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2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眼用药物药代动力学模型研究进展
1
作者 林子衿 刘晓东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24年第9期1408-1415,共8页
视力与生活质量息息相关。临床上倾向于使用侵入性较小的外用和全身给药方式治疗青光眼等眼部常见疾病。眼部许多的生理生化屏障包括泪液周转、角膜渗透、血-眼屏障等,限制药物在眼部的渗透与分布,造成眼内药代动力学特征不明确,常用眼... 视力与生活质量息息相关。临床上倾向于使用侵入性较小的外用和全身给药方式治疗青光眼等眼部常见疾病。眼部许多的生理生化屏障包括泪液周转、角膜渗透、血-眼屏障等,限制药物在眼部的渗透与分布,造成眼内药代动力学特征不明确,常用眼部房室模型来描述药物在眼内处置动力学。经典眼房室模型以角膜或玻璃体为中央室,将眼部其他组织整体视为外周室,而基于生理的药代动力学(PBPK)模型则引入眼部血流量变化、转运体对药物转运影响、血-眼屏障等因素,可提供更多药物在眼部的处置细节,有助于辅助眼用新药的开发和指导眼部疾病药物治疗。文章综述了不同给药方式时眼部用药的药代动力学特征,经典房室模型和PBPK模型及其在临床眼部用药方案设计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用 动力学 眼部生理结构 屏障 房室模型 生理动力学模型
下载PDF
生理药代动力学模型预测替格瑞洛药动和药效 被引量:1
2
作者 朱旻 高宗真 王红伟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3年第5期428-433,共6页
目的建立替格瑞洛(ticagrelor,TIC)在中国人和欧洲白种人的群体生理药代动力学(physiologically-based pharmacokinetic,PBPK)模型。方法通过文献获得TIC建模的参数,然后将这些参数整合进入PK-Sim软件中,构建群体PBPK模型。结果PBPK模... 目的建立替格瑞洛(ticagrelor,TIC)在中国人和欧洲白种人的群体生理药代动力学(physiologically-based pharmacokinetic,PBPK)模型。方法通过文献获得TIC建模的参数,然后将这些参数整合进入PK-Sim软件中,构建群体PBPK模型。结果PBPK模型预测AUC和Cmax与实测值的倍数误差均在0.5~2.0;预测的血小板抑制率(IPA,%)与临床实测值基本吻合。PBPK模型预测的酮康唑和利福平对TIC和活性代谢物AR-C124910XX的AUC和Cmax的影响,均与临床数据一致。应用PBPK模型结合TIC谷浓度(Ctrough)均值和95%置信区间方法,确定TIC临床最优的给药剂量为60 mg BID(一天给药两次)或90 mg BID或180 mg OD(一天给药一次)。结论所建立的PBPK模型可较好预测TIC单独给药或与其他CYP代谢酶调节剂联用时的体内稳态Ctrough和IPA(%),且能通过模型指导TIC的最优给药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格瑞洛 生理动力学模型 物相互作用 最优给剂量确定
下载PDF
基于群体药代动力学研究的奥氮平PK参数分析
3
作者 李思民 孙红梅 +2 位作者 吴丹 聂彩霞 陈路琼 《广州医药》 2024年第6期608-615,共8页
目的通过分析奥氮平的群体药代动力学研究,探讨影响奥氮平药动学参数的因素,为临床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在中国知网、万方、维普、迈特思创、PubMed和Embase等中英文数据库,以“奥氮平”“群体药代动力学”“模型”“非线... 目的通过分析奥氮平的群体药代动力学研究,探讨影响奥氮平药动学参数的因素,为临床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在中国知网、万方、维普、迈特思创、PubMed和Embase等中英文数据库,以“奥氮平”“群体药代动力学”“模型”“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及“olanzapine pamoate”“olanzapine”“population pharmacokinetic”“pharmacokinetic model”“nonlinear mixed effect”“NONMEM”为检索策略,检索建库至2023年5月所有关于奥氮平群体药代动力学的研究。结果共纳入14篇奥氮平的群体药代动力学研究,大多数研究将奥氮平的药代动力学描述为一个单室模型。