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0,11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逆冲-褶皱造山过程中生长地层的识别及应用 被引量:19
1
作者 张广良 张培震 +1 位作者 闵伟 陈杰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99-311,共13页
生长地层记录了大量的构造变形和沉积历史信息,主要形成于逆冲-褶皱造山带前陆盆地边缘,在前陆盆地生长构造(如生长逆断裂-褶皱带)翼部或顶部与褶皱构造变形同期沉积的地层,是构造运动与沉积作用同时进行的产物,在构造横剖面上,整个生... 生长地层记录了大量的构造变形和沉积历史信息,主要形成于逆冲-褶皱造山带前陆盆地边缘,在前陆盆地生长构造(如生长逆断裂-褶皱带)翼部或顶部与褶皱构造变形同期沉积的地层,是构造运动与沉积作用同时进行的产物,在构造横剖面上,整个生长地层序列在褶皱翼部具有楔形几何状态。根据其形成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断层转折褶皱作用和断层传播褶皱及滑脱褶皱作用等。生长地层的最终形态受各种地质作用影响,其中主要因素是构造变形、沉积速率和侵蚀作用,三者之间在生长地层形成过程中通常具有“复合”作用。通过生长地层的详细研究,可以建立同构造生长地层模式,而广泛应用于确定前陆逆冲-褶皱带与相应地层的时代、变形速率,分析与逆冲推覆断层相关的褶皱几何形态,以及建立动力学模式等。生长地层的野外识别一般可从褶皱翼部和枢纽变化、翼部同沉积楔体、地层产状和厚度变化以及区域资料收集对比等几方面来综合分析,同时采用多模式、多手段的室内分析将是研究生长地层最为有效的方法,也是今后的重点发展方向。通过对生长地层的识别标志和模式的进一步认识,初步分析了六盘山山前宁夏固原寺口子剖面,认为寺口子盆地为逆冲-褶皱造山带前陆磨拉石盆地,其内可能存在有生长地层和生长不整合,但需要进一步详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地 生长不整合 逆冲-褶皱造山带 前陆盆地 寺口子剖面
下载PDF
塔里木西缘晚新生代造山过程的记录——磨拉石建造及生长地层和生长不整合 被引量:88
2
作者 陈杰 卢演俦 丁国瑜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28-539,共12页
塔里木西缘帕米尔 -西昆仑山北麓和西南天山南麓前陆盆地中巨厚的晚新生代磨拉石建造在岩石地层上包括阿图什组、西域组、乌苏组和戈壁组。通过对这套磨拉石建造及其中生长地层和生长不整合的野外观测 ,结合磁性地层年代学 ,初步研究了... 塔里木西缘帕米尔 -西昆仑山北麓和西南天山南麓前陆盆地中巨厚的晚新生代磨拉石建造在岩石地层上包括阿图什组、西域组、乌苏组和戈壁组。通过对这套磨拉石建造及其中生长地层和生长不整合的野外观测 ,结合磁性地层年代学 ,初步研究了西域砾岩 (即西域组 )和西域运动的起始年代以及西域运动可能的演化阶段 ,得到如下初步认识 :1 )研究区西域砾岩开始沉积于 3 .5~ 4.6MaB .P .之前 ,其底界具有穿时性 ,其年代从山体向前陆盆地一般逐渐变新 ;2 )在上述前陆盆地分布着 4~ 6排由晚新生代磨拉石建造组成的逆断层 -褶皱带。各排褶皱带均发育有生长地层及生长不整合 ,生长地层的开始沉积指示了该排褶皱和相应生长不整合的开始形成。从最靠山体一排褶皱带生长地层开始沉积的年代 ,初步判定西域运动的起始年代在西昆仑山叶城附近约为 3 .6MaB .P .,在西南天山喀什附近显然早于 2 .4MaB .P .。此后该运动可能经历了 4~ 6个活动阶段 ,每一阶段又由若干个相对活跃期和相对稳定期组成。它们可通过各排褶皱带内生长地层的产状、组成和年代测定来确定。本文还探讨了生长地层和生长不整合形成过程中构造变形与侵蚀 -剥蚀和沉积作用间的相互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晚新生代 磨拉石建造 西域砾岩 生长地 生长不整合 造山过程
下载PDF
生长地层及其在判断天山北缘前陆冲断褶皱带形成时间上的应用 被引量:41
3
作者 郭召杰 方世虎 +3 位作者 张锐 张志诚 吴朝东 邵奎政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75-481,共7页
