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生物技术在医院废水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1
作者 解卫松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24年第4期100-103,共4页
传统处理方法对于医院废水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有限。为此引入微生物技术,提出一种新的医院废水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处理方法。制备生物炭和微生物菌剂,以生物炭为载体搭载微生物,制成微生物净化材料。将微生物净化材料投放到医院... 传统处理方法对于医院废水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有限。为此引入微生物技术,提出一种新的医院废水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处理方法。制备生物炭和微生物菌剂,以生物炭为载体搭载微生物,制成微生物净化材料。将微生物净化材料投放到医院废水样本,利用微生物净化能力实现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处理。结果表明:应用微生物技术后,医院废水样本中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去除率均达到96.5%以上,且能够有效降低化学需氧量。由此证明,微生物技术在医院废水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处理中具有一定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技术 医院废水 生物 挥发性有机污染物
下载PDF
生物质炭对气态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吸附性能及机理 被引量:7
2
作者 李桥 丁文川 +4 位作者 雍毅 姜蔚 曾晓岚 高屿涛 侯江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77-84,共8页
为探究生物质炭对气态有机污染物的吸附能力及作用机理,以核桃壳和椰子壳为原料制备生物质炭.采用元素分析仪、傅里叶红外光谱仪、Boehm滴定和比表面积及孔隙率分析仪分析生物质炭理化特征,并利用吸附柱实验考察生物质炭对气态挥发性有... 为探究生物质炭对气态有机污染物的吸附能力及作用机理,以核桃壳和椰子壳为原料制备生物质炭.采用元素分析仪、傅里叶红外光谱仪、Boehm滴定和比表面积及孔隙率分析仪分析生物质炭理化特征,并利用吸附柱实验考察生物质炭对气态挥发性有机污染物(苯和甲苯)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相同制备条件下,椰壳生物质炭吸附性能高于核桃壳生物质炭.在实验温度范围内(400~700℃),随着制备温度的升高,生物质炭吸附性能增大.低温下制备的生物质炭(400℃)吸附行为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高温下制备的生物质炭(700℃)的吸附过程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模型.在吸附温度30℃时,生物质炭对苯和甲苯的等温吸附过程符合Toth模型,计算得到生物质炭最大的理论饱和吸附量为18.98 mg/g苯和61.73 mg/g甲苯.生物质炭的表面酸性官能团和孔道结构在吸附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影响吸附质在生物质炭的表面吸附和粒内扩散吸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污染物 生物质炭 吸附 甲苯
下载PDF
挥发性有机污染物与恶臭的生物处理技术及其工艺选择 被引量:62
3
作者 李琳 刘俊新 《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1-47,共7页
本文介绍了生物滤池、生物洗涤塔和生物滴滤池处理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及恶臭的特性、近期发展状况及其应用。阐述了亨利系数在选择生物处理技术中的作用 ,以及生物反应器内填料。
关键词 生物滤池 生物洗涤塔 生物滴滤池 废气处理 挥发性 有机污染物 恶臭 生物处理 工艺选择
下载PDF
生物质颗粒燃料的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特征 被引量:2
4
作者 黄天耀 罗智瀚 +4 位作者 黄文璇 门亚泰 秦李帆 程和发 沈国锋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912-1920,共9页
