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香兰素改性超滤膜的制备及抗生物污染性能
1
作者 侯冰倩 陈新语 +4 位作者 耿茹 王丹妮 周向同 吴智仁 韦静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3545-3553,共9页
采用群体感应抑制剂香兰素对聚丙烯腈超滤膜进行改性,制备具有抗生物污染性能的水处理膜;对改性膜表面微观形貌、化学组分、亲水性、表面电荷和透水性进行系统表征;以大肠杆菌为代表菌种考察香兰素对菌落生长的影响,检测香兰素改性对膜... 采用群体感应抑制剂香兰素对聚丙烯腈超滤膜进行改性,制备具有抗生物污染性能的水处理膜;对改性膜表面微观形貌、化学组分、亲水性、表面电荷和透水性进行系统表征;以大肠杆菌为代表菌种考察香兰素对菌落生长的影响,检测香兰素改性对膜表面细菌生物膜形成的抑制效果;采用生物反应器出水为料液测试香兰素改性膜的抗生物污染性能.结果表明,香兰素对培养基上大肠杆菌菌落的生长有显著的抑制作用;采用香兰素改性的膜表面大肠杆菌初始粘附和繁殖较未改性膜减缓,在菌液中培养48h后未形成完整的生物膜.膜污染过滤实验进一步表明,香兰素改性膜可减少15.6%的水通量下降,膜表面生物膜胞外聚合物含量减少15.9%,抗生物污染性能有效提高.改性膜可减少系统中酰基高丝氨酸内酯信号分子的积累,抑制料液中优势菌Enterobacteriaceae(肠杆菌科)在膜表面参与形成生物膜,从而影响生物膜的菌群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污染 群体感应抑制 香兰素 改性
下载PDF
NaClO原位清洗对膜生物反应器生物膜污染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胡婧婷 张春波 +4 位作者 周诗宇 李沛 张海丰 刘美君 孙乐阳 《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961-965,共5页
膜生物反应器(MBR)的膜污染问题严重制约了该工艺进一步快速的商业化推广,全面认识NaClO原位氧化清洗对MBR生物膜污染的影响,对于开发新型膜清洗技术及MBR工程优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微生物胞外关键组分空间分布角度综述了NaClO原位... 膜生物反应器(MBR)的膜污染问题严重制约了该工艺进一步快速的商业化推广,全面认识NaClO原位氧化清洗对MBR生物膜污染的影响,对于开发新型膜清洗技术及MBR工程优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微生物胞外关键组分空间分布角度综述了NaClO原位清洗对生物膜污染及生物絮凝的影响,并探讨了生物絮体重构机制及强化生物絮凝的相关措施。最后,本文从减缓膜污染的角度,对该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反应器 原位氧化清洗 胞外组分 生物膜污染 生物絮凝
原文传递
膜生物反应技术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郭金龙 《低碳世界》 2023年第8期4-6,共3页
随着工业发展及社会经济发展提速,环境污染问题逐步加剧。水环境治理是环境污染治理的重要内容,膜生物反应技术在其中逐步得到了应用。膜生物技术具备应用成本低、装置运行稳定、技术操作简单、节能环保性强等多重优势,在生活污水及工... 随着工业发展及社会经济发展提速,环境污染问题逐步加剧。水环境治理是环境污染治理的重要内容,膜生物反应技术在其中逐步得到了应用。膜生物技术具备应用成本低、装置运行稳定、技术操作简单、节能环保性强等多重优势,在生活污水及工业废水处理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结合厦门市某面板液晶厂的污水处理项目,阐述了污水处理中膜生物反应技术的具体应用,分析了项目重难点,提出该技术的应用要点,总结了膜生物反应污水处理系统的环保效益及对环境的影响,并对环保领域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旨在为污水处理中膜生物反应技术的科学应用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反应技术 污水处理 生物膜污染
下载PDF
群体感应抑制控制膜生物污染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4
作者 郑甜甜 黄丹 +2 位作者 班允赫 刘蕊 张阳 《辽宁化工》 CAS 2013年第10期1181-1184,共4页
水中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沉积吸附在膜表面,进而生长繁殖,形成了膜生物污染。膜生物污染的控制已经成为学者们研究的热点之一,而基于驱散群体感应体系对膜生物污染进行控制是国内外新兴的研究课题之一。本文综述了传统的膜生物污染控制方... 水中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沉积吸附在膜表面,进而生长繁殖,形成了膜生物污染。膜生物污染的控制已经成为学者们研究的热点之一,而基于驱散群体感应体系对膜生物污染进行控制是国内外新兴的研究课题之一。本文综述了传统的膜生物污染控制方法,并阐述了基于驱散群体感应体系控制膜生物污染的研究新进展,并提出前景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污染 群体感应 群体淬灭 研究进展
下载PDF
