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蓝藻水华的危害及生物除藻方法简述 被引量:1
1
作者 李保全 陈雪 《南方农业》 2015年第6期187-187,189,共2页
近年来,我国重要水体的富营养化现象日趋严重,并且许多湖泊也面临水体富营养化而造成的水华现象,且水华的影响范围和程度都有所加剧。蓝藻水华的暴发与水体富营养化有直接的关系,且危害非常大,基于此,从生物学角度,分析蓝藻水华的处理方... 近年来,我国重要水体的富营养化现象日趋严重,并且许多湖泊也面临水体富营养化而造成的水华现象,且水华的影响范围和程度都有所加剧。蓝藻水华的暴发与水体富营养化有直接的关系,且危害非常大,基于此,从生物学角度,分析蓝藻水华的处理方法,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华 生物除藻
下载PDF
除藻技术应用现状及发展 被引量:16
2
作者 马国红 杜兴华 《渔业现代化》 2007年第4期25-27,共3页
主要论述了目前普遍使用的控制水体富营养化的几种方法,结合当前的研究、应用实例,重点阐述了生物除藻技术——微生物除藻和化感作用除藻在现实生产中应用的可行性与先进性,以及使用生物除藻技术治理水体富营养化的环保意义,并探讨了除... 主要论述了目前普遍使用的控制水体富营养化的几种方法,结合当前的研究、应用实例,重点阐述了生物除藻技术——微生物除藻和化感作用除藻在现实生产中应用的可行性与先进性,以及使用生物除藻技术治理水体富营养化的环保意义,并探讨了除藻技术今后的发展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营养化 微囊毒素 除藻技术 生物除藻 生物除藻 化感作用
下载PDF
除藻技术新进展 被引量:25
3
作者 蒋道松 刘其城 +1 位作者 章俭 尉苏娟 《常德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年第1期25-31,共7页
本文对国内外除藻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动态进行了概括总结 ,对最新研究进展及其应用前景进行了评价和展望。将除藻技术分为工程除藻技术、化学除藻技术和生物除藻技术三大类。通过比较研究发现 ,工程除藻技术正处在蓬勃发展时期 ;化学除藻... 本文对国内外除藻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动态进行了概括总结 ,对最新研究进展及其应用前景进行了评价和展望。将除藻技术分为工程除藻技术、化学除藻技术和生物除藻技术三大类。通过比较研究发现 ,工程除藻技术正处在蓬勃发展时期 ;化学除藻技术起步早 ,发展较成熟 ,应用广泛 ,仍是目前应用的主要技术 ;生物除藻技术正处在发展的初期 ,但前景看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植物 杀生剂 水处理 工程处技术 化学除藻技术 生物除藻技术 除藻技术
下载PDF
梅梁湖原水除藻工艺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周建平 许建华 杨再高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1期22-24,共3页
本文对梅梁湖原水的几种除藻工艺进行了研究和评价,提出了生物除藻和气浮除藻相结合的处理方案,并对进一步的研究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富营养化 气浮除藻 生物除藻 湖水污染
下载PDF
浅谈蓝藻水华的危害与防治 被引量:3
5
作者 于虹漫 冷云 《内陆水产》 2003年第12期31-31,共1页
关键词 水华 危害 防治 水体 污染 毒素 物理除藻 化学除藻 生物除藻
下载PDF
浅谈除藻技术现状及发展 被引量:4
6
作者 张俊梅 《榆林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99-100,共2页
随着对水体中藻类性质的研究,各种除藻方法逐步被提出并得以运用。论述了目前普遍使用的几种除藻技术,认为应以微生物除藻和化感作用除藻为主,并探讨了除藻技术今后的发展研究方向。
关键词 除藻技术 生物除藻 化感作用
下载PDF
两种除藻剂联合使用治理水华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钱远中 连红民 陈泽文 《广东化工》 CAS 2018年第17期53-55,共3页
深圳市某农庄鱼塘水华爆发时,联合使用化学除藻剂和生物除藻剂对鱼塘应急治理,研究投加量对水质和生态恢复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除藻剂联合使用可以快速除藻并长期控藻。化学除藻剂投加量为20 mg/L时,蓝藻去除效果较好,且无残留毒性;... 深圳市某农庄鱼塘水华爆发时,联合使用化学除藻剂和生物除藻剂对鱼塘应急治理,研究投加量对水质和生态恢复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除藻剂联合使用可以快速除藻并长期控藻。化学除藻剂投加量为20 mg/L时,蓝藻去除效果较好,且无残留毒性;投加量为5 mg/L时,只能杀灭水面蓝藻;投加量为50 mg/L时,对生态造成破坏。在化学除藻剂投加量适当的情况下,10 mg/L的生物除藻剂可以在2~3天内成长为优势群落,实现净化水质,长效控藻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华 化学除藻 生物除藻
下载PDF
水源水藻类污染及菌群演替变化
8
作者 王语笑 《农村科学实验》 2022年第20期206-208,共3页
本文主要介绍了目前藻类污染对自来水厂生产、微生物群落带来的影响,并提出了通过对关键微生物的监测来实现对藻华发生的提前预警,以及引入较为环保的生物杀藻菌剂进行生物除藻的可能性。
关键词 菌群演替 生物除藻
下载PDF
Removal of eutrophication factors and heavy metal from a closed cultivation system using the macroalgae,Gracilaria sp.(Rhodophyta) 被引量:1
9
作者 康庆浩 隋正红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SCIE CAS CSCD 2010年第6期1127-1130,共4页
In this study, the ability of macroalgae Gracilaria sp. of removing eutrophication factors and toxic heavy metals A1, Cr, and Zn in a closed cultivation system is repor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ncentration of t... In this study, the ability of macroalgae Gracilaria sp. of removing eutrophication factors and toxic heavy metals A1, Cr, and Zn in a closed cultivation system is repor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ncentration of the three heavy metals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during the experimental period in an algal biomass dependent manner. The biofiltration capacity of the alga for A1, Cr, and Zn is 10.1%-72.6%, 52.5%-83.4% and 36.5%,91.7%, respectively. Using more materials resulted in stronger heavy metal removal. Additionally, the concentration of chl-a, TN, TP and DIN of water samples fxom aquariums involving large, medium, and small algal biomass cultivation increased first and then decreased during the experiment. COD value of all three groups decreased with time and displayed algal biomass dependency: more algae resulting in a greater COD value than those of less biomass. Furthermore, changes in COD reflect an obvious organic particles deprivation process of algae. This is the first report on heavy metal removal effect by Gracilaria species.