新生代以来天山北缘前陆冲断褶皱带自南向北可分为山麓冲断褶皱带、霍尔果斯-玛纳斯-吐谷鲁冲断褶皱带、独山子-安集海冲断褶皱带3排构造带。在野外观察的基础上,结合地震剖面分析,确定了各排构造带生长地层发育层序;结合裂变径迹年... 新生代以来天山北缘前陆冲断褶皱带自南向北可分为山麓冲断褶皱带、霍尔果斯-玛纳斯-吐谷鲁冲断褶皱带、独山子-安集海冲断褶皱带3排构造带。在野外观察的基础上,结合地震剖面分析,确定了各排构造带生长地层发育层序;结合裂变径迹年龄证据,并根据现有磁性地层等年代学资料,确定了天山北缘晚新生代构造变形时间序列:第一排构造带形成于距今10Ma以来;第二排构造带形成于距今7~2.58Ma以来;第三排构造带形成于距今大约0.73Ma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地 冲断褶皱带 形成时间 天山北缘 晚新生代
下载PDF
塔西南山前晚新生代构造生长地层与变形时代 被引量:43
4
作者 刘胜 汪新 +1 位作者 伍秀芳 邱斌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24-28,共5页
通过野外观测和二维地震测线研究发现 ,帕米尔 西昆仑山 西南天山山前发育生长地层和生长不整合。通过确定生长地层和生长不整合的层位 ,结合磁性地层年代学资料 ,初步判定西南天山山前阿图什背斜、喀什背斜开始变形的时间在距今 1 0 ... 通过野外观测和二维地震测线研究发现 ,帕米尔 西昆仑山 西南天山山前发育生长地层和生长不整合。通过确定生长地层和生长不整合的层位 ,结合磁性地层年代学资料 ,初步判定西南天山山前阿图什背斜、喀什背斜开始变形的时间在距今 1 0 7Ma以内 ,帕米尔北麓乌泊尔断层变形时代为晚更新世 ,西昆仑山北麓苏盖特背斜形成于上新世 (距今 4 0Ma) ,英吉莎背斜形成于晚更新世 (距今在 1 0Ma以内 ) ,阿克陶背斜形成于更新世末期 ,柯克亚背斜、固满背斜形成于晚上新世—早更新世 (距今 2 14~ 1 8Ma)。由此推断 ,帕米尔 西昆仑 西南天山山前变形发生在上新世—第四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西南山前 生长地 变形时代 磁性地层 晚新生代
下载PDF
库车前陆逆冲带生长地层及其在油气勘探中的意义 被引量:19
5
作者 雷刚林 张国伟 刘志宏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2001年第2期107-110,共4页
库车前陆逆冲带广泛发育生长地层、生长三角。从地面露头和地震剖面中识别出的典型生长地层和生长三角,利用其可确定构造开始运动时间,从而分析构造的演化历史、构造与油气排烃期的匹配关系。认为克拉苏构造带是一有利含油气区带。
关键词 生长地 油气勘探 地震剖面 构造带 库车 演化历史 露头 排烃 区带 匹配关系
下载PDF
印支运动在鄂尔多斯盆地和四川盆地启动时间的讨论:来自生长地层的证据 被引量:7
6
作者 张义平 陈宣华 +8 位作者 张进 邵兆刚 丁伟翠 郭小刚 王德润 顾文沛 王叶 徐盛林 秦翔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21-1038,I0019-I0028,共28页
造山带的形成、演化与周缘盆地受统一构造事件影响,“盆”与“山”在构造和沉积方面相互耦合,沉积盆地存在造山事件的响应,如生长地层、包卷层理等。生长地层为同构造或同变形阶段沉积,其沉积时代可以有效约束构造事件时代。中央造山带... 造山带的形成、演化与周缘盆地受统一构造事件影响,“盆”与“山”在构造和沉积方面相互耦合,沉积盆地存在造山事件的响应,如生长地层、包卷层理等。生长地层为同构造或同变形阶段沉积,其沉积时代可以有效约束构造事件时代。中央造山带近东西向展布,北侧为鄂尔多斯地块,南侧为扬子地块。中央造山带的形成主要源于原—古特提斯洋的闭合,原特提斯洋在早古生代闭合,古特提斯洋在中生代闭合,后者改造前者并响应全球印支运动。印支运动的启动,一方面促使现今中国大陆雏形的形成,另一方面响应Pangea超大陆的最终汇聚,具有重要的大地构造意义。古特提斯洋闭合,华南地块和华北地块汇聚拼贴,并在鄂尔多斯盆地和四川盆地沉积地层中保留了很好的记录。笔者在鄂尔多斯盆地南缘上三叠统识别出一套生长地层,通过最年轻碎屑锆石与区内相同地层凝灰岩锆石对比,限定印支运动启动时间为233 Ma左右;在四川盆地北缘上三叠统须家河组识别出一套生长地层,通过对比分析,推测印支运动启动时间为216 Ma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地 锆石U-PB年代学 盆山耦合 印支运动 中央造山带 深地勘查工程
