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物质多孔碳的制备、掺杂及应用 被引量:2
1
作者 赵晓玲 曾丹林 +5 位作者 黄刚 付依迪 魏梦呈 陈阳 田永胜 王光辉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49-54,共6页
生物质多孔碳是一种绿色、廉价、来源广泛、理化性质易于调控的可再生能源,在能源与环境修复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和前景。主要介绍了目前常用于制备生物质多孔碳材料的主要方法、活化方法以及掺杂方法。在此基础上,综述了生物质多... 生物质多孔碳是一种绿色、廉价、来源广泛、理化性质易于调控的可再生能源,在能源与环境修复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和前景。主要介绍了目前常用于制备生物质多孔碳材料的主要方法、活化方法以及掺杂方法。在此基础上,综述了生物质多孔碳材料在多相催化、超级电容器、吸附、电极材料以及微波吸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展了总结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多孔碳 制备 改性 掺杂 应用
下载PDF
生物质多孔碳材料制备及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1
2
作者 何锡凤 宋伟明 +2 位作者 张宏波 张毅志 姜海燕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年第3期74-78,共5页
以衰老树叶为碳源,采用先预碳化后活化的方法合成生物质多孔碳,采用XRD、SEM、TEM、N2吸附-脱附,FT-IR等测试手段对其结构表征。结果显示,当碳碱比为3,400℃预碳化3 h,600℃高温活化1 h后样品以无定型碳形式存在,透光性好,呈现多孔结构... 以衰老树叶为碳源,采用先预碳化后活化的方法合成生物质多孔碳,采用XRD、SEM、TEM、N2吸附-脱附,FT-IR等测试手段对其结构表征。结果显示,当碳碱比为3,400℃预碳化3 h,600℃高温活化1 h后样品以无定型碳形式存在,透光性好,呈现多孔结构,比表面积为1065 m^(2)‧g^(-1),孔容为0.91 cm3‧g^(-1),且孔径分布在5~15 nm之间,属于介孔孔径分布范围,电化学性能分析表明,在0.5 A‧g^(-1)电流密度下其比电容最高可达203 F‧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多孔碳 树叶 比电容
下载PDF
定向生物质多孔碳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热性能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陈子禾 赵呈志 +2 位作者 冒文莉 盛楠 朱春宇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817-1825,共9页
针对石蜡热导率低以及易泄漏等问题,以生物质木头多孔碳作为导热填料骨架,利用壳聚糖改性木头多孔碳在其竖向孔道中生长碳薄片形成分级多孔网络结构,并与石蜡复合制成定形复合相变材料(PCC)。结果表明,由于分级多孔网络骨架的引入,PCC... 针对石蜡热导率低以及易泄漏等问题,以生物质木头多孔碳作为导热填料骨架,利用壳聚糖改性木头多孔碳在其竖向孔道中生长碳薄片形成分级多孔网络结构,并与石蜡复合制成定形复合相变材料(PCC)。结果表明,由于分级多孔网络骨架的引入,PCC的定形效果好,无明显泄漏,其相变焓值为126.9 J/g,经100次熔化凝固循环测试,其相变温度和焓值均无明显变化,具有良好的循环稳定性。PCC的导热性能具有较大提高,且呈现明显的各向导热异性,平面外和平面内热导率分别为0.67和0.41 W/(m·K)。此外,通过模拟太阳光进行光热实验,发现PCC具有良好的光热转换性能。本复合相变材料在储热以及热管理领域具有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生物质多孔碳 相变储热 传热 太阳能
下载PDF
ZnO修饰的3D生物质多孔碳用于锂金属电池负极的性能 被引量:2
4
作者 龚亮 张铎 +2 位作者 江晨浩 沈康 唐谊平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3233-3241,共9页
