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生物培养法生产壳聚糖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陈忻 袁毅桦 +3 位作者 黄耀威 赖兴华 钟达云 关志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7期22-25,共4页
通过培养几种不同种属的微生物菌种的方法来生产壳聚糖,并用傅立叶红外光谱及Ames细菌检测法对产品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用此法生产的壳聚糖纯度高,并且有一定的抗畸变效果:且方法简单,生产成本低,是一种很有前景的生产壳聚糖的... 通过培养几种不同种属的微生物菌种的方法来生产壳聚糖,并用傅立叶红外光谱及Ames细菌检测法对产品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用此法生产的壳聚糖纯度高,并且有一定的抗畸变效果:且方法简单,生产成本低,是一种很有前景的生产壳聚糖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培养法 甲壳质 壳聚糖 丝状真菌 生产
下载PDF
实时定量PCR与传统微生物培养法诊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体的性能比较 被引量:12
2
作者 王海晶 王小军 《临床肺科杂志》 2020年第6期811-815,共5页
目的基于分子的实时定量PCR方法与常规微生物培养法诊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病原体的性能比较。方法通过气管内抽吸物(EAT)与支气管肺泡灌洗(BAL)两种方法采集了我院112例机械通气>48 h的疑似VAP患者的样本,使用常规微生物培养方... 目的基于分子的实时定量PCR方法与常规微生物培养法诊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病原体的性能比较。方法通过气管内抽吸物(EAT)与支气管肺泡灌洗(BAL)两种方法采集了我院112例机械通气>48 h的疑似VAP患者的样本,使用常规微生物培养方法与实时定量PCR法对两种样本均进行微生物分析。结果共收集了112份BAL样本,101份ETA样本,主要分离的细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和流感嗜血杆菌。将分子生物学方法与常规培养方法进行比较,以常规培养方法作为标准,BAL样本灵敏度为89.5%,特异性为96.7%,ETA样本的灵敏度为73.8%,特异性为95.9%。结论采用基于分子的实时定量PCR法在诊断VAP时,与常规微生物培养法结果没有差异,对VAP中常见的病原体具有很高的特异性和良好的灵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定量PCR 常规微生物培养法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气管内抽吸物 支气管肺泡灌洗
下载PDF
快速血清学检验法与微生物快速培养检验法在肺炎支原体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
3
作者 吴风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S02期61-61,共1页
目的探讨快速血清学检验法与微生物快速培养检验法在肺炎支原体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82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分为研究组和对比组.对比组应用快速血清学检验法进行诊断,研究组应用微生... 目的探讨快速血清学检验法与微生物快速培养检验法在肺炎支原体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82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分为研究组和对比组.对比组应用快速血清学检验法进行诊断,研究组应用微生物快速培养检验法进行诊断.对比两种检测方法的阳性率,观察微生物快速培养检验法在各个阶段患儿中的检出率.结果研究组患儿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微生物快速培养检验法在5~8岁患儿中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在1~4岁和9~13岁患儿(P<0.05).结论用快速血清学检验法与及微生物培养检验法都能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进行早期诊断.用微生物快速培养检验法诊断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阳性检出率明显较高,而且该方法在5~8岁患儿中的阳性检出率最为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血清学检验 生物快速培养检验 肺炎支原体感染
