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晚泥盆世F/F生物集群灭绝事件及其后的生物复苏的研究 被引量:26
1
作者 廖卫华 《中国科学(D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663-667,共5页
距今约3.67亿年前发生的F-F生物集群灭绝事件是显生宙五大生物灭绝事件之一.这一事件对当时全球浅海壳相底栖生物的影响甚大,它使竹节石全部消失,泥盆纪的生物礁和泥盆纪特征的珊瑚、层孔虫、苔藓虫惨遭灭绝,腕足动物门中的... 距今约3.67亿年前发生的F-F生物集群灭绝事件是显生宙五大生物灭绝事件之一.这一事件对当时全球浅海壳相底栖生物的影响甚大,它使竹节石全部消失,泥盆纪的生物礁和泥盆纪特征的珊瑚、层孔虫、苔藓虫惨遭灭绝,腕足动物门中的无洞贝超科、五房贝超科和三叶虫的3个科和1个亚科以及菊石中的Manticoceras等也难逃劫运. 地质历史时期生物的演化一般可分成灭绝期、残存期、复苏期和辐射期等4个发展阶段.晚泥盆世弗拉期(Frasnian)末为生物的集群灭绝期,大量的泥盆纪生物惨遭灭绝;法门期(Famennian)的早、中期为生物的残存期,当时地球上的生物非常稀少而且十分单调;法门期的晚期则是生物的复苏期,这时出现了不少的新生属种.在泥盆纪-石炭纪之交,在生物的演化史上又发生了另一次集群灭绝事件,虽然这次灭绝事件的规模远不及F-F事件,但使不少法门期的生物惨遭恶运,使刚开始的生物复苏的势头又受到了挫折,中断了它向辐射阶段演化的进程. 关于引发F-F灭绝事件的机制目前仍存在着地外(extra-terrestrial)和地内(terrestrial)两种不同的解释,前者是指小行星对地球的撞击,后者是指广泛的海侵、海平面升降、气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泥盆世 生物集群灭绝事件 生物复苏 海平面升降 黑色页岩缺氧环境 生物演化史
原文传递
发生在三亿七千万年前的一次生物大灭绝事件 被引量:1
2
作者 廖卫华 《化石》 2007年第4期31-32,共2页
关键词 生物集群灭绝事件 生物 生物灭绝事件 地质历史 生物学家 四射珊瑚 动物 显生宙
下载PDF
湖南锡矿山剖面晚泥盆世底栖介形类及其大灭绝 被引量:5
3
作者 王尚启 马学平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32,共32页
研究的底栖介形类化石采自湖南锡矿山剖面晚泥盆世地层,共30属61种,含1新属,2未定属,13新种和20未定种。在晚泥盆世F/F生物集群灭绝事件之前和以后,根据底栖介形类的演化特征,分为正常期,包括3—5层;灭绝期,即6层;残存期,包括7,8,9a-c,1... 研究的底栖介形类化石采自湖南锡矿山剖面晚泥盆世地层,共30属61种,含1新属,2未定属,13新种和20未定种。在晚泥盆世F/F生物集群灭绝事件之前和以后,根据底栖介形类的演化特征,分为正常期,包括3—5层;灭绝期,即6层;残存期,包括7,8,9a-c,11—13,15层;和复苏期,即20层以上地层。在湖南锡矿山上泥盆统剖面上,底栖介形类动物群遭受到F/F灭绝事件的重创,正常期的37种中仅11种在残存期中幸免于难,24种在本剖面上消失,灭绝种约占65%。对于F/F生物集群灭绝事件的发生机制,虽有多种解释,但造成底栖介形类灭绝的主要原因更可能是缺(贫)氧或含毒环境和气候变化。根据底栖介形类生态组合特征,正常期的介形类动物群代表近岸浅水开阔海台地环境;复苏期的介形类动物群可能代表半局限海台地环境。根据正常期、残存期和复苏期介形类动物群的组成特征,它们所生存的海底为正常的含氧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栖介形类 晚泥盆世 F/F生物集群灭绝事件 锡矿山剖面 湖南
下载PDF
二叠纪生命灭绝关键因素证据找到
