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5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北古生物地质遗迹资源特征及保护研究
1
作者 贠杰 赵力颖 +4 位作者 高尚 张亚光 马梦玲 王茂江 刘洪章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40-42,共3页
古生物化石作为重要的地质遗迹资源,是地球演化过程中生命演化的重要载体,为研究地史时期的生命演化规律、生态环境变迁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更是地学科普工作的最好载体(吴子杰等,2023)。河北发育不同地质历史时期的地层与化石.
关键词 河北 生物地质遗迹 保护利用
下载PDF
微生物地质工程技术及其应用 被引量:8
2
作者 唐朝生 泮晓华 +6 位作者 吕超 董志浩 刘博 王殿龙 李昊 程瑶佳 施斌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25-654,共30页
微生物地质工程技术是将微生物参与的生化过程加以控制和利用,来解决工程地质问题的一类新型岩土体水—力学特性改性技术。研究表明该技术具有低成本、环境友好、低能耗和过程可控的优点,是工程地质界近些年的一个热门研究内容,也是现... 微生物地质工程技术是将微生物参与的生化过程加以控制和利用,来解决工程地质问题的一类新型岩土体水—力学特性改性技术。研究表明该技术具有低成本、环境友好、低能耗和过程可控的优点,是工程地质界近些年的一个热门研究内容,也是现代工程地质学科的重要发展方向。文章基于当前该技术取得的研究进展,系统总结了能被加以控制和高效利用的三种代表性微生物地质工程技术(微生物成矿作用、微生物膜作用及微生物产气作用)的原理及其应用领域。着重对研究最多、应用前景最广的微生物成矿作用改性岩土体力学特性、渗透特性、抗侵蚀性等工程性质及机理进行了阐述,并深入探讨了影响微生物成矿作用改性效果的关键因素(细菌种类、菌液浓度、环境温度、pH值、胶结液、土体性质及灌浆工艺)。此外,文章还详细论述了微生物成矿作用在地基处理、岛礁建设、防风固沙、水土保持、抗裂防渗、文物保护、地灾防治等领域的应用现状,并探讨了该技术当前面临的主要挑战及未来的重点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地质工程技术 生物诱导方解石沉淀(MICP) 生物矿化 工程地质 岩土体改性 防灾减灾
下载PDF
微生物地质技术及其应用前景 被引量:1
3
作者 郝瑞霞 王关玉 关广岳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63-64,共2页
在分析和总结微生物地质技术研究现状和应用前景的基础上,分析和探讨了微生物的特性及其作用机理,为我国矿床研究。
关键词 生物地质技术 细菌 矿石 生物氧化
下载PDF
岩溶洞穴生物地质作用研究──以贵州织金洞为例 被引量:6
4
作者 安裕国 戎昆方 +1 位作者 李景阳 何复胜 《贵州地质》 1996年第3期203-208,共6页
1987年以来,作者对贵州织金洞洞穴沉(堆)积物的成因进行了较详细的研究,系统地采集现代洞穴蓝藻和沉(堆)积物标本,发现沉(堆)积物中绝大部分都具有蓝藻类的生长线纹层构造,并显示出各种特殊的形态和花纹特征。经扫描电子... 1987年以来,作者对贵州织金洞洞穴沉(堆)积物的成因进行了较详细的研究,系统地采集现代洞穴蓝藻和沉(堆)积物标本,发现沉(堆)积物中绝大部分都具有蓝藻类的生长线纹层构造,并显示出各种特殊的形态和花纹特征。经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偏光显微镜鉴定,其中含有大量的蓝藻化石,具有明显的生物结构。作者研究的结果:这是由于在岩溶洞穴生物作用场中,因生物地质作用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岩石,是一种新发现的叠层石──洞穴叠层石。根据洞穴叠层石的宏观构造初步划分了大、中、小三种复式融合洞穴叠层石构造体和六种基本层以及十三种洞穴叠层石形态类型。这一研究成果,突破了岩溶洞穴沉(堆)积物的碳酸钙单一化学成因认识,丰富了成因理论,拓宽了研究现代叠层石形成机理的思路,对第四纪环境预报等方面将会起到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洞穴 生物地质作用 蓝藻 生物岩溶 织金洞
下载PDF
生物地质学 被引量:9
5
作者 殷鸿福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1994年第6期79-82,共4页