在中国北方某农村地区开展了民用生物质颗粒的VOCs排放实地测试,对比研究了不同类型燃料与炉灶使用场景的VOCs排放特征.基于吸附管采样,气质联用定量的结果表明,民用取暖炉中生物质颗粒燃烧的ΣVOC排放因子在48.5~684.5mg/kg,其中芳烃... 在中国北方某农村地区开展了民用生物质颗粒的VOCs排放实地测试,对比研究了不同类型燃料与炉灶使用场景的VOCs排放特征.基于吸附管采样,气质联用定量的结果表明,民用取暖炉中生物质颗粒燃烧的ΣVOC排放因子在48.5~684.5mg/kg,其中芳烃类占总排放的37.0%~85.8%,其次是卤代烃类,占14.2%~63.0%.苯和甲苯是组成丰度最高的组分,其次是二氯甲烷和苯乙烯等物质.基于PID检测器获得的TVOCs实时排放曲线与CO释放动态过程具有一定的同步性.燃料类型与燃烧场景对TVOCs排放有显著影响.点燃与剧烈燃烧阶段排放的VOCs占总排放的53.0%~71.2%,而阴燃阶段的TVOCs排放显著低于其他阶段.燃烧效率与TVOCs浓度间没有显著的统计学相关性(P>0.05).PID法与GC-MS法定量获得的排放因子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但二者定量数值具有显著的差异.GC-MS定量组分仅占总排放因子的4%以内.明晰生物质颗粒燃烧的VOCs排放特征和影响有助于进一步完善排放清单,降低不确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污染物 生物质颗粒燃料 排放因子 谱分布特征
下载PDF
沈阳地区典型绿化树种生物源挥发性有机物的排放速率 被引量:19
5
作者 陈颖 李德文 +1 位作者 史奕 何兴元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7-49,共3页
采用二次热解析仪与GC-FID联用技术对沈阳地区8种典型绿化树种生物源挥发性有机物(BVOCs)的排放速率进行了观测和研究。结果表明:银中杨和垂柳的BVOCs排放量显著高于其它6种树木,排放速率分别为97.63和18.24μg.(g.h)-1。阔叶树中银中... 采用二次热解析仪与GC-FID联用技术对沈阳地区8种典型绿化树种生物源挥发性有机物(BVOCs)的排放速率进行了观测和研究。结果表明:银中杨和垂柳的BVOCs排放量显著高于其它6种树木,排放速率分别为97.63和18.24μg.(g.h)-1。阔叶树中银中杨、垂柳、丁香、水腊主要排放异戊二烯,排放速率分别为97.33、17.71、3.78、0.13μg·(g·h)-1,榆树、皂角、银杏主要排放柠檬烯,排放速率分别为0.60、1.64、2.00μg·(g·h)-1;而针叶树油松以排放α-蒎烯为主,排放速率为2.25μg·(g·h)-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化树种 生物挥发性有机物(BVOCs) 排放速率
下载PDF
生物源挥发性有机物(BVOCs)排放模型及排放模拟研究综述 被引量:7
6
作者 张富华 黄明祥 +2 位作者 张晶 李顺 秦宇 《中国环境管理》 2014年第1期30-43,共14页
近30年来,为了掌握BVOCs排放的规律和特征,进一步定量分析评价空气质量和气候变化,向决策者制定相应措施提供科学有效的依据,研究者们致力于研究BVOCs排放机理及其影响因素,并据此建立多种BVOCs排放模型,以模拟区域及全球BVOCs排放。从... 近30年来,为了掌握BVOCs排放的规律和特征,进一步定量分析评价空气质量和气候变化,向决策者制定相应措施提供科学有效的依据,研究者们致力于研究BVOCs排放机理及其影响因素,并据此建立多种BVOCs排放模型,以模拟区域及全球BVOCs排放。从算法、数据、应用以及局限性4个方面入手,系统回顾了BEIS、GloBEIS、MEGAN等BVOCs排放模型的研发进程,并评述了国内外BVOCs排放模拟的研究历程,最后从加强机研究、遥感数据的应用、与气候模型及动态植被模型耦合等方面对BVOCs排放模型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挥发性有机 排放模型 排放模拟 MEGAN
下载PDF
工业源和生活源挥发性有机污染物防治技术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韩荣敏 《能源与环保》 2020年第10期63-66,共4页
为了对工业源和生活源挥发性有机污染物进行有效防治,分析了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现状,研究了工业源的挥发性有机污染物防治技术,主要包括吸收技术、冷凝技术、生物技术、吸附技术、压缩冷凝膜分离工艺膜分离技术、燃烧技术、低温等离子体技... 为了对工业源和生活源挥发性有机污染物进行有效防治,分析了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现状,研究了工业源的挥发性有机污染物防治技术,主要包括吸收技术、冷凝技术、生物技术、吸附技术、压缩冷凝膜分离工艺膜分离技术、燃烧技术、低温等离子体技术;生活源挥发性有机污染物防治技术主要包括油烟净化技术与荷电水雾处理技术。研究为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精细化防治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 生活 挥发性有机污染物 吸附技术 油烟净化 荷电水雾处理
下载PDF
室内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污染所致的生物学效应 被引量:6
8
作者 肖芸 张幸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4期496-498,共3页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污染 室内空气 生物学效应 有机污染物 二异氰酸酯 分子结构 三氯乙烯 三氯甲烷
下载PDF
