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耕层构造对春玉米产量形成及生长发育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4
1
作者 白伟 孙占祥 +5 位作者 郑家明 郝卫平 刘勤 冯良山 蔡倩 冯晨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05-213,共9页
为了探明不同耕层构造对春玉米产量形成和生长发育特征的影响,在农业部阜新农业环境与耕地保育科学观测实验站长期定位试验,设置了虚实并存耕层、全实耕层、全虚耕层、上虚下实耕层(CK)4种耕层结构,利用2011-2014年数据研究了不同耕层... 为了探明不同耕层构造对春玉米产量形成和生长发育特征的影响,在农业部阜新农业环境与耕地保育科学观测实验站长期定位试验,设置了虚实并存耕层、全实耕层、全虚耕层、上虚下实耕层(CK)4种耕层结构,利用2011-2014年数据研究了不同耕层构造对春玉米产量形成及生长发育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4年平均产量虚实并存耕层与上虚下实耕层和全实耕层差异显著,分别增产17.64%,6.79%。无论在枯水年还是丰水年,虚实并存耕层构造增产的主要原因是百粒质量的提高。在干旱年份,特别是2014年遭遇严重伏旱的情况下,全实耕层表现出了一定的增产效果;枯水年(2011年)和丰水年(2012年)单株干物质虚实并存耕层比上虚下实耕层分别增加7.19%,7.88%;在干旱年份(2011年)耕层构造并不能促进株高和茎粗的增加,丰水年苗期(2012年)能够促进茎粗的增加。2011,2012年SPAD全生育期平均值虚实并存耕层比上虚下实耕层分别增加2.66%,3.94%;在枯水年(2011,2014年)虚实并存耕层和全实耕层的光合速率高于上虚下实耕层,在丰水年(2013年)虚实并存耕层和全虚耕层的光合速率高于上虚下实耕层。综合分析认为,虚实并存耕层是提高春玉米产量和改善作物生长发育特征的最优耕层结构;研究结果可为辽西旱作农业区合理耕层构建、确定适宜的耕作技术和实现作物的高产稳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层构造 虚实并存耕层 春玉米 产量 生长发育特征
下载PDF
旱育缺锰水稻秧苗在大田生长发育特征比较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王甲辰 张福锁 +1 位作者 吕世华 曾祥忠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2期56-59,共4页
对田间条件下旱育缺Mn水稻苗和正常苗移栽水作田和旱作田后生长发育及产量性状研究结果表明,缺Mn苗除株高与正常苗无明显差异外,其他性状包括分蘖、成穗和产量均低于正常苗,穗粒数、千粒重也表现同样的规律。若生产上采用缺Mn苗,不论采... 对田间条件下旱育缺Mn水稻苗和正常苗移栽水作田和旱作田后生长发育及产量性状研究结果表明,缺Mn苗除株高与正常苗无明显差异外,其他性状包括分蘖、成穗和产量均低于正常苗,穗粒数、千粒重也表现同样的规律。若生产上采用缺Mn苗,不论采用传统的淹水方式、地膜覆盖旱作或麦秸覆盖旱作以及采用其他任何补救措施,均不能达到正常苗所达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秧苗 大田生长发育特征 比较研究 缺锰苗 旱育秧
下载PDF
不同氮效率冬小麦品种生长发育特征比较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毕珍 翟丙年 +2 位作者 张敏敏 李生秀 石辉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1-96,共6页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在高、低两个施氮水平下,通过测定分析两个不同基因型冬小麦小偃22和小偃6号不同生育时期的生物量及产量和叶片叶绿素含量、硝酸还原酶活性等生理指标,探讨了其对氮素利用的差异及其机理。结果表明,在不施氮条件下,硝...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在高、低两个施氮水平下,通过测定分析两个不同基因型冬小麦小偃22和小偃6号不同生育时期的生物量及产量和叶片叶绿素含量、硝酸还原酶活性等生理指标,探讨了其对氮素利用的差异及其机理。结果表明,在不施氮条件下,硝酸还原酶活性、叶绿素含量明显降低;而施氮以后,能明显延缓小麦叶片的衰老,使叶片的叶绿素含量保持在较高水平。就选用的两个基因型品种来说,施氮与否,小偃22比小偃6号的生理代谢更加旺盛,施氮加强了这种作用,这将为进一步选育氮高效利用型小麦品种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基因型 氮利用效率 生长发育特征
下载PDF
陕北引种大丽花品种的生长发育特征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罗彩云 赵欢蕊 王晓荣 《山西农业科学》 2018年第12期2040-2042,2086,共4页
