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微生物转移网络的疾病检测算法
1
作者 孙洪杰 吴舜尧 《青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1期27-31,38,共6页
针对疾病检测方法中忽略微生物潜在关联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微生物转移网络的新型图神经网络算法(SAGE-O-N)用于疾病检测。算法利用微生物测序信息的相似性特征构建微生物转移网络,使用图结构数据挖掘算法发掘相似性与表型关联。实验结果... 针对疾病检测方法中忽略微生物潜在关联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微生物转移网络的新型图神经网络算法(SAGE-O-N)用于疾病检测。算法利用微生物测序信息的相似性特征构建微生物转移网络,使用图结构数据挖掘算法发掘相似性与表型关联。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机器学习方法相比,SAGE-O-N在单种疾病上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提高了约2%,在并发症数据集中AUC提高约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神经网络 疾病检测 人体菌群 生物转移网络
下载PDF
贵州东南部汞矿区土壤-农作物重金属污染及生物转移特征 被引量:3
2
作者 刘荣相 《甘肃科技》 2016年第9期31-35,共5页
通过对汞矿区土壤及农作物(大豆、甘薯和芝麻)Hg、As、Cu、Zn、Cd和Pb等6种重金属的测定,分析了农作物和土壤的重金属污染状况及生物转移特征。利用单因子污染指数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共同评价土壤和农作物重金属污染状况,结果显示:该... 通过对汞矿区土壤及农作物(大豆、甘薯和芝麻)Hg、As、Cu、Zn、Cd和Pb等6种重金属的测定,分析了农作物和土壤的重金属污染状况及生物转移特征。利用单因子污染指数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共同评价土壤和农作物重金属污染状况,结果显示:该汞矿区土壤是以汞为主要污染物,As和Cd为次要污染物的重金属污染区;矿区土壤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指数达36.211,表明该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达重度污染水平。农作食用部分单因子指数分析显示农作物的Hg的污染最为严重,综合污染指数在大豆豆荚、甘薯块根、甘薯叶和芝麻籽粒的综合污染指数分别为:48.433、10.086、79.435和123.200,显示了农作物食用部分重金属污染均已达重度污染水平。利用生物富集系数和生物转移系数评价农作对重金属的转移。大豆各器官对Hg、As、Cu、Zn、Cd和Pb均没有表现出富集性,其生物转移系数也均小于1,相较其他两种农作物而言,在汞矿污染区,种植大豆在能减少重金属污染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污染 农作物 生物转移系数 汞矿
下载PDF
消毒剂擦拭介入对手指微生物转移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李雪杰 刘莹 温颖 《当代医学》 2019年第12期144-147,共4页
目的探讨消毒剂擦拭介入对手指微生物转移的影响。方法选择一名受试者对象进行污染物表面-手指转移实验,调查消毒擦拭使用后污染的污染物到手指的微生物转移的变化,将大肠杆菌(10~8~10~9CFU/ml),金黄色葡萄球菌(109 CFU/ml),苏云金芽... 目的探讨消毒剂擦拭介入对手指微生物转移的影响。方法选择一名受试者对象进行污染物表面-手指转移实验,调查消毒擦拭使用后污染的污染物到手指的微生物转移的变化,将大肠杆菌(10~8~10~9CFU/ml),金黄色葡萄球菌(109 CFU/ml),苏云金芽孢杆菌孢子(10~7~10~8CFU/ml)和脊髓灰质炎病毒1(10~8PFU/ml)接种在瓷砖,层压板和花岗岩上以模拟生活中的情景。结果从未经处理的非转移污染物(4.5~6.9 log10CFU/2 cm^2或PFU/2 cm^2)回收的测试微生物数量显着大于从处理过的非转移污染物中回收的数量(<1.2~2.7 log10CFU/2 cm^2或PFU/所测试的所有类型的微生物和污染物均为2 cm^2(P<0.05),导致log10微生物减少1.9~5.0。苏云金芽孢杆菌孢子的减少总是少于其他微生物(平均log10减少1.9~2.5对比3.5~5.0,表明苏打芽孢杆菌孢子更有可能在消毒擦拭后转移治疗。对于所有类型的微生物和测试的污染物,来自消毒剂-擦拭处理的污染物的所得转移低于未处理的污染物(平均值为≥0.000 2%~0.1%,相对于0.04%~36.3%)。对于所有消毒剂-擦拭处理的污染物,手指上的大肠杆菌CFU的计数均低于10 CFU/cm^2的检测限,这导致所有试验的转移值小于百分比;对于至少一次试验,其他微生物也显示出低于百分比的转移值。结论消毒剂擦拭介入可减少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苏云金芽孢杆菌孢子和脊髓灰质炎病毒到手指微生物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毒剂 擦拭介入 手指微生物转移 影响
