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风化煤固定化微生物材料对铅的吸附特性及机理
1
作者 焦子乐 李建华 +3 位作者 陈潇晶 卢晋晶 郜春花 徐明岗 《山西农业科学》 2024年第1期94-100,共7页
风化煤固定化微生物材料较游离微生物能更好地钝化重金属。研究旨在探究风化煤固定化微生物材料的铅吸附性能及机理,为其污染场地应用提供理论指导和依据。以风化煤固定化微生物材料为对象,通过批量吸附试验系统研究材料的用量、pH、吸... 风化煤固定化微生物材料较游离微生物能更好地钝化重金属。研究旨在探究风化煤固定化微生物材料的铅吸附性能及机理,为其污染场地应用提供理论指导和依据。以风化煤固定化微生物材料为对象,通过批量吸附试验系统研究材料的用量、pH、吸附时间和铅溶液质量浓度对其吸附性能的影响,并采用动力学、热力学模型拟合的方式描述铅吸附过程,结合扫描电镜和红外光谱技术对吸附机理进行探究。结果表明,风化煤固定化微生物材料用量为0.4 g/L、pH值为4、吸附时间大于12 h时,在200 mg/L铅溶液中吸附性能最优,最大吸附量达到338 mg/g;拟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模型显示,该吸附过程以化学吸附为主,且铅离子以单分子层的形式排列;热力学分析表明,该反应是自发的吸热反应,温度升高会促进反应的发生。材料表面钙、钠等元素的离子交换作用及羟基、羧基、羰基、酰胺基等活性基团的络合沉淀作用,促进了风化煤固定化微生物材料的铅吸附作用。在铅质量浓度为200 mg/L,材料用量为0.4 g/L、pH值为4、吸附时间大于12 h时,可实现材料吸附性能的最大化。材料表面的Ca、Na等元素与铅的离子交换作用以及羟基、羧基、羰基、酰胺基与铅的络合沉淀作用是其主要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污染修复 固定化微生物材料 吸附特性 动力学模型 热力学模型 吸附机制
下载PDF
生物吸收性内固定材料聚左旋丙交酯治疗老年颌骨骨折的效果 被引量:4
2
作者 王陈飞 冯兴梅 冯桂娟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0期5100-5101,共2页
目的探讨生物吸收性内固定材料聚左旋丙交酯(PLLA)在老年颌骨骨折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107例老年颌骨骨折患者自愿行生物吸收性接骨材料PLLA(55例,PLLA组)和钛板(52例,对照组)内固定手术治疗颌骨骨折,对两组的疗效、主要观察指标和患者... 目的探讨生物吸收性内固定材料聚左旋丙交酯(PLLA)在老年颌骨骨折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107例老年颌骨骨折患者自愿行生物吸收性接骨材料PLLA(55例,PLLA组)和钛板(52例,对照组)内固定手术治疗颌骨骨折,对两组的疗效、主要观察指标和患者满意度进行对比,评价PLLA在老年颌骨骨折治疗中的临床疗效。结果 PLLA组疗效的优良率与患者满意度均好于对照组,且PLLA组术后3、6个月的张口度和术后6个月颞颌关节的改善情况均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 PLLA可很好地应用于老年颌骨骨折的内固定治疗,是目前老年人临床理想的固定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吸收性内固定材料 聚左旋丙交酯 颌骨骨折
下载PDF
钛珠涂层和羟基磷灰石涂层与皮质骨界面的切向微动损伤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冯存傲 张德坤 +1 位作者 陈凯 牛家墨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48-1160,共13页
通过体外模拟切向微动行为,探究两种生物固定材料-钛珠涂层和羟基磷灰石涂层与皮质骨界面之间的微动摩擦磨损机理,建立钛珠涂层和羟基磷灰石涂层与骨组织生物固定界面的微动-松动-骨损伤的关系.结果表明,界面处于部分滑移区时,弹塑性协... 通过体外模拟切向微动行为,探究两种生物固定材料-钛珠涂层和羟基磷灰石涂层与皮质骨界面之间的微动摩擦磨损机理,建立钛珠涂层和羟基磷灰石涂层与骨组织生物固定界面的微动-松动-骨损伤的关系.结果表明,界面处于部分滑移区时,弹塑性协调作用起主导,固定界面不易产生松动,皮质骨表面损伤以剥落为主,表面损伤较小.增大微动位移幅值,界面摩擦系数增大,皮质骨的损伤增大.同时,划分出了钛珠涂层和羟基磷灰石涂层部分滑移区的工况分界线.通过对比两种材料的摩擦磨损机理,钛珠涂层与皮质骨界面固定效果较好,羟基磷灰石涂层与皮质骨界面损伤较小.结果对人工关节生物固定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珠涂层 羟基磷灰石涂层 微动磨损 骨界面 生物固定材料
下载PDF
丙烯腈-丙烯酸共聚物多孔膜的硫化物传感器
4
作者 王焱 符江 符巨云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03-105,108,共4页
采用自由基聚合方法在金电极表面合成丙烯腈-丙烯酸的共聚物多孔膜并用作固定酶的载体。再通过戊二醛将辣根过氧化物酶交联固定在丙烯腈-丙烯酸的共聚物多孔膜上制得过氧化氢生物传感器。硫化物抑制酶的活性使还原电流减小,根据电流减... 采用自由基聚合方法在金电极表面合成丙烯腈-丙烯酸的共聚物多孔膜并用作固定酶的载体。再通过戊二醛将辣根过氧化物酶交联固定在丙烯腈-丙烯酸的共聚物多孔膜上制得过氧化氢生物传感器。硫化物抑制酶的活性使还原电流减小,根据电流减小的程度实现了对硫化物的测定。丙烯腈-丙烯酸共聚物多孔膜具有大的表面积和高的吸附能力。有利于改进传感器的检测下限。实验结果表明:将辣根过氧化物酶固定在丙烯腈-丙烯酸的共聚物多孔膜金电极上,作为一种检测硫化物的抑制型传感器,分析响应性能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腈-丙烯酸共聚物多孔膜 酶抑制 生物材料固定 辣根过氧化物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