膜法生产饮用水过程中纳滤膜生物污染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郑甜甜 黄丹 +2 位作者 班允赫 刘蕊 张阳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50-52,共3页
研究了在地表水生产饮用水过程中纳滤膜上微生物的污染情况,以分子生物学方法研究其纳滤膜在不同过滤时间的主要污染生物种类。通过对膜的水通量、进出水的水质变化等条件进行膜污染的研究,其结果表明纳滤膜对水中生物去除效率很高;通... 研究了在地表水生产饮用水过程中纳滤膜上微生物的污染情况,以分子生物学方法研究其纳滤膜在不同过滤时间的主要污染生物种类。通过对膜的水通量、进出水的水质变化等条件进行膜污染的研究,其结果表明纳滤膜对水中生物去除效率很高;通过对提取不同时期污膜上微生物DNA进行PCR-DGGE指纹图谱聚类分析发现,在污染的纳滤膜上,变形菌纲、杆菌属的细菌则成为了优势细菌。研究为减轻膜生物污染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污染 生物 纳滤 PCR-DGGE
下载PDF
海水淡化反渗透系统中膜生物污染控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金伟 金泥沙 魏伶宇 《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3期56-59,共4页
海水反渗透膜生物污染是由微生物在膜表面沉积和生长而形成的生物膜造成的污染,因此控制膜生物污染可从杀死微生物和抑制其生长两方面进行。目前常用的控制膜生物污染的两大方法是通过投加杀菌剂(如氯、二氧化氯、臭氧、UV、DBNPA)来杀... 海水反渗透膜生物污染是由微生物在膜表面沉积和生长而形成的生物膜造成的污染,因此控制膜生物污染可从杀死微生物和抑制其生长两方面进行。目前常用的控制膜生物污染的两大方法是通过投加杀菌剂(如氯、二氧化氯、臭氧、UV、DBNPA)来杀死微生物和去除碳营养元素来抑制其繁殖。应用"在线混凝+MF/UF"的预处理方法,通过去除磷来控制海水反渗透膜生物污染将成为未来的研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反渗透 生物污染 杀菌剂 预处理 除磷
下载PDF
SMBR工艺中膜生物污染的数学模拟
7
作者 于乃利 陈兆波 王爱杰 《黑龙江科技学院学报》 CAS 2005年第6期332-335,共4页
一体化膜生物反应器(SMBR)工艺中,膜生物污染是引起膜通量下降的主要原因,也是制约该工艺产业化的瓶颈因素。采用有效系数法对膜生物污染数学模型的微分方程式进行求解,建立了膜生物污染数学模型。验证结果证明,选用的膜生物污染数学模... 一体化膜生物反应器(SMBR)工艺中,膜生物污染是引起膜通量下降的主要原因,也是制约该工艺产业化的瓶颈因素。采用有效系数法对膜生物污染数学模型的微分方程式进行求解,建立了膜生物污染数学模型。验证结果证明,选用的膜生物污染数学模型能正确模拟中空纤维膜的生物污染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MBR 生物污染 数学模型 有效系数法
下载PDF
MBR膜生物污染的生物控制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4
8
作者 沈昊 郭晓燕 +1 位作者 柴萍 黎岭芳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2-18,共7页
膜生物反应器(MBR)因其具有出水水质优质稳定、剩余污泥少、运行控制灵活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国内外水处理领域。然而,膜生物污染是制约MBR进一步发展的瓶颈问题,一些研究者已尝试多种方法控制膜的生物污染,但都有其各自的缺陷。其中,... 膜生物反应器(MBR)因其具有出水水质优质稳定、剩余污泥少、运行控制灵活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国内外水处理领域。然而,膜生物污染是制约MBR进一步发展的瓶颈问题,一些研究者已尝试多种方法控制膜的生物污染,但都有其各自的缺陷。其中,通过利用微生物自身代谢来控制膜生物污染的生物控制策略,正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回顾了生物污染的形成过程,总结了传统物理化学控制方法的缺点,同时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膜生物污染的生物控制方法研究进展,包括酶降解法、群体感应抑制法、能量解耦法、一氧化氮诱导法、噬菌体法和D-氨基酸法。最后根据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展望了生物控制方法未来的研究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反应器 生物污染 控制方法
下载PDF
陶瓷膜的生物污染控制及其抑菌改性 被引量:4
9
作者 熊军 黄肖容 隋贤栋 《陶瓷学报》 CAS 2008年第2期199-202,共4页
陶瓷膜因其具有耐高温高压、耐腐蚀、耐有机溶剂、膜通量高和使用寿命长等优点被广泛运用于水处理、食品饮料、医药、化工、电子以及环保等领域。但陶瓷膜的污染尤其是生物污染成为制约其实际运用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陶瓷膜的抑菌改性... 陶瓷膜因其具有耐高温高压、耐腐蚀、耐有机溶剂、膜通量高和使用寿命长等优点被广泛运用于水处理、食品饮料、医药、化工、电子以及环保等领域。但陶瓷膜的污染尤其是生物污染成为制约其实际运用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陶瓷膜的抑菌改性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本文论述了陶瓷膜生物污染过程及其控制方法,介绍了常见的无机抑菌材料和目前抑菌陶瓷膜的相关研究现状和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 生物污染控制 抑菌改性
