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生物标记法的鱼类创伤防治策略分析
1
作者 A.米诺可 徐薇 《水利水电快报》 2013年第4期4-5,共2页
在美国太平洋西北部的哥伦比亚河和斯内克河中,由于修建了各种水力发电设施,幼鲑难以顺利下行洄游到太平洋。目前已有13个鲑鳟鱼类的重要进化单元受到哥伦比亚河联邦电力系统(FCRPS)的不利影响。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NOAA)于2008... 在美国太平洋西北部的哥伦比亚河和斯内克河中,由于修建了各种水力发电设施,幼鲑难以顺利下行洄游到太平洋。目前已有13个鲑鳟鱼类的重要进化单元受到哥伦比亚河联邦电力系统(FCRPS)的不利影响。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NOAA)于2008年发布了最新"生物学观点",旨在专门评估FCRPS运行中需考虑的洄游幼鱼成活的相关策略。简要阐述了鱼类创伤的风险和防治措施,介绍了生物标记法的研究方法及其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发电工程 鱼类影响 防治策略 生物标记法
下载PDF
一种分离衰老红细胞的方法:生物素标记法基本原理及其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姚伟娟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CAS 2000年第2期75-80,107,共7页
生物素标记法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分离衰老红细胞的技术。其基本原理是用生物素(NHS-Biotin)标记一定量的红细胞,使之参与血液循环,并在体衰老,利用biotin与抗生物素蛋白(avidin)之间的高亲和力,分离... 生物素标记法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分离衰老红细胞的技术。其基本原理是用生物素(NHS-Biotin)标记一定量的红细胞,使之参与血液循环,并在体衰老,利用biotin与抗生物素蛋白(avidin)之间的高亲和力,分离带有标记的、具有特定年龄的红细胞。实验证明这种技术能够精确获得不同特定年龄的红细胞亚群。该技术在临床中可取代51 Cr标记法进行红细胞年龄的测定,并用来进行红细胞在体衰老过程中生物物理、生物化学特性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 衰老 生存期 生物标记
下载PDF
利用生物素标记法和 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血小板膜糖蛋白
3
作者 张玉金 沈迪 +3 位作者 邹萍 魏文宁 杨锐 王爱莲 《华中医学杂志》 CAS 1998年第6期265-266,共2页
为了建立一种简便的血小板膜糖蛋白检测方法,用生物素标记血小板膜糖蛋白,然后用westernblotting法进行检测。结果显示生物素可标记十几种血小板膜糖蛋白。用以标记的生物素浓度以5mmol/L较为适宜。在Western blotting图谱上,血小板无... 为了建立一种简便的血小板膜糖蛋白检测方法,用生物素标记血小板膜糖蛋白,然后用westernblotting法进行检测。结果显示生物素可标记十几种血小板膜糖蛋白。用以标记的生物素浓度以5mmol/L较为适宜。在Western blotting图谱上,血小板无力症患者的膜糖蛋白Ⅱb、Ⅲa与正常对照相比明显减少。结果提示该方法可用于血小板膜糖蛋白减少性疾病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膜糖蛋白 生物标记
下载PDF
环境微生物多样性研究方法进展 被引量:8
4
作者 窦敏娜 《环境研究与监测》 2010年第1期60-63,72,共5页
本文对当前国内外环境微生物多样性研究的四种方法:传统微生物平板培养法、微生物标记物法(如PLFA法)、B IOLOG微平板法和微生物分子生物技术方法及其应用特点进行了简要的评述和分析。并指出在环境微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如果可能的话,需... 本文对当前国内外环境微生物多样性研究的四种方法:传统微生物平板培养法、微生物标记物法(如PLFA法)、B IOLOG微平板法和微生物分子生物技术方法及其应用特点进行了简要的评述和分析。并指出在环境微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如果可能的话,需要将各种方法结合起来使用,从而获取关于环境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更多和更完整的信息和理解。相信传统的分析方法和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方法等多种方法相结合将是大力推动环境微生物多样性研究的有效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微生物 群落多样性 生物标记 BIOLOG GN系统 分子生物学技术
下载PDF
Isolation of CA/GT Microsatellites from the Paralichthys olivaceus Genome 被引量:5
5
作者 常玉梅 孙效文 +3 位作者 李绍武 赵莹莹 朱晓琛 刘海金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52-656,共5页