混合含氯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生物降解性能研究
9
作者 叶镭 尤菊平 +3 位作者 孙海敏 于健 王艳青 陈东之 《能源环境保护》 2023年第6期175-184,共10页
含氯挥发性有机物(Chlorinated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CVOCs)的安全低碳处理是当前石化、医化等化工行业大气污染控制的难题。生物法是一种绿色、环保、低碳的有机污染物处理技术,但利用生物技术处理生产过程中排放的混合CVOCs的... 含氯挥发性有机物(Chlorinated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CVOCs)的安全低碳处理是当前石化、医化等化工行业大气污染控制的难题。生物法是一种绿色、环保、低碳的有机污染物处理技术,但利用生物技术处理生产过程中排放的混合CVOCs的报道较少。本研究以某精细化工企业CVOCs成分为基础,针对主要组分氯苯(Chlorobenzene,CB)、二氯甲烷(Dichloromethane,DCM)和二氯乙烷(Dichloroethane,DCE),以Roseburia sp.HY-9、Methylobacterium rhodesianum H13和Starkeya sp.T2分别作为上述污染物的特异性降解菌,等比例构建液态复合菌剂,比较单菌单底物、单菌多底物和多菌多底物条件下三种CVOCs的降解情况。结果发现通过三株菌种之间的相互协作,复合菌剂对CB、DCM和DCE的最大降解速率分别达到了11.10、1.98和3.13 mg/(L·h),明显高于单一菌株的生物降解速度,显示了复合菌剂降解混合含氯有机污染物的应用潜能。本研究可以为复合菌剂在实际工业中的应用提供建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氯挥发性有机 混合污染物 复合菌剂 生物脱氯
下载PDF
南岭箭竹生物源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特征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云凤 龚道程 +9 位作者 林尤静 王好 王玉瑾 李勤勤 邓硕 徐巧 刘世伟 周志平 曾庆团 王伯光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68-574,共7页
本研究于2018年9~11月采用动态顶空套袋法采样与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TD-GC-MS)分析技术,获得了南岭箭竹排放的20种生物源挥发性有机物(BVOCs)的排放组成特征与排放速率.结果表明,异戊二烯是南岭箭竹排放的最主要的BVOCs,其排放速率... 本研究于2018年9~11月采用动态顶空套袋法采样与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TD-GC-MS)分析技术,获得了南岭箭竹排放的20种生物源挥发性有机物(BVOCs)的排放组成特征与排放速率.结果表明,异戊二烯是南岭箭竹排放的最主要的BVOCs,其排放速率((1.36±0.99)×10^(4)μgC/(m^(2)⋅h))远高于单萜烯((32.59±35.39)μgC/(m^(2)⋅h))、倍半萜烯((2.62±2.91)μgC/(m^(2)⋅h))等其他物质.与亚洲地区的其他竹类相比,南岭箭竹异戊二烯的排放速率处于中上水平.南岭箭竹排放的BVOCs存在明显的日变化规律,日出后各物质的排放速率逐渐升高,在12:00~13:00左右达到最大值,然后逐渐下降.另外,南岭箭竹异戊二烯排放速率与温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光照的相关性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岭箭竹 生物挥发性有机 异戊二烯 排放速率 高山森林
下载PDF
锡林郭勒草原不同植物生物源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通量 被引量:2
11
作者 赵圆圆 包海 +1 位作者 李达毅 王剑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 CAS 2020年第3期236-244,共9页
生物源挥发性有机物对近地面臭氧及二次有机气溶胶的形成过程起着重要作用。为探究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不同植物排放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通量,采用动态箱采样法采集,GC/MS测定其排放通量,同时记录温度、湿度和光合有效辐射参数;在标准状态(... 生物源挥发性有机物对近地面臭氧及二次有机气溶胶的形成过程起着重要作用。为探究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不同植物排放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通量,采用动态箱采样法采集,GC/MS测定其排放通量,同时记录温度、湿度和光合有效辐射参数;在标准状态(30 ℃,1 000 μmol/(m2·s))下,依据G95模式和G93模式,分别推定了不同植物排放异戊二烯和单萜烯类化合物的排放通量。