4
《科学家》 2018年第4期13-13,共1页
距今约2.52亿年的二叠/三叠纪之交发生了地质历史时期最为严重的全球生物集群灭绝事件,在很短时间内造成了超过80%的海洋生物和70%的陆地生物灭绝,其原因一直存在巨大争议。
关键词 生物集群灭绝事件 二叠纪 证据 生命 地质历史时期 生物灭绝 海洋生物 三叠纪
原文传递
广西桂林垌村上泥盆统碳同位素正偏移与全球一致性的记录 被引量:8
5
作者 许冰 顾兆炎 +2 位作者 刘强 王成源 李镇梁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856-862,共7页
目前的研究显示,欧、美等大陆晚泥盆世地层中普遍存在碳同位素δ13C的正偏移,这种偏移已被推测为全球海洋有机碳埋藏速率快速增加的结果,并与晚泥盆世弗拉阶(Frasnian)-法门阶(Famennian)之交发生的生物集群灭绝事件(简称F-F事件)密切相... 目前的研究显示,欧、美等大陆晚泥盆世地层中普遍存在碳同位素δ13C的正偏移,这种偏移已被推测为全球海洋有机碳埋藏速率快速增加的结果,并与晚泥盆世弗拉阶(Frasnian)-法门阶(Famennian)之交发生的生物集群灭绝事件(简称F-F事件)密切相关.华南上泥盆统是研究F-F事件理想地层之一,其中是否存在δ13C正偏移,直接关系到全球范围内是否存在与F-F事件有关的有机碳埋藏增强的问题.对广西桂林垌村具有生物地层控制的晚泥盆世剖面进行了高分辨率的碳酸盐稳定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δ13C在F-F转换时期总体呈逐步增加趋势,这种趋势由两次明显的δ13C正偏移组成:第1次正偏移出现在linguiformis带的底界,δ13C增加幅度达1.5‰;第2次正偏移出现在triangularis/linguiformis带(F-F)的界线,增幅达2.1‰.与世界其他地区的同位素记录对比发现,在生物地层时限上,垌村剖面第1次出现的δ13C正偏移较晚,而发生在F-F界线的第2次正偏移,无论在生物地层上还是在变化幅度上都是基本一致的,支持F-F时期全球性的有机碳埋藏增强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 桂林市 垌村 上泥盆统 碳同位素 正偏移 全球一致性 生物集群灭绝事件 生物地层
原文传递
26位院士齐聚南京探讨环境对生命演化影响
6
《科学家》 2018年第3期7-7,共1页
在漫长的地质历史中,有38亿年是有生命的历史,特别是距今5亿多年来的显生宙,生命蓬勃发展,但其中也发生过多次大规模的生物集群灭绝事件,大灭绝的原因是什么?
关键词 生命演化 生物集群灭绝事件 环境 南京 齐聚 院士 地质历史 显生宙
原文传递
云南发现新的近鲱形类:三叠复兴鱼
7
《生物进化》 2017年第2期15-15,共1页
地质历史上曾发生过五次大的生物集群灭绝事件,而二叠纪末期生物绝灭事件是其中规模最大、涉及生物类群最多、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次,造成了约95%的海洋生物的绝灭。近鲱形类是新鳍鱼类(约占现生脊椎动物物种总数的一半)中的一支,以生活... 地质历史上曾发生过五次大的生物集群灭绝事件,而二叠纪末期生物绝灭事件是其中规模最大、涉及生物类群最多、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次,造成了约95%的海洋生物的绝灭。近鲱形类是新鳍鱼类(约占现生脊椎动物物种总数的一半)中的一支,以生活在北美的"活化石"弓鳍鱼为现生代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鳍鱼类 生物集群灭绝事件 生物绝灭事件 云南 二叠纪末期 地质历史 生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