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合机与缝合──评论用典方法谈
1
作者 黄家雄 《新闻知识》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2期29-30,共2页
关键词 用典方法 典故 评论 内在逻辑 合机 资产阶级腐朽思想 社会主义文艺 鲁迅 竖起耳朵听 文心雕龙
下载PDF
唐前诗歌用典考察 被引量:2
2
作者 谌东飚 《长沙水电师院社会科学学报》 1996年第4期57-62,共6页
用典,是我国诗歌发展史上一种历久不衰的艺术手法。从先秦至南北朝的一千五、六百年间,这种艺术手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它的发展变化,包括典故征引的范围、用典密度、用典方法等的变化,都受时代文化背景、审美风尚的影响和... 用典,是我国诗歌发展史上一种历久不衰的艺术手法。从先秦至南北朝的一千五、六百年间,这种艺术手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它的发展变化,包括典故征引的范围、用典密度、用典方法等的变化,都受时代文化背景、审美风尚的影响和制约;同时,它的发展变化又对诗歌的其他艺术形式(如篇幅、对仗、声律等)有着直接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用典方法 诗歌用典 玄言诗 颜延之 对偶句 形式美 发展变化 艺术手法 《史记》
下载PDF
从宋人注宋诗的用典研究看宋诗的创作理论
3
作者 何泽棠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04-110,163,共7页
宋人注宋诗的各个注本继承了李善的《文选注》重视征引典故出处的传统,在此基础上又发展了典故注释。首先是注重典故的字面与意义的契合,由契合程度的不同,分析用典之法。其次,总结了诗人的用典方法,并以此观照宋代诗人的创作理论:一是... 宋人注宋诗的各个注本继承了李善的《文选注》重视征引典故出处的传统,在此基础上又发展了典故注释。首先是注重典故的字面与意义的契合,由契合程度的不同,分析用典之法。其次,总结了诗人的用典方法,并以此观照宋代诗人的创作理论:一是用字语、用句势、用事等直接承袭使用之法与"无一字无来处"的相互影响;一是借用、合用、展用、摘用、倒用、暗用、反用等变化生新使用方法与"夺胎换骨"的相互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人注宋诗 用典方法 无一字无来处 夺胎换骨
下载PDF
颜诗用典与诗的律化 被引量:3
4
作者 谌东飚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94-97,共4页
颜诗用典与诗的律化谌东飚诗的律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诗人们在这一过程中所作的贡献,有的是显形的,有的是隐形的。前者如沈约的声律说,历来为人耳熟能详。而后者则不然,它在律化过程中从未成为过阶段性标志,更没有产生过轰动效... 颜诗用典与诗的律化谌东飚诗的律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诗人们在这一过程中所作的贡献,有的是显形的,有的是隐形的。前者如沈约的声律说,历来为人耳熟能详。而后者则不然,它在律化过程中从未成为过阶段性标志,更没有产生过轰动效应。颜延之诗中的用典就属于此类。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典方法 颜延之 《诗经》 声律说 谢灵运 原典 永明年间 忠实于原文 典故 刘宋
下载PDF
论苏诗赵夔注
5
作者 何泽棠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期124-129,共6页
作为南北宋之交时期较早的苏诗注本,赵夔注在当时有重要影响,长于诗学阐释与历史阐释。赵夔首先对苏诗的用典方法作了详尽的总结,主要分为用字、用句法、用事、用意四种,在注文中予以详细地分析,并评论了苏诗的艺术特色。赵夔注还重考... 作为南北宋之交时期较早的苏诗注本,赵夔注在当时有重要影响,长于诗学阐释与历史阐释。赵夔首先对苏诗的用典方法作了详尽的总结,主要分为用字、用句法、用事、用意四种,在注文中予以详细地分析,并评论了苏诗的艺术特色。赵夔注还重考证引发苏诗创作的事因,从而解释题旨。赵夔还以本事为基础,对使用了直陈其事和用典等各种不同方法的诗句都予以准确的解释。赵夔注在苏诗研究史与宋代诗歌注释史上皆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夔 苏轼诗 诗歌注释 用典方法 考证本事
下载PDF
论魏泰《临汉隐居诗话》的诗学观
6
作者 何泽棠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5期71-77,共7页
《临汉隐居诗话》重点体现了魏泰主“优柔感讽”“余味”的诗学理论,强调诗歌应温柔敦厚地表达作者的观点,并嚼之有余味。此外,魏泰认为诗歌立意应避免与古人重复并高于古人。因此,他对西昆体、江西诗派强调用典的创作方法表示不满,批... 《临汉隐居诗话》重点体现了魏泰主“优柔感讽”“余味”的诗学理论,强调诗歌应温柔敦厚地表达作者的观点,并嚼之有余味。此外,魏泰认为诗歌立意应避免与古人重复并高于古人。因此,他对西昆体、江西诗派强调用典的创作方法表示不满,批评了滥用奇字僻典、堆砌典故等过度追求形式美的做法,并针对用典方法提出了意见,在宋代诗歌批评史上有所建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泰 临汉隐居诗话 用典方法
