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臭氧-生物活性炭对有机物分子量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21
1
作者 舒诗湖 严敏 +2 位作者 苏定江 蔡云龙 高乃云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38-641,共4页
测定了南方某水厂中试规模的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不同处理阶段(原水、沉淀水、砂滤水、臭氧化水、生物活性炭出水)有机物(TOC和UV254)的分子量(MW)分布.分析了原水中生物可同化有机碳(AOC)的分子量分布.结果表明,AOC主要属于天然有机物(... 测定了南方某水厂中试规模的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不同处理阶段(原水、沉淀水、砂滤水、臭氧化水、生物活性炭出水)有机物(TOC和UV254)的分子量(MW)分布.分析了原水中生物可同化有机碳(AOC)的分子量分布.结果表明,AOC主要属于天然有机物(NOM)中MW<1kDa的部分.MW<1kDa的部分占可溶解性有机碳(DOC)的53%~67%,而AOC只占DOC的2.65%~5.91%,表明去除大部分DOC的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并不能有效去除AO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 分子量分布 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 生物可同化有机碳(AOC)
下载PDF
可生物降解有机物在水厂净水工艺中的变化 被引量:1
2
作者 方华 吕锡武 +2 位作者 陆继来 王小平 杨振亚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3期1-5,共5页
以上海市两座不同水源的典型水厂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可生物降解有机物(BOM)和总有机物(以DOC表征)在水厂常规净水工艺中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水厂常规工艺对AOC、BDOC与DOC的去除能力均不高,且受水温影响明显,两水厂出水均为生物不稳定... 以上海市两座不同水源的典型水厂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可生物降解有机物(BOM)和总有机物(以DOC表征)在水厂常规净水工艺中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水厂常规工艺对AOC、BDOC与DOC的去除能力均不高,且受水温影响明显,两水厂出水均为生物不稳定性饮用水;DOC主要在沉淀单元被去除,BDOC在沉淀、砂滤单元都有去除,AOC则主要在砂滤单元被去除;加氯可造成DOC(或BDOC)向AOC的转化,使出厂水AOC浓度增加,要确保出厂水的生物稳定性,必须同步削减水中BOM与总有机物的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给水厂 常规工艺 生物降解有机 生物可同化有机碳 生物降解溶解性有机 溶解性有机
下载PDF
饮用水生物稳定性的评价体系 被引量:16
3
作者 马颖 龙腾锐 方振东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96-98,共3页
 AOC和温度对饮用水中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具有重要影响。通过试验的方法对不同AOC含量、不同温度条件下静止存放的饮用水(自来水和瓶装水)的生物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建立了AOC-TDWMS评价体系,弥补了用AOC单项指标评价饮用水生物稳定性的不...  AOC和温度对饮用水中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具有重要影响。通过试验的方法对不同AOC含量、不同温度条件下静止存放的饮用水(自来水和瓶装水)的生物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建立了AOC-TDWMS评价体系,弥补了用AOC单项指标评价饮用水生物稳定性的不足,更科学、可靠,且更具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用水 生物稳定性 生物可同化有机碳
下载PDF
管网水限制性营养元素对微生物再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齐枝花 赵阳 +2 位作者 陈海棠 邬卓颖 于鑫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12年第10期109-112,共4页
