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污染源水净化新工艺——生物强化过滤研究 被引量:29
1
作者 李德生 黄晓东 王占生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0期18-20,共3页
通过对传统工艺中的普通滤池进行生物强化 ,可以使原水中氨氮 (NH3-N)的去除率由原来的 30 %~ 4 0 %提高到 93% ,亚硝酸盐氮 (NO- 2 -N)的去除率由零提高到 95% ,有机物(CODMn)的去除率由 2 0 %提高到 4 0 %左右 ,出水浊度保证在 1NTU... 通过对传统工艺中的普通滤池进行生物强化 ,可以使原水中氨氮 (NH3-N)的去除率由原来的 30 %~ 4 0 %提高到 93% ,亚硝酸盐氮 (NO- 2 -N)的去除率由零提高到 95% ,有机物(CODMn)的去除率由 2 0 %提高到 4 0 %左右 ,出水浊度保证在 1NTU以下 ,经消毒后能满足卫生学指标的要求。经长期运行测定 ,在滤速 1 0m/h、反冲洗 ( 1~ 2次 ) /d情况下依然保持良好的处理效果。该技术不增加任何新设施 ,只是强化现有工艺 ,是解决微污染源水水质的一项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污染源水 净化 普通滤池 生物强化过滤
下载PDF
饮用水生物强化过滤处理效能及其影响因子研究述评 被引量:6
2
作者 夏琼琼 陈卫 罗彬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1-45,共5页
概述了饮用水生物强化过滤工艺的研究进展,讨论了该工艺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及其影响因子,描述了滤层中贫营养微生物膜的特性,提出了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分析认为:生物活性滤池可有效地降低微污染水体中的浊度,并对有机物、氨氮、铁、... 概述了饮用水生物强化过滤工艺的研究进展,讨论了该工艺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及其影响因子,描述了滤层中贫营养微生物膜的特性,提出了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分析认为:生物活性滤池可有效地降低微污染水体中的浊度,并对有机物、氨氮、铁、锰等污染物质有较好的去除效果;滤料介质、空床接触时间、反冲洗水质和反冲洗方式等是主要影响因素;滤层中贫营养微生物生理生态特性、物化与生化的协同作用等有待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用水 生物强化过滤 影响因子
下载PDF
臭氧-活性炭和BAF-生物强化过滤工艺处理微污染水源水的对比试验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谢观体 陆少鸣 《工业用水与废水》 CAS 2009年第6期18-21,共4页
以广州东江某水源水为试验水质,从主要污染物的去除效果、装置的运行维护及经济效益等方面,对比研究了臭氧-活性炭深度处理与BAF-生物强化过滤的中试工艺。结果表明:氨氮去除率方面,两种工艺分别为95.8%和91.7%;亚硝酸盐氮去除率方面,... 以广州东江某水源水为试验水质,从主要污染物的去除效果、装置的运行维护及经济效益等方面,对比研究了臭氧-活性炭深度处理与BAF-生物强化过滤的中试工艺。结果表明:氨氮去除率方面,两种工艺分别为95.8%和91.7%;亚硝酸盐氮去除率方面,分别为97.5%和92.5%;CODMn去除率方面,分别为61.0%和62.2%。两种工艺在运行维护方面,各有优劣。但采用BAF-生物强化过滤工艺工程投资减少20%以上,运行费用降低60%以上,更适于普遍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活性炭 深度处理 曝气生物滤池 生物强化过滤 微污染原水
下载PDF
受污染水体的生物强化过滤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杨广文 张建昆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5期15572-15573,共2页
[目的]以受污染水为水源,对生物强化过滤工艺与常规净水工艺处理微污染水源水进行对比研究。[方法]对处理后的水质进行CODMn、NH4+-N、色度、浊度等指标分析,计算出常规工艺去除率和生物强化去除率。[结果]生物强化过滤工艺对受污染水... [目的]以受污染水为水源,对生物强化过滤工艺与常规净水工艺处理微污染水源水进行对比研究。[方法]对处理后的水质进行CODMn、NH4+-N、色度、浊度等指标分析,计算出常规工艺去除率和生物强化去除率。[结果]生物强化过滤工艺对受污染水源水中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明显优于常规净水系统,其对CODMn、NH4+-N、色度、浊度的去除率分别为34%~56%、78.7%~92%、53%~68%、90%;而常规净水工艺对CODMn、NH4+-N、色度、浊度的去除率仅为11%~30%、4.7%~25%、38%~54%、60%~80%,并且处理效果不稳定。[结论]采用生物强化处理系统处理微污染水源水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强化过滤 受污染水源水 常规净水工艺
下载PDF
饮用水生物强化过滤工艺生物膜特性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卜兆宇 陈卫 夏琼琼 《供水技术》 2008年第1期11-15,共5页
以水厂沉淀池出水为原水,对生物强化过滤工艺的生物膜形成过程进行了研究,探讨了不同滤料介质组成的生物滤柱的生物膜特性,分析了膜形成过程中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和滤柱生物量的变化情况,并对膜形成过程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 以水厂沉淀池出水为原水,对生物强化过滤工艺的生物膜形成过程进行了研究,探讨了不同滤料介质组成的生物滤柱的生物膜特性,分析了膜形成过程中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和滤柱生物量的变化情况,并对膜形成过程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在活性炭-石英砂滤料上生物膜形成效果要优于无烟煤-石英砂双层滤料和石英砂单层滤料;反冲洗水含氯对生物膜形成有负面影响,对无烟煤-石英砂滤柱的影响尤为显著;可以CODMn和NO2--N的去除率作为生物膜成熟的评价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 生物强化过滤 饮用水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净水工艺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与优势菌 被引量:3
6
作者 向红 吕锡武 +4 位作者 尹立红 朱光灿 刘冉 苏耀耀 杨飞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30-635,共6页