通过改变脱脂棉和KOH的质量比,研究活化步骤对以脱脂棉为碳源生成生物质多孔碳(HPC)的影响,在多孔碳上修饰定量亲锂性物质ZnO,得到20%ZnO(质量分数)修饰的三维生物质多孔碳(ZnO@HPC),并将其应用于锂金属负极。研究结果表明,当棉碱质量比... 通过改变脱脂棉和KOH的质量比,研究活化步骤对以脱脂棉为碳源生成生物质多孔碳(HPC)的影响,在多孔碳上修饰定量亲锂性物质ZnO,得到20%ZnO(质量分数)修饰的三维生物质多孔碳(ZnO@HPC),并将其应用于锂金属负极。研究结果表明,当棉碱质量比为1:1时,生成的多孔碳的比表面积达到715.5 m2/g,在此条件下制备的ZnO@HPC/Li负极可在0.5 mA/cm2的电流密度下稳定循环500 h以上,并在稳定循环250圈后仍有94.5%的库仑效率。ZnO@HPC可以起到缓解体积变化、降低局部电流密度、诱导锂金属沉积的作用,制备的ZnO@HPC/Li负极可实现较好的电化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枝晶 生物质多孔碳 氧化锌改性 3D亲锂基质
下载PDF
基于金纳米星和生物质多孔碳信号放大策略的新型电化学核酸适配体传感器 被引量:2
5
作者 白天 岳爽 +1 位作者 赵路阳 卫敏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5-91,共7页
赭曲霉毒素A(ochratoxin A,OTA)是一种由青霉菌和曲霉菌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具有很强的肾毒性、肝毒性、免疫毒性和致畸致癌作用等,污染范围广泛。因此,建立一种灵敏、有效的分析方法检测OTA,对于维护食品安全及保护人类健康尤为重要。... 赭曲霉毒素A(ochratoxin A,OTA)是一种由青霉菌和曲霉菌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具有很强的肾毒性、肝毒性、免疫毒性和致畸致癌作用等,污染范围广泛。因此,建立一种灵敏、有效的分析方法检测OTA,对于维护食品安全及保护人类健康尤为重要。电化学核酸适配体传感器是一种将电化学检测方法与核酸适配体结合起来的新型传感器,具有特异性好、操作简单、易于实现现场检测等优点。制备金纳米星(GNSs)和生物质氮掺杂多孔碳(NDPC)作为双重信号放大策略,构建了一种新型电化学核酸适配体传感器,用于OTA的检测研究。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的表征结果表明GNSs和NDPC制备成功。对制备的传感器进行优化,得到OTA核酸适配体链(Apt)的最佳浓度为1.5μmol/L,NDPC的最佳质量浓度为4 mg/mL。在OTA质量浓度为0.001~5.000 ng/mL范围内,电流差值与lg C OTA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22 pg/mL。利用制备的传感器对玉米样品进行加标检测,得到平均回收率为89%~104%,说明该传感器可用于检测实际样品中的OTA。基于核酸适配体可以实现对其他目标物检测,为食品安全检测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赭曲霉毒素A 金纳米星 生物质氮掺杂多孔 电化学核酸适配体传感器
下载PDF
生物质基多孔碳复合材料延长铅酸电池负极循环寿命的方法研究
6
作者 陈义 唐爱武 吕海英 《造纸装备及材料》 2024年第6期64-66,共3页
铅酸电池作为储能系统的支柱,其循环寿命直接影响着可靠性与成本效益。为了提高其性能和可持续性,人们开始关注生物质基多孔碳复合材料作为电池电极的潜在应用。文章介绍了这种材料的优势与特性,可用于改善铅酸电池的性能,并提出生物质... 铅酸电池作为储能系统的支柱,其循环寿命直接影响着可靠性与成本效益。为了提高其性能和可持续性,人们开始关注生物质基多孔碳复合材料作为电池电极的潜在应用。文章介绍了这种材料的优势与特性,可用于改善铅酸电池的性能,并提出生物质基多孔碳复合材料延长铅酸电池负极循环寿命的方法,为未来研究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多孔复合材料 铅酸电池 负极 循环寿命
下载PDF
生物质基多孔碳复合材料在铅酸电池负极中的应用研究
7
作者 陈义 唐爱武 吕海英 《造纸装备及材料》 2024年第5期52-54,共3页
生物质基多孔碳复合材料具备一系列显著特性,因而极适用于多种应用场景,可作为铅酸电池的负极材料。深入探究这些特性,对于提升其在特定应用中的性能表现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文章分析了生物质基多孔碳复合材料的特性,概述了铅酸电池... 生物质基多孔碳复合材料具备一系列显著特性,因而极适用于多种应用场景,可作为铅酸电池的负极材料。深入探究这些特性,对于提升其在特定应用中的性能表现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文章分析了生物质基多孔碳复合材料的特性,概述了铅酸电池负极中的重要性以及相关问题,并提出生物质基多孔碳复合材料在铅酸电池负极中的具体应用,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多孔复合材料 铅酸电池 负极
下载PDF
用作锂电池负极材料的多孔生物质碳的合成及表征 被引量:2
8
作者 田月茹 张露 顾元香 《广州化工》 CAS 2021年第6期45-47,共3页
