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D打印技术在生物骨支架制备中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刘子博 周武艺 《广州化工》 CAS 2023年第8期13-15,35,共4页
3D打印技术是一种基于计算机设计,逐层叠加的快速成型技术。本文综述了近年来3D打印在制备生物骨支架中的应用,以及如何通过3D打印技术调控生物骨支架的力学性能及生物相容性。当前主要通过光固化立体印刷、选择性激光烧结、熔融沉积成... 3D打印技术是一种基于计算机设计,逐层叠加的快速成型技术。本文综述了近年来3D打印在制备生物骨支架中的应用,以及如何通过3D打印技术调控生物骨支架的力学性能及生物相容性。当前主要通过光固化立体印刷、选择性激光烧结、熔融沉积成型以及生物3D打印技术制备生物骨支架;通过控制生物骨支架的支架结构和孔隙率对其性能进行调控。迄今为止,3D打印技术在生物骨支架领域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是仍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技术 生物骨支架 支架结构 孔隙率
下载PDF
生物衍生骨支架材料的制备及其体内组织相容性的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牛云 王心蕊 +3 位作者 何旭 张丽红 马英智 李玉林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644-647,共4页
目的:制备生物衍生骨支架材料,研究其生物安全性和生物相容性,从而为骨组织工程提供最佳的支架材料。方法:制备生物衍生骨支架材料,将BALB/c小鼠分为三组,分别为对照组、生物衍生骨支架植入组和异种骨植入组。植入21天后分别采用肌肉刺... 目的:制备生物衍生骨支架材料,研究其生物安全性和生物相容性,从而为骨组织工程提供最佳的支架材料。方法:制备生物衍生骨支架材料,将BALB/c小鼠分为三组,分别为对照组、生物衍生骨支架植入组和异种骨植入组。植入21天后分别采用肌肉刺激实验,刀豆蛋白A(ConA)诱导的脾淋巴细胞转化实验和补体依赖性细胞毒实验分析生物衍生骨对动物机体局部组织的影响和免疫功能的影响。取植入物周围组织做HE染色进行组织学分析。结果:支架组材料周围未见明显的炎症反应,而异种骨组骨组织周围有大量的炎细胞浸润,并有坏死组织。支架组的脾淋巴细胞转化实验和补体依赖性细胞毒实验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均无明显差异;而异种骨组结果则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生物衍生骨支架材料无细胞毒性,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衍生支架 组织相容性 组织工程
下载PDF
生物衍生骨支架材料制备及在体内的组织相容性(英文)
3
作者 牛云 何旭 +3 位作者 张丽红 高婷 许华 李玉林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385-1389,共5页
背景:理想的支架材料必须对机体无毒性,无免疫排斥反应,并能适时地降解,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衍生骨支架材料能否长期存留体内并发挥功能值得研究。目的:观察生物衍生骨支架材料植入鼠体内后机体局部组织生物相容性及对免疫功能的... 背景:理想的支架材料必须对机体无毒性,无免疫排斥反应,并能适时地降解,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衍生骨支架材料能否长期存留体内并发挥功能值得研究。目的:观察生物衍生骨支架材料植入鼠体内后机体局部组织生物相容性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设计:随机对照动物实验。单位:吉林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材料:实验于2006-03/2006-07在吉林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完成,选用18只雄性BALB/C小鼠,体质量(202)g,雌雄各半;1只昆明小鼠,体质量20g;1只雌性家兔,体质量2.5kg,以上实验动物均由吉林大学基础医院实验动物部提供,实验过程中对动物的处置符合动物伦理学标准。猪松质骨(髂骨)为市售。实验用IMDM培养基为美国Hycolone公司产品,FBS购自美国GIBCO公司,四甲基偶氮唑盐及ConA均为美国Sigma公司产品。方法:采用猪髂骨制备生物衍生骨支架材料。①采用随机抽签法将BALB/C小鼠分成支架材料植入组、异种骨植入组及对照组,每组6只。支架植入组将支架植入到BALB/C小鼠的下肢肌肉内,异种骨植入组将昆明鼠骨植入到BALB/C小鼠下肢肌肉内,对照组仅将局部肌肉损伤。②术后21d取材料植入部位及周围组织,大体及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进行观察材料与组织相容性;采用刀豆蛋白A诱导各组脾淋巴细胞转化,酶联免疫检测仪在λ570nm波段检测并记录淋巴细胞刺激指数。以补体依赖性细胞毒实验评估各组小鼠免疫功能,即采用酶联免疫检测仪在λ570nm波段检测并记录各组吸光度值,计算细胞杀伤率。主要检测指标:①植入物周围组织相容性。②刀豆蛋白A诱导后淋巴细胞刺激指数。③补体依赖性细胞毒实验各组细胞杀伤率。结果:18只BALB/C小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植入物周围组织相容性:支架材料植入组植入21d后,支架材料组肉眼可见,埋植物周围软组织均无明显充血、变性、坏死、化脓及积液等表现,大量纤维结缔组织长入材料的孔隙之中,包裹并形成纤维囊。苏木精-伊红染色结果显示埋植物周围未见大量中性粒细胞及多核巨细胞等炎细胞浸润。材料周围有大量纤维结缔组织增生,材料被纤维囊包裹。同时有部分材料已经开始降解,材料降解后的空间有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异种骨组肉眼见肌肉剖面有坏死组织,苏木精-伊红染色结果显示埋植物周围有大量的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并可见坏死组织。②淋巴细胞刺激指数:异种骨植入组淋巴细胞刺激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支架材料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细胞杀伤率:异种骨植入组的细胞杀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支架材料组的细胞杀伤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实验获得的生物衍生骨支架材料引起的免疫反应较弱,无明显细胞毒性,不产生明显的炎症反应,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衍生支架 组织相容性 组织工程 组织构建
