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效果 被引量:16
1
作者 邱瑜 黄建平 张小芳 《中国当代医药》 2014年第22期182-183,共2页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80例产妇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90例。对照组给予阴道哑铃训练,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生物反馈、电刺激。结果治疗后,两组的盆底肌强度都得到不同...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80例产妇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90例。对照组给予阴道哑铃训练,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生物反馈、电刺激。结果治疗后,两组的盆底肌强度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P<0.05);实验组中Ⅱ、Ⅲ级患者数明显少于对照组,Ⅳ、Ⅴ级患者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盆底肌肉训练可以改善产后盆底肌力,有助于提高产后性生活质量,预防尿失禁及盆腔脏器脱垂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盆底康复治疗 阴道哑铃训练 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
下载PDF
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在产后盆底康复中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6
2
作者 卓晓云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4年第19期4512-4513,共2页
随机选取2012年3月~2014年3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的1350例产妇,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这些患者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75例.对照组患者运用传统盆底康复训练方法治疗,观察组患者在传统盆底康复训练的基础上接受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 随机选取2012年3月~2014年3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的1350例产妇,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这些患者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75例.对照组患者运用传统盆底康复训练方法治疗,观察组患者在传统盆底康复训练的基础上接受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Ⅳ、Ⅴ度盆底肌力比例58.96%(398/675)、20.00%(135/675)均明显比对照组27.11%(183/675)、12.00% (81/675)高(P<0.05);治疗后19w观察组患者的阴道肌电电压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夜尿次数明显比对照组少(P<0.05),尿失禁发病率13.04% (88/675)明显比对照组28.00%(189/675)低(P<0.05).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在产后盆底康复中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 产后盆底康复
下载PDF
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和阴道哑铃训练治疗产后妇女盆底功能障碍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19
3
作者 胡秀兰 袁小英 黄金蕉 《中国当代医药》 2017年第11期94-96,共3页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和阴道哑铃训练在产后妇女盆底功能障碍中的治疗效果差异。方法选择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我院收治的80例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其中观察组予以...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和阴道哑铃训练在产后妇女盆底功能障碍中的治疗效果差异。方法选择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我院收治的80例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其中观察组予以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对照组予以阴道哑铃训练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盆底肌肉肌力情况及功能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盆底Ⅰ、Ⅱ类肌的肌力均为Ⅱ、Ⅲ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盆底肌力明显提高,其中Ⅰ类肌Ⅳ、Ⅴ级肌力的患者占比分别为22.5%、72.5%,明显高于对照组(5.0%、0%),Ⅱ类肌Ⅳ、Ⅴ级肌力的患者比例为22.5%、70.0%,明显高于对照组(2.5%、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腰腹酸痛、阴道干涩、阴道松弛及尿漏、尿频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具有更好的效果,显著提高患者的盆底肌力,改善患者的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 阴道哑铃训练 盆底功能障碍 临床效果
下载PDF
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在产后盆底康复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罗惠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4年第2期30-31,共2页
目的:讨论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在产后盆底康复中的应用研究。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分娩的160例初产妇,将她们随机分成剖宫产组和阴道分娩组,其中,剖宫产组50例,阴道分娩组110例。在产后42~50 d 再返回医院进行盆底肌功能的测试... 目的:讨论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在产后盆底康复中的应用研究。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分娩的160例初产妇,将她们随机分成剖宫产组和阴道分娩组,其中,剖宫产组50例,阴道分娩组110例。在产后42~50 d 再返回医院进行盆底肌功能的测试,并且对两组患者进行盆底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研究两组患者在产后盆底康复中的情况。结果通过观察可以发现,两组患者尿失禁较为频繁,尿垫试验重量,骨盆肌的收缩持续时间,骨盆肌Ⅱ类和Ⅰ类纤维收缩压力等盆底功能障碍指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分娩和妊娠会影响患者的盆底功能,在产后给予患者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盆底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 治疗 产后 盆底功能
下载PDF
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康复治疗对产妇分娩后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张海霞 《中国当代医药》 2018年第2期92-94,共3页
