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x模型分析非小细胞肺癌生物学因子及临床因素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张桂蓉 梅同华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5期898-899,共2页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lungcancer,NSCLC)病理组织中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的表达及其他多因素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73例NSCLC组织和20...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lungcancer,NSCLC)病理组织中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的表达及其他多因素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73例NSCLC组织和20例良性肺部疾病组织病理切片中cyclinD1和VEGF的表达情况及与3年生存率的关系。结果:73例NSCLC组织中cyclinD1和VEGF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4.38%和71.23%,20例良性疾病组织的cyclinD1和VEGF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5.00%和20.00%,(χ2=15.40,17.20,P<0.01)。NSCLC组织中cyclinD1和VEGF的阳性表达仅与TNM分期和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cyclinD1和VEGF阳性表达的患者3年生存率均明显低于阴性表达者,P<0.05,通过Cox回归分析发现cyclinD1、VEGF、临床床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可以作为独立的指标判断NSCLC患者的生存时间。结论:cyclinD1和VEGF在大多数NSCLC中呈阳性表达,它们均可影响NSCLC的生物学行为和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X模型 非小细胞肺癌 生物学因子 临床因素 预后 细胞周期蛋白D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生物学因子对紫苏悬浮培养细胞生长和花色素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8
2
作者 钟建江 吉田正史 吉田敏臣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53-156,共4页
应用摇瓶培养研究了生物学因子,即:细胞聚集体大小、继代周期和接种量,对紫苏悬浮细胞生长和次生代谢物花色素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未经筛选的或细胞聚集体小于250μm的细胞团块相比,大于250μm的细胞团块作为接种细胞时,培养所得的... 应用摇瓶培养研究了生物学因子,即:细胞聚集体大小、继代周期和接种量,对紫苏悬浮细胞生长和次生代谢物花色素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未经筛选的或细胞聚集体小于250μm的细胞团块相比,大于250μm的细胞团块作为接种细胞时,培养所得的花色素含量较低。7—10无为合适的继代周期,在长时期的继代过程中,细胞生长良好、并且色素含量也高。实验还表明,每升接种50克湿细胞最适合于细胞增殖与色素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苏 花色素 生物学因子 细胞培养
下载PDF
利用土壤有机质的碳同位素变化探讨环境因子和生物学因子对土壤有机碳周转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王国安 张雷雷 柳晓娟 《地球环境学报》 2012年第4期960-968,共9页
对地下有机碳库变化的认识是全球碳循环研究的重要内容,传统的研究方法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限制了我们对地下碳库的深入了解。由于在土壤有机碳分解过程中伴随有碳同位素变化,因此,我们可以借助对土壤碳同位素变化的研究来揭示土壤有机... 对地下有机碳库变化的认识是全球碳循环研究的重要内容,传统的研究方法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限制了我们对地下碳库的深入了解。由于在土壤有机碳分解过程中伴随有碳同位素变化,因此,我们可以借助对土壤碳同位素变化的研究来揭示土壤有机碳周转。本文通过对贡嘎山东坡土壤剖面中的碳同位素测量,发现:1)土壤有机质分解过程中存在的碳同位素分馏能够解释90%的土壤有机碳同位素随深度的变化;2)土壤有机质分解过程中的碳同位素分馏系数α在低海拔和高海拔地点均有较大的值,指示着土壤有机碳在高海拔地区可能也存在较快的分解速度;3)在贡嘎山东坡,温度对土壤有机碳分解没有明显影响,而土壤水分和底物(凋落物)的品质特性显著地影响土壤有机质分解速度。土壤水分增加能够促进有机质分解;具有高品质特性(即有高纤维素含量、低木质素含量和低C/N比值)的底物(凋落物)具有较快的周转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质周转 碳同位素分馏系数 环境因子 生物学因子
下载PDF
