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Yang Z 2024年8月1日(Science.2024 Aug 1:eadl5816.doi:10.1126/science.adl5816.)报道,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西雅图系统生物学研究所和拉瓦尔大学的研究人员对被包裹的DNA的蛋白复合物TIP60空间结构有...据Yang Z 2024年8月1日(Science.2024 Aug 1:eadl5816.doi:10.1126/science.adl5816.)报道,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西雅图系统生物学研究所和拉瓦尔大学的研究人员对被包裹的DNA的蛋白复合物TIP60空间结构有了更深的了解。展开更多
2015年8月21日,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施一公教授带领的研究团队在美国《科学》杂志上同时发表了两篇论文——《3.6?的酵母剪接体结构》(Structure of a yeast spliceosome at 3.6-Angstrom resolution)和《前体信使RNA剪接的结构基...2015年8月21日,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施一公教授带领的研究团队在美国《科学》杂志上同时发表了两篇论文——《3.6?的酵母剪接体结构》(Structure of a yeast spliceosome at 3.6-Angstrom resolution)和《前体信使RNA剪接的结构基础》(Structural basis of pre-m RNA splicing),介绍了通过单颗粒冷冻电子显微技术(冷冻电镜)解析的酵母剪接体(spliceosome)在3.6A分辨率的三维结构,并在此结构基础上进行详细分析,阐述了剪接体对前体信使RNA(pre-mRNAl执行剪接的基本工作机理。该项工作将分子生物学的“中心法则”在分子机理的研究上大幅度向前推进,是我国科学家在生命科学领域做出的重大原创性突破。展开更多
激光在农业和医疗等方面已有广泛应用,并且取得增产和一定疗效,但也有费介现象(暂称后继效应或潜在效应)。激光辐照生物体虽然是局部的有限时间,但对由多种生物大分子组成的生物体的影响可能是综合的。为了探索激光生物学效应的分子机理...激光在农业和医疗等方面已有广泛应用,并且取得增产和一定疗效,但也有费介现象(暂称后继效应或潜在效应)。激光辐照生物体虽然是局部的有限时间,但对由多种生物大分子组成的生物体的影响可能是综合的。为了探索激光生物学效应的分子机理,以便进一步认识和掌握激光的生物学效应,对激光直接辐照有生物活性的生物大分子—酵母甘露聚糖产生的效应进行电镜扫描观察和紫外及红外光谱法分析研究。实验结果表明:308 nm激光(单脉冲25 m J,33.3 m J^34.4 m J,脉冲频率2次/s)无论是固定辐照时间(45 s)变化样品所置距离,或反之固定样品所置距离(290 mm)改变辐照时间为15 s、30 s、45 s或60 s,都能引起受照样品的结构(构象)变化,特别是糖分子结构中富含的-OH-、CH-OH、-C-O-C--、N-C=O-、C=O等结构部件处的IR谱线对激光能量变化影响敏感。它们既是糖分子内或分子间形成氢键和糖苷键的结构基础部件,又是甘露聚糖(M an-nan)糖基化其他生物大分子进而影响它们在生物信息流中作用的重要结构部件。结果显示糖在激光生物效应中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这为综合探索激光生物效应分子机理和糖在生物信息传递中的作用提供了重要线索,为选择甘露聚糖作为生物导弹载体提供了参考依据。展开更多
据复旦大学复杂体系多尺度研究院2023年10月9日(Nat Methods,2023 Oct 9.doi:10.1038/s41592-023-02031-6.)报道,诺贝尔奖得主Micheal Levitt教授和马剑鹏教授领导的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新型计算方法——OPUS-DSD,该算法不但能够成功地...据复旦大学复杂体系多尺度研究院2023年10月9日(Nat Methods,2023 Oct 9.doi:10.1038/s41592-023-02031-6.)报道,诺贝尔奖得主Micheal Levitt教授和马剑鹏教授领导的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新型计算方法——OPUS-DSD,该算法不但能够成功地解析冷冻电子显微镜(Cryo-EM)结构解析技术中因传统方法无法分辨而缺损的生物大分子(比如蛋白质、核酸或蛋白质/核酸复合物等)结构,并且高效精准地分辨出柔性结构域在受测样品中的构象分布。这一新方法能有效建立高精度的生物大分子结构模型,帮助解决药物设计中因目标蛋白结构不准而导致的新药研发失败问题。展开更多
文摘据Yang Z 2024年8月1日(Science.2024 Aug 1:eadl5816.doi:10.1126/science.adl5816.)报道,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西雅图系统生物学研究所和拉瓦尔大学的研究人员对被包裹的DNA的蛋白复合物TIP60空间结构有了更深的了解。
文摘2015年8月21日,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施一公教授带领的研究团队在美国《科学》杂志上同时发表了两篇论文——《3.6?的酵母剪接体结构》(Structure of a yeast spliceosome at 3.6-Angstrom resolution)和《前体信使RNA剪接的结构基础》(Structural basis of pre-m RNA splicing),介绍了通过单颗粒冷冻电子显微技术(冷冻电镜)解析的酵母剪接体(spliceosome)在3.6A分辨率的三维结构,并在此结构基础上进行详细分析,阐述了剪接体对前体信使RNA(pre-mRNAl执行剪接的基本工作机理。该项工作将分子生物学的“中心法则”在分子机理的研究上大幅度向前推进,是我国科学家在生命科学领域做出的重大原创性突破。
文摘激光在农业和医疗等方面已有广泛应用,并且取得增产和一定疗效,但也有费介现象(暂称后继效应或潜在效应)。激光辐照生物体虽然是局部的有限时间,但对由多种生物大分子组成的生物体的影响可能是综合的。为了探索激光生物学效应的分子机理,以便进一步认识和掌握激光的生物学效应,对激光直接辐照有生物活性的生物大分子—酵母甘露聚糖产生的效应进行电镜扫描观察和紫外及红外光谱法分析研究。实验结果表明:308 nm激光(单脉冲25 m J,33.3 m J^34.4 m J,脉冲频率2次/s)无论是固定辐照时间(45 s)变化样品所置距离,或反之固定样品所置距离(290 mm)改变辐照时间为15 s、30 s、45 s或60 s,都能引起受照样品的结构(构象)变化,特别是糖分子结构中富含的-OH-、CH-OH、-C-O-C--、N-C=O-、C=O等结构部件处的IR谱线对激光能量变化影响敏感。它们既是糖分子内或分子间形成氢键和糖苷键的结构基础部件,又是甘露聚糖(M an-nan)糖基化其他生物大分子进而影响它们在生物信息流中作用的重要结构部件。结果显示糖在激光生物效应中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这为综合探索激光生物效应分子机理和糖在生物信息传递中的作用提供了重要线索,为选择甘露聚糖作为生物导弹载体提供了参考依据。
文摘据复旦大学复杂体系多尺度研究院2023年10月9日(Nat Methods,2023 Oct 9.doi:10.1038/s41592-023-02031-6.)报道,诺贝尔奖得主Micheal Levitt教授和马剑鹏教授领导的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新型计算方法——OPUS-DSD,该算法不但能够成功地解析冷冻电子显微镜(Cryo-EM)结构解析技术中因传统方法无法分辨而缺损的生物大分子(比如蛋白质、核酸或蛋白质/核酸复合物等)结构,并且高效精准地分辨出柔性结构域在受测样品中的构象分布。这一新方法能有效建立高精度的生物大分子结构模型,帮助解决药物设计中因目标蛋白结构不准而导致的新药研发失败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