下载PDF
气-水联合反冲洗膜污染防治技术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王志强 蔡振宇 +2 位作者 张志刚 杜韶光 李娟 《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61-63,共3页
采用气水联合反冲洗技术,考察了气水比(Qg/Ql)、反冲洗周期及其对膜污染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气水联合反冲洗较单独气或水反冲洗效果好;在过滤周期20min,反冲洗时间1min,气水比1.5时,气水联合反冲洗能够恢复膜通量到膜清水通量的80%以... 采用气水联合反冲洗技术,考察了气水比(Qg/Ql)、反冲洗周期及其对膜污染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气水联合反冲洗较单独气或水反冲洗效果好;在过滤周期20min,反冲洗时间1min,气水比1.5时,气水联合反冲洗能够恢复膜通量到膜清水通量的80%以上。此法可大幅度清除沉积在膜表面的泥饼层,恢复膜通量,维持膜过滤性能的稳定,是一种较为有效的膜污染防治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反应器污染 反冲洗 气-水比
下载PDF
表面接枝聚季铵盐型抗菌超滤膜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3
11
作者 赵军强 杨景 +1 位作者 赵义平 陈莉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14,共7页
为了提高超滤膜在水净化和废水处理领域的抗微生物污染能力,以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丁基溴化铵(DB)为季铵盐单体,利用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自由基聚合合成了聚季铵盐(PDB),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对聚合物进行了化学结构表... 为了提高超滤膜在水净化和废水处理领域的抗微生物污染能力,以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丁基溴化铵(DB)为季铵盐单体,利用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自由基聚合合成了聚季铵盐(PDB),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对聚合物进行了化学结构表征;然后,以多巴胺仿生粘附涂层为二次反应平台,将PDB接枝到聚偏氟乙烯超滤膜表面,研究了不同PDB反应液的浓度对改性膜的表面化学结构、亲水性、渗透性能和抗菌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接枝聚季铵盐的改性膜的亲水性显著提高,当PDB反应液质量浓度为1.0 mg/mL时,膜的纯水通量达到191 L/(m^2·h)(0.1 MPa),其通量是纯膜的1.14倍;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率均达95%以上,展现出优异的抗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超滤 聚季铵盐 多巴胺 生物污染 表面接枝
下载PDF
两性离子聚合物在反渗透膜制备中的应用研究
12
作者 黄万抚 李睿涵 +1 位作者 黄李金鸿 李柳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10,15,共5页
膜生物污染问题一直是限制反渗透分离技术广泛应用的主要原因之一,抗生物污染性反渗透膜的制备成为膜领域的研究重点。两性离子聚合物由于独特的抗蛋白质吸附性能及较好的生物相容性,而成为抗蛋白质吸附反渗透膜的理想材料之一。就两性... 膜生物污染问题一直是限制反渗透分离技术广泛应用的主要原因之一,抗生物污染性反渗透膜的制备成为膜领域的研究重点。两性离子聚合物由于独特的抗蛋白质吸附性能及较好的生物相容性,而成为抗蛋白质吸附反渗透膜的理想材料之一。就两性离子聚合物的抗蛋白质吸附机理及其在反渗透膜领域的应用进行了深入分析,阐述了两性离子聚合物直接引入反渗透表面,以及与纳米粒子联用引入反渗透膜表面两种手段的研究进展,并分析了两性离子聚合物在反渗透膜领域应用的优势与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渗透 污染 两性离子聚合物 生物污染
下载PDF
膜污染层微生物与聚丙烯微滤膜间的界面作用及其吸附特征 被引量:4
13
作者 申露文 沈宗泽 +5 位作者 王一惠 宋欢 袁梦 禹胜男 宋萍 封磊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2561-2571,共11页