下载PDF
同沉积褶皱生长地层中沉积与构造关系 被引量:15
7
作者 郭卫星 漆家福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20-524,共5页
生长地层详细记录了褶皱变形的运动学特征及发展演化过程。对同沉积褶皱的生长地层进行详细的几何学分析,结合地层年代学资料,可以揭示沉积与构造的相互影响,确定沉积速率与构造抬升速率的细微变化,及褶皱的活动期次。构造抬升速率和沉... 生长地层详细记录了褶皱变形的运动学特征及发展演化过程。对同沉积褶皱的生长地层进行详细的几何学分析,结合地层年代学资料,可以揭示沉积与构造的相互影响,确定沉积速率与构造抬升速率的细微变化,及褶皱的活动期次。构造抬升速率和沉积速率的变化,可引起生长地层的上超、超覆和退覆。褶皱的形成可分为膝折带迁移和翼部旋转2种模式。以膝折带迁移为变形机制的褶皱,发展过程中翼部倾角不变,褶皱顶部与翼部的抬升速率相同,形成翼部平行状生长地层;以翼部旋转为变形机制的褶皱,发展过程中翼部长度不变,沿翼部各点的抬升速率呈线性变化,形成翼部楔状的生长地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地 膝折带迁移 翼部旋转 构造抬升速率 沉积速率
下载PDF
甘蔗野生种质植物光合特性与原生长地年平均气温关系 被引量:3
8
作者 杨生超 杨清辉 +1 位作者 李富生 肖关丽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9-11,14,共4页
测定了原生长地不同的割手密、斑茅、蔗茅和五节芒等甘蔗野生种质植物的单叶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细胞间隙CO2浓度和水分利用效率,并探讨了与其原生长地年平均气温的关系。结果表明:各野生种光合特性与原生长地年平均气温... 测定了原生长地不同的割手密、斑茅、蔗茅和五节芒等甘蔗野生种质植物的单叶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细胞间隙CO2浓度和水分利用效率,并探讨了与其原生长地年平均气温的关系。结果表明:各野生种光合特性与原生长地年平均气温关系密切,光合特性及水分利用效率均随原生长地年平均气温的变化而变化,其中割手密变化最大,蔗茅变化最小。由此认为,割手密气孔调节能力强,适应性也最强,可能是4种甘蔗野生种质植物中比较新的种,而蔗茅气孔调节能力弱,适应范围较窄,可能是比较古老的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平均气温 光合特性 野生种质 生长地 植物 甘蔗 水分利用效率 调节能力 净光合速率 CO2浓度 割手密 蒸腾速率 气孔导度 细胞间隙 五节芒 蔗茅 适应性 斑茅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西南部麦盖提斜坡构造演化过程的记录——生长地层及生长不整合 被引量:6
9
作者 吕明 汤良杰 岳勇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91-101,共11页
根据塔里木盆地西南部麦盖提斜坡生长地层的发育模式,并结合不整合类型及发育特征的变化规律,探讨了麦盖提斜坡的构造演化过程。认为在早古生代时期,麦盖提斜坡为一北倾的斜坡,构造高点位于斜坡南部;晚古生代,麦盖提斜坡的构造演化过程... 根据塔里木盆地西南部麦盖提斜坡生长地层的发育模式,并结合不整合类型及发育特征的变化规律,探讨了麦盖提斜坡的构造演化过程。认为在早古生代时期,麦盖提斜坡为一北倾的斜坡,构造高点位于斜坡南部;晚古生代,麦盖提斜坡的构造演化过程具有明显的分段性,斜坡西段主要的构造演化时期始于早石炭世,并持续至早二叠世,构造高点迁移至斜坡中部,呈现出"中间高、两头低"的古构造特征;而斜坡东段的主要构造演化时期推迟至晚二叠世。新生代,麦盖提斜坡已反转为南倾的斜坡,构造高点已迁移至斜坡北部,斜坡东段从前中新世开始进入构造演化时期,而西段则推迟至中新世,且东段的构造活动强度要大于西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麦盖提斜坡 构造演化 生长地 不整合类型 古构造格局
下载PDF
生长地层揭示松原地区孤店断裂第四纪以来的构造特征 被引量:2
10