成人群体药代动力学模型群体典型值吸收速率常数:(0.3~2.85)/h;表观分布清除率:(10.4~25.4)L/h;表观分布容积:(223~2390)L。儿童青少年模型群体典型值吸收速率常数:(0.142~0.758)/h;表观分布清除率:(13.6~16.8)L/h;表观分布容积:(322~899)L。年龄、体质量、性别、种族、吸烟状况、合并用药是影响奥氮平药动学参数的显著协变量。结论奥氮平药动学参数估计值存在差异且有不同程度的个体间变异,未来应侧重于对特殊人群的研究。有必要对先前发表的模型进行外部验证,以便更准地的描述模型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氮平 群体动力学 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 个体化给
下载PDF
生理药代动力学-二肽基肽酶-4占有率结合模型预测奥格列汀在人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
4
作者 朱旻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CAS 2023年第2期95-99,共5页
目的:建立奥格列汀生理药代动力学-DPP-4占有率结合模型(PBPK-DO),预测口服给药后人体内的药代动力学(PK)和药效学(PD)。方法:通过文献获得奥格列汀建模的参数和肝、肾损伤人群的生理参数,建立PBPK-DO模型;采用临床PK和PD曲线验证所建... 目的:建立奥格列汀生理药代动力学-DPP-4占有率结合模型(PBPK-DO),预测口服给药后人体内的药代动力学(PK)和药效学(PD)。方法:通过文献获得奥格列汀建模的参数和肝、肾损伤人群的生理参数,建立PBPK-DO模型;采用临床PK和PD曲线验证所建立的模型,通过比较预测和临床观测连续给药蓄积率、人体尿液累积排泄量,进一步验证模型预测准确性。结果:PBPK-DO模型预测奥格列汀所有PK参数(AUC、C_(max)、C_(168)、T_(max))和PD参数(TO_(max)和TO_(168))与实测值的倍数误差均<2。模型计算连续口服奥格列汀的蓄积率在0.85~1.25之间;336 h人体尿液中累积回收量为81.5%,均与临床实测值接近。模型预测血药浓度达到50 nmol·L^(-1)时,DPP-4占有率可达到近100%。此外,PBPK-DO模型确定临床最低的给药剂量为25 mg,qw。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PBPK-DO模型能预测奥格列汀在健康人群和肝肾损伤人群体内PK和PD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格列汀 生理动力学-靶点占有率结合模型 DPP-4占有率 肝肾损伤模型
下载PDF
金银花和山银花9种抗炎成分对二甲苯耳肿胀模型小鼠体内的多成分药代动力学比较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李海英 肖美凤 +4 位作者 潘雪 李文姣 周逸群 刘文龙 贺福元 《Digital Chinese Medicine》 CSCD 2023年第1期73-85,共13页
目的比较金银花(LJF)和山银花(LF)体内整体多成分药代动力学(PPK)相似性或差异性,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运用PPK模型及其总量统计矩相似性(TQSMS)方法比较LJF和LF中具有抗炎作用的9种成分(芦丁、咖啡酸、绿原酸、隐绿原酸、川续断皂... 目的比较金银花(LJF)和山银花(LF)体内整体多成分药代动力学(PPK)相似性或差异性,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运用PPK模型及其总量统计矩相似性(TQSMS)方法比较LJF和LF中具有抗炎作用的9种成分(芦丁、咖啡酸、绿原酸、隐绿原酸、川续断皂苷乙、灰毡毛忍冬皂苷乙、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B和异绿原酸C)整体PPK特征。54只无特定病原体级(SPF)昆明(KM)小鼠分为2组(n=27),每组根据不同测试时间点分为9个亚组(n=3)。随后口服给予LJF或LF并复制对二甲苯耳肿胀模型小鼠。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MS)测定血浆中9种成分浓度。由药物与统计(DAS)软件分析获得单成分药代动力学(PK)参数,并由自编Excel程序分析获得多成分整体PPK参数[总量统计矩(TQSM)参数和TQSMS]。结果LJF与LF单成分PK参数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多成分TQSM参数无显著差异,包括总量零阶矩(AUCT0-t,AUCT0-∞)和总量一阶矩(MRTT0-t,MRTT0-∞)(P>0.05)。相应地,单成分TQSMS为0.2204–0.9689,而9种成分整体TQSMS为0.8284,表明LJF和LF生物利用的速度和程度没有显著差异。此外,TQSMS(0.8284)较大,表明LJF和LF 9种抗炎成分整体PPK特征在90%置信区间下相似。结论PPK模型及其TQSMS方法可能是比较多成分中药整体PPK相似性或差异性的一种合适且有效方法。本研究表明金银花和山银花临床治疗炎症时可替代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银花 山银花 多成分动力学模型 总量统计矩相似度 抗炎作用 一致性
