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黄龙钙华藻类及其生物岩溶作用 被引量:19
1
作者 李永新 田友萍 李银 《中国岩溶》 CAS CSCD 2011年第1期86-92,共7页
从探索黄龙钙华的生物成因角度出发,对黄龙钙华藻类进行了采集、鉴定和分析,并对钙华藻类的生物岩溶作用做了初步探讨。研究得出黄龙钙华藻类分属于4门19属86种,优势种属为Tolypothrix属、Gloeocapsa属和Cymbella属。黄龙景区不同环境... 从探索黄龙钙华的生物成因角度出发,对黄龙钙华藻类进行了采集、鉴定和分析,并对钙华藻类的生物岩溶作用做了初步探讨。研究得出黄龙钙华藻类分属于4门19属86种,优势种属为Tolypothrix属、Gloeocapsa属和Cymbella属。黄龙景区不同环境区域的优势藻类有所不同,藻类参与的碳酸盐沉积在不同岩溶景观中所起作用也有所差异。其中蓝藻参与的碳酸盐沉积主要表现于黄龙钙华坝景观的形成过程中,由硅藻参与碳酸盐沉积主要表现于斜坡滩华景观的形成过程中。藻类既能在钙华形成过程中发挥作用,藻类的生长也能侵蚀破坏钙华景观,在长期缺乏岩溶水补给的条件下,藻类对钙华景观的破坏性尤为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华 藻类 生物岩溶 四川黄龙
下载PDF
初探藻类、地衣生物岩溶微形态与内陆环境间相关性 被引量:9
2
作者 曹建华 王福星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656-661,共6页
藻类、地衣可以直接殖居在碳酸盐岩表面,通过生物化学、生物物理过程对其基质产生钻孔溶蚀作用,并产生相应特征性的微形态。文中初探了微形态与①岩面的水热条件;②不同地貌部位的微环境;③植被覆盖程度;④不同气候带间存在的相关性。... 藻类、地衣可以直接殖居在碳酸盐岩表面,通过生物化学、生物物理过程对其基质产生钻孔溶蚀作用,并产生相应特征性的微形态。文中初探了微形态与①岩面的水热条件;②不同地貌部位的微环境;③植被覆盖程度;④不同气候带间存在的相关性。并讨论和展望了生物岩溶微形态研究的前景,开拓生物岩溶研究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藻类 地衣 生物岩溶 溶蚀微形态 内陆环境 岩溶
下载PDF
贵州马岭河瀑布钙华藻类群落特征及生物岩溶作用 被引量:6
3
作者 唐宇宏 潘鸿 《中国岩溶》 CAS CSCD 2013年第3期280-286,共7页
为探讨水流干扰和钙华藻类群落在瀑布钙华形成过程中的作用,于2007年8月对贵州马岭河峡谷天星画廊景区内3条瀑布钙华流水区、浸润区和潮湿区进行了采样,分析其种类组成、群落类型和形态、分布特征等。结果显示:(1)天星画廊景区的瀑布钙... 为探讨水流干扰和钙华藻类群落在瀑布钙华形成过程中的作用,于2007年8月对贵州马岭河峡谷天星画廊景区内3条瀑布钙华流水区、浸润区和潮湿区进行了采样,分析其种类组成、群落类型和形态、分布特征等。结果显示:(1)天星画廊景区的瀑布钙华藻类群落类型包括胶质颗粒状、胶质团块状、垫状、绒毡状和粉末状5种类型,钙华藻类以蓝藻占优势,在受水流中等程度干扰的生境中(浸润区)钙华藻类物种多样性和群落多样性较高;(2)钙华藻类群落对瀑布钙华的形成同时存在沉积和溶蚀作用,藻类群落可影响瀑布钙华沉积和溶蚀的方向性;(3)在中等程度水流干扰作用下,钙华藻类群落在瀑布钙华形成过程中以沉积作用为主,在强或弱水流干扰作用下,则以溶蚀作用为主。因此认为:水流干扰程度和藻类群落类型共同作用是控制瀑布钙华形态构造多样化的主要因素之一;水流的中度干扰有利于瀑布钙华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华藻类 群落类型 水流干扰 生物岩溶 瀑布
下载PDF
桂林地区生物岩溶微观形态与岩溶地貌宏观形态间的分形特征 被引量:5
4
作者 曹建华 王福星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6年第1期145-155,共11页
运用信息熵、信息维描述了生物岩溶研究最新进展——似岩溶地貌的生物钻孔溶蚀微观形态与宏观岩溶地貌形态间存在的相似性,以及某一特征尺度的(生物)岩溶形态局部与局部、局部与整体的自相似性;对比用不同方法取得的信息熵、信息维... 运用信息熵、信息维描述了生物岩溶研究最新进展——似岩溶地貌的生物钻孔溶蚀微观形态与宏观岩溶地貌形态间存在的相似性,以及某一特征尺度的(生物)岩溶形态局部与局部、局部与整体的自相似性;对比用不同方法取得的信息熵、信息维的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岩溶 岩溶形态 信息熵 岩溶地貌 分形
