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地区犬猫尿源奇异变形杆菌耐药性及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分析
1
作者 陈玉娟 黄克斌 于咏兰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9-45,共7页
为调查北京地区犬猫尿源奇异变形杆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的耐药现状,并分析其对β-内酰胺类药物的主要耐药机制,本试验于2018—2019年采集北京地区16只犬和13只猫的符合菌尿标准的尿液样本,以及264株犬源和152株猫源尿液中未鉴定细菌分离... 为调查北京地区犬猫尿源奇异变形杆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的耐药现状,并分析其对β-内酰胺类药物的主要耐药机制,本试验于2018—2019年采集北京地区16只犬和13只猫的符合菌尿标准的尿液样本,以及264株犬源和152株猫源尿液中未鉴定细菌分离株;分离鉴定奇异变形杆菌,检测其对临床常用的12种抗菌药的耐药性,并分析奇异变形杆菌携带β-内酰胺酶的情况和生物被膜形成能力。结果显示,共分离获得44株犬源(15.7%)和5株猫源(3.0%)奇异变形杆菌。奇异变形杆菌分离株对阿奇霉素和多西环素耐药率均为98.0%,对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率为6.1%~73.5%,多重耐药率为79.6%。28株分离株携带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阳性率为57.1%,主要基因型为bla TEM型、bla CTX-M-9型和bla OXA-1型;1株分离株携带头孢菌素酶(AmpC),基因型为bla CMY-2型。产ESBLs菌株对氨苄西林、氯霉素、头孢吡肟、头孢曲松和庆大霉素的耐药率显著高于非产ESBLs菌株的耐药率(P<0.05)。奇异变形杆菌分离株形成生物被膜阳性率为100%,其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强度与所选抗菌药的耐药性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果表明,北京地区犬猫尿源奇异变形杆菌耐药情况严重,携带ESBLs阳性率较高,形成生物被膜阳性率达100%,临床用药时可选择耐药率较低的阿莫西林克拉维酸进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奇异变形杆菌 尿源 耐药性 Β-内酰胺酶 生物被膜形成
下载PDF
细菌密度感应信号AI-2及其与生物被膜形成的关系 被引量:1
2
作者 马艳平 陈豪泰 +1 位作者 张杰 刘永生 《畜牧与兽医》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99-101,共3页
密度感应(quorum sensing,QS)是广泛存在于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的一种密度依赖的基因表达调控机制。自体诱导物(AI-2)通过信号分子的浓度变化直接或间接调控细菌目的基因的表达,细菌毒力因子的调控、生物膜结构的稳定、细菌的抗药性... 密度感应(quorum sensing,QS)是广泛存在于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的一种密度依赖的基因表达调控机制。自体诱导物(AI-2)通过信号分子的浓度变化直接或间接调控细菌目的基因的表达,细菌毒力因子的调控、生物膜结构的稳定、细菌的抗药性、生物发光效应等都受其影响,本文主要阐述了AI-2的作用机理及其与生物被膜形成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感应信号AI-2 作用机理 生物被膜形成
下载PDF
CHR抑制白假丝酵母菌生物被膜形成作用及机制探讨
3
作者 张舒 许珊 +6 位作者 张丹 黄文祥 魏伏 刘思佚 罗盛淑 何琴 李佳俊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999-1004,共6页
目的:CGA47-66(chromofungin,CHR)是嗜铬粒蛋白A(chromograinin A,CGA)水解形成的生物活性多肽,已有研究证实其具有免疫调节和抗菌作用,本研究旨在进一步证实CHR抗白假丝酵母菌生物被膜形成的作用,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根据CLSI-... 目的:CGA47-66(chromofungin,CHR)是嗜铬粒蛋白A(chromograinin A,CGA)水解形成的生物活性多肽,已有研究证实其具有免疫调节和抗菌作用,本研究旨在进一步证实CHR抗白假丝酵母菌生物被膜形成的作用,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根据CLSI-M27-A3参考方法检测CHR对浮游状态下白假丝酵母菌的最低抑菌浓度,菌落计数法及XTT比色法验证CHR是否具有抑制生物被膜形成的作用,并确定CHR对白假丝酵母菌的BIC50,通过菌落计数法和倒置显微镜证实CHR抗真菌粘附作用,并使用q RT-PCR检测粘附基因Hwp1的表达情况从而进一步验证其作用的分子机制。