目的探讨对产妇选择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康复方法加以干预后,观察对分娩后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100例分娩产妇作为实验对象,按照数字奇偶法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给予单纯盆底康复训练,... 目的探讨对产妇选择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康复方法加以干预后,观察对分娩后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100例分娩产妇作为实验对象,按照数字奇偶法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给予单纯盆底康复训练,观察给予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康复训练;比较两组康复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产妇盆底肌力改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及对照组产妇治疗后盆底肌肉肌力改善程度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及对照组产妇治疗后16周阴道肌电压高于治疗后6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及对照组产妇夜尿次数少于治疗后6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单纯盆底康复训练,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康复方法可以显著增强产妇的盆底肌肉肌力并且增加其阴道紧缩程度,有效改善分娩后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 盆底康复 阴道紧缩度 盆底肌肌力
下载PDF
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康复治疗对产后盆底肌功能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1
6
作者 姜桂芳 《哈尔滨医药》 2017年第1期33-35,共3页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康复治疗对产后盆底肌功能康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在我院分娩6周后90例产妇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盆底康复训练,观察组给予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康复治疗...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康复治疗对产后盆底肌功能康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在我院分娩6周后90例产妇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盆底康复训练,观察组给予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康复治疗,对比分析两组康复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盆底肌基础张力、应激力、耐力和阴道紧缩度显著提高,夜尿次数、尿失禁发病率以及漏尿次数显著降低(P<0.05)。结论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疗法较常规盆底康复训练对产后盆底功能康复的治疗效果更显著,可有效提高盆底肌力和阴道紧缩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康复治疗 盆底肌力 阴道紧缩度
下载PDF
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对妇科术后患者盆底肌功能康复的临床疗效评价
7
作者 蒋淑丽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0年第23期130-132,共3页
目的研究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对妇科术后患者盆底肌功能康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5月在该院行妇科手术的4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B两组,每组20例。A组采用术后常规康复治疗,B组在A组基础上... 目的研究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对妇科术后患者盆底肌功能康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5月在该院行妇科手术的4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B两组,每组20例。A组采用术后常规康复治疗,B组在A组基础上采用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盆底肌功能康复情况。结果B组患者的盆底肌功能恢复良好率(95.00%)显著高于A组患者(6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的尿失禁频率、残余尿量、盆底肌收缩持续时间均显著优于A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妇科术后患者,能够显著提升其盆底肌功能恢复良好率,显著改善盆底肌功能,帮助患者获得更好的生活质量,该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 盆底肌功能 临床疗效
下载PDF
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在产后盆底功能重建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7
8
作者 刘丽 赵霞 +3 位作者 李淑萍 王英红 单红英 张瑾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15年第7期1118-1120,共3页
目的:分析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疗法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PFD)的治疗效果,为PPFD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6月在该院进行产后随访诊断为压力性尿失禁(SUI)的产妇151例,根据治疗意向分为治疗组(95例)... 目的:分析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疗法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PFD)的治疗效果,为PPFD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6月在该院进行产后随访诊断为压力性尿失禁(SUI)的产妇151例,根据治疗意向分为治疗组(95例)和对照组(56例),治疗组给予生物反馈+盆底电刺激治疗+盆底功能锻炼,观察组进行常规产后盆底功能锻炼,随访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产后3个月随访时,治疗组和对照组盆底肌最大收缩压分别为(39.97±6.77)μV和(37.56±4.33)μV,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6个月随访时,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盆底肌的最大收缩压分别为(44.94±5.98)μV和(43.00±4.23)μV,持续收缩压分别为(32.96±5.19)μV和(30.14±5.36)μV,膀胱颈移动度分别为(26.38±3.86)mm和(29.16±5.21)mm,性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68.21±7.20)分和(61.04±8.72)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愈率、好转率和无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疗法可显著增加SUI的治愈率,促进产后盆底肌力和膀胱颈移动度恢复,并改善性生活质量,可在PPFD的治疗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 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盆底功能重建
原文传递
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结局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9
9
作者 单红英 刘丽 +3 位作者 赵霞 张瑾 李淑萍 王英红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15年第35期6382-6384,共3页
