成途径关键基因表达情况。结果显示:... 为了研究添加牛樟和阴香嫩枝叶粉末对高黎贡牛樟芝萜类化合物的影响,使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平台对添加牛樟、阴香嫩枝叶和薏仁(对照组)粉末培养液体培养后的菌丝体进行转录组测序,并分析萜类化合物合成途径关键基因表达情况。结果显示:(1)在添加牛樟枝叶粉末(BSNZZ-NF)和阴香枝叶粉末(BSNZZ-YF)下,共有446个差异表达基因,261个上调、185个下调;对差异表达基因的GO富集分析发现,与氧化还原过程及各种氧化还原酶相关的基因被显著富集;KEGG pathway富集分析发现,DEGs显著富集在酪氨酸、乙醛酸和二羧酸、丙酸三个代谢通路中。(2)在高黎贡牛樟芝转录组数据中,共筛选出43条参与萜类化合物合成的甲羟戊酸(MVA)途径的转录序列,添加牛樟基质后,HBD9、HMG-CoA、GGT3和OCS表达量明显上调,HBD12、TPS5和SE基因表达量下调;添加阴香基质后,AACT1、HBD5、HBD8、HBD12、FPPS1表达量明显上调,HMGS、HMG-CoA、IDI表达量下调。(3)有bHLH、bZIP、MYB等14个转录因子与高黎贡牛樟芝萜类化合物生物合成相关,14个转录因子在添加牛樟和阴香粉末后均具有不同程度的表达。本研究为进一步揭示参与高黎贡牛樟芝萜类生物合成相关转录因子反应机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黎贡牛樟芝 转录组分析 萜类化合物生物合成 转录因子
下载PDF
原油与油砂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差异对比及正构烷烃散焦作用对其定量的影响
9
作者 李玮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工业A》 2024年第6期0018-0023,共6页
基于南堡凹陷原油与油砂样品,探讨了原油和油砂样品饱和烃生物标志化合物的特征及差异。针对原油/油砂样品色谱-质谱分析数据可能存在的错误,利用色谱-质谱(GC-MS)技术和色谱-质谱质谱(GC-MSMS)技术对相同油砂与原油样品设计了三组对比... 基于南堡凹陷原油与油砂样品,探讨了原油和油砂样品饱和烃生物标志化合物的特征及差异。针对原油/油砂样品色谱-质谱分析数据可能存在的错误,利用色谱-质谱(GC-MS)技术和色谱-质谱质谱(GC-MSMS)技术对相同油砂与原油样品设计了三组对比实验。第一组为原始的GC-MS实验,第二组为重复的GC-MS实验,第三组为相同样品的GC-MSMS实验。南堡凹陷1号和2号构造带中浅层原油均为成熟原油,其生烃母质形成于弱还原的淡水沉积环境,以低等水生生物为主,高等植物输入次之。本文对比实验证实:正构烷烃散焦作用对第一组实验的生物标志化合物定量造成严重误差,并且对甾烷类的影响较萜烷类更显著。由于挥发作用,油砂样品普遍缺少低碳数烃类。得到三点启示:①建议优先采集原油样品,慎重使用含油级别较低的油砂样品。②利用GC-MS数据前,应对数据的有效性进行分析,排除误差的影响。③GC-MS结果可以代替GC-MSMS结果,但是建议选择适当原油/油砂样品进行GC-MSMS平行实验,利用平行实验结果对GC-MS结果进行校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 油砂 色谱-质谱分析 色谱-质谱质谱分析 生物标志化合物 南堡凹陷
下载PDF
生物标志化合物与相关的全球变化 被引量:57
10
作者 谢树成 梁斌 +4 位作者 郭建秋 易轶 R.P.Evershed D.Maddy F.M.Chambers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21-528,共8页
在各种地质体中广泛分布的生物标志化合物在全球变化研究中有着广泛应用 ,特别是在海洋和湖泊沉积物中 ,研究工作已涉及到古植被、古温度、古降水量、古大气CO2 浓度和古季风等的恢复。文章介绍利用气相色谱仪、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仪、... 在各种地质体中广泛分布的生物标志化合物在全球变化研究中有着广泛应用 ,特别是在海洋和湖泊沉积物中 ,研究工作已涉及到古植被、古温度、古降水量、古大气CO2 浓度和古季风等的恢复。文章介绍利用气相色谱仪、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仪、气相色谱 -热转换 -同位素比质谱仪分析了一个长 40cm泥炭岩芯 (约 2 2 2年 )的生物标志化合物的分布及其单体氢同位素。结果显示 ,不管是生物标志化合物的分布 ,还是其单体稳定同位素特征都记载了气候 (温度 )的变化。正构脂肪酸的碳优势指数 (CPI值 )、正构烷烃C2 3/C31 比值、正构烷烃C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标志化合物 分子化石 化学化石 有机质演化 单体稳定同位素