结果:CHR对浮游状态白假丝酵母菌的MIC值为10~20μmol/L,并证实CHR具有抗白假丝酵母菌生物被膜形成作用,BIC50值为80~160μmol/L,且具有浓度依赖性;q RT-PCR检测CHR下调C.albicans Hwp1基因的表达,160μmol/L CHR处理组相对Hwp1基因表达量通过2-△△Ct值计算为(0.089 5±0.036 0),无处理组Hwp1基因的表达是CHR组的11.17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4.008,P=0.001)。结论:CHR具有抑制白假丝酵母菌生物被膜形成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CHR减少白假丝酵母菌细胞的粘附有关。本研究为CHR在抗真菌材料方面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R 白假丝酵母菌 生物被膜形成 真菌粘附
下载PDF
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被膜形成基因分析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马伊萨兰 张荣 +4 位作者 王洪志 赵燕英 陈娟 刘骥 唐俊妮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5期129-133,139,共6页
分析金黄色葡萄球菌食品分离菌株生物被膜形成相关基因,研究茶多酚和乳酸链球菌素(Nisin)对不同菌株生长及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以实验室保存的16株金黄色葡萄球菌食品分离菌株为研究对象,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14种生物被膜形成... 分析金黄色葡萄球菌食品分离菌株生物被膜形成相关基因,研究茶多酚和乳酸链球菌素(Nisin)对不同菌株生长及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以实验室保存的16株金黄色葡萄球菌食品分离菌株为研究对象,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14种生物被膜形成相关基因;通过微孔板法研究不同浓度茶多酚和Nisin对不同菌株生长的抑制作用,确定最小抑菌浓度(MIC);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茶多酚和Nisin对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影响。结果表明:14种生物被膜形成相关基因中有10种被检出,其中cna、ebp S、fib和ica AD基因检出率为100%,sas C为87.5%、fnb A为68.75%、sas G为68.75%、clf B为68.75%、eno为62.5%,ica BC为56.25%;16株菌株中均不携带bbp、bap、clf A和fnb B基因。16株菌株均能形成生物被膜,但形成能力有差异,其中F23、F44、F58、F64、F71、F86、F107和F109等8株菌株为被膜强形成菌株,F7、F19、F40、F46、F60、F99、F101、F106等8株菌株为被膜弱形成菌株。茶多酚和Nisin对16株金黄色葡萄球菌食品分离菌株的MIC范围分别为0.1~0.2 g/L和0.125~1 g/L,茶多酚和Nisin在1/2MIC和1/4MIC浓度下对生物被膜形成抑制作用明显(p<0.05),且茶多酚抑制效果强于Nisin。本研究结果为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被膜形成控制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 生物被膜形成相关基因 最小抑菌浓度 茶多酚 乳酸链球菌素
下载PDF
食品中克罗诺杆菌分离菌株生物被膜形成、耐药性及毒力基因检测 被引量:9
5
作者 罗梦幽 柯旭泽 +3 位作者 贺苏皖 付成平 罗玲 唐俊妮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06-111,共6页
研究食品中克罗诺杆菌分离菌株的生物被膜形成、耐药性以及携带毒力基因情况。在成都市周边农贸市场和路边小摊采集食品样品129份,采用DFI阪崎肠杆菌显色培养基分离克罗诺杆菌;通过16S rRNA序列比对分析鉴定分离菌株;采用试管法和微孔... 研究食品中克罗诺杆菌分离菌株的生物被膜形成、耐药性以及携带毒力基因情况。在成都市周边农贸市场和路边小摊采集食品样品129份,采用DFI阪崎肠杆菌显色培养基分离克罗诺杆菌;通过16S rRNA序列比对分析鉴定分离菌株;采用试管法和微孔板法分析菌株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同时研究温度对细菌成膜能力影响;采用纸片法检测分离菌株对18种抗生素的耐药性;采用PCR方法检测分离菌株携带cpa、hly、sip和omp X毒力基因情况。结果发现从129份食品样本中共检出克罗诺杆菌43株,检出率为33.3%。43株克罗诺杆菌食品分离菌株的成膜率为90.7%,并且温度对细菌成膜影响明显。四种毒力基因中,omp X检出率为100%; cpa检出率为13.9%; hly检出率为11.6%; sip基因未检出。耐药表型检测发现43株克罗诺杆菌食品分离菌株对青霉素、克林霉素、万古霉素、苯唑西林和杆菌肽B的耐药率为100%,对利福平的耐药率达97.7%;对红霉素的耐药率为7%;对环丙沙星、庆大霉素、四环素、氯霉素、亚胺培南、磺胺甲恶挫、呋喃妥因、头孢西丁、链霉素、阿米卡星、氧氟沙星等100%敏感。本研究表明克罗诺杆菌食品分离菌株具有较好的形成生物被膜能力,对常见的抗生素耐药率较高,并且分离菌株携带一定的毒力基因,对食品安全造成潜在威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罗诺杆菌 食品分离菌株 生物被膜形成 耐药性 毒力基因