以藕片为碳源制备生物质多孔碳用作锂电池负极材料,在不同电流密度下的倍率性能测试中,0.1 A/g电流密度下电池首次充放电容量最高可达500 mAh/g,经过60圈循环后电流密度再次恢复到0.1 A/g,生物质多孔碳放电比容量仍然高达500 mAh/g。在... 以藕片为碳源制备生物质多孔碳用作锂电池负极材料,在不同电流密度下的倍率性能测试中,0.1 A/g电流密度下电池首次充放电容量最高可达500 mAh/g,经过60圈循环后电流密度再次恢复到0.1 A/g,生物质多孔碳放电比容量仍然高达500 mAh/g。在电流密度0.5 A/g下,比容量最高可达212 mAh/g左右,经过700次循环比容量仍可维持200 mAh/g,其放电容量保持率为99.4%,显示出材料良好的循环稳定性。说明该碳材料不仅具有较高的循环稳定性还具有较好的倍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多孔碳 锂电池 负极材料
下载PDF
花生壳多孔碳基超疏水吸波棉织物的制备及性能
9
作者 窦梅冉 徐丽慧 +7 位作者 潘虹 姚程健 李永贺 张应秀 滕毅 蔡央芳 付学强 王盟 《印染》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19,共5页
以废弃花生壳为原料,通过高温炭化和活化制备花生壳多孔生物质碳材料,并结合低表面能物质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制备超疏水吸波功能棉织物。采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接触角测量仪对样品形貌、结构及性能进行分析,并测试织物的... 以废弃花生壳为原料,通过高温炭化和活化制备花生壳多孔生物质碳材料,并结合低表面能物质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制备超疏水吸波功能棉织物。采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接触角测量仪对样品形貌、结构及性能进行分析,并测试织物的拒水防污性能、自清洁性能以及吸波性能。结果表明,利用PDMS的交联粘结作用成功将花生壳多孔生物质碳材料负载于棉纤维上,基于花生壳多孔生物质碳的表面形貌及特性,整理棉织物表面呈现微观粗糙结构,水滴接触角为159.6°,具有较好的超疏水性能及自清洁性,且当织物厚度为3 mm时,最小反射损耗为-33.17 dB,实现了优异的吸波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生物质 花生壳 超疏水 微波吸收 棉织物
下载PDF
沃柑皮衍生多孔碳负载钴纳米颗粒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催化性能
10
作者 郭锐 付顺利 +2 位作者 沈长辉 姚悦 樊晓宇 《安徽科技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02-109,共8页
目的:研发低成本、高效耐用的生物质基氧还原催化剂来替代贵金属氧还原催化剂,以降低燃料电池商业化成本。方法:以沃柑皮和硝酸钴为原料,通过浸渍和高温热处理的方法合成负载Co纳米颗粒的生物基碳材料(Co-C)。结果:所制备的Co-C在0.1 mo... 目的:研发低成本、高效耐用的生物质基氧还原催化剂来替代贵金属氧还原催化剂,以降低燃料电池商业化成本。方法:以沃柑皮和硝酸钴为原料,通过浸渍和高温热处理的方法合成负载Co纳米颗粒的生物基碳材料(Co-C)。结果:所制备的Co-C在0.1 mol/L KOH溶液中催化氧还原反应(ORR)的平均电子转移数为3.59,接近四电子催化途径,具有优异的催化性能;Co-C的起始电位为-0.11 V,接近商业Pt/C(Pt 20%)的起始电位-0.10 V,其稳定性及抗甲醇性均优于商业Pt/C(Pt 20%)。结论:该生物质沃柑皮衍生多孔碳负载Co纳米颗粒复合材料在电催化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生物质 氧还原反应 电化学催化剂
下载PDF
N、P共掺杂莲藕生物碳材料用于芦丁的电化学传感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小宇 高仪 +3 位作者 刘耀鹏 鲁猷栾 郑寅 黄文胜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544-1552,共9页