A library rich in CA/GT microsatellites was constructed from the Paralichthys olivaceus genome by combining biotin capture method and radioactive labeling hybridization. Five hundred and twenty six positive clones wer... A library rich in CA/GT microsatellites was constructed from the Paralichthys olivaceus genome by combining biotin capture method and radioactive labeling hybridization. Five hundred and twenty six positive clones were obtained through twice screens. Sequencing confirmed 133 microsatellite loci (number of repeats t〉 5) in 119 positive clones. Of these microsatellites, two (1.5%) had compound repeat motifs, 63 (47.37%) had perfect motifs and 68 (51.13%) had imperfect motifs. Primer pairs were designed in the flanking regions of 22 microsatelites and subjected to PCR amplification. In 8 artificial gynogenesis families, four pairs failed to amplification, one pair was monomorphic, and the rest were polymorphic with an average of 5.2 alleles per locus. Heterozygosities ranged between 0. 375 and 0. 846, PIC ranged between 0. 305 and 0. 823. Th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most of the microsatellites we isolated were qualified to be applied to the population genetic studies of P. olivaceu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ralichthys olivaceus MICROSATELLITE Biotin capture Radioactive labeling
下载PDF
血浆凝血因子ⅩⅢ抗原及活性的测定 被引量:3
6
作者 段宝华 王鸿利 +3 位作者 王学锋 胡翊群 谢爽 王振义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37-439,共3页
目的 建立血浆F抗原及活性定量测定的方法。方法 对 4 6例正常人及两个遗传性F缺陷症家系部分成员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检测F抗原 ,生物素化戊胺测定F活性 ,以F标准品建立标准曲线。结果  3例患者FA :Ag均为 0 % ,FB :Ag... 目的 建立血浆F抗原及活性定量测定的方法。方法 对 4 6例正常人及两个遗传性F缺陷症家系部分成员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检测F抗原 ,生物素化戊胺测定F活性 ,以F标准品建立标准曲线。结果  3例患者FA :Ag均为 0 % ,FB :Ag分别为正常人的 78.4 6 %、6 6 .4 3%、5 7.2 9%。 4 6例正常人血浆F活性F∶C平均值为 86 .34%± 17.98% ,范围在5 6 .5 %~ 16 5 .17%之间 ,3例患者为 0 % ,家系中杂合子范围为 2 9.6 0 %~ 10 4 .86 %。结论 双抗体夹心法和生物素标记法均为简捷、灵敏而且特异的F测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血因子Ⅷ 抗原活性 遗传性FⅧ缺陷症 双抗体夹心 生物标记
下载PDF
广州市天河区大气污染与居民外周血P_(53)蛋白关系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聂岚 朱惠刚 +2 位作者 钟赛贤 钟小明 陈成章 《中国公共卫生学报》 1996年第5期274-275,共2页
应用LSAB(链菌素-生物素标记法)检测了3组不同人群外周血中P53蛋白表达的水平.结果表明,肿瘤病人组淋巴细胞p53蛋白表达水平最高,污染区居民组居中,正常对照组最低.经方差分析,3组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
关键词 外周血 P53蛋白 大气污染 链菌素 生物标记
下载PDF
应用免疫技术检测牙鲆组织内的淋巴囊肿病毒 被引量:11
8
作者 徐宋娟 邢婧 +1 位作者 程顺峰 战文斌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B12期101-105,共5页
应用免疫荧光抗体技术(IFAT)和标记链亲和素-生物素(LSAB)免疫组化法对患淋巴囊肿病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的肝、脾、肾、胃、幽门、肠、心脏、性腺、鳃、表皮10种组织进行了检测,结果发现体表有囊肿症状病鱼的胃、肠、鳃和表皮... 应用免疫荧光抗体技术(IFAT)和标记链亲和素-生物素(LSAB)免疫组化法对患淋巴囊肿病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的肝、脾、肾、胃、幽门、肠、心脏、性腺、鳃、表皮10种组织进行了检测,结果发现体表有囊肿症状病鱼的胃、肠、鳃和表皮组织内有淋巴囊肿病毒存在;体表未见囊肿症状病鱼的胃、肠和表皮组织内也检测到了病毒,说明这两种免疫技术可以应用于牙鲆淋巴囊肿病的检测与诊断。同时本文还对淋巴囊肿病毒通过消化道感染的可能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鲆 淋巴囊肿病毒 免疫技术 免疫荧光抗体技术 标记链亲和素-生物素免疫组化 检测
下载PDF
^(125)I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人胰腺癌裸鼠移植瘤的有效性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宋琦 刘玉 +3 位作者 王忠敏 黄蔚 陆健 陈克敏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795-799,共5页
