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2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稻秆生物炭添加对红壤性水稻土磷素生物有效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马长林 高博涵 王艳玲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533-1541,共9页
为明确稻秆生物炭添加对红壤性水稻土磷生物有效性组分的影响,基于水稻种植的盆栽试验,采用模拟生物活化的磷素分析方法(BBP法),分析了生物炭在不施加(CK)、施加一年(B1)和两年(B2)条件下,不同水稻生育期稻田土壤中可溶性磷(CaCl_(2)-P... 为明确稻秆生物炭添加对红壤性水稻土磷生物有效性组分的影响,基于水稻种植的盆栽试验,采用模拟生物活化的磷素分析方法(BBP法),分析了生物炭在不施加(CK)、施加一年(B1)和两年(B2)条件下,不同水稻生育期稻田土壤中可溶性磷(CaCl_(2)-P)、易被酶矿化的有机磷(Enzyme-P)、易被有机酸活化释放的磷(Citrate-P)和潜在无机磷(HCl-P)4个组分磷与全磷(TP)、有效磷(Bray-P)及磷素活化系数(PAC)的变化差异和影响因素。研究表明:与CK相比,B1处理的稻田土壤TP、Bray-P及BBP磷组分均无显著变化;B2处理稻田土壤TP、Bray-P、Citrate-P和HCl-P含量均显著增加,而CaCl_(2)-P、Enzyme-P含量无显著变化。随着水稻生育期的延长,各处理HCl-P/TP均显著上升;B2处理下CaCl_(2)-P/TP与Enzyme-P/TP均显著上升。相关分析表明:生物炭添加后稻田土壤Bray-P、TP与土壤pH显著正相关;CaCl_(2)-P与HCl-P、TP显著正相关,与土壤有效铁呈显著负相关;Citrate-P与TP、HCl-P极显著正相关,与Enzyme-P、pH显著正相关,与土壤有效铝极显著负相关。稻秆生物炭通过影响稻田土壤pH、有效铁和有效铝含量,间接地调控且显著增加了红壤性稻田土壤中TP、Bray-P、PAC及生物有效磷组分含量,稻秆生物炭的合理施用有利于农田生态环境保护和土壤磷素有效性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秆生物 红壤性水稻土 盆栽试验 水稻 生物有效
下载PDF
外源磷添加会增加不同年限稻田磷素生物有效性
2
作者 曹华 李欢 +2 位作者 樊慧琳 牛犇 王艳玲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15-526,共12页
为明确不同数量外源磷添加对稻田磷生物有效性组分的影响,以江西鹰潭孙家小流域内新稻田(NP,2~3 a)、中期稻田(MP,20~30 a)和老稻田(OP,400~500 a)为研究对象,基于不同浓度外源磷[0(CK)、125(P1)、250(P2)、500(P3)、625(P4)、750(P5)mg... 为明确不同数量外源磷添加对稻田磷生物有效性组分的影响,以江西鹰潭孙家小流域内新稻田(NP,2~3 a)、中期稻田(MP,20~30 a)和老稻田(OP,400~500 a)为研究对象,基于不同浓度外源磷[0(CK)、125(P1)、250(P2)、500(P3)、625(P4)、750(P5)mg·kg^(-1)(以P计)]添加的淹水培养实验(0~80 d),采用模拟生物活化的磷素分级方法(BBP法),分析了淹水条件下外源磷添加后稻田BBP组分磷的增量(Δ)动态变化,探讨了各组分磷增量的相关关系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淹水条件下,稻田有效磷(Bray-P)及BBP组分磷增量随磷添加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BBP组分磷增量由小到大依次为:氯化钙磷增量(ΔCa-P)、酶提取磷增量(ΔEn-P)、柠檬酸磷增量(ΔCi-P)、盐酸磷(ΔHC-P)。培养15天时,新稻田ΔCa-P与ΔCi-P达到最大值;培养60天时,中期稻田ΔCa-P、ΔEn-P、ΔHC-P及ΔBray-P达到最大值;而老稻田中各组分磷随时间变化不明显。通径分析表明:外源添加磷对新稻田和老稻田ΔBray-P有显著直接正效应。外源磷添加虽能显著增加稻田磷素生物组分有效性,但其增量最大值的出现时段不同,新稻田与中期稻田中生物有效磷增量最大值分别出现在磷添加后的第15天与60天,因此,适时适量地施用磷肥对稻田磷素肥力提升与稻田磷素流失风险管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 素分级法(BBP) 生物有效 添加 通径分析
下载PDF
不同绿肥腐解对烟田土壤有效磷含量影响的微生物机制
3
作者 王仕海 尚军 +9 位作者 汤红印 陈鹏 黄占平 魏忠秋 王忠宇 尚关兴 易凯 尚德双 李珍权 王晓玥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69-775,共7页
