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被膜形成基因分析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马伊萨兰 张荣 +4 位作者 王洪志 赵燕英 陈娟 刘骥 唐俊妮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5期129-133,139,共6页
分析金黄色葡萄球菌食品分离菌株生物被膜形成相关基因,研究茶多酚和乳酸链球菌素(Nisin)对不同菌株生长及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以实验室保存的16株金黄色葡萄球菌食品分离菌株为研究对象,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14种生物被膜形成... 分析金黄色葡萄球菌食品分离菌株生物被膜形成相关基因,研究茶多酚和乳酸链球菌素(Nisin)对不同菌株生长及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以实验室保存的16株金黄色葡萄球菌食品分离菌株为研究对象,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14种生物被膜形成相关基因;通过微孔板法研究不同浓度茶多酚和Nisin对不同菌株生长的抑制作用,确定最小抑菌浓度(MIC);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茶多酚和Nisin对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影响。结果表明:14种生物被膜形成相关基因中有10种被检出,其中cna、ebp S、fib和ica AD基因检出率为100%,sas C为87.5%、fnb A为68.75%、sas G为68.75%、clf B为68.75%、eno为62.5%,ica BC为56.25%;16株菌株中均不携带bbp、bap、clf A和fnb B基因。16株菌株均能形成生物被膜,但形成能力有差异,其中F23、F44、F58、F64、F71、F86、F107和F109等8株菌株为被膜强形成菌株,F7、F19、F40、F46、F60、F99、F101、F106等8株菌株为被膜弱形成菌株。茶多酚和Nisin对16株金黄色葡萄球菌食品分离菌株的MIC范围分别为0.1~0.2 g/L和0.125~1 g/L,茶多酚和Nisin在1/2MIC和1/4MIC浓度下对生物被膜形成抑制作用明显(p<0.05),且茶多酚抑制效果强于Nisin。本研究结果为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被膜形成控制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 生物被形成相关基因 最小抑菌浓度 茶多酚 乳酸链球菌素
下载PDF
多重PCR快速鉴定表皮葡萄球菌及mecA耐药基因和icaA生物被膜形成基因
2
作者 林镯 陈永平 +2 位作者 王晓东 宋梅 朱慧佳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898-900,共3页
目的:建立一种新的多重PCR方法能快速准确地从葡萄菌属中鉴定出表皮葡萄球菌及其mecA基因和icaA基因。方法:针对se2313核酸序列、mecA基因和icaA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多重PCR扩增检测。结果:65株(100%)表皮葡萄球菌全部能特异性扩增出se231... 目的:建立一种新的多重PCR方法能快速准确地从葡萄菌属中鉴定出表皮葡萄球菌及其mecA基因和icaA基因。方法:针对se2313核酸序列、mecA基因和icaA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多重PCR扩增检测。结果:65株(100%)表皮葡萄球菌全部能特异性扩增出se2313核酸序列条带,而其他10种葡萄球菌均未扩增出条带,其中35株(53.8%)表皮葡萄球菌mecA基因扩增阳性,29株(44.6%)表皮葡萄球菌icaA基因扩增阳性。结论:se2313核酸序列能作为鉴定表皮葡萄球菌的特异性靶序列目标,新的多重PCR能快速准确地鉴定出表皮葡萄球菌及其潜在的甲氧西林耐药性和生物被膜形成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葡萄球菌 甲氧西林耐药基因 生物被膜形成基因 多重PCR
原文传递
食源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被膜的形成及相关基因的检测 被引量:3
3
作者 张鹏飞 王婷 +2 位作者 钟楠 张伟松 王新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41-49,共9页
为了解食源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aureus,MRSA)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及其相关基因携带情况。采用刚果红琼脂法和96孔板法测定22株食源性MRSA菌株(包括:原料乳分离株4株,鸡肉、速冻水饺和即食食品分离株各6株... 为了解食源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aureus,MRSA)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及其相关基因携带情况。采用刚果红琼脂法和96孔板法测定22株食源性MRSA菌株(包括:原料乳分离株4株,鸡肉、速冻水饺和即食食品分离株各6株)的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同时通过PCR方法对MRSA菌株生物被膜形成相关的15个基因进行检测分析。22株MRSA菌株中,刚果红琼脂法和96孔板法分别检测出21株(95.45%)和22株(100.00%)有生物被膜形成能力。96孔板法测定菌株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弱、中等和强的检出率分别为54.55%、40.91%和4.55%。