下载PDF
贵阳市苔藓植物的生物岩溶溶蚀初探 被引量:9
5
作者 付兰 张朝晖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0年第4期140-143,共4页
贵阳是典型的岩溶城市之一,苔藓植物在该市石灰岩壁广泛分布。本文通过对该岩溶地区19个样方的野外调查,报道该地石灰岩面上苔藓植物11科15属23种。根据溶蚀形态的大小及形态特征,可将苔藓植物在贵阳市岩溶区石灰岩的生物溶蚀状态可以... 贵阳是典型的岩溶城市之一,苔藓植物在该市石灰岩壁广泛分布。本文通过对该岩溶地区19个样方的野外调查,报道该地石灰岩面上苔藓植物11科15属23种。根据溶蚀形态的大小及形态特征,可将苔藓植物在贵阳市岩溶区石灰岩的生物溶蚀状态可以分为四种类型,即:溶丝、溶斑、溶带、溶块,且这四种溶蚀形态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此初步探究为进一步了解该地苔藓植物的生物多样性及其在城市生态中的功能积累了基本的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苔藓植物 生物岩溶 生物溶蚀 贵阳市岩溶
下载PDF
洞穴弱光带的生物岩溶 被引量:7
6
作者 王福星 曹建华 黄俊发 《中国岩溶》 CAS CSCD 1998年第1期41-48,共8页
洞穴近洞口段,在弱光的作用下,生物岩溶作用也很强烈。本文介绍了我国热带亚热带地区广西龙州、天等、环江、桂林阳朔和贵州荔波等地洞穴弱光带生物岩溶溶蚀产物石刺和沉积产物向光石钟乳、洞口叠层石等的形态特征及其13C值测定成... 洞穴近洞口段,在弱光的作用下,生物岩溶作用也很强烈。本文介绍了我国热带亚热带地区广西龙州、天等、环江、桂林阳朔和贵州荔波等地洞穴弱光带生物岩溶溶蚀产物石刺和沉积产物向光石钟乳、洞口叠层石等的形态特征及其13C值测定成果,并论证了其生物成因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洞穴 弱光带 生物岩溶 广西 贵州 岩溶洞穴
下载PDF
广西弄岗自然保护区森林群落内环境生物岩溶侵蚀营力之特征 被引量:7
7
作者 曹建华 王福星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66-73,共8页
生物岩溶溶蚀作用包括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直接作用是指生物体对碳酸盐岩的钻孔溶蚀作用,并在岩石表面留下特征性的溶蚀产物,间接作用则是生物通过新陈代谢改变周围环境的物理,化学性质而导致对碳酸盐岩的溶蚀。本文阐述了在广西弄... 生物岩溶溶蚀作用包括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直接作用是指生物体对碳酸盐岩的钻孔溶蚀作用,并在岩石表面留下特征性的溶蚀产物,间接作用则是生物通过新陈代谢改变周围环境的物理,化学性质而导致对碳酸盐岩的溶蚀。本文阐述了在广西弄岗森林岩溶区和桂林裸露岩溶区用标准溶蚀试片进行外对比试验,获得了多种不同的生物微环境(空气中,土壤中,积土溶盆,积水溶盆,积土溶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岩溶 岩溶侵蚀 生物环境 森林群落
下载PDF
广西弄岗自然保护区生物岩溶显微形态之发育特征(英文) 被引量:2
8
作者 王福星 曹建华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58-65,共8页
生物岩溶显微形态是显微生物体直接对碳酸盐岩钻孔溶蚀的产物。生物作用在岩石表面留下的显微形态可分为: 1.单体形态 包括(1)球状钻孔形态,由球状生物体(组织),如(球状藻细胞、球状地衣子实体等对岩石进行钻孔溶蚀而形成;(2)... 生物岩溶显微形态是显微生物体直接对碳酸盐岩钻孔溶蚀的产物。生物作用在岩石表面留下的显微形态可分为: 1.单体形态 包括(1)球状钻孔形态,由球状生物体(组织),如(球状藻细胞、球状地衣子实体等对岩石进行钻孔溶蚀而形成;(2)丝状钻孔形态,由丝状藻体、球状藻体、丝状真菌、苔藓假根对岩石进行生物物理、生物化学作用而形成;(3)栅栏状、蠕虫状显微钻孔形态,由异层地衣体共生球状藻形成。 2.组合形态 组合形态是单体形态在一个完整钻孔溶蚀剖面中的排列、组合方式。从表及里,其组合形态单元有:有机质层、藻类钻孔层和真菌钻孔层。组合中有时包含苔藓假根钻孔层。