目的探讨影响产后压力性尿失禁(PSUI)患者接受产后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后治疗结局的影响因素。方法以95名接受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的PSUI患者为观察对象,运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年龄、孕前体重指数、孕期体重增加量、分娩方式、... 目的探讨影响产后压力性尿失禁(PSUI)患者接受产后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后治疗结局的影响因素。方法以95名接受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的PSUI患者为观察对象,运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年龄、孕前体重指数、孕期体重增加量、分娩方式、胎儿体重、PSUI严重程度及膀胱颈移动度对治疗结局的影响。结果全组研究对象随访至产后6月,治疗的总体治愈率为50.5%。单因素分析显示孕期体重增加量、膀胱颈移动度、分娩方式和PSUI严重程度对治疗结局有影响(P<0.05),而多因素分析显示孕期体重增加量≥17.5 kg和PSUI严重程度是影响治疗结局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孕期体重增加量和PSUI严重程度是影响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疗法治疗PSUI治疗结局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盆底功能障碍 盆底功能重建 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
原文传递
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训练在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治疗中的临床效果研究
10
作者 邓爱善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7期0038-0041,共4页
研究电刺激+生物反馈训练在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2022年1月-2023年9月,我院收治110例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产妇,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n=55,常规盆底肌修复)和实验组(n=55,常规+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训练)。... 研究电刺激+生物反馈训练在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2022年1月-2023年9月,我院收治110例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产妇,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n=55,常规盆底肌修复)和实验组(n=55,常规+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训练)。评估两组产妇盆底肌力治疗效果。结果 经过治疗后,观察组的治疗效果与对照组相比,更优(P<0.05);实验中盆底功能障碍发生情况与对照组相比,更低(P<0.05);实验组盆底肌力功能与对照组相比较高(P<0.05);实验组产妇生活质量更优(P<0.05)。结论 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训练可有效提升产妇盆底肌功能恢复,降低发生盆底肌功能障碍的风险,提高生活质量,具有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激联合生物反馈训练 盆底功能障碍 产后 生活质量
下载PDF
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对产妇产后盆底功能恢复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谢佳 武子先 +2 位作者 周娅 刘立卫 杨俊红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3年第2期99-99,共1页
目的探讨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对产妇产后盆底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00例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应用凯格尔运动法加使用阴道哑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比较... 目的探讨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对产妇产后盆底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00例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应用凯格尔运动法加使用阴道哑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盆底肌力测定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盆底肌力情况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可有效改善产妇产后盆底肌力,有助于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 盆底肌力 康复治疗
下载PDF
雌激素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对绝经后女性轻中度盆腔脏器脱垂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7
12
作者 刘玲 张广斌 +3 位作者 高然 陈建 杨文涓 李锐 《云南医药》 CAS 2019年第5期432-433,共2页
盆腔器官脱垂(POP)指盆腔器官脱出于阴道内或阴道外,2001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提出:POP指任何阴道节段的前缘达到或超过处女膜缘外1cm以上[1]。随着人口老龄化,妇科医生将面临越来越多的盆腔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患... 盆腔器官脱垂(POP)指盆腔器官脱出于阴道内或阴道外,2001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提出:POP指任何阴道节段的前缘达到或超过处女膜缘外1cm以上[1]。随着人口老龄化,妇科医生将面临越来越多的盆腔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患者,女性到80 岁,一生中经历尿失禁和盆腔器官脱垂手术的风险是 11%。在美国住院行脱垂手术约200 000例/年,且55岁以上妇女子宫全切的最常见的指征是子宫脱垂[2]。可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3]。本文旨在分析雌激素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对绝经后女性轻中度盆腔脏器脱垂疾病中的临床疗效,收集本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诊治的60例绝经后轻中度盆腔器官脱垂患者进行了研究分析,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激素联合生物反馈刺激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轻中度盆腔器官脱垂
下载PDF
105例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盆腔脏器障碍临床疗效 被引量:7
13
作者 欧阳小平 梁荣丽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第20期81-82,共2页