磁共振动态增强检查及生物学因子对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分析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董景敏 徐鲲 +5 位作者 卞佳 王红霞 任文 苏文静 曲正伟 钟晓飞 《滨州医学院学报》 2018年第4期284-288,共5页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动态增强(dynamic 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检查对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疗效的评估以及分析生物学因子的变化能否预测化疗疗效。方法对33例乳腺浸润性导...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动态增强(dynamic 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检查对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疗效的评估以及分析生物学因子的变化能否预测化疗疗效。方法对33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患者NAC前后均行DCE-MRI检查,病灶NAC前后均进行病理学检测。分析化疗前后病灶的形态、边缘、是否肿块型、增强特征及最大直径缩小率;NAC后根据实体肿瘤的反应评价标准,将病例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并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之间最大直径缩小率的差异。分析NAC前后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细胞增殖核抗原Ki67(cell valueadded nuclear antigen,Ki67)等标记物的表达水平变化。结果 NAC前后乳腺癌病变的形态、增强特征无明显差异(P>0.05);NAC前后TIC类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3例NAC患者,有效组23例,无效组10例,有效组病灶最大直径缩小率(61.31±20.13)%,无效组(17.06±10.21)%,两组最大直径缩小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NAC前后ER、PR、Her-2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i67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结论 3.0 T DCE-MRI可以监测乳腺癌NAC治疗过程中肿瘤大小、形态和增强特征的变化,可用于术前评估NAC后病变的残留情况,并结合生物学因子的变化,预测NAC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磁共振成像 动态增强 新辅助化疗 生物学因子
下载PDF
分子生物学因子联合检测判断Ⅰ期肺腺癌预后的研究
5
作者 夏晖 刘阳 +4 位作者 于长海 李捷 张文 刘茜 杨毅 《临床肺科杂志》 2009年第10期1301-1303,共3页
目的通过对Ⅰ期肺腺癌患者的一系列分子生物学标记物的评估,找出有判断预后价值的分子生物学指标。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8例Ⅰ期肺腺癌术后癌组织中Ki-67、Her-2、P16、p53、VEGF、MMP-9和CD44v6的表达情况。用COX相对危险回归法... 目的通过对Ⅰ期肺腺癌患者的一系列分子生物学标记物的评估,找出有判断预后价值的分子生物学指标。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8例Ⅰ期肺腺癌术后癌组织中Ki-67、Her-2、P16、p53、VEGF、MMP-9和CD44v6的表达情况。用COX相对危险回归法分析这些因子的表达情况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多因素分析表明以下分子标记物的表达与患者不良预后有显著相关性:p53(RR=3.228,p=0.010);MMP-9(RR=2.071,p=0.033);VEGF(RR=2.577,p=0.025)。结论p53、VEGF、MMP-9对Ⅰ期肺腺癌患者的预后判断有重要价值,多因子联合检测更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癌 预后 生物学因子 免疫组化 多因素分析
下载PDF
乳腺癌X线边缘毛刺征、边缘分叶征与患者生物学因子水平及分子分型的关系 被引量:6
6
作者 左玮玮 齐赛 刘一航 《中国医疗设备》 2022年第12期82-86,共5页
目的研究乳腺癌X线边缘毛刺征、边缘分叶征与患者生物学因子水平及分子分型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21年9月本院收治的233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切除术,并经术后病理组织活检证实,行免疫组化法测定雌激素受体(Estro... 目的研究乳腺癌X线边缘毛刺征、边缘分叶征与患者生物学因子水平及分子分型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21年9月本院收治的233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切除术,并经术后病理组织活检证实,行免疫组化法测定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人类上皮生长因子-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2,Her-2)、Ki-67和p53水平,分析乳腺癌X线毛刺和分叶征象,以及分析乳腺X线摄影术边缘征象与分子分型和生物学因子的相关性。结果233例乳腺癌患者中,Luminal A型51例,Luminal B型114例,HER-2过表达型39例和三阴型29例,不同分子分型的边缘毛刺征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032,P<0.001),Luminal A型和Luminal B型中乳腺癌毛刺表达率较高。