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6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物质碳材料的孔道分析
1
作者 陈佩丽 陈晓丽 +2 位作者 卢思 王树加 苏秋成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73-478,共6页
生物质碳材料的孔道类型和孔径大小制约着材料有效的活性位点数量,影响材料的性能。孔道分类又是孔径分析的前提条件,因此,建立孔道分类的方法非常有意义。随着生物质碳材料的深入研究,研究者对其孔道分析的要求逐渐提高。由于实际的吸... 生物质碳材料的孔道类型和孔径大小制约着材料有效的活性位点数量,影响材料的性能。孔道分类又是孔径分析的前提条件,因此,建立孔道分类的方法非常有意义。随着生物质碳材料的深入研究,研究者对其孔道分析的要求逐渐提高。由于实际的吸脱附等温线具有不规则性,难以匹配IUPAC规范中的吸脱附等温线,所以,用实际的吸脱附等温线与IUPAC规范中的吸脱附等温线进行匹配对生物质碳材料的孔道进行分类准确度不能得到保证。使用自制生物质碳材料,运用物理吸附仪对其进行表征,采用BET方程(Brunauer-Emmett-Teller)、T-plot方法(Thickness-plot)、DFT方法(Non-local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BJH(Barrett Joyner And Halenda)方法对其孔道进行分析。研究表明,采用孔隙率和比表面积占有率对其进行孔道分类,可以准确地定义出微孔生物质碳材料、介孔生物质碳材料和微介孔生物质碳材料,从而建立了孔隙率和比表面积占有率的孔道分类新方法。用标准样品对孔隙率和比表面积占有率的孔道分类新方法进行论证,结果一致。方法准确可靠、实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碳 孔道分类 孔隙率 比表面积占有率
下载PDF
生物质碳-硅复合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1
2
作者 张长安 杨丽杰 +1 位作者 曹新龙 贾彦龙 《电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69-373,共5页
生物质碳具有独特的孔结构,较大的层间距,可加速Li+在无定形碳中的扩散速度。采用纳米硅、沥青、生物质碳,通过喷雾造粒、高温热解法制备生物质碳-硅复合负极材料。通过XRD、SEM、表面分析研究材料的表面形貌特征;通过恒流充放电等实验... 生物质碳具有独特的孔结构,较大的层间距,可加速Li+在无定形碳中的扩散速度。采用纳米硅、沥青、生物质碳,通过喷雾造粒、高温热解法制备生物质碳-硅复合负极材料。通过XRD、SEM、表面分析研究材料的表面形貌特征;通过恒流充放电等实验研究电化学性能。该材料制备扣式电池的首次充电比容量达到1 692.5 mAh/g,首次库仑效率为90.7%。制备的18650型电池在2.75~4.20 V循环,以1.00 C循环616次的容量保持率为91.44%;以0.50 C充电、1.00 C放电循环447次的容量保持率为94.48%,高于沥青碳-硅复合材料的84.90%和91.98%,说明该材料的倍率性能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负极 硅-复合材料 生物质碳 沥青 电化学性能
下载PDF
木耳衍生灌木丛状生物质碳的制备及其吸波性能
3
作者 苏进步 徐玉意 +4 位作者 杨锐 赵恒 谢雨浓 林许立 史晨毅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19,共8页
随着不可再生资源持续消耗,可再生的生物质碳材料资源渐渐出现在人们视野中.本文选取日常易获取的木耳作为碳源,采用高温热处理制备木耳衍生生物质碳材料,研究不同热处理温度对材料微观形貌和吸波性能的影响,建立材料微观形貌和吸波性... 随着不可再生资源持续消耗,可再生的生物质碳材料资源渐渐出现在人们视野中.本文选取日常易获取的木耳作为碳源,采用高温热处理制备木耳衍生生物质碳材料,研究不同热处理温度对材料微观形貌和吸波性能的影响,建立材料微观形貌和吸波性能之间的构效关系.得到结论如下:木耳衍生生物质碳材料中,大量的纳米棒相互交错,呈现灌木丛林状.内部富含介孔这是由于木耳在高温热处理碳化过程中,材料中含有的结合水和其他微量元素经过热蒸发去除造成的;样品的微波吸收性能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变化而改变.热处理温度为700℃,厚度为4.98 mm时,样品在11.33 GHz波段处达到最低反射损耗值-41.14 dB,有效吸收带宽为0.75 GHz,具有最佳的电磁波吸收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耳 生物质碳材料 灌木丛状结构 微波吸收性能
下载PDF
基于生物质碳和微生物协同效应的抗生素污染修复策略
4