下载PDF
大蒜汁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食品分离菌株的生长和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贺苏皖 龙虎 +3 位作者 王洪志 杜玄 田万帆 唐俊妮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02-105,共4页
研究紫皮蒜和白皮蒜汁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生长和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以紫皮蒜和白皮蒜为原料制备大蒜汁;采用平板抑菌实验研究两种大蒜汁对7株MRSA食品分离菌株的抑菌效果;同时采用96孔板法研究两种大蒜汁对MRSA细菌... 研究紫皮蒜和白皮蒜汁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生长和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以紫皮蒜和白皮蒜为原料制备大蒜汁;采用平板抑菌实验研究两种大蒜汁对7株MRSA食品分离菌株的抑菌效果;同时采用96孔板法研究两种大蒜汁对MRSA细菌生物被膜形成影响。结果表明:白皮蒜与紫皮蒜汁对于7株MRSA食品分离菌株均具有明显抑菌效果,抑菌圈大于19 mm,紫皮蒜汁效果优于白皮蒜汁,紫皮蒜汁的最低抑菌浓度为6.25 m L/L,白皮蒜汁的最低抑菌浓度为12.5 m L/L;两种大蒜汁在不同亚抑菌浓度下对MRSA的生物被膜形成均具有明显抑制作用。本研究结果为MRSA菌株的消除和防控措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蒜汁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抑菌活性 生物被膜形成
下载PDF
导尿管相关粪肠球菌生物被膜形成的分子机制探讨 被引量:2
7
作者 薛婷 吴利先 《山东医药》 CAS 2013年第4期80-82,共3页
目的探讨经筛选分离的导尿管生物被膜粪肠球菌的明胶酶编码基因gelE、菌毛操纵子ebpA,毒力调控器fsr系统的fsrB基因与粪肠球菌生物被膜形成的相关性,为深入研究粪肠球菌生物被膜形成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方法运用刚果红培养基筛选导尿... 目的探讨经筛选分离的导尿管生物被膜粪肠球菌的明胶酶编码基因gelE、菌毛操纵子ebpA,毒力调控器fsr系统的fsrB基因与粪肠球菌生物被膜形成的相关性,为深入研究粪肠球菌生物被膜形成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方法运用刚果红培养基筛选导尿管生物被膜阳性菌并对其进行生物被膜半定量检测;通过细菌生理生化反应进行鉴定;采用PCR技术检测分离得到的生物被膜粪肠球菌及其相应的浮游菌的gelE、ebpA和fsrB基因。结果从导尿管中分离鉴定筛选到21株生物被膜粪肠球菌和21株浮游状态粪肠球菌。21株粪肠球菌生物被膜菌组gelE、ebpA和fsrB基因检出的阳性率分别是9.52%(2/21)、95.24%(20/21)、9.52%(2/21);其相应的21株浮游菌组粪肠球菌检出的阳性率分别是85.71%(18/21)、9.52%(2/21)、90.48%(19/21),P均<0.05。结论 gelE、ebpA和fsrB基因与粪肠球菌生物被膜的形成密切相关。ebpA基因能够促进粪肠球菌生物被膜的形成,gelE和fsrB基因会抑制粪肠球菌生物被膜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尿管 粪肠球菌 生物被膜形成 分子机制
下载PDF
培养条件对阪崎克罗诺杆菌食品分离菌株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杜玄 贺苏皖 +1 位作者 田万帆 唐俊妮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8年第4期699-705,共7页
