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38篇文章
< 1 2 1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勒柯克的新疆田野调查及其当代价值
1
作者 刘渟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8-73,共6页
20世纪初,勒柯克(Albert Von Le Coq)三次参与新疆田野考古。作为“他者”,勒柯克的研究立场与文化身份在其探险式田野调查与著作中时显时隐。在批判勒柯克考察研究中“西方文化中心主义”的同时,肯定其多元文化、多民族文明互动的研究... 20世纪初,勒柯克(Albert Von Le Coq)三次参与新疆田野考古。作为“他者”,勒柯克的研究立场与文化身份在其探险式田野调查与著作中时显时隐。在批判勒柯克考察研究中“西方文化中心主义”的同时,肯定其多元文化、多民族文明互动的研究取径,对揭示新疆美术史的内涵与当代价值,促成中国边疆艺术史与艺术研究的“本土化”,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勒柯克 新疆田野调查 文化认同 当代价值
下载PDF
法社会学田野调查的若干思考
2
作者 高其才 《甘肃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2024年第4期1-11,共11页
法社会学十分重视田野调查.法社会学的田野是一个场域,也是一种方法,还是一种思维.法社会学田野调查的目的在“实”,即了解法事实、理解法事实、分析法事实、解释法事实.法社会学田野调查的基础在人、时、钱,即人力、精力、财力,需要有... 法社会学十分重视田野调查.法社会学的田野是一个场域,也是一种方法,还是一种思维.法社会学田野调查的目的在“实”,即了解法事实、理解法事实、分析法事实、解释法事实.法社会学田野调查的基础在人、时、钱,即人力、精力、财力,需要有合适的人选、足够的时间、充足的经费.法社会学田野调查的困难主要表现在进入田野的困难、融入田野的艰难、发现田野的磨难、表述田野的犯难、反思田野的疑难、总结调查的为难.法社会学田野调查常采用实地观察法、深度访谈法、座谈了解法、书面材料搜集法等调查方法和技术.进行法社会学田野调查,需要思考空间与时间的关系、他者与自我的关系、国家与社会的关系、表达与放弃的关系、理解与改造的关系,形成田野调查的沉浸论、主体论、民众论、适当论、克制论等.进行法社会学田野调查,调查者需要关心田野、树立信心、真心待人、用心观察、耐心说服、具有恒心,这是法社会学田野调查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社会学 田野调查 思考
下载PDF
农村公共文化空间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与启示--对湖南省浏阳市秧田村农家书屋的田野调查
3
作者 汪全莉 李秀玲 陶庭玉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CSSCI 2024年第5期41-49,77,共10页
农家书屋是农村公共文化空间建设的重要环节,对于优化农村公共文化空间建设、助力乡村振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与社会价值。文章主要采用田野调查和文献调研法,以浏阳市秧田村农家书屋为例,以乡村振兴为框架,以公共文化空间为切入点,从... 农家书屋是农村公共文化空间建设的重要环节,对于优化农村公共文化空间建设、助力乡村振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与社会价值。文章主要采用田野调查和文献调研法,以浏阳市秧田村农家书屋为例,以乡村振兴为框架,以公共文化空间为切入点,从以文兴业、以文育人、以文铸魂、以文化美和以文惠民等方面揭示了秧田村农家书屋助力乡村振兴的成果,并重点从特色化、实效化、融构化和活力化四方面阐述了农家书屋推进乡村振兴的实践经验,以期为我国乡村公共文化空间响应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可参考的样本与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文化空间 乡村振兴 农家书屋 田野调查
下载PDF
扎根中国“田野”: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田野调查的缘由探析、价值要求与实践遵循
4
作者 谭亚莉 袁圣洁 《当代教育论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4-81,共8页