下载PDF
生物标志化合物热成熟度参数演化规律及意义——以Ⅲ型烃源岩HTHP生排烃热模拟液态烃产物为例 被引量:25
11
作者 孙丽娜 张中宁 +4 位作者 吴远东 苏龙 夏燕青 王自翔 郑有伟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73-580,共8页
为了探究烃源岩不同热演化阶段生物标志化合物成熟度参数的演化规律及其专属指示意义。通过对辽河盆地桃10井Ⅲ型烃源岩进行HTHP生排烃热模拟实验,获取的液态烃产物饱和烃组分进行GC/MS分析,以模拟温度为成熟度标尺,检测出正构烷烃、类... 为了探究烃源岩不同热演化阶段生物标志化合物成熟度参数的演化规律及其专属指示意义。通过对辽河盆地桃10井Ⅲ型烃源岩进行HTHP生排烃热模拟实验,获取的液态烃产物饱和烃组分进行GC/MS分析,以模拟温度为成熟度标尺,检测出正构烷烃、类异戊二烯类烷烃、三环二萜烷、藿烷及甾烷系列中对热成熟度演化具有一定指示意义的生物标志化合物,并计算出参数指标。依据不同生物标志化合物对热作用的敏感程度不同,利用不同热敏感性的生标化合物比值指示热演化阶段。结果发现,随着模拟温度的升高,藿烷会受热作用影响形成三环萜烷,Tm会转化为Ts,20R型生物型异构体会向20S型地质异构体转化,所以∑三环萜烷/∑藿烷、Ts/Tm和C31-藿烷22S/(22S+22R)参数对有机质热演化阶段可以起到较好的指示作用。而受热作用的差异性影响,参数C24-四环萜烷/∑藿烷、C30βα-莫烷/C30αβ-藿烷和C29-甾烷ββ/(αα+ββ)则在成熟至过成熟阶段具有更强的指示意义。由此可见,样品不同热演化阶段均有其最佳适用的生标参数组合,这为正确利用成熟度参数判识该地区烃源岩成熟度演化阶段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成熟度参数 热模拟 液态烃 GC/MS分析 生物标志化合物 烃源岩
下载PDF
生物标志化合物和含氮化合物作为油气运移指标有效性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43
12
作者 李素梅 李素梅 +1 位作者 刘洛夫 王铁冠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95-98,共4页
为了探讨生物标志化合物和吡咯类含氮化合物作为油气运移指标的有效性,以塔里木盆地轮南油田、柴达木盆地尕斯库勒油田为例,对海相成熟油、盐湖相低熟油中烃类组分(甾、萜类化合物)和非烃组分(吡咯类含氮化合物)的分布特征进行了... 为了探讨生物标志化合物和吡咯类含氮化合物作为油气运移指标的有效性,以塔里木盆地轮南油田、柴达木盆地尕斯库勒油田为例,对海相成熟油、盐湖相低熟油中烃类组分(甾、萜类化合物)和非烃组分(吡咯类含氮化合物)的分布特征进行了对比研究。定量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类型原油中烃类生物标志物差异显著,受原始母质类型、成熟度的影响大,而吡咯类化合物的种类与分布型式相对变化较小,具有相对较好的稳定性。确认吡咯类含氮化合物可显示相对较强的油气运移分馏效应。产生油气运移分馏作用的根本原因是极性作用,吡咯类含氮化合物比甾、萜类化合物的运移分馏效应强,可能是二者产生极性差异的机理不同。吡咯类含氮化合物作为油气运移示踪剂有其独特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标志化合物 含氮化合物 油气运移指标 对比
下载PDF
藏北高原双湖地区中侏罗统海相油页岩生物标志化合物分布特征及其意义 被引量:21
13
作者 林金辉 伊海生 +2 位作者 李勇 王成善 彭平安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87-292,共6页