目的研究不同培养条件对阪崎克罗诺杆菌食品分离菌株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方法从23株阪崎克罗诺杆菌食品分离菌株中筛选5株菌株作为研究对象,利用试管法和96孔微板法检测不同培养条件下阪崎克罗诺杆菌的菌膜形成情况。结果 5株菌株在胰... 目的研究不同培养条件对阪崎克罗诺杆菌食品分离菌株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方法从23株阪崎克罗诺杆菌食品分离菌株中筛选5株菌株作为研究对象,利用试管法和96孔微板法检测不同培养条件下阪崎克罗诺杆菌的菌膜形成情况。结果 5株菌株在胰蛋白胨大豆肉汤培养基(triptych soy broth,TSB)中均具有较强的成膜能力;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营养因子对阪崎克罗诺杆菌生物被膜的形成影响不同,葡萄糖对5株阪崎克罗诺杆菌食品分离菌株的成膜能力有明显促进作用,乳糖的添加对阪崎克罗诺杆菌生物被膜形成有一定影响,但蔗糖的添加对阪崎克罗诺杆菌生物被膜形成影响不明显;培养基中添加一定浓度的氯化钠可以有效抑制阪崎克罗诺杆菌生物被膜形成;p H对阪崎克罗诺杆菌的成膜能力也有一定影响,中性环境有利于阪崎克罗诺杆菌的被膜形成。结论阪崎克罗诺杆菌食品分离菌株具有形成细菌生物被膜的能力,并且不同培养条件对阪崎克罗诺杆菌生物被膜的形成影响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阪崎克罗诺杆菌 食品分离菌株 生物被膜形成 培养条件
下载PDF
绵羊大肠埃希菌生物被膜形成及相关基因的检测
9
作者 柴迎锦 邬琴 +5 位作者 顾晓晓 郭强强 周霞 韩猛立 张星星 黄新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36-39,共4页
检测绵羊大肠埃希菌中的XJ10生物被膜(biofilm,BF)形成情况并确定与BF形成相关基因的携带情况。采用96孔聚苯乙烯微孔板培养XJ10观察BF的形态和测定OD值分析XJ10BF在不同的时间段形成的情况,采用PCR方法检测BF 12种形成相关基因的分布... 检测绵羊大肠埃希菌中的XJ10生物被膜(biofilm,BF)形成情况并确定与BF形成相关基因的携带情况。采用96孔聚苯乙烯微孔板培养XJ10观察BF的形态和测定OD值分析XJ10BF在不同的时间段形成的情况,采用PCR方法检测BF 12种形成相关基因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在37℃,BF的OD值从2 h开始逐渐升高,24 h左右接近最高峰,维持至36 h后,OD值开始缓慢下降,直至72 h仍维持较高水平,在整个检测时间段内XJ10BF OD值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P<0.05);6 h时BF形成初具形态,8 h^10 h呈现不完整的网格结构,12 h时BF形成较明显的网状结构,24 h^36 h形成有序的较为密集的网格结构,48 h后网状结构开始解离和脱落。同时在XJ10中检测到了其中8种与BF形成相关的基因,测序结果与GenBank公布的相应序列同源性为97.2%以上。试验表明XJ10具有形成BF的能力,但形成能力较弱,且携带8个与BF形成相关的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绵羊大肠埃希菌 生物被 生物被膜形成相关基因
下载PDF
基于RNA-Seq技术分析不同生物被膜形成能力的临床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基因表达差异
10
作者 刘巍巍 国果 +6 位作者 吴兆颖 毛成菊 李忠旬 贾利娜 尚小丽 彭建 吴建伟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11期1241-1248,1270,共9页
目的了解不同生物被膜形成能力的临床分离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菌株(CRAB)基因表达的差异。方法选取8株临床分离CRAB,将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强的菌株4、55、78、117号作为强生物被膜(BF)组,将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弱的菌株13、177、191、19... 目的了解不同生物被膜形成能力的临床分离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菌株(CRAB)基因表达的差异。方法选取8株临床分离CRAB,将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强的菌株4、55、78、117号作为强生物被膜(BF)组,将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弱的菌株13、177、191、196号作为弱生物被膜(WBF)组,培养两组菌株形成生物被膜,分别提取RNA进行文库构建和转录组测序(RNA-Seq),以鲍曼不动杆菌AB030(NZ_CP009257.1)的基因组作为参考基因组对测序数据进行分析,鉴定差异表达基因(DEGs),并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注释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选取8个DEGs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验证转录组测序结果。结果RNA样品完整无污染,测序数据错误率为0.03%;BF组与WBF组相比,鉴定到171个DEGs,其中106条基因为上调表达,65条基因为下调表达;这些基因主要涉及DNA结合、膜蛋白、菌毛调控、ATP的合成和分解等;GO分析显示较多基因被注释到生物过程部分,KEGG分析显示DEGs富集到多种物质代谢途径;选取的8个DEGs利用qRT-PCR进行验证,结果与转录组测序结果趋势一致。结论不同生物被膜形成能力的临床CRAB的基因表达存在差异,多基因和多条信号通路影响生物被膜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 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 生物被膜形成能力 菌毛 蛋白 信号通路 差异表达基因