采用热力学方法及界面吸附理论,对2株膜污染层微生物(Aeromonas veronii M4、Aeromonas caviae N25)与聚丙烯(PP)微滤膜间的界面作用及吸附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Aeromonas veronii M4与PP膜表面均表现出明显的疏水性特征,而Aeromonas ... 采用热力学方法及界面吸附理论,对2株膜污染层微生物(Aeromonas veronii M4、Aeromonas caviae N25)与聚丙烯(PP)微滤膜间的界面作用及吸附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Aeromonas veronii M4与PP膜表面均表现出明显的疏水性特征,而Aeromonas caviae N25则呈现亲水性特征,并且A.veronii M4的运动性能也要高于A.caviae N25;另外,2株细菌及PP膜的表面均带有负电荷,表现出明显的电子供体特征,而Lewis酸碱分量U_(mlb)^(AB)则在2株细菌与PP膜的界面作用能中占据着主导地位;依据XDLVO理论,A.caviae N25及A.veronii M4与PP膜之间的总界面作用能均为负值,表明二者在膜上的吸附是一个主动吸附过程,而A.veronii M4-PP膜之间的界面作用能负值最大,说明A.veronii M4具有较高的吸附能力;静态吸附结果则表明,A.veronii M4在PP膜上的吸附量要明显高于A.caviae N25,而2株菌在膜上的吸附行为可由准二级动力学模型进行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污染 吸附 微滤 XDLVO 界面作用
原文传递
AHLs信号分子对MBR膜生物污染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肖霄 于多 +2 位作者 郭海娟 马放 纳云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8,共8页
针对膜生物反应器(MBR)运行过程中膜污染的变化情况,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MS/MS)技术检测不同运行时期污泥和膜上滤层中N-酰基高丝氨酸内酯(AHLs)类信号分子的含量和种类变化,并结合胞外聚合物(EPS)与溶解性微生物产物(SMP)中各组... 针对膜生物反应器(MBR)运行过程中膜污染的变化情况,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MS/MS)技术检测不同运行时期污泥和膜上滤层中N-酰基高丝氨酸内酯(AHLs)类信号分子的含量和种类变化,并结合胞外聚合物(EPS)与溶解性微生物产物(SMP)中各组分的含量变化,对污染的阶段性变化和群体感应信号分子间的相互关系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研究发现,在MBR系统运行中,导致膜生物污染的污染物有EPS和SMP,而主要有3种群体感应信号分子能促进混合液与生物滤层中污染物的分泌。其中,C8-HSL能促进混合液SMP及EPS中多糖的产生,3-oxo-C8-HSL对混合液SMP中的蛋白质和DNA有很强的促进作用,3-oxo-C6-HSL能促进膜上EPS中蛋白质的产生,表明群体感应信号分子通过影响污染物的产生来导致膜生物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BR 生物污染 群体感应 信号分子
原文传递
造纸网下白水所含细菌的分离和鉴定 被引量:3
15
作者 赵丰 焦虎美 时留新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15-118,共4页
以UPM常熟纸厂PM2网下白水为试样,采取常规纯培养的方法,获得优势菌株20株,根据细菌的菌落形态、颜色,以及革兰氏染色等常见特征,从中选取4株菌落数量较大的菌株(N1、N2、N4、N16)进行进一步研究。通过16S rDNA序列进行分类研究,确定该... 以UPM常熟纸厂PM2网下白水为试样,采取常规纯培养的方法,获得优势菌株20株,根据细菌的菌落形态、颜色,以及革兰氏染色等常见特征,从中选取4株菌落数量较大的菌株(N1、N2、N4、N16)进行进一步研究。通过16S rDNA序列进行分类研究,确定该细菌的分类地位,并结合个体形态与培养特征、常规生理生化特性进行鉴定,确定各细菌所属种。结果表明:N1、N2为肺炎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pneumoniae),其中N2为肺炎克雷伯氏菌鼻硬结亚种(Klebsiellapneumoniae Rhinoscleroma);N4为鞘氨醇单胞菌属中的一种Sphingomonas azotifigens;N16为肠杆菌属中的一种Enterobacter radicincitans。鉴于菌株N1、N2相对N4、N16有较厚的荚膜,由此推断N1、N2可能是造成高速纸机运转过程中产生生物膜污染的主要菌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膜污染 生物分离与鉴定 16SrDNA 造纸网下白水
下载PDF
代谢解偶联剂在污水处理领域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冯骁驰 雒海潮 +3 位作者 车林 郑禾山 郭婉茜 任南琪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6-11,共6页