下载PDF
沙棘制剂抗恶性新生物转移性能的实验证据 被引量:2
4
作者 Е.П.Зуева О.Н.Коновалова +4 位作者 Е.Н.Амосова Т.Г.Разина В.Ф.Турецкова 邱红 张哲民 《沙棘》 1998年第1期32-33,共2页
化疗与手术疗法应该认为是治疗恶性新生物的主要方法,但不能完全保证其痊愈。在使用细胞抑制剂治疗时,机体抗肿瘤的抵抗力往往下降,出现复发与转移,细胞抑制病发展,甚至在成功切除原发性肿瘤结的情况下,因其随后的转移,始终存在死亡的... 化疗与手术疗法应该认为是治疗恶性新生物的主要方法,但不能完全保证其痊愈。在使用细胞抑制剂治疗时,机体抗肿瘤的抵抗力往往下降,出现复发与转移,细胞抑制病发展,甚至在成功切除原发性肿瘤结的情况下,因其随后的转移,始终存在死亡的危险。积累的大量事实证明,外科手术,尤其在肿瘤过程晚期进行手术,常使病人病势加重,刺激肿瘤扩散,不排除出现复发而缩短生命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制剂 沙棘制剂 抗肿瘤性 生物转移性能
下载PDF
生物医药技术转移发展模式探析 被引量:3
5
作者 马彦 戴镇海 《上海医药》 CAS 2000年第11期6-8,共3页
20世纪的医药工业为人类的健康和科学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生物医药作为生命科学的重要产业,目前,正在健康地发展。随着基因组研究的推进,生物医药产业的第二次浪潮正在形成。展望21世纪,生物医药产业将成为对人类和社会影响最大并可... 20世纪的医药工业为人类的健康和科学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生物医药作为生命科学的重要产业,目前,正在健康地发展。随着基因组研究的推进,生物医药产业的第二次浪潮正在形成。展望21世纪,生物医药产业将成为对人类和社会影响最大并可能改变经济结构的高技术支柱产业之一,这已被世界所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医药技术转移 发展模式 产业化发展
下载PDF
微生物谷氨酰胺转移酶对大豆分离蛋白凝胶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1
6
作者 姜燕 温其标 唐传核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9-62,共4页
研究了底物浓度、pH、酶浓度、温度、时间、离子浓度和二巯基苏糖醇(DTT)的添加对微生物谷氨酰胺转移酶(MTGase)诱导的大豆分离蛋白(SPI)凝胶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SPI溶液中加入MTGase,可以使体系在低温下形成凝胶;SPI低于8%不能形... 研究了底物浓度、pH、酶浓度、温度、时间、离子浓度和二巯基苏糖醇(DTT)的添加对微生物谷氨酰胺转移酶(MTGase)诱导的大豆分离蛋白(SPI)凝胶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SPI溶液中加入MTGase,可以使体系在低温下形成凝胶;SPI低于8%不能形成凝胶;pH7.0,酶量为30U/g蛋白,50℃水浴加热1h,NaCl为0.6N时,均可获得最高的凝胶强度;添加DTT,对体系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谷氨酰胺转移 大豆分离蛋白 凝胶强度
下载PDF
微生物谷氨酰胺转移酶对大豆分离蛋白凝胶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姜燕 温其标 唐传核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3,12,共4页
研究了底物浓度pH、酶浓度、温度、时间、离子浓度和二巯基苏糖醇(DTT)的添加对微生物谷氨酰胺转移酶(MTGase)诱导的大豆分离蛋白(SPI)凝胶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SPI溶液中加入MTGase,可以使体系在低温下形成凝胶;SPI低于8%不能形成凝... 研究了底物浓度pH、酶浓度、温度、时间、离子浓度和二巯基苏糖醇(DTT)的添加对微生物谷氨酰胺转移酶(MTGase)诱导的大豆分离蛋白(SPI)凝胶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SPI溶液中加入MTGase,可以使体系在低温下形成凝胶;SPI低于8%不能形成凝胶;pH7.0,酶量为30U/g.pro,50℃水浴加热1h,NaCl为0.6N时,均可获得最高的凝胶强度;添加DTT,对体系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谷氨酰胺转移 大豆分离蛋白 凝胶强度