考察C、N、P等饮用水中的限制性营养元素对微生物再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磷是管网中细菌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饮用水最适合细菌生长的最佳C∶P为100∶5。另外,对于管网微生物而言,乙酸碳等易降解有机物是一种更容易被利用的有机物。因此... 考察C、N、P等饮用水中的限制性营养元素对微生物再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磷是管网中细菌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饮用水最适合细菌生长的最佳C∶P为100∶5。另外,对于管网微生物而言,乙酸碳等易降解有机物是一种更容易被利用的有机物。因此,在饮用水处理过程中应尽可能地去除原水中磷,使出厂水TP控制在5μg/L以下,同时要防止饮用水被一些有机物特别是小分子易降解有机物污染,以确保饮用水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可同化有机碳 生物可利用磷 管网 生物稳定性
下载PDF
浅谈饮用水生物稳定性评价指标及体系 被引量:2
5
作者 刘建广 黄传伟 +1 位作者 王燕 王丹 《净水技术》 CAS 2008年第6期1-4,37,共5页
对比分析了国内外不同生物稳定性控制指标与配水系统中水的生物稳定性关系,并分别就BDOC(可生物降解溶解性有机碳)、AOC(生物可同化有机碳)、TP(磷)以及AOC-TDWMS和用细菌生长潜力(BGP)各自的测定方法及工程研究中的应用进行比较。饮用... 对比分析了国内外不同生物稳定性控制指标与配水系统中水的生物稳定性关系,并分别就BDOC(可生物降解溶解性有机碳)、AOC(生物可同化有机碳)、TP(磷)以及AOC-TDWMS和用细菌生长潜力(BGP)各自的测定方法及工程研究中的应用进行比较。饮用水生物稳定性作为一个新兴研究课题尚处于探索阶段,对各控制指标的监测方法的研究和改进以及寻求更好的控制指标及体系来控制饮用水生物稳定性,具有重要的社会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稳定性 生物降解溶解性有机(BDOC) 生物可同化有机碳(AOC)
下载PDF
不同给水处理工艺的饮用水生物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陈士才 雷云霞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9期28-31,36,共5页
以生物可同化有机碳(AOC)作为饮用水生物稳定性的评价指标,对常规处理工艺和臭氧/生物活性炭(O3/BAC)深度处理工艺控制AOC的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两种工艺都会使出厂水的生物稳定性变差,常规处理工艺和深度处理工艺使出厂水的AOC... 以生物可同化有机碳(AOC)作为饮用水生物稳定性的评价指标,对常规处理工艺和臭氧/生物活性炭(O3/BAC)深度处理工艺控制AOC的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两种工艺都会使出厂水的生物稳定性变差,常规处理工艺和深度处理工艺使出厂水的AOC平均浓度分别增加了26%、70%;尽管砂滤和BAC滤池去除AOC的效果良好,但O3氧化和氯胺消毒会大幅度提高AOC浓度。因此,有必要采取减少后臭氧投加量或单独采用BAC、增加生物滤池接触时间以及减少消毒剂投加量等措施来控制AOC浓度,促使出厂水水质达到生物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给水处理 常规工艺 O3/BAC 生物稳定性 生物可同化有机碳
下载PDF
常规处理工艺对饮用水中有机物的去除 被引量:8
7
作者 姜登岭 薄国柱 +2 位作者 倪国葳 徐丽丽 孙善利 《河北理工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130-133,137,共5页
试验研究了常规处理工艺(混凝-沉淀-砂滤)对饮用水中有机物的去除,结果表明:常规处理工艺对CODMn去除效果较差,平均去除率为16.7%,且受到进水CODMn含量和水温的影响,水样CODMn含量高和水温高时,CODMn的去除率高;对NPOC的平均去除率为11.... 试验研究了常规处理工艺(混凝-沉淀-砂滤)对饮用水中有机物的去除,结果表明:常规处理工艺对CODMn去除效果较差,平均去除率为16.7%,且受到进水CODMn含量和水温的影响,水样CODMn含量高和水温高时,CODMn的去除率高;对NPOC的平均去除率为11.6%,效果较差;常规工艺对AOC几乎没有去除作用,多数情况下出厂水AOC浓度在氯的氧化作用下升高,平均增加55.3%;出厂水AOC平均为160.63μg/L,属于生物不稳定饮用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用水 有机 耗氧量 不可吹除有机 生物可同化有机碳
下载PDF
配水管网中有机营养基质的变化规律及对细菌再生长的影响
8
作者 姜登岭 倪国葳 +2 位作者 张树德 曹国凭 张晓健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2-54,共3页