下载PDF
锰消除镰刀菌酸对枯草芽胞杆菌R31生物被膜形成的抑制 被引量:1
11
作者 周海琪 程萍 +2 位作者 宫庆友 喻国辉 温书恒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13-621,共9页
为了揭示芽胞杆菌类生防因子和镰刀菌病害的互作方式,对镰刀菌酸抑制枯草芽胞杆菌生物被膜形成及其消除开展了研究。首先利用24孔细胞培养板建立了镰刀菌酸抑制枯草芽胞杆菌R31生物被膜形成的生物测定体系,并筛选出抑制R31生物被膜形成... 为了揭示芽胞杆菌类生防因子和镰刀菌病害的互作方式,对镰刀菌酸抑制枯草芽胞杆菌生物被膜形成及其消除开展了研究。首先利用24孔细胞培养板建立了镰刀菌酸抑制枯草芽胞杆菌R31生物被膜形成的生物测定体系,并筛选出抑制R31生物被膜形成所需的最低镰刀菌酸浓度。测定了在该镰刀菌酸浓度处理下的R31生长曲线,并利用显微镜观察了镰刀菌酸处理和对照在振荡培养和静置培养下的菌体形态。然后测定了不同浓度MnSO4添加消除镰刀菌酸抑制R31生物被膜形成的效果,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了各处理镰刀菌酸的残留量。结果显示,以24孔细胞培养板为培养容器,以BGM1为培养基的生物测定系统中,显著抑制R31生物被膜形成的最低镰刀菌酸用量为9μg/mL;该浓度的镰刀菌酸抑制了静置培养的R31菌体形成网状结构和漂浮在液面,并抑制了振荡培养的R31早期菌体增殖。但共培养体系中添加MnSO4可以恢复R31的生物被膜形成,其中200μg/mL的硫酸锰不仅能消除毒素抑制,还可显著促进R31的生物被膜形成。镰刀菌酸可能通过影响R31基质产生细胞的分化而抑制其生物被膜形成,硫酸锰可以作为钝化剂缓解镰刀菌酸对R31生物被膜形成的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草芽胞杆菌 生物被膜形成 镰刀菌酸 抑制 消除
下载PDF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蒙国宇课题组发表生物被膜形成机制研究成果
12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673-1673,共1页
2017年11月10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上海市血液学研究所、医学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蒙国宇团队就沙门菌非典型菌毛Saf介导生物被膜形成的机制进行研究,其最新研究成果以“Structural basis of host recognition and bio... 2017年11月10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上海市血液学研究所、医学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蒙国宇团队就沙门菌非典型菌毛Saf介导生物被膜形成的机制进行研究,其最新研究成果以“Structural basis of host recognition and biofilm formation by Salmonella Saf pili”为题在线发表于国际著名期刊e Life。蒙国宇团队长期致力于血液病和病原菌感染结构生物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被膜形成 上海交通大学 瑞金医院 医学院 课题组 国家重点实验室 血液学研究所 结构生物
下载PDF
副溶血性弧菌生物被膜动态形成机制的转录组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安琪 石成龙 +4 位作者 钱森和 王洲 赵世光 刘艳 薛正莲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46-155,共10页
