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医疗机构阿片类药物使用剂量两种分析方法比较 被引量:1
1
作者 季文 侯锐钢 +7 位作者 孟志强 王忠 王立新 武蓓 赵伟 段红珍 石萍 胡晓玲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20-624,共5页
目的比较两种剂量分析方法在分析综合三级甲等医疗机构阿片类药物使用情况中的异同,为医疗机构阿片类药物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限定日剂量(DDD)与口服吗啡等效当量(OME)两种方法统计山西省5家综合三级甲等医疗机构(编号H1~H5)2020年... 目的比较两种剂量分析方法在分析综合三级甲等医疗机构阿片类药物使用情况中的异同,为医疗机构阿片类药物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限定日剂量(DDD)与口服吗啡等效当量(OME)两种方法统计山西省5家综合三级甲等医疗机构(编号H1~H5)2020年阿片类药物的处方数据,计算阿片类药物用量、年人均用量、患者费用负担排序、不同品种药物用量占比等指标,比较两种剂量分析方法呈现的指标结果,探索两种评估方法各自的优势应用场景。结果使用两种方法计算5家样本医疗机构阿片类药物用量和患者费用负担的排序相同,人均用量的排序不同。以5家医疗机构为总体,两种方法比较各品种阿片类药物用量占比前4位排序相同,从大到小依次为瑞芬太尼>舒芬太尼>羟考酮>吗啡;瑞芬太尼的占比接近50%。比较各医疗机构内药物用量占比排序时,除H1医疗机构外,其余医疗机构用两种方法计算的结果排序不同。使用DDD法所得芬太尼的用量占比明显高于OME法;而使用OME法所得瑞芬太尼的用量占比明显高于DDD法。围术期患者的用量占比均为最高,约50%。使用DDD法所得H3医疗机构急重症患者和H5医疗机构的住院癌痛患者及其他患者的用量占比高于OME法。使用两种方法计算不同类别患者的费用负担排序有差异。结论DDD法可较准确地反映阿片类药物的用量,便于对用量的监测管理;而OME法可更多地反映镇痛效果以及比较患者的费用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片类药物 口服吗啡当量 限定日剂量 用量占比 合理用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