不同分子分型边缘分叶征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849,P=0.002),Luminal B型和三阴型中乳腺癌分叶征象表达率较高。边缘毛刺征象与ER和PR阳性表达率相关;边缘分叶征象与ER和HER-2阳性表达率相关。乳腺癌X线边缘毛刺征象与ER和PR阳线表达由弱到强的分布趋势存在明显关系。乳腺癌X线边缘分叶征象与ER阳性表达由弱到强的分布趋势存在明显关系。结论乳腺癌X线边缘毛刺征象与Luminal A和Luminal B分子分型直接相关,而无毛刺征象多出现在三阴型乳腺癌;分叶征象可用于判断Luminal B型和三阴型,且毛刺和分叶征象与生物学因子阳性表达相关,临床X线摄影术可在一定程度上预测乳腺癌组织的生物学因子表达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乳腺X线摄影术 边缘征象 生物学因子 分子分型
下载PDF
急性胰腺炎相关生物学因子的实验研究进展
7
作者 陆奕 高军 +1 位作者 高瑞 李兆申 《中华胰腺病杂志》 CAS 2008年第6期424-426,共3页
目前已知多种生物学因子在AP的病理生理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既往,此类生物因子的发现常借助于测定AP中相关基因或蛋白的表达量变化等方法。近年来,动物模型的建立为AP的病理生理学研究提供了新的途径。
关键词 生物学因子 急性胰腺炎 实验研究 病理生理学 相关基因 生物因子 动物模型 AP
原文传递
乳腺癌骨转移与其生物学标记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7
8
作者 熊玲静 梁昌华 +3 位作者 李新辉 邓豪余 胡硕 段华新 《中华核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08-210,共3页
目的 探讨乳腺癌骨转移与其生物学标记因子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素亲生物蛋白 过氧化物酶标记 (S P)法检测 115例手术所得乳腺癌组织的瘤转移抑制基因nm2 3蛋白质、瘤基因C erbB 2蛋白质、雌激素受体蛋白质 (ER)和孕... 目的 探讨乳腺癌骨转移与其生物学标记因子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素亲生物蛋白 过氧化物酶标记 (S P)法检测 115例手术所得乳腺癌组织的瘤转移抑制基因nm2 3蛋白质、瘤基因C erbB 2蛋白质、雌激素受体蛋白质 (ER)和孕激素受体蛋白质 (PR)的表达。患者随访观察 3年 ,行 1次或 1次以上核素全身骨显像。结果 乳腺癌骨转移的发生与临床分期、腋窝淋巴结状况、C erbB 2蛋白质及ER有相关性 (P均 <0 0 5 ) ,与nm2 3蛋白质显著相关 (P <0 0 1) ,与年龄、手术方式、PR无相关性。结论 综合分析上述临床病理和生物学标记因子等多项指标对预测乳腺癌骨转移的发生、指导术后随访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骨转移瘤 生物学标记因子 S-P法 肿瘤转移 NM23蛋白 G-erbB-2蛋白 雌激素受体蛋白质 孕激素受体蛋白质
下载PDF
乳腺癌生物学预后因子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张杰 邵志敏 沈镇宙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5期465-469,共5页
乳腺癌是多步骤发生的疾病,存在多个生物学因子的异常。研究生物学预后因子不仅能发现临床病理学指标不能发现的部分易复发患者,而且有助于实施乳腺癌的个体化治疗。本文综述乳腺癌生物学预后因子,如Her-2/neu、P53、BRCA1、血管生成因... 乳腺癌是多步骤发生的疾病,存在多个生物学因子的异常。研究生物学预后因子不仅能发现临床病理学指标不能发现的部分易复发患者,而且有助于实施乳腺癌的个体化治疗。本文综述乳腺癌生物学预后因子,如Her-2/neu、P53、BRCA1、血管生成因子(angiogenesis)杂合性丢失(LOH)等的最新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生物学因子 预后因子 癌基因 抑癌基因
下载PDF
超声造影及剪切波弹性成像与乳腺癌生物学预后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方征兵 鄢曹鑫 《中国现代医生》 2023年第17期1-5,共5页
目的探究超声造影及剪切波弹性成像与乳腺癌生物学预后因子核增殖相关抗原(nuclear-associatedantigen67,Ki-67)、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相关性。... 目的探究超声造影及剪切波弹性成像与乳腺癌生物学预后因子核增殖相关抗原(nuclear-associatedantigen67,Ki-67)、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义乌復元第一医院收治的60例乳腺癌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接受超声检查的健康者56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超声检查,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峰值强度(peak intensity,Peak)、造影剂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肿块弹性最小值(minimum elasticity value,Emin)、弹性平均值(average elasticity value,Emean)、弹性最大值(maximum elasticity value,Emax)预测诊断效能。