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macroalgae can be used as a biofilter for the treatment of nutrient-enriched or heavy-metal polluted water, to which an appropriate time range should be carefully determin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filtration COD EUTROPHICATION Gracilaria sp. heavy metal
下载PDF
Aquatic Toxicities of Three Aryloxyphenoxypropanoic Acid Herbicides on Cyanobacterium Microcystis aeruginosa
10
作者 Jing Ye Zhihao Qiu Yuping Du Aihua Shang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B)》 2014年第2期79-86,共8页
Pesticides will be released into aquatic systems after application in agriculture or industry. AOPPs (aryloxyphenoxypropanoic acids) herbicides, including fenoxaprop, quizalofop-P-ethyl and haloxyfop-methyl, can pos... Pesticides will be released into aquatic systems after application in agriculture or industry. AOPPs (aryloxyphenoxypropanoic acids) herbicides, including fenoxaprop, quizalofop-P-ethyl and haloxyfop-methyl, can pose aquatic toxicity on cyanobacterium M. aeruginosa (Microcystis aeruginosa). The inhibition percentages of the biomass of M. aeruginosa exposure to 10 mg'L-I fenoxaprop, quizalofop-P-ethyl and haloxyfop-methyl on day 7 were 23.13%, 7.55%, and 7.56%, respectively. Protein content was also inhibited by the three AOPPs to fenoxaprop is the most toxic, followed by quizalofop-P-ethyl varying degrees. The growth and protein content results showed that and haloxyfop-methyl. It indicates that both the biomass and the protein content can be served as an indicator for evaluating the toxicity of the three chemicals. Growth rates of M. aeruginosa exposure to fenoxaprop are also the mos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compared to the control, which means that fenoxaprop is the most toxic among the three compounds. Results from this study may provide insights for evaluation of environmental risks of AOPPs. In addition, such insights will be helpful for guiding the application of AOPPs in agricul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rbicide AOPPs blue-green algae toxicology.
下载PDF
汾河干流水系水质改善工程措施
11
作者 冯慧春 《山西水利》 2018年第7期44-46,共3页
汾河水库的入库水质不能满足地表水Ⅲ类水体水质要求,直接影响汾河水库水环境质量。为改善汾河水库入库水质,恢复健康水体功能,根据国内外的成熟工艺,考虑到现场的地形条件及施工条件,以及对后续处理工艺的影响,选择在汾河水库上游汾河... 汾河水库的入库水质不能满足地表水Ⅲ类水体水质要求,直接影响汾河水库水环境质量。为改善汾河水库入库水质,恢复健康水体功能,根据国内外的成熟工艺,考虑到现场的地形条件及施工条件,以及对后续处理工艺的影响,选择在汾河水库上游汾河干流,采用"河道平流沉砂+除藻生物栅+增强型MBBR生物系统+强化复合式潜流湿地+光催化消毒处理"工艺。治理后入库水质达到了地表水Ⅲ类水质标准,有效地涵养了水源,控制了水土流失,减少了泥沙淤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汾河干流 除藻生物 Super MBBR填料 强化型混合填料 光催化消毒
下载PDF
草履虫对铜绿微囊藻的吞噬能力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闵智 吴睿若 +3 位作者 张琨 陈珊 王图锦 吉芳英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3期63-66,共4页
以草履虫为研究对象,通过显微染色跟踪观察了草履虫对铜绿微囊藻的吞噬过程,并通过草履虫与铜绿微囊藻的混合培养,研究了草履虫对铜绿微囊藻的吞噬能力。结果表明,混合培养系统中铜绿微囊藻的光密度值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而线性下降,且... 以草履虫为研究对象,通过显微染色跟踪观察了草履虫对铜绿微囊藻的吞噬过程,并通过草履虫与铜绿微囊藻的混合培养,研究了草履虫对铜绿微囊藻的吞噬能力。结果表明,混合培养系统中铜绿微囊藻的光密度值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而线性下降,且草履虫加入的数量越多,藻光密度下降的程度就越大;进一步分析表明,草履虫的除藻能力与草履虫投加密度呈对数关系,相关系数为0.957 4;当草履虫密度为30个/mL时,单位草履虫对铜绿微囊藻的吞噬能力最强,每天可以吞噬113个藻细胞,由此引起叶绿素的下降量为0.61μ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履虫 铜绿微囊 富营养化 生物除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