重点报道了藏北双湖地区中侏罗统海相油页岩的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 ,首次在该层位油页岩中检出丰富的正烷烃、类异戊二烯烷烃、萜类化合物及甾类化合物。正烷烃图谱呈单峰形 ,nC15、nC16或nC17为主峰碳 ,轻烃组份占有绝对优势 ,OEP值 0 ... 重点报道了藏北双湖地区中侏罗统海相油页岩的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 ,首次在该层位油页岩中检出丰富的正烷烃、类异戊二烯烷烃、萜类化合物及甾类化合物。正烷烃图谱呈单峰形 ,nC15、nC16或nC17为主峰碳 ,轻烃组份占有绝对优势 ,OEP值 0 .93~ 1.0 1,无明显的奇偶碳数优势分布 ;Pr/Ph值为 0 .77~ 1.5 9,在剖面序列中呈波动分布 ,显示弱植烷优势或姥鲛烷优势 ;藿烷以C30 占优势 ,萜烷相对丰度五环三萜烷 >三环萜烷 >四环萜烷 ;规则甾烷∑ (C2 7+C2 8) >∑C2 9,∑C2 7/∑C2 9值为 0 .79~ 1.2 0 ,在剖面序列中下部C2 7甾烷略占优势 ,上部C2 9甾烷略占优势 ,重排甾烷C2 7/规则甾烷C2 7值为 0 .5 1~ 3 .6 3 ,在剖面序列中具有显著的波动性 ,同时检出了少量孕甾烷和 4 甲基甾烷。有机质母质构成中 ,既有丰富的藻类等低等水生生物 ,可能还有一定比例陆生高等植物输入混合的特点。油页岩处于成熟阶段 ,整个油页岩剖面序列具有一致的热演化程度。剖面中部油页岩具有极高的原始生产力 ,氧化—还原条件也是控制油页岩TOC和沥青“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标志化合物 有机质 成熟度 沉积环境 海相油页岩 中株罗统 藏北双湖
下载PDF
桦甸盆地桦甸组与美国犹他盆地绿河组油页岩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对比 被引量:13
14
作者 孟庆涛 刘招君 +3 位作者 柳蓉 孙平昌 胡菲 张京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91-399,共9页
在野外地质考察、岩心观察和大量测试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对我国东北地区桦甸盆地始新统桦甸组和美国犹他盆地始新统绿河组油页岩中类异戊二烯烷烃、甾类和萜类等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进行了详细的对比研究,并探讨其对两地油页岩在有机质来... 在野外地质考察、岩心观察和大量测试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对我国东北地区桦甸盆地始新统桦甸组和美国犹他盆地始新统绿河组油页岩中类异戊二烯烷烃、甾类和萜类等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进行了详细的对比研究,并探讨其对两地油页岩在有机质来源及古沉积环境上的差异指示意义。结果表明:在GC谱图上,桦甸油页岩Pr/Ph为1.47~2.03,具姥鲛烷优势;而绿河油页岩Pr/Ph为0.34~0.44,具植烷优势。GC-MS分析表明:桦甸油页岩规则甾烷C27-C28-C29呈反"L"型分布,∑(C27+C28)/∑C29为0.63~2.52;绿河油页岩规则甾烷C27-C28-C29呈钝角不对称"V"型分布,∑(C27+C28)/∑C29为0.96~1.20。桦甸油页岩萜类化合物中萜烯>ββ构型霍烷>αβ构型霍烷,以C29萜烯占优势;绿河油页岩中五环三萜烷>三环萜烷>四环萜烷,并检出丰富的γ-蜡烷和β-胡萝卜烷。两地油页岩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参数的对比分析揭示:桦甸油页岩为水生生物和高等植物双重生源,但细菌及藻类等水生生物的贡献较大,主要形成于弱还原淡水沉积环境;绿河油页岩有机质来源主要为细菌和藻类等水生生物,主要形成于强还原咸水沉积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标志化合物 油页岩 桦甸组 绿河组 始新统
下载PDF
南沙海洋沉积物中生物标志化合物的组成及地化意义 被引量:18
15
作者 段毅 罗斌杰 +1 位作者 徐雁前 马兰花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58-263,共6页
对1990年取自南沙海域102站位岩芯柱样中饱和烃进行色谱-质谱分析,研究沉积物中生物标志化合物组成和地球化学意义。结果表明,正构烷烃、类异成二烯烷烃、甾烷和藿烷组成特征指示了其先质主要为海洋浮游生物和细菌,部分为陆源高等... 对1990年取自南沙海域102站位岩芯柱样中饱和烃进行色谱-质谱分析,研究沉积物中生物标志化合物组成和地球化学意义。结果表明,正构烷烃、类异成二烯烷烃、甾烷和藿烷组成特征指示了其先质主要为海洋浮游生物和细菌,部分为陆源高等植物,反映了南沙海洋沉积有机质起源于这些生物;较丰富的胡萝卜烷存在和Pr/Ph比值低,说明沉积环境具强还原性;随沉积物理藏深度增加,藿烯和藿烷以及藿烷异构体之间,均存在明显的成岩转化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沙 海洋沉积物 生物标志化合物 沉积环境