目的探讨125I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人胰腺癌裸鼠移植瘤的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人胰腺癌SW1990细胞株接种于BABL/c裸鼠右下肢旁腹股沟区偏背侧皮下,成瘤后取瘤块接种,6周后成瘤8~10mm。共16只成瘤大小合适的裸鼠用于实验,分别植入... 目的探讨125I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人胰腺癌裸鼠移植瘤的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人胰腺癌SW1990细胞株接种于BABL/c裸鼠右下肢旁腹股沟区偏背侧皮下,成瘤后取瘤块接种,6周后成瘤8~10mm。共16只成瘤大小合适的裸鼠用于实验,分别植入125I粒子(8只)和空载粒子(8只)。粒子植入后,每4天测量肿瘤的长径和短径并称裸鼠体重,裸鼠处死后称量瘤体重。瘤体标本行组织病理学检查、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生物素dUTP切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凋亡细胞及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结果 125I粒子治疗组肿瘤体积增长缓慢,而对照组肿瘤体积增长迅速。实验组和对照组瘤体重分别约(2.68±0.70)g和(4.68±1.45)g,两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抑瘤率约42.66%。粒子植入前、后实验组和对照组间裸鼠体重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肿瘤细胞坏死明显,而对照组肿瘤细胞无明显或仅有少许坏死。TUENL法检查发现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凋亡指数分别为(23.2±1.9)%和(8.1±1.5)%,两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免疫组化染色发现:实验组及对照组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阳性染色指数分别为(49.8±1.8)%和(82.2±2.4)%,两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裸鼠心、肝、肺、肾及脾脏等组织无明显放射性炎症表现。结论 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人胰腺癌裸鼠移植瘤是有效的,其作用机制包括:直接杀伤肿瘤细胞、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及降低细胞增殖,并且125I粒子植入瘤体内对周围脏器是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25I粒子 短距离放疗 胰腺癌 末端脱氧核糖核苷酸转移酶-生物素dUTP切口末端标记 免疫组织化学 磁共振
下载PDF
血管生成和细胞凋亡在鼻咽粘膜上皮癌变中的作用
10
作者 李杰恩 《中国医学文摘(肿瘤学)》 2002年第4期375-376,共2页
细胞凋亡(apoptosis)是一种程序性细胞死亡,是由基因控制的一种不同于坏死的细胞死亡方式,已证实细胞凋亡与胚胎发育、自身免疫疾病以及组织细胞数量的恒定发挥重要作用。最近研究也发现,细胞凋亡也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同样,已... 细胞凋亡(apoptosis)是一种程序性细胞死亡,是由基因控制的一种不同于坏死的细胞死亡方式,已证实细胞凋亡与胚胎发育、自身免疫疾病以及组织细胞数量的恒定发挥重要作用。最近研究也发现,细胞凋亡也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同样,已有明确证据表明,肿瘤的生长、浸润及转移也依赖于肿瘤的血管生成。但目前并不知道细胞凋亡、血管生成在鼻咽粘膜上皮癌变中发挥什么作用,两者在肿瘤中的相互关系也知之甚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杂交 免疫组织化学 生物素化dutp缺口末端标记 血管生成 细胞凋亡 鼻咽粘膜上皮癌
下载PDF
血浆凝血因子XIII活性及抗原的测定 被引量:3
11
作者 段宝民 《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04年第3期196-198,共3页
目的 :探讨中国部分汉族人群血浆FXIII抗原及活性。方法 :2 0 0例健康人血浆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检测FXIII抗原 (FXIIIA :Ag和FXIIIB :Ag) ,生物素标记戊胺测定FXIII活性。结果 :正常人血浆FXIII活性范围在 74.9%~ 12 8.3 %,平均为 92 .5 ... 目的 :探讨中国部分汉族人群血浆FXIII抗原及活性。方法 :2 0 0例健康人血浆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检测FXIII抗原 (FXIIIA :Ag和FXIIIB :Ag) ,生物素标记戊胺测定FXIII活性。结果 :正常人血浆FXIII活性范围在 74.9%~ 12 8.3 %,平均为 92 .5 %± 18.3 %。男性 74.9%~ 12 5 .7%,女性 79%~ 12 8.3 %。以正常标准血浆为标准 ,血浆总FXIII蛋白水平 ,其范围在 68.2 %~ 184.7%,平均为 98.5 %± 2 9.6%;FXIIIA :Ag和FXIIIB :Ag分别为 74.8%~ 12 5 .1%和 82 .5 %~ 13 7.9%,平均为 95 .7%± 2 3 .2 %和 10 3 .5 %± 3 0 .7%。结论 :双抗体夹心法和生物素标记法均为简捷、灵敏而且特异的定量测定血浆FXIII抗原及活性的方法 ,值得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ⅩⅢA和B亚基 双抗体夹心 生物标记
下载PDF
Update on Anti-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antibodies, anti-nuclear associated anti-neutrophil antibodies and antibodies to exocrine pancreas detected by 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as biomarkers in chronic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s: Results of a multicent 被引量:24