目的探讨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盆腔脏器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166例产后盆腔脏器障产妇,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105例)和对照组(61例)。观察组采用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对照组产后自行在家做Kegel操进行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 目的探讨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盆腔脏器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166例产后盆腔脏器障产妇,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105例)和对照组(61例)。观察组采用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对照组产后自行在家做Kegel操进行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盆腔脏器脱垂、尿失禁总有效率分别为100.0%、100.0%,均分别优于对照组的64.5%、6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盆底肌力分级恢复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盆底肌力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效果优于单纯盆底肌锻炼,有效促进盆底肌纤维恢复,改善盆腔脏器脱垂和尿失禁,有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 盆底脏器障碍 盆底肌锻炼 盆底脏器及纤维康复
下载PDF
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产后盆底肌康复效果分析 被引量:28
14
作者 杨梅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2期291-292,共2页
目的:探讨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产后盆底肌肉肌力康复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自然分娩初产妇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治疗组使用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进行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对照组给予一般的产后健康教育。结果:治... 目的:探讨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产后盆底肌肉肌力康复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自然分娩初产妇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治疗组使用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进行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对照组给予一般的产后健康教育。结果:治疗组盆底肌肌力的改善明显高于对照组,产后张力性尿失禁、盆腔脏器脱垂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产后盆底肌肉力,能有效改善产后产妇盆底肌肉的肌力,预防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盆底肌肌力 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
下载PDF
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对改善产后盆底功能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7
15
作者 宋志英 董润楠 李晓燕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9年第3期41-45,共5页
目的观察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对改善产后女性盆底肌肌力及盆底功能的效果,同时探讨其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1月-2018年10月于山西省某院分娩并复查的女性35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训练组(n=235),... 目的观察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对改善产后女性盆底肌肌力及盆底功能的效果,同时探讨其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1月-2018年10月于山西省某院分娩并复查的女性35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训练组(n=235),观察组(n=117)。训练组患者分2个阶段进行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每个阶段治疗时间为2周,每周进行2次治疗,治疗次数共8次。观察组患者予以常规康复指导,不予特殊干预,自然恢复。于产后42d、产后6个月时对2组患者进行盆底电生理检测、盆底功能障碍影响简易问卷调查、盆腔器官脱垂/尿失禁性功能问卷调查,观察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对产后女性早期盆底肌肌力及盆底功能的临床效果。结果产后42d,2组患者I类肌纤维的肌力及疲劳度、Ⅱ类肌纤维的肌力及疲劳度、阴道最大动态压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6个月,训练组患者I类肌纤维的肌力及疲劳度、Ⅱ类肌纤维的肌力、阴道最大动态压力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6个月,2组患者Ⅱ类肌纤维的疲劳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42d,盆底功能障碍影响简易问卷中,2组患者各题选择有影响的人数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6个月,盆底功能障碍影响简易问卷中,训练组患者各题选择有影响的人数比例均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42d,2组患者有性生活人数均较少,盆腔器官脱垂/尿失禁性功能问卷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6个月,训练组患者盆腔器官脱垂/尿失禁性功能问卷评分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早期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训练可改善患者盆底肌肌力及盆底功能障碍,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早期 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 盆底肌肌力 盆底功能
下载PDF
护理干预对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3
16
作者 韩玉玲 项芳 +2 位作者 任倩 郭岚一 王丹迪 《临床研究》 2016年第11期131-132,共2页
目的 研究分析护理干预对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的临床效果及运用价值.方法 抽取2014年3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96例压力性尿失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行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 目的 研究分析护理干预对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的临床效果及运用价值.方法 抽取2014年3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96例压力性尿失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行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心理护理、认知护理等综合护理干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尿失禁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经治疗尿失禁症状均有所改善,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75%,显著优于对照组79.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可提高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压力性尿失禁的治疗效果,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干预 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 压力性尿失禁