主要的组合形态有:(1)有机质层+藻类钻孔层;(2)有机质层+真菌钻孔层;(3)栅栏状或蠕虫状钻孔层+丝状(真菌)与球状(藻细胞或真菌孢子)钻孔混合层+真菌丝状钻孔;(4)栅栏状或蠕虫状钻孔层+球穴状钻孔层;(5)两种或多种丝钻孔共生;(6)球状钻孔与丝状钻孔共生。 据现有研究,影响生物岩溶显微形态发育的因素有:(1)显微生物类型;(2)岩石的成分、结构和构造;(3)环境因子——光强度、水分和温度等。 由此可见生物岩溶显微形态是生物、岩石及环境因子三者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协调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岩溶 显微形态 发育特征 岩溶
下载PDF
广西弄岗自然保护区生物岩溶显微形态之发育特征(英文) 被引量:1
9
作者 王福星 曹建华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Z1期64-71,共8页
生物岩溶显微形态是显微生物体直接对碳酸盐岩钻孔溶蚀的产物。生物作用在岩石表面留下的显微形态可分为: 1.单体形态 包括(1)球状钻孔形态,由球状生物体(组织),如(球状藻细胞、球状地衣子实体等对岩石进行钻孔溶蚀而形成;(2)丝... 生物岩溶显微形态是显微生物体直接对碳酸盐岩钻孔溶蚀的产物。生物作用在岩石表面留下的显微形态可分为: 1.单体形态 包括(1)球状钻孔形态,由球状生物体(组织),如(球状藻细胞、球状地衣子实体等对岩石进行钻孔溶蚀而形成;(2)丝状钻孔形态,由丝状藻体、球状藻体、丝状真菌、苔藓假根对岩石进行生物物理、生物化学作用而形成;(3)栅栏状、蠕虫状显微钻孔形态,由异层地衣体共生球状藻形成。 2.组合形态 组合形态是单体形态在一个完整钻孔溶蚀剖面中的排列、组合方式。从表及里,其组合形态单元有:有机质层、藻类钻孔层和真菌钻孔层。组合中有时包含苔藓假根钻孔层。主要的组合形态有:(1)有机质层+藻类钻孔层;(2)有机质层+真菌钻孔层;(3)栅栏状或蠕虫状钻孔层+丝状(真菌)与球状(藻细胞或真菌孢子)钻孔混合层+真菌丝状钻孔;(4)栅栏状或蠕虫状钻孔层+球穴状钻孔层;(5)两种或多种丝钻孔共生;(6)球状钻孔与丝状钻孔共生。 据现有研究,影响生物岩溶显微形态发育的因素有:(1)显微生物类型;(2)岩石的成分、结构和构造;(3)环境因子——光强度、水分和温度等。 由此可见生物岩溶显微形态是生物、岩石及环境因子三者之间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岩溶 显微形态 结构构造 藻类 地衣 广西弄岗
下载PDF
广西弄岗自然保护区森林群落内环境生物岩溶侵蚀营力之特征(英文)
10
作者 曹建华 王福星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Z1期72-79,共8页
生物岩溶溶蚀作用包括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直接作用是指生物体对碳酸盐岩的钻孔溶蚀作用,并在岩石表面留下特征性的溶蚀产物;间接作用则是生物通过新陈代谢改变周围环境的物理、化学性质而导致对碳酸盐岩的溶蚀。本文阐述了在广西弄岗... 生物岩溶溶蚀作用包括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直接作用是指生物体对碳酸盐岩的钻孔溶蚀作用,并在岩石表面留下特征性的溶蚀产物;间接作用则是生物通过新陈代谢改变周围环境的物理、化学性质而导致对碳酸盐岩的溶蚀。本文阐述了在广西弄岗森林岩溶区和桂林裸露岩溶区用标准溶蚀试片进行野外对比试验,获得了多种不同的生物微环境(空气中、土壤中、积土溶盆、积水溶盆、积土溶沟、石生植物根系等)及森林群落内环境中生物岩溶侵蚀营力之特征。 (1)不同生物微环境导致石灰岩的溶蚀速度各异。在弄岗森林区,林区内溶蚀速度变化幅度9.19~15.15mB/100d,在树木覆盖较稀疏的山顶,则为8.22~29.97mg/100d,相差3.65倍。在桂林裸露区,雨季溶蚀速度变化幅度为2.60~76.90mg/100d,相差29.58倍,旱季为0.51~45.22mg/100d,相差88.67倍。 (2)森林群落的存在,形成了独特的具缓和性的内环境系统(如日温差及年温差缩小、保持高的相对湿度、群落内外气体交换性能差等等)。其石灰岩的溶蚀速度也显示出同样的特性,即从空气中→土壤表面→土壤下20cm→土壤下50cm,其石灰岩的溶蚀速度在弄岗森林区为10.27mg/100d→14.19mg/100d→64.38mB/100d→74.25mg/100d;而在桂林裸露区则为39.56mg/100d→15.33mg/100d→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岩溶 侵蚀营力 群落内环境 生物微环境 广西弄岗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岩溶动力系统中的生物作用机理初探 被引量:51