下载PDF
替加环素群体药代动力学模型的外部验证
6
作者 郑昕昕 王静 +2 位作者 吴轩宇 王敏 朱怀军 《中南药学》 CAS 2023年第3期804-810,共7页
目的评估已发表的替加环素群体药代动力学模型对外部数据的预测性能,选择适合本院的替加环素群体药代动力学模型,为个体化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在知网、万方、PubMed等数据库检索已发表的替加环素群体药代动力学模型,提取模型信息,利用本... 目的评估已发表的替加环素群体药代动力学模型对外部数据的预测性能,选择适合本院的替加环素群体药代动力学模型,为个体化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在知网、万方、PubMed等数据库检索已发表的替加环素群体药代动力学模型,提取模型信息,利用本院患者数据采用基于模型预测的拟合优度法、预测误差检验法,以及基于模型模拟的可视化预测检验法评估已报道模型对替加环素浓度的预测性能。结果共收集本院81名患者360个药物浓度数据;检索到6篇文献,其中2篇为一室模型,4篇为二室模型。基于模型预测的拟合优度诊断和预测误差检验中,所有模型的群体预测数据均不佳,个体预测数据显示模型1和模型5拟合结果相对较好。基于模型模拟的可视化预测检验结果显示,模型3和模型6拟合结果相对较好,其余模型观测数据与模拟数据的分布偏差较大,拟合效果不佳。结论现有模型预测替加环素浓度的效果均不佳,为进一步完善基于群体药代动力学技术的替加环素个体化用药,有必要建立适合本院的替加环素群体药代动力学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加环素 群体动力学模型 外部验证
下载PDF
白芥子穴位给药配伍对延胡索乙素药效动力学影响的研究
7
作者 高远 李冀 +1 位作者 韩东卫 周梦丹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18,共5页
目的:探讨“冬病夏治”全方配伍和无白芥子配伍延胡索乙素在模型家兔“肺俞”穴皮下药代动力学特征及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PK-PD)模型的相关性。方法:支气管哮喘模型家兔随机分成延胡索单方组、缺白芥子组、全方组,微透析技术收集14 ... 目的:探讨“冬病夏治”全方配伍和无白芥子配伍延胡索乙素在模型家兔“肺俞”穴皮下药代动力学特征及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PK-PD)模型的相关性。方法:支气管哮喘模型家兔随机分成延胡索单方组、缺白芥子组、全方组,微透析技术收集14 h穴位皮下透析液,液相色谱-质谱法(Liquid Chromatography Mass Spectrometry,LCMS)法检测方中君药延胡索主要成分延胡索乙素浓度,获得药代动力学参数;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对应时间点模型动物血清中IgE水平,获得药效学参数;对药动学、药效学参数进行PK-PD模型拟合。结果:白芥子配伍后的药峰浓度(C_(max))、药时曲线下面积(AUC_(0-t))、平均滞留时间(MRT_(0-t))均显著增加(P<0.01,P<0.01,P<0.05),达峰时间(T_(max))提前(P<0.01);“浓度-时间-效应”三维曲线表明,方中有白芥子配伍时,药效出现更快、消退更慢,起效时间晚于峰浓度,具有一定滞后性。结论:动力学参数、PK-PD模型结果表明,白芥子配伍能够改变“方中君药”——延胡索的主要成分延胡索乙素穴位局部的皮下分布,促进方中君药有效成分快速吸收,延长滞留时间,在方剂中起到主药、改善其他药物分布的“双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芥子 穴位给 配伍研究 延胡索乙素 动力学-动力学模型 “冬病夏治”方 “浓度-时间-效应”三维关系 滞后曲线
下载PDF
生理药代动力学模型的进展与应用 被引量:10
8