作者 于晓辉 沈军 +1 位作者 戴训也 王昌盛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240-1253,共14页
近年来松原地区地震活动频繁,该地区第四纪以来的构造运动形式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文中选择松原地区位于松辽盆地中央坳陷和东南隆起2个构造单元之间的孤店活动断裂作为研究对象,利用生长地层讨论孤店断裂第四纪的构造特征,为研究... 近年来松原地区地震活动频繁,该地区第四纪以来的构造运动形式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文中选择松原地区位于松辽盆地中央坳陷和东南隆起2个构造单元之间的孤店活动断裂作为研究对象,利用生长地层讨论孤店断裂第四纪的构造特征,为研究区域构造演化、抗震设防提供依据。利用深部石油反射地震勘探数据,厘定了孤店断裂的位置、几何学和运动学特征。依据浅层反射地震探测、联排钻孔探测以及第四纪年代学测试数据,精细地确定了孤店断裂第四纪以来的构造活动形式,通过这些数据分析认为孤店断裂在第四纪以逆冲褶皱构造为主。基于浅层地震剖面和联排钻孔识别出1套由逆冲褶皱形成的先超覆后退覆的生长地层,利用沉积速率与抬升速率的关系,估计早更新世早期孤店断裂的抬升速率<0. 15mm/a;早更新世晚期断裂的抬升速率>0. 091mm/a;中更新世的抬升速率>0. 052mm/a。同时根据年代学数据,确定孤店断裂在205ka BP以来的抬升速率为0. 046m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原 生长地 孤店断裂 第四纪
下载PDF
北京小龙门林场米黄枝瑚菌生长地环境调查测定 被引量:2
11
作者 魏金康 杨丽 +3 位作者 李艳玲 汤颖君 黄河君 刘庆洪 《食用菌》 2013年第6期15-16,共2页
通过对小龙门林场米黄枝瑚菌自然生态环境的调查,对米黄枝瑚菌生长环境中的植被、生理生化条件进行分析,在为生态环境提供监测的同时,对米黄枝瑚菌生长的营养基础和环境物理因素进行数据整理和记录,为进一步人工驯化提供参考。
关键词 夏米黄枝瑚菌 生长地环境 调查
下载PDF
中国特有濒危植物白豆杉生长地的土壤性状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桢 邓琦 苏应娟 《生态科学》 CSCD 2016年第5期208-213,共6页
白豆杉(Pseudotaxus chienii)是我国特有珍稀濒危植物,其生长地的土壤表现出明显的异质性。为此,对分布在浙江龙门顶、广西大明山、湖南张家界、江西三清山及福建武夷山的白豆杉种群的生长地进行了土壤取样和成分分析。共测定了包括水分... 白豆杉(Pseudotaxus chienii)是我国特有珍稀濒危植物,其生长地的土壤表现出明显的异质性。为此,对分布在浙江龙门顶、广西大明山、湖南张家界、江西三清山及福建武夷山的白豆杉种群的生长地进行了土壤取样和成分分析。共测定了包括水分、pH值、有机质、全N、P等在内的19个土壤因子,并对其展开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白豆杉生长地的土壤呈酸性;除Zn和Si外,其他因子在各个生长地的含量变异不大。确定pH值、有机质、电导率、土壤新鲜水含量、土壤干燥水含量、K、Si和P为影响白豆杉生长的土壤因子。浙江龙门顶、福建武夷山、广西大明山和湖南张家界的土壤相似性高,而江西三清山的土壤与它们相差较远。这些结果为进一步探究白豆杉对异质性土壤的适应性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豆杉 生长地的土壤 性状分析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下载PDF
毛竹种源新竹生长地理变异的趋势面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陈存及 梁一池 +2 位作者 邱尔发 范辉华 邹跃国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z1期11-17,共7页
