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西北海湾COD与水文生物要素及不同形态氮磷的关系 被引量:13
1
作者 韦蔓新 童万平 +1 位作者 赖廷和 何本茂 《台湾海峡》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62-166,共5页
本文探讨了北海湾COD值的分布特征及其与水文、生物要素及不同形态氮、磷含量的关系 .结果表明 :河流输入对本湾COD值的影响突出表现在春、夏季 ,冬季最小 ,秋季则以沿岸排废、排污影响为主 ;水文要素对COD值的分布起主导控制作用 ,生... 本文探讨了北海湾COD值的分布特征及其与水文、生物要素及不同形态氮、磷含量的关系 .结果表明 :河流输入对本湾COD值的影响突出表现在春、夏季 ,冬季最小 ,秋季则以沿岸排废、排污影响为主 ;水文要素对COD值的分布起主导控制作用 ,生物化学作用仅占次要地位 ;春、夏、冬三个季度月COD值与氮含量的相关性较为显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 水文生物要素 北海湾 COD 化学需氧量 生物化学作用
下载PDF
生物要素法与农田栽参
2
作者 李良玉 孙连波 赵书茂 《吉林农业》 2001年第9期14-15,共2页
关键词 人参 农田栽培 生物要素
下载PDF
园林生物要素与园林生物要素链
3
作者 任意 《北京农业(下旬刊)》 2012年第3期20-23,共4页
充分利用生物技术管理维护园林景观中的生物要素是研究的方向。与园林设计要素相区别提出园林生物要素.尝试提出一体化的生物技术协同处理园林景观废弃物的方法,在降低成本的情况下,大量利用同一技术,解决多重领域问题,形成生产繁... 充分利用生物技术管理维护园林景观中的生物要素是研究的方向。与园林设计要素相区别提出园林生物要素.尝试提出一体化的生物技术协同处理园林景观废弃物的方法,在降低成本的情况下,大量利用同一技术,解决多重领域问题,形成生产繁殖~管理一维护一监控以及回收处理的链条,即园林生物要素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林生物要素 园林生物要素 生物技术
原文传递
北极沉积物中硫酸盐还原菌与生物地球化学要素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12
4
作者 高爱国 陈皓文 孙海青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619-624,共6页
对北极楚科奇海、白令海测区 34个沉积物样品的硫酸盐还原菌 (SRB)含量与CaCO3 、Si、S、P、Cd、Fe、Ti、Pb、Hg等地球化学要素作了相关分析 .同时分析了SRB与其所在沉积物粒度与底层水温间的关系 .结果表明 :SRB与Si、砂及底层水温为... 对北极楚科奇海、白令海测区 34个沉积物样品的硫酸盐还原菌 (SRB)含量与CaCO3 、Si、S、P、Cd、Fe、Ti、Pb、Hg等地球化学要素作了相关分析 .同时分析了SRB与其所在沉积物粒度与底层水温间的关系 .结果表明 :SRB与Si、砂及底层水温为正相关 ;SRB与CaCO3 、Fe、Ti、P、Pb、Hg、粉砂、粘土为负相关 ;而SRB与Cd、S的相关性因海区不同而不同 ,既有负相关 ,也有正相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极 沉积物 硫酸盐还原菌 生物地球化学要素 相关分析 SRB 粒度 分解系统 海洋环境
下载PDF
中国1km分辨率生物气候要素空间分布数据集 被引量:5
5
作者 魏临风 胡潇飞 +2 位作者 程琦 吴星麒 倪健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22年第4期307-320,共14页