为阐明绿肥还田提高土壤有效磷含量的机制,针对贵州植烟土壤,选取光叶苕子、油菜和黑麦草3种绿肥为供试材料,通过微宇宙试验,研究了添加3种绿肥恒温培养30 d后土壤中有机酸含量、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以及磷酸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3种... 为阐明绿肥还田提高土壤有效磷含量的机制,针对贵州植烟土壤,选取光叶苕子、油菜和黑麦草3种绿肥为供试材料,通过微宇宙试验,研究了添加3种绿肥恒温培养30 d后土壤中有机酸含量、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以及磷酸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3种绿肥腐解均显著提升了植烟土壤有效磷含量、微生物代谢活性强度(AWCD)和磷酸酶活性,特别是光叶苕子处理对上述指标的提升最为显著。同时,光叶苕子处理中有机酸总量,特别是柠檬酸的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随机森林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结果显示,AWCD、磷酸酶活性以及有机酸含量是影响土壤有效磷含量的关键因子,其中AWCD的提高可以直接促进土壤中有效磷含量的提升;此外,AWCD还可以通过影响磷酸酶的活性和有机酸的含量影响土壤中有效磷的含量,其中微生物代谢活性通过促进磷酸酶活性从而提高土壤有效磷含量是土壤磷素有效性提升的首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效 绿肥腐解 有机酸 酸酶活性 生物碳源代谢
下载PDF
土壤/沉积物中植酸对砷、磷形态转化和生物有效性影响综述
4
作者 吴博贤 艾雯妍 +2 位作者 文思颖 杨晓莉 刘雪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49-460,共12页
砷(As)和磷(P)为同主族化学类似物,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和化学行为。As因赋存形态多变、极强的生物蓄积性及高毒性而被广泛关注,在土壤中主要以砷酸盐(As^(5+))形式存在。磷是植物必需营养元素,亦是引起土壤面源污染和水体富营养化的重... 砷(As)和磷(P)为同主族化学类似物,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和化学行为。As因赋存形态多变、极强的生物蓄积性及高毒性而被广泛关注,在土壤中主要以砷酸盐(As^(5+))形式存在。磷是植物必需营养元素,亦是引起土壤面源污染和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因子。土壤中磷主要以有机磷形式存在,占比40%~95%。其中植酸是重要组成部分,占总磷的20%~50%,占有机磷的50%~80%。植酸分子含有6个磷酸基团和12个可解离质子,因此可通过螯合、置换、酸化等作用强烈影响土壤中砷和磷的赋存形态和生物有效性。明确土壤中植酸对砷和磷赋存形态转化与释放的影响、过程与作用机制,对有效阻控土壤和水体砷、磷污染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总结了土壤中砷、磷和植酸的含量、来源与赋存形态,重点阐述植酸对砷、磷赋存形态转化、生物有效性变化的影响与机制,可为降低土壤和沉积物砷、磷污染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植酸 形态转化 生物有效
下载PDF
短期氮添加对罗浮栲林根际和非根际土壤生物有效磷的影响
5
作者 元晓春 谢欢 +6 位作者 柏欣宇 曾泉鑫 张晓晴 任梦潇 陈岳民 曾佳宏 林开淼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7817-7829,共13页
氮沉降通常会加剧土壤磷限制,微生物和植物将采取策略抵消这种负面影响。然而,氮添加下土壤微生物和/或植物如何影响土壤生物有效磷尚不明确。基于野外氮添加实验,测定了生长季(4月)和非生长季(10月)罗浮栲林根际和非根际土壤理化性质,... 氮沉降通常会加剧土壤磷限制,微生物和植物将采取策略抵消这种负面影响。然而,氮添加下土壤微生物和/或植物如何影响土壤生物有效磷尚不明确。基于野外氮添加实验,测定了生长季(4月)和非生长季(10月)罗浮栲林根际和非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生物量,磷酸酶活性以及根系形态和养分,并通过生物学方法量化了四种形式的生物有效磷,包括氯化钙-磷(CaCl_(2)-P),柠檬酸-磷(CA-P),盐酸-磷(HCl-P)和酶-磷(Enz-P)。研究结果表明,非生长季大多数生物有效磷表现为根际含量高于非根际,而生长季根际土壤CaCl_(2)-P和CA-P含量显著低于非根际土壤。氮添加显著增加了生长季非根际土壤CA-P含量,同时显著降低了非生长季根际土壤CaCl_(2)-P和Enz-P含量和显著增加了非生长季根际土壤HCl-P含量,但两个季节的总生物有效磷含量均保持不变。两个季节中,氮添加下植物细根比根长、比表面积和组织密度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降低,但菌根侵染率显著增加,这说明氮添加下植物倾向于通过与菌根真菌合作而非改变根系形态来截留土壤中可直接获取的有效磷。从非生长季生物有效磷含量的动态来看,氮添加下植物根系和/或微生物通过释放质子活化矿质结合态无机磷对维持罗浮栲林土壤生物磷至关重要。总之,短期氮添加下维持了土壤有效磷的潜在供应。研究有助于进一步理解微生物和植物对低磷亚热带地区氮负荷的适应机制,可为制定缓解土壤磷限制的可持续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有效 根际和非根际土壤 酸酶活性 根系形态 氮沉降