试验研究了有机营养基质在配水管网中的变化规律及其对细菌再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配水管网中CODMn和不可吹除有机物(NPOC)含量基本没有变化,它们所代表的有机物对细菌生长不起关键作用;管网水中AOC在氯氧化作用和细菌利用的共同作用下... 试验研究了有机营养基质在配水管网中的变化规律及其对细菌再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配水管网中CODMn和不可吹除有机物(NPOC)含量基本没有变化,它们所代表的有机物对细菌生长不起关键作用;管网水中AOC在氯氧化作用和细菌利用的共同作用下,在管网中含量有升高也有降低,没有明显的规律性。AOC是控制细菌再生长的主要因素,管网水中最大AOC含量决定了管网水中细菌再生长能够达到的最大数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水管网 有机基质 生物可同化有机碳 不可吹除有机
下载PDF
松花江水源水深度处理过程水质生物稳定性研究
9
作者 刘丽娜 高翔 《化学工程师》 CAS 2009年第7期32-34,共3页
哈尔滨市目前供水水源地主要为磨盘山水库,而松花江作为哈尔滨市的传统水源地过去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可否作为哈尔滨市的战略水源地已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本文围绕着松花江源水深度处理开展了系统深入研究,提出在常规处理工艺的基础上,... 哈尔滨市目前供水水源地主要为磨盘山水库,而松花江作为哈尔滨市的传统水源地过去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可否作为哈尔滨市的战略水源地已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本文围绕着松花江源水深度处理开展了系统深入研究,提出在常规处理工艺的基础上,采用臭氧预氧化结合活性炭工艺组合进行深度处理,重点考察不同处理单元的生物稳定性问题,并分析了AOC(生物可同化有机碳)作为生物稳定性控制指标的可靠性。研究结果表明:AOC数值的大小可以准确地评价松花江源水深度处理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稳定性 生物可同化有机碳 深度处理 饮用水
下载PDF
饮用水生物稳定性评价指标及体系
10
作者 黄传伟 王燕 王丹 《水科学与工程技术》 2008年第B10期20-22,共3页
饮用水生物稳定性的研究是近年来水处理领域的研究热点。该文对比分析了国内外不同生物稳定性控制指标与配水系统中水的生物稳定性关系,并分别就BDOC(可生物降解溶解性有机碳)、AOC(生物可同化有机碳)、TP(磷),以及AOC-TDWMS和用细菌生... 饮用水生物稳定性的研究是近年来水处理领域的研究热点。该文对比分析了国内外不同生物稳定性控制指标与配水系统中水的生物稳定性关系,并分别就BDOC(可生物降解溶解性有机碳)、AOC(生物可同化有机碳)、TP(磷),以及AOC-TDWMS和用细菌生长潜力(BGP)各自的测定方法及工程研究中的应用进行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稳定性 生物降解溶解性有机 生物可同化有机碳
下载PDF
北方某城市给水管网水质生物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张新瑜 李秀杰 +3 位作者 李欣 王亮亮 齐晶瑶 袁一星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9期95-98,共4页
以我国东北某市市政给水管网为研究对象,采用AOC和BDOC指标共同评价了管网水的生物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管网水中AOC为39—379μg/L,BDOC为0.8~2.8mg/L,属于生物略不稳定的饮用水;随着管网的延长,水中的AOC和BDOC浓度总体上... 以我国东北某市市政给水管网为研究对象,采用AOC和BDOC指标共同评价了管网水的生物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管网水中AOC为39—379μg/L,BDOC为0.8~2.8mg/L,属于生物略不稳定的饮用水;随着管网的延长,水中的AOC和BDOC浓度总体上处于降低趋势,余氯浓度对AOC和BDOC浓度的变化均有较大影响;冬、夏两季节,管网水中AOC占BDOC的比例分别为5.8%和6.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给水管网 生物稳定性 生物可同化有机 生物可降解性有机
下载PDF
臭氧-生物活性炭深度处理工艺的水质安全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2
作者 潘章斌 贾瑞宝 《城镇供水》 2010年第2期67-70,共4页
臭氧-生物活性炭深度处理工艺是当前应用最广泛、技术最成熟的给水处理技术,但该技术在应用过程中也存在着影响饮用水水质安全性的因素。本文系统介绍了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出水细菌泄漏、臭氧化副产物以及生物可同化有机碳等问题,探... 臭氧-生物活性炭深度处理工艺是当前应用最广泛、技术最成熟的给水处理技术,但该技术在应用过程中也存在着影响饮用水水质安全性的因素。本文系统介绍了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出水细菌泄漏、臭氧化副产物以及生物可同化有机碳等问题,探讨了臭氧-生物活性炭水质安全问题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生物活性炭 深度处理 生物泄漏 溴酸盐 生物可同化有机碳