思想政治教育应注重田野调查,这既源于二者内在的契合性,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内在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田野调查坚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新旧融合的原则,充分凸显了求真性、人民性和创新性的价值要求。在思想政治教育田野上... 思想政治教育应注重田野调查,这既源于二者内在的契合性,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内在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田野调查坚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新旧融合的原则,充分凸显了求真性、人民性和创新性的价值要求。在思想政治教育田野上开展扎实有效的调查,要做到理论扎根、身份扎根、意识扎根和技术扎根,真正实现走入这片田野、浸入这片田野,从中汲取理论与方法的养分,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输送源头活水,有效保持思想政治教育的持续生命力和生长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田野调查 思想政治教育 调查研究
下载PDF
问艺田野——我的田野调查经历
5
作者 长北 《创意与设计》 2024年第1期59-68,共10页
作者通过对一生中5个时段的田野调查,提出精研经典只是打个底盘,研究艺术史特别是手工艺史必须沟通匠师,理解工艺,寻访实物,以物说话,并以亲身经历认为,田野考察不仅可以集腋成裘为著述提供证据,更可以滋养灵魂,磨砺意志,使自身不知不... 作者通过对一生中5个时段的田野调查,提出精研经典只是打个底盘,研究艺术史特别是手工艺史必须沟通匠师,理解工艺,寻访实物,以物说话,并以亲身经历认为,田野考察不仅可以集腋成裘为著述提供证据,更可以滋养灵魂,磨砺意志,使自身不知不觉发生脱胎换骨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田野调查 集腋成裘 多重证据
下载PDF
集体行动逻辑视角下乡村“零和空间”治理——基于福建晋江市的田野调查 被引量:1
6
作者 陈颖 刘飞翔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AS 2024年第1期102-108,共7页
乡村公共空间治理是人居环境整治的关键任务,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公共空间治理难,主要在于“零和空间”引发的集体行动困境。研究发现福建晋江市乡村通过宗族力量引导村民认知目标、网格化管理降低集体行动规模、研究村民偏好... 乡村公共空间治理是人居环境整治的关键任务,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公共空间治理难,主要在于“零和空间”引发的集体行动困境。研究发现福建晋江市乡村通过宗族力量引导村民认知目标、网格化管理降低集体行动规模、研究村民偏好进行选择性激励三种方式,促进乡村达成集体行动目标,使“零和空间”演变为“正和空间”。晋江市农村“零和空间”整治的经验,不仅为其他乡村进行类似公共空间治理提供借鉴,也为今后乡村基层治理通过制度设计,形成长效机制促进集体行动目标达成提供有益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零和空间 集体行动 选择性激励 田野调查
下载PDF
临床血压标准化测量实践的田野调查
7
作者 于浪琴 涂惠 +4 位作者 程婷 张娜 陈祎慧 李雯欣 谢丽丽 《护理学报》 2024年第12期13-17,共5页
目的了解临床血压标准化测量实践现状,为针对性干预提供参考。方法便利选取南昌市1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心血管内科的178例高血压患者,26名护士作为田野调查对象,心血管内科作为田野地,通过田野观察和非正式访谈收集资料。结果临床血压测... 目的了解临床血压标准化测量实践现状,为针对性干预提供参考。方法便利选取南昌市1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心血管内科的178例高血压患者,26名护士作为田野调查对象,心血管内科作为田野地,通过田野观察和非正式访谈收集资料。结果临床血压测量现状包括护士培训考核、血压测量操作要点、血压计准备、患者参与配合度、健康教育5个方面,存在护士血压培训和考核不完善、血压测量操作未达指南要求、患者血压测量配合度低、健康教育不到位等问题。结论临床血压测量规范性欠佳,应针对护理人员进行专项血压操作和理论培训,提高要点知识把握,构建循证管理方案,改善健康教育方式,引进技术工具,加强多团队协作,促进血压标准化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压 田野调查 标准化 指南 实践
下载PDF
内蒙古地区传统毡靴工艺的田野调查报告
8
作者 郝水菊 郭继业 《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3-20,共8页
传统毡靴是草原民族冬季御寒的典型用品,在内蒙古地区有着悠久的使用历史。本文将锡林郭勒盟阿巴嘎旗吕树花毡靴作坊作为田野调查对象,跟踪现场制作过程,以文字、图片的方式详细记录传统毡靴的场地、材料、工具、工艺等生产条件,并将其... 传统毡靴是草原民族冬季御寒的典型用品,在内蒙古地区有着悠久的使用历史。本文将锡林郭勒盟阿巴嘎旗吕树花毡靴作坊作为田野调查对象,跟踪现场制作过程,以文字、图片的方式详细记录传统毡靴的场地、材料、工具、工艺等生产条件,并将其与现代手作毛毡、传统游牧制毡、周边国家和地区的传统制毡工艺进行对比,阐释内蒙古地区毡靴制作技艺在民族融合中产生的优势,并分析传统手工毡靴制作中的造物理念与工匠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地区 传统毡靴工艺 田野调查 羊毛毡