下载PDF
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对比阴道哑铃训练治疗产后妇女盆底功能障碍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5
17
作者 吕昕瞳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9年第14期166-167,共2页
目的:临床研究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对比阴道哑铃训练治疗产后妇女盆底功能障碍的效果比较。方法:本次研究以2017年1月~2018年2月本院收治的141例盆底功能障碍的患者,进行回顾性抽取与分析。以不同的治疗方式将患者归为电刺激组:71例患者... 目的:临床研究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对比阴道哑铃训练治疗产后妇女盆底功能障碍的效果比较。方法:本次研究以2017年1月~2018年2月本院收治的141例盆底功能障碍的患者,进行回顾性抽取与分析。以不同的治疗方式将患者归为电刺激组:71例患者采取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方案治疗;阴道哑铃组:70例患者采取阴道哑铃训练方案治疗。分析组间相关指标变化意义。结果:(1)电刺激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盆底肌肉肌力改善情况对比阴道哑铃组有明显改善,P<0.05;(2)电刺激组经过治疗后子宫脱垂情况对比阴道哑铃组经过治疗后子宫脱垂情况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对产后妇女盆底功能障碍临床疗效较好,能够有效改善盆底肌肉肌力、子宫脱垂情况与尿失禁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 阴道哑铃训练 产后妇女 盆底功能障碍 治疗效果
下载PDF
不同时机产后生物反馈电刺激对盆底功能障碍的防治作用 被引量:6
18
作者 刘艳娟 《河北医药》 CAS 2021年第7期1054-1058,共5页
目的观察产妇在产后不同时间进行生物反馈电刺激的防治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5年2月在保定市第三中心医院进行产后复查并进行1个疗程盆底治疗的产妇865例,根据治疗时间段不同分3组:A组(632例),产后42 d~2个月;B组(158例),产后3~... 目的观察产妇在产后不同时间进行生物反馈电刺激的防治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5年2月在保定市第三中心医院进行产后复查并进行1个疗程盆底治疗的产妇865例,根据治疗时间段不同分3组:A组(632例),产后42 d~2个月;B组(158例),产后3~6个月;C组(75例),产后7~12个月。比较治疗前、治疗后和治疗结束5年压力性尿失禁(SUI)发生率、盆腔器官脱垂、盆底肌肌力情况。结果治疗前B组、C组与A组比较盆底Ⅰ、Ⅱ类肌纤维肌力升高、阴道前壁膨出子宫脱垂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 3组治疗前与治疗结束时比较Ⅰ类、Ⅱ类肌纤维肌力均提高、SUI发生率、阴道前壁膨出及子宫脱垂率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结束后5年比治疗前SUI发生率、阴道前壁膨出、子宫脱垂均明显降低,Ⅱ类肌纤维肌力均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治疗结束后5年比治疗前SUI发生率、阴道前壁膨出、子宫脱垂降低(B组除外)、Ⅱ类肌纤维肌力均提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结论产后盆底肌自我恢复能力有限,盆底康复治疗在产后1年内均有效,但42 d~2个月内疗效显著且5年的保护性作用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时机 盆底功能障碍 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 压力性尿失禁 盆底肌力 脏器脱垂
下载PDF
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预防效果 被引量:53
19
作者 夏艳梅 杨霄 +1 位作者 程薇 王涛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2期284-287,共4页
目的:探讨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elvic floor dysfunction,PFD)的预防效果。方法:根据随机数表法将106例产后42 d的产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3例。对照组仅按照专业医师指导在家自行盆底肌训练,观察... 目的:探讨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elvic floor dysfunction,PFD)的预防效果。方法:根据随机数表法将106例产后42 d的产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3例。对照组仅按照专业医师指导在家自行盆底肌训练,观察组接受为期4周的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然后在家接受专业医师指导自行盆底肌训练。随访观察两组盆底电生理指标变化和盆腔器官脱垂定量(pelvic organ prolapse quantitation,POP-Q)分度法情况,采用盆底功能影响问卷简表(PFIQ-7)和盆腔器官脱垂-尿失禁性功能问卷(PISQ-12)评估产后日常生活质量和性生活质量。结果:产后6个月,两组I、II类肌纤维肌力和阴道动态压力值较产后42 d时均有明显改善,且观察组上述盆底电生理指标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产后3、6个月盆腔POP-Q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6个月盆腔POP-Q分级优于产后3个月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42 d、产后6个月,两组PISQ-12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产后6个月PFIQ-7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可显著改善产后盆底电生理指标,对预防PFD发生和改善产后生活质量有积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刺激联合生物反馈疗法 生理 预防效果
下载PDF
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效果及对患者性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8
20
作者 张银桃 《白求恩医学杂志》 2020年第1期35-37,共3页
目的 探讨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性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52例产后盆底功能障碍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126例.对照组产妇采用Kegel锻炼法治疗,观察组产妇采用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比较... 目的 探讨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性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52例产后盆底功能障碍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126例.对照组产妇采用Kegel锻炼法治疗,观察组产妇采用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比较两组产妇盆底肌肉收缩力电压、POP-Q分度及女性性功能量表(FSFI)评分情况.结果 观察组盆底肌肉收缩力电压大于对照组(P<0.01);POP-Q分度0度比例高于对照组,Ⅰ度、Ⅱ度比例低于对照组(P<0.01或P<0.05);FSF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可显著提高盆底肌收缩力及性功能,有利于产妇产后盆底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底肌功能 产后盆底功能康复 刺激联合生物反馈 性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