作者 唐璐 景阳森 《工业微生物》 CAS 2024年第3期176-178,共3页
抗生素在水体和土壤中的广泛分布促使抗药性细菌的产生,对生态平衡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生物质碳具有吸附环境中污染物的能力;而特定微生物则能通过代谢活动降解这些污染物,在抗生素污染修复中发挥独特的优势。基于此,文章深入探... 抗生素在水体和土壤中的广泛分布促使抗药性细菌的产生,对生态平衡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生物质碳具有吸附环境中污染物的能力;而特定微生物则能通过代谢活动降解这些污染物,在抗生素污染修复中发挥独特的优势。基于此,文章深入探讨了基于生物质碳和微生物协同效应的抗生素污染修复策略,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污染 生物质碳 生物 环境修复
下载PDF
基于宁夏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园区的生物质碳汇估算方法探索研究
5
作者 李燕 刘万添 《节能与环保》 2024年第9期47-54,共8页
本文以宁夏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园为研究对象,借鉴现有国内外碳汇项目方法学内容,在葡萄园碳汇相关文献研究成果梳理的基础上,结合现场实测数据、调研数据,开展了葡萄园生物质碳汇估算方法初步研究。本文重点分析了葡萄树生物质碳储量计... 本文以宁夏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园为研究对象,借鉴现有国内外碳汇项目方法学内容,在葡萄园碳汇相关文献研究成果梳理的基础上,结合现场实测数据、调研数据,开展了葡萄园生物质碳汇估算方法初步研究。本文重点分析了葡萄树生物质碳储量计算方法,指出防护林乔木和灌木生物质碳储量计算方法参考《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方法学造林碳汇(CCER-14-001-V01)》。本研究为酿酒葡萄园区碳汇评估工作提供方案,对于开展酿酒葡萄园种植碳汇评估体系和定量计算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评估体系 生物质碳储量
下载PDF
生物质碳量子点检测食品中合成着色剂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欧阳樟鹏 付自来 +3 位作者 田由甲 陈锦峰 齐思雨 胡定煜 《食品安全导刊》 2024年第17期167-173,共7页
食品安全是关系到人们生命健康和社会稳定的重要问题。在食品加工中,合成着色剂被广泛使用,虽然我国对其用量和使用范围做出了明确规定,但仍存在超范围、超限量使用的情况。生物质碳量子点具有光致发光、生物相容性好、毒性低和绿色环... 食品安全是关系到人们生命健康和社会稳定的重要问题。在食品加工中,合成着色剂被广泛使用,虽然我国对其用量和使用范围做出了明确规定,但仍存在超范围、超限量使用的情况。生物质碳量子点具有光致发光、生物相容性好、毒性低和绿色环保等特性,在合成着色剂检测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本文对生物质碳量子点的制备方法及其在检测食品中合成着色剂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并对其未来发展前景进行分析和展望,以期为生物质碳量子点的合成和食品安全检测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碳量子点 合成着色剂 食品安全检测
下载PDF
生物质碳化衍生物强化相变材料各向热导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张文波 罗金柳生 +3 位作者 凌子夜 方晓明 张弘光 张正国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59-169,共11页
相变材料由于具有较高的潜热值和良好的温度控制性能,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建筑节能、余热废热回收、电池热管理、太阳能热能储存等领域。然而,相变材料在固-液相变过程中的泄漏和导热性能差等缺点限制了它们的进一步发展。生物质碳化衍生... 相变材料由于具有较高的潜热值和良好的温度控制性能,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建筑节能、余热废热回收、电池热管理、太阳能热能储存等领域。然而,相变材料在固-液相变过程中的泄漏和导热性能差等缺点限制了它们的进一步发展。生物质碳化衍生物具有的多孔微观结构和良好的导热性克服了相变材料相变时的液漏和自身导热能力差等问题,成为相变材料良好的载体选择。由于生物质碳化衍生物多孔碳材料具有各向同性和各向异性的结构,因此,生物质碳化衍生物多孔碳材料强化相变材料的热导率分为各向同性热导率强化和各向异性热导率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变材料 生物质碳化衍生物 热导率 各向同性 各向异性