下载PDF
食品中病原微生物快速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4
作者 宋宏新 马娜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27-130,共4页
食品中病原微生物是影响食品安全性的最主要生物因素。本文综述了食品中病原微生物的快速检测方法研究进展,并对微生物培养法、免疫学方法和核酸分子杂交等现优检测方法进行了比较和评述。
关键词 快速检测方 病原微生物 研究进展 生物培养法 核酸分子杂交 食品安全性 免疫学方 生物因素
下载PDF
快速血清学检测和微生物快速培养法检测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诊断中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8
5
作者 孟亚梅 王新海 《中国民康医学》 2018年第17期97-98,共2页
目的:比较快速血清学检测与微生物快速培养法检测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6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作为观察对象,均行快速血清学检测及微生物快速培养法检测。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阳性检出率。结果:微生物快速培... 目的:比较快速血清学检测与微生物快速培养法检测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6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作为观察对象,均行快速血清学检测及微生物快速培养法检测。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阳性检出率。结果:微生物快速培养法检测的阳性检出率为70.93%(61/86),明显高于快速血清学检测的43.02%(37/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生物快速培养法检测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诊断中的阳性检出率高于快速血清学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 快速血清学检测 生物快速培养 阳性检出率
下载PDF
微生物快速培养检验法与快速血清学检验法对肺炎支原体感染诊断的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郭岩 《黑龙江医学》 2022年第4期452-454,共3页
目的:分析微生物快速培养检验法与快速血清学检验法对肺炎支原体感染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20年3月安阳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采... 目的:分析微生物快速培养检验法与快速血清学检验法对肺炎支原体感染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20年3月安阳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采用快速血清学检验法,观察组采用微生物快速培养检测法。对比两组患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阳性检出率,并比较两组患儿在不同病程内、不同年龄段的肺炎支原体感染的阳性检出率。结果:观察组患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阳性检出率为88.33%,高于对照组的70.00%,两组患者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14,P<0.05)。观察组患儿<7 d的肺炎支原体感染阳性率高于对照组,而≥7d的肺炎肺炎支原体感染阳性率低于对照组(χ^(2)=22.525,4.662,P<0.05)。观察组1~3岁患儿的肺炎支原体感染阳性检出率高于对照组,9~12岁患儿的肺炎支原体感染阳性检出率低于对照组(χ^(2)=15.824,4.234,P<0.05)。结论:微生物快速培养检验法在诊断肺炎支原体感染取得良好效果,利于提高阳性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快速培养检验 快速血清学检验 肺炎支原体感
下载PDF
微生物过滤培养法生产酵母菌工艺研究
7