为探究副溶血性弧菌生物被膜形成机制,在菌株生理特性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转录组测序技术,对生物被膜形成过程中的基因表达调控规律进行探究。实验测定了2株被膜差异菌株(ATCC 17802和VP-0)的胞外多糖、胞外蛋白、信号分子AI-2、细胞渗透... 为探究副溶血性弧菌生物被膜形成机制,在菌株生理特性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转录组测序技术,对生物被膜形成过程中的基因表达调控规律进行探究。实验测定了2株被膜差异菌株(ATCC 17802和VP-0)的胞外多糖、胞外蛋白、信号分子AI-2、细胞渗透性和生物被膜微观形态等生理指标,研究被膜差异菌株的动态形成过程。结果显示:供试菌株生物被膜形成过程,0~12 h为可逆黏附阶段,12~48 h为不可逆黏附和微菌落形成阶段,48~72 h为成熟阶段,72~144 h为解离阶段。ATCC 17802胞外多糖和蛋白在生物被膜成熟期分泌量分别是VP-0的1.67倍和2.3倍,在生物被膜形成过程中信号分子含量相差不显著(P>0.05),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显示ATCC 17802呈现更聚集状态。根据转录组测序结果分析可知,3个处理组(72 h vs 8 h、48 h vs 8 h和72 h vs 48 h)分别鉴别出802、1061个和267个显著性差异表达基因,其中分别有506、655个和96个差异基因下调,296、406个和171个差异基因上调。这些差异主要体现在能量代谢、鞭毛系统、转运系统等与生物被膜形成有关的方面。本实验详细划分了副溶血性弧菌生物被膜的形成阶段,也为生物被膜动态调控中的基因调控过程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被膜形成 群体感应 副溶血性弧菌 转录组 差异表达基因
下载PDF
四种藏兽医药用植物和屎肠球菌联用对大肠杆菌E6生物被膜的影响
14
作者 谭敏 杨丹娇 +2 位作者 汪露 黄志宏 陈朝喜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20,共9页
采用改良结晶紫半定量法和微量肉汤稀释法分别对152株大肠杆菌进行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分析和12种常用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同时,利用棋盘稀释法评价四种藏兽医药用植物(马蹄黄、偏翅唐松草、华丽龙胆和岩生忍冬)不同提取部位(甲醇、二氯... 采用改良结晶紫半定量法和微量肉汤稀释法分别对152株大肠杆菌进行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分析和12种常用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同时,利用棋盘稀释法评价四种藏兽医药用植物(马蹄黄、偏翅唐松草、华丽龙胆和岩生忍冬)不同提取部位(甲醇、二氯甲烷、乙酸乙酯和石油醚)、屎肠球菌乙酸乙酯提取物与高耐药率抗生素(氯霉素、土霉素、氨苄西林和磺胺甲噁唑)联合对10株多重耐药大肠杆菌(E1-E10)杀菌活性,以探讨不同药物组合对E6生物被膜的清除作用。实验结果显示:152株大肠杆菌多表现为中等成膜能力和无成膜能力表型,对氯霉素、磺胺二甲嘧啶、土霉素、氨苄西林、磺胺甲噁唑的耐药率均高于90%,对二氟沙星、环丙沙星、阿米卡星、头孢噻呋、妥布霉素和头孢曲松的耐药率均低于50%,其中阿米卡星的敏感率最高,耐药率仅为19.90%;马蹄黄甲醇提取物、偏翅唐松草乙酸乙酯提取物、华丽龙胆甲醇提取物和岩生忍冬乙酸乙酯提取物、屎肠球菌S16和S17乙酸乙酯提取物对E1~E10的MIC范围分别为3.93~15.63、3.93~31.52,7.81~15.63、7.81~31.52、0.42~13.38和0.45~3.63 mg/mL;四种藏兽医药用植物不同提取部位和屎肠球菌乙酸乙酯提取物与高耐药率抗菌药物分别呈现不同的联合作用;在MIC浓度下,药物联合对E6表现出较强的生物被膜清除能力,其中岩生忍冬和偏翅唐松草乙酸乙酯提取物与土霉素和氨苄西林联用对E6生物被膜的抑制率高于其他组合,岩生忍冬和偏翅唐松草乙酸乙酯提取部位与土霉素联用的抑制率分别为48.92%、42.58%,与氨苄西林联用的抑制率分别为48.58%、47.84%。选用的四种藏兽医药用植物、益生菌和抗菌药物联合应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解决本研究藏猪和藏鸡源大肠杆菌耐药性和生物被膜形成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兽医药用植物 生物被膜形成能力 多重耐药性 耐药谱型
下载PDF
老年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生物被膜菌分布特征及生物被膜形成相关基因 被引量:2
15
作者 林秀慧 许政衡 +2 位作者 林秀华 王诗佳 张娇珍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18-722,共5页
目的 分析老年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CAUTI)患者生物被膜菌分布,并探讨生物被膜形成相关基因与耐药性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8年8月-2021年8月海口市中医医院196例老年CAUTI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拔管后导尿管标本,分别筛选生物被膜菌株... 