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城市居民生活消费的生态占用初探——对北京、上海的案例研究 被引量:103
1
作者 苏筠 成升魁 谢高地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24-28,共5页
生态占用方法是通过跟踪人类利用的大多数消费品和产生的废弃物 ,来计算生产和维持这些消费及同化废弃物所需要的生物生产性土地面积 ,并与生态承载力进行比较 ,以此衡量可持续发展的程度。该文运用生态占用分析方法 ,以北京市、上海市... 生态占用方法是通过跟踪人类利用的大多数消费品和产生的废弃物 ,来计算生产和维持这些消费及同化废弃物所需要的生物生产性土地面积 ,并与生态承载力进行比较 ,以此衡量可持续发展的程度。该文运用生态占用分析方法 ,以北京市、上海市为例 ,估算了 1 999年两市居民的食物、衣着、生活用品、生活用能等主要生活消费占用的生态空间。两市居民人均生态占用面积分别为 1 62hm2 和 1 3 3hm2 ,其中存在由于地方生活习惯差异造成的生态占用面积及类型的差异。虽然估算相对保守 ,但全市居民生态占用的总面积已经数十倍于城市实际面积。城市显然是“生态赤字”区 ,城市居民依赖于城市边界之外的生态系统满足基本生活需求。随着我国今后城市化步伐的加快 ,城市可持续发展问题将越来越重要 ,开展城市生态占用这一科学问题的研究也变得十分紧迫和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居民 生态占用 居民生活消费 北京 上海 废弃物 生态经济 生物生产性土地面积
下载PDF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白银市可持续发展动态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秦松 李易麟 南忠仁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2-16,共5页
为了弄清白银市的可持续发展现状,根据2000—2004年的统计资料,运用生态足迹模型对白银市的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和资源利用效率分别进行了动态分析,并与不同尺度区域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①五年平均生态足迹为1.55 hm2/人,年均增... 为了弄清白银市的可持续发展现状,根据2000—2004年的统计资料,运用生态足迹模型对白银市的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和资源利用效率分别进行了动态分析,并与不同尺度区域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①五年平均生态足迹为1.55 hm2/人,年均增长率为4.76%;生态承载力变化不大,为0.55 hm2/人;平均生态赤字1.00 hm2/人,年均增长率为22.00%,处于一种相对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②化石燃料用地和建筑用地占生态足迹的99.97%,主要通过消耗本地的自然资源来维持区域的发展;耕地供给对生态承载力贡献率为92.38%,供给类型比较单一。③2004年的万元GDP生态足迹为2.71 hm2,相当于中国西部的平均水平,资源利用模式为粗放型、消耗型。④生态足迹特点是:大生态足迹、低生态承载力、高生态赤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足迹 生态承载力 生态赤字/盈余 生物生产性土地面积 白银市 动态分析
下载PDF
生态足迹方法及其应用探讨
3
作者 郭晓泽 单思行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理论)》 2012年第8期48-48,共1页
人类进入了21世纪,物质文明空前繁荣,世界经济也在快速发展,人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依赖于对自然的需求。但自然资源是有限的,靠过多的摄取自然资源来提升工业化国家的物质标准以及经济的增长,是难以持续的。人类要实现可持续,... 人类进入了21世纪,物质文明空前繁荣,世界经济也在快速发展,人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依赖于对自然的需求。但自然资源是有限的,靠过多的摄取自然资源来提升工业化国家的物质标准以及经济的增长,是难以持续的。人类要实现可持续,就必须生存在生态系统的承载力范围内。该文对生态足迹法的概念、相关理论以及计算模型应用等进行了阐述、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足迹 生态承载力 生物生产性土地面积 生态旅游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