下载PDF
解磷生物肥对温室土壤磷有效性及辣椒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吴红艳 于淼 +1 位作者 冯健 刘晖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89-197,共9页
为探明解磷生物肥(PSWY)对温室土壤磷有效性和辣椒产量的影响,采用室内盆栽试验,设置4个施肥处理:常规施肥(CK)、常规施肥+鸡粪(腐熟)3000 kg·hm^(-2)(PY1)、常规施肥+PSWY 3000 kg·hm^(-2)(PY2)、常规施肥+解磷菌P623-9240 L... 为探明解磷生物肥(PSWY)对温室土壤磷有效性和辣椒产量的影响,采用室内盆栽试验,设置4个施肥处理:常规施肥(CK)、常规施肥+鸡粪(腐熟)3000 kg·hm^(-2)(PY1)、常规施肥+PSWY 3000 kg·hm^(-2)(PY2)、常规施肥+解磷菌P623-9240 L·hm^(-2)(PY3),在不同时期对土壤有效磷(available phosphorous,AP)、微生物量磷(microbial biomass phosphorus,MBP)含量进行测定,并对辣椒地上部干重、辣椒根系发育及产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PY1、PY2和PY3处理土壤AP含量平均值较CK分别提高40.9%、73.1%和38.1%,土壤MBP含量与CK相比分别提高23.4%、58.9%和45.4%;辣椒产量表现为PY2>PY1>PY3>CK,PY1、PY2和PY3处理较CK分别增产10.9%、14.5%和7.7%,PY2处理可增加辣椒地上部干重、促进根系发育,与其他3个处理相比均呈现显著性差异(P<0.05);辣椒产量与土壤有效磷含量、土壤解磷菌数量、微生物量磷含量及植株地上部干重呈显著正相关(P<0.01)。综上可知,PSWY能够显著增加土壤有效磷含量,促进辣椒根系发育,增加地上部干重,大幅提高产量,同时减少农业面源污染,研究结果为设施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有机肥 有效 产量
下载PDF
兴安落叶松林火烧迹地土壤有效磷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磷时空演变特征 被引量:3
7
作者 杨光 李兆国 石炳东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5027-5037,共11页
野火是大兴安岭活跃的生态干扰因子,显著影响火烧迹地土壤有效磷(AP,Available Phosphorus)和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磷(MBP,Microbial Biomass Phosphorus),本文旨在了解兴安落叶松林火烧迹地AP、MBP的时空演变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探究两者间... 野火是大兴安岭活跃的生态干扰因子,显著影响火烧迹地土壤有效磷(AP,Available Phosphorus)和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磷(MBP,Microbial Biomass Phosphorus),本文旨在了解兴安落叶松林火烧迹地AP、MBP的时空演变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探究两者间的偶联机制。采用“以空间换时间”的研究方法,于大兴安岭塔河地区兴安落叶松林火烧迹地选取实验样地,于未过火兴安落叶松林选取对照样地,踏查每个样地的海拔、坡度、坡向、坡位信息,测定火烧迹地土壤AP、MBP含量,分析兴安落叶松林火烧迹地AP与MBP的时空演变特征。火干扰后,火烧迹地土壤AP、MBP含量均随恢复时间表现出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恢复初期火烧迹地MBP含量显著低于未过火样地,AP含量显著高于未过火样地(P<0.05);不同海拔火烧迹地AP、MBP含量差异显著(P<0.05),不同海拔未过火样地AP、MBP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火烧迹地土壤MBP、AP的随机森林回归模型的模型总解释度约为84%,而未过火样地的模型总解释度约为60%,两个模型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01),在对照样地随机森林回归模型中,坡位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坡向、坡度、海拔三个地形因子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在火烧迹地随机森林回归模型中,所有解释变量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火干扰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是一个长期过程,相较于AP,MBP对火干扰的响应更为敏感。火干扰会显著加强地形因子对AP、MBP的影响力,并改变地形因子对AP、MBP影响力的相对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烧迹地 地形因子 土壤微生物生物 土壤有效 时空演变特征