12
作者 S Desplat-Jégo C Johanet +10 位作者 A Escande J Goetz N Fabien N Olsson E Ballot J Sarles JJ Baudon JC Grimaud M Veyrac P Chamouard RL Humbel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7年第16期2312-2318,共7页
AIM: Anti-Saccharomyces anti-nuclear associated cerevisiae antibodies (ASCA), anti-neutrophil antibodies (NANA) and antibodies to exocrine pancreas (PAB), are serological tools for discriminating Crohn's disea... AIM: Anti-Saccharomyces anti-nuclear associated cerevisiae antibodies (ASCA), anti-neutrophil antibodies (NANA) and antibodies to exocrine pancreas (PAB), are serological tools for discriminating Crohn's disease (CrD) and ulcerative colitis (UC). Like CrD, coeliac disease (COD) is an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 associated with (auto) antibodies. Performing a multicenter study we primarily aimed to determine the performance of ASCA, NANA and PAB tests for IBD diagnosis in children and adults, and secondarily to evaluate the prevalence of these markers in CoD. METHODS: Sera of 109 patients with CrD, 78 with UC, 45 with CoD and 50 healthy blood donors were retrospectively included. ASCA, NANA and PAB were detected by 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IIF). RESULTS: ASCA+/NANA- profile displayed a 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 of 94.2% for CrD. Detection of ASCA was correlated with a more severe clinical profile of CrD and treatment of the disease did not influence their serum levels. ASCA positivity was found in 37.9% of active CoD.PAB were found in 36.7% CrD and 13.3% CoD patients and were not correlated with clinical features of CrD, except with an early onset of the disease. Fifteen CrD patients were ASCA negative and PAB positive. CONCLUSION: ASCA and PAB detected by IIF are specific markers for CrD although their presence does not rule out a possible active CoD. The combination of ASCA, NANA and PAB tests improves the sensitivity of immunological markers for CrD. Repeating ASCA, NANA, and PAB testing during the course of CrD has no clinical valu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Coeliac disease Anti-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antibodies 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ies Anti-pancreatic antibodies
下载PDF
聚乙烯微塑料与镉联合暴露对赤子爱胜蚓的毒性效应及交互作用评估
13
作者 杨晓霞 张雪梅 +6 位作者 舒晓 谢蔓莉 龚久平 杨俊英 李必全 柴勇 刘剑飞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482-496,共15页
将蚯蚓(赤子爱胜)分别暴露于不同浓度(0.5、2.5、10、20 g·kg^(-1))的聚乙烯(PE)微塑料(30~50μm)与镉(Cd,1、10 mg·kg^(-1))单独或复合污染土壤中28 d.以个体生长及繁殖、细胞色素P450亚酶(CYP1A2、CYP2B6、CYP2C9与CYP3A4)... 将蚯蚓(赤子爱胜)分别暴露于不同浓度(0.5、2.5、10、20 g·kg^(-1))的聚乙烯(PE)微塑料(30~50μm)与镉(Cd,1、10 mg·kg^(-1))单独或复合污染土壤中28 d.以个体生长及繁殖、细胞色素P450亚酶(CYP1A2、CYP2B6、CYP2C9与CYP3A4)和小分子代谢标记物(代谢组学)多指标为受试终点,并采用生物标记物响应指数法(Biomarker response index,BRI)和联合效应加成指数法(Effect addition index,EAI),评估PE微塑料与Cd复合污染毒性效应及交互作用.暴露试验结果显示,联合胁迫能显著影响Cd的生物累积.