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富血小板血浆复合自体松质骨移植的生物重建治疗陈旧性腕舟状骨骨不连的临床效果分析
1
作者 贺杰 李仪宁 +6 位作者 任洪峰 王申 韩静 夏晓暖 孟翔 王好锋 常祺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23年第5期49-54,共6页
目的观察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复合自体松质骨移植治疗腕舟状骨骨不连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收集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89医院自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期间收治的30例陈旧性腕舟状骨骨不连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目的观察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复合自体松质骨移植治疗腕舟状骨骨不连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收集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89医院自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期间收治的30例陈旧性腕舟状骨骨不连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5例)采用PRP复合自体松质骨移植的生物重建方法,对照组(15例)采用只采用自体松质骨移植并内固定的手术方式。对比两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情况、骨痂等级评分、腕关节功能评估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术后30例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周期为12个月。观察组骨折愈合率为93.3%,对照组骨折愈合率为6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为(1.83±0.23)h,对照组的手术时间为(1.73±0.30)h,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16.54±0.74)周]少于对照组[(20.70±4.73)周],术后住院时间[(14.27±2.43)d]少于对照组[(19.53±6.29)d],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4、8、12周骨痂等级评分比较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6周骨痂等级评分比较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显示术后6个月,观察组的Mayo评分高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两组间Mayo评分及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共2例,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共6例,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富血小板血浆(PRP)复合自体松质骨移植治疗腕舟状骨骨不连可促进腕舟状骨骨折愈合,减少手术相关并发症,利于腕关节功能恢复,近期临床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血小板血浆 复合生物重建技术 骨折愈合微环境 自体骨移植
下载PDF
四肢恶性骨肿瘤骨切除后大段骨缺损的生物重建 被引量:6
2
作者 贺杰 常祺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20-425,共6页
背景: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恶性骨肿瘤的保肢手术逐步成为主要趋势,因而各种生物重建方法得以在临床中引用。目的:对四肢恶性骨肿瘤骨切除后大段骨缺损的生物重建进行综述。方法:由第一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万方... 背景: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恶性骨肿瘤的保肢手术逐步成为主要趋势,因而各种生物重建方法得以在临床中引用。目的:对四肢恶性骨肿瘤骨切除后大段骨缺损的生物重建进行综述。方法:由第一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中2000至2020年出版的文献,英文检索词为"malignant bone tumor,bone defect,biological reconstruction,limb salvage",中文检索词为"恶性骨肿瘤,保肢方法,生物重建技术"。查阅近年国内外有关肢体恶性骨肿瘤术后大段骨缺损生物重建的文献并进行综述,剔除与研究主题不符的文献,总结各种生物重建手术方式的优缺点。结果与结论:①针对四肢恶性骨肿瘤骨切除后大段骨缺损,瘤段骨原位灭活、关节缺损后生物重建和节段骨切除后生物重建方法各有利弊,对适应证不同的患者应选择不同手术方法;②提示生物重建可为四肢恶性骨肿瘤保肢治疗提供重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 骨肿瘤 恶性 骨缺损 生物重建 保肢 综述
下载PDF
儿童膝关节周围骨肉瘤保留骨骺生物重建的近期随访 被引量:1
3
作者 戴志兵 孙亚超 +1 位作者 麦尔旦江·麦合木提 江仁兵 《实用骨科杂志》 2022年第6期503-508,共6页