为丰富陕北地区园林绿化的地被花卉品种,在参考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榆林市引进的10种新型大丽花品种为材料,通过分株培育并跟踪观察记录其生长发育特性,并对其在陕北地区的生长发育规律进行观察和对比,以期为陕北地区园林的应用提... 为丰富陕北地区园林绿化的地被花卉品种,在参考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榆林市引进的10种新型大丽花品种为材料,通过分株培育并跟踪观察记录其生长发育特性,并对其在陕北地区的生长发育规律进行观察和对比,以期为陕北地区园林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在花部形态方面,玫红增艳、雪青鹦鹉、粉妆楼、紫纹莲的观赏性较高;在花期性状方面,玫红增艳、红青莲、红旗漫卷的花期较长,可达90 d以上;在枝叶性状方面,除了出水芙蓉和紫纹莲外,其余品种叶色表现良好;在适应性方面,玫红增艳、红青莲、红旗漫卷、出水芙蓉、艳阳的成活率都达到了80%以上,玫红增艳、红旗漫卷、出水芙蓉、朝影、艳阳的萌蘖能力较强。研究表明,玫红增艳和红旗漫卷是比较优良的大丽花品种,可以大面积在陕北地区园林绿地中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丽花 生长发育特征 陕北
下载PDF
沈阳地区青少年上肢长的生长发育特征 被引量:1
5
作者 刘英华 田力 +1 位作者 范妮娜 徐飞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2年第7期1005-1005,1007,共2页
目的了解沈阳地区青少年上肢长的生长发育规律。方法采用邵象清的人体测量方法,调查了沈阳地区7~17岁的1134名(男551名,女583名)青少年的上肢长,并与上海及大连的资料进行了比较。结果沈阳青少年的上肢长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上肢长/身... 目的了解沈阳地区青少年上肢长的生长发育规律。方法采用邵象清的人体测量方法,调查了沈阳地区7~17岁的1134名(男551名,女583名)青少年的上肢长,并与上海及大连的资料进行了比较。结果沈阳青少年的上肢长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上肢长/身高指数男性从15岁,女性从13岁以后呈递减趋势。在7~12岁年龄组,男、女性上肢长/身高指数沈阳地区均小于上海地区,与大连地区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上肢长有明显的性别差和地区差,且生长发育有随年龄增长而增长的规律性。亦可能与体育锻炼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肢长 身高指数 活体测量 沈阳 青少年 少儿保健 生长发育特征
下载PDF
后季稻旱育抛栽不同密肥条件下生长发育特征 被引量:7
6
作者 周根友 刘建 徐少安 《湖北农学院学报》 2003年第6期401-404,414,共5页
通过密度、肥料二因素不同处理组合随机区组比较试验,对后季稻旱育抛植栽培方式在不同密度和不同施肥水平条件下生育进程、茎蘖动态、叶面积变化、干物质积累等发育特点,以及植株性状、群体质量、穗粒结构和产量表现等进行研究,为制定... 通过密度、肥料二因素不同处理组合随机区组比较试验,对后季稻旱育抛植栽培方式在不同密度和不同施肥水平条件下生育进程、茎蘖动态、叶面积变化、干物质积累等发育特点,以及植株性状、群体质量、穗粒结构和产量表现等进行研究,为制定合理的密肥技术措施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最佳密肥组合为基本苗240.0万/hm^2和施N量255.0kg/hm^2,在此条件下群个体发育协调,群体结构合理,利于高产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季稻 旱育抛栽 密度 肥料 生长发育特征 栽培方式 茎蘖动态 叶面积变化 干物质积累
下载PDF
10种玉簪在榆林地区的生长发育特征及引种评价 被引量:1
7
作者 赵欢蕊 杨锁宁 +3 位作者 刘娟 薛娜 相微微 王晓荣 《陕西农业科学》 2021年第9期96-101,共6页