生物地质学殷鸿福(中国地质大学武汉430074)关键词生物地质学1生物地质学的意义生物地质学是研究生物圈与地球其它层圈相互影响的一门新的地学分支学科。在数、理、化、天、地、生六大基础科学中,数、理、化、天均已与地学结... 生物地质学殷鸿福(中国地质大学武汉430074)关键词生物地质学1生物地质学的意义生物地质学是研究生物圈与地球其它层圈相互影响的一门新的地学分支学科。在数、理、化、天、地、生六大基础科学中,数、理、化、天均已与地学结合,形成了蓬勃发展的数学地质、地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地质 生物 二叠纪
下载PDF
生物地质环境与糖尿病的发生
6
作者 张志才 连宾 《地球与环境》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8-74,共7页
糖尿病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糖、蛋白和脂类代谢异常的代谢紊乱性疾病,其发生与发展与生物地质环境密切相关。本文研究了不同地区的糖尿病发病率差异原因以及不同地球化学元素在糖尿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认为生物地质环境在糖尿病发生... 糖尿病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糖、蛋白和脂类代谢异常的代谢紊乱性疾病,其发生与发展与生物地质环境密切相关。本文研究了不同地区的糖尿病发病率差异原因以及不同地球化学元素在糖尿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认为生物地质环境在糖尿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根据相同遗传背景的人在不同生物地质环境条件下发病率的差异,提出目前人类糖尿病发病率增加的原因是:片面追求农作物产量,使得谷物、蔬菜和水果中地球化学元素含量降低,进一步引发人类通过食物链从生物地质环境获取地球化学元素绝对量减少以及少量地球化学元素污染生物地质环境引起人体过载。因此,控制人口过快增长,保护环境,实现人类社会与生物地质环境和谐发展,是控制人类糖尿病发病率的关键举措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地质环境 地球化学元素 糖尿病 发病率
下载PDF
微生物地质技术及其应用前景
7
作者 关广岳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12-14,共3页
微生物地质技术及其应用前景关广岳(东北大学资源微生物技术研究中心·沈阳市)作为生物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枝的微生物技术是人类通过实践所掌握的最古老的技术,迄今已有4000~5000年的历史,诸如酿酒、发酵、制造醋酱、沤... 微生物地质技术及其应用前景关广岳(东北大学资源微生物技术研究中心·沈阳市)作为生物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枝的微生物技术是人类通过实践所掌握的最古老的技术,迄今已有4000~5000年的历史,诸如酿酒、发酵、制造醋酱、沤制家肥等均属之。目前微生物技术在食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地质 金矿床 勘探 堆浸
下载PDF
生物地质化学研究动态
8
作者 罗斌杰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1990年第1期5-11,共7页
生物地质化学是一门新兴的分支学科。本文从生命的形成、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生物成矿作用、生物地球化学勘探等方面综述了生物地质化学的国内外当前研究现状与研究动态。
关键词 生物地质化学 生命起源 生物成矿 生物地球化学勘探 成矿作用
下载PDF
古生物地质遗迹评价及保护对策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张世姣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22年第22期122-124,共3页
山旺国家地质公园以闻名世界的山旺古生物化石及反映其形成环境的火山地貌为特色,具有重要的保护价值。该文基于熵权法理论建立古生物化石遗迹资源保护评价体系,从景观价值、自然属特性、地理条件和区域条件4个方面进行定量评价,将古生... 山旺国家地质公园以闻名世界的山旺古生物化石及反映其形成环境的火山地貌为特色,具有重要的保护价值。该文基于熵权法理论建立古生物化石遗迹资源保护评价体系,从景观价值、自然属特性、地理条件和区域条件4个方面进行定量评价,将古生物化石遗迹资源保护价值分为4个等级。研究结果表明,山旺国家地质公园为最优级,具有较高的古生物地质遗迹资源价值和开发利用价值。研究成果可为山旺国家地质公园古生物地质遗迹的保护规划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旺国家地质公园 生物地质遗迹 熵权法 保护对策