结果表明:(1)羊草、冰草、狼毒、克氏针茅、达乌里黄芪、芨芨草、冷蒿、木地肤、麻叶荨麻,在标准状态下异戊二烯排放通量和单萜烯类化合物排放通量依次为(204.60±11.86)、(412.90±9.27)、(1548.10±24.30)、(322.34±1.02)、(590.54±151.22)、(226.40±110.15)、(204.19±98.79)、(529.95±209.88)、(305.62±137.98) μg/(m2·h)和(1059.57±874.58)、(199.28±42.16)、(23.67±8.09)、(121.79±79.38)、(402.22±31.80)、(92.53±48.88)、(294.54±112.74)、(62.78±16.24)、(164.07±61.83) μg/(m2·h);(2)羊草、冰草、冷蒿、麻叶荨麻排放的异戊二烯排放通量由光合有效辐射和温度共同影响;(3)温度对单萜烯类化合物排放通量的影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锡林郭勒草原 生物挥发性有机 排放通量
下载PDF
用VEF值评价地铁车站内挥发性有机物的污染水平
12
作者 莫伟文 张霞 +1 位作者 王培杰 顾爱清 《环境与职业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84-287,共4页
[目的 ]评价地铁车站内站台和站厅挥发性有机物 (VOCs)的污染水平 ,并判断来源。 [方法 ]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地铁车站站台和站厅挥发性有机物浓度进行测定 ,并用挥发性有机物富集指数 (VEF)进行分析。 [结果 ]两车站站台和站厅监测... [目的 ]评价地铁车站内站台和站厅挥发性有机物 (VOCs)的污染水平 ,并判断来源。 [方法 ]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地铁车站站台和站厅挥发性有机物浓度进行测定 ,并用挥发性有机物富集指数 (VEF)进行分析。 [结果 ]两车站站台和站厅监测点白天及夜晚的CO2 浓度差异存在显著性 (P <0 .0 1) ,监测点白天和夜晚的VOCs浓度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地铁车站内VOCs的主要来源来自其自身室内排放源 ,室外污染物浓度及通风状况等可能对室内VOCs有影响。 [结论 ]地铁车站内存在VOCs污染 ,用VEF评价地铁车站内VOCs污染状况 ,能较简便、准确地反映其污染物来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 污染水平 VOC 排放 污染物浓度 污染状况 富集 监测点 评价 白天
下载PDF
竹子的生物源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排放量:跨树种多样性模式探索
13
作者 AndreaN.Melnychenko ToddN.Rosenstiel 《世界竹藤通讯》 2012年第4期44-45,共2页
植物叶片生物源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排放量在生物化学和大气过程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生物源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排放量可能涉及数量不同多种化合物,是一种重要的植物信号传导方法。然而,一些挥发性化合物的排放量可能对区域内的空气... 植物叶片生物源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排放量在生物化学和大气过程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生物源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排放量可能涉及数量不同多种化合物,是一种重要的植物信号传导方法。然而,一些挥发性化合物的排放量可能对区域内的空气质量产生负面的影响。为了更好的了解生物源挥发性有机物在植物生理学和化学生态学中的作用,更好的预测这些排放量将如何改变空气质量,必须要了解这些不同的化合物之间的潜在的联系。过去,对不同植物的生物挥发量进行直接比较是很困难的,因为调查和测量往往集中于一类数量有限的化合物中,并且在对不同功能组别的化合物的分离和检测的分析技术也较为缺乏。此外,相关性强的树种通常会挥发出相类似的化合物,这是使植物本身和与其他植物发出的生物源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排放量难以辨明的原因。我们已经确定了利用竹子作为新的系统来研究生物源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排放量,因为它们能够挥发出各种不同类别的化合物,并且能够排放一种性质稳定(well—conserved)的化合物——异戊二烯。不同的竹类所排放的化合物差异较大。我们使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GCxGCTOF—MS)对12类竹和一些草类挥发的在75~196之间的化合物进行辨认,对生物源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排放量进行分析比较后,分配给每类化合物,其功能组别的基础上复合类排放模式。根据复合类化合物的组成,使用非量测多维尺度分析绘制了竹类植物之间的关系。我们发现在全部能够排放化合物的竹的种类中,能与不能排放异戊二烯的种类具有显著差异,这表明这些被观测的竹类的异戊二烯排放量和生物源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排放模式之间具有一定的关系。总体而言,这些竹类中生物源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组成差异显著,其差异可能影响化学生态学和大气化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竹子 异戊二烯 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 化学生态学