作者 罗松柏 何绍雄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51-160,共10页
本文在概述生理药代动力学模型(简称生理模型)基本特点的基础上,摘要评述生理模型自1990年至1995年在药物代谢过程及危险性评估方面有代表意义的应用进展。还讨论了生理模型发展前景的展望。
关键词 动力学 生理模型 建立
下载PDF
生理药代动力学模型及其在健康风险评价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7
9
作者 牛志广 臧雪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30-34,共5页
生理药代动力学(Physiologically Based Pharmacokinetic,PBPK)模型在健康风险评估中的应用逐渐成为研究的焦点。简要阐述了PBPK模型的定义及发展历程,在此基础上详细介绍了PBPK模型建立的过程及其在致癌风险评估、混合物健康风险评估... 生理药代动力学(Physiologically Based Pharmacokinetic,PBPK)模型在健康风险评估中的应用逐渐成为研究的焦点。简要阐述了PBPK模型的定义及发展历程,在此基础上详细介绍了PBPK模型建立的过程及其在致癌风险评估、混合物健康风险评估中的应用。最后,总结了该模型在健康风险评估应用中的受限因素,提出跨学科合作有利于解决这些受限因素,从而进一步推进该模型在混合物健康风险评价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学 理学 生理动力学模型 建模过程 致癌风险 混合物 健康风险
下载PDF
丙泊酚生理药代动力学模型种间类推的应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杭 王选 王强力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6-49,共4页
目的采用一个简单的类推方法,应用丙泊酚(异丙酚)生理药代动力学模型在羊、家兔和人之间进行类推。方法简化并验证文献中已经建立的异丙酚的羊的生理药代动力学模型,采用体表面积近似比的方法,从羊的参数值计算得到家兔和人的模型参数值... 目的采用一个简单的类推方法,应用丙泊酚(异丙酚)生理药代动力学模型在羊、家兔和人之间进行类推。方法简化并验证文献中已经建立的异丙酚的羊的生理药代动力学模型,采用体表面积近似比的方法,从羊的参数值计算得到家兔和人的模型参数值,仿真得到异丙酚的家兔和人的血药浓度,并将所得到的仿真结果与实验结果相比较。结果仿真结果基本处于实验结果的误差范围之内。结论利用此方法进行种间类推基本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丙酚 动力学 生理模型 种间类推
下载PDF
喹硫平在中国精神分裂症及情感性障碍患者中的群体药代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威 潘姝曼 +3 位作者 周婧琪 韩敏钰 曹敏娟 屈昱晨 《药学与临床研究》 2023年第3期201-206,共6页
目的:用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NONMEM)方法建立喹硫平在中国精神分裂症及情感性障碍患者中的群体药代动力学(PPK)模型并研究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304例患者的485份血药浓度数据及临床资料,血药浓度为临床常规监测采集的稳态谷浓度... 目的:用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NONMEM)方法建立喹硫平在中国精神分裂症及情感性障碍患者中的群体药代动力学(PPK)模型并研究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304例患者的485份血药浓度数据及临床资料,血药浓度为临床常规监测采集的稳态谷浓度。采用NONMEM软件建立中国精神分裂症及情感性障碍患者的群体药代动力学模型,并考察生理指标以及实验室指标等对喹硫平药代动力学参数的影响。采用拟合优度诊断图、自举法(bootstrap)和正态化预测分布误差法(NPDE)进行模型评估。结果:最终模型中喹硫平的表观清除率(CL/F)和表观分布容积(V/F)的群体典型值分别为83 L·h^(-1)和1350 L。协变量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对喹硫平的CL/F具有显著性影响,建立的最终模型CL/F参数公式如下:CL/F(L·h^(-1))=83×(AGE/43.1)^(-0.301)。CL/F的个体间变异和残差变异分别为20.8%和11.1%。结论:本研究为首次在中国精神分裂症及情感性障碍患者中开展的喹硫平的群体药代动力学研究,模型验证显示最终模型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可为其临床个体化给药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喹硫平 群体动力学 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 精神分裂症 情感性障碍