11
作者 曹建华 袁道先 +1 位作者 潘根兴 林玉石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1年第1期203-209,共7页
岩溶动力系统是地球表层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是地球表层系统中最活跃的地质营力之一 ,它在岩溶动力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地质历史时期 ,生物圈大气圈界面上 ,生物通过植物的光合同化、动植物分泌 ,使大气圈中的CO2 不断转移到... 岩溶动力系统是地球表层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是地球表层系统中最活跃的地质营力之一 ,它在岩溶动力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地质历史时期 ,生物圈大气圈界面上 ,生物通过植物的光合同化、动植物分泌 ,使大气圈中的CO2 不断转移到碳酸盐岩中 ,形成岩溶发育的物质基础 ,并成为全球最大的碳库 ;生物圈水圈界面上 ,生物形成的生物 (微 )环境改变了水循环的强度和方向 ,并影响岩溶发育 ;生物圈岩石圈界面上 ,生物通过生物物理、生物化学过程 ,殖居碳酸盐岩之上 ,并以之为生存依托 ,生物的新陈代谢过程使碳酸盐岩岩石圈活化 ,使其积极参与全球碳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动力系统 碳酸盐岩 生物岩溶 生物作用机理 生物-大气圈
下载PDF
埋藏环境中硫酸盐岩生物岩溶作用的硫同位素证据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凤娥 卢耀如 +3 位作者 殷密英 张胜 王哲 宋淑红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57-364,共8页
为了揭示油气盆地埋藏环境中碳酸盐岩和硫酸盐岩共生时的岩溶发育机制,以硫酸盐岩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模拟实验与野外实测资料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温度、SO42-浓度和时间等因素对水-岩-细菌封闭系统内稳定硫同位素的影响,并指出硫同位... 为了揭示油气盆地埋藏环境中碳酸盐岩和硫酸盐岩共生时的岩溶发育机制,以硫酸盐岩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模拟实验与野外实测资料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温度、SO42-浓度和时间等因素对水-岩-细菌封闭系统内稳定硫同位素的影响,并指出硫同位素对地球化学作用的指示意义.结果表明,细菌硫酸盐还原形成的H2S中硫同位素分馏明显,并受系统的温度和开放性等因素影响.结合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风化壳中充填的黄铁矿硫同位素特征,提出了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岩溶的生物成因模式;揭示了风化壳顶部的黄铁矿化与风化壳下部压释水岩溶共生的机制,建立了生物岩溶发育的硫同位素地球化学标志.研究成果拓宽了岩溶的压释水成因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细菌硫酸盐还原(BSR) 硫同位素 黄铁矿 生物岩溶 水文地质
原文传递
琵琶潭瀑布岩溶沉积物生物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王智慧 张朝晖 李建华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78-182,共5页