下载PDF
一步合成三维石墨烯/生物质碳复合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万伟华 戴长松 朱星宝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59-662,共4页
以酵母生物质为碳源,采用共水热法一步制备酵母生物质碳与三维立体石墨烯的复合材料,作为锂空气电池的阴极。通过扫描电镜、能谱分析等手段的物理性能表征及循环伏安、交流阻抗和充放电循环的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酵母生物质碳在三... 以酵母生物质为碳源,采用共水热法一步制备酵母生物质碳与三维立体石墨烯的复合材料,作为锂空气电池的阴极。通过扫描电镜、能谱分析等手段的物理性能表征及循环伏安、交流阻抗和充放电循环的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酵母生物质碳在三维立体石墨烯表面分布较为均匀,并且其表面存在N等元素,循环伏安测试表现出明显的氧化峰和还原峰。在电流密度为40 mA/g的条件下,按电极总质量计算出电极的比容量为3 100 mAh/g,电极放电平台为2.6 V左右,充电平台约为4.5 V,随着电流密度增加,电池容量下降,当电流密度达到100和200 mA/g时,对应比容量分别为2 300和1 300 mAh/g,表现出较好的电化学性能,保持了较好的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石墨烯 生物质碳 复合电极
下载PDF
面向双碳目标的水淡技术:生物质碳用于界面太阳能光蒸汽转化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9
作者 赵春波 赵嵘 +5 位作者 戚剑飞 庄文博 刘婕 陈沛 万艳芬 杨鹏 《材料导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13,共13页
面向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针对当前人们所面临的淡水紧缺和能源危机,研究者们致力于寻找低碳、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解决途径。近年来,研究者们对利用“绿色能源--太阳能”和“蓝色能源---海洋”以可持续生产淡水给予极大的关注,试图获得... 面向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针对当前人们所面临的淡水紧缺和能源危机,研究者们致力于寻找低碳、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解决途径。近年来,研究者们对利用“绿色能源--太阳能”和“蓝色能源---海洋”以可持续生产淡水给予极大的关注,试图获得高的能源转化效率以解决淡水与清洁能源两大资源问题,并以此降低碳排放,为碳中和目标助力。界面太阳能光蒸汽转化技术是目前缓解淡水危机极有效的手段之一,凭借其高效的太阳能热利用、出色的光热转化率和高的水蒸发产量而备受关注。界面系统主要包括光吸收器和蒸发装置。其中,碳基光热材料是光吸收器的热门选材之一,尤其生物质碳具有绿色环保、价格低廉、可再生以及变废为宝等优点而颇受欢迎。本文系统地梳理并阐述了基于生物质碳的太阳能光蒸汽转化系统中的材料设计、系统设计、亲水设计、水传输通道设计和抗盐设计,简述了生物质碳的光热转化机理和光热系统的性能评估,最后从实际应用的角度总结了生物质碳在海水淡化和电能生产中的应用研究,并针对当前该领域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提出了未来几年内的研究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标 生物质碳 界面太阳能光蒸汽转化 淡化 电能生产
下载PDF
生物质碳材料孔隙结构及调控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珂 林琳 +2 位作者 张健 刘静 徐博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48-54,59,共8页
综述了比表面积、孔隙结构和孔径分布对生物质碳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并针对孔隙结构这一影响因素进行了进一步探究,主要阐述了蜂窝状、网络状、管状和片状孔隙结构的生物质碳材料在电化学储能方面的优势,以及不同形状的碳材料的调控方... 综述了比表面积、孔隙结构和孔径分布对生物质碳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并针对孔隙结构这一影响因素进行了进一步探究,主要阐述了蜂窝状、网络状、管状和片状孔隙结构的生物质碳材料在电化学储能方面的优势,以及不同形状的碳材料的调控方法;简单介绍了有序碳材料的可控构建及其在电化学方面的应用;分析了多级孔结构碳材料的特点(清晰的层次结构、三维的连通孔道)。最后展望了生物质碳材料通过孔隙调控提高电极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碳材料 电极材料 孔隙结构 多级孔结构