下载PDF
生物发光共振能量转移技术及其应用 被引量:8
8
作者 李雅林 白波 陈京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077-1082,共6页
生物发光共振能量转移(BRET)技术是近10年来出现的一种新的检测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技术.它的最大优势是能在活细胞中实时进行检测,因此能够进行相互作用动力学的研究.本文系统阐述了BRET的原理和方法,综述了BRET技术的最新进展,以... 生物发光共振能量转移(BRET)技术是近10年来出现的一种新的检测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技术.它的最大优势是能在活细胞中实时进行检测,因此能够进行相互作用动力学的研究.本文系统阐述了BRET的原理和方法,综述了BRET技术的最新进展,以及该技术在G蛋白偶联受体(GPCRs)信号转导及药物发现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发光共振能量转移 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 G蛋白偶联受体 药物发现
下载PDF
共振能量转移分子显像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3
9
作者 聂大红 唐刚华 《同位素》 CAS 2016年第4期248-256,共9页
共振能量转移分子显像(RETI)能显著改善光信号强度和组织穿透性,可用于活体深度组织光学显像。共振能量转移(RET)是指发生在近距离的供体与受体之间的能量转移,包括非放射共振能量转移和放射共振能量转移。RETI是基于共振能量转移的光... 共振能量转移分子显像(RETI)能显著改善光信号强度和组织穿透性,可用于活体深度组织光学显像。共振能量转移(RET)是指发生在近距离的供体与受体之间的能量转移,包括非放射共振能量转移和放射共振能量转移。RETI是基于共振能量转移的光学成像技术,主要包括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显像(FRETI)、生物发光共振能量转移显像(BRETI)、化学发光共振能量转移显像(CRETI)和放射共振能量转移显像(RRETI)。目前,RETI是分子显像研究的热门领域,已用于生物医药学研究各领域。本文对RETI技术原理及其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振能量转移分子显像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 生物发光共振能量转移 化学发光共振能量转移 放射共振能量转移
下载PDF
植物对土壤中微量元素的吸收与转移及对生物地球化学异常形成的影响——以广西盐田岭锡石硫化物矿床为例 被引量:5
10
作者 陈杨 蒙梦平 宋慈安 《地球与环境》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08-218,共11页
为探讨生长于矿床上部植物对土壤中的成矿及伴生元素的吸收和转移及对生物地球化学异常形成的影响,以盐田岭锡石硫化物矿床为例,研究了不同土层及生长其上的杉木、杨梅树和芒萁不同器官中元素的含量特征。研究发现:生长于矿床上部植物... 为探讨生长于矿床上部植物对土壤中的成矿及伴生元素的吸收和转移及对生物地球化学异常形成的影响,以盐田岭锡石硫化物矿床为例,研究了不同土层及生长其上的杉木、杨梅树和芒萁不同器官中元素的含量特征。研究发现:生长于矿床上部植物中的多数成矿及伴生元素的含量高于背景区,形成了生物地球化学异常,其元素组合同土壤异常大致相似但其衬度均小于土壤,土壤中富集的As、Sb、Bi、Hg、Sn、W在植物中未产生异常。元素在植物不同器官中的积累具有地下部分(根部特别是细根)或地上部分顶部(叶及细枝)富集,中部(木质部及皮)贫化的规律。相对于背景区,矿化异常区植物对多数元素的吸收和转移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营养性或毒性较小的元素降低相对较小,而毒性较大的或难溶解的元素降低相对较大。植物对土壤中营养性或毒性较小的元素的吸收和转移可能是无障-半无障的,而对毒性较大的元素或难溶解的元素可能是有障的。无障-半无障型元素有可能产生良好的生物地球化学异常,而有障型元素的生物异常可能不明显甚至不产生。毒性较大的元素由根向叶的转移可能是有障的,其叶部异常可能不明显甚至不产生,但有可能产生清晰的根部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量元素 生物吸收和转移 屏障效应 植物 锡石硫化物矿床
下载PDF
基于共振能量转移的生物传感器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1
作者 包昆鹭 许琪 +2 位作者 曹宏梅 刘星 陈奇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56-661,共6页