代谢解偶联剂是一类能抑制细胞体内能量偶联磷酸化的化合物,其存在可打破细胞内分解代谢与合成代谢之间的能量偶联,呼吸链中电子传递所产生的能量不能完全用于二磷酸腺苷(ADP)的磷酸化,抑制细菌体内三磷酸腺苷(ATP)的合成。在污水处理... 代谢解偶联剂是一类能抑制细胞体内能量偶联磷酸化的化合物,其存在可打破细胞内分解代谢与合成代谢之间的能量偶联,呼吸链中电子传递所产生的能量不能完全用于二磷酸腺苷(ADP)的磷酸化,抑制细菌体内三磷酸腺苷(ATP)的合成。在污水处理领域中,代谢解偶联剂最早被用于污泥过程减量方向的研究,而近些年发现其可以控制膜生物反应器(MBR)内信号分子的浓度并抑制膜污染的形成。概述了代谢解偶联剂的研究历程,阐述了代谢解偶联剂抑制细菌体内ATP合成的作用机制,综述了代谢解偶联剂在污泥减量,膜污染控制及其对污染物去除和活性污泥性质影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指出了代谢解偶联剂在污水处理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解偶联剂 污泥减量 生物膜污染控制 能量合成
下载PDF
臭氧-CNT膜改性联用工艺对PVDF中空纤维膜污染进程的缓解 被引量:6
17
作者 关羽琪 王凯伦 +5 位作者 祝学东 董丹 薛小雷 马艳林 栾桂荣 郭瑾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3744-3752,共9页
采用碳纳米管(carbon nanotube,CNT)对聚偏氟乙烯(polyvinylidene fluoride,PVDF)中空纤维超滤膜进行改性,结合臭氧预氧化技术,考察了臭氧-CNT膜改性联用工艺对PVDF中空纤维膜污染进程的缓解作用,研究了CNT负载量和臭氧投量对中空纤维... 采用碳纳米管(carbon nanotube,CNT)对聚偏氟乙烯(polyvinylidene fluoride,PVDF)中空纤维超滤膜进行改性,结合臭氧预氧化技术,考察了臭氧-CNT膜改性联用工艺对PVDF中空纤维膜污染进程的缓解作用,研究了CNT负载量和臭氧投量对中空纤维膜组件通量变化和抗污染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NT负载量为3 g·m-2、臭氧投量(以O3/DOC计)为0.22mg·mg-1时,临界通量下[144 L·(m2·h)-1],膜组件单位面积过水量达到850 L·m-2,相比原始超滤膜过水量提高了4.5倍;低通量[18 L·(m2·h)-1]下运行15d,膜组件单位面积过水量达到3000 L·m-2,相比原膜单位过水量提高近10倍.使用共聚焦激光扫描电镜观测污染膜表面,结果表明,运行压力增长最快的原膜表面污染层内活菌数量最多;臭氧氧化与CNT膜均能够减少膜表面污染层内的微生物总量和活菌数量,从而缓解了运行压力的增长.臭氧氧化后CNT层的存在,进一步减少了膜表面污染层内的活菌数量,同时截留了部分死菌,但截留的死菌与运行压力增长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滤 二级出水 碳纳米管 臭氧 改性 生物污染
原文传递
Sorption Kinetic Analysis for the Removal of Copper(Ⅱ) by Using Biofilm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敬 姜斌 +2 位作者 李鑫钢 刘瑞轩 孙永利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05年第1期135-139,共5页
The biosorption of copper(Ⅱ) ions onto biofilm was studied in a batch system with respect to the temperature, initial pH value and biofilm sorbent mass. The biomass exhibited the highest copper(Ⅱ) sorption capacity ... The biosorption of copper(Ⅱ) ions onto biofilm was studied in a batch system with respect to the temperature, initial pH value and biofilm sorbent mass. The biomass exhibited the highest copper(Ⅱ) sorption capacity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room temperature, initial pH value of 6.0 and the sorbent mass 8 g. The experimental data were analyzed using four sorption kinetic models, the pseudo-first order, the Ritchie second order, the modified second order and the Elovich equations to determine the best-fit equation for the sorption of metal ions onto biofilm. Comparing with the sum of squared-errors, the results show that both the Ritchie second order and modified second order equations can fit the experimental data very we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SORPTION copper(Ⅱ) BIOFILM KINETICS
下载PDF
Fouling Characteristics and Prevention Techniques for Membrane Bioreactor
19
作者 LUHua WANGZhi-qiang YANGJin-ying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EI 2005年第1期36-40,共5页