作者 李强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工程技术》 2021年第9期145-145,147,共2页
在当前的国际发酵工程当中,研究的一个热点是微生物过滤培养技术。就此种技术的具体利用来看,其中能够将细胞动态的固定在一个反应体系当中,所以基质和代谢产物抑制对于细胞的影响会得以解除,这样,固定化培养实践中载体的限制因素会得... 在当前的国际发酵工程当中,研究的一个热点是微生物过滤培养技术。就此种技术的具体利用来看,其中能够将细胞动态的固定在一个反应体系当中,所以基质和代谢产物抑制对于细胞的影响会得以解除,这样,固定化培养实践中载体的限制因素会得到克服,而且载体所产生的扩散阻力以及空间效应等也会得到克服。在多方面困难克服的情况之下,清澈滤液的获得便捷了后续的处理加工,所以其能够为发酵工业带来多个方面的经济效益。为了对微生物过滤培养技术的现实应用进行分析,文章研究该技术在生产酵母菌过程中的具体工艺,旨在为实践提供指导与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过滤培养 生产 酵母菌 工艺
下载PDF
宏基因组学第二代测序技术对比传统微生物培养在慢性子宫内膜炎病原学诊断中的优势 被引量:4
8
作者 刘海瑛 谭国英 李爱平 《中国医药指南》 2022年第31期58-61,共4页
目的通过对比宏基因组学第二代测序技术(mNGS)与传统微生物培养在慢性子宫内膜炎病原学检测结果的差异,了解mNGS在慢性子宫内膜炎病原学诊断中的优势。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我院生殖中心慢性子宫内膜炎的不孕症患者共计500例,... 目的通过对比宏基因组学第二代测序技术(mNGS)与传统微生物培养在慢性子宫内膜炎病原学检测结果的差异,了解mNGS在慢性子宫内膜炎病原学诊断中的优势。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我院生殖中心慢性子宫内膜炎的不孕症患者共计500例,同时取子宫内膜标本送检,每份标本均分为2份,1份行传统微生物培养法检测病原体,另1份行mNGS法检测病原体,统计治疗前两种方法检测出的病原体数量与种类、微生物检出阳性率以及两种检测方法的一致性,并于治疗后对两种方法的复检阳性率进行比较。结果传统微生物培养法的检出阳性率为20.80%;mNGS法的检出阳性率为79.40%,有显著性差异(P<0.05)。通过传统微生物培养法共检出104例,致病菌包括:肺炎克雷伯杆菌、大肠埃希菌、链球菌、粪肠球菌等。通过mGNS法共检出397例,除上述致病菌外,还检测出了细菌(阴道加德纳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病毒(巨细胞病毒、乳头状瘤病毒)、支原体(解脲脲原体)。在500例子宫内膜标本中,两组检测结果完全不一致的有105例(21.00%),检测结果不完全一致的有241例(48.20%),检测结果完全一致的有154例(3.00%)。经后续治疗后,传统微生物培养法复检阳性率为13.46%,mNGS法复检阳性率为15.87%,有显著性差异(P<0.05)。以培养结果为金标准,mNGS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5.39%、58.92%、68.47%、61.09%。结论mNGS法在慢性子宫内膜炎病原体的诊断方面较传统微生物培养法敏感度更高,对病原体检出能力更强,尤其在少见病原体诊断方面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基因组学第二代测序技术 传统微生物培养法 慢性子宫内膜炎 阳性率 敏感度
下载PDF
微生物非培养鉴定技术在临床标本检查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张卓然 高鹏 +2 位作者 李琳 周世航 詹銮峰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3期18-24,共7页
感染性疾病的病原学诊断仍以微生物的分离培养作为"金标准",但能培养成功的仅为少数。绕过分离培养环节,以微生物rRNA/rDNA基因作为种属鉴别序列,设计通用引物(universal primer,up),用PCR扩增标本中微生物的16S rRNA或16S~2... 感染性疾病的病原学诊断仍以微生物的分离培养作为"金标准",但能培养成功的仅为少数。绕过分离培养环节,以微生物rRNA/rDNA基因作为种属鉴别序列,设计通用引物(universal primer,up),用PCR扩增标本中微生物的16S rRNA或16S~23S rRNA序列,通过毛细管电泳(CE)进行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筛选基因的点突变以达到快速鉴定微生物(到属和种)。用PCR-CE-SSCP和PCR-CE-RFLP分析系统检测了呼吸道、消化道、女性生殖道标本中感染的病原菌;用PCR-CE-SSCP系统检测了男性泌尿道溶脲脲原体两个生物群。