下载PDF
冠脉CTA的主动脉处药物-时间曲线的生理药代动力学模型预测 被引量:2
12
作者 原媛 赵丽琴 贺文 《CT理论与应用研究(中英文)》 2012年第4期761-768,共8页
目的:建立生理药代动力学模型,预测冠脉CTA扫描过程中主动脉处造影剂的脉药物浓度-时间曲线,并对其准确性进行评估。方法:80例患者(年龄32~89岁,其中男44例,女36例)的扫描数据,将每位患者的体征参数(包括年龄、性别、身高、体重、心输... 目的:建立生理药代动力学模型,预测冠脉CTA扫描过程中主动脉处造影剂的脉药物浓度-时间曲线,并对其准确性进行评估。方法:80例患者(年龄32~89岁,其中男44例,女36例)的扫描数据,将每位患者的体征参数(包括年龄、性别、身高、体重、心输出量、脏器血容量等)引入到上述药代动力学模型框架中,得到每位患者的个体化药代动力学模型,将模拟运算得到的主动脉处碘造影剂的药物浓度-时间曲线与实际扫描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实际扫描中,排除两例无效数据后主动脉碘造影剂浓度峰值的误差为9.447±9.530%,其中模拟运算结果大于实际扫描结果的59例,均值为7.86%,模拟运算结果小于实际扫描结果的19例,均值为1.58%,整体模拟结果的偏度α=-0.131,属于正偏。结论:本研究表明模拟结果的误差在可接受范围内,生理药代动力学模型在CT增强检查的对比剂注射方案优化中有潜在的临床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理动力学模型 冠脉CTA 造影剂
下载PDF
以1,1,1-三氯乙烷为例介绍生理药代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4
13
作者 陆亚松 Raymond S.H.Yang 《环境与职业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30-338,共9页
生理药代动力学(PBPK)模型在毒理学和药理学领域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应用,但目前鲜有资料从技术层面介绍建立PBPK模型的过程,这为初学者学习掌握该技术带来困难。本文以1,1,1-三氯乙烷为例从技术细节方面介绍如何建立PBPK模型,涉及了建... 生理药代动力学(PBPK)模型在毒理学和药理学领域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应用,但目前鲜有资料从技术层面介绍建立PBPK模型的过程,这为初学者学习掌握该技术带来困难。本文以1,1,1-三氯乙烷为例从技术细节方面介绍如何建立PBPK模型,涉及了建立PBPK模型的一般步骤,包括搜集资料、确定模型结构、模型运算、比较模型模拟药动学和实验药动学资料、灵敏度分析、模型验证以及外推等。并讨论了初学者在学习PBPK模型时可能遇到的疑惑、困难和注意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理动力学模型 1 1 1-三氯乙烷 质量守恒微分方程 灵敏度分析 模型验证 模型外推
下载PDF
基础胰岛素的药理学和药代动力学特点 被引量:3
14
作者 洪天配 田勍 《药品评价》 CAS 2011年第15期18-21,共4页
①NPH胰岛素有明显峰值.易在注射部位凝结,需要在注射前充分混匀,而这一点往往被糖尿病患者所忽视.使临床变异性增加。②胰岛素类似物具有平稳的降糖效应和血清浓度,但甘精胰岛素和地特胰岛素仍有所不同。
关键词 基础胰岛素 理学 动力学 甘精胰岛素 地特胰岛素
下载PDF
基于ACSL Math建立依地普仑生理药代动力学模型 被引量:1
15
作者 蒋智钢 罗显阳 +2 位作者 许洁 王海燕 刘开永 《现代医药卫生》 2013年第22期3396-3398,共3页
目的利用ACSL Math初步建立依地普仑在人体的血流限速生理模型,并进行不同给药剂量间的外推,评估药物的体内特征。方法运用ACSL专业软件对模型进行模拟,并将预测值和文献值比较。结果预测值和文献值的相关性良好,药代动力学参数基本一... 目的利用ACSL Math初步建立依地普仑在人体的血流限速生理模型,并进行不同给药剂量间的外推,评估药物的体内特征。方法运用ACSL专业软件对模型进行模拟,并将预测值和文献值比较。结果预测值和文献值的相关性良好,药代动力学参数基本一致。结论模型可以较好地预测依地普仑在人体的血药时间过程,但模型仍需进一步优化和修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酞普兰 动力学 模型 理论 计算机模拟