下载PDF
生物质碳点为还原剂的银纳米颗粒的合成及其催化性能研究
11
作者 赵燕 李晨雨 +3 位作者 谢振宇 赵海港 杜娟 郑保战 《实验科学与技术》 2023年第4期26-31,共6页
以生物废弃物银杏叶作为前体,通过一步水热法制备了生物质碳点,该碳点可用于银纳米颗粒的合成。得到的银纳米颗粒在硼氢化钠存在的条件下,可催化有机染料甲基橙和罗丹明6G的还原脱色。该实验让学生有机会接触到前沿的纳米技术以及分析... 以生物废弃物银杏叶作为前体,通过一步水热法制备了生物质碳点,该碳点可用于银纳米颗粒的合成。得到的银纳米颗粒在硼氢化钠存在的条件下,可催化有机染料甲基橙和罗丹明6G的还原脱色。该实验让学生有机会接触到前沿的纳米技术以及分析化学、催化动力学等领域,可显著提高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为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实验 生物质碳 纳米技术 银纳米颗粒 催化
下载PDF
探索科教融合促进研究生课程建设:以生物质碳材料为例
12
作者 邱云峰 刘播 +3 位作者 马卓 应余欣 李晶 刘绍琴 《当代化工研究》 CAS 2023年第23期130-132,共3页
科教融合教学模式有利于科研成果反哺教学,避免单纯灌输理论知识,可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科学研究问题的能力。本文作者在讲授《纳米材料概论》的研究生课程中,融入团队的最新科研成果,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更新和补充,重构的教学内容涵盖最... 科教融合教学模式有利于科研成果反哺教学,避免单纯灌输理论知识,可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科学研究问题的能力。本文作者在讲授《纳米材料概论》的研究生课程中,融入团队的最新科研成果,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更新和补充,重构的教学内容涵盖最新科研进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纳米材料基本物理化学性能,有利于学生们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掌握纳米材料的基础知识和应用范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教融合 研究生课程 生物质碳
下载PDF
皮革废弃物生物质碳材料的应用研究现状综述 被引量:3
13
作者 汪洋 周开鸣 +2 位作者 刘俊 张璇 曹珊 《中国皮革》 CAS 2023年第12期6-13,共8页
皮革工业每年会产生大量的固体废弃物,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皮革作为天然动物纤维的含碳材料,是潜在的生物质碳材料的优质碳源。近年来,其相关研究也越来越多。本文对近年来利用皮革废弃物制备生物质碳材料的应用研究现状进行... 皮革工业每年会产生大量的固体废弃物,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皮革作为天然动物纤维的含碳材料,是潜在的生物质碳材料的优质碳源。近年来,其相关研究也越来越多。本文对近年来利用皮革废弃物制备生物质碳材料的应用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其主要研究领域有吸附材料、电池材料、超级电容器、电催化材料、电磁屏蔽材料等。皮革生物质碳材料的研究和发展为皮革工业的固废处理和清洁化生产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革工业 固废处理 生物质碳 功能材料
下载PDF
木基生物质碳化骨架负载聚乙二醇相变材料及表面修饰对蓄传热性能的强化 被引量:1
14
作者 朱祥宁 冯黛丽 +2 位作者 冯妍卉 林林 张欣欣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320-329,共10页