为丰富陕北地区的优良地被植物资源,以2016年5月从北京植物园引进的10种玉簪(Hosta)为试验材料,详细观察和记录生长发育规律、植物学特征、长势及抗性等情况,并结合第三年田间表现综合评估10种玉簪在榆林地区的推广价值。结果表明10种... 为丰富陕北地区的优良地被植物资源,以2016年5月从北京植物园引进的10种玉簪(Hosta)为试验材料,详细观察和记录生长发育规律、植物学特征、长势及抗性等情况,并结合第三年田间表现综合评估10种玉簪在榆林地区的推广价值。结果表明10种玉簪均能适应本地气候,适合在当地栽植。像风信子(Hosta‘Hyacinthina’)、黄边高丛(Hosta‘Aureomarginata’)、白波美边(Hosta‘Albomarginata’)和叶中花纹(Hosta‘Mediovariegata’)长势好、抗性强、长速快,耐粗放管理,不需防寒措施可安全越冬,适合大面积推广,其余品种需采取防寒措施。夏香(Hosta‘Summer Fragrance’)、甜铃(Hosta‘Honeybells’)和甜心(Hosta‘So Sweet’)观赏价值高,当年综合表现突出,可适量栽植,在其他地区推广潜力大。法兰西(Hosta‘Francee’)、凤梨蛋糕(Hosta‘Pineapple Upsidedown Cake’)、金旗(Hosta‘Gold Standard’)观赏价值较高,可小面积示范栽培。研究为玉簪属植物在陕北地区及其他北方地区的栽培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簪 榆林地区 生长发育特征 引种评价
下载PDF
1963~1991年湛江市中、小学生生长发育特征分析
8
作者 李霞 《广东卫生防疫》 1997年第2期65-66,共2页
关键词 调查结果分析 生长发育特征 小学生 市区 湛江市 乡村
下载PDF
基于少年儿童生长发育特征谈养成教育的重要性
9
作者 朱淑梅 《读与写(中旬)》 2021年第7期242-242,共1页
儿童少年时期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非常关键的阶段,在此过程中通过合理教育可以促使少年儿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及思想品质。在基础教育中,如何从少年儿童生长发育特点出发,实施有效的养成教育,促使其更好地成长是当下教育工作者需要思... 儿童少年时期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非常关键的阶段,在此过程中通过合理教育可以促使少年儿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及思想品质。在基础教育中,如何从少年儿童生长发育特点出发,实施有效的养成教育,促使其更好地成长是当下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对此,本文基于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特征,具体分析了养成教育实施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少年 生长发育特征 养成教育
下载PDF
延边地区婴幼儿生长发育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金海玉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22年第11期2064-2067,共4页
目的调查了解延边地区6~23月龄婴幼儿生长发育情况,分析该地区生长发育并为进一步改善提高生长发育水平提供参考。方法2016年10月—2017年10月选择《吉林省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项目》管理系统中的延边地区3个城市和2个贫困县,采用概率... 目的调查了解延边地区6~23月龄婴幼儿生长发育情况,分析该地区生长发育并为进一步改善提高生长发育水平提供参考。方法2016年10月—2017年10月选择《吉林省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项目》管理系统中的延边地区3个城市和2个贫困县,采用概率比例规模抽样方法抽取该地区6~23月龄婴幼儿1598名,并对其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延边地区6~23月龄婴幼儿总的生长迟缓率、低体质量率、消瘦率、超体质量率和肥胖率分别为3.2%、1.7%、1.8%、5.3%和1.5%,且面临着营养缺乏(6.7%)和超体质量肥胖(6.8%)双重负担。不同月龄组的营养状况有所不同,生长迟缓高发月龄在21~23月龄组(7.3%)、低体质量高发月龄在15~月龄组(4.1%)、消瘦高发月龄在15~17月龄组(3.3%)、超体质量和肥胖高发月龄均在6~7月龄组(8.7%和2.4%),且高发月龄组的营养缺乏患病危险较高,而低月龄组的超体质量肥胖问题却很严重。延边地区6~23月龄朝鲜族和汉族婴幼儿生长迟缓率分别为7.0%和3.0%,男、女婴幼儿肥胖率分别为2.1%和0.9%,城市和贫困县婴幼儿超体质量率分别为6.1%和3.8%,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边地区6~23月龄婴幼儿总的营养状况相对良好,但是依然存在着营养不良现象,且存在性别(肥胖)、民族(生长迟缓)和地区(超体质量)分布特征差异。本地区婴幼儿生长迟缓、低体质量及消瘦患病水平相对较低,超体质量肥胖是目前本地区面临的主要营养问题;不同特征婴幼儿营养不良的患病危险性有所不同,应根据婴幼儿性别、民族、月龄及居住地等不同特征制定具体的、有针对性的营养改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边地区 婴幼儿 生长发育特征
原文传递