共振能量转移(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RET)是一种发生在供体和受体之间的非辐射能量转移过程。RET的能量转移效率对供体和受体间的距离变化非常敏感,可被用于开发新型的光学生物传感器。与传统光学生物传感器相比,基于RET的生物传... 共振能量转移(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RET)是一种发生在供体和受体之间的非辐射能量转移过程。RET的能量转移效率对供体和受体间的距离变化非常敏感,可被用于开发新型的光学生物传感器。与传统光学生物传感器相比,基于RET的生物传感器无需洗涤及分离过量标记物等步骤,可大幅简化检测流程。因RET具有灵敏度高、操作简便及速度快等优点,近年来,在医学诊断、生命科学研究、环境监控以及食品安全检测等领域备受关注。该文根据能量供体的不同,将RET分为3种类型: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luorescence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FRET)、生物发光共振能量转移(Bioluminescence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BRET)和化学发光共振能量转移(Chemiluminescence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CRET)。并分别对基于上述3种RET类型的生物传感器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同时对其应用前景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振能量转移 食品安全检测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 生物发光共振能量转移 化学发光共振能量转移
下载PDF
湘莲不同器官中常见重金属含量检测及富集特征分析
12
作者 戴慧 赵文玉 +2 位作者 王建辉 贺湘怡 龙潇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0-67,共8页
目的:了解湘莲种植区底泥及湘莲不同器官中常见重金属含量,进而探究湘莲各部位对重金属的富集转移特征。方法:以湖南省典型湘莲种植区为研究对象,通过ICP-OES检测底泥及湘莲不同器官中Cd、Cr、Pb、Ni、Cu、Zn、Mn含量;采用生物富集系数(... 目的:了解湘莲种植区底泥及湘莲不同器官中常见重金属含量,进而探究湘莲各部位对重金属的富集转移特征。方法:以湖南省典型湘莲种植区为研究对象,通过ICP-OES检测底泥及湘莲不同器官中Cd、Cr、Pb、Ni、Cu、Zn、Mn含量;采用生物富集系数(BCF)和生物转移系数(TF)评价湘莲对重金属的富集转移特征。结果:底泥中Cd、Cr、Pb、Ni、Cu、Zn、Mn含量均值分别为0.73,176.28,40.48,27.61,28.07,95.57,311.68 mg/kg,与NY/T 391—2021限量值相比,Cd、Cr、Pb含量的超标率分别为100%,75%,10%。湘莲中7种重金属的最高富集器官:莲芯中为Cd、Cu、Zn,莲根中为Cr、Pb,去芯莲肉中为Ni,莲叶中为Mn,其含量均值分别为0.20,13.64,78.58,14.66,2.23,1.11,924.03 mg/kg。仅莲茎和莲叶中的BCF Mn均值>1,各器官中的TF Cu值均>1。结论:研究区以Cd污染相对严重;湘莲不同器官重金属含量不同,莲茎及莲叶对Mn有较强富集作用,Cu在湘莲内转移能力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莲 重金属污染 生物富集 生物转移
下载PDF
辛伐他汀生物合成技术述评
13
作者 宋继国 石利平 +2 位作者 尹强 刘建锋 任强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年第7期5-9,共5页
本文对辛伐他汀的生物合成技术进行了评述,生产辛伐他汀的方法主要为化学合成法,发酵法和生物转化法。化学合成法受限于步骤繁多,试剂种类多消耗大,产品分离复杂等缺陷;发酵法主要采用构建的基因工程改造的土曲霉菌株并没有表现出明显... 本文对辛伐他汀的生物合成技术进行了评述,生产辛伐他汀的方法主要为化学合成法,发酵法和生物转化法。化学合成法受限于步骤繁多,试剂种类多消耗大,产品分离复杂等缺陷;发酵法主要采用构建的基因工程改造的土曲霉菌株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效果;生物转化法是利用酯酶催化的反应,主要问题是区域选择性较低、产物纯化步骤复杂。通过对辛伐他汀的生物合成可行性分析,对辛代他汀合成的重要前体物莫纳可林J的生物合成研究过程以及莫纳可林J转化为辛伐他汀的酶催化技术进行了论述,认为随着新型酰基转移生物酶技术的日趋成熟,酶催化技术会成为未来最有希望的具有大规模工业应用的辛伐他汀生产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伐他汀 生物合成 莫纳可林J 酶催化 酰基转移生物
下载PDF
土壤-青菜系统中^(125)Ⅰ的生物地球化学迁移及其动态变化 被引量:3
14