下载PDF
城市植物源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排放特征及其大气环境效应研究进展
14
作者 赵路佳 李春林 +1 位作者 胡远满 熊在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4期10023-10031,共9页
在外界环境的刺激下,植物会通过释放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来维护自身生长。城市是人类活动的主要集聚地,剧烈的人为干扰导致城市环境特征呈现出复杂的变化趋势,从而使城市植物排放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过程与自然界出现较大差异。城市中的植... 在外界环境的刺激下,植物会通过释放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来维护自身生长。城市是人类活动的主要集聚地,剧烈的人为干扰导致城市环境特征呈现出复杂的变化趋势,从而使城市植物排放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过程与自然界出现较大差异。城市中的植物源挥发性有机化合物(Biogenic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BVOCs)会直接与城市中的氧化物质接触,生成二次污染物,并在高温、强光照的条件下发生光化学反应,严重破坏城市大气环境,危害居民健康。总结了城市BVOCs的常见类型、作用机制及现有研究方法,分析了不同时间、空间和人类活动背景下的城市BVOCs排放特征,并进一步梳理了当前研究的不足,提出未来重点研究方向,旨在为大气环境治理、环境空间规划、居民健康保障等方面的城市管理工作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 植物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大气污染物 空间分布 公众健康
下载PDF
浅谈生物处理挥发性有机物及恶臭等工艺废气填料的选择
15
作者 单丽梅 张立臣 《黑龙江环境通报》 2013年第3期11-14,共4页
介绍了去除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及恶臭物质的生物反应器中常用填料的种类和性质,分析比较了它们的特点和pH阐述了实际应用中填料的含水率和压力损失等的控制方法。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污染物 恶臭物质 生物反应器 填料
下载PDF
沈阳市城区幼树挥发性有机物组成及排放速率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德文 迟光宇 +2 位作者 张兆伟 史奕 何兴元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00-303,共4页
以生长在沈阳市区内的4a生银杏、蒙古栎、华山松及油松为试材,采用二次热解析与GC-FID联用技术对树木释放BVOCs的两个主要成份,即异戊二烯和单萜类物质的排放速率进行测定,探讨不同树种单株幼树挥发性有机物排放规律的差异。结果表明:... 以生长在沈阳市区内的4a生银杏、蒙古栎、华山松及油松为试材,采用二次热解析与GC-FID联用技术对树木释放BVOCs的两个主要成份,即异戊二烯和单萜类物质的排放速率进行测定,探讨不同树种单株幼树挥发性有机物排放规律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树种排放的BVOCs组成不同,银杏及蒙古栎等阔叶树种排放的BVOCs以异戊二烯为主,而油松和华山松等针叶树种以排放单萜为主;蒙古栎的BVOCs排放速率达217.38μg·(g·h)-1,显著高于其他3种树木,属于高释放树种;树木BVOCs排放速率因树种及BVOCs种类的不同而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挥发性有机化合物(BVOCs) 银杏 蒙古栎 油松 华山松
下载PDF
挥发性有机物的生物降解系统
17
作者 叶晶菁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22-422,共1页
