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山楂叶总黄酮生物溶蚀性骨架型缓释片的制备
被引量:4
- 1
-
-
作者
张锴
陈思思
邬琳
徐佳
陈超群
陈小慧
杨群
-
机构
太极集团浙江东方制药有限公司
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
杭州集和医药咨询有限公司
-
出处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640-1643,共4页
-
文摘
目的制备山楂叶总黄酮生物溶蚀性骨架型缓释片,考察其释药机制。方法采用熔融法制备山楂叶总黄酮生物溶蚀性骨架型缓释片,以累积释放量为指标,确定最佳处方,拟合释药动力学方程。结果山楂叶总黄酮生物溶蚀性骨架型缓释片的处方组成为:山楂叶总黄酮100.0 g,硬脂醇26.0 g,羟丙甲纤维素10.0 g,乳糖60.0 g,硬脂酸镁4.0 g,预胶化淀粉60.0 g;所制备的缓释片累积释放百分率2 h为23.3%,5 h为55.2%,8 h为78.4%,12 h为92.2%,在12 h内呈现良好的缓释特征;结论山楂叶总黄酮生物溶蚀性骨架型缓释片释放行为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释放机制为扩散和溶蚀双重机制。
-
关键词
山楂叶总黄酮
生物溶蚀性骨架型缓释片
释放度
释药机制
-
Keywords
total flavonoids from hawthorn leaf
bioerodible matrix sustained-release tablets
release
release mechanism
-
分类号
R944
[医药卫生—药剂学]
-
-
题名桂林市石灰岩生物溶蚀速率研究
- 2
-
-
作者
杨柏
马建林
周和祥
刘宝臣
-
机构
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桂林理工大学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
-
出处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11,27,共5页
-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C0802203)
-
文摘
生物溶蚀是石灰岩溶蚀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桂林市尧山靖江王墓群中庄简王陵、恭惠王陵的石灰岩雕像为研究对象,调查分析桂林市石灰岩雕像表面的生物溶蚀情况,并计算了生物溶蚀速率。结果表明:桂林市石灰岩生物溶蚀最大速率为19.1mm/ka,混合溶蚀速率为95.5mm/ka,其结果与前人的研究成果较为接近。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桂林市石灰岩文物的保护措施,对石灰岩文物的保护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
关键词
石灰岩
生物溶蚀
混合溶蚀
溶蚀速率
桂林市
-
Keywords
limestone
bioerosion
mixed erosion
erosion rate
Guilin City
-
分类号
X14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P642.25
[天文地球—工程地质学]
-
-
题名贵阳市苔藓植物的生物岩溶溶蚀初探
被引量:9
- 3
-
-
作者
付兰
张朝晖
-
机构
贵州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
出处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0年第4期140-143,共4页
-
基金
贵州师范大学博士科研启动费
-
文摘
贵阳是典型的岩溶城市之一,苔藓植物在该市石灰岩壁广泛分布。本文通过对该岩溶地区19个样方的野外调查,报道该地石灰岩面上苔藓植物11科15属23种。根据溶蚀形态的大小及形态特征,可将苔藓植物在贵阳市岩溶区石灰岩的生物溶蚀状态可以分为四种类型,即:溶丝、溶斑、溶带、溶块,且这四种溶蚀形态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此初步探究为进一步了解该地苔藓植物的生物多样性及其在城市生态中的功能积累了基本的数据。
-
关键词
苔藓植物
生物岩溶
生物溶蚀
贵阳市岩溶区
-
Keywords
bryophytes
biokarst
biological erosion
karst area in Guiyang
-
分类号
Q949
[生物学—植物学]
-
-
题名气生藻类在云南石林景观形成中的作用
被引量:5
- 4
-
-
作者
田友萍
张捷
宋林华
包浩生
-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南京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
出处
《中国科学(D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75-88,共14页
-
基金
中国石林研究基金资助项目(批准号:1999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批准号:40271017
40071017)
-
文摘
对云南石林碳酸盐岩表面的气生藻类及其生物溶蚀作用进行了详细的野外考察和实验室研究.通过运用光学显微镜(实体显微镜、生物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对100多个藻类标本和岩石标本进行逐步观察、鉴定和统计,重点分析了石林表面的藻类和藻类群落与石林溶蚀形态的关系和成因机制.研究认为,气生蓝藻有着积极的生物溶蚀作用,能够影响喀斯特溶蚀形态的形成,这种影响分为直接的和间接的.直接的影响是指藻类对喀斯特形态形成的主动控制(藻生物控形作用),主要反映在微形态(<10-3m)及小形态(10-3-10-1m)上,分为藻个体控形作用和藻群落控形作用,前者主要控制微形态,后者主要控制微形态和较小的小形态;间接的影响是指藻类对喀斯特形态形成的促进作用,它贯穿于所有喀斯特形态形成的过程中.藻类的生物溶蚀作用加速了整个石林喀斯特地貌的风化过程.
-
关键词
气生藻类
云南
石林景观
生物溶蚀
喀斯特形态
形成
-
分类号
P901
[天文地球—自然地理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