生物气候要素是一种反映生物与气候间综合关系的指标。在生态学研究中,生物气候要素常被用于阐释物种和植被与气候的相互关系,以及进一步模拟物种和植被的地理分布格局及其功能特征,但区域尺度的生物气候空间数据集却较少见报道。本研... 生物气候要素是一种反映生物与气候间综合关系的指标。在生态学研究中,生物气候要素常被用于阐释物种和植被与气候的相互关系,以及进一步模拟物种和植被的地理分布格局及其功能特征,但区域尺度的生物气候空间数据集却较少见报道。本研究基于ANUSPLIN插值获得的中国1 km分辨率的1951-1980年和1981-2010年两个时间段各30年平均气候要素空间分布数据集(气温、降水和日照百分率),计算了最冷月均温、最热月均温、极端最高温和极端最低温、大于0℃和5℃的年生长度日、生长季降水量、年均干旱指数和年均湿润指数9种生物气候要素,绘制其空间分布图,并统计分析其空间格局和变化趋势。比较分析表明,对应指标间变化幅度极小,且统计指标几近相同,故本数据集的误差主要来源于基础气候要素空间分布数据集,处理过程中的二次误差极小。本数据集可为物种和生态系统与气候关系的研究提供合理的环境机理解释,并为研究者使用生物气候要素模拟物种分布和植被结构与功能提供一条便捷多元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气候要素 气候变化 植被分区 气候数据集 物种模拟
下载PDF
生态景观设计要素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谢森林 《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 2017年第3期39-40,共2页
生态景观是自然、经济与社会相结合的多维生态网络,它强调人类的生态系统的内、外部环境相协调,系统结构和功能相契合,过去、现在与未来发展相关联,以及天、地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生态景观设计是城市生态系统规划的重要组成,它与生态... 生态景观是自然、经济与社会相结合的多维生态网络,它强调人类的生态系统的内、外部环境相协调,系统结构和功能相契合,过去、现在与未来发展相关联,以及天、地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生态景观设计是城市生态系统规划的重要组成,它与生态城市设计密不可分,在城市生态环境建设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价值。生态景观不但可以舒缓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产生的情感压力、满足人们休闲、娱乐的精神需求,还能维护城市的生态平衡,达到建筑、景观与自然协调发展,并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能量、物质的良性循环,促进了生态可持续发展。生态景观设计离不开各组成要素,以及要素有机构成的整体功能,文章将从生物要素和非生物要素两方面对生态景观设计进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景观设计 生物要素 生物要素 研究
下载PDF
森林旅游景区生态安全要素及其景观感知传递性分析 被引量:13
7
作者 郑永贤 张智光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23-129,134,共8页
剖析森林旅游景区生物资源等要素的生态安全状态及其相应的景观感知,以及它们之间的传递关系,建立森林旅游景区生态安全与景观感知安全传递关系模型。通过对景区生态安全各要素的分析发现,在景区开发、游客干扰等人类活动的干扰下,我国... 剖析森林旅游景区生物资源等要素的生态安全状态及其相应的景观感知,以及它们之间的传递关系,建立森林旅游景区生态安全与景观感知安全传递关系模型。通过对景区生态安全各要素的分析发现,在景区开发、游客干扰等人类活动的干扰下,我国一些森林旅游景区水体、土壤、空气、声音环境受到严重污染,动植物生长生存条件发生退化,并对游客的景观感知产生了显著的负面影响。对景区生态安全与景观感知安全的传递性分析表明,景观感知安全是人类活动对自然资源的影响转移到自身的一种反映,它对景区生态安全状态有一定的预知作用。在此基础上,结合景区生态安全与景观感知安全之间的传递关系,和对景区生态安全构念的分析,建立了包括生物生存环境安全和生物资源安全要素在内的森林旅游景区生态安全结构,及其与景观感知安全之间的传递关系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旅游 景区生物资源等要素 生态安全要素 景观感知传递性
下载PDF
长江滩地血防林建设与钉螺分布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方建民 苏守香 +3 位作者 郭婉琳 宋晶晶 汪国柱 周平华 《安徽林业科技》 2023年第2期19-26,共8页