ChemicalEngineering,201l,118(6):11一种利用现有废水生物处理没施降解挥发性有机物(VOC)及其他有机危险空气污染物(HAP)的处理系统已在3家美国石化企业通过示范验证。发明者们计划在未来几个月内将该项待批准专利的处理技术... ChemicalEngineering,201l,118(6):11一种利用现有废水生物处理没施降解挥发性有机物(VOC)及其他有机危险空气污染物(HAP)的处理系统已在3家美国石化企业通过示范验证。发明者们计划在未来几个月内将该项待批准专利的处理技术扩展应用到其他8家企业..该技术由美国EnvironInternational公卅开发,称为VOCBioTreat技术,是一项可替代焚烧或活性炭处理的VOC处理技术。已经证实,该技术的处理能力可满足美国联邦政府排放法规中对VOC和HAP的处理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 生物降解 系统 美国联邦政府 废水生物处理 石化企业 空气污染物 活性炭处理
下载PDF
浅析大气环境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的监测方法 被引量:1
18
作者 梁阔 《厦门科技》 2017年第2期26-30,共5页
引言 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生存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同时对大气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大气环境质量的监测于近年来被广泛关注,它密切关系着人类的生存,其中污染物VOCs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VOCs排放源相对复杂,包括自然源和... 引言 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生存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同时对大气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大气环境质量的监测于近年来被广泛关注,它密切关系着人类的生存,其中污染物VOCs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VOCs排放源相对复杂,包括自然源和人为排放源,但目前我国VOCs排放源清单的编制仍在起步阶段,基础参数和信息仍不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环境质量 VOCs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监测方法 排放 生活水 污染物 自然
下载PDF
氮添加和干旱对亚热带两个树种生长、光合及挥发性有机碳释放的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张羽 孙浩钊 +2 位作者 刘燕飞 汤行昊 方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24-532,共9页
以我国亚热带森林优势树种木荷和杉木为研究对象,研究氮添加、干旱及二者交互作用对两种幼苗生长、光合、同化产物分配及生物源挥发性有机碳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氮添加显著增加(P<0.05)木荷总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叶片可溶性糖... 以我国亚热带森林优势树种木荷和杉木为研究对象,研究氮添加、干旱及二者交互作用对两种幼苗生长、光合、同化产物分配及生物源挥发性有机碳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氮添加显著增加(P<0.05)木荷总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叶片可溶性糖含量、胸径、树高和总生物量,但显著降低(P<0.05)木荷细根可溶性糖含量;而仅显著增加杉木(P<0.05)总叶绿素含量和树高.干旱处理显著增加(P<0.05)两种幼苗总叶绿素含量,降低(P<0.05)木荷净光合速率、胸径、树高和总生物量,同时显著降低(P<0.05)杉木叶片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氮添加和干旱交互处理显著增加两种幼苗总叶绿素含量,但对两种幼苗总生物量无显著影响.氮添加和干旱分别使杉木的BVOC-C释放增加7.4和4.5倍,二者交互处理显著促进(P<0.05)木荷BVOC-C释放,但对杉木BVOC-C释放无显著影响,说明木荷和杉木BVOC-C释放对氮添加和干旱的响应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沉降 干旱 生物 光合作用 生物挥发性有机
下载PDF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海洋动物胚胎毒理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5
20
作者 周海龙 曲莹 +4 位作者 董方 苏文 韦双双 郑继平 薛钦昭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4-89,共6页
关键词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动物胚胎 毒理学 海洋 人工合成 挥发性 POPS 生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