为了探索瀑布岩溶沉积物中生物多样特征,2006年12月对贵阳市琵琶潭瀑布岩溶沉积环境进行了野外生态学调查,采集样品和标本25份。经室内初步分析和鉴定,该瀑布岩溶沉积物中含有5大生物多样性类群共33个物种,它们是蓝细菌(Cyanobacteria) ... 为了探索瀑布岩溶沉积物中生物多样特征,2006年12月对贵阳市琵琶潭瀑布岩溶沉积环境进行了野外生态学调查,采集样品和标本25份。经室内初步分析和鉴定,该瀑布岩溶沉积物中含有5大生物多样性类群共33个物种,它们是蓝细菌(Cyanobacteria) 2个种,原生动物(Protozoan) 12个种,绿藻(Green algae) 1个种,硅藻(Diatoms) 10个种和苔藓植物(Bryophytes)8个种。生物多样性在琵琶潭岩溶沉积形成中的地质生态学贡献主要表现在: (1)生物表面为淡水碳酸钙晶体提供了附着基础;(2)绿色植物光合作用转移了二氧化碳,有助于碳酸钙沉积;(3)生物群落为瀑布岩溶沉积提供了骨架;(4)生物群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和影响了岩溶沉积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 蓝藻 原生动物 绿藻 硅藻 苔藓 生物岩溶沉积 琵琶潭瀑布
下载PDF
岩溶洞穴生物地质作用研究──以贵州织金洞为例 被引量:6
14
作者 安裕国 戎昆方 +1 位作者 李景阳 何复胜 《贵州地质》 1996年第3期203-208,共6页
1987年以来,作者对贵州织金洞洞穴沉(堆)积物的成因进行了较详细的研究,系统地采集现代洞穴蓝藻和沉(堆)积物标本,发现沉(堆)积物中绝大部分都具有蓝藻类的生长线纹层构造,并显示出各种特殊的形态和花纹特征。经扫描电子... 1987年以来,作者对贵州织金洞洞穴沉(堆)积物的成因进行了较详细的研究,系统地采集现代洞穴蓝藻和沉(堆)积物标本,发现沉(堆)积物中绝大部分都具有蓝藻类的生长线纹层构造,并显示出各种特殊的形态和花纹特征。经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偏光显微镜鉴定,其中含有大量的蓝藻化石,具有明显的生物结构。作者研究的结果:这是由于在岩溶洞穴生物作用场中,因生物地质作用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岩石,是一种新发现的叠层石──洞穴叠层石。根据洞穴叠层石的宏观构造初步划分了大、中、小三种复式融合洞穴叠层石构造体和六种基本层以及十三种洞穴叠层石形态类型。这一研究成果,突破了岩溶洞穴沉(堆)积物的碳酸钙单一化学成因认识,丰富了成因理论,拓宽了研究现代叠层石形成机理的思路,对第四纪环境预报等方面将会起到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洞穴 生物地质作用 蓝藻 生物岩溶 织金洞
下载PDF
岩溶生物地球化学研究的进展与问题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强 靳振江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49-356,共8页
在CO_2-水-碳酸盐岩活跃的代谢体系中,由于参与岩溶作用过程的二氧化碳来源复杂,因而研究碳酸盐岩环境中二氧化碳在生物介导下所耦联的物质循环过程及其与全球变化的关系成为岩溶生物地球化学学科的主要内容,并使其成为现代岩溶学的重... 在CO_2-水-碳酸盐岩活跃的代谢体系中,由于参与岩溶作用过程的二氧化碳来源复杂,因而研究碳酸盐岩环境中二氧化碳在生物介导下所耦联的物质循环过程及其与全球变化的关系成为岩溶生物地球化学学科的主要内容,并使其成为现代岩溶学的重要分支。在分析国内外岩溶学、地球化学、生物学等交叉学科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简要评述了基于岩溶生物地球化学特性的水土流失与石漠化过程,碳酸盐岩矿物在生物作用下的化学风化、元素释放规律以及控制元素循环的界面过程,碳酸盐岩区土壤-大气界面下的气体循环及其控制因素和过程,碳酸盐岩区有机污染物在环境中的来源、分布规律与降解,微型生物在岩溶水体碳循环过程中的作用等主题的主要研究进展和存在的科学问题。因此,需要以CO_2为核心把岩溶环境中不同尺度上生物有机体参与的地球化学过程联系起来,但人们对生物有机体是如何通过协同作用而改变岩溶环境的,还了解得很少。如果能查明碳酸盐岩一土壤一水一生物相互作用产生的功能,岩溶生物地球化学将进一步拓展CO_2-水-碳酸盐岩相耦合的岩溶作用过程,并在岩溶资源领域和全球变化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因此,岩溶生物地球化学需要多学科的协同研究,特别是加强生物过程与岩溶过程的耦合研究,方能解决岩溶领域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水-碳酸盐岩代谢体系 地球生物 元素循环 全球变化 岩溶生物地球化学