同时对观察组进行ER、HER2、Ki-67检测,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对生物学预后因子与超声定量参数相关性进行检验。结果观察组的Emean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Emax、Emin、Peak、MTT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Emean、Emax、Emin、Peak、MTT诊断乳腺癌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30、0.822、0.900、0.892、0.885。Ki-67与Emean、Emax、Peak、MTT呈正相关(P<0.05);ER与Emean、Emax、Emin、MTT呈负相关(P<0.05);HER-2与Emean、Emax、Emin、Peak、MTT呈正相关(P<0.05)。结论超声造影、剪切波弹性成像定量值与乳腺癌生物学预后因子具有一定相关性,可作为疾病诊断、预后评估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造影 剪切波弹性成像 乳腺癌 生物学因子 相关性
下载PDF
特征因子实证研究——以生物学和经济学外文期刊为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阎素兰 安琪琪 +2 位作者 雷丹 林延胜 屈卫群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01-106,共6页
JCR中收录的期刊范围近8 000余种,很多期刊几乎不引用其他学科的期刊,也不被其他学科的期刊引用,因此基于全部期刊范围的特征因子分值不利于不同学科的期刊比较,尤其是那些封闭性较强的学科。因此,在特征因子模型和算法的基础上,以2008-... JCR中收录的期刊范围近8 000余种,很多期刊几乎不引用其他学科的期刊,也不被其他学科的期刊引用,因此基于全部期刊范围的特征因子分值不利于不同学科的期刊比较,尤其是那些封闭性较强的学科。因此,在特征因子模型和算法的基础上,以2008-2010三年JCR收录的生物学和经济学的外文期刊为例,在学科范围内利用自编软件计算出它们的特征因子值,,探析期刊排名变化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因素,验证小学科期刊特征因子在生物学和经济学期刊内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征因子论文影响值期刊评价生物学 经济学
下载PDF
生物学因子预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新进展
12
作者 温怀玺 《生物技术世界》 2014年第2期97-97,99,共2页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已成为治疗乳腺癌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其疗效缺乏有效的预测方法。本文从生物学因子角度总结了预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因素,发现HER-2/neu、BRCA1/2、p53、ER/PgR等生物学因子对于新辅助化疗的疗效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已成为治疗乳腺癌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其疗效缺乏有效的预测方法。本文从生物学因子角度总结了预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因素,发现HER-2/neu、BRCA1/2、p53、ER/PgR等生物学因子对于新辅助化疗的疗效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并且对于不同的化疗方案的预测价值可能不同。这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选择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新辅助化疗 疗效预测 生物学因子
原文传递
生物学因子在化学因素中的混杂问题
13
作者 RagnarRylander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359-360,共2页
关键词 流行病学 生物学因子 化学因素
原文传递
陇东黄土高原地区油污土壤生物学环境因子对不同生物强化修复方式的响应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金成 井明博 +4 位作者 刘建新 张希彪 范小峰 欧晓斌 李东波 《陇东学院学报》 2019年第5期89-95,共7页
为了解析油污土壤生物学环境因子对不同生物强化修复方式的响应机制,在陇东黄土高原地区开展了为期3个月的生物强化修复实验,分析了土壤总石油烃(TPH)降解率、土壤酶活性、石油降解菌数量以及土壤微生物群落遗传多样性对不同生物强化修... 为了解析油污土壤生物学环境因子对不同生物强化修复方式的响应机制,在陇东黄土高原地区开展了为期3个月的生物强化修复实验,分析了土壤总石油烃(TPH)降解率、土壤酶活性、石油降解菌数量以及土壤微生物群落遗传多样性对不同生物强化修复方式的响应情况。结果显示:(1)土壤TPH降解率以微生物菌剂+紫花苜蓿+金盏菊处理组(T7)最高(66. 22±1. 83%),微生物菌剂+金盏菊处理组(T5)次之(58. 89±1. 51%)(P <0. 05);(2)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组(T7、T4和T5)有效提升了土壤多酚氧化酶活性(P <0. 05),而金盏菊和微生物菌剂参与的强化修复组均不同程度刺激了土壤脱氢酶活性(P <0. 05);(3)强化修复组T4、T5、T6和T7土壤微生物Shannon-Wiener指数明显高于其他处理,但T4和T5处理组土壤微生物群落Evenness指数显著高于T6和T7处理组(P <0. 05);(4)紫花苜蓿参与组可有效提升土壤烷烃降解菌数量,而金盏菊参与组则可显著提高土壤芳烃降解数量(P <0. 05)。(5) NMDS及方差分解结果显示,陇东黄土高原地区油污土壤生物学环境因子中土壤酶活性×功能微生物数量以及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功能微生物数量的共同作用分别是决定微生物强化修复和植物强化修复土壤TPH降解率的主要生物学环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学环境因子 油污土壤 生物强化修复 陇东黄土高原