目的 分析老年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CAUTI)患者生物被膜菌分布,并探讨生物被膜形成相关基因与耐药性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8年8月-2021年8月海口市中医医院196例老年CAUTI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拔管后导尿管标本,分别筛选生物被膜菌株和相应浮游菌株;采用VITEK-32微生物自动分析仪鉴定菌种,并检测分离菌株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检测ebpA、gelE和fsrB基因表达。结果 196例CAUTI患者共培养分离病原菌384株,其中浮游菌株353株(91.93%),生物被膜菌31株(8.07%)。31株生物被膜菌在普通MH培养基和泊洛沙姆培养基上的耐药率比较,除头孢西丁和多西环素外,其余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生物被膜粪肠球菌ebpA基因阳性率高于相应浮游粪肠球菌,而gelE和fsrB基因阳性率低于相应浮游粪肠球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CAUTI患者生物被膜菌主要为粪肠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其在泊洛沙姆培养基上的耐药性相比普通MH培养基具有显著差异;ebpA可能是粪肠球菌生物被膜形成的促进因子,而gelE和fsrB可能是生物被膜形成的抑制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 生物被 耐药性 粪肠球菌 生物被膜形成相关基因
原文传递
鸡白痢沙门氏菌生物被膜形成相关基因rpoE的鉴定 被引量:8
16
作者 黄骏 陈素娟 +3 位作者 黄凯 杨林 吴白 彭大新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56-163,共8页
【目的】通过鸡白痢沙门氏菌基因表达和缺失株生物特性的测定,鉴定其生物被膜形成的相关σ因子。【方法】利用结晶紫染色定量法测定沙门氏菌生物被膜形成能力;通过触酶试验测定rpo S活性,确定rpo S基因依赖性和非依赖性生物被膜形成株;... 【目的】通过鸡白痢沙门氏菌基因表达和缺失株生物特性的测定,鉴定其生物被膜形成的相关σ因子。【方法】利用结晶紫染色定量法测定沙门氏菌生物被膜形成能力;通过触酶试验测定rpo S活性,确定rpo S基因依赖性和非依赖性生物被膜形成株;利用建立的荧光定量PCR方法比较rpo S基因非依赖株在指数期和生物被膜形成期6个σ因子的基因表达差异;运用Red同源重组系统构建所鉴定σ因子基因缺失株,并测定野生株和基因缺失株对于环境应激的抵抗力差异。【结果】鸡白痢沙门氏菌S6702能够形成生物被膜,触酶试验阴性,确定S6702为rpo S基因非依赖性生物被膜形成株;荧光定量PCR检测显示,培养4-24 h后S6702中rpo E基因表达量最高;与野生株相比,Δrpo S缺失株保留了生物被膜形成能力,而Δrpo E缺失株不能形成生物被膜。rpo S和rpo E基因缺失株对于环境应激的抵抗力均显著降低。【结论】在rpo S基因非依赖性生物被膜形成株中,rpo E基因为参与生物被膜形成调控的σ因子之一,这一发现可用于进一步研究沙门氏菌生物被膜形成的调控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门氏菌 生物被膜形成 RPO S基因 E基因 突变株
原文传递
葡萄球菌核酸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其他细菌生物被膜形成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0
17
作者 唐俊妮 康名松 +4 位作者 陈焕春 史贤明 周锐 陈娟 杜怡午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586-592,共7页
葡萄球菌核酸酶是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 cusaureus)的一个重要毒力因子,它的生物学作用仍没有完全阐述清楚.本研究观察到金黄色葡萄球菌核酸酶产生菌株的生物被膜形成受到明显抑制.葡萄球菌核酸酶是由nuc1基因编码,当nuc1基因被... 葡萄球菌核酸酶是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 cusaureus)的一个重要毒力因子,它的生物学作用仍没有完全阐述清楚.本研究观察到金黄色葡萄球菌核酸酶产生菌株的生物被膜形成受到明显抑制.葡萄球菌核酸酶是由nuc1基因编码,当nuc1基因被敲除后,突变菌株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大大增加.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用于评价nuc1基因在生物被膜形成中的作用.另外,nuc1基因编码的产物——葡萄球菌核酸酶和NUC1重组蛋白对其他生物被膜形成细菌(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ctinobacillus pleuropneumoniae)和副猪嗜血杆菌(Haemophilus parasuis))同样有明显抑制作用.本研究表明,葡萄球菌核酸酶和生物被膜的形成之间有直接联系,并且葡萄球菌核酸酶起着抑制生物被膜形成的重要作用,为研究葡萄球菌核酸酶的生物学作用和理解葡萄球菌核酸酶抑制生物被膜形成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被膜形成 nuc1基因 葡萄球菌核酸酶 抑制 金黄色葡萄球菌