下载PDF
真菌的生物地质作用及其在环境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涵 蔡林 +1 位作者 姚奇志 周根陶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82-394,共13页
真菌在自然界中作为有机体的分解者、动植物的病原菌和共生菌,广泛分布于地表和土壤环境,并通过一系列生长及代谢活动,与周围环境中的岩石或矿物基质发生作用,进而影响地球化学过程。真菌的生物地质作用主要包括:真菌促进下岩石或矿物... 真菌在自然界中作为有机体的分解者、动植物的病原菌和共生菌,广泛分布于地表和土壤环境,并通过一系列生长及代谢活动,与周围环境中的岩石或矿物基质发生作用,进而影响地球化学过程。真菌的生物地质作用主要包括:真菌促进下岩石或矿物的风化,真菌诱导下次生矿物的形成,以及与上述过程相对应的营养元素和金属离子的迁移与固定。近年来,由生物风化发展而来的生物浸取技术,已经在生物采矿、选矿以及受污染土壤和工业垃圾的生物治理等多个方面得以应用。而将真菌用作吸附剂的生物吸附研究,则显示其能有效祛除工业废水及受污染地下水中所含的金属和有机污染物。因此,无论是从地球化学循环的角度出发,还是考虑资源与环境效应,研究真菌的生物地质作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中从真菌生物风化、生物矿化和环境修复等方面综述了真菌生物地质作用研究的最新进展,并对今后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旨在加深真菌在地质微生物学作用过程中的认识,促进相关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 地质生物 生物风化 生物矿化 环境修复
下载PDF
《生物地质学》课程教学初探
11
作者 田友萍 《中国地质教育》 2004年第3期26-28,共3页
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生物学走向地质学领域前景可观。生物学与地质学关系密切,它反映了生物学与地质学之间的必然联系,并逐步形成了一门交叉学科--生物地质学。通过生物地质学教学实践体会到,生物学与地质学关系密切的内容要突出... 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生物学走向地质学领域前景可观。生物学与地质学关系密切,它反映了生物学与地质学之间的必然联系,并逐步形成了一门交叉学科--生物地质学。通过生物地质学教学实践体会到,生物学与地质学关系密切的内容要突出强化、讲深讲透,让学生建立生物地质相互作用、相互联系、协调发展的思想观点,构建科学完整的知识体系。生物地质学内容主要有:生物风化、生物成矿、生物地球化学、生态环境地质学、生物探矿与微生物冶金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地质学课程 教学实践与探讨
下载PDF
华南晚三叠世生物地质事件 被引量:1
12
作者 冯少南 席运宏 《河南地质》 1991年第2期28-36,共9页
华南晚三叠世Dictyophyllum-Clathropteris植物群可划分三个组合:1.Lepidopteris otlonis-Hubeiophyllum cuneifolium组合,时代为卡尼期的中-晚期;2.Anthrophyopsis crassinervis-Riret-icopteris microphylla组合,时代为卡尼期的晚期-... 华南晚三叠世Dictyophyllum-Clathropteris植物群可划分三个组合:1.Lepidopteris otlonis-Hubeiophyllum cuneifolium组合,时代为卡尼期的中-晚期;2.Anthrophyopsis crassinervis-Riret-icopteris microphylla组合,时代为卡尼期的晚期-诺尼期的早期;3.Goeppertella kwangyuanensis-Selaginellites yunnanensis组合,时代为诺尼期。鄂西荆当、秭归盆地的洞竹园组和香溪组(狭义).底部有一层底砾岩或含砾砂岩,层位稳定.是三叠-侏罗系分界岩性标志。同时表明该区晚三叠世末期,地壳上升,改变了原来的环境,造成晚三叠世的三个植物组合标准分子和大部分常见分子绝灭.晚三叠世双亮类标准属种也逃脱不了这次毁灭性的灾难.而代表侏罗纪的金鸡组、武昌组、桐竹园组及香溪组(狭义)含的植物、菊石及双壳类则以崭新的面貌出现。据此,笔者认为华南晚三叠世末期,发生了一次重大的生物地质事件。文中还对Dictyophyllum-Clathropteris植物群的含义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地质 晚三叠世 华南 地层