本文以望江县国家级林业血防工程质量与效益监测点为依托,通过多年对钉螺分布、林草植物群落结构、林地经营模式、土壤理化性质、气候变化(水旱情状况)等生物和非生物要素的定量分析,研究血防林建设与钉螺分布的内在联系及其相关性。结... 本文以望江县国家级林业血防工程质量与效益监测点为依托,通过多年对钉螺分布、林草植物群落结构、林地经营模式、土壤理化性质、气候变化(水旱情状况)等生物和非生物要素的定量分析,研究血防林建设与钉螺分布的内在联系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1)血防林建设显著降低了钉螺密度,监测点新造林活螺密度从0.6480~1.4250只/0.11 m^(2)下降至0.0558~0.1351只/0.11 m^(2)。(2)不同模式、季节、耕作方式和气候变化对钉螺的年际分布具有显著影响。活螺密度:遇旱下降、遇汛上升,间作<翻耕不间作<不翻耕不间作,秋季<春季及新造林<对照。(3)钉螺密度年际变化与土壤理化性质显著相关。滩地造林后,土壤含水量、毛管持水量、最大持水量、总孔隙度和全钾明显下降,而土壤的pH值、容重明显升高,林地土壤的诸多理化指标发生显著变化,导致钉螺密度显著降低(P<0.05)。(4)血防林建设改变了林下草本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草本植物群落的多样性指数越高,抑螺效果越好;与钉螺密度显著相关的是草本植物群落物种的相对盖度。综上所述,血防林建设引起了滩地生物和非生物诸多要素的显著改变,不同要素的交互作用共同影响钉螺分布,导致钉螺密度显著降低,具有明显的抑螺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防林建设 生物及非生物要素 钉螺分布 相关性
下载PDF
基于健康要求应对的住宅户内空间优化探析
9
作者 张欣烁 张军杰 《住宅科技》 2023年第2期25-29,共5页
新冠肺炎疫情给人们居住与生活方式带来很大改变,进而产生一系列健康问题。为了使居住者享受到健康、舒适的居住环境,文章通过分析恢复性环境设计、亲生物设计等健康理论,结合我国住宅建筑的实际状况,提出适合住宅户内空间的亲生物要素... 新冠肺炎疫情给人们居住与生活方式带来很大改变,进而产生一系列健康问题。为了使居住者享受到健康、舒适的居住环境,文章通过分析恢复性环境设计、亲生物设计等健康理论,结合我国住宅建筑的实际状况,提出适合住宅户内空间的亲生物要素应用框架,分别从营造完善的健康促进空间和塑造整体性的自然氛围两方面对住宅套型设计进行优化研究,以期提升住宅的健康性、舒适性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宅户内空间 健康理论 生物要素 设计优化
下载PDF
北京市水生态监测评价方法构建及应用 被引量:9
10
作者 孙峰 黄振芳 +1 位作者 杨忠山 陶亮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82-87,共6页
根据北京市多年水生态监测的经验,确立了典型地表水体水生态监测的水文地貌、理化指标和生物要素。其中,生物要素评价因子主要包括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和底栖动物。并依据2014年监测结果进行了分析评价,将水生态状态等级分为5级。评价结... 根据北京市多年水生态监测的经验,确立了典型地表水体水生态监测的水文地貌、理化指标和生物要素。其中,生物要素评价因子主要包括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和底栖动物。并依据2014年监测结果进行了分析评价,将水生态状态等级分为5级。评价结果表明:北京市典型地表水体水生态状态综合评价结果中处于"中等"级别的监测断面数量为7个,占监测总数的41.2%,生物要素对最终评价结果影响略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态监测与评价 北京河湖 理化指标 生物要素 水文地貌
下载PDF
深圳湾及邻近沿岸沉积物中碳、氮和磷的分布 被引量:9
11
作者 许春玲 李绪录 林梵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2691-2698,共8页