下载PDF
北方盐碱区给水管网微生物可利用磷变化规律
13
作者 俎倩 李欣 +2 位作者 王亮亮 齐晶瑶 赵洪宾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7年第6期698-700,735,共4页
以北方盐碱地区的城市给水管网为实验对象,研究了管网中微生物可利用磷(MAP)的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温度高的条件下,管网中MAP的质量浓度较高.MAP的变化趋势与总磷的变化趋势相反,与生物可同化有机碳(AOC)在管网中质量浓度变化趋势相反... 以北方盐碱地区的城市给水管网为实验对象,研究了管网中微生物可利用磷(MAP)的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温度高的条件下,管网中MAP的质量浓度较高.MAP的变化趋势与总磷的变化趋势相反,与生物可同化有机碳(AOC)在管网中质量浓度变化趋势相反.分析认为该地区磷元素是水样中微生物生长发育的限制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给水管网 生物可利用磷 生物可同化有机碳 细菌生长潜力
下载PDF
市政给水实现生物稳定途径
14
作者 赵锐 姜登岭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2期137-140,共4页
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考虑,通过控制AOC来实现管网水的生物稳定目前还难以实现,而控制管网水的MAP来实现管网水生物稳定更适合我国的国情。今后应对常规工艺各环节进行重新审视,在挖掘各环节处理潜能方面进行深入研究。这包括在水源... 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考虑,通过控制AOC来实现管网水的生物稳定目前还难以实现,而控制管网水的MAP来实现管网水生物稳定更适合我国的国情。今后应对常规工艺各环节进行重新审视,在挖掘各环节处理潜能方面进行深入研究。这包括在水源地对水体自净进行人工强化、采用生物预处理+强化混凝工艺、去除MAP的具体方法手段、对经过深度除磷的水进入管网前进行生物处理等。为推进我国给水生物稳定的健康发展,应尽早制定饮用水生物稳定性的评价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政给水 生物稳定性 生物可同化有机碳(AOC) 生物可利用磷(MAP)
下载PDF
臭氧/高锰酸盐控制臭氧氧化副产物 被引量:19
15
作者 马军 刘晓飞 +3 位作者 王刚 李继 张金松 贺彬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2-15,i001,共5页
臭氧氧化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副产物[如生物可同化有机碳(AOC)、溴酸盐和甲醛等]会影响供水水质安全性。采用臭氧/高锰酸盐复合氧化可在不同程度上提高对AOC的去除率,其合理的投量配比为高锰酸盐0.5mg/L+臭氧1.0mg/L,在该条件下两者的物质... 臭氧氧化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副产物[如生物可同化有机碳(AOC)、溴酸盐和甲醛等]会影响供水水质安全性。采用臭氧/高锰酸盐复合氧化可在不同程度上提高对AOC的去除率,其合理的投量配比为高锰酸盐0.5mg/L+臭氧1.0mg/L,在该条件下两者的物质的量之比约为1∶8,对AOC的去除率可以提高20%~30%。复合氧化减少了溴酸盐的生成,在不同的臭氧投量情况下都可以取得20%左右的降幅。甲醛是一种典型的臭氧氧化副产物,单纯臭氧氧化后会导致甲醛浓度升高,而投加高锰酸盐可以降低这种趋势,即复合氧化可以有效地减少甲醛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锰酸盐 臭氧 复合氧化 生物可同化有机碳 甲醛 溴酸盐
下载PDF
给水管网中细菌再生长的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李欣 王郁萍 赵洪宾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37-339,343,共4页
利用实验室建立的模拟给水管网系统和现场试验 ,对管网中细菌的再生长现象进行了调查 .研究了作为水生物稳定性评价指标的生物可同化有机碳 (AOC)在给水管网中的变化 ,结果表明 :AOC在给水管网中的变化受余氯和细菌活性的双重影响 ,其... 利用实验室建立的模拟给水管网系统和现场试验 ,对管网中细菌的再生长现象进行了调查 .研究了作为水生物稳定性评价指标的生物可同化有机碳 (AOC)在给水管网中的变化 ,结果表明 :AOC在给水管网中的变化受余氯和细菌活性的双重影响 ,其浓度一般随管网延伸而先减少后增加 .氯化消毒对细菌有灭活作用 .运用纳滤技术 ,并以砂滤、臭氧活性炭组合工艺为预处理工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再生长 给水管网 生物可同化有机碳 氯化消毒 纳滤
下载PDF
预氧化/BAC与常规工艺去除AOC的效果对比 被引量:1
