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生物-生态修复技术的河湖廊道环境治理方法 被引量:1
1
作者 仇佳音 《水利技术监督》 2024年第8期268-271,共4页
为了保障河湖环境的长期健康发展,基于生物-生态修复技术,研究河湖廊道环境治理方法。利用渔网和PE网布置进出水口拦截网,采用人工与机械相结合的方式对污染河道进行清淤,并设置初沉池、二沉池和拦水坝结构;按照分段整治策略,对缺乏植... 为了保障河湖环境的长期健康发展,基于生物-生态修复技术,研究河湖廊道环境治理方法。利用渔网和PE网布置进出水口拦截网,采用人工与机械相结合的方式对污染河道进行清淤,并设置初沉池、二沉池和拦水坝结构;按照分段整治策略,对缺乏植物生长及生态功能的区域进行护岸平整、土工格栅与格室铺设、生态袋挡墙构建、土工格室填土、封顶以及草种种植。治理后河湖廊道的生态功能得到了有效恢复,水质检测结果可达到IV类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生态修复技术 河湖廊道 环境治理 拦截 河道清淤 生态情况 分段整治策略
下载PDF
基于生物群落重建的景观水体生态修复方法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黄越 闻丞 +2 位作者 陈炜 李雪珊 谭羚迪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4-29,共6页
城市中的景观水体是一种人工湿地,不仅是城市园林不可或缺的造景要素,也是众多生物的栖息地,还具有净化城市中水的潜力,是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的关键组成部分。基于生物群落重建的景观水体生态修复方法以物质流、食物网和"种-面积&qu... 城市中的景观水体是一种人工湿地,不仅是城市园林不可或缺的造景要素,也是众多生物的栖息地,还具有净化城市中水的潜力,是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的关键组成部分。基于生物群落重建的景观水体生态修复方法以物质流、食物网和"种-面积"关系等作为理论依据,以历史生物和景观数据作为修复依据,以"人为设计"和"自然发展"作为基本思路,重建完整食物网,使湿地生态系统中的物质顺畅流动并最终能被生物消解。以小毛驴市民农园景观水体为例,阐述重建生物群落生态修复方法包括:修复方案设计,工程施工,恢复监测和管理维护4个步骤及以下8种方法:历史生物数据/自然地理文献查阅,场地踏勘,生物本底调查,水底地形设计,景观工程施工,物种重引入,生物监测和水质监测。经修复的景观水体水质在当年生长季末期达到地表水Ⅱ类水质量标准,并为28种动物提供栖息地。基于生物群落重建的景观水体生态修复包括规划设计、施工建造、运营管理各环节,是我国华北平原地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居环境的有益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生物群落重建 生态修复 食物 人工湿地
下载PDF
生态物联网与生态区块链
3
作者 党双忍 《西部大开发》 2020年第9期84-87,共4页
一个生态系统,也是一个生物体系、一张生态网络。比如秦岭生态系统,就是由4000种植物、600种脊椎动物和无数昆虫、微生物构成的秦岭生物体系、秦岭生物网络。生物互联网流动的信息,包括阳光、温度、空气、水、土壤、风、生命……而生命... 一个生态系统,也是一个生物体系、一张生态网络。比如秦岭生态系统,就是由4000种植物、600种脊椎动物和无数昆虫、微生物构成的秦岭生物体系、秦岭生物网络。生物互联网流动的信息,包括阳光、温度、空气、水、土壤、风、生命……而生命信息刻录于DNA中,在世代繁衍演替中复制绵延。一个物种,如同一根网线。一个物种丢失,如同一根网线缺失,必然影响生态网络稳定和生物体系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块 物联 生物 线 生物体系 生态 互联 生态系统
下载PDF
洞庭湖网围生态养蟹技术模式探讨
4
作者 柳富荣 《中国水产》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2-65,共4页
2009年,笔者与湖南华顺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技术人员一起,在湖南沅江市境内洞庭湖白路桥河和目平湖主持的网围生态养蟹,移植先进地区养蟹经验,结合本地实际,推行了以"种草、投螺、稀放、混养、饵足"为技术体系的生态养蟹模式。这一模式... 2009年,笔者与湖南华顺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技术人员一起,在湖南沅江市境内洞庭湖白路桥河和目平湖主持的网围生态养蟹,移植先进地区养蟹经验,结合本地实际,推行了以"种草、投螺、稀放、混养、饵足"为技术体系的生态养蟹模式。这一模式以实施生物修复技术为核心,着力推进河蟹养殖由"大养蟹"向"养大蟹"、"养好蟹"转变,实现了资源节约、环境友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养蟹 技术人员 洞庭湖 生物修复技术 农业发展 河蟹养殖 资源节约
下载PDF
温州三垟湿地水生生态系统现状调查及修复思路 被引量:5
5
作者 南春容 缪克排 《湿地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12-617,共6页
2016年1月~2017年7月,对温州三垟湿地水体中主要水质指标、大型水生动植物和水华状况等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近年来,三垟湿地水质逐步好转,但氮、磷营养盐含量仍高于地表水Ⅴ类水域标准。三垟湿地内缺乏大型水生植物,只有4~10月... 2016年1月~2017年7月,对温州三垟湿地水体中主要水质指标、大型水生动植物和水华状况等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近年来,三垟湿地水质逐步好转,但氮、磷营养盐含量仍高于地表水Ⅴ类水域标准。三垟湿地内缺乏大型水生植物,只有4~10月人工种植的经济水生作物菱(Trapa bispinosa)为优势种,水生动物以人工放养的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和鳙(Aristichthys nobilis)为优势种,外来物种福寿螺(Pomacea canaliculata)入侵严重。2017年春季和夏季,多处河段发生水华,4月发生绿眼虫(Euglena viridis)水华,5月发生尖尾蓝隐藻(Chroomonas acuta)和卵形隐藻(Cryptomonas cvata)水华,7月发生膝口藻(Gonyostomum semen)水华。目前,三垟湿地水生生态系统食物网结构简单,以浮游植物—白鲢和浮游植物—浮游动物—鳙鱼为主,是能量流动的主渠道,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不畅。针对三洋湿地水生生态系统现状,提出了构建以有机碎屑为起点的碎屑食物链和以大型水生植物为起点的牧食食物链生态修复计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垟湿地 水生生态系统 碎屑食物 生物()生态修复
原文传递
金湖的生物链奥秘
6
作者 吕云洲(文/图) 《中国林业》 2020年第4期118-122,共5页
“金湖种植沉水植物,在短期内将劣五类水质变成四类,部分区域甚至达到三类。它们为生态修复作出了了不起的贡献。”兰州大学教授张迎梅在湖北枝江金湖国家湿地公园验收评估会上这样评价。
关键词 验收评估 生物 国家湿地公园 兰州大学 金湖 生态修复 沉水植物 了不起
原文传递
让“绿宝石”不再蒙尘
7
《绿色中国》 2018年第12期7-7,共1页
七里海湿地生态修复的引水调蓄、苇海修复、鸟类保护和生物链恢复4项工程,正开展前期工作,计划今年底启动施工。为有效保护七里海湿地,宁河区决定对核心区实行封闭式管理,全长49公里的环海防护围栏将于今年7月开工建设。
关键词 绿宝石 生态修复 封闭式管理 鸟类保护 有效保护 七里海 生物 湿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