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吴泽霖民族学田野实践及其田野观管窥
1
作者 张柳丹 《铜仁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52-59,共8页
民族学研究是吴泽霖一生中最为热忱、研究最为深入、成果最为斐然的领域。他曾多次亲赴少数民族地区进行田野调查研究,写就了丰富的田野民族志,并对田野调查有独到的见解。通过对吴泽霖田野调查观点和见解的梳理,吴泽霖的田野观可以简... 民族学研究是吴泽霖一生中最为热忱、研究最为深入、成果最为斐然的领域。他曾多次亲赴少数民族地区进行田野调查研究,写就了丰富的田野民族志,并对田野调查有独到的见解。通过对吴泽霖田野调查观点和见解的梳理,吴泽霖的田野观可以简要概述为:学以致用,学术为现实服务;学科综合,自觉进行方法论探索;着眼细节,从局部研究整体;关注妇女,强调女性角色在田野调查中的价值四个方面。其思想见解极具深邃性与前瞻性,是我国民族学人类学的学术遗产和精神财富,至今仍具有重要指导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泽霖 民族学 田野实践 田野观
下载PDF
艺术人类学的大田野观:历史、反思与重构
2
作者 路瑞 《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70-77,共8页
田野工作(field work)是人类学传统的核心内容,田野(field)使得人类学研究区别于其他相邻学科。田野工作不仅是一种方法,也是人类学家进行研究及构建知识体系的基本组成部分。田野工作一方面为人类学的研究空间争取了地位,另一方面,也... 田野工作(field work)是人类学传统的核心内容,田野(field)使得人类学研究区别于其他相邻学科。田野工作不仅是一种方法,也是人类学家进行研究及构建知识体系的基本组成部分。田野工作一方面为人类学的研究空间争取了地位,另一方面,也在某种意义上限制了人类学的研究空间。随着时代的变化(全球化、去地域化等),人类学研究的情境发生了改变,如场所(田野地点)的非固定性,民族景观呈现的流动性等。在艺术的范畴中,当代艺术的创作、传播、展览、消费问题的出现,以及当代艺术与民间艺术的交织,艺术区的出现等,使得传统田野概念及其方法遭遇了挑战。本文通过对人类学田野概念的历史溯源及反思,针对传统的方法和写作及调查方式提出了重构艺术人类学的大田野观,所谓大田野观是指在田野调查中,要持有一种对田野点、田野身份以及知识话语批判反思的意识,以大场景、大边界和大问题域的观念来指导田野思维,聚焦艺术的时代命题,在不断的反思与对话中进行分析和研究的一种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人类学 田野 反思 田野观 重构
下载PDF
论李绍明先生的田野实践与田野观 被引量:3
3
作者 王希辉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7-21,共5页
李绍明先生是新中国自己培养出来的第一代民族学家。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李绍明先生就不断深入田间地头进行长时段的田野调查与研究,发表和出版了大量高质量论著,尤其是在藏彝民族走廊研究、武陵民族走廊研究等领域作出了卓越贡献,推动... 李绍明先生是新中国自己培养出来的第一代民族学家。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李绍明先生就不断深入田间地头进行长时段的田野调查与研究,发表和出版了大量高质量论著,尤其是在藏彝民族走廊研究、武陵民族走廊研究等领域作出了卓越贡献,推动了我国西南民族学的长足发展与进步。在长期的田野实践过程中,李绍明先生积累了丰富的田野经验和实践感悟,形成了独树一帜的田野观和田野调查理念,留下了丰厚的学术文化遗产,值得继承和发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绍明 田野实践 田野观 民族学 西南研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