采用PCR-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技术对生物活性炭滤池与生物强化净水工艺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进行分析,并利用最大可能数法研究生物活性炭滤池与生物强化滤池中可培养的优势菌.实验结果表明,混凝、砂滤及生物强化过滤净水... 采用PCR-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技术对生物活性炭滤池与生物强化净水工艺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进行分析,并利用最大可能数法研究生物活性炭滤池与生物强化滤池中可培养的优势菌.实验结果表明,混凝、砂滤及生物强化过滤净水工艺对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均无明显影响;生物活性炭净水工艺则可使原水微生物群落多样性降低,这是由于活性炭对微生物具有的较强吸附作用所致.通过分析R2A培养基上生长的微生物群落,发现各生物滤池中可培养的微生物群落具有丰富多样性,且滤池间Dice遗传相似系数为0.69-0.86,即群落种类差异较小.生物活性炭滤池与生物强化滤池中可培养的主要优势菌为巨大芽胞杆菌、短小芽胞杆菌、蜡样芽胞杆菌、弗劳地枸橼酸杆菌、豚鼠气单胞菌、恶臭假单胞菌和肺炎克雷氏菌等.将PCR-SSCP技术与传统培养方法相结合,可分析生物滤池中的优势菌群,提高饮用水的生物处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活性炭工艺 生物强化过滤 生物群落结构 群落多样性 优势菌
下载PDF
BAF预处理强化常规饮用水处理工艺效果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谢观体 陆少鸣 《净水技术》 CAS 2010年第1期27-29,共3页
以珠江广州段原水为处理对象,研究了"曝气生物滤池(BAF)+常规生物强化"组合工艺的净水效果。结果表明,炭砂滤池是进一步改善水质的重要环节,出水中NH_4^+-N、COD_(Mn)和浊度的平均值分别为0.04、1.02 mg/L和0.25 NTU;相对原... 以珠江广州段原水为处理对象,研究了"曝气生物滤池(BAF)+常规生物强化"组合工艺的净水效果。结果表明,炭砂滤池是进一步改善水质的重要环节,出水中NH_4^+-N、COD_(Mn)和浊度的平均值分别为0.04、1.02 mg/L和0.25 NTU;相对原水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6.8%、61.1%、97.4%;相对沉淀池出水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62.7%、31.3%、70.6%。炭砂滤池出水未出现亚硝酸盐积累现象,NO_2^--N的最高值为0.032 mg/L。活性炭丰富的孔隙结构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较大的比表面积增强了对有机污染物的吸附作用;BAF曝气池及沉淀池的跌水作用提高了水中DO的浓度,有利于炭砂滤池中生物氧化反应的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曝气生物滤池 炭砂滤池 微污染原水 氨氮 生物强化过滤
下载PDF
强化过滤技术提高饮用水水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刘阳 《上海水务》 2014年第3期37-39,36,共4页
目前我国饮用水源污染日益严重,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又在逐步提高,传统处理工艺难以保证饮用水水质要求。强化过滤技术,即生物强化过滤技术、改性滤料强化过滤技术和微絮凝强化过滤技术,是解决微污染饮用水源问题的有效途径;开展强化过... 目前我国饮用水源污染日益严重,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又在逐步提高,传统处理工艺难以保证饮用水水质要求。强化过滤技术,即生物强化过滤技术、改性滤料强化过滤技术和微絮凝强化过滤技术,是解决微污染饮用水源问题的有效途径;开展强化过滤技术的研究,为提高饮用水水质提供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强化过滤 改性滤料 微絮凝 研究
原文传递
An Innovative Process to Improve Turbidity and Organics Removal by BAC Filters
9
作者 MIAO Jia ZHAO Qingliang +2 位作者 WANG Baozhen LI Ji ZHANG Jinsong 《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SCIE CAS 2006年第4期387-392,共6页
The turbidity criterion for the product water of a WTP according to the State Project ‘863’ on the safeguard technology of drinking water in the southern areas of China is 0.1 NTU. The turbidity removal in the activ... The turbidity criterion for the product water of a WTP according to the State Project ‘863’ on the safeguard technology of drinking water in the southern areas of China is 0.1 NTU. The turbidity removal in the activated carbon filter was analyzed in a pilot-scale test and an innovative technology to improve the turbidity removal in a biologically activated carbon (BAC) filter was put forward in order to meet the criterion.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nhanced filtration by adding polymerized aluminium chloride (PAC) into the BAC filter was quite effective in turbidity control. The effluent turbidity was kept at a stable level (mean) of 0.033 NTU with a high removal of about 80% for influent turbidity of 0.110-0.240 NTU with an addition of PAC at 0.05 mg L -1, meeting the requirement for filtrate turbidity equal to or less than 0.1NTUC totally. In addition, the larger the PAC dosage was, the lower the effluent turbidity was. However, further improvement of turbidity removal was not obvious for PAC dosages beyond 0.10 mg L -1, and an optimal PAC dosage in the range of 0.]05-0.10 mg L -1 was propo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C filter C enhanced filtration PAC MICRO-FLOCCULATION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