收集全国毛竹分布区北带、中带、南带 8省 16个种源的母竹 ,在福建建瓯市和华安县进行种源试验。经过 5a连续观测不同种源的发笋成竹数量及新竹胸径、高度等生长指标 ,应用趋势面分析毛竹种源胸径等性状在经纬 2维方向的地理变异 ,结果... 收集全国毛竹分布区北带、中带、南带 8省 16个种源的母竹 ,在福建建瓯市和华安县进行种源试验。经过 5a连续观测不同种源的发笋成竹数量及新竹胸径、高度等生长指标 ,应用趋势面分析毛竹种源胸径等性状在经纬 2维方向的地理变异 ,结果表明 ,毛竹种源的新竹胸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种源 趋势面分析 新竹生长 地理变异
下载PDF
园林树木生长地的土壤改良技术浅议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生辉 《中国西部科技》 2011年第12期54-54,56,共2页
文章从深翻熟化、客土栽培、培土、化学调节等方面论述介绍了园林树木生长地的土壤改良技术方法,以保证树木能正常生长,增强园林景观效果。
关键词 树木生长地 深翻熟化 客土改良 培土 化学调节
下载PDF
生长地层分析法在研究反转构造形成时间中的应用——以南海北部湾盆地雷东凹陷为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志峰 梁建设 +1 位作者 徐建永 印斌浩 《海洋石油》 CAS 2013年第1期23-28,共6页
含油气区反转构造形成时间的推断,对于油气勘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质意义。雷东凹陷发育反转构造,其现今为背斜形态且与生长地层共生。生长地层即同构造沉积地层,常伴随着地层褶皱变形而同期发育。生长地层与褶皱变形的地层之间存在着必... 含油气区反转构造形成时间的推断,对于油气勘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质意义。雷东凹陷发育反转构造,其现今为背斜形态且与生长地层共生。生长地层即同构造沉积地层,常伴随着地层褶皱变形而同期发育。生长地层与褶皱变形的地层之间存在着必然联系。生长地层分析法认为,通过分析生长地层开始和结束"生长"的时间,就可以确定反转构造的形成时间。依据地层沉积角度和接触关系,可将雷东凹陷的生长地层划分为3个期次,其中第1期地层的底对应于上渐新统的底界面,第3期地层的顶对应于上渐新统的顶界面,据此推断出该区反转构造形成于晚渐新世期间,而又由于构造活动的间歇性,使其分为三个阶段逐期发育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地 反转构造 形成时间 北部湾盆地 雷东凹陷
下载PDF
囊谦县城镇街道树木生长地现状及管理措施
16
作者 李瑛邦 《现代农业科技》 2009年第19期274-275,共2页
囊谦县城镇街道绿化面积逐年扩大,但对树木生长地的土壤改良采取的措施和力度不够。通过对深翻熟化、客土改良、培土与掺沙及增施有机肥等土壤改良措施的论述,力求达到提高土壤肥力,改良土壤结构和改善土壤理化性质,不断供应城镇街道绿... 囊谦县城镇街道绿化面积逐年扩大,但对树木生长地的土壤改良采取的措施和力度不够。通过对深翻熟化、客土改良、培土与掺沙及增施有机肥等土壤改良措施的论述,力求达到提高土壤肥力,改良土壤结构和改善土壤理化性质,不断供应城镇街道绿化树木所需的水分与养分,为其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的条件,增强景观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街道树木 生长地 现状 管理措施 青海囊谦
下载PDF
基于AHP构建城市生长地理适宜性表面模型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程寅 陆凤 +1 位作者 范睿 朱敏 《现代测绘》 2018年第6期27-30,共4页
区域城市生长的研究旨在通过数学建模手段,透过复杂的城市现象,揭示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内部机制,提炼决定城市生长的影响因素,构建区域地理空间格局。以浙江省为例,利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城市生长层次模型,并计算各地理要素的权重;采用模糊... 区域城市生长的研究旨在通过数学建模手段,透过复杂的城市现象,揭示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内部机制,提炼决定城市生长的影响因素,构建区域地理空间格局。以浙江省为例,利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城市生长层次模型,并计算各地理要素的权重;采用模糊数学方法计算虚拟城市区位各地理要素的邻近性;利用加权和综合方法,将两者加权综合,得到虚拟区位的城市生长适宜性程度;对获得的适宜性数据进行空间插值,构建城市生长适宜性表面,并对其进行相应分析。结果表明,所构建的城市生长地理适宜性表面模型与城市实际分布形态相符,可以满足城市生长研究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适宜性 城市生长 层次分析法