下载PDF
利用生物地质化学法寻找矿藏
13
作者 M.卢特 戈云 《世界研究与发展》 CSCD 1991年第2期111-112,共2页
按照某些科学家们的说法,淘金者可以扔掉他们手中的淘金盘,转而用收集植物的办法来获取金子。“生物地质化学”的鼓吹者们声称,植物可以指引人们探寻到埋藏地下的珍贵金属和有战略意义的金属矿床。传统上人们用两种方法搜寻矿物的埋藏... 按照某些科学家们的说法,淘金者可以扔掉他们手中的淘金盘,转而用收集植物的办法来获取金子。“生物地质化学”的鼓吹者们声称,植物可以指引人们探寻到埋藏地下的珍贵金属和有战略意义的金属矿床。传统上人们用两种方法搜寻矿物的埋藏地点。一种是地球物理探矿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勘探 生物地质化学 地球化学勘探
下载PDF
服务大农业的生物地质环境学——理论,实践与展望
14
作者 曾群望 《云南地质科技情报》 1998年第2期29-36,共8页
关键词 生物 环境 生物地质环境 农业服务
下载PDF
腐殖质形成的生物地质化学原理
15
作者 ОР.,С 侯惠珍 《农业科技译丛(杭州)》 1989年第3期2-8,共7页
关键词 土壤 腐殖质 形成 生物地质化学
下载PDF
古生物地质遗迹保护和开发中的问题分析
16
作者 李骁 《居业》 2020年第8期125-125,127,共2页
本文简单概述了我国古生物地质遗迹保护和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我国政府部门在进行古生物地质遗迹保护中应当起到的作用,探究了我国目前古生物地质遗迹遭受破坏的现状,并根据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保护措施。
关键词 生物地质遗迹 保护方式 开发管理 保护对策
下载PDF
采油中的生物地质学(新方法介绍)
17
作者 B.A.索罗金 陈文华 《石油勘探开发情报》 1990年第1期70-70,共1页
石油工业发展现阶段的性质特点,是从处于开发后期的油藏中增加原油产量。大量复杂的问题均发生在这一阶段。其中,问题之一是补采剩余储量。在广泛采用最新科学技术基础上,并以其新技术方法的原则,可用技术进步方法从已开始油田中补... 石油工业发展现阶段的性质特点,是从处于开发后期的油藏中增加原油产量。大量复杂的问题均发生在这一阶段。其中,问题之一是补采剩余储量。在广泛采用最新科学技术基础上,并以其新技术方法的原则,可用技术进步方法从已开始油田中补采剩余石油储量,使重新投产的油田达到完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油 生物地质 生物驱油 无机盐溶液 提高采收率
下载PDF
2018国家能源环境前沿学术讲坛暨微生物地质学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
18
作者 万云洋 董战峰 +3 位作者 赵炳鮬 李阳 李根生 王铁冠 《油气田环境保护》 CAS 2019年第1期18-18,共1页
2018年12月27—29日,国家能源环境前沿学术讲坛暨微生物地质学学术研讨会在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隆重召开。来自中国石化集团,中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长庆油田,国家环境分析测试中心、中科院微生物所、青藏所... 2018年12月27—29日,国家能源环境前沿学术讲坛暨微生物地质学学术研讨会在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隆重召开。来自中国石化集团,中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长庆油田,国家环境分析测试中心、中科院微生物所、青藏所、和地球化学研究所,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科技大学、武汉大学、长江大学、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北京市昌平区科学技术协会、中国自然资源学会等知名企业、科研院所、高校、协会/学会和政府部门等三十余家单位的代表共100余人,围绕前沿领域的国家能源环境和微生物地质学应用研发展开深入研讨。此次会议由北京能源协会及青年专家委员会组织,由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和北京市昌平区科学技术协会共同承办,会议得到了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科学技术处、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地球科学学院、化学工程与环境学院和北京新科开源基因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单位和企业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大学(北京) 学术研讨会 生物地质 能源环境 中国自然资源学会 中国石化集团 国家重点实验室 科学技术协会