MRSA菌株生物被膜相关基因clfA、fib和eno的携带率最高均为95.45%,其次是clfB(90.91%)、fnbB(54.55%)、icaBC和ebpS(都为45.45%)、agr(27.27%)、icaAD和cna(都为22.73%)、fnbA(13.64%),sar,bbp和sigB(都为4.55%)。此外,来自原料乳和即食食品的MRSA菌株较生鸡肉和速冻水饺MRSA菌株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强(p<0.05)。结果表明,96孔板法能够进行定性和定量检测生物膜的形成,而刚果红琼脂法只能定性检测生物被膜的形成,两者的定性检测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通过96孔板法定量检测的结果表明食源性MRSA菌株普遍能形成生物被膜,其中存在一些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强的MRSA菌株,同时大部分MRSA菌株不依赖ica途径形成生物被膜,提示产肠毒素MRSA菌株形成生物被膜定植在食品加工过程的环境中,不易清除,成为食品安全中的潜在隐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生物被 生物被形成相关基因
下载PDF
绵羊大肠埃希菌生物被膜形成及相关基因的检测
4
作者 柴迎锦 邬琴 +5 位作者 顾晓晓 郭强强 周霞 韩猛立 张星星 黄新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36-39,共4页
检测绵羊大肠埃希菌中的XJ10生物被膜(biofilm,BF)形成情况并确定与BF形成相关基因的携带情况。采用96孔聚苯乙烯微孔板培养XJ10观察BF的形态和测定OD值分析XJ10BF在不同的时间段形成的情况,采用PCR方法检测BF 12种形成相关基因的分布... 检测绵羊大肠埃希菌中的XJ10生物被膜(biofilm,BF)形成情况并确定与BF形成相关基因的携带情况。采用96孔聚苯乙烯微孔板培养XJ10观察BF的形态和测定OD值分析XJ10BF在不同的时间段形成的情况,采用PCR方法检测BF 12种形成相关基因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在37℃,BF的OD值从2 h开始逐渐升高,24 h左右接近最高峰,维持至36 h后,OD值开始缓慢下降,直至72 h仍维持较高水平,在整个检测时间段内XJ10BF OD值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P<0.05);6 h时BF形成初具形态,8 h^10 h呈现不完整的网格结构,12 h时BF形成较明显的网状结构,24 h^36 h形成有序的较为密集的网格结构,48 h后网状结构开始解离和脱落。同时在XJ10中检测到了其中8种与BF形成相关的基因,测序结果与GenBank公布的相应序列同源性为97.2%以上。试验表明XJ10具有形成BF的能力,但形成能力较弱,且携带8个与BF形成相关的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绵羊大肠埃希菌 生物被 生物被形成相关基因
下载PDF
老年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生物被膜菌分布特征及生物被膜形成相关基因 被引量:2
5
作者 林秀慧 许政衡 +2 位作者 林秀华 王诗佳 张娇珍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18-722,共5页
目的 分析老年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CAUTI)患者生物被膜菌分布,并探讨生物被膜形成相关基因与耐药性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8年8月-2021年8月海口市中医医院196例老年CAUTI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拔管后导尿管标本,分别筛选生物被膜菌株... 目的 分析老年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CAUTI)患者生物被膜菌分布,并探讨生物被膜形成相关基因与耐药性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8年8月-2021年8月海口市中医医院196例老年CAUTI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拔管后导尿管标本,分别筛选生物被膜菌株和相应浮游菌株;采用VITEK-32微生物自动分析仪鉴定菌种,并检测分离菌株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检测ebpA、gelE和fsrB基因表达。结果 196例CAUTI患者共培养分离病原菌384株,其中浮游菌株353株(91.93%),生物被膜菌31株(8.07%)。31株生物被膜菌在普通MH培养基和泊洛沙姆培养基上的耐药率比较,除头孢西丁和多西环素外,其余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生物被膜粪肠球菌ebpA基因阳性率高于相应浮游粪肠球菌,而gelE和fsrB基因阳性率低于相应浮游粪肠球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CAUTI患者生物被膜菌主要为粪肠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其在泊洛沙姆培养基上的耐药性相比普通MH培养基具有显著差异;ebpA可能是粪肠球菌生物被膜形成的促进因子,而gelE和fsrB可能是生物被膜形成的抑制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 生物被 耐药性 粪肠球菌 生物被形成相关基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