香石竹的脱病毒苗与带病毒苗生长发育特性比较 被引量:2
11
作者 伊廷双 胡虹 张石宝 《云南植物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51-255,268,共6页
以香石竹(Dianthus caryopyllus L.)带病毒组培苗和扦插苗作为对照,研究香石竹脱病毒苗在苗期和花期的生长发育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在苗期,香石竹脱病毒苗在株高、叶片数、分枝数、叶面积和根、茎、叶的干... 以香石竹(Dianthus caryopyllus L.)带病毒组培苗和扦插苗作为对照,研究香石竹脱病毒苗在苗期和花期的生长发育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在苗期,香石竹脱病毒苗在株高、叶片数、分枝数、叶面积和根、茎、叶的干重等大多数营养生长发育指标明显优于对照。在花期,脱病毒苗在花苞和花朵直径,花枝高度和粗度等花质量指标明显优于对照,且脱掉病毒显著提高了花产量,缩短了生长发育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石竹 脱病毒苗 生长发育特征 带毒苗 切花
下载PDF
断奶仔猪生长发育特点及疾病防控
12
作者 吴清华 《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 2022年第3期28-30,共3页
仔猪在断奶的前后阶段,如果没有构建完善的养殖管理方案,饲养管理跟不上,往往造成仔猪成活率逐渐下降,后期生长发育不足,不能达到相应的生产要求,对提高养殖效益和扩大养殖规模都会造成严重的危害。要想养好断奶仔猪,就需掌握仔猪在断... 仔猪在断奶的前后阶段,如果没有构建完善的养殖管理方案,饲养管理跟不上,往往造成仔猪成活率逐渐下降,后期生长发育不足,不能达到相应的生产要求,对提高养殖效益和扩大养殖规模都会造成严重的危害。要想养好断奶仔猪,就需掌握仔猪在断奶过程中的生理特征,采取综合性的管理措施,保证仔猪顺利度过断奶期,确保仔猪能健康地生长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仔猪断奶方法 生长发育特征 饲养管理
下载PDF
猪苓的菌丝生长和菌核形成特性及驯化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陈德育 来航线 林雁冰 《食用菌》 2004年第6期8-8,11,共2页
试验表明 ,猪苓菌丝在 5~ 35℃下均能生长 ,以 2 4℃生长最快 ,在平板及斜面管上生长到一定时间为棕褐色。菌核在1 5~ 2 5℃下控制相对湿度 80 % ,以 2 2℃形成最快。光照对菌丝生长及菌核形成均不利 ,在菌丝培养及菌核形成阶段应避... 试验表明 ,猪苓菌丝在 5~ 35℃下均能生长 ,以 2 4℃生长最快 ,在平板及斜面管上生长到一定时间为棕褐色。菌核在1 5~ 2 5℃下控制相对湿度 80 % ,以 2 2℃形成最快。光照对菌丝生长及菌核形成均不利 ,在菌丝培养及菌核形成阶段应避免光照。菌丝在 pH3 .5~ 8.5均可生长 ,但以pH6 .0生长最快。试验表明 ,猪苓可以脱离蜜环菌单独培养 ,这为猪苓室内人工袋料栽培提供了理论依据 ,但菌核的生长发育特征及栽培方法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核形成 菌丝生长 猪苓 光照 驯化 袋料栽培 栽培方法 人工 研究 生长发育特征
下载PDF
潜北三维区构造特征及对沉积的控制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韩冬 陈晓平 《江汉石油科技》 2014年第1期10-15,共6页
利用三维地震、钻/测井等资料,对潜江凹陷潜北三维区的构造特征进行详细解释,详细分析了研究区主断裂及次级断裂的生长发育特征以及沉积相的展布和控制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南北向呈高中低三台阶式构造,主要发育北东向的断层,包... 利用三维地震、钻/测井等资料,对潜江凹陷潜北三维区的构造特征进行详细解释,详细分析了研究区主断裂及次级断裂的生长发育特征以及沉积相的展布和控制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南北向呈高中低三台阶式构造,主要发育北东向的断层,包括最主要的大断层潜北断层,南掉派生断层及北调反向调节断层在沉积演化过程中,受物源、物源通道、上升盘古地貌及主要断层活动强度的影响,在潜北断层前缘下第三系潜江组沉积时期存在有前三角洲粉砂岩、砂砾岩扇体、灰质角砾岩扇体的沉积展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特征 生长发育特征 沉积展布 潜江凹陷 潜江组 潜北断层
下载PDF
中国渤海与黄海沿岸珊瑚藻属2个近似种的形态分类及系统发育
15
作者 王雪聪 丁兰平 +5 位作者 黄冰心 闫璟 郭优璇 梁俊霞 秦佳男 楚越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2-19,共8页