建立PCR-CE-RFLP分析系统,用非培养法鉴定技术检测脓汁、肠道和泌尿生殖道标本,检测并鉴定了临床标本中的多种病原菌;对人体肠道菌群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用该法可协助腹泻的病原学诊断;检测生殖道常见的致病菌;用PCR-CE-SSCP系统建立了检测溶脲脲原体两个生物群的方法。微生物的非培养鉴定技术比传统方法缩短20h,为临床感染症的诊断提供快速、准确的依据。结果可见,利用16S~23S rRNA间区基因PCR-CE-RFLP和PCR-CE-SSCP系统可以达到对临床常见病原菌的快速种属鉴定,比传统的细菌培养法具有快速、准确、灵敏的优点,可用于临床感染症的病原学诊断。微生物的非培养鉴定技术将替代培养法而成为病原学诊断新的金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诊断 生物培养鉴定技术 16S RDNA PCR—CE—SSCP PCR—CE—RFLP
下载PDF
肺炎支原体培养法与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的比较 被引量:3
10
作者 常玉芝 《实用检验医师杂志》 2018年第2期83-84,87,共3页
目的比较微生物快速培养(MRD)与肺炎支原体免疫球蛋白M(MP-IgM)抗体检测在诊断患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3月—12月天津市宝坻区人民医院确诊患有MP感染的148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检测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两... 目的比较微生物快速培养(MRD)与肺炎支原体免疫球蛋白M(MP-IgM)抗体检测在诊断患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3月—12月天津市宝坻区人民医院确诊患有MP感染的148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检测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其中74例患儿采用MRD法进行检测,74例患儿采用MP-IgM抗体检测法进行检测,对比两种检测方法的阳性率情况。结果 MRD法测出阳性者68例(91.89%),MP-IgM法测出阳性者58例(78.38%),MRD法的阳性率较MP-IgM法明显升高(P<0.05)。结论 MRD法与MP-IgM抗体检测法在早期MP感染的诊断中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应用MRD法诊断较MP-IgM抗体检测法具有一定的优势,但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临床可考虑将两种方法联合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 生物快速培养 MP-IgM抗体检测
下载PDF
生物素的高效率制造法
11
作者 陈曾三 《杭州食品科技》 1998年第4期22-22,10,共2页
关键词 芽孢杆菌 生物 生物培养法
下载PDF
RT-F2000在妇科泌尿生殖道病原微生物检测中的诊断与应用
12
作者 袁子程 《生物医学工程学进展》 CAS 2024年第2期162-168,共7页
目的探究在妇科泌尿生殖道病原微生物检测诊断中使用RT-F2000(全自动阴道分泌物检测仪)。方法回顾性分析在天柱县人民医院就诊并开展妇科检查的120例受检者临床资料,样本选取时段为2023年1—11月。全部受检者入院后采集生殖道分泌物标... 目的探究在妇科泌尿生殖道病原微生物检测诊断中使用RT-F2000(全自动阴道分泌物检测仪)。方法回顾性分析在天柱县人民医院就诊并开展妇科检查的120例受检者临床资料,样本选取时段为2023年1—11月。全部受检者入院后采集生殖道分泌物标本及尿道标本,共120份样本,使用RT-F2000与微生物培养法分别进行泌尿生殖道病原微生物检测。对比两种检测方式的病原微生物检出情况;以微生物培养法为“金标准”,评价RT-F2000检测诊断效能。结果(1)根据120例分泌物标本检测结果可知,使用微生物培养法共检出阳性标本83例,阳性率69.16%;支原体、霉菌、线索细胞、滴虫分别检出34例(40.96%)、25例(30.12%)、14例(16.87%)、10例(12.05%)。使用RT-F2000共检出阳性标本85例,阳性率70.83%;支原体、霉菌、线索细胞、滴虫分别检出35例(41.17%)、25例(29.41%)、15例(17.64%)、10例(11.76%)。两种检查方式检出的阳性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使用微生物培养法检出的83例阳性标本中,单纯病原体感染、混合病原体感染分别为70例、13例,构成比分别为84.34%、15.66%。使用RT-F2000检出的85例阳性标本中,单纯病原体感染、混合病原体感染分别为72例、13例,构成比分别为84.71%、15.29%。(3)与微生物培养法相比,RT-F2000检测支原体符合率为99.17%,检测霉菌符合率为100.00%,检测线索细胞符合率为99.17%,检测滴虫符合率为100.00%。(4)RT-F2000检测支原体Kappa值为0.961,检测霉菌Kappa值为0.938,检测线索细胞Kappa值为0.952,检测滴虫Kappa值为0.974,与微生物培养法有良好的一致性(P>0.05)。结论将RT-F2000应用于妇科泌尿生殖道病原微生物检测,可对患者生殖道病原体实现快速、精准的诊断,体现出了较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科 泌尿生殖道 病原微生物检测 RT-F2000 生物培养法