以相变芯材为核心的复合相变材料的潜热储存技术,对解决可再生能源间歇性问题有着关键作用.本研究以天然竹木为原材料,使用高温碳化方法得到碳化竹木,并使其分别吸附氧化石墨烯和还原氧化石墨烯,最终与聚乙二醇(PEG2000)复合形成稳定的... 以相变芯材为核心的复合相变材料的潜热储存技术,对解决可再生能源间歇性问题有着关键作用.本研究以天然竹木为原材料,使用高温碳化方法得到碳化竹木,并使其分别吸附氧化石墨烯和还原氧化石墨烯,最终与聚乙二醇(PEG2000)复合形成稳定的复合相变材料.实验结果表明,还原氧化石墨烯可以达到很好的包封率、热导率和光热转换效率提升效果.碳化竹木/还原氧化石墨烯/聚乙二醇三元复合相变材料包封率高达81.11%,熔化潜热为115.62 J/g,凝固潜热为104.39 J/g,热导率大幅提升至1.09 W/(m·K)(纯PEG2000的3.7倍),光热转换效率大幅提高至88.35%(纯PEG2000的3.1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碳 相变材料 热导率 光热转换效率
下载PDF
叶面喷施生物质碳点对玉米光合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徐兰青 程冰徐 王传洗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166-2173,共8页
与化石能源相比,生物质作为最常见的可再生能源,不仅污染小,还有助于缓解全球变暖。因此,合理有效的利用生物质对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大豆(Glycine max)为生物质碳源,通过水热法合成了大豆生物质碳点(SoyCDs)。制备的S... 与化石能源相比,生物质作为最常见的可再生能源,不仅污染小,还有助于缓解全球变暖。因此,合理有效的利用生物质对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大豆(Glycine max)为生物质碳源,通过水热法合成了大豆生物质碳点(SoyCDs)。制备的Soy-CDs呈球形,平均粒径为2.9 nm,最佳激发波长为340 nm,最佳发射波长为440 nm,表面富含含氧官能团,表明Soy-CDs具有良好荧光特性及生物相容性,且最大产率可达50%。此外,进一步探究了叶施不同质量浓度的SoyCDs(0、5、10、25 mg·L^(-1))对玉米(Zea mays)光合、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0 mg·L^(-1)的Soy-CDs可显著提高玉米叶片的净光合速率(208.0%),其可能原因是Soy-CDs的光转换功能增加了玉米叶片对光能的吸收和利用效率,进而改善了玉米叶片的叶绿素荧光参数及电子传递过程。同时,玉米地上部的鲜质量和干质量分别增加53.9%和42.1%,玉米地下部的鲜质量和干质量分别增加84.9%和58.6%。玉米根长、根表面积及根尖数分别增加了83.0%、94.7%和112.7%。玉米根部生长的改善将有利于玉米植株对土壤养分和水分的吸收利用。玉米单株产量增加了11.6%,玉米籽粒的百粒质量提升了6.5%,玉米棒长增加16.2%以及棒直径增加36.7%。综上,利用生物质合成的生物质碳点(B-CDs),不仅具有CDs本身的优越性质,还能降低CDs的合成成本,提高产率,实现了生物质的资源化,有利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在适当浓度下B-CDs还能有效促进作物生长和产量,为碳纳米肥料在农业中的应用提供了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碳 大豆 玉米 光合作用 产量性状
下载PDF
钒酸镍/生物质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作为超级电容器性能的研究
16
作者 赵泽铭 吴昌桐 +4 位作者 王浅云 肖阔恺 孟令鹏 刘明鑫 岳红彦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2期214-219,共6页
由于钒酸镍(Ni_(3)V_(2)O_(8))中钒(V)和镍(Ni)元素存在多价态变化,具有化学活性高、理论比电容大,而受到广泛关注。以NH_(4)VO_(3)、H_(2)C_(2)O_(4)和Ni(CH_(3)COO)_(2)为试剂,蒲棒绒毛为原料,两步水热法制备了钒酸镍/生物质碳复合材... 由于钒酸镍(Ni_(3)V_(2)O_(8))中钒(V)和镍(Ni)元素存在多价态变化,具有化学活性高、理论比电容大,而受到广泛关注。以NH_(4)VO_(3)、H_(2)C_(2)O_(4)和Ni(CH_(3)COO)_(2)为试剂,蒲棒绒毛为原料,两步水热法制备了钒酸镍/生物质碳复合材料(Ni_(3)V_(2)O_(8)/BC)。结果表明:Ni3V2O8/BC其在三电极体系下电流密度为1.0A/g时,具有较高的比电容为达到953F/g。因此,Ni_(3)V_(2)O_(8)/BC复合材料是作为高性能超级电容器的潜在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钒酸镍 生物质碳材料 超级电容器
下载PDF
一种基于生物质碳材料的制备及其对水中氯酚吸附性能的研究
17
作者 白瑞娇 宋明峰 +2 位作者 张斌 郑井瑞 李雅芙 《盐科学与化工》 CAS 2023年第7期34-38,共5页