以莲藕为生物质原料、聚磷酸铵(APP)为氮磷掺杂剂制备了一种N、P共掺杂生物质碳材料,采用SEM、TGA、XRD、XPS和FTIR对材料的结构、形貌和元素组成进行了表征,并以该碳材料修饰玻碳电极,构建了一种检测芦丁的电化学传感器。采用电化学阻... 以莲藕为生物质原料、聚磷酸铵(APP)为氮磷掺杂剂制备了一种N、P共掺杂生物质碳材料,采用SEM、TGA、XRD、XPS和FTIR对材料的结构、形貌和元素组成进行了表征,并以该碳材料修饰玻碳电极,构建了一种检测芦丁的电化学传感器。采用电化学阻抗谱、循环伏安法和差分脉冲伏安法考察了传感器的电化学性能及芦丁在不同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在莲藕与APP质量比为1∶1、热解温度为800℃条件下,制备的热解碳材料修饰电极对芦丁的检测效果最好。在最优化条件下,芦丁浓度与该修饰电极的响应电流呈线性关系,检出范围为0.01~10μmol/L,检出限为1.19×10^(–2)μmol/L(信噪比=3)。此外,该修饰电极对双黄连口服液和健康人尿样中芦丁的测定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丁 非金属掺杂 生物质衍生多孔材料 电化学性能 电化学传感器
下载PDF
多孔碳传感器的制备及对大气羟基自由基测定的研究
12
作者 李瑞红 何伟迪 +2 位作者 马尚荣 史高峰 王国英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47-252,共6页
选择4-羟基苯甲酸(4-HBA)和3,4-二羟基苯甲酸(3,4-DHBA)作为捕集剂和探针分子,采用化学活化法制备了玉米秸秆基生物多孔碳(PBC),并以此构建了多孔碳修饰电极(PBC/GCE),对修饰材料进行了表征,优化了富集时间、富集电位、缓冲溶液的pH等... 选择4-羟基苯甲酸(4-HBA)和3,4-二羟基苯甲酸(3,4-DHBA)作为捕集剂和探针分子,采用化学活化法制备了玉米秸秆基生物多孔碳(PBC),并以此构建了多孔碳修饰电极(PBC/GCE),对修饰材料进行了表征,优化了富集时间、富集电位、缓冲溶液的pH等电化学条件。在最佳条件下,探针分子3,4-DHBA在50~850μmol/L浓度范围内显示出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为21.25μmol/L(S/N=3)。经验证,该方法成功应用于外场环境中OH·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羟基自由基 生物质多孔碳 修饰电极 3 4-二羟基苯甲酸
下载PDF
茄子衍生多孔碳负载聚乙二醇相变复合材料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亚琼 李洋 +2 位作者 席作帅 杨虹 黄秀兵 《工程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06-112,共7页
以茄子为原材料,通过水热处理–后续热解法及直接热解法分别制备出两种不同的茄子衍生多孔碳材料(HBPC和BPC).以茄子衍生多孔碳材料为载体,采用真空浸渍法负载相变芯材聚乙二醇(PEG2000),制备出聚乙二醇/茄子衍生多孔碳材料复合相变材料... 以茄子为原材料,通过水热处理–后续热解法及直接热解法分别制备出两种不同的茄子衍生多孔碳材料(HBPC和BPC).以茄子衍生多孔碳材料为载体,采用真空浸渍法负载相变芯材聚乙二醇(PEG2000),制备出聚乙二醇/茄子衍生多孔碳材料复合相变材料.通过扫描电镜、拉曼光谱、压汞法、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X射线衍射仪、热重分析仪和差示扫描量热仪对其进行结构表征及性能测试.结果表明,通过直接热解法制得的茄子衍生多孔碳材料为载体的聚乙二醇/茄子衍生多孔碳材料复合相变材料具有更好的相变储热效果,负载聚乙二醇的质量分数高达90.60%,熔融潜热为133.98 J·g^-1,达到了较好的定形相变效果及良好的循环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衍生多孔 茄子 聚乙二醇 真空浸渍 相变材料
下载PDF
不同生物质来源的多孔碳复合碳电极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海潮 谢亚红 +3 位作者 魏鹏 耿聪 王昊斌 郑申申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956-1966,共11页
通过将生物质在惰性气体保护下高温热解/活化制备多孔碳材料,具有成本低,工艺简单等优点,并且是一种废物利用,减少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将三种不同生物质通过高温热解/活化制备了多孔碳材料,将其与市售导电碳浆复合制成碳浆料后应用于... 通过将生物质在惰性气体保护下高温热解/活化制备多孔碳材料,具有成本低,工艺简单等优点,并且是一种废物利用,减少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将三种不同生物质通过高温热解/活化制备了多孔碳材料,将其与市售导电碳浆复合制成碳浆料后应用于钙钛矿太阳能电池(PSCs)背电极,研究了不同生物质多孔碳材料的形貌、结构和比表面积等对器件光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基于不同生物质多孔碳材料的PSCs的光电性能取决于生物质多孔碳材料的形貌、结晶度、比表面积和形态以及钙钛矿/碳电极的界面接触。基于生物质多孔碳的复合碳电极结合研磨工艺制备的碳基PSCs,由于具有良好的界面性能获得最高10.18%的光电转换效率(PCE)(未复合生物质碳的PSCs的PCE为6.39%),室温下保存60天后,仍保留了初始PCE的9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高温活化/热解 生物质多孔碳的复合电极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界面特性