下载PDF
基于生理药代动力学模型对头孢唑林钠的研究和评价
16
作者 王晨 高婕 +1 位作者 张斗胜 许明哲 《中国药物警戒》 2022年第7期717-720,739,共5页
目的基于生理药代动力学理论模型研究方法对头孢唑林钠的有效性水平进行研究和评价。方法建立头孢唑林钠的生理药代动力学模型并根据文献数据进行验证,计算相应组织器官中的药物浓度-时间曲线(简称“药时曲线”),结合本品种的抑菌活性特... 目的基于生理药代动力学理论模型研究方法对头孢唑林钠的有效性水平进行研究和评价。方法建立头孢唑林钠的生理药代动力学模型并根据文献数据进行验证,计算相应组织器官中的药物浓度-时间曲线(简称“药时曲线”),结合本品种的抑菌活性特征,采用相应的评价参数以各器官中药时曲线为依据进行有效性研究与评价,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讨论。结果单次静脉注射头孢唑林钠0.5、1.0和4.0 g,药时曲线的模型计算与文献结果间决定系数(r2)为分别为0.863、0.933和0.905,曲线下面积(AUC0-t)预测与文献结果的比值依次为101.1%、108.3%和105.3%,模型与实测结果一致;分别计算静脉注射给药1.0 g、8 h给药间隔方案下头孢唑林钠在肺、心、肾、皮肤和生殖系统中的药时曲线,分别与肺炎链球菌、溶血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奇异变形杆菌等致病菌所对应的最低抑菌浓度(MIC)进行比较,得到在不同器官中对相应病原菌18.7%~99.7%的有效性水平结果。结论头孢唑林钠的生理药代动力学模型可以用于描述药物在人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过程,适用于抗感染药物的有效性评价,结合细菌对抗感染药物敏感性的结果,利用本研究方法根据治疗目的调整给药方案,获得更好的有效性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孢唑林钠 生理动力学模型 有效性 效学
下载PDF
基于生理药代动力学模型对青霉胺片治疗威尔逊病的研究与评价
17
作者 王晨 高婕 +2 位作者 刘英 陈涛 许明哲 《中国药物警戒》 2022年第7期708-711,共4页
目的基于生理药代动力学理论模型研究方法对青霉胺片治疗威尔逊病的有效性水平进行研究和评价。方法建立青霉胺生理药代动力学模型并根据文献数据进行验证,计算相应组织器官中的药物浓度-时间曲线,结合青霉胺对于Wilson病的有效性特征,... 目的基于生理药代动力学理论模型研究方法对青霉胺片治疗威尔逊病的有效性水平进行研究和评价。方法建立青霉胺生理药代动力学模型并根据文献数据进行验证,计算相应组织器官中的药物浓度-时间曲线,结合青霉胺对于Wilson病的有效性特征,采用恰当的评价参数以各器官中药时曲线为依据进行有效性研究与评价,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讨论。结果单次口服青霉胺250 mg,人体内静脉血中药物达峰浓度(C_(max))模型计算结果和文献结果分别为3.172和3.050μg·m L^(-1),曲线下面积(AUC_(0-24 h))分别为22.928和23.549μg·h·m L^(-1),模型计算和文献结果间决定系数(r^(2))为0.947,模型与文献结果一致;进一步计算单次给药24 h内肾脏、肝脏、心脏、肌肉和脑部C_(max)分别为4.962、4.783、2.385、1.641、0.616μg·m L^(-1),AUC_(0-24 h)分别为35.863、32.518、17.240、12.003、4.450μg·h·m L^(-1)。结论口服青霉胺片在相应器官中药物浓度分布有差异,应根据用药目的进行给药方案的设计与调整;优选在空肠部位具有更大比例溶液状态的制剂可有助于提高药物的有效性水平。本方法可用于青霉胺及其制剂有效性评价,并可进一步应用于影响药物有效性各因素的考察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霉胺片 有效性评价 生理动力学模型 威尔逊病
下载PDF
基于生理药代动力学模型在药物评价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6
18
作者 牛喜英 吴敬敬 +3 位作者 葛广波 徐少贤 王顺钦 杨凌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93-1000,共8页