下载PDF
桥头镇岩溶生物的三大奇观
16
作者 谭子荣 《中国岩溶》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52-152,共1页
关键词 桥头镇 岩溶生物 燕岩 风洞 生态景观 石燕
下载PDF
岩溶地区石生蓝藻与岩溶发育关系研究展望 被引量:6
17
作者 聂磊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63-368,共6页
探讨了国内外石生蓝藻研究的进展,以及石生蓝藻与生物岩溶的可能联系。引入水-岩-气-生物相互作用的整体概念,运用"CO2-水-碳酸盐"三相耦联开放岩溶动力系统观点,分析了光合原核生物的生命过程及其代谢产物对岩溶系统的可能... 探讨了国内外石生蓝藻研究的进展,以及石生蓝藻与生物岩溶的可能联系。引入水-岩-气-生物相互作用的整体概念,运用"CO2-水-碳酸盐"三相耦联开放岩溶动力系统观点,分析了光合原核生物的生命过程及其代谢产物对岩溶系统的可能驱动作用,指出以蓝藻对H2O和CO2的利用为中心环节,通过研究其在不同小生境、不同类群、不同生态因子下的HCO3-水平差异,可以为了解藻类的生理机能与生物岩溶强度之间关系提供重要信息。建议在地球生物学的研究尺度下,针对碳酸盐岩表面殖居藻类如何影响其周遍微环境CO2、水文动态进而影响岩溶的效应、蓝藻分泌的胞外有机酸的种类和强度、石生蓝藻碳酸酐酶(CA)活性与生物岩溶关系等问题展开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地区 石生蓝藻 生物岩溶 研究展望
下载PDF
广西弄岗自然保护区碳酸盐岩表面内生地衣保水性岩溶意义 被引量:10
18
作者 曹建华 王福星 +1 位作者 何师意 黄俊发 《地球学报(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报)》 CSCD 1995年第4期419-430,共12页
本文讨论了碳酸盐岩表面喜钙内生地衣的结构特征和生活习性。室内简易的蒸发、吸水试验表明,有生物覆盖的碳酸盐岩表面的失水量和吸水量分别是无生物者的4倍和11.75倍;经70%的酒精、3%的双氧水、5%的甲醛溶液的浸泡3昼... 本文讨论了碳酸盐岩表面喜钙内生地衣的结构特征和生活习性。室内简易的蒸发、吸水试验表明,有生物覆盖的碳酸盐岩表面的失水量和吸水量分别是无生物者的4倍和11.75倍;经70%的酒精、3%的双氧水、5%的甲醛溶液的浸泡3昼夜处理过的样品,其有死生物覆盖者的失水量和吸水量分别是无生物者的46.25倍和2.08倍。这对阐明碳酸盐岩表面生物溶蚀机理有重要的理论理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岩溶 碳酸盐岩 岩溶作用
下载PDF
论高岭石粘土和铝土矿研究的新进展 被引量:12
19
作者 刘长龄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67-474,共8页
过去我国地质界向前苏联学习,把球粘土(Ballclay)作为高岭土或耐火粘土的一个变种,使我们找矿走入误区,以致后来从美国进口球粘土。其实球粘土的结晶性质这个内在因素与高岭土或耐火粘土常不相同,则派生的性能更不一样,应成为独立的矿种... 过去我国地质界向前苏联学习,把球粘土(Ballclay)作为高岭土或耐火粘土的一个变种,使我们找矿走入误区,以致后来从美国进口球粘土。其实球粘土的结晶性质这个内在因素与高岭土或耐火粘土常不相同,则派生的性能更不一样,应成为独立的矿种,还可与国际接轨。又过去国内外学者认为高岭石高度有序为热液型的,而沉积型的为无序高岭石。但笔者等的研究,我国高岭石高度有序而规模大且均匀稳定的,应算沉积型的紫矸(古生代高岭石软质粘土),可以作流动性好的造纸涂料。又我国硬水铝石岩溶铝土矿,应属于生物有机质成矿作用的沉积型铝土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粘土 高岭土和耐火粘土变种 独立矿种 高度有序高岭石 紫矸 岩溶铝土矿生物成因
下载PDF
Hazards and Landscape Changes(Degradations) on Hungarian Karst Mountains Due to Natural and Human Effects 被引量:1
20