下载PDF
妊娠晚期B族链球菌筛查方法性能评价
13
作者 赵亚楠 曹啟新 +1 位作者 崔秀格 赵建平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4年第10期1836-1839,1844,共5页
目的评价微生物培养法、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实时荧光PCR以及质谱快速鉴定法筛查B族链球菌(GBS)的诊断性能。方法对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就诊于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的1506例围产期孕妇同时进行微生物培养法、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实时定... 目的评价微生物培养法、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实时荧光PCR以及质谱快速鉴定法筛查B族链球菌(GBS)的诊断性能。方法对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就诊于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的1506例围产期孕妇同时进行微生物培养法、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实时定量荧光PCR法以及质谱快速鉴定法GBS筛查,以增菌培养法作为参考标准,对上述几种方法进行方法学比较。结果增菌培养法检出率为8.17%,直接培养法检出率为3.12%,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检出率为5.17%,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出率为11.49%,质谱快速鉴定法检出率为7.17%,不同方法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时荧光PCR法灵敏度最高(95.93%),特异度最低(99.42%);质谱快速鉴定法准确度(98.61%)及特异度(99.78%)最高,一致性Kappa值最强(0.902);胶体金免疫层析法灵敏度63.41%,特异度99.42%,准确度96.48%;直接培养法灵敏度(32.52%)及准确度(94.02%)最低。实时荧光PCR以及质谱快速鉴定法最低检测下限为1.5×10^(3)CFU/mL。结论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和质谱快速鉴定法灵敏度及准确率较高、检测速度快,可用于GBS的快速筛查;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可适用于门诊大规模初步筛查以及基层医院常规筛查;增菌培养法虽耗时,但准确率高,漏诊及误诊率低,建议有条件的医院作为常规筛查项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族链球菌 生物培养法 胶体金免疫层析 荧光PCR 增菌培养 质谱快速鉴定
下载PDF
荧光标记法在医院环境清洁质量评估中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慕彩妮 戈伟 +5 位作者 许文 曹小琴 李颖 伍艳兰 马黎黎 范珊红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872-875,共4页