下载PDF
新媒体时代抢救性挖掘传统文化的实践——以“中国民间星座田野调查”为例
9
作者 孙媛媛 《科技传播》 2024年第14期83-86,共4页
天文学是最古老的科学,而民间星座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保存了弥足珍贵的民间传统天文知识,是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传承和天人合一思想的重要资料。文章以《中国国家天文》杂志近年来开展的“中国民间星座田野调查”项目为主体,探索了在新... 天文学是最古老的科学,而民间星座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保存了弥足珍贵的民间传统天文知识,是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传承和天人合一思想的重要资料。文章以《中国国家天文》杂志近年来开展的“中国民间星座田野调查”项目为主体,探索了在新媒体时代如何利用互联网优势和技术,抢救性挖掘和宣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实践及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文化 天文 星座 新媒体时代 田野调查
下载PDF
福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泉州刣狮的田野调查研究
10
作者 陈述 陈建华 《当代体育科技》 2024年第28期113-115,共3页
该文以南安朴里和石狮卢厝作为田野点,针对福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泉州刣狮开展了田野调查。结果表明:泉州刣狮师承少林武术,与闽南地区少林武术的兴盛、乡民自主抗击倭寇的社会背景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泉州刣狮的服饰道具极具特色,服饰... 该文以南安朴里和石狮卢厝作为田野点,针对福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泉州刣狮开展了田野调查。结果表明:泉州刣狮师承少林武术,与闽南地区少林武术的兴盛、乡民自主抗击倭寇的社会背景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泉州刣狮的服饰道具极具特色,服饰为简洁干练的武术服装,狮子道具由竹皮、铝线、绒线和苧麻布等扎制而成,分为文狮和武狮两种,器械则为传统器械(刀枪、剑、戟、棍棒等)和各种源于日常生活的器具(扁担、鱼叉、锄头、板凳等)两类。泉州刣狮的表演形式分为排阵、弄狮、刣狮3个环节,模仿真实的战斗场面,侧重凸显团结起来协同杀敌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泉州刣狮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田野调查 历史起源
下载PDF
基于田野调查的村域尺度耕地“非粮化”特征及驱动因素研究
11
作者 包领领 敖登高娃 《地理科学研究》 2024年第4期722-730,共9页
村域作为国土空间的主形态,是实施耕地保护政策的基本单位,也是准确诊断耕地“非粮化”的基本单元。本文以内蒙古自治区科尔沁左翼中旗经济相对欠发达的希伯花镇巴音胡硕嘎查(相当于行政村)为研究区域,通过田野调查,获取研究区耕地基本... 村域作为国土空间的主形态,是实施耕地保护政策的基本单位,也是准确诊断耕地“非粮化”的基本单元。本文以内蒙古自治区科尔沁左翼中旗经济相对欠发达的希伯花镇巴音胡硕嘎查(相当于行政村)为研究区域,通过田野调查,获取研究区耕地基本数据的基础上,采取统计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对村域耕地“非粮化”现状及其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 由300户农户的问卷调查统计数据来看,547.3 hm2耕地中有174.3 hm2耕地用于种植经济作物,占耕地总面积的31.8%,其中自种耕地的非粮化水平为3.7%、流转耕地的非粮化水平为72.2%;(2) 经济、社会、农户自身条件和当地资源禀赋等多重因素共同驱动了研究区耕地“非粮化”水平,其中种粮比较效益的低下、家庭劳动力的流失、农户自身文化的限制以及耕地产量的不稳定是导致耕地“非粮化”的重要驱动因素,劳动力流入城市或耕地流转后,耕地“非粮化”程度出现了进一步加剧的现象。As the primary form of land space, the village area serves as the fundamental unit for implementing cultivated land protection policies and accurately diagnosing non-grain cultivated land. This study focuses on Bayin Hushuo Gacha, an economically underdeveloped administrative village in Xibohua Town, Horqin Left Wing Middle Banner,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Utilizing