作者 严爱兰 翁焕新 +2 位作者 洪春来 宋秀辉 谢伶莉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25-532,共8页
采用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了土壤-青菜生态系统中125I的生物地球化学迁移与转化机制,并运用箱式模型分析了125I的动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引入土壤的125I随深度而衰减,绝大部分滞留在土壤0~10cm表层内,125I的滞留量与土壤质地有关;青菜... 采用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了土壤-青菜生态系统中125I的生物地球化学迁移与转化机制,并运用箱式模型分析了125I的动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引入土壤的125I随深度而衰减,绝大部分滞留在土壤0~10cm表层内,125I的滞留量与土壤质地有关;青菜通过根部能很快吸收土壤中的125I,并可将大部分转运至地上部分,青菜各部位125I的富集系数为根>茎>叶柄>叶,嫩叶中富集的125I明显大于老叶;土壤和青菜中125I的动态分布服从指数变化方程,土壤和青菜中的碘可以相向迁移,青菜中碘的积累量即为土壤和青菜中碘迁移量的差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碘缺乏病(IDD) ^125I 土壤青菜系统 生物地球化学转移 箱式模型
下载PDF
响应曲面法优化生草乌干热抑菌最佳工艺
15
作者 邹赣昌 俸雅娟 +2 位作者 覃语燕 赖奕文 向薇洁 《现代盐化工》 2024年第1期90-91,94,共3页
目的:通过响应曲面法优化生草乌干热抑菌工艺条件。方法:以成品制剂微生物(细菌、霉菌)数量和乌头类双酯型生物碱转移率为评价指标,选取加热温度、加热时间、铺盘厚度为考察因素,利用响应曲面法优选生草乌抑菌最佳工艺。结果:生草乌最... 目的:通过响应曲面法优化生草乌干热抑菌工艺条件。方法:以成品制剂微生物(细菌、霉菌)数量和乌头类双酯型生物碱转移率为评价指标,选取加热温度、加热时间、铺盘厚度为考察因素,利用响应曲面法优选生草乌抑菌最佳工艺。结果:生草乌最佳抑菌工艺条件:加热温度为106℃,加热时间为10 h,铺盘厚度为3 cm。结论:此工艺条件经工艺验证试验,干热后选用生草乌入药的制剂成品微生物指标可达到《中国药典》2020年版要求,重复性好,且干热前后乌头类双酯型生物碱转移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响应面优化 乌头类双酯型生物转移 干热抑菌
下载PDF
材料转移协议中延展性权利条款的竞争法分析及规制
16
作者 万志前 张成 《科技与法律》 CSSCI 2020年第6期48-57,共10页
生物材料转移协议(MTA)作为生物材料转移的主要路径,是影响生物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鉴于生物材料的工具属性,延展性权利条款成为MTA中常见的限制性条款,基于契约自由原则,该条款存在一定合理性,但也可能产生限制竞争的效果,仍需接受竞... 生物材料转移协议(MTA)作为生物材料转移的主要路径,是影响生物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鉴于生物材料的工具属性,延展性权利条款成为MTA中常见的限制性条款,基于契约自由原则,该条款存在一定合理性,但也可能产生限制竞争的效果,仍需接受竞争法的检视。通过考察各国立法样态、执法和司法实践,MTA中的延展性许可费条款一般不违反竞争法,除非该条款强制要求材料接受方对未使用材料的研发产品支付许可费。回授条款应首先检视其排他性,独占性回授条款具有违法性,非独占性回授条款需依对价、互惠等因素作进一步分析。为促进生物材料转移,我国应参照国际和他国先例,完善延展性权利条款,制定MTA标准模板,以供生物材料交易双方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材料转移协议 延展性权利条款 延展性许可费 回馈授权 竞争法
下载PDF
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应用2种结膜瓣转移覆盖术效果比较
17
作者 陈阳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8年第17期141-142,共2页
