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岩溶动力系统中的生物作用机理初探
被引量:51
- 1
-
-
作者
曹建华
袁道先
潘根兴
林玉石
-
机构
南京农业大学资源环境科学学院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
-
出处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1年第1期203-209,共7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4 963 2 10 0
49972 0 87)
+1 种基金
国土资源部重点科技项目!( 2 0 0 0 2 0 8)
国土资源部岩溶动力学开放研
-
文摘
岩溶动力系统是地球表层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是地球表层系统中最活跃的地质营力之一 ,它在岩溶动力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地质历史时期 ,生物圈大气圈界面上 ,生物通过植物的光合同化、动植物分泌 ,使大气圈中的CO2 不断转移到碳酸盐岩中 ,形成岩溶发育的物质基础 ,并成为全球最大的碳库 ;生物圈水圈界面上 ,生物形成的生物 (微 )环境改变了水循环的强度和方向 ,并影响岩溶发育 ;生物圈岩石圈界面上 ,生物通过生物物理、生物化学过程 ,殖居碳酸盐岩之上 ,并以之为生存依托 ,生物的新陈代谢过程使碳酸盐岩岩石圈活化 ,使其积极参与全球碳循环。
-
关键词
岩溶动力系统
碳酸盐岩
生物岩溶
生物作用机理
生物-大气圈
-
Keywords
karst dynamics system
carbonate rock
biokarst
matter cycle
-
分类号
P642.25
[天文地球—工程地质学]
P512.5
[天文地球—地质学]
-
-
题名平衡栽培体系中的大气
被引量:4
- 2
-
-
作者
曹恭
梁鸣早
-
机构
中国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
出处
《土壤肥料》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i002-i003,共2页
-
-
关键词
平衡栽培体系
大气
二氧化碳
氧气
温室气体
大气圈-生物圈-土壤圈
-
分类号
S181
[农业科学—农业基础科学]
-
-
题名西北地区东部地表变化对气候的反馈模拟
被引量:1
- 3
-
-
作者
杨晓春
沈润平
何慧娟
-
机构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陕西省西安市气象局
[
陕西省农业遥感信息中心
-
出处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5期17571-17574,17606,共5页
-
文摘
将EOS/MODIS的地表分类产品按照BATS类别统一分类后作为RegCM3区域气候模式耦合的陆面过程类型,同时采用了模式新推出的地形和土地利用次网格方案,模拟研究了我国西北地区东部地表变化对2002年气候的反馈。结果表明,下垫面土地利用类型加入城市类别后对温度模拟有一定的改进作用;模式中真实准确描述下垫面地形和土地利用非常重要;地形和土地利用次网格方案的引入可以很好地表现地形复杂区域的地表气温。
-
关键词
区域气候模式
地表变化
生物圈-大气圈输送方案
EOS/MODIS
-
Keywords
Regional climate model
Earth surface change
Biosphere-atmosphere transfer scheme
EOS/MODIS
-
分类号
S162.3
[农业科学—农业气象学]
-
-
题名中国南部区域地表变化对气候的反馈模拟
- 4
-
-
作者
陈旭
林宏
强振平
-
机构
西南林学院计算机信息与科学系
-
出处
《福建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8-62,74,共6页
-
文摘
将1990年和2000年2期遥感图像按照BATS类别分类作为RegCM3区域气候模式耦合的陆面过程类型,模拟研究了中国南部区域2种实际地表对2000年气候的反馈。模拟结果表明,地表状况分类与模拟气候数据在时间上的一致能够提高气候模拟的准确性;实际地表的变化对区域温度、径流和蒸发都造成了显著影响,2000年地表模拟结果与1990年地表模拟结果相比,区域温度降低0.314℃,表面径流减小0.4 mm.d-1,蒸发增加了0.315 mm.d-1,地表植被的恢复在一定程度上有益于减小全球变暖的负面影响。
-
关键词
区域气候模式
地表变化
生物圈-大气圈输送方案
遥感
-
Keywords
regional climate model
the earth surface change
biosphere atmosphere Transfer Scheme
remote sensing
-
分类号
S716.3
[农业科学—林学]
P461.7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