下载PDF
施用生物炭5年对桂北桉树人工林土壤磷的影响
8
作者 王紫卉 沈育伊 +7 位作者 毛馨月 褚俊智 徐广平 陈运霜 曹杨 张德楠 黄科朝 孙英杰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59-1170,共12页
【目的】研究不同桉树枝条废弃物生物炭施用量对桉树人工林土壤磷形态转化及磷素有效性的影响,评估生物炭对土壤磷素的活化潜力,为生物炭在农林业土壤改良中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依托2017年开展的桉树人工林生物炭长期定位试验... 【目的】研究不同桉树枝条废弃物生物炭施用量对桉树人工林土壤磷形态转化及磷素有效性的影响,评估生物炭对土壤磷素的活化潜力,为生物炭在农林业土壤改良中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依托2017年开展的桉树人工林生物炭长期定位试验,按生物炭与土壤的质量百分比,设置0(CK)、0.5%(T1)、1.0%(T2)、2%(T3)、4%(T4)和6%(T5)共6个处理,一次性施用生物炭5年后测定不同处理下0~10、10~20和20~30 cm土层中土壤全磷、有效磷、无机磷和有机磷形态的含量。【结果】与CK相比,在0~30 cm土层中,施用生物炭能显著增加土壤全磷、有效磷、二钙磷、铝磷、铁磷、八钙磷、活性有机磷和中等活性有机磷含量并提高磷素活化系数(P<0.05),降低十钙磷、闭蓄态磷、中稳定性有机磷和高稳定性有机磷含量。在0~30 cm土层中,不同生物炭处理下土壤无机磷和有机磷组分含量平均值的大小分别为铁磷>铝磷>闭蓄态磷>八钙磷>二钙磷>十钙磷,中等活性有机磷>活性有机磷>中稳定性有机磷>高稳定性有机磷。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在同一生物炭处理中,土壤全磷、有效磷、无机磷和有机磷组分含量均趋于减少。土壤有效磷分别与pH、有机质、全磷、二钙磷、八钙磷、铝磷、铁磷、活性有机磷和中等活性有机磷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主成分分析表明,施用生物炭对土壤无机磷组分、有机磷组分和有效磷具有正向作用;与有机磷组分相比,施用生物炭对土壤无机磷组分的影响更大。【结论】桉树枝条废弃物生物炭通过自身中磷素的释放和对土壤理化性质的积极作用,显著增加土壤有效磷和磷组分含量,促进土壤中难溶态磷向有效态磷的转化和有机磷向无机磷的转化,提高桉树林土壤磷素有效性和土壤供磷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 土壤形态 土壤有效 桉树人工林
下载PDF
秸秆还田深度对稻田土壤磷生物有效性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王辉 王清洲 +3 位作者 付庆灵 朱俊 叶磊 胡红青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33-41,共9页
研究水稻秸秆还田深度对稻田土壤磷生物有效性的影响,探索黄棕壤性水稻土最适秸秆还田深度,可为提高秸秆利用率和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室内培养试验,设置水稻秸秆还田0 cm(S0)、10 cm(S10)、20 cm(S20)、30 cm(S30)土层,... 研究水稻秸秆还田深度对稻田土壤磷生物有效性的影响,探索黄棕壤性水稻土最适秸秆还田深度,可为提高秸秆利用率和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室内培养试验,设置水稻秸秆还田0 cm(S0)、10 cm(S10)、20 cm(S20)、30 cm(S30)土层,以及添加腐熟剂(F)和不添加腐熟剂两种条件。结果表明:还田至10 cm土层并添加腐熟剂的处理(S10+F)各取样期的腐解率最高,秸秆释放磷的速率也最高;秸秆还田后提高了磷生物有效性,其中主要提高各土层中稳性无机磷和活性无机磷的含量,秸秆还田12周后,10 cm土层秸秆还田提升磷生物有效性的幅度最大,S10、S10+F处理的中稳性无机磷含量比10 cm土层无秸秆对照分别提高了44.04、50.48 mg/kg,30 cm还田提升的幅度最小。因此在该地区秸秆还田10 cm深并配施腐熟剂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秸秆 还田深度 生物有效
下载PDF
磷硒配施对冬小麦硒吸收及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10
作者 胡彩霞 杨东霞 +8 位作者 刘红恩 刘亥扬 刘立杰 张玉鹏 许嘉阳 秦世玉 李畅 睢福庆 聂兆君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7-167,共11页