Membrane fouling is the main problem of membrane bioreactors (MBR), which seriously influ- ences its wastewater treatment effect and runn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icrobiology and hydrodynamics concerning membrane f... Membrane fouling is the main problem of membrane bioreactors (MBR), which seriously influ- ences its wastewater treatment effect and runn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icrobiology and hydrodynamics concerning membrane fouling were investigated and the measure was put forward for optimum operation of MBR. The measure is that 1) the parameters of activated sludge concentration (X) and membrane flux should be lower than the critical values of X and membrane flux respectively, and 2) the activated sludge should be discharged periodically.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mbination backwashing of gas and perme- ated effluent is better than single gas backwashing or single permeated effluent backwashing. This technique can remove the cake layer deposited on the membrane surface, decrease the membrane fouling, and recover the membrane flux effectively. So it is effective for prevention of membrane foul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mbrane bioreactor (MBR) membrane fouling membrane fouling index BACKWASHING ratio of gas to permeated effluent
下载PDF
Characteristics of integrated biological aerated filter in municipal wastewater treatment
20
作者 何强 《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CAS 2005年第4期208-212,共5页
In this pape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tegrated biological aerated filter (IBAF) applied to municipal wastewater treatment were studied in a pilot scale experiment.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IBAF has high ... In this pape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tegrated biological aerated filter (IBAF) applied to municipal wastewater treatment were studied in a pilot scale experiment.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IBAF has high efficiencies in removing organic pollutants, such as CODCr and SS, in municipal wastewater. The removal rates of CODCr and SS can reach over 90% and 80%, respectively, when COD and SS in the influent are 234 mg L1 and 112 mg L1, hydraulic retention time (HRT) is 8 h, and the aerated intensity is in the range of (0.5 to 0.6) L m2 s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grated biological aerated filter (IBAF) municipal wastewater organic pollutants bio-film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