下载PDF
生长素与钼配施对烤烟上部叶生理代谢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峰峰 吴明 +5 位作者 周迎辉 吴勇 田嘉树 许嘉阳 许自成 何结望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8-215,共8页
为探究生长素与钼配施对烤烟生理代谢及品质的影响,以‘云烟87’为材料,通过田间试验研究生长素和钼肥对烤烟光合作用、碳氮代谢、物理特性和化学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打顶后喷施生长素并追施钼肥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叶片光合... 为探究生长素与钼配施对烤烟生理代谢及品质的影响,以‘云烟87’为材料,通过田间试验研究生长素和钼肥对烤烟光合作用、碳氮代谢、物理特性和化学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打顶后喷施生长素并追施钼肥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叶片光合色素(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含量、气体交换参数(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值和碳氮代谢酶(淀粉酶、转化酶、硝酸还原酶、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提高了烤后烟叶的叶长、叶宽、单叶重、填充值和抗张力,烟叶钾、总糖、还原糖含量显著增加,总氮、烟碱含量显著降低。生长素和钼肥对烤烟光合色素总变异的贡献率分别为68.85%、13.23%,对气体交换参数总变异的贡献率分别为50.66%、42.63%,对碳氮代谢酶总变异的贡献率分别为40.74%、34.02%,对物理特性总变异的贡献率分别为46.72%、49.55%,对化学成分总变异的贡献率分别为54.94%、36.22%。总的来看,生长素为主要效应因子,喷施生长素20 mg·kg^(-1)并追施钼肥4 mg·株^(-1)的处理在促进生理代谢和提高烟叶品质方面效果最佳。以上研究结果为激素和微量元素在烤烟生产中的合理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 烤烟 碳氮代谢 品质
下载PDF
不同水平钙肥对设施生姜生长、产量和根茎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兴翠 张静 +3 位作者 范燕山 彭佃亮 杨文霞 张敬敏 《中国瓜菜》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2-117,共6页
以莱芜大姜为试材,通过温室盆栽试验,采用根际增施的方法研究2.5、5.0、7.5、10.0、12.5 g·株^(-1)5个不同水平Ca(NO_(3))_(2)对生姜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外源Ca(NO_(3))_(2)促进了生姜的生长,提高了叶片色素含... 以莱芜大姜为试材,通过温室盆栽试验,采用根际增施的方法研究2.5、5.0、7.5、10.0、12.5 g·株^(-1)5个不同水平Ca(NO_(3))_(2)对生姜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外源Ca(NO_(3))_(2)促进了生姜的生长,提高了叶片色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及根茎的产量和品质。