探讨磷硒配施对冬小麦产量及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多样性的影响,明确土壤微生物群落与磷硒有效性的关系。采用盆栽试验,设置3个磷水平(0、0.2和0.4 g·kg^(-1))和2个硒水平(0和0.5 mg·kg^(-1)),完全交互设计,共6个处理(Se_... 探讨磷硒配施对冬小麦产量及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多样性的影响,明确土壤微生物群落与磷硒有效性的关系。采用盆栽试验,设置3个磷水平(0、0.2和0.4 g·kg^(-1))和2个硒水平(0和0.5 mg·kg^(-1)),完全交互设计,共6个处理(Se_(0)P_(0)、Se_(0)P_(0.2)、Se_(0)P_(0.4)、Se_(0.5)P_(0)、Se_(0.5)P_(0.2)、Se_(0.5)P_(0.4)),分析冬小麦籽粒产量、磷硒浓度、土壤有效磷含量、硒形态转化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等的变化。施磷显著增加Se_(0)和Se_(0.5)水平下冬小麦籽粒产量、各器官磷浓度及累积量,但显著降低Se_(0.5)水平下根系、茎叶及籽粒硒浓度,且籽粒、颖壳及茎叶硒累积量随施磷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均在Se_(0.5)P_(0.2)处理下达到最大值。施硒显著增加了冬小麦各部位硒浓度和累积量,降低了P_(0.4)水平下籽粒产量和P_(0.2)和P_(0.4)水平下冬小麦各器官磷浓度及累积量,但对P_(0.2)水平下籽粒产量无显著影响。施磷显著增加了Se_(0.5)水平下土壤有效磷含量、可溶态硒含量及所占比例,施硒显著增加了P_(0.4)水平下土壤有效磷含量。在Se_(0.5)水平下,P_(0.2)和P_(0.4)处理分别显著增加了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etes)的相对丰度,但均显著降低了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的相对丰度。施硒显著增加了P_(0.2)水平下放线菌门的相对丰度和P_(0.4)水平下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的相对丰度。在Se_(0.5)水平下,与P0相比,P_(0.2)显著提高了Shannon指数;在P_(0.2)水平下,施硒显著提高Simpson指数。适宜的磷硒配施改变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促进土壤中磷硒的释放并提高其有效态含量,进而增强磷对冬小麦籽粒产量的促进作用和籽粒硒的累积,以Se_(0.5)P_(0.2)处理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盐 亚硒酸盐 籽粒产量 土壤有效 硒形态转化 生物群落
下载PDF
鄂东南湖群表层沉积物磷的赋存形态与生物有效性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文 刘小欢 +4 位作者 尹刚 姚书春 郑和松 柯华 桂智凡 《地球与环境》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05-515,共11页
沉积物内源磷释放往往对湖泊富营养化有着重要影响。运用SMT分级提取法提取鄂东南湖群(网湖、大冶湖、磁湖、梁子湖、保安湖、朱婆湖)表层沉积物的不同形态磷,探究了6个湖泊中磷的赋存特征、影响因素及生物有效性。结果表明:1)鄂东南湖... 沉积物内源磷释放往往对湖泊富营养化有着重要影响。运用SMT分级提取法提取鄂东南湖群(网湖、大冶湖、磁湖、梁子湖、保安湖、朱婆湖)表层沉积物的不同形态磷,探究了6个湖泊中磷的赋存特征、影响因素及生物有效性。结果表明:1)鄂东南湖泊总磷(TP)含量为395.81~1404.64 mg/kg,各湖泊TP平均含量大小顺序为网湖>大冶湖>磁湖>梁子湖>朱婆湖>保安湖。2)TP含量以无机磷(IP)为主,IP占TP含量的50%~90%,钙结合态磷(Ca-P)、铁铝结合态磷(Fe/Al-P)、有机磷(OP)次之,Ca-P为94.53~542.85 mg/kg、Fe/Al-P为44.04~461.90 mg/kg、OP为22.59~171.27 mg/kg。3)相关性分析显示TP含量与Fe/Al-P、Ca-P呈显著正相关,多重比较结果表明湖泊间各形态磷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流域内的地质背景、人类活动、水生植物分布以及水动力条件是影响湖泊不同形态磷分布的主要因素。4)生物有效磷(BAP)含量为68.26~717.3 mg/kg,比同区域华阳湖群低,但其分布与Fe/Al-P分布一致。基于岩芯Fe/Al-P垂向变化趋势和沉积物磷的赋存特征,外源工农业污水输入和养殖活动是内源磷积累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东南 湖泊沉积物 形态 生物有效
下载PDF
镁基生物质炭对污染底泥的氮磷持留及铜的稳定化
12
作者 胡宗泉 余冰星 +2 位作者 王海玲 孙玉桢 冯长江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6-153,共8页