原文传递
棉秆基活性碳材料在柔性微型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哲 闫绍村 +1 位作者 马彦青 马雷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29-534,共6页
生物质碳材料具有高比表面积、轻质、可再生、价格低廉等优势,是一种很有前景的超级电容器的电极材料,随着电子器件的微型化,对储能器件的柔性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为了满足人们对柔性电子器件日益增长的需求,解决储能器件小型化、柔性... 生物质碳材料具有高比表面积、轻质、可再生、价格低廉等优势,是一种很有前景的超级电容器的电极材料,随着电子器件的微型化,对储能器件的柔性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为了满足人们对柔性电子器件日益增长的需求,解决储能器件小型化、柔性化等问题,本文利用氢氧化钾活化法,经过高温刻蚀棉花秸秆制备出具有多孔结构的碳材料,并将该材料制备成电极组装成微型超级电容器(MSCs),测试其电学性能。结果表明:当电流密度为0.33mA/cm时,比容量为32mF/cm;弯曲直径在20mm时,弯折2000次后仍有85%的电容保有量。本文以棉花秸秆为原材料制备MSCs的方法简单,且器件具有优异的电化学和机械性能,在未来柔性、小型电子器件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秸秆 生物质多孔碳 氢氧化钾活化法 柔性 微型超级电容器
下载PDF
锂硫电池用玉米苞叶基活性炭/硫复合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巧乐 燕映霖 +4 位作者 杨蓉 陈利萍 秦海超 史忙忙 魏一奇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4376-4382,共7页
锂硫电池因具有超高的理论比容量(1675 mA·h·g^(-1))而被认为是最具有应用前景的二次电池。但硫基正极面临着硫导电性差、利用率低、正极结构稳定性差等问题。采用KOH化学活化法将廉价易得的农业废弃物玉米苞叶制备为多孔碳... 锂硫电池因具有超高的理论比容量(1675 mA·h·g^(-1))而被认为是最具有应用前景的二次电池。但硫基正极面临着硫导电性差、利用率低、正极结构稳定性差等问题。采用KOH化学活化法将廉价易得的农业废弃物玉米苞叶制备为多孔碳材料后,与升华硫复合获得硫/碳复合材料。利用XRD、SEM、TEM和BET对该硫/碳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形貌等进行表征发现,玉米苞叶制备的多孔碳材料具有类石墨烯片层结构,且表面具有大量的介孔结构,硫元素均匀分布在多孔碳材料中。采用恒流充放电和交流阻抗法对该复合材料正极电化学性能进行测试发现其具有较高的放电比容量和良好的循环性能,这是由于类石墨烯片层结构的多孔碳材料提高了硫正极的导电性,且其极大的比表面积大幅增加了电化学反应位点,提高了硫的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化 制备 生物质多孔碳 电化学性能 锂硫电池
下载PDF
活化剂对大豆壳制备的多孔碳材料储锂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鑫 王秋芬 +4 位作者 田会芳 缪娟 许卫国 郑影 曲志珂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4664-4673,共10页
生物质多孔碳材料因来源广泛、性价比高,被广泛应用在锂离子电池中,而制备过程中使用的活化剂对材料储锂性能影响较大。因此,以大豆壳为碳源,在不同工艺条件下制备多孔碳材料,通过结构表征和电化学性能测试,考察活化剂对多孔碳材料储锂... 生物质多孔碳材料因来源广泛、性价比高,被广泛应用在锂离子电池中,而制备过程中使用的活化剂对材料储锂性能影响较大。因此,以大豆壳为碳源,在不同工艺条件下制备多孔碳材料,通过结构表征和电化学性能测试,考察活化剂对多孔碳材料储锂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1)当电流密度为185 mA·g^(-1),电压范围为0~3.0 V时,经CaCl活化的多孔碳材料(DK-CaCl_(2))的首次放充电比容量为639.0/269.5 mA·h·g^(-1),而KOH活化的多孔碳(DK-KOH)的首次放充电比容量为986.7/307.5 mA·h·g^(-1)^(-1);(2)大豆壳∶KOH的质量比分别为1∶2、1∶4和1∶8时,得到的多孔碳的首次放充电比容量为544.9/136.8、986.7/307.5和375.1/93.4 mA·h·g^(-1),200次循环后放电比容量分别为88.8、318.9和94.7 mA·h·g^(-1)。这说明不同活化剂及不同活化比例制备的多孔碳材料储锂性能不同,这是由于材料的比表面积不同,导致了电化学性能的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化剂 锂离子电池 生物质多孔碳 氯化钙 氢氧化钾