下载PDF
油污土微生态环境非生物因子与微生物活性关系 被引量:38
15
作者 贾建丽 李广贺 钟毅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10-114,共5页
油污土微生态环境的非生物因子通过改变降解优势菌的含量及活性最终影响石油烃的生物降解速率及模式 .本研究通过对我国北方部分油田和石油化工区的取样分析 ,揭示油污土微生态环境的非生物因子与微生物活性的关系 ,研究影响微生物活性... 油污土微生态环境的非生物因子通过改变降解优势菌的含量及活性最终影响石油烃的生物降解速率及模式 .本研究通过对我国北方部分油田和石油化工区的取样分析 ,揭示油污土微生态环境的非生物因子与微生物活性的关系 ,研究影响微生物活性和石油烃降解效率的环境及污染物等非生物因子 .结果表明 ,我国北方油田区及石油化工区土壤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石油烃污染 ,石油烃含量最高可达 340 0 0mg/kg干土 .柱层析分析结果表明 ,污染物中烷烃、芳烃等轻质组分含量超过 5 0 % ,有利于微生物活性的提高 .油田区土壤的 pH值一般在 7 8以上 ,不利于石油烃降解微生物生长代谢 ;油污土的营养水平普遍较低 ,如可被生物利用的速效氮含量低于 30mg/kg干土 ,速效磷含量低于 10mg/kg干土 ,仅占土壤总氮、总磷的 5 %左右 ,远远达不到石油烃生物降解所需的营养水平 (C∶N∶P =10 0∶10∶1) .毫无疑问 ,调节土壤 pH值 ,增加对营养水平等非生物因子的调控对于提高微生物活性 ,加快石油烃的降解有重要的意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污土 微生态环境 生物活性 生物学因子
下载PDF
乳腺癌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影像组学特征与生物学预后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12
16
作者 宋园园 韩晓凤 白娜娜 《癌症进展》 2021年第15期1568-1572,1601,共6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DCE-MRI)影像组学特征与生物学预后因子的关系。方法选取100例乳腺癌患者,所有患者在术前均接受磁共振(MRI)平扫和增强扫描,术中收集患者肿瘤组织,术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肿瘤组织中增殖细胞... 目的探讨乳腺癌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DCE-MRI)影像组学特征与生物学预后因子的关系。方法选取100例乳腺癌患者,所有患者在术前均接受磁共振(MRI)平扫和增强扫描,术中收集患者肿瘤组织,术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肿瘤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缺氧诱导因子-2α(HIF-2α)阳性表达率。分析DCE-MRI影像组学特征中肿瘤形态、边缘、内部强化、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分型与乳腺癌组织分级、淋巴结转移、Ki-67、HER2、HIF-2α表达的关系,并比较Ki-67、HER2、HIF-2α阳性、阴性表达的乳腺癌患者3年生存情况。结果有分叶者淋巴结转移比例高于无分叶者(P﹤0.05),环形强化者低分化、淋巴结转移比例均高于其他强化方式(P﹤0.05);有分叶者Ki-67阳性率、HIF-2α阳性率均高于无分叶者(P﹤0.05),不均匀强化者HIF-2α阳性率高于其他强化方式(P﹤0.05),TIC分型Ⅱ型者Ki-67阳性率高于其他型(P﹤0.05);有分叶者出现Ki-67、HIF-2α阳性的概率分别是无分叶者的4.759、3.951倍(P﹤0.05);环形强化是肿瘤内部强化中出现HIF-2α阳性的保护因素(P﹤0.05);Ki-67、HER2、HIF-2α蛋白表达呈阳性的乳腺癌患者3年生存率均低于阴性患者(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DCE-MRI影像组学特征与其生物学预后因子Ki-67、HIF-2α存在一定的关系,可间接反映乳腺癌患者的预后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 乳腺癌 生物学预后因子 增殖细胞核抗原 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缺氧诱导因子-2Α
下载PDF
乳腺癌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表现与生物学预后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凡 葛先立 孙培 《癌症进展》 2022年第3期274-277,共4页