联合暴露下,蚯蚓体内Cd的积累受微塑料浓度的影响显著.PE与Cd的交互作用随效应水平的增加由拮抗作用转变为协同作用.20 g·kg^(-1) PE与1 mg·kg(-1) Cd联合暴露,以及10~20 g·kg(-1) PE与10mg·kg^(-1) Cd联合暴露下,CYP2B6及CYP3A4活力显著低于对照水平,提示蚯蚓氧化损伤的产生.基于代谢组识别出的前10位重要的小分子代谢物分别为:十二羟基十二烷酸、3'-磷酸腺苷、肌苷、喹啉酸、亚麻酸衍生物(9Z,11E,13S,15Z)-13-羟基十八碳-9,11,15-三烯酸(13(S)-HOT)、硬脂酸、尿苷、L-胱硫醚、胸苷酸与亮氨酸.PE与Cd联合暴露下,上述小分子代谢物水平均发生显著平变化.PE与Cd联合暴露的毒性作用模式与蚯蚓自身解毒能力受损、脂质代谢、嘌呤、嘧啶代谢及氨基酸代谢紊乱有关.本研究结果有助于精准评估土壤PE微塑料与Cd的复合生态风险,为提升PE微塑料与Cd复合污染生态风险的认知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子爱胜蚓 聚乙烯(PE)微塑料 细胞色素P450亚酶 代谢组学 变化水平 生物标记物响应指数 效应加成指数
原文传递
半胱氨酸蛋白酶32在丝裂霉素C诱导膀胱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被引量:12
14
作者 赵长林 徐惠绵 +4 位作者 刘佳 祁荣 郭丽 孔垂泽 李宏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488-490,共3页
目的 探讨半胱氨酸蛋白酶 32 (caspase 3)在丝裂霉素C(MMC)诱导膀胱癌EJ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方法 采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生物素标记法 (TUNEL)和流式细胞术 (FCM)研究EJ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变化 ,分析caspase 3抗体对低剂量MM... 目的 探讨半胱氨酸蛋白酶 32 (caspase 3)在丝裂霉素C(MMC)诱导膀胱癌EJ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方法 采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生物素标记法 (TUNEL)和流式细胞术 (FCM)研究EJ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变化 ,分析caspase 3抗体对低剂量MMC诱导EJ细胞凋亡的影响。 结果 TUNEL法显示MMC组EJ细胞出现细胞凋亡特有的形态学特征 ,凋亡指数 (6 2 .9± 2 .2 ) % ,较cas pase 3抗体加MMC组 (4.9± 0 .3) %和空白组 (2 .7± 0 .7) %显著增高 (P <0 .0 0 1)。FCM检测结果明 ,MMC主要诱导G0 /G1期细胞凋亡而出现凋亡峰 ,凋亡率 2 6 .0 6 % ;caspase 3抗体能特异性抑制MMC诱导EJ细胞凋亡 ,凋亡率仅为 4.6 5 %。 结论 低剂量MMC对caspase 3的活化在诱导膀胱癌细胞凋亡中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细胞凋亡 流式细胞术 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生物标记 半胱氨酸蛋白酶 丝裂霉素C
原文传递
Total synthesis of dansyl and biotin functionalized ganglioside GM3 by chemoenzymatic method 被引量:1
15
作者 SUN Bin JIANG HeYan 《Science China Chemistry》 SCIE EI CAS 2013年第7期933-938,共6页
Ganglioside GM3, as well as other gangliosides, offers a variety of modifications in its sialic acid and ceramide moieties GM3 exhibits various types of important biological activities, due to the inability to effecti... Ganglioside GM3, as well as other gangliosides, offers a variety of modifications in its sialic acid and ceramide moieties GM3 exhibits various types of important biological activities, due to the inability to effectively observe the trafficking of ganglioside GM3, developing sensitive research tools for specific monitoring of GM3 expression and activity is thus desirable. The total synthesis of a dansyl and biotin bifunctionalized fluorescent ganglioside GM3 were reported in this article. From lactose after 13 reaction steps, the compound of 2′ -biotinoylaminoethyl-6-N-dansylamido-6-deoxy-β-D-galatopyranosyl-(1→4)-β-D-glucopy-ranoside was obtained in total yield of 16.2%. Sialylation of dansyl and biotin functionalized lactose by enzymatic method gave dansyl and biotin labeled ganglioside GM3. The fluorescent property of this compound was also investiga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uorescence BIOTIN chemoenzymatic synthesis ganglioside GM3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