原文传递
Paper-derived cobalt and nitrogen co-doped carbon nanotube@porous carbon as a nonprecious metal electrocatalyst for the oxygen reduction reaction 被引量:3
18
作者 Gaopeng Liu Bin Wang +5 位作者 Li Xu Penghui Ding Pengfei Zhang Jiexiang Xia Huaming Li Junchao Qian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90-799,共10页
The oxygen reduction reaction(ORR)is a vitally important process in fuel cells.The development of high‐performance and low‐cost ORR electrocatalysts with outstanding stability is essential for the commercialization ... The oxygen reduction reaction(ORR)is a vitally important process in fuel cells.The development of high‐performance and low‐cost ORR electrocatalysts with outstanding stability is essential for the commercialization of the electrochemical energy technology.Herein,we report a facile synthesis of cobalt(Co)and nitrogen(N)co‐doped carbon nanotube@porous carbon(Co/N/CNT@PC‐800)electrocatalyst through a one‐step pyrolysis of waste paper,dicyandiamide,and cobalt(II)acetylacetonate.The surface of the hierarchical porous carbon supported a large number of carbon nanotubes(CNTs),which were derived from dicyandiamide through the catalysis of Co.The addition of Co resulted in the formation of a hierarchical micro/mesoporous structure,which was beneficial for the exposure of active sites and rapid transportation of ORR‐relevant species(O2,H+,OH?,and H2O).The doped N and Co formed more active sites to enhance the ORR activity of the electrocatalyst.The Co/N/CNT@PC‐800 material exhibited optimal ORR performance with an onset potential of 0.005 V vs.Ag/AgCl and a half‐wave potential of?0.173 V vs.Ag/AgCl.Meanwhile,the electrocatalyst showed an excellent methanol tolerance and a long‐term operational durability than that of Pt/C,as well as a quasi‐four‐electron reaction pathway.The low‐cost and simple synthesis approach makes the Co/N/CNT@PC‐800 a prospective electrocatalyst for the ORR.Furthermore,this work provides an alternative approach for exploring the use of biomass‐derived electrocatalysts for renewable energy applic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xygen reduction reaction Waste paper BIOMASS Porous carbon COBALT