目的了解荧光标记法在医院环境清洁质量评估中的应用效果,为制定合理有效的考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择2014年10月—2015年2月某三甲综合医院病房的高频接触位点进行标记,待保洁员完成清洁后,同时采用荧光标记法与微生物培养法(金标... 目的了解荧光标记法在医院环境清洁质量评估中的应用效果,为制定合理有效的考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择2014年10月—2015年2月某三甲综合医院病房的高频接触位点进行标记,待保洁员完成清洁后,同时采用荧光标记法与微生物培养法(金标准)评估医院环境清洁质量的效果。结果对病房216个高频接触位点进行采样,荧光标记法和微生物培养法合格率分别为43.06%、49.54%。荧光标记法评估环境清洁质量的灵敏度和和特异度分别为82.24%、94.50%,kappa值为0.88,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3.61%、84.43%。荧光标记法每个采样点检测费为0.15元,而微生物培养法每个采样点检测费为8.20元。结论荧光标记法应用于环境清洁质量的真实性、可靠性及经济实用性较好,可应用于评估医疗环境的清洁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标记 生物培养法 环境 物体表面 清洁 消毒 医院感染
下载PDF
影响培养基pH值稳定因素的探讨 被引量:8
15
作者 陈润生 刘华荣 +1 位作者 林杰 郭维植 《海峡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02年第1期58-59,共2页
[目的 ]研究测试方法、条件、制备工艺等因素对培养基 p H值稳定的影响。 [方法 ]采用 PHS/ 3C精密数显 p H计测定培养基的 p H值 ,并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统计。 [结果 ]用 Na2 OH校正培养基 ,p H值明显下降 ,用 Na2 CO3 ,p H值明显... [目的 ]研究测试方法、条件、制备工艺等因素对培养基 p H值稳定的影响。 [方法 ]采用 PHS/ 3C精密数显 p H计测定培养基的 p H值 ,并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统计。 [结果 ]用 Na2 OH校正培养基 ,p H值明显下降 ,用 Na2 CO3 ,p H值明显上升 ;含胨量少的培养基经高压灭菌后 ,p H值下降 ,较不稳定 ;在高于室温的条件下测出培养基的 p H值低于在室温条件下的测得值。 [结论 ]导致成品培养基 p H值不稳定的因素有校正液、温度、压力、培养基的含胨量等 ,只要在操作中注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培养 PH值 酸碱度 生物实验 生物培养法 影响因素
下载PDF
移植术常见病原体检测的多联qPCR法的建立与初步应用
16
作者 梁珊 吴潇潇 +4 位作者 高瞻 岳芮名 黄杨 刘安庆 何苗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2年第5期494-500,共7页
目的 探讨多联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应用于移植术中常见病原体检测的有效性。方法 选择临床移植术后常见的24种感染病原体,设计qPCR检测体系的引物探针序列,以每种病原体的标准质粒做qPCR反应验证;优化本实验中每种病原体反应体系的引... 目的 探讨多联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应用于移植术中常见病原体检测的有效性。方法 选择临床移植术后常见的24种感染病原体,设计qPCR检测体系的引物探针序列,以每种病原体的标准质粒做qPCR反应验证;优化本实验中每种病原体反应体系的引物探针效果及浓度,分析确定qPCR方法的灵敏度、相关系数(R^(2))、扩增效率(E)后,用四川省人民医院移植ICU提供的肝肾移植患者标本22例做检测体系的应用验证:提取标本的总核酸100μL/(人)份,均分为二,分别以多联qPCR反应体系检测,以高通量测序方法(NGS)分析微生物种类;同时对移植患者的标本2 mL/份做微生物培养法检测。比较3种检测方法的检测结果,将NGS法作为金标准,分析多联qPCR法的阳性检出率,及其与培养法和NGS检测结果的差异。结果 所建立的qPCR检测体系24种病原体的qPCR检测下限均达到10^(1)cp/μL,均为R^(2)>0.99;对临床肝肾移植患者标本的病原体阳性检出率59.1%(13/22),NGS法相应为63.6%(14/22)(P>0.05)、微生物培养法为18.2%(4/22)(P<0.05)。检出的病原体比例:人类疱疹病毒6型(HHV-6) 30.8%(4/13)、巨细胞病毒(HCMV) 23.1%(3/13)、EB病毒(EBV)23.1%(3/13)、人细小病毒B19 15.4%(2/13)、流感嗜血杆菌(Hin)15.4%(2/13)、屎肠球菌(Efm)15.4%(2/13)、艰难梭菌(Cd)15.4%(2/13)、大肠杆菌(Eco)7.7%(1/13)、嗜麦芽窄食单胞菌(Sma) 7.7%(1/13)、肺炎克雷伯菌(Kpn)7.7%(1/13)、粪肠球菌(Efa)7.7%(1/13)、肺炎链球菌(Spn)7.7%(1/13)。3种方法的病原体检出一致率32%(7/22),其中多联qPCR法和NGS法的一致率为59%(13/22)和培养法的一致率41%(9/22)。结论 相较于微生物培养法,多联qPCR法对临床移植术中常见病原体的检测灵敏度高、定量准确、用时短、成本低;多联qPCR法结合NGS法、培养法有助于临床快速判断患者移植术后病原体感染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荧光定量PCR 移植术病原体 多联检测 高通量测序 生物培养法