文章以淀粉为碳前驱体,通过高温热解的方法制备出一种新型的生物质碳材料,XRD表征结果显示,碳材料中的碳以非石墨化的无定型碳的形式存在。结合电镜表征以及N2吸脱附表征,可以得知该碳材料具有优异的比表面积以及独特的孔道结构。同时,... 文章以淀粉为碳前驱体,通过高温热解的方法制备出一种新型的生物质碳材料,XRD表征结果显示,碳材料中的碳以非石墨化的无定型碳的形式存在。结合电镜表征以及N2吸脱附表征,可以得知该碳材料具有优异的比表面积以及独特的孔道结构。同时,以氯酚为水系中的模型污染物,考察该碳材料对其吸附作用,结果表明,该碳材料对水中的氯酚具有优异的吸附作用。这为后续开发具有更加优异吸附作用的碳材料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和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碳 吸附 氯酚
下载PDF
多孔生物质碳负载纳米镍催化剂的制备与析氧性能
18
作者 娄琼月 凌帅 +3 位作者 李涛 党亦杰 汪洋 梁青敏 《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第3期291-297,306,共8页
水分解制氢具有无污染、纯度高和可持续发展的优点,其中析氧反应是水分解反应中的一个重要反应,设计低成本和高效率的催化剂成为电解水制备绿氢的一个关键环节.以自然界产量丰富的谷壳为原料作为纳米镍电极材料的生物质载体,采用镍盐溶... 水分解制氢具有无污染、纯度高和可持续发展的优点,其中析氧反应是水分解反应中的一个重要反应,设计低成本和高效率的催化剂成为电解水制备绿氢的一个关键环节.以自然界产量丰富的谷壳为原料作为纳米镍电极材料的生物质载体,采用镍盐溶液浸泡与气氛热处理技术,通过原位生长的方法,制备出富含纳米镍粒子的多孔生物质碳复合催化剂.并对富镍多孔生物质碳复合催化剂的形貌、组织、结构与电催化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纳米镍晶粒子在多孔生物碳中负载良好,在1 mol/L的KOH溶液中,当电流密度为10 mA/cm~2时,过电位为431 mV,塔菲尔斜率为217 mV/dec,表明多孔生物质碳负载纳米镍催化剂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 生物质碳 纳米镍 催化 析氧反应
下载PDF
水稻秸秆生物质碳化工程热量计算及应用场景构建
19
作者 毛刚 李智星 +1 位作者 贾鲜歌 徐迪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工程技术》 2023年第10期61-64,共4页
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秸秆废弃物产生量也是急剧性增长,如得不到妥善处置,后期将会成为环境焦点问题。尤其是水稻秸秆,在南方地区产量巨大,且资源化利用方式相较单一,有强劲的多元化利用需求。水稻秸秆的生物质碳化技术可以实现水稻秸秆... 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秸秆废弃物产生量也是急剧性增长,如得不到妥善处置,后期将会成为环境焦点问题。尤其是水稻秸秆,在南方地区产量巨大,且资源化利用方式相较单一,有强劲的多元化利用需求。水稻秸秆的生物质碳化技术可以实现水稻秸秆的无害化、减量化及资源化,碳化技术生产的生物质碳,是一种高附加值的可再生原材料,存在着广泛的应用领域,本文通过初步的水稻生物质碳化热量计算,可初步判断出生物质碳化系统的热量盈亏平衡,以此来构建新的应用模式及场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秸秆 生物质碳 热量计算 扩展应用
下载PDF
真空/加压浸渍法制备二氧化硅/生物质碳复合材料
20
作者 高龙飞 赵东林 +2 位作者 赵海静 李晓 李峰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182-1187,共6页
二氧化硅/生物质碳复合材料是溶胶-凝胶/碳热还原法制备生物质多孔碳化硅陶瓷的关键。以尺寸为60mm×18mm×5mm的松木为原材料,在105℃下干燥24h,在不同真空/加压条件下浸渍二氧化硅溶胶,经过干燥和循环浸渍在松木孔道中填充二... 二氧化硅/生物质碳复合材料是溶胶-凝胶/碳热还原法制备生物质多孔碳化硅陶瓷的关键。以尺寸为60mm×18mm×5mm的松木为原材料,在105℃下干燥24h,在不同真空/加压条件下浸渍二氧化硅溶胶,经过干燥和循环浸渍在松木孔道中填充二氧化硅凝胶,将二氧化硅凝胶/松木复合材料在500℃氮气气氛下碳化2h,制备出二氧化硅/生物质碳复合材料。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对二氧化硅/生物质碳复合材料的形貌和结构进行表征,详细研究了浸渍压力和循环次数对二氧化硅/生物质碳复合材料结构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碳 溶胶-凝胶法 松木 二氧化硅 生物质碳复合材料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