作者 Móga JNOS Kiss KLAUDIA +5 位作者 Szabó MRIA Kériné Borsodi ANDREA Kéri ANDRS Mari LSZLó Knáb MóNIKA Iván VERONIKA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13年第1期16-28,共13页
In order to study the karstological processes within the karst ecological system,the geohazards and degradation of karst landscapes on the karst areas of the Bakony mountains(Hungary),we investigated the abiotic eleme... In order to study the karstological processes within the karst ecological system,the geohazards and degradation of karst landscapes on the karst areas of the Bakony mountains(Hungary),we investigated the abiotic elements of the environment,soil and cover deposits,erosion soil decay;the changes in the quantity and quality of karst waters:contamination at swallow holes,contamination of karst springs;and the biogenic factors:surface vegetation coverage by the corine land cover method,plant-ecological examinations,qualification of surface waters with the help of biological water labeling.We recognized that the increasing human activities during the past few centuries have had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investigated landscapes of karst areas because of their spatial sensitivity.In the scope of our research we concluded that the landscape changes due to natural and human effects can vary strongly on the different karst areas.These differences can arise from the climatic and geomorphologic situation,the coverlayer's qualities,etc.,but primarily from the different utilization of the investigated karst areas(e.g.the intensity,characteristics and territorial extension of utilization).On the spot investigation we detected traces of new and fast geomorphological processes(gully formation,landslides,collapses,new sinkhole development) and landforms(sinkholes,gullies,swallow holes),which are clear evidences of the effect of climatic chang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arst landscape Geological hazards Soil erosion Limestone mountain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