下载PDF
N-doped carbon layer-coated Au nanocatalyst for H_(2)-free conversion of 5-hydroxymethylfurfural to 5-methylfurfural
19
作者 Jiang Zhang Zijian Wang +5 位作者 Mugeng Chen Yifeng Zhu Yongmei Liu Heyong He Yong Cao Xinhe Bao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8期2212-2222,共11页
Deoxygenative upgrading of 5-hydromethylfurfural(HMF)into valuable chemicals has attracted intensive research interest in recent years,with product selectivity control remaining an important topic.Herein,TiO_(2) suppo... Deoxygenative upgrading of 5-hydromethylfurfural(HMF)into valuable chemicals has attracted intensive research interest in recent years,with product selectivity control remaining an important topic.Herein,TiO_(2) supported gold catalysts coated with a thin N-doped porous carbon(NPC)layer were developed via a polydopamine-coating-carbonization strategy and utilized for pathway-specific conversion of HMF into 5-methylfurfural(5-MF)with the use of renewable formic acid(FA)as the deoxygenation reagent.The as-fabricated Au/TiO_(2)@NPC exhibited excellent catalytic performance with a high yield of 5-MF(>95%).The catalytic behavior of Au@NPC-based catalysts was shown to be correlated with the suitable combination of highly dispersed Au nanoparticles and favorable interfacial interactions in the Au@NPC core-shell hetero-nanoarchitectures,thereby facilitating the preferential esterification of HMF with FA and suppressing unproductive FA dehydrogenation,which promoted the selective formylation/decarboxylation of hydroxy-methyl group in HMF in a pathway-specific manner.The present NPC/metal interfacial engineering strategy may provide a potential guide for the rational design of advanced catalysts for a wide variety of heterogeneous catalysis processes in terms of the conversion of biomass sour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HYDROXYMETHYLFURFURAL 5-Methylfurfural Gold catalysis N-doped porous carbon Biomass upgrading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