field investigation data on cultivated land in the research area, statistical analysis and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are employed to analyze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causes of non-grain cultivated land in the village. Th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1) Out of 547.3 hm2 of cultivated land surveyed from 300 peasant households, 174.3 hm2 (31.8% of total cultivated land) was used for cash crop cultivation, with a non-grain level of 3.7% and converted land at 72.2%;(2) Various factors including economic conditions, social dynamics, farmers’ circumstances, and local resource endowment collectively influence the non-grainization level of cultivated land in this area. Among these factors are low comparative benefits from growing grain crops, loss of family labor force availability, constraints related to farmers’ cultural background, and instability in yield from cultivated lands which significantly contribute to the trend towards non-grainiz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田野调查 村域尺度 耕地“非粮化” 驱动因素 巴彦胡硕嘎查
下载PDF
从文化之迷到文化共享:人类学田野调查省思
12
作者 陈沛照 龙芊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0-29,共10页
田野调查作为人类学研究的核心实践,不仅是人类学者学术训练的必经阶段,也是学科理论推进发展的源泉。学科史上几乎所有的重要理论总结、提炼与创新均是基于扎实的田野调查;学科理论的发展也反推着田野工作和民族志写作范式更新。人类... 田野调查作为人类学研究的核心实践,不仅是人类学者学术训练的必经阶段,也是学科理论推进发展的源泉。学科史上几乎所有的重要理论总结、提炼与创新均是基于扎实的田野调查;学科理论的发展也反推着田野工作和民族志写作范式更新。人类学者在田野中观他者以探寻远方文化之迷,并在此过程中实现对自我的反思,从而获取对人及其文化的新知。人类学对远方之迷的探索强调了等级主义之下的文化差距,“我”与“他”之间的转换则是主客互变的角色迁移,流动现代性背景下的文化符号共享则是地域共同体以及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时代呼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田野调查 他者文化 流动性 现代性 文化共享
下载PDF
财政支持新型粮食经营主体发展的政策优化研究——基于豫鄂2省9县的田野调查
13
作者 赵和楠 曹清豪 《地方财政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0-43,共14页
新型粮食经营主体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力量,而财政政策则是支持该主体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工具。本文在梳理、分析财政支持新型粮食经营主体发展典型政策与作用机理的基础上,立足豫鄂2省9县的田野调查结果,揭示财政支持新型粮食经营... 新型粮食经营主体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力量,而财政政策则是支持该主体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工具。本文在梳理、分析财政支持新型粮食经营主体发展典型政策与作用机理的基础上,立足豫鄂2省9县的田野调查结果,揭示财政支持新型粮食经营主体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完善粮食最低收购价格设计,突出兜底保障与优质优价;给予农机购置信贷资金财政贴息,注重购机补贴资金科学分配与统筹调度;调整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的补贴对象与补贴形式;强化财政高标准农田建设投入,优化投入结构,确保设施配套协调;推进专项财政支持项目资金的统筹整合,兼顾“补强”与“扶弱”,强调带动效益,严格项目监管;规范粮食适度规模经营补贴使用方向,注重开展政策宣传;严格对新型粮食经营主体财政支持政策资金开展绩效评价等政策优化建议,以期在提升财政支粮资金使用效益的同时,助推新型粮食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并最终助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安全 财政 新型粮食经营主体 田野调查