为研究生物质炭材料对河道底泥中氮磷持留的影响与铜的稳定化效果,作者以水葫芦作为原材料,采用一步浸渍-焙烧法优化制备镁基生物质炭(MgO@BC),并将其作为稳定化材料,按比例0%(CK)、0.1%、1%、2%添加到污染底泥中。通过稳定化试验,研究M... 为研究生物质炭材料对河道底泥中氮磷持留的影响与铜的稳定化效果,作者以水葫芦作为原材料,采用一步浸渍-焙烧法优化制备镁基生物质炭(MgO@BC),并将其作为稳定化材料,按比例0%(CK)、0.1%、1%、2%添加到污染底泥中。通过稳定化试验,研究MgO@BC对污染底泥理化性质、氮磷持留效果、铜浸出毒性(TCLP)与形态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稳定化处理75 d后,底泥的pH、电导率(EC)、有机质(SOM)有所提高;阳离子交换量(CEC)稍有降低;相较CK组,添加镁基生物质炭对河道底泥中的有效磷有了明显的持留效果,并且将底泥中的氨氮含量降低到了合适的范围;1%、2%的MgO@BC添加量可将TCLP提取态Cu含量分别降低9.54%、26.98%,铜的稳定形态(F3+F4)的比例稍有增加。表明MgO@BC可作为一种良好的重金属稳定化材料应用于河道底泥的修复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基生物 污染河道底泥 有效 稳定化
下载PDF
覆膜条件下铁改性磷负载生物炭对花生磷素利用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夏桂敏 刘宇庭 +3 位作者 罗秀兰 逄彧广 郑俊林 迟道才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176-187,共12页
为探究覆膜条件下铁改性磷负载生物炭对花生植株磷素利用及产量的影响,该研究于2021和2022年设置盆栽裂区试验,研究不同覆膜方式(覆膜处理(M1)和无膜处理(M0))下,铁改性磷负载生物炭处理(常规施磷量+无生物炭处理(P1C0)、3/4常规施磷量+... 为探究覆膜条件下铁改性磷负载生物炭对花生植株磷素利用及产量的影响,该研究于2021和2022年设置盆栽裂区试验,研究不同覆膜方式(覆膜处理(M1)和无膜处理(M0))下,铁改性磷负载生物炭处理(常规施磷量+无生物炭处理(P1C0)、3/4常规施磷量+7.5 t/hm^(2)铁改性磷负载生物炭处理(P2C1)、3/4常规施磷量+15 t/hm^(2)铁改性磷负载生物炭处理(P2C2)、2/3常规施磷量+7.5 t/hm^(2)铁改性磷负载生物炭(P3C1)、2/3常规施磷量+15 t/hm^(2)铁改性磷负载生物炭(P3C2))对花生植株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干物质积累量、磷素利用、土壤有效磷含量及花生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M0处理相比,M1处理下花生苗期、花针期、结荚期和饱果期叶绿素含量与净光合速率分别提高了7.6%和29.1%、12.4%和25.9%、14.9%和16.0%、6.5%和14.8%,饱果期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分别提高了17.7%和18.8%(2 a平均)。同一覆膜方式下,从苗期至饱果期,花生净光合速率和土壤有效磷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花针期达到最大值。与P1C0处理相比,P2C1处理饱果期土壤有效磷含量、花生植株磷素积累量、干物质积累量及产量分别显著提高了为13.5%、14.3%、6.5%和10.2%(2 a平均)。不同覆膜方式和铁改性磷负载生物炭处理中,M1P2C1处理土壤有效磷含量、植株磷素积累量、饱果期干物质量及产量均为最优,花生产量较M0P1C0处理(常规处理)提高了40.4%(2 a平均)。因此,覆膜处理结合3/4常规施磷量和7.5 t/hm^(2)铁改性磷负载生物炭可通过提高土壤有效磷含量,促进植株对磷素的吸收利用,增加叶绿素含量,提高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积累量,最终实现花生增产。研究结果可为花生田减磷增效生产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膜 产量 铁改性负载生物 素利用 土壤有效 花生
下载PDF
微生物解磷菌肥对大棚茄子生长及土壤有效磷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41
14
作者 蒋欣梅 夏秀华 +2 位作者 于锡宏 倪淑君 张树春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2012年第6期685-688,共4页
以"紫京城茄"为试材,研究不同水平(每667m2 0.5、1、2、4kg)的微生物解磷菌肥对大棚茄子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微生物解磷菌肥可以提高茄子对有效磷的利用,随着微生物解磷菌肥施用量的增加,茄子的株高、茎粗、叶绿素质量... 以"紫京城茄"为试材,研究不同水平(每667m2 0.5、1、2、4kg)的微生物解磷菌肥对大棚茄子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微生物解磷菌肥可以提高茄子对有效磷的利用,随着微生物解磷菌肥施用量的增加,茄子的株高、茎粗、叶绿素质量分数、根系活力、产量、土壤有效磷质量分数均显著增加,当施用量达到每667m2 1kg时,各项指标达到最高值,随后趋于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菌肥 土壤有效 茄子 生长 产量