下载PDF
新疆准噶尔盆地南缘二叠系芦草沟组烃源岩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及意义 被引量:15
16
作者 王炳凯 冯乔 +6 位作者 田方正 张耀 徐子苏 李海斌 周海峰 秦宇 田瑞聪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04-313,共10页
通过地球化学分析测试技术对准噶尔盆地南缘芦草沟组烃源岩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进行研究,探讨其有机质的母质来源、沉积环境、有机质演化程度等方面的信息。芦草沟组烃源岩正构烷烃的轻碳优势和甾烷的C_(27-29)含量关系等参数表明,母质... 通过地球化学分析测试技术对准噶尔盆地南缘芦草沟组烃源岩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进行研究,探讨其有机质的母质来源、沉积环境、有机质演化程度等方面的信息。芦草沟组烃源岩正构烷烃的轻碳优势和甾烷的C_(27-29)含量关系等参数表明,母质来源主要为藻类等低等水生生物。平均1.0左右的烃源岩Pr/Ph值表明,弱氧化-弱还原的沉积环境,平均值为0.15的伽马蜡烷指数及较高含量的孕甾烷和升孕甾烷表明,沉积环境盐度较高,该沉积环境有利于有机质的富集。对甾烷的C_(29)20S(20S+20R)和C_(29)αββ/(αββ+ααα)值和C_(31)藿烷αβ22S/(22S+22R)值等成熟度参数进行分析表明,研究区烃源岩处于低成熟-成熟阶段。烃源岩有机质中四环萜烷的出现及较小的规则甾烷/17α(H)-藿烷比值等参数表明,烃源岩成岩早期有机质受到一定程度的生物降解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南缘 芦草沟组 烃源岩 生物标志化合物
下载PDF
长江、黄河河口沉积物中生物标志化合物组成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1
17
作者 毛登 范德江 +1 位作者 郭志刚 杨作升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747-754,共8页
该文对长江口、黄河口以及废黄河口现代沉积物中生物标志化合物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长江与黄河沉积物中的生物标志化合物组成有较大的差别 ,长江沉积物中具明显奇偶优势的高碳数正构烷烃以及 C2 9甾烷的相对含量较高 ,Pr/Ph值较大 ... 该文对长江口、黄河口以及废黄河口现代沉积物中生物标志化合物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长江与黄河沉积物中的生物标志化合物组成有较大的差别 ,长江沉积物中具明显奇偶优势的高碳数正构烷烃以及 C2 9甾烷的相对含量较高 ,Pr/Ph值较大 ,受陆生高等植物的影响明显 ;黄河低碳数正构烷烃和 C2 7甾烷的相对含量较高 ,Pr/Ph值较小 ,受陆生高等植物的影响较弱。甾烷、萜烷的成熟度指数显示长江高于黄河、现代黄河高于废黄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 黄河 沉积物 生物标志化合物 河口 环境 甾烷 萜烷
下载PDF
松辽盆地松科1井烃源岩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 被引量:14
18
作者 聂志阳 黄清华 +1 位作者 席党鹏 万晓樵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65-274,共10页
松科1井是中国大陆第一口以白垩纪陆相地层为研究对象的全取心科学探井。通过取心样品的生物标志化合物组合特征分析,文中探讨了松辽盆地上白垩统烃源岩有机质来源、成熟度及沉积环境等变化特征。生物标志化合物参数表明松辽盆地上白垩... 松科1井是中国大陆第一口以白垩纪陆相地层为研究对象的全取心科学探井。通过取心样品的生物标志化合物组合特征分析,文中探讨了松辽盆地上白垩统烃源岩有机质来源、成熟度及沉积环境等变化特征。生物标志化合物参数表明松辽盆地上白垩统的原始有机母质构成中,既有丰富的藻类、细菌等低等水生生物,又有一定比例的陆上高等植物输入。其中青一段、青二三段和嫩一段具有低的三环萜烷/藿烷值、高的甾烷/藿烷比值以及甾烷C27对C29的相对优势,说明该时期湖泊藻类勃发,初级生产力高。松辽盆地上白垩统沉积环境变化较大,其中青一段、嫩一段烃源岩较低的Pr/Ph值、较高的伽马蜡烷指数和较低的重排甾烷指数指示了咸化条件下的水体分层的缺氧环境。综合分析各项生物标志化合物参数,总结上白垩统各个组段有机质成熟度、沉积环境及有机质来源,认为青一段是最好的优质烃源岩。该时期是藻类勃发、水体分层、高温缺氧、强还原的深湖环境,是有机质保存演化的理想场所。同时,也进一步验证了松辽盆地白垩纪湖泊缺氧事件发生的事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松科1井 白垩纪 烃源岩 生物标志化合物