依据1998~2014年每年2个航次取得的资料,分析和研究了深圳湾和珠江口东南沿岸表层沉积物中生物地球化学要素[包括总碳(TC)、总有机碳(TOC)、总氮(TN)和总磷(TP)]的时空分布,并依据C:N原子比探讨沉积物中有机质的来源.结果表明,TC、TOC... 依据1998~2014年每年2个航次取得的资料,分析和研究了深圳湾和珠江口东南沿岸表层沉积物中生物地球化学要素[包括总碳(TC)、总有机碳(TOC)、总氮(TN)和总磷(TP)]的时空分布,并依据C:N原子比探讨沉积物中有机质的来源.结果表明,TC、TOC、TN和TP含量在深圳湾中分别为(13200±3600)、(12200±3200)、(910±352)和(594±288)mg/kg,而在珠江口东南沿岸中分别为(12000±3900)、(8700±2300)、(601±259)和(334±119)mg/kg.1998~2014年研究海区沉积物中TC和TN含量的年际变化均呈上升趋势,而TOC含量则呈下降趋势.研究期间TP含量在深圳湾中呈下降趋势,而在珠江口东南沿岸中呈上升趋势.深圳湾和珠江口东南沿岸中TOC:TN原子比分别约为17.7和19.5,研究期间均呈下降趋势.研究海区中表层沉积有机质(SOM)是陆生和水生2种来源的混合输入,在深圳湾中以水生源为主,而在珠江口东南沿岸中以陆生源为主.1998~2014年研究海区中表层SOM从以陆生源为主逐渐转变为以水生源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圳湾 珠江口 表层沉积物 生物地球化学要素 C:N原子比 有机质来源
下载PDF
刑事责任能力若干问题新探
12
作者 陈霆宇 《山东警察学院学报》 2002年第4期54-57,共4页
对刑事责任能力仅从实质内容上或形式上表述都是有缺陷的 ,只有做到两者有机地统一 ,才能完整地反映其内涵。对其内容则应从生物学和心理学要素两个方面来认识。我国现行刑法顺应现代司法精神医学和刑法学理论发展趋向 ,对精神障碍人刑... 对刑事责任能力仅从实质内容上或形式上表述都是有缺陷的 ,只有做到两者有机地统一 ,才能完整地反映其内涵。对其内容则应从生物学和心理学要素两个方面来认识。我国现行刑法顺应现代司法精神医学和刑法学理论发展趋向 ,对精神障碍人刑事责任能力采用三分法 ,是合理的、科学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责任能力 犯罪主体 生物要素 心理学要素.
下载PDF
针叶树形成层活动及径向生长监测研究进展
13
作者 王悦桐 张军周 +2 位作者 刘俊俊 王丽娟 李玉麟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23-1232,共10页
树木径向生长是森林固碳的主要方式,明确树木生长动态及其与环境要素的响应关系对于预测气候变化背景下森林固碳能力具有重要意义。针叶树生长对气候变化非常敏感,其生长动态能够快速响应气候变化。本文收集了1975—2023年的99篇文献,... 树木径向生长是森林固碳的主要方式,明确树木生长动态及其与环境要素的响应关系对于预测气候变化背景下森林固碳能力具有重要意义。针叶树生长对气候变化非常敏感,其生长动态能够快速响应气候变化。本文收集了1975—2023年的99篇文献,评述了外源因素(温度、水分和光周期)和内在因素(树龄、树种)对针叶树形成层活动和径向生长的影响及其机制。结果表明:气候变暖可能会导致温带和北方针叶树木质部分化的各阶段开始时间提前,生长停止时间推迟;水分条件参与调控形成层活动的开始并通过影响水势和细胞膨压进而调节树木生长;光周期除了可以参与调节生长开始、结束时间外,也对最大生长速率发生时间产生重要影响。未来气候变暖可能会使北方针叶树生长季延长、生长量增加,并使森林向更高海拔或高纬度地区迁移。同时,未来降水格局改变以及温度升高导致的蒸散发加剧可能会使干旱区树木生长季提前结束,生长速率下降。在未来研究中,还需进一步开发树木生长过程模型,量化径向生长与气候要素的关系,以便进一步明确树木生长对气候要素响应的生理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树芯 形成层 径向生长 气候要素 生物要素
原文传递
基于DPSEEA模型构建生物安全评价体系:以深圳市为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董媛媛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530-1538,共9页