下载PDF
不同方法评价医疗机构清洁消毒效果的成本效益研究
17
作者 黄蕾 黄辉萍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3年第21期149-153,共5页
目的 通过分组实验比较荧光标记法与微生物培养法在医疗机构高频接触物体表面清洁消毒效果中的作用及成本效果,为优化现存监测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22年3月在某三级综合医院应用荧光标记法与微生物培养法进行湿式清洁前后物表与手... 目的 通过分组实验比较荧光标记法与微生物培养法在医疗机构高频接触物体表面清洁消毒效果中的作用及成本效果,为优化现存监测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22年3月在某三级综合医院应用荧光标记法与微生物培养法进行湿式清洁前后物表与手表面清洁消毒质量评价,对检测结果做成本分析,对比不同环境监测方法的实施成效。结果 荧光标记法与微生物培养法在监测某三级综合医院物表与手卫生效果上具有较高的一致性(Kappa_(高频物表)=0.722,Kappa_(手卫生)=0.765),总符合率分别高达96.17%与92.67%。相对于微生物培养法,采用荧光标记法检测环境清洁消毒效果的单位平均每轮抽查可以节约62.25 h的时间成本,同时可节省30 965.47元经济成本。结论在医疗机构使用荧光标记法替代微生物培养法具有可行性,且相对于传统的金标准更能有效节约评估环境清洁消毒效果的经济与时间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级综合医院 荧光标记 生物培养法 清洁消毒 效果评价 成本效益
下载PDF
超高倍显微分析在妇科泌尿生殖道病原微生物检测中的诊断意义 被引量:1
18
作者 韦洪伟 《系统医学》 2022年第6期46-49,58,共5页
目的探讨妇科泌尿生殖道病原微生物检测中超高倍显微分析的诊断意义。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2月—2021年2月该院妇科患者200例,均接受微生物培养法、超高倍显微分析检测法、病理学检测法检测,分析妇科泌尿生殖道病原微生物感染情况,统计... 目的探讨妇科泌尿生殖道病原微生物检测中超高倍显微分析的诊断意义。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2月—2021年2月该院妇科患者200例,均接受微生物培养法、超高倍显微分析检测法、病理学检测法检测,分析妇科泌尿生殖道病原微生物感染情况,统计分析微生物培养法、超高倍显微分析检测法检测结果及诊断价值。结果200例妇科患者中,病理学检测法检出病原体176例,泌尿生殖道病原微生物感染率为88.00%,主要为支原体,占总数的25.00%;其次为念珠菌、霉菌、加德纳杆菌,分别占总数的18.50%、17.50%、16.00%;最后为滴虫,占总数的11.50%。超高倍显微分析检测法和微生物培养法的病原体检出率分别为84.00%(168/200)、82.50%(165/2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61,P>0.05),其中支原体、念珠菌、霉菌、加德纳杆菌、滴虫检出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高倍显微分析检测法检测的灵敏性为90.91%(160/176),特异性为66.67%(16/24),准确性为88.00%(176/200),阳性预测值为95.24%(160/168),阴性预测值为50.00%(16/32);微生物培养法检测的灵敏性为88.64%(156/176),特异性为62.50%(15/24),准确性为85.00%(171/200),阳性预测值为94.55%(156/165),阴性预测值为42.86%(15/35)。,两者之间的灵敏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科泌尿生殖道病原微生物检测中,超高倍显微分析检测法的诊断价值类似于微生物培养法,但更为方便、快捷、经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科 泌尿生殖道 病原微生物 生物培养法 超高倍显微分析检测 病理学检测
下载PDF
新型微生物技术在石油开采中的应用
19
作者 齐玉(编译) 刘廷元(审校) 《能源科学进展》 2007年第4期11-14,共4页