原文传递
铜绿假单胞菌感染豚鼠后生物被膜形成的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郭生玉 李胜岐 +2 位作者 刘勇 孙继梅 周秀珍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92-295,共4页
目的 建立体内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模型 ,研究体内细菌生物被膜的组织学及细菌学特征。方法 通过吸入法使铜绿假单胞菌以气雾剂的形式吸入豚鼠肺内并生长定植 ,分别观察不同时期肺组织内细菌生物被膜的特征。结果 定植在肺内的铜绿... 目的 建立体内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模型 ,研究体内细菌生物被膜的组织学及细菌学特征。方法 通过吸入法使铜绿假单胞菌以气雾剂的形式吸入豚鼠肺内并生长定植 ,分别观察不同时期肺组织内细菌生物被膜的特征。结果 定植在肺内的铜绿假单胞菌以肉芽肿结节的形式存在 ,外周包绕类上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结节内细菌被被膜基质所包绕并彼此连结 ,中间镶嵌宿主炎性细胞。接种后 3周 ,肺内仍可见结节并培养出铜绿假单胞菌。结论 用吸入法可建立较稳定的铜绿假单胞菌肺感染生物被膜 ,其以肉芽肿结节的形式存在 ,宿主的反应细胞参与了生物被膜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生物被膜形成 生物被模型 肺感染
原文传递
多肽bCAT通过下调白念珠菌HWP1基因表达抑制生物被膜的形成机制 被引量:5
19
作者 许珊 张舒 +2 位作者 张丹 刘思佚 刘梳柯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87-392,共6页
目的明确多肽bCAT抑制白念珠菌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并探索其与黏附基因HWP1表达的关系。方法标准菌株白念珠菌ATCC10231和临床菌株作为研究对象,XTT法检测其生物被膜形成能力,bCAT抗浮游白念珠菌的MIC值以CLSI-M27-A3方法确定,XTT法及菌... 目的明确多肽bCAT抑制白念珠菌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并探索其与黏附基因HWP1表达的关系。方法标准菌株白念珠菌ATCC10231和临床菌株作为研究对象,XTT法检测其生物被膜形成能力,bCAT抗浮游白念珠菌的MIC值以CLSI-M27-A3方法确定,XTT法及菌落计数检测bCAT抑制生物被膜形成作用,并计算代谢活性确定抑制50%生物被膜形成的MIC(BIC_(50)),bCAT减少白念珠菌的黏附作用经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及菌落计数法检测,并采用RT-PCR通过2^(-ΔΔCt)法计算HWP1的表达量。统计方法为单因素方差分析,组内比较采用Dunnett T3检验。结果标准菌株及临床菌株均有较强生物被膜形成能力。bCAT抗浮游状态的白念珠菌MIC值为40~80μmol/L,BIC_(50)为80~160μmol/L;并且bCAT能减少白念珠菌的黏附作用,空白对照组菌落计数为(27 822.22±2 472.74)cfu,bCAT浓度为160、80、40、20、10μmol/L时的菌落个数分别为(5 355.55±1 264.03)cfu、(11 377.78±2 232.58)cfu、(17 488.89±1 136.27)cfu、(22 377.78±3 521.99)cfu、(26 044.44±1 329.57)cfu。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47.018,P=0.001),组内比较发现160、80、40μmol/L处理组与不含bCAT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T-PCR发现160μmol/L处理组HWP1相对表达量为空白对照组的12.24%。结论 bCAT能有效抑制白念珠菌生物被膜形成,其机制可能与降低HWP1基因的表达从而减少白念珠菌的黏附有关。具有一定的临床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念珠菌 生物被膜形成 嗜铬粒蛋白A 抗黏附
下载PDF
气管导管局部用药对生物被膜形成及医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安树昌 阎锡新 +7 位作者 张淑哲 刘淑红 杨敬芳 付刚 张润兰 杨诚 侯英 祝彦响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6-68,共3页
关键词 院内下呼吸道感染 气管导管 局部涂布 生物被膜形成 呼吸机相关肺炎 常见并发症 药对 细菌生物被 大环内酯类 VAP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