下载PDF
长江口沙洲表层沉积物磷的赋存形态及生物有效性 被引量:79
15
作者 侯立军 陆健健 +1 位作者 刘敏 许世远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88-494,共7页
利用磷的连续分级提取方法,研究了长江口沙洲沉积物中磷的赋存形态分布特征,并探讨了沉积物中磷的生物有效性.结果表明,沙洲沉积物中总磷的含量为437.6~1103.7μg·g-1,其中79.5%以无机磷的形式存在,而无机磷中以碎屑态磷灰石磷为... 利用磷的连续分级提取方法,研究了长江口沙洲沉积物中磷的赋存形态分布特征,并探讨了沉积物中磷的生物有效性.结果表明,沙洲沉积物中总磷的含量为437.6~1103.7μg·g-1,其中79.5%以无机磷的形式存在,而无机磷中以碎屑态磷灰石磷为主;有机磷约占总磷的20.5%.磷的生物有效性分析结果显示,潜在的生物有效性磷主要包括弱吸附态磷、铁结合态磷和有机磷等3种赋存形态,而长江口沙洲沉积物中潜在的生物有效性磷含量较少,约为60.5~510.9μg·g-1,平均仅占沉积物总磷的28.8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赋存形态 生物有效 沉积物 长江口
下载PDF
改性生物炭的吸附作用及其对土壤硝态氮和有效磷淋失的影响 被引量:61
16
作者 李际会 吕国华 +3 位作者 白文波 国金义 宋吉青 张庆忠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20-225,共6页
在实验室通过生物炭与FeCl3的不同配比确定了生物炭的最佳改性条件,并利用土柱模拟试验,研究改性生物炭对土壤硝态氮和有效磷淋失的影响。结果表明,Fe3+与生物炭质量比为0.7是最佳改性条件,改性作用大大增强了生物炭吸附硝态氮和有效磷... 在实验室通过生物炭与FeCl3的不同配比确定了生物炭的最佳改性条件,并利用土柱模拟试验,研究改性生物炭对土壤硝态氮和有效磷淋失的影响。结果表明,Fe3+与生物炭质量比为0.7是最佳改性条件,改性作用大大增强了生物炭吸附硝态氮和有效磷的能力。在含N量为50mg.L-1的KNO3和含P量为50mg.L-1的KH2PO4溶液中,最佳改性炭的吸附量分别比改性前提高了12倍和66倍,氮和磷的理论最大吸附量分别为2.47mg.g-1和16.58mg.g-1。土壤中添加最佳改性炭能够延缓并减少硝态氮和有效磷的淋失,添加量为2.5%、5%和10%与不添加任何物质的对照相比,硝态氮的淋失量分别显著降低20%、43%和59%(P<0.05),有效磷的淋失量分别显著降低45%、59%和75%(P<0.05),表明土壤中添加改性生物炭能够有效降低土壤硝态氮和有效磷的淋失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生物 硝态氮 有效 淋失
下载PDF
桑沟湾沉积物中磷的赋存形态及生物有效性 被引量:28
17
作者 蒋增杰 方建光 +2 位作者 张继红 毛玉泽 王巍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2783-2788,共6页
以桑沟湾表层沉积物为研究对象,利用连续提取法对8个采样点沉积物中磷的赋存形态、含量及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磷的生物有效性.结果表明:①无机磷(IP)是桑沟湾表层沉积物中磷(TP)的主要形态,平均占总磷的73.33%,有... 以桑沟湾表层沉积物为研究对象,利用连续提取法对8个采样点沉积物中磷的赋存形态、含量及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磷的生物有效性.结果表明:①无机磷(IP)是桑沟湾表层沉积物中磷(TP)的主要形态,平均占总磷的73.33%,有机磷(OP)只占较小的比例.②无机磷中钙结合磷占的比例相对较大,平均占总磷的45.22%,是沉积物中磷的主要赋存形态,可交换磷、铁结合磷、碎屑磷占总磷的比例分别为9.92%、4.74%、13.46%.③对各形态磷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总磷的含量及空间分布主要受有机磷的影响与控制(P〈0.05),无机磷受自生钙结合磷的影响较大(P〈0.01).④磷的生物有效性分析结果表明,桑沟湾表层沉积物中潜在生物有效性磷的含量为358.05-448.39μg/g,平均占总磷的86.54%,具有很强的释磷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 赋存形态 生物有效 桑沟湾
下载PDF
底泥再悬浮状态下生物有效磷形成机制研究 被引量:29
18
作者 李大鹏 黄勇 李伟光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824-1830,共7页