下载PDF
小小地质微生物演绎跨圈层的相互作用
19
作者 谢树成 朱宗敏 +3 位作者 张宏斌 杨义 王灿发 阮小燕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46-454,共9页
地球系统科学特别关注跨圈层的相互作用,包括深部系统与表层系统的相互作用、表层系统海-陆-气之间的相互作用。这种庞大时空尺度的地质作用过程可以被小小的地质微生物记录下来,足见地质微生物的以小见大、见微知著特征。在二叠纪-三... 地球系统科学特别关注跨圈层的相互作用,包括深部系统与表层系统的相互作用、表层系统海-陆-气之间的相互作用。这种庞大时空尺度的地质作用过程可以被小小的地质微生物记录下来,足见地质微生物的以小见大、见微知著特征。在二叠纪-三叠纪之交和晚奥陶世这两个完全不同场景的显生宙火山活动过程中,爆发的初期都出现了包括蓝细菌在内的海洋固氮微生物繁盛,紧接着出现了包括藻类、放射虫、有孔虫等真核微生物的繁盛,显示了火山活动引发了从原核微生物向真核微生物群落的转变过程。不仅如此,人们还发现地质微生物可以通过条带状铁建造等生物成因岩石引发了前寒武纪的火山活动,而且还可能启动了最早的板块运动。地质微生物不仅对火山活动这一与碳循环有关的跨圈层地质作用具有很灵敏的响应和反馈能力,而且还能示踪表层系统复杂的海-陆-气相互作用及其物质传输过程。利用地质微生物的诸多干湿古气候代用指标,发现了中国东部地区不同时间尺度干湿状况的三极模态空间变化格局,而且还识别出了西北地区与西太平洋海洋上层热量有关的极端干旱事件。地质微生物记录的这些干湿状况是高纬与低纬的海-陆-气相互作用在水循环方面的体现。地质微生物演绎的与碳循环和水循环有关的这些跨圈层过程仅是地球系统的冰山一角,随着地球生物学的发展和技术方法的创新,越来越多的宜居地球形成之谜会被地质微生物所破解,包括地质微生物与深部过程的互馈效应、地质微生物与地球重大环境转型的关系以及地质微生物对地球生态系统演化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地科学 地球生物 地质生物 火山活动 碳循环 水循环 全球变化
下载PDF
微生物岩土工程技术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20
作者 王双娇 李志清 +3 位作者 田怡帆 李燕明 周应新 李丹丹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36-264,共29页
微生物岩土工程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生态友好型岩土体改良加固技术,应用前景广阔。但限于理论水平和研究手段,该技术仍存在较多不足,难以实现高效固化,由此成为大规模现场应用的瓶颈。而提升固化效率的关键在于明确其作用原理和影响机制... 微生物岩土工程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生态友好型岩土体改良加固技术,应用前景广阔。但限于理论水平和研究手段,该技术仍存在较多不足,难以实现高效固化,由此成为大规模现场应用的瓶颈。而提升固化效率的关键在于明确其作用原理和影响机制。文章梳理了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积技术(MICP)的研究现状,系统归纳了固化原理和改良岩土体的物理力学特性,并分析得出固化效率主要受到反应物自身和外部环境两方面的影响。当前MICP技术已初步应用于土体固化、裂缝修复、防渗处理、污染修复及微生物水泥等领域,但由于矿化难以均匀、反应物不经济、微生物及脲酶活性期短且受环境干扰大、代谢产物附带毒性、现场应用性差,该技术目前主要限于实验室水平。作者分别提出了可能的突破与改进方向,并结合实验室成果指出豆粕进行菌体扩培和脲酶供给的碳源优势,以及将磷石膏作为现场钙源的环保性和经济性,以期为从事微生物岩土工程研究与技术开发的人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岩土工程 生物地质工程 生物诱导碳酸钙沉积 巴氏芽孢杆菌 脲酶 磷石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