目的观察比较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应用球结膜瓣转移覆盖术与生物羊膜转移覆盖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医院收治的接受手术治疗的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应用球结膜瓣转移覆盖术进行治疗,观察组... 目的观察比较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应用球结膜瓣转移覆盖术与生物羊膜转移覆盖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医院收治的接受手术治疗的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应用球结膜瓣转移覆盖术进行治疗,观察组应用生物羊膜转移覆盖术进行治疗,观察比较2组手术前后视力水平、泪腺功能、并发症发生率及6个月后复发情况。结果 2组术后视力水平明显提升,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泪膜破裂时间(BUT)、基础泪液分析实验(SIT)数值明显上升,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方面,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应用球结膜瓣转移覆盖术与生物羊膜转移覆盖术治疗的临床效果相当,具有安全、可靠的特点,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翼状胬肉 球结膜瓣转移覆盖术 生物羊膜转移覆盖术 视力
下载PDF
淋巴结转移的机制:目前的概念
18
作者 江刚 黄以乐 《国外医学(耳鼻咽喉科学分册)》 2001年第1期5-8,共4页
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已使人们对癌症生物学的认识有了根本的变化。
关键词 淋巴结转移 头颈鳞状细胞癌 肿瘤浸润 转移生物
下载PDF
共振能量转移技术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8
19
作者 张顺超 沈国励 李合松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60-566,共7页
共振能量转移,包括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生物发光共振能量转移和化学发光共振能量转移,已逐步发展为较成熟的技术,是目前常用的光学物理分析手段之一。本文围绕近些年发展的供受体对,介绍了共振能量转移技术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研究现状,... 共振能量转移,包括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生物发光共振能量转移和化学发光共振能量转移,已逐步发展为较成熟的技术,是目前常用的光学物理分析手段之一。本文围绕近些年发展的供受体对,介绍了共振能量转移技术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研究现状,展望了共振能量转移技术的应用前景和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 生物发光共振能量转移 化学发光共振能量转移
下载PDF
RP-HPLC法测定人尿苷二磷酸葡醛酸转移酶UGT1A3转基因细胞中槲皮素
20
作者 姚艳 张霞 +3 位作者 刘瑶 余露山 蒋惠娣 曾苏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11,共5页
目的: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重组UGT1A3转基因细胞中槲皮素,并研究该酶对槲皮素的相关代谢及动力学参数测定。方法:Bac-to-Bac系统表达的人UGT1A3重组酶细胞破碎液与槲皮素共孵育之后,以乙腈沉淀蛋白,采用木犀草素为内标,以Pheno... 目的: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重组UGT1A3转基因细胞中槲皮素,并研究该酶对槲皮素的相关代谢及动力学参数测定。方法:Bac-to-Bac系统表达的人UGT1A3重组酶细胞破碎液与槲皮素共孵育之后,以乙腈沉淀蛋白,采用木犀草素为内标,以Phenomenex Luna C18柱为分析柱,甲醇(A)-0.1%甲酸溶液(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0~25 min(30∶70-80∶20,A∶B),>25~25.5min(80∶20),>25.5~27 min(80∶20-30∶70),>27~30 min(30∶70);流速1.0 ml/min,紫外检测波长为368 nm。结果:槲皮素在5~200μmol/L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检测限为1.25μmol/L(S/N≥3),定量限为5μmol/L(S/N>10,RSD=6.99%),方法回收率达99.1%~103.5%,日内、日间RSD分别<2.5%和<8%。另测得UGT1A3催化槲皮素的Km为(62.95±13.16)μmol/L,Vmax为(284.50±24.35)nmol.min-1.g-1,清除率Vmax/Km为4.52 ml.min-1.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槲皮素/分析 色谱法 高压液相 葡糖醛酸基转移酶/生物合成 重组酶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