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鸡胚中新城疫强毒的分离、鉴定与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孙淑红 崔治中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741-743,共3页
将来自有产蛋下降表现的一个肉用型父母代种鸡群的种蛋在实验室内孵化,每日观察鸡胚死亡情况。在孵化的24个鸡胚中有2个在孵化后8-9 d死亡,尿囊液有血凝性。在HI试验中,NDV单因子血清呈现26的HI滴度,对H9和H5亚型AIV单因子血清不呈血凝... 将来自有产蛋下降表现的一个肉用型父母代种鸡群的种蛋在实验室内孵化,每日观察鸡胚死亡情况。在孵化的24个鸡胚中有2个在孵化后8-9 d死亡,尿囊液有血凝性。在HI试验中,NDV单因子血清呈现26的HI滴度,对H9和H5亚型AIV单因子血清不呈血凝抑制活性,由此确定为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分别命名为Tengz060104和Tengz060107。对该2个NDV分离株的生物学毒力指标进行测定,Tengz060104株的MDTI、CPI和IVPI分别为56.4 h、1.88和2.67,Tengz060107株的MDTI、CPI和IVPI分别为40.8 h、1.88和2.79。在6周龄SPF鸡攻毒后产生典型的ND症状的病变。表明来自鸡胚的2个分离株属强毒力、速发型NDV毒株。交叉HI中Tengz060104和Tengz060107相互间的同源性为100%,而与经典NDV毒株F48E8的同源性比较分别是66.7%和57.7%。从鸡胚中分离到新城疫强毒株在国内尚未见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城疫病 分离鉴定 生物学毒力指标 同源性
下载PDF
一株经鸭胚传递的鸭副黏病毒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7
2
作者 纪巍 刁有祥 +4 位作者 王明亮 马艳芳 孙宁 孙法良 吴焕荣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56-461,共6页
从表现疑似副黏病毒症状的1日龄雏鸭和死亡鸭胚中分离到1株病毒,经HA、HI和病毒中和反应鉴定为副黏病毒,命名为SDFCH株。按常规方法测得SDFCH株的生物学毒力指标MDT、ICPI和IVPI分别为56.6 h、1.78和2.59,鸭胚半数致死量LD50为10^-8.5,... 从表现疑似副黏病毒症状的1日龄雏鸭和死亡鸭胚中分离到1株病毒,经HA、HI和病毒中和反应鉴定为副黏病毒,命名为SDFCH株。按常规方法测得SDFCH株的生物学毒力指标MDT、ICPI和IVPI分别为56.6 h、1.78和2.59,鸭胚半数致死量LD50为10^-8.5,表明SDFCH株为副黏病毒强毒株。用分离病毒对11日龄鸭胚和7日龄雏鸭攻毒,孵化出的雏鸭和攻毒的雏鸭均出现明显的剖检变化。根据GenBank中NDV F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了3对引物,通过RT-PCR扩增出了鸭源Ⅰ型禽副黏病毒(APMV-1)SDFCH株的F基因。与已发表副黏病毒F基因相关序列对比结果表明:SDFCH株与鸭、鹅源副黏病毒的同源性较高,核苷酸和氨基酸的同源性均在96.4%-98.0%之间,而与Lasota株同源性较低,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仅为84.4%和87.9%。表明该毒株相对于传统的Lasota株已经发生了较大的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Ⅰ型禽副黏病 F基因 生物学毒力指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