其中Ca(NO3)2施用量≥7.5 g·株^(-1)时与不施钙(CK)相比对生姜有显著的促长增产和提质作用,在10.0 g·株^(-1)时效果最显著,采收期生姜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较CK显著提高21.44%和34.37%,单株产量显著增加44.22%;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游离氨基酸及维生素C含量分别显著提高28.13%、36.52%、19.15%和17.49%。Ca(NO_(3))_(2)施入量在12.5 g·株^(-1)时促进作用减弱。综上所述,试验范围内外源Ca(NO_(3))_(2)均促进了生姜生长和产量增加,改善了生姜根茎品质,以外源钙施用量为10.0 g·株^(-1)时,更利于提高生姜产量和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姜 Ca(NO_(3))_(2) 生长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大蒜素对育肥猪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燕 冯巧婷 蒋明琴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5-30,共6页
试验探讨了不同水平的大蒜素对育肥猪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确定大蒜素在育肥猪生产中的最适添加水平。试验选择体重相近的健康的“杜×长×大”三元杂交育肥猪250头,随机分成5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猪。对... 试验探讨了不同水平的大蒜素对育肥猪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确定大蒜素在育肥猪生产中的最适添加水平。试验选择体重相近的健康的“杜×长×大”三元杂交育肥猪250头,随机分成5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猪。对照组育肥猪饲喂基础饲粮,大蒜素组育肥猪分别饲喂含有50(试验组1)、100(试验组2)、200(试验组3)、400 mg/kg(试验组4)大蒜素的试验饲粮。预试验1周,正式试验期42 d。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3和试验组4育肥猪末重显著提高(P<0.05),试验组3的平均日增重提高了11.60%(P<0.05),试验组2和试验组3育肥猪的料重比降低了8.64%和11.96%(P<0.05)。试验组3组育肥猪的宰前活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2、试验组3和试验组4育肥猪的胴体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背膘厚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3和试验组4育肥猪的背最长肌pH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滴水损失显著低于对照组和试验组1(P<0.05),肌苷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3背最长肌的红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试验组1(P<0.05),试验组2、试验组3和试验组4背最长肌的剪切力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3和试验组4育肥猪背最长肌中的总氨基酸、总必需氨基酸及鲜味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表明,在育肥猪饲粮中添加适量的大蒜素可以提高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改善肌肉品质,大蒜素的最适添加水平为200 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蒜素 生长性能 屠宰性能 肉品质 育肥猪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