传统的微生物培养法技术应用,在微生物过程的油田酸化以及微生物腐蚀(MIC),会给开采带来不便或相反的结果。任何一个微生物培养步骤都将改变其群体特征,因此任何评估都基于这些结果。在过去十年里,对原地非依赖培养方法的需求促... 传统的微生物培养法技术应用,在微生物过程的油田酸化以及微生物腐蚀(MIC),会给开采带来不便或相反的结果。任何一个微生物培养步骤都将改变其群体特征,因此任何评估都基于这些结果。在过去十年里,对原地非依赖培养方法的需求促进了关于确定细菌身份、数量方法的发展。但也只是最近才被应用于海上石油工业中。该新型微生物技术以细菌中基因的检测为基础,本文将重点介绍这些技术,如FISH法,qPCR和DGGE。有资料表明,微生物数量的改变与硝化处理油藏的水窜有关。在鉴别关键的菌群后,可建立关于酸化细菌的新型检测战略。同时,对于腐蚀,尤其是沉积腐蚀,微生物技术足个强有力的工具。本文还提出了用微生物数据去设计和测试油田酸化及MIC的补救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技术 石油开采 应用 生物培养法 生物腐蚀 油田酸化 生物过程 FISH
下载PDF
基于高通量测序的连续传代富集土壤可培养菌菌群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文昌丽 曹伟伟 +3 位作者 唐雪莲 赵雯淑 贾仲君 孟磊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3-135,共13页
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连续传代富集过程中,固体和液体牛肉膏蛋白胨可培养土壤细菌多样性的变化规律,量化可培养菌占水稻土本底微生物群落的比例。通过设置常规营养和1/10低营养处理,包括常规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NA)、液体培养(NB),... 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连续传代富集过程中,固体和液体牛肉膏蛋白胨可培养土壤细菌多样性的变化规律,量化可培养菌占水稻土本底微生物群落的比例。通过设置常规营养和1/10低营养处理,包括常规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NA)、液体培养(NB),低营养固体培养(1/10 NA)和低营养液体培养(1/10 NB),开展连续传代富集10次,获得第1、3、5、7、10代细菌培养物并提取DNA,同时直接提取水稻土中所有微生物基因组DNA并对16S rRNA基因进行高通量测序,分析水稻土可培养菌群落变化规律及其占本底土著微生物的比例。结果表明,水稻土本底微生物多样性Chao指数为4806,在连续传代培养10次过程中,降幅最高为98.9%,其中,固体和液体可培养微生物Chao指数以第1代为最低,分别为49.7和142.0,低营养1/10固体和液体培养下,Chao指数分别为75.1和531.0。高通量测序16S rRNA基因后发现水稻土本底土著微生物共713属,连续10次传代富集培养过程中,固体和液体常规培养基中分别检测到52属和600属,低营养1/10固体和液体培养下,分别为62属和597属,可培养菌占比最高分别为8.7%和83.7%。连续第1、3、5、7和10次传代培养过程中,固体培养基每代独有微生物属分别为7、2、3、4和3属,液体培养基独有属则分别为5、1、102、44和24属,低营养1/10培养也得到了类似结果。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是水稻土连续10次传代过程中绝对的优势类群,特别在固体培养基中相对丰度变幅范围为97.70%~99.47%,与水稻土本底土壤中相对丰度相比,增幅最高为74倍。低营养1/10固体条件下,随着传代次数的增加,杆菌属(Bacillus)和代尔夫特菌属(Delftia)成为优势类群,在第10代的相对丰度最高分别为18.07%和13.82%。液体连续传代10次过程中,假单胞菌属也是绝对优势类群,但与固体可培养菌相比略下降为45.48%~55.99%,梭菌属(Clostridium)则是第2大优势类群,其相对丰度范围为23.58%~42.40%,而赖氨酸芽孢杆菌属(Lysinibacillus)则保持相对稳定的增长趋势,其相对丰度范围为1.46%~6.74%。相反,低营养1/10液体培养下,梭菌属和赖氨酸芽孢杆菌属随着培养代数增加而急剧降低,假单胞菌属则成为绝对优势菌,而类芽孢杆菌属(Paenibacillus)则呈现随着传代次数增加而增加的趋势。上述结果表明,水稻土本底微生物多样性最多达可培养菌的96.7倍,连续传代富集培养过程中,水稻土可培养微生物Chao指数先增加后降低,固体和液体培养分别获得74和662属,可培养菌占水稻土所有微生物比例分别为10.4%和92.8%。在固体和液体传代培养过程中,假单胞菌属均占据绝对优势地位,液体可培养微生物多样性明显高于固体。低营养1/10固体和液体培养条件下,可培养微生物类群显著增加,第1代出现的部分微生物类群逐渐被某些优势菌替代,表明连续传代富集培养过程中,在不同代际均富集了生理代谢特征具有明显差异的类群,连续传代富集并不会导致种群结构同质化和单一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培养 连续传代 固液体培养 氮素营养 高通量测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