由于生物安全内涵外延和基本要素的模糊性、评价指标及评价方法的多元性等因素的限制,我国至今尚未形成全面有效的生物安全评价指标体系。为构建生物安全评价体系,研判生物安全现状,本文首先运用规范分析法剖析《生物安全法》中有关&qu... 由于生物安全内涵外延和基本要素的模糊性、评价指标及评价方法的多元性等因素的限制,我国至今尚未形成全面有效的生物安全评价指标体系。为构建生物安全评价体系,研判生物安全现状,本文首先运用规范分析法剖析《生物安全法》中有关"生物安全"定义的特点及不足,从国家安全角度认为生物安全是指国家有效防范和应对危险生物因子及相关因素的威胁,维护和保障自身安全与利益的能力和状态。明晰了生物安全的外延,即只有对国家安全利益、民众健康、生态环境保护产生威胁的生物风险,才是生物安全所规制的对象。其次,生物安全基本要素包括自然生物安全和社会经济生物安全。自然生物安全主要指民众健康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包括生物个体安全和生物多样性安全。社会经济生物安全的关注点在国家安全利益,即社会稳定和国家经济利益,包括生物技术安全、生物实验室安全。第三,以生物安全基本要素为管理对象的尺度,将国家安全利益、民众健康和生态环境保护作为评价主体,以生物法治为理念,运用模型构建法,将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相结合,基于驱动力-压力-状态-接触-影响-行动模型(driving force-pressure-state-exposure-effect-action, DPSEEA)构建了一套具有生物法治特色的生物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生物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健全水平、生物安全所涉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生物安全各部门机构协调机制的建立和完善程度、符合规定标准的生物实验室数量和百分比、生物安全人才数量及密度、对生物产业和基本卫生部门的官方援助及其他途径投资总额、疫苗覆盖的目标人群比例、生物安全的宣传教育普及率8项评价指标在内共32项生物安全评价指标。最后,基于实地调研及数据统计分析,以2019年和2020年深圳生物安全工作为例对评价体系进行验证。结果显示,深圳生物安全工作在农业生物安全、动植物防疫、防范外来物种入侵方面成果显著;但仍在法律法规体系、生物安全人才培养和资金投入、生物安全普及率方面存在不足。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完善生物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并注重法律协调衔接、"一个健康"实现多元协同生物治理、加强人才培养和资金投入、加强生物安全宣传教育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安全 DPSEEA 生物要素 生物法治 评价指标体系
原文传递
大鹏湾表层沉积物中碳、氮、磷的多年调查结果和有机质来源分析 被引量:11
15
作者 李绪录 周毅频 夏华永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113-1119,共7页
依据1998—2006年18个航次13个站的调查资料,简要描述和分析了大鹏湾表层沉积物中包括碳、氮、磷的多项生物地球化学要素多年的平均空间分布和年际变化,并依据TOC/TN原子比探讨沉积物中有机质的来源.结果表明,大鹏湾的水动力条件对沉积... 依据1998—2006年18个航次13个站的调查资料,简要描述和分析了大鹏湾表层沉积物中包括碳、氮、磷的多项生物地球化学要素多年的平均空间分布和年际变化,并依据TOC/TN原子比探讨沉积物中有机质的来源.结果表明,大鹏湾的水动力条件对沉积物中各生物地球化学要素的分布变化影响不大,TOC、TN和TP含量分别为(17600±4600)mg·kg-1、(1738±446)mg·kg-1和(562±89)mg·kg-1,比珠江口和大亚湾高.9年调查期间,TOC、TC、TN和TP含量的年际变化趋势都是上升的,表明随着周边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产生的大量有机质通过小河流和地表径流排放入海,使大鹏湾中沉积物的环境逐渐恶化.TOC/TN原子比为12.4±2.5,介于海洋浮游生物源和陆生高等植物源之间,反映了大鹏湾表层沉积物中有机质是陆源和水生2种来源的混合输入.TOC/TN原子比呈逐年上升趋势,表明大鹏湾接受陆源有机质与水生有机质的比例逐渐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鹏湾 表层沉积物 生物地球化学要素 TOC/TN原子比 有机质来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