下载PDF
论苏诗林子仁注
7
作者 何泽棠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2012年第5期69-74,共6页
作为吕本中《江西诗社宗派图》的成员之一,早期的苏轼诗注释者林子仁以诗人的眼光对苏诗的活用典故的创作方法作了全面分析,总结了苏诗的一些创作特征:苏轼用典有暗用、借用、合用、展用、化用等方法,在前人语意的基础上融入了自己的创... 作为吕本中《江西诗社宗派图》的成员之一,早期的苏轼诗注释者林子仁以诗人的眼光对苏诗的活用典故的创作方法作了全面分析,总结了苏诗的一些创作特征:苏轼用典有暗用、借用、合用、展用、化用等方法,在前人语意的基础上融入了自己的创造力,推陈出新,富于变化。林子仁作为一位重要诗人,亦不忽视"知人论世"的阐释方法,针对苏轼好发议论的特点,详细深入地考证、补充了苏诗所涉及的时事。此外,林子仁对赵次公、李厚等旧注中的错误也作了详尽的辨析。林子仁注在苏诗研究史与宋代诗歌注释史上皆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子仁 苏轼诗 诗歌注释 用典方法 考证本事
下载PDF
试论中国典故用法类型的划分 被引量:4
8
作者 韩大伟 《枣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3年第1期94-101,共8页
用典方法的传统分类 ,往往忽视其“划分标准”,仅将一系列用典方法递次排列在同一个逻辑平面上 ,以致形成交叉概念“不当并列”的逻辑错误。用典方法的分类 ,首先应确立“取意角度”、“用事目标”、“述典方式”、“取事数量”等几个... 用典方法的传统分类 ,往往忽视其“划分标准”,仅将一系列用典方法递次排列在同一个逻辑平面上 ,以致形成交叉概念“不当并列”的逻辑错误。用典方法的分类 ,首先应确立“取意角度”、“用事目标”、“述典方式”、“取事数量”等几个不同的分类标准 ,然后分别划分出不同标准之下的若干类型 ,从而形成合乎逻辑的多层次立体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典故 用典方法 分类 划分标准 取意角度 用事目标 述典方式 取事数量 写作方法
下载PDF
开掘深入,新见迭出——评谌东飚《颜延之研究》
9
作者 刘衍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25-125,127,共2页
关键词 颜延之 颜光禄 用典方法 近体诗 今体诗 诗歌 刘宋 南朝时代 谌东飚
下载PDF
杂文 被引量:1
10
《鲁迅研究动态》 1988年第S1期15-17,共3页
关键词 杂文 鲁迅杂文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用典方法 艺术特质 辩证法 小品文 武汉大学学报 文学样式 创作过程
下载PDF
润我笔墨 富我学识——评介《唐宋词典故大辞典》
11
作者 王育英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57-57,共1页
古人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的是读书对于增长人的才干,提高人的写作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其中唐宋词是举世闻名的。中国文人,从先秦始至各代墨客骚人,都喜爱用典,因为文中用典可以“理得而义要”。唐宋... 古人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的是读书对于增长人的才干,提高人的写作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其中唐宋词是举世闻名的。中国文人,从先秦始至各代墨客骚人,都喜爱用典,因为文中用典可以“理得而义要”。唐宋为中国诗词顶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宋词 典故 笔墨 写作能力 中国诗词 中国文人 大读者 用典方法 广西人民出版社 阅读习惯
下载PDF
要有特色 要有创新
12
作者 于石 王光汉 徐成志 《辞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59-65,共7页
要有特色要有创新于石,王光汉,徐成志《常用典故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自1985年问世以来,受到了读者的好评,印数已近50万册,这是编者和出版社共同努力的结果。这本小书所以能产生较大的影响,原因有多个,但主要在于它在... 要有特色要有创新于石,王光汉,徐成志《常用典故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自1985年问世以来,受到了读者的好评,印数已近50万册,这是编者和出版社共同努力的结果。这本小书所以能产生较大的影响,原因有多个,但主要在于它在注重质量的同时,创造性地采用了“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故词语 汉语典故 释义 中型语文词典 用典方法 特色和创新 辞书事业 词语形式 自由词组 基本特点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