17
作者 梁涛 马军 任芝军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9期24-26,30,共4页
为提高出水水质的生物稳定性,明确是否应在生物活性炭(BAC)滤池前设置预氧化工艺,比较了预氧化/生物活性炭联用工艺与常规给水处理工艺中AOC的变化规律及对有机物的去除效果。研究发现,常规给水处理工艺对AOC的去除率仅为31.8%,出厂水... 为提高出水水质的生物稳定性,明确是否应在生物活性炭(BAC)滤池前设置预氧化工艺,比较了预氧化/生物活性炭联用工艺与常规给水处理工艺中AOC的变化规律及对有机物的去除效果。研究发现,常规给水处理工艺对AOC的去除率仅为31.8%,出厂水中高浓度的AOC造成了管网中细菌的再生长。高锰酸钾预氧化与生物活性炭联用工艺对AOC的去除率为67.7%,AOC浓度降至121μg/L,提高了水质的生物稳定性。臭氧预氧化与生物活性炭联用工艺对AOC的去除率为48.3%,低于单独活性炭工艺的;对有机物的去除效果则低于高锰酸钾预氧化/生物活性炭联用工艺的。可见,在生物活性炭前设置高锰酸钾预氧化单元,更有利于去除水中的有机物及保障水质的生物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可同化有机碳 生物活性炭 预氧化 生物稳定性
下载PDF
饮用水AOC检测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路 《广州化学》 CAS 2004年第3期62-66,共5页
介绍了国内外AOC检测方法的发展和改进,提出目前情况下适宜我国情况的AOC检测方法,并推荐一种应用发光菌快速检测AOC的方法。
关键词 生物可同化有机碳(AOC) 测定方法 ATP发光菌
下载PDF
不同消毒剂对饮用水中营养基质的影响
19
作者 池年平 张永吉 +1 位作者 董秉直 周玲玲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83-87,共5页
采用不同的消毒剂对黄浦江原水进行试验,考察不同消毒剂量对水中营养基质及其组成组成部分所占比例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不同消毒剂对水中营养基质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别,氯投量为1~4 mg/L时,对水中有机物的氧化作用可以分为高速反应和低... 采用不同的消毒剂对黄浦江原水进行试验,考察不同消毒剂量对水中营养基质及其组成组成部分所占比例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不同消毒剂对水中营养基质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别,氯投量为1~4 mg/L时,对水中有机物的氧化作用可以分为高速反应和低速反应两个阶段,水中的AOC组成中AOC-NOX占优势.氯胺消毒时,管网中AOC变化幅度较小,出现高峰的时间比氯消毒滞后,低强度(0.038 mW/cm2)的紫外线照射对营养基质没有影响,中高强度(0.076 mW/cm2和0.153 mW/cm2)的紫外光照射后,水中营养基质随紫外光剂量的增大先降低后升高,AOC各组成部分中AOC-P17和AOC的变化一致,AOC-NOX变化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毒剂 饮用水 生物稳定性 可同化生物有机
下载PDF
氯对模拟管壁生物膜的氧化特性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张永吉 周玲玲 +3 位作者 李伟英 李星 李德强 李圭白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381-1385,共5页
以载片上培养的大肠杆菌生物膜为对象,研究了氯对模拟管壁生物膜中大肠杆菌的灭活效果,同时考察氯氧化生物膜后水中生物可同化有机碳(AOC)、生物可利用磷(MAP)和细菌生长潜能(BRP)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氯可以有效灭活悬浮态的大肠杆菌,... 以载片上培养的大肠杆菌生物膜为对象,研究了氯对模拟管壁生物膜中大肠杆菌的灭活效果,同时考察氯氧化生物膜后水中生物可同化有机碳(AOC)、生物可利用磷(MAP)和细菌生长潜能(BRP)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氯可以有效灭活悬浮态的大肠杆菌,而对生物膜中的大肠杆菌的灭活效率远低于悬浮菌;在相同CT值下,较高浓度的氯对悬浮态和生物膜中大肠杆菌的灭活效果要高于低浓度的氯.氯对生物膜的氧化作用会使生物膜中物质溶出,增加了水中AOC和MAP浓度,如当氯的浓度为1.0 mg/L(CT值为100 mg.min/L)时,水中AOC由20.78μg/L增加到120.17μg/L,MAP含量由0.11μg/L增加到0.17μg/L;氯的氧化作用会增加水的细菌生长潜能(BRP),BRP随着CT值的增加而增加,如当氯投量为1.0 mg/L(CT值为100 mg.min/L)时,BRP可达到1.10×107CFU/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 生物可同化有机碳 生物可利用磷 细菌生长潜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