下载PDF
因时而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民族学田野调查研究对象三重转向
14
作者 焦若水 许淇星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1-127,共7页
新时代赋予了民族学新的学科使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民族学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民族学依托专业的研究方法——田野调查,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建构与具体实践做出了卓越贡献。在全球化浪潮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多重影... 新时代赋予了民族学新的学科使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民族学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民族学依托专业的研究方法——田野调查,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建构与具体实践做出了卓越贡献。在全球化浪潮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多重影响下,以参与观察与个案研究的传统田野调查将难以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背景下的多元社会文化进行全方位阐释。本文认为,应当积极开展多点民族志研究、城市社区研究与网络民族志研究,推动民族学田野调查在研究对象上寻求转向,使民族学田野调查在回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时代需求的同时,推进民族学“现代化”“本土化”“应用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民族学 田野调查 转向
下载PDF
法社会学田野调查的中国命题
15
作者 王牧 《甘肃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2024年第4期12-22,共11页
法社会学田野调查作为一种强调实效性与应用性的科学研究方法,必须精准把握并紧紧围绕中国命题,才能更好服务中国法治建设,为实现中国人的理想生活提供学术支撑.法社会学田野调查的根本命题在于夯实法治的社会基础,着力于反映中国社会... 法社会学田野调查作为一种强调实效性与应用性的科学研究方法,必须精准把握并紧紧围绕中国命题,才能更好服务中国法治建设,为实现中国人的理想生活提供学术支撑.法社会学田野调查的根本命题在于夯实法治的社会基础,着力于反映中国社会的法需求和法律实施的社会条件以增强法治的适应性基础,发现并整合能产生出微观法秩序的本土性法资源以增强法治的内生性基础.法社会学田野调查的基础命题在于呈现法治的本土实践,即通过事实描述的方法客观清晰地展现法治建设的实际景况,进一步揭示法现象背后的法秩序、法文化和更深层次的社会因素.法社会学田野调查的拓展命题在于贡献法治的中国智慧,在描述和解释的基础上归纳提炼出富有本土性智识的研究成果.紧扣中国命题开展法社会学田野调查对于推进依法治国向更高水平发展,实现更具有中国味的良法善治并丰富人类法治文明中的中国话语有较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社会学 田野调查 中国命题
下载PDF
他者的先行:俄罗斯汉学家阿理克在华田野调查方法研究
16
作者 唐娜 《民间文化论坛》 CSSCI 2024年第1期87-98,共12页
阿理克是俄罗斯著名汉学家,他尊重中国文化的独特价值,在尊重的基础上深入而具体地研究中国文化。在20世纪初的中国考察中,他率先开启对中国年画以及民俗生活的关注与田野调查,是在俄罗斯汉学研究领域的崭新开创。他所采用的汉学田野考... 阿理克是俄罗斯著名汉学家,他尊重中国文化的独特价值,在尊重的基础上深入而具体地研究中国文化。在20世纪初的中国考察中,他率先开启对中国年画以及民俗生活的关注与田野调查,是在俄罗斯汉学研究领域的崭新开创。他所采用的汉学田野考察方法一部分来自其原有语言学、民族学、博物馆实践的积淀,另一部分则是在中国结合本土材料与环境创造出新的搜集、整理、解读的途径,对民俗研究的田野作业方法贡献了具有先行意义的经验和案例。他的考察活动既强调科学与规范,又表现出相当的灵活与开放性。他的视野、方法、技巧,对今天的人文与社会科学研究,依然具有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理克 田野调查 年画 民俗学
下载PDF
新时代中国政治学研究的实践进向——基于田野调查视角的解释
17
作者 吴合庆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7期94-98,共5页