为了从形态学和系统发育学上区分我国渤海与黄海沿岸珊瑚藻属的不同物种,从河北秦皇岛和山东青岛沿岸采集珊瑚藻样品,首先通过生物冷冻切片和显微拍照技术进行形态鉴定,在此基础上,利用3种分子序列,即rbcL、COI、UPA,对珊瑚进行系统发... 为了从形态学和系统发育学上区分我国渤海与黄海沿岸珊瑚藻属的不同物种,从河北秦皇岛和山东青岛沿岸采集珊瑚藻样品,首先通过生物冷冻切片和显微拍照技术进行形态鉴定,在此基础上,利用3种分子序列,即rbcL、COI、UPA,对珊瑚进行系统发育分析,分别采用NJ法、ML法和ME法构建珊瑚藻属部分物种的系统进化树,明确物种间的亲缘关系.结果如下:①根据形态鉴定出了我国渤海和黄海沿岸珊瑚藻属的2个近似种,即珊瑚藻(Corallina officinalis)和小珊瑚藻(Corallina pilulifera);②两者虽然在外形上相似,但在主枝节间髓细胞层数、节间中肋状突起的有无以及孢子囊生殖窝有无长角等特征上存在差异;③观察了秦皇岛海域珊瑚藻生长发育特征的季节变化,为其形态分类鉴定提供了补充数据;④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部分样品与珊瑚藻聚为一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珊瑚藻 小珊瑚藻 生物冷冻切片 分子系统发育 生长发育特征
下载PDF
玉米苗期田间管理技术要点 被引量:5
16
作者 刘恩财 《新农业》 2017年第17期14-16,共3页
玉米属于禾谷类作物。全生育期一般可划分为出苗期、拔节期、抽雄(穗)期、开花期、吐丝期、授粉期和成熟期等生育时期。从大的方面划分,生产上,人们通常将玉米从出苗到拔节这段时期称为苗期;从拔节到吐丝称为穗期;从吐丝到成熟称... 玉米属于禾谷类作物。全生育期一般可划分为出苗期、拔节期、抽雄(穗)期、开花期、吐丝期、授粉期和成熟期等生育时期。从大的方面划分,生产上,人们通常将玉米从出苗到拔节这段时期称为苗期;从拔节到吐丝称为穗期;从吐丝到成熟称为粒期或花粒期。相当于具有不同生长发育特征的营养生长期,并进生长期及生殖生长期。同其他作物一样,玉米在不同时期的生长中心以及与产量的相关性不同,因此在栽培管理上,主攻方向或目标也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苗期 田间管理技术 营养生长 禾谷类作物 生长发育特征 生殖生长 拔节期 吐丝期
下载PDF
蔬菜育苗专用肥研发试验研究初报
17
作者 苏国立 张秀双 +1 位作者 魏晓敏 杨丽 《现代农村科技》 2010年第24期64-65,共2页
本次试验研发的蔬菜育苗专用肥是根据不同蔬菜的生物学特性和营养代谢等特点,从不同蔬菜的营养特性、生长发育特征以及易致病因素等方面入手,以土壤学、肥料学、栽培生理及植保等学科为依据,经过精心试验研制的集营养、抗病、壮苗于一... 本次试验研发的蔬菜育苗专用肥是根据不同蔬菜的生物学特性和营养代谢等特点,从不同蔬菜的营养特性、生长发育特征以及易致病因素等方面入手,以土壤学、肥料学、栽培生理及植保等学科为依据,经过精心试验研制的集营养、抗病、壮苗于一体的多功能性专用肥。它具有刺激种子萌发,提高发芽率,促进秧苗根系发育,使出苗整齐,苗势健壮,并能显著降低苗期发病率等特性。试验主要对小白菜的育苗及早期生育情况进行了调查,以便为该育苗肥的应用及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育苗专用肥 研发试验 蔬菜 生物学特性 生长发育特征 营养代谢 苗期发病率 营养特性
下载PDF
密度与化控对麦后直播棉产量及与机采相关的农艺性状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吴慧敏 刘晓飞 +6 位作者 林远 王思进 赵晨 戴佳庆 陈媛 张祥 陈德华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8-33,共6页
以麦后直播特早熟品种国新早11-1为供试材料,设置不同密度(7.5、9.0、10.5万株·hm^-2)和生长调节剂棉太金(0、1 170、2 340 mL·hm^-2),研究其对麦后直播棉产量及与机采相关的农艺性状影响。结果表明:在密度(9.0~10.5万株·... 以麦后直播特早熟品种国新早11-1为供试材料,设置不同密度(7.5、9.0、10.5万株·hm^-2)和生长调节剂棉太金(0、1 170、2 340 mL·hm^-2),研究其对麦后直播棉产量及与机采相关的农艺性状影响。结果表明:在密度(9.0~10.5万株·hm^-2)和棉太金用量1 170 mL·hm^-2条件下,籽棉产量在3 551.25 kg·hm^-2以上。在此条件下,群体现蕾主要集中于7月16日-7月31日,成铃主要集中于8月16日-9月20日。在株型方面,上述处理整个生育期均保持较为适宜的株高日增量,最适株高为84.5 cm;果枝始节位为5-6节位间;果枝始节位高度均在20 cm以上;果枝长度保持在17 cm左右;果节量能保持在360~375万个·hm^-2之间。说明中高密度配合适宜棉太金化控能实现小麦后直播棉的集中现蕾、集中成铃与高产,并使得棉花株型达到机采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后直播棉 密度 棉太金 产量 生长发育特征