下载PDF
内蒙古扎鲁特盆地陶海营子剖面林西组烃源岩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及意义 被引量:19
19
作者 唐友军 马忠梅 蒋兴超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315-1321,共7页
采用气相色谱、气相色谱-质谱技术,研究了扎鲁特盆地陶海营子剖面林西组烃源岩的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剖析其蕴含的有机质生源、沉积环境、有机质热演化程度等方面的信息及地质地球化学意义。林西组烃源岩饱和烃气色谱以"前峰型&qu... 采用气相色谱、气相色谱-质谱技术,研究了扎鲁特盆地陶海营子剖面林西组烃源岩的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剖析其蕴含的有机质生源、沉积环境、有机质热演化程度等方面的信息及地质地球化学意义。林西组烃源岩饱和烃气色谱以"前峰型"的单峰分布为主,主峰碳以C23为主,表明有机质来源以混合有机质为主;Pr/Ph值主要介于0.3~0.6之间,植烷优势较明显,指示为强还原的沉积环境。林西组烃源岩具有"长侧链的三环萜烷丰富、伽马蜡烷含量高和C27甾烷分布占优势"的分子化石组合特征,伽马蜡烷比值为0.15~0.29,平均值为0.19,说明林西组烃源岩形成于微咸水—半咸水环境;藿烷与甾烷的含量比值主要分布于0.6~1.0之间,平均值为0.84,表明细菌和藻类对有机质的贡献大致相当;C27甾烷丰度较高,C27(甾烷)/C29(甾烷)的比值为1.13,表明生烃母质生源构成是低等水生生物藻类来源的有机质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扎鲁特盆地 林西组 烃源岩 生物标志化合物
下载PDF
南海东沙东北部甲烷缺氧氧化作用的生物标志化合物及其碳同位素组成 被引量:18
20
作者 于晓果 韩喜球 +6 位作者 李宏亮 金肖兵 龚建明 Erwin SUESS 黄永样 吴能友 苏新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77-84,共8页
南海东沙东北部碳酸盐岩和泥质沉积物中的生物标志化合物组合及其碳同位素组成分析表明,研究区内甲烷缺氧氧化作用(anaerobic oxidation of methane-AOM)发育。研究区内碳酸盐岩中含丰富的AOM标志化合物,2,6,11,15-四甲基十六烷(Croceta... 南海东沙东北部碳酸盐岩和泥质沉积物中的生物标志化合物组合及其碳同位素组成分析表明,研究区内甲烷缺氧氧化作用(anaerobic oxidation of methane-AOM)发育。研究区内碳酸盐岩中含丰富的AOM标志化合物,2,6,11,15-四甲基十六烷(Crocetane-Cr.)、2,6,10,15,19-五甲基番茄烷(Pentamethylicosane-PMI)和2,6,10,15,19,23-六甲基二十四烷(Squalane-Sq角鲨烷)的13C亏损强烈(δ13C值介于-74.2‰^-119.0‰PDB之间),表明碳酸盐岩形成于AOM,同时反映该研究区曾发生过强烈、持续的富CH4流体释放活动。柱状泥质沉积物中,AOM生物标志化合物在硫酸岩-甲烷过渡带(SMI—Sulfate-Methane Interface)边界附近相对丰度高,SMI之上样品中含量低,或未检出,表明现代环境在SMI附近有大量嗜甲烷微生物生长,使得深部上升的甲烷被大量消耗,很少有甲烷逸出海底。AOM生物标志化合物可用来指示SMI边界。不同站位、不同岩性AOM生物标志化合物组成(包括碳同位素组成)的差异反映了嗜甲烷古细菌组成的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缺氧氧化作用 天然气水合物 生物标志化合物 碳同位素组成 冷泉碳酸盐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