政治学研究扎根现实情境,走进田野,拓宽新时代中国政治学研究进向。建构中国特色政治学,回应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现实关切。田野调查耦合中国政治学理论创新的内在价值,助益政治学学术概念建构与研究范式转型。针对新时代中国政治学发... 政治学研究扎根现实情境,走进田野,拓宽新时代中国政治学研究进向。建构中国特色政治学,回应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现实关切。田野调查耦合中国政治学理论创新的内在价值,助益政治学学术概念建构与研究范式转型。针对新时代中国政治学发展中的基础理论应用偏差、研究范式与研究情境脱嵌、研究价值的挖潜拓展不足等现实梗阻,可从田野理论再造、田野空间嵌入与田野价值创新三个维度建构契合中国本土研究情境与政治实践的政治学研究创新发展路径,实现中国政治学守正创新的价值归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田野调查 研究进向 范式转型 政治实践 概念建构
下载PDF
民族村落体育文化生态变迁研究——云南芙蓉村的田野调查
18
作者 曾顺旭 付志铭 王译 《四川体育科学》 2024年第3期83-88,共6页
借助田野调查、文献资料、历史比较等方法,以文化生态学为研究视角,分析了民族村落体育的文化生态结构和文化生态变迁历程,探讨了村落体育文化生态的本质功能和形式显示的关系,提出了村落体育发展的路径。研究表明:民族村落体育与原始... 借助田野调查、文献资料、历史比较等方法,以文化生态学为研究视角,分析了民族村落体育的文化生态结构和文化生态变迁历程,探讨了村落体育文化生态的本质功能和形式显示的关系,提出了村落体育发展的路径。研究表明:民族村落体育与原始宗教祭祀活动仪式密切相关,村落体育有自己生存的“文化结构”;村落体育文化生态变迁的实质是从最初的文化迷茫到文化自觉再到文化自强的必然过程,分别经历了传统自在期、探索发展期及融合共生期3个阶段;保护现存活动仪轨,再造文化结构,坚持特色开发将是村落体育文化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落体育 文化生态 文化变迁 田野调查
下载PDF
田野调查中的舞蹈创作探究——基于情感、记忆与身份认同
19
作者 赵蕊宏 《艺术科技》 2024年第6期30-32,共3页
目的:文章主要介绍田野调查对舞蹈创作的重要意义,特别关注情感记忆和身份认同的作用。通过明确阐述研究的核心内容、方法、主要发现及其对相关领域的贡献,旨在为读者提供全面的研究概览,并激发他们对该主题的兴趣。方法:通过深入实地考... 目的:文章主要介绍田野调查对舞蹈创作的重要意义,特别关注情感记忆和身份认同的作用。通过明确阐述研究的核心内容、方法、主要发现及其对相关领域的贡献,旨在为读者提供全面的研究概览,并激发他们对该主题的兴趣。方法:通过深入实地考察,舞蹈创作者能够更真实地感受当地的文化氛围和人们的情感状态,从而在舞蹈作品中更准确地表达情感。同时,田野调查是了解和传承当地记忆的重要途径,可以帮助舞蹈创作者挖掘和利用传统舞蹈元素,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形式相结合,创作出既有传统韵味又有创新性的作品。结果:通过深入的田野调查,本研究揭示了舞蹈创作在情感记忆与身份认同构建中的核心作用。研究发现,舞者在创作过程中融入了个人的情感记忆,这些记忆源自他们的日常生活、家族传统、社区习俗等多元化背景。这些情感记忆不仅丰富了舞蹈的内涵,还成为舞者与观众之间产生情感共鸣的桥梁。同时,舞蹈创作成为舞者表达身份认同的重要方式。通过选择与设计舞蹈动作、服饰、音乐等元素,舞者能够展现自己的文化归属、社会角色和个人价值观。舞蹈成为一种社会符号,能够帮助舞者在社区确立自己的身份地位,并与其他成员建立联系。结论:舞蹈创作是一种艺术表达,舞蹈本身更是一种情感记忆与身份认同的载体。舞者在创作过程中融入个人的情感记忆,这些记忆成为舞蹈的情感内核,能够触动观众的心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田野调查 舞蹈创作 情感表达 记忆传承 身份认同
下载PDF
1950年内蒙古呼纳盟民族调查的意义——追忆黄淑娉先生的第一次田野调查
20
作者 周大鸣 《怀化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7-21,共5页
为了纪念黄淑娉先生逝世一周年,追忆了她参与的第一次田野调查。该次田野调查是在1950年夏,由北京三校组成调查团到内蒙古呼纳盟进行的民族调查,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刚刚成立后第一次在民族地区调查成功的尝试。描述了该次调查的组织过... 为了纪念黄淑娉先生逝世一周年,追忆了她参与的第一次田野调查。该次田野调查是在1950年夏,由北京三校组成调查团到内蒙古呼纳盟进行的民族调查,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刚刚成立后第一次在民族地区调查成功的尝试。描述了该次调查的组织过程、调查的主要内容,总结了该次田野调查的特点,最后讨论了该次调查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淑娉 呼纳盟 田野调查 民族地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