基于生理的药代动力学(PBPK)模型是当前药物研究领域的重要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药物发现和开发的各个阶段。在药物发现阶段,利用PBPK模型对药物药代动力学性质进行预测,完成对候选药物的筛选;在临床前阶段,通过结合体外数据和生理放大系... 基于生理的药代动力学(PBPK)模型是当前药物研究领域的重要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药物发现和开发的各个阶段。在药物发现阶段,利用PBPK模型对药物药代动力学性质进行预测,完成对候选药物的筛选;在临床前阶段,通过结合体外数据和生理放大系数,利用PBPK模型预测候选药物在动物和人的整体药代动力学行为,并结合体外代谢实验,可提前预测药物药物相互作用;在临床阶段,PBPK模型有助于预测不同参照人群(不同年龄、不同疾病状态、不同种族)的差异,尤其是对儿童给药剂量及采样时间的预测。目前,PBPK模型的输入参数多为群体均值,难以达到服务个体的目的。在个体化需求前提下,要求模型的输入参数更能反映个体特征,且导入更加符合实际生理条件的时间参数。本文综述了PBPK模型的原理和特征,及其在药物发现阶段、临床前开发阶段、临床开发阶段、药物相互作用和个体化用药的应用,并简要介绍了常用的PBPK软件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学 生理动力学模型 物发现 物相互作用 个体化医学
下载PDF
生理药代动力学模型的发展应用动态及其与其他建模方法的融合 被引量:3
19
作者 陈文君 阮邹荣 相小强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20年第3期299-305,共7页
生理药代动力学(physiologically based pharmacokinetics,PBPK)是定量药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之一,其在新药研发和临床医疗实践的各个阶段均发挥着重要作用,包括药物早期开发阶段的人体药动学(pharmacokinetics,PK)预测、临床研究阶段考... 生理药代动力学(physiologically based pharmacokinetics,PBPK)是定量药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之一,其在新药研发和临床医疗实践的各个阶段均发挥着重要作用,包括药物早期开发阶段的人体药动学(pharmacokinetics,PK)预测、临床研究阶段考察各种生理和病理等因素对PK的影响、特殊人群剂量调整、药物相互作用等。近年来,PBPK模型在工业界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监管机构也认可PBPK模型在药物研发中的积极指导作用。随着模型指导的药物研发的发展和普及,将PBPK模型与其他常用建模方法,包括群体药代动力学(population pharmacokinetics,PopPK)、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pharmacokinetic/pharmacodynamic,PK/PD)模型和基于模型的Meta分析(model-based meta-analysis,MBMA)相融合可实现优势互补。本文简介了PBPK的起源、发展和应用现状,并对其与PopPK、PK/PD和MBMA的融合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理动力学 群体动力学 动力学/动力学 基于模型的Meta分析 融合
下载PDF
老年人药代动力学变化的特点及其生理基础
20
作者 于阳 《国外医学情报》 1994年第22期1-3,共3页
目前,老年人口约占总人口的12%,据估计到2010年将增至大约20%。老年人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约占全部药物反应者的25%。老年病人药物不良反应增多和老年人药代动力学或/及药效动力学的变化有关。而药代动力学的变化则主要与老年人药物的... 目前,老年人口约占总人口的12%,据估计到2010年将增至大约20%。老年人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约占全部药物反应者的25%。老年病人药物不良反应增多和老年人药代动力学或/及药效动力学的变化有关。而药代动力学的变化则主要与老年人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口 动力学 物清除率 物不良反应 生理基础 相互作用 血浓度 血浆蛋白结合率 半衰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