研究了底泥再悬浮状态下,不同形态磷及生物有效磷(BAP)含量的变化,并对生物有效磷的形成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底泥再悬浮对磷的赋存形态有显著的影响.随着底泥再悬浮时间的延长,铁结合态磷(BD-P),铝结合态磷(Al-P),钙结合态磷(C... 研究了底泥再悬浮状态下,不同形态磷及生物有效磷(BAP)含量的变化,并对生物有效磷的形成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底泥再悬浮对磷的赋存形态有显著的影响.随着底泥再悬浮时间的延长,铁结合态磷(BD-P),铝结合态磷(Al-P),钙结合态磷(Ca-P)含量显著增加,而弱吸附态磷(NH4Cl-P)则有所减少.底泥再悬浮后,BAP平均下降6.59%,说明底泥再悬浮促进了BAP向难被生物利用态磷的转化.藻类可利用磷(AAP)主要来自BD-P,但提取AAP后,再悬浮底泥BD-P释放量平均下降了33.4%,而对照试验底泥BD-P释放量则增加了19.8%,说明BD-P的性质对AAP的形成有显著的影响;NaHCO3可提取磷(Olsen-P)主要来自BD-P、Al-P和NaOH-nrP,按照三者的释放量,Olsen-P与BD-P的关系更为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赋存形态 生物有效 形成机制 转化 底泥再悬浮
下载PDF
设施菜地土壤中速效磷是镉生物有效性的关键调控因子 被引量:18
19
作者 张水勤 王峰源 +7 位作者 姜慧敏 张建峰 杨俊诚 郭俊娒 李先 刘恋 谢义琴 李玲玲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721-1727,共7页
通过田间实地调查与取样分析,运用简单相关、回归方程拟合和主成分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关中设施蔬菜种植区土壤中镉(Cd)的生物有效性及其与土壤速效磷含量(AP)、有机质含量(OM)和pH值等土壤基本理化性质的相关性,并研究了各基本理化因子... 通过田间实地调查与取样分析,运用简单相关、回归方程拟合和主成分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关中设施蔬菜种植区土壤中镉(Cd)的生物有效性及其与土壤速效磷含量(AP)、有机质含量(OM)和pH值等土壤基本理化性质的相关性,并研究了各基本理化因子对其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1)研究区内设施菜地土壤中镉的有效态含量(DTPA浸提,CdA)与设施菜地土壤中速效磷含量、有机质含量和pH值均存在显著相关关系(P<0.05),与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电导率不相关。(2)通过对土壤有效镉含量和与其呈显著相关关系的土壤基本理化性质指标分别进行回归方程拟合得出:y1[CdA]=0.501 5x1[AP]+0.010 6(R2=0.345 2,P<0.01)、y2[CdA]=0.370 7x2[OM]+0.028 6(R2=0.139 0,P<0.01)、y3[CdA]=-0.055 2x3[pH]+0.564 1(R2=0.050 9,P<0.05),土壤中有效镉含量主要受以上三个因子的影响;通过多元回归方程拟合,土壤有效态镉含量的表达式为y4[CdA]=0.174 8+0.435 2x1[AP]+0.049 0lgx2[OM]-0.013 2x3[pH](R2=0.368 6,P<0.01);主成分分析发现,土壤速效磷含量是设施菜地土壤中镉的生物有效性的关键调控因子。(3)研究区蔬菜果实中镉含量与土壤镉有效态含量的相关系数为0.464,高于其与土壤镉全量(CdT)的相关系数(0.387),从食品安全和健康风险控制的角度考虑,在设施菜地土壤污染风险评价中,认为以土壤镉有效态含量替代土壤镉全量可以更准确地表征土壤镉的安全风险。因此,设施蔬菜生产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土壤速效磷含量,以降低土壤有效镉含量,从而保证设施蔬菜产品的食品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施菜地 生物有效 关键调控因子 速效
下载PDF
生物有机肥中磷细菌对难溶性磷的有效化研究 被引量:11
20
作者 郑少玲 陈琼贤 +2 位作者 谭炽强 马磊 梅凤娴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54-56,共3页
通过土壤盆栽试验,在生物有机肥中加入固氮菌、磷细菌、硅酸盐细菌等有益微生物并与磷矿粉混合施用来栽培玉米,研究其中的磷细菌对土壤中难溶性磷的有效化作用。结果表明,在不施肥、施用磷矿粉、含磷细菌生物有机肥、不含磷细菌生物有机... 通过土壤盆栽试验,在生物有机肥中加入固氮菌、磷细菌、硅酸盐细菌等有益微生物并与磷矿粉混合施用来栽培玉米,研究其中的磷细菌对土壤中难溶性磷的有效化作用。结果表明,在不施肥、施用磷矿粉、含磷细菌生物有机肥、不含磷细菌生物有机肥4个处理中,处理3更能促进玉米的生长、增加植株体内NPK养分的积累,特别是在肥力较低的土壤上表现更为显著。处理3也提高了土壤中的速效磷养分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生物有机肥 细菌 难溶性 有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