目的评估5例儿童膝关节周围骨肉瘤保留骨骺生物重建的疗效。方法回顾2019年1月至2020年9月在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骨与软组织科行膝关节周围骨肉瘤保留骨骺生物重建的5例患者资料,男3例,女2例;年龄8~14岁,平均(11.6±2.6)岁;2... 目的评估5例儿童膝关节周围骨肉瘤保留骨骺生物重建的疗效。方法回顾2019年1月至2020年9月在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骨与软组织科行膝关节周围骨肉瘤保留骨骺生物重建的5例患者资料,男3例,女2例;年龄8~14岁,平均(11.6±2.6)岁;2例股骨骨肉瘤,3例胫骨骨肉瘤;肿瘤切除后骨缺损12~30 cm,平均(18.0±6.9)cm。重建方式:2例股骨骨肉瘤采用自体骨液氮灭活再植+同侧带血管腓骨移植;2例胫骨骨肉瘤采用自体骨液氮灭活再植+同侧带血管腓骨移植;1例胫骨骨肉瘤采用自体骨液氮灭活再植+对侧带血管腓骨移植。定期复查X线片了解骨愈合情况,末次随访评估下肢长度及膝关节屈伸功能。结果随访15~36个月,所有病例均达到骨愈合,骨愈合时间为(5.2±1.9)个月(3~8个月)。末次随访2例双下肢等长,2例患肢短缩≤1 cm,1例患肢短缩2 cm。4例膝关节屈曲>90°,1例屈曲50°~60°,未见肿瘤复发及远处转移。肌肉骨骼肿瘤学会(muscle skeletal tumor society,MSTS)评分为(24.2±2.5)分(20~26分)。结论儿童膝关节周围骨肉瘤行保留骨骺的自体骨液氮灭活再植结合带血管腓骨复合重建有利于骨愈合,有利于肢体长度的保持和术后功能恢复,近期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 骨骺 自体骨液氮灭活 带血管蒂腓骨 生物重建
下载PDF
生物重建与截肢手术治疗胫骨远端骨肿瘤的近期疗效及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马秉正 衣静 彭国栋 《现代肿瘤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4期4514-4517,共4页
目的:分析生物重建与截肢手术对胫骨远端骨肿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100例胫骨远端骨肿瘤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案分为生物重建组、截肢手术组各50例,生物重建组于保肢手术后行带血管蒂腓... 目的:分析生物重建与截肢手术对胫骨远端骨肿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100例胫骨远端骨肿瘤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案分为生物重建组、截肢手术组各50例,生物重建组于保肢手术后行带血管蒂腓骨重建治疗,截肢手术组采取截肢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肿瘤标志物指标(癌胚抗原、糖链抗原19-9、糖链抗原125、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生存质量评分(生理、心理、社会关系、环境)、MSTS评分、复发率差异。结果:术前两组患者肿瘤标志物指标、生存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肿瘤标志物指标均较本组术前显著下降、生存质量评分均较本组术前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物重建组术后肿瘤标志物指标与截肢手术组数值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生存质量评分显著大于截肢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物重建组MSTS评分大于截肢手术组、复发率高于截肢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胫骨远端骨肿瘤治疗中生物重建与截肢手术均能够取得理想的近期疗效,但生物重建更有助于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及肢体功能,却也存在着复发风险高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远端骨肿瘤 生物重建 截肢手术 生存质量 复发率
下载PDF
浅谈生物重建中的生物措施 被引量:1
5
作者 涂宏章 刘永泉 《亚热带水土保持》 2005年第1期27-28,共2页
本文结合河田生物重建的实践,对乡土灌木与外来品种的选用、不同流失程度配套相应的生物措施和持续施肥作了粗浅的探讨。
关键词 生物重建 生物措施 河田生物 乡土灌木 外来品种 水土流失
下载PDF
肢体恶性骨肿瘤生物学重建外科治疗进展 被引量:5
6
作者 覃康 朱斌 +3 位作者 缪语 李世杰 程冬冬 杨庆诚 《国际骨科学杂志》 2017年第3期158-161,共4页
20世纪70年代以前,肢体恶性骨肿瘤的治疗方式以截肢为主。随着新辅助化疗的广泛应用、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外科手术技术及器械的革新,保肢手术已成为治疗肢体恶性骨肿瘤的主流方式。生物学重建作为保肢方式之一,有着并发症少、使用寿... 20世纪70年代以前,肢体恶性骨肿瘤的治疗方式以截肢为主。随着新辅助化疗的广泛应用、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外科手术技术及器械的革新,保肢手术已成为治疗肢体恶性骨肿瘤的主流方式。生物学重建作为保肢方式之一,有着并发症少、使用寿命长和肢体功能恢复较好等优势。该文就肢体恶性骨肿瘤生物学重建外科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骨肿瘤 生物重建 骨移植 游离腓骨移植 ILIZAROV技术
下载PDF
胸部电生物阻抗重建波的初步研究结果
7
作者 况明星 肖秋金 +3 位作者 肖伟 况南珍 赵志坚 罗勤 《江西医学院学报》 CAS 2002年第4期16-16,共1页
关键词 胸部 生物阻抗重建 心阻抗图
下载PDF
应用Transtibial技术进行前交叉韧带生物力学止点重建的病例系列研究
8
作者 张家豪 牛星跃 +2 位作者 邵嘉艺 胡晓青 敖英芳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594-599,共6页