目的分析乳腺癌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ABVS)表现与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肿瘤抑制蛋白p53、雌激素诱导蛋白pS2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关系。方法收集术前行ABVS检查的84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生物... 目的分析乳腺癌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ABVS)表现与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肿瘤抑制蛋白p53、雌激素诱导蛋白pS2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关系。方法收集术前行ABVS检查的84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生物学预后因子ER、PR、p53、pS2及PCNA的表达情况,分析ABVS表现与ER、PR、p53、pS2及PCNA表达的关系。结果84例乳腺癌患者中,ER、PR、p53、pS2及PCN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7.86%、60.71%、60.71%、65.48%及64.29%。肿块大小≥2 cm乳腺癌患者的PCNA阳性表达率高于肿块大小﹤2 cm的患者(P﹤0.05)。有肿块内钙化乳腺癌患者的ER、PR、p53阳性表达率均高于无肿块内钙化的患者,pS2阳性表达率低于无肿块内钙化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毛刺征乳腺癌患者的ER、PR、p53、pS2及PCNA阳性表达率均高于无毛刺征的患者(P﹤0.05)。有淋巴结转移乳腺癌患者的PR阳性表达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p53、pS2阳性表达率均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BVS表现与ER、PR、p53、pS2及PCNA的表达均具有一定的关系,对治疗方案的制订和预测预后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 生物学预后因子
下载PDF
乳腺癌MRI与生物学预后因子相关性的研究现状
18
作者 张芳 刘佩芳 《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 2007年第4期252-255,共4页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Ki-67、HER2/neu、ER、PR、PCNA、VEGF及MVD等生物学、组织学指标在评价乳腺癌生物学行为和预后方面的作用日益受到肯定。随着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的广泛使用及扩散加权成像、磁共振波谱技术的发展,MR...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Ki-67、HER2/neu、ER、PR、PCNA、VEGF及MVD等生物学、组织学指标在评价乳腺癌生物学行为和预后方面的作用日益受到肯定。随着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的广泛使用及扩散加权成像、磁共振波谱技术的发展,MRI也从单纯的形态学诊断向形态与功能并重的方向发展,在乳腺癌的早期检测、生物学评价和疗效检测、预后等方面显现优势。就乳腺癌MRI与生物学预后因子的相关性方面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乳腺癌 生物学预后因子 微血管密度
下载PDF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生物学活性工作标准品的标定 被引量:3
19
作者 贾茜 周兴军 +3 位作者 田雪虹 范玉玲 齐晓波 张志华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2期81-83,共3页
目的用世界卫生组织 (WHO)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 CSF)生物学活性国际标准品对所制备的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rhG CSF)生物学活性工作标准品以及惠尔血 针剂 75进行标定。方法用NFS 6 0细胞采用MTT法进行rhG CSF生物学活性的测定... 目的用世界卫生组织 (WHO)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 CSF)生物学活性国际标准品对所制备的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rhG CSF)生物学活性工作标准品以及惠尔血 针剂 75进行标定。方法用NFS 6 0细胞采用MTT法进行rhG CSF生物学活性的测定 ,(4 ,4)法计算测定结果。结果制备rhG CSF生物学活性工作标准品 3批 ,两批为冻干剂 ,与G CSF生物学活性国际标准品配方一致 ,一批为水剂 ,与惠尔血 针剂 75配方一致 ;用G CSF生物学活性国际标准品对其标定 ,结果依次为 3.0 6 2× 10 6、4.2 76× 10 6IU/支及 1.6 35× 10 7IU/ml,样品为1.880× 10 7IU/ml。标定结果的FL %分别为 5 .5 2 9%、4.2 91%、4.2 44 %及 5 .175 %。结论所标定的rhG CSF生物学活性工作标准品可用于rhG CSF生物学活性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生物学效价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生物学活性国际标准品
下载PDF
乳腺癌分子生物学预后指标
20
作者 张萍 周美珍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05年第3期279-282,共4页
关键词 预后指标 分子生物学 乳腺癌预后 组织学类型 淋巴结转移 生物学因子 恶性肿瘤 妇女健康 肿块大小 激素受体 临床工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