下载PDF
脂肪干细胞在人工骨支架诱导下的成骨效应 被引量:1
4
作者 苏鹏 张巍巍 +1 位作者 余华伟 杨函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8期4493-4497,共5页
背景:种子细胞的来源不足是限制组织重建及再生医学发展的重要因素。目的:探索脂肪干细胞与不同种类人工骨混合后的诱导成骨效果。方法:从接受美容手术的女性志愿者腹部皮下抽取液状脂肪,分离脂肪干细胞。取第4代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分... 背景:种子细胞的来源不足是限制组织重建及再生医学发展的重要因素。目的:探索脂肪干细胞与不同种类人工骨混合后的诱导成骨效果。方法:从接受美容手术的女性志愿者腹部皮下抽取液状脂肪,分离脂肪干细胞。取第4代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分为单纯成骨诱导液组、成骨诱导液+羟基磷灰石组、成骨诱导液+可吸收骨材料组、成骨诱导液+重组异种骨组。后3组分别加入羟基磷灰石生物陶瓷、可吸收骨材料和重组异种骨,且每组依据干预物浓度的差异分为3,10,20 g/L 3个亚组,每3 d换液1次.共进行12 d的诱导。结果与结论:成骨诱导液+羟基磷灰石组的洗脱液钙浓度显著高于单纯成骨诱导液组(P<0.05);低浓度条件下成骨诱导液+可吸收骨材料组洗脱液钙浓度明显高于单纯成骨诱导液组(P<0.05),但高浓度成骨诱导液+可吸收骨材料组洗脱液钙浓度与单纯成骨诱导液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成骨诱导液+重组异种骨组洗脱液钙浓度显著低于单纯成骨诱导液组(P<0.05)。表明不同类型人工骨支架可以影响脂肪干细胞诱导成骨效果,其中以羟基磷灰石为支架可以获得较好的诱导成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脂肪干细胞 效果 种子细胞 生物材料支架 人工 羟基磷灰石 可吸收材料 重组异种
下载PDF
Novel three-dimensional nerve tissue engineering scaffolds and its biocompatibility with Schwann cells 被引量:10
5
作者 袁健东 聂闻博 +3 位作者 傅强 连小峰 侯铁胜 郯志清 《Chinese Journal of Traumatology》 CAS 2009年第3期133-137,共5页
Objective: To develop a novel scaffolding method for the copolymers poly lactide-co-glycolide acid (PLGA) to construct a three-dimensional (3-D) scaffold and explore its biocompatibility through culturing Schwann... Objective: To develop a novel scaffolding method for the copolymers poly lactide-co-glycolide acid (PLGA) to construct a three-dimensional (3-D) scaffold and explore its biocompatibility through culturing Schwann cells (SCs) on it. Methods: The 3-D scaffolds were made by means of melt spinning, extension and weaving. The queueing discipline of the micro-channels were observed under a scanning electronic microscope (SEM).The sizes of the micropores and the factors of porosity were also measured. Sciatic nerves were harvested from 3-day-old Sprague Dawley (SD) rats for culture of SCs. SCs were separated, purified, and then implanted on PLGA scaffolds, gelatin sponge and poly-L-lysine (PLL)-coated tissue culture poly-styrene (TCPS) were used as biomaterial and cell-supportive controls, respectively. The effect of PLGA on the adherence, proliferation and apoptosis of SCs were examined in vitro in comparison with gelatin sponge and TCPS. Results: The micro-channels arrayed in parallel manners, and the pore sizes of the channels were uniform.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found in the activity of Schwann cells cultured on PLGA and those on TCPS (P〉0.05), and the DNA of PLGA scaffolds was not damaged. Conclusion: The 3-D scaffolds developed in this study have excellent structure and biocompatibility, which may be taken as a novel scaffold candidate for nerve-tissue engineer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hwann cell Tissue engineering Biocompatible material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