下载PDF
巴氏新小绥螨对水稻干尖线虫控制能力的评估 被引量:3
19
作者 杨思华 李曼 +2 位作者 陈淳 徐春玲 谢辉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72-479,共8页
本文研究了巴氏新小绥螨Neoseiulus barkeri以水稻干尖线虫Aphelenchoides besseyi为食的生长发育特征及其对水稻干尖线虫的捕食功能。结果表明,巴氏新小绥螨以水稻干尖线虫为食时,能正常发育并完成生活史,其生长发育各个历期与取食腐... 本文研究了巴氏新小绥螨Neoseiulus barkeri以水稻干尖线虫Aphelenchoides besseyi为食的生长发育特征及其对水稻干尖线虫的捕食功能。结果表明,巴氏新小绥螨以水稻干尖线虫为食时,能正常发育并完成生活史,其生长发育各个历期与取食腐食酪螨Tyrophagusputrescentiae相比无显著差异,但净增殖率(R0=31.4605)、内禀增长率(rm=0.2313/d)和周限增长率(λ=1.2603)均分别高于取食腐食酪螨(R0=26.8800;rm=0.1973/d;λ=1.2181),而种群倍增时间(Dt=2.9962d)低于取食腐食酪螨(Dt=3.5126 d)。因此,巴氏新小绥螨取食水稻干尖线虫比取食腐食酪螨更有利于其各项生命活动。巴氏新小绥螨对水稻干尖线虫的捕食功能用HollingII型圆盘方程拟合得到的公式为Na=0.5645N0/(1+0.002484N0),巴氏新小绥螨对水稻干尖线虫的捕食能力a/Th为128.30,最大理论捕食量为227.27条/d。巴氏新小绥螨捕食水稻干尖线虫的最佳温度为25℃,在该温度条件下,饥饿4 d的雌螨对线虫的捕食量最大。研究结果证实了巴氏新小绥螨具有较强捕食水稻干尖线虫的能力,可以作为水稻干尖线虫潜在的天敌捕食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氏新小绥螨 水稻干尖线虫 生长发育特征 捕食功能
下载PDF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Xiangsha Taro in Jingjiang 被引量:2
20
作者 殷剑美 韩晓勇 +3 位作者 王立 张培通 郭文琦 李春宏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4年第3期375-378,共4页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Jingjiang Taro [Colocasia esculenta(L.) Schott] were observed, laying foundation for highly-yielding cultivation technology system of Xiangsha taro.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germinatio...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Jingjiang Taro [Colocasia esculenta(L.) Schott] were observed, laying foundation for highly-yielding cultivation technology system of Xiangsha taro.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germination of the second taro happened from 46 d after sprouting (7-8 leaves); the first taro began to expand, from 125 d after sprouting (12 leaves) when the the second taro was been formed; the third taro began to form from 141 to 150 d after sprouting (15-16 leaves). The fresh weight of the second and third taros quickly increased from the time of 15 leaves to harvest. Early September is a transformation term of Xiangsha taro from vegetative body dominant to corm growth domina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iangsha taro in Jingjiang Growth and development Dynamic charac- teristics Cultivation technology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