目的:评估应用Transtibial技术进行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生物力学止点重建的骨道孔径、定位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间于北京大学运动医学研究所应用Transtibial技术进行生物力学止点重... 目的:评估应用Transtibial技术进行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生物力学止点重建的骨道孔径、定位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间于北京大学运动医学研究所应用Transtibial技术进行生物力学止点重建的患者30例,利用CT对骨道长短径进行测量,评估其是否与理论值匹配,并对骨道中心点进行定位分析,评估是否满足解剖定位,对术前及术后2年左右随访的Tegner评分、Lysholm评分、IKDC主观功能评分,KT-2000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评估临床效果。结果:术后CT显示胫骨端和股骨端长径测量值和理论值基本匹配,而短径测量值和理论值相比偏大。胫骨骨道中心点位于胫骨长度的前38.8%和宽度的内43.4%,定位偏内侧;股骨骨道中心点位于Blumensaat’s线水平的股骨外侧髁长度的后24.8%和高度的上33.2%,满足解剖定位。术后临床功能评分及膝关节前后向稳定性均较术前显著改善。结论:应用Transtibial技术进行ACL生物力学止点重建可以使骨道长短径与理论值良好匹配,满足解剖定位,并获得良好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 生物力学止点重建 CT 骨道定位 临床效果
下载PDF
基于生物群落重建的景观水体生态修复方法研究 被引量:13
9
作者 黄越 闻丞 +2 位作者 陈炜 李雪珊 谭羚迪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4-29,共6页
城市中的景观水体是一种人工湿地,不仅是城市园林不可或缺的造景要素,也是众多生物的栖息地,还具有净化城市中水的潜力,是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的关键组成部分。基于生物群落重建的景观水体生态修复方法以物质流、食物网和"种-面积&qu... 城市中的景观水体是一种人工湿地,不仅是城市园林不可或缺的造景要素,也是众多生物的栖息地,还具有净化城市中水的潜力,是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的关键组成部分。基于生物群落重建的景观水体生态修复方法以物质流、食物网和"种-面积"关系等作为理论依据,以历史生物和景观数据作为修复依据,以"人为设计"和"自然发展"作为基本思路,重建完整食物网,使湿地生态系统中的物质顺畅流动并最终能被生物消解。以小毛驴市民农园景观水体为例,阐述重建生物群落生态修复方法包括:修复方案设计,工程施工,恢复监测和管理维护4个步骤及以下8种方法:历史生物数据/自然地理文献查阅,场地踏勘,生物本底调查,水底地形设计,景观工程施工,物种重引入,生物监测和水质监测。经修复的景观水体水质在当年生长季末期达到地表水Ⅱ类水质量标准,并为28种动物提供栖息地。基于生物群落重建的景观水体生态修复包括规划设计、施工建造、运营管理各环节,是我国华北平原地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居环境的有益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生物群落重建 生态修复 食物网 人工湿地
下载PDF
生物补片盆底重建术配合补中益气汤治疗完全性直肠脱垂疗效观察 被引量:13
10
作者 葛广德 胡文辉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6年第22期2463-2465,共3页
目的观察生物补片盆底重建手术联合补中益气汤治疗完全性直肠脱垂的临床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将70例住院治疗的完全性直肠脱垂患者随机平均分为2组,对照组35例进行择期生物补片盆底重建手术,观察组35例在生物补片盆底重建手术后口服中... 目的观察生物补片盆底重建手术联合补中益气汤治疗完全性直肠脱垂的临床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将70例住院治疗的完全性直肠脱垂患者随机平均分为2组,对照组35例进行择期生物补片盆底重建手术,观察组35例在生物补片盆底重建手术后口服中药补中益气汤,每日1剂,治疗15 d后休息15 d,30 d为1个周期,共治疗3个周期,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气虚症状积分、临床症状积分以及排便与生存质量积分,统计2组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术后3个月2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气虚症状积分、临床症状积分以及排便与生存质量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均<0.05),且观察组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2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生物补片盆底重建手术联合补中益气汤治疗完全性直肠脱垂,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以及排便情况,有效缓解气虚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且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补片盆底重建 补中益气汤 完全性直肠脱垂
下载PDF
生物反馈神经功能重建治疗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瘢痕应对措施研究
11
作者 刘博宁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6期62-65,共4页
基于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瘢痕的患者,具体观察生物反馈神经功能重建治疗的相关应对措施。方法 本文选择的研究时间范围在2022年1月到2023年1月,所有研究对象均为实施剖宫产后出现术后腹壁切口瘢痕的患者,患者的数量主要为63例,对对照组... 基于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瘢痕的患者,具体观察生物反馈神经功能重建治疗的相关应对措施。方法 本文选择的研究时间范围在2022年1月到2023年1月,所有研究对象均为实施剖宫产后出现术后腹壁切口瘢痕的患者,患者的数量主要为63例,对对照组的患者实施常规的治疗手段,对观察组的患者实施生物反馈神经功能重建治疗,对患者的各项治疗指标加以观察。结果 在观察组中,显效25例,占比78.13%,有效6例,占比18.75%,无效1例,占比3.13%,有效率96.88%(31/32),在对照组中,显效18例,占比58.06%,有效5例,占比16.13%,无效8例,占比25.81%,有效率74.19%(23/31),P<0.05;在观察组中,十分满意25例,占比78.13%,满意5例,占比15.63%,不满意2例,占比6.25%,满意度93.75%(30/32),在对照组中,十分满意14例,占比45.16%,满意9例,占比29.03%,不满意8例,占比25.81%,满意度74.19%(23/31),对比P<0.05;基于观察组,观察切口愈合情况,甲级患者28例,乙级患者4例,基于对照组,观察切口愈合情况,甲级患者16例,乙级患者9例,丙级患者6例,P<0.05;治疗前,基于观察组的情况,SAS(53.48±2.41),SDS(55.79±3.93),对照组SAS(53.49±2.49),SDS(55.78±3.91),P>0.05,治疗后,基于对照组的情况,SAS(34.29±1.59),SDS(36.65±1.82),观察组SAS(16.53±0.48),SDS(12.97±0.63),P<0.05。结论 针对剖宫产后出现术后腹壁切口瘢痕的患者,可借助生物反馈神经功能重建治疗,促进患者瘢痕情况的改善,进而有效保障患者术后功能恢复,有利于使患者负面情绪得到改善,进而帮助患者优化临床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 腹壁切口瘢痕 生物反馈神经功能重建
下载PDF
胫骨远端原发性恶性骨肿瘤保肢治疗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郭华 程冬冬 杨庆诚 《国际骨科学杂志》 2022年第3期129-133,共5页
发生在胫骨远端的原发性恶性骨肿瘤较少见,但是一旦发生,手术切除重建的难度很高,因为该部位缺乏软组织覆盖,且踝关节结构较为复杂,术后重建踝关节功能难度很高。截肢手术作为胫骨远端原发性恶性骨肿瘤的常规手术方法,与新技术条件下的... 发生在胫骨远端的原发性恶性骨肿瘤较少见,但是一旦发生,手术切除重建的难度很高,因为该部位缺乏软组织覆盖,且踝关节结构较为复杂,术后重建踝关节功能难度很高。截肢手术作为胫骨远端原发性恶性骨肿瘤的常规手术方法,与新技术条件下的保肢手术相比,其在生存率和生活质量上并不具有优势。目前对于胫骨远端原发性恶性骨肿瘤的治疗和重建并未达成共识。该文就胫骨远端原发性恶性骨肿瘤常见类型、手术方法和术后缺损重建方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远端 原发性恶性骨肿瘤 生物重建 同种异体骨移植 腓骨移植重建 假体置换
下载PDF
兔同种异体半月板移植后膝胫股关节面生物力学重建的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薛超 罗殿中 +3 位作者 衷鸿宾 张轶超 章亚东 侯树勋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97-401,共5页
目的探讨兔同种异体半月板移植后膝关节内侧间隙受力面积、压强的变化及其生物力学重建情况。方法 6~7月龄清洁级日本大耳白兔28只,雌雄不限,体重3.0~3.5kg;随机取7只兔右膝关节内侧半月板,制备同种异体半月板。余21只兔随机分为3组,... 目的探讨兔同种异体半月板移植后膝关节内侧间隙受力面积、压强的变化及其生物力学重建情况。方法 6~7月龄清洁级日本大耳白兔28只,雌雄不限,体重3.0~3.5kg;随机取7只兔右膝关节内侧半月板,制备同种异体半月板。余21只兔随机分为3组,每组7只。A组为空白对照组,单纯打开膝关节后缝合;B组为右膝内侧半月板切除组;C组为右膝内侧半月板切除后行同种异体半月板移植组。术后观察各组实验动物一般情况,于12周处死实验动物取右膝关节行生物力学测试,并取A、C组半月板行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结果术后实验动物均存活至实验完成。术后12周大体观察见C组移植半月板愈合较好,前后角及体部附着良好。术后12周膝关节屈膝0、30、60、90°时,B组膝关节内侧间隙受力面积及压强与A、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C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屈膝120°时,任意两组间受力面积及压强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学观察显示C组软骨细胞及胶原纤维数量恢复正常;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C组移植半月板内胶原纤维含有大量Ⅰ型胶原和Ⅱ型胶原。术后12周A、C组Ⅰ型胶原含量分别为0.6125±0.0598和0.5872±0.063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65,P=0.465);Ⅱ型胶原含量分别为0.7724±0.0815和0.8143±0.05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36,P=0.894)。结论兔同种异体半月板移植可增加膝关节受力面积,减小压强,有利于保护关节软骨,并可重建生物力学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种异体半月板移植 受力面积 压强 生物力学重建
原文传递
现实与虚拟互动技术及其在膝关节稳定性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高彦平 赵卫东 +4 位作者 李义凯 吴宇峰 姜雪梅 林斯萍 钟世镇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145-1148,共4页
目的运用现实与虚拟互动的骨科生物力学方法,对正常人体膝关节进行三维重建、图像分割,验证该法对于关节内外结构进行生物力学分析的可行性。方法去除膝关节周围的肌肉、脂肪和结缔组织等软组织,保留完整的关节囊,用聚甲基丙烯酸甲脂将... 目的运用现实与虚拟互动的骨科生物力学方法,对正常人体膝关节进行三维重建、图像分割,验证该法对于关节内外结构进行生物力学分析的可行性。方法去除膝关节周围的肌肉、脂肪和结缔组织等软组织,保留完整的关节囊,用聚甲基丙烯酸甲脂将股骨下段和胫骨上段分别包埋。在膝关节标本上打上不共线的“立方体”形标志物,将实际膝关节、股骨、胫腓骨进行配准,利用三维扫描技术分析标志点空间位置的变化,对三维图像进行分析,并通过三维重建软件分析验证重建模型的有效性。结果建立了膝关节的三维空间模型结构,通过该模型可直接观察到膝关节内外结构的运动信息,能够进行力学分析和测量,分析结果证明其在仿真分析中是可行的。结论该方法适用于重建人体膝关节的三维空间几何模型,能够让人们直观地了解膝关节内部的运动信息,可直接进行结构力学仿真分析,模拟膝关节在各种负荷条件下各部位的应力、应变分布,为关节生物力学研究提供了一种简捷高效的实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三维扫描 生物力学重建
下载PDF
肛提肌外腹会阴联合切除术联合生物补片盆底重建治疗直肠癌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世超 陶有金 张建坡 《中国实用医刊》 2017年第7期36-38,共3页
目的 探讨肛提肌外腹会阴联合切除术联合生物补片盆底重建治疗直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9月106例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3例.对照组采用肛提肌外腹会阴联合切除术治疗,... 目的 探讨肛提肌外腹会阴联合切除术联合生物补片盆底重建治疗直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9月106例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3例.对照组采用肛提肌外腹会阴联合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肛提肌外腹会阴联合切除术联合生物补片盆底重建治疗,比较两组手术一般指标、术后1个月盆底功能恢复情况及远期随访效果.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分别为(259.58±42.07)min、(226.75±21.06)ml,显著高于对照组[(210.64±29.24)min、(181.23±42.15)ml,P〈0.05],住院时间[(17.65±6.33)d]与对照组[(16.89±6.27)d]比较差异未见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会阴切口裂开、切口未愈、切口延迟愈合、会阴疝发生率分别为1.89%、0%、3.77%、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5.09%、7.55%、16.98%、7.55%(P〈0.05);随访1年发现,观察组肿瘤局部复发率及远处转移率分别为3.77%、7.55%,与对照组(5.66%、11.32%)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未出现生物补片感染、磨损、侵蚀及排斥反应等不良反应.结论 肛提肌外腹会阴联合切除术联合生物补片盆底重建治疗直肠癌与单纯肛提肌外腹会阴联合切除术相比手术时间较长,术中出血量较多,但手术同时可修复患者盆底结构,可显著降低患者术后会阴切口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且远期随访效果与单纯肛提肌外腹会阴联合切除术相当,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提肌外腹会阴联合切除术 生物补片盆底重建 直肠癌 临床效果
原文传递
染色体易位分析在回顾性生物剂量重建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6
作者 吕玉民 韩林 +2 位作者 李杰 王平 刘青杰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705-710,共6页
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易位分析用于日本原爆幸存者、早先核与辐射事故受照者回顾性剂量重建已有近40年的发展史,其应用价值已得到国际学界的广泛认可。随着mFISH、dGH等分子细胞遗传学技术的发展,国际上更多关注的是受到长期慢性低剂量... 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易位分析用于日本原爆幸存者、早先核与辐射事故受照者回顾性剂量重建已有近40年的发展史,其应用价值已得到国际学界的广泛认可。随着mFISH、dGH等分子细胞遗传学技术的发展,国际上更多关注的是受到长期慢性低剂量暴露的放射工作人员、早年参加核爆炸实验的退伍军人和医疗照射受照者等暴露人群的生物剂量的估算与重建,并在近年来取得了明显的突破与进展。为此,本文对染色体易位指标在这些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针对该类人群开展回顾性生物剂量估算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离辐射 染色体易位 生物剂量重建
原文传递
Gastrointestinal tract modelling in health and disease 被引量:4
17
作者 Dong-Hua Liao Jing-Bo Zhao +1 位作者 Hans Gregersen Hans Gregersen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9年第2期169-176,共8页
The gastrointestinal (GI) tract is the system of organs within multi-cellular animals that takes in food, digests it to extract energy and nutrients, and expels the remaining waste. The various patterns of GI tract fu... The gastrointestinal (GI) tract is the system of organs within multi-cellular animals that takes in food, digests it to extract energy and nutrients, and expels the remaining waste. The various patterns of GI tract function are generated by the integrated behaviour of multiple tissues and cell types. A thorough study of the GI tract requires understanding of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cells, tissues and gastrointestinal organs in health and disease. This depends on knowledge, not only of numerous cellular ionic current mechanisms and signal transduction pathways, but also of large scale GI tissue structures and the special distribution of the nervous network. A unique way of coping with this explosion in complexity is mathematical and computational modelling; providing a computational framework for the multilevel modelling and simulation of the human gastrointestinal anatomy and physiology. The aim of this review is to describe the current status of biomechanical modelling work of the GI tract in humans and animals, which can be further used to integrate the physiological, anatomical and medical knowledge of the GI system. Such modelling will aid research and ensure that medical professionals benefit, through the provision of relevant and precise information about the patient's condition and GI remodelling in animal disease models. It will also improve the accuracy and efficiency of medical procedures, which could result in reduced cost for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strointestinal tract Computational modelling BIOMECHANICS REMODELLING DISEASE
下载PDF
A novel technique of three-dimensional reconstruction segmentation and analysis for sliced images of biological tissues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晶 赵海燕 +4 位作者 阮兴云 徐永清 孟伟正 李鲲鹏 张景强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B(Biomedicine & Biotechnology)》 SCIE CAS CSCD 2005年第12期1210-1212,共3页
A novel technique of three-dimensional (3D) reconstruction, segmentation, display and analysis of series slices of images including microscopic wide field optical sectioning by deconvolution method, cryo-electron micr... A novel technique of three-dimensional (3D) reconstruction, segmentation, display and analysis of series slices of images including microscopic wide field optical sectioning by deconvolution method, cryo-electron microscope slices by Fou-rier-Bessel synthesis and electron tomography (ET), and a series of computed tomography (CT) was developed to perform si-multaneous measurement on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biomedical samples. The paper presents the 3D reconstruction seg-mentation display and analysis results of pollen spore, chaperonin, virus, head, cervical bone, tibia and carpus. At the same time, it also puts forward some potential applications of the new technique in the biomedical real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liced images 3D reconstruction and analysis 3D segmentation CHAPERONIN VIRUS
下载PDF
Lung Ventilation Functional Monitoring Based on Electrical Impedance Tomography 被引量:9
19
作者 陈晓艳 王化祥 +1 位作者 赵波 石小累 《Transactions of Tianjin University》 EI CAS 2009年第1期7-12,共6页
Medically, electrical impedance tomography (EIT) is a relatively inexpensive, safe, non-invasive and portable technique compared with computerized tomography (CT) an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In this pa... Medically, electrical impedance tomography (EIT) is a relatively inexpensive, safe, non-invasive and portable technique compared with computerized tomography (CT) an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In this paper, EIT_TJU_ II system is developed including both the data collection system and image reconstruction algo- rithm. The testing approach of the system performance, including spatial resolution and sensitivity, is described through brine tank experiments. The images of the thorax physical model verify that the system can reconstruct the interior resistivity distribution. Finally, the lung ventilation functional monitoring in vivo is realized by EIT, and the visualized images indicate that the configuration and performance of EIT_TJU_ II system are feasible and EIT is a promising technique in clinical monitoring applic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ectrical impedance tomography (EIT) lung ventilation image reconstruction spatial resolution sensitivity
下载PDF
Lower Kungurian shallow-water lagoon biota of Middle Cis-Urals,Russia:towards paleoecological reconstruction
20
作者 Serge V.Naugolnykh 《Global Geology》 2017年第1期1-13,共13页
The paper deals with the Lower Kungurian (Philippovian Horizon; Lower Permian) biota of the Mid-dle Cis-Urals, Russia. The biota is characterized on the basis of four representative localities ( Philippovskoe B... The paper deals with the Lower Kungurian (Philippovian Horizon; Lower Permian) biota of the Mid-dle Cis-Urals, Russia. The biota is characterized on the basis of four representative localities ( Philippovskoe Bus-stop, Philippovskian Quarry, Kamai and Kiselevo-Suksun Highway) , which are situated in the stratotype area of the Kungurian stage. All the localities can be regarded as Lagerstatten, but of authentically low biodi-versity ,since they represent oligotrophic lagoons of abnormal fluctuating salinity. General reconstruction of the Philippovian near-shore shallow-water ecosystem is given. Two new species of algae Algites philippoviensis sp. nov., A. shurtanensis sp. nov., and a new species of the limulids Paleolimulus kunguricus sp. nov. are de-scribed for the first ti